2024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汇总7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20_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1

完善自我,为国成才

女作家张爱玲曾说过:“成名要趁早。”这里的“成名”不是指获得鲜花和掌声,而是成就自我,在时代的大潮中做踏浪前行的弄潮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大潮波浪滔天,而人只如沧海一粟。如果不珍惜时间,任光阴流逝,最终必然会蹉跎一生。青春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一切美好的梦想都可能实现,充沛的精力和抖擞的精神是青年的做世资本。所以,正当青春的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关于完善自我和成就理想之间的关系,汉代哲学家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善于完善自我的人会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端正思想态度、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实际行动,最终实现高远的理想。

处于青年阶段的我们犹如一棵正在成长的树,刚刚告别稚嫩柔弱的幼苗阶段,尚未长成顶天立地的大树。在这个阶段,我们只有不断地反思自省,向往大义,才能让理想不偏移方向。

所以,我们要晓明大义。康熙十六岁时,就敢于和朝廷权臣鳌拜展开一场险象环生的生死搏击,将鳌拜一举擒获,打入牢狱。因为康熙虽然是一位少年皇帝,但他深知鳌拜倚仗权势,飞扬跋扈,恶贯满盈,祸国殃民,于是动用智慧,果断出击,为民除害。

而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多极发展的世界局势之中,人类的命运究竟由谁主导?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胆魄和能力,更需要正义和勇气。“一带一路”倡议造福了世界人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将惠及全人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承担的重任。

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作为青年一代,我们的成长成才,关乎国家前途和人民幸福。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迫切需要我们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让自己的人格日臻完善。

时代已经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交付给我们,我们唯有笃志好学,开阔境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唯有心存大义,弘扬正气,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才能成长为国家大才,真正肩负起伟大使命!

佳作点评

内容:立意明确,重点突出。考生有效利用命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核心要素“修身”“矫思”和“立义”与实现理想之间的关系,并把扬雄之喻中的“立义”作为重点阐述内容,指出其对提升修养、完善自我、实现理想的重要性,充分启发当代青年唯有不断完善人格,心存大义,才能成长为国家大才。

表达:善于用喻,语言优美。文章语言富有特色,善于运用比喻,且运用娴熟,仿佛信手拈来。如开头解释张爱玲的“成名”一词时,联想到“弄潮儿”;再如论述青年需要提升修养时,运用“树苗”和“大树”的比喻,强调了青年“只有不断地反思自省,向往大义,才能让理想不偏移方向”,通过丰富形象的联想,让读者易于理解。

特征: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文章运用首尾照应的手法安排结构,开头以张爱玲的名句引出论点“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村"经过主体阐述后,结尾收束全文,发出号召,照应开头和论点。

20_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2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高考满分作文:享文化之繁华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

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张大千伏在洞底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那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亦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

同样,龙飞凤舞的字亦为文化之腑脏;颜真卿规正而又洒脱的笔锋,王羲之隽秀玲珑的字体,张风子如带般拂过的清新之风,无一不是文化的符号。那挥洒自如之间掩盖不了中华文化之含蓄内敛,那笔锋回转之间亦彰显着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

文化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既有张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飘渺烂漫。那篇篇诗词,字字珠玑,诗人惜字如金,落笔生花,留给世人一片芳华。文化之美常浮荡于我心间。那里有轩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饰的绣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戏曲,那是中华之精髓,炎黄子孙之傲骨。它如枝头的梅花,傲吐芬芳。

愿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沧海,享那份美好与挚真,低吟文化之妙语,歌呤一生,幸福一生。

这样的行囊,希望我们共同拥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点评:

1、怎样才能享受文化之繁华?自然是将文化作为一生的行囊。文章用丰厚的历史底蕴引出文化之是生命的行囊,然后在音乐、美术、书法、诗词、建筑、戏曲、服饰等之间穿行,具化了文化的内容,写出了它们对生命的意义。最后两段点题,照应题目。

2、文采飞扬。文章一开篇就是诗意盎然的呈现,后面写音乐,美术、书法,无论是人物,还是艺术的表达,都充满诗情画意。在句式上,整散结合,语言铿锵有力,古色古香。

20_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3

读书启心智,让梦想成真

说起梦想,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比喻较为形象,他说:“梦想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梦想如耀眼的星辰般熠熠生辉,总是令我们无限神往。

梦想人人都可以有,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实现,只有当各种条件都达到成熟的时候,梦想才会如期而至。汉代哲学家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来形容梦想的实现过程,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当一个人善于“修身”,学会“矫思”,明了“立义”,就可以大展宏图,让梦想成真。

对于我们青年学子来说,如何才能做到“修身”“矫思”“立义”呢?唯有读书学习。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学习可以让人明晓大义,造就完全的人格。东吴大将吕蒙早年好带兵用武,不喜读书,吴主孙权劝告他多读书可以让他具备一代将才的胸襟城府和文韬武略。吕蒙开始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注重提升个人的思想修养。若干日后,智谋过人的鲁肃见到他的气度,不禁大为赞赏,说他“非复吴下阿蒙”,对他刮目相待。后来,吕蒙白衣渡江,战败蜀国名将关羽,帮孙权巩固了东吴的统治。夺取荆州后,吕蒙严禁将士骚扰民众,更不许拿用百姓的任何东西,而不像项羽攻人威阳一样烧毁阿房宫,残杀百姓。读书养性让吕蒙消减了武夫的蛮勇之气,多了关注民生的儒将风度。

“读书即是立德。”读书学习可以使人探索真理,先人后己,甘于奉献。范仲淹年少时,立志读书,不做名医,就做名相,养成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气度,才有了后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青年时期的鲁迅为医治病弱的国民,留学读书,最终却弃医从文,撰文写书,向着沉睡在铁笼子里的人们呐喊,即便呕心沥血,也“俯首甘为孺子牛”。

读书学习,让一代代胸怀梦想的人为国家前途、民族大业前仆后继。钱学森学成归来,祖国升起灿烂的蘑菇云;屠呦呦翻阅古籍,中国出了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北斗”闪耀在苍穹中,“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每一项辉煌成就背后都是无数饱学之士的杰出贡献。

青年学子们,从古至今,无数的事实证明读书益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我们谨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变数的时代,但不变的是读书济世、匡扶正义的精神。我们当代青年身处世界变局中,一定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读书修身,立志报国,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让伟大的“中国梦”如期实现。

佳作点评

内容:审题精准,观点明确。考生在审题时,精准地从提示材料中概括出关键词“修身”“矫思”“立义”和“理想”并理解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材料中获得启发:读书学习,可以“修身”“矫思”“立义”,让梦想成真。

表达:语句精练,言简意赅。文章的语言表达流畅通顺,精简凝练,或概述故事,或说理议论,或抒情讴歌,用语精到,且凝练有力,耐人寻味。

特征:匠心独具,标志醒目。考生紧紧围绕命题材料展开论述,谈古说今,但始终有一条主线贯串文中,那就是“结合自身发展”,标志性语句有“总是令我们无限神往”“对于我们青年学子来说”“让我们谨记”等。

20_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4

筑梦未来,奋发图强

理想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像一粒种子,蕴藏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悄悄地生根发芽,直到有一天蓬勃而出,以强大的力量催促我们奋发自强。

树立理想不是一念之事,实现理想也不能一蹴而就。每个人因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成长经历不同,树立的理想也各不相同。然而不管是哪一种理想,只要不是为了个人的锦衣玉食,而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就一定是崇高的理想。

当今这个时代是一个异常特殊的时代。回顾百年世界史,我们可以看到冒着硝烟和炮火的战争基本结束,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处于安宁之中。各种声音甚嚣尘上,没有硝烟的战争如暗潮涌动。“阿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目前这个时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正义的力量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正到了担当重任的时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赢得了拥护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的肯定和支持。身为中华儿女,在这种形势之下,我们应当清晰地认识到新时期的青年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我们将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可以自豪地放声歌唱:“祖国万岁!”

年轻人最重要的是能筑梦未来,为理想而拼搏奋斗。当我们怀揣着伟大理想,蓄势待发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静下心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一矢中的”的成功感受是畅快淋漓的,这就对优秀的弓箭手提出了至高的要求。我们要想成就理想,也要“修身”“矫思”“立义”。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有句名言:“一个人有了崇高的伟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通过“修身”“矫思”“立义”,我们可以拥有“高尚的情操”。有此情操在,理想的实现离我们还会远吗?

让我们筑梦未来,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培养起为民族、为人类奋发图强的精神,让世界多一些幸福和欢乐。

佳作点评

内容:联系现实,催人奋进。考生开篇直言理想有着强大的力量,能催促人奋发图强;接着紧紧围绕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紧密结合当前世界局势,谈论当代中国青年拥有的共同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引用古人的比喻来形容理想及其实现条件之间的关系,指出当代青年要想成就理想,就要“修身”“矫思”“立义”,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表达:语言流畅,说理有力。文章语言简洁明了,过渡用语衔接自然,全篇语言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如“树立理想不是一念之事,实现理想也不能一蹴而就”,论述说理之句读起来很有韵味;“然而不管是……只要不是……而是……就……”类似的过渡语句,使得语言精简凝练,说理更显力度。

特征:巧设思路,选材灵活。考生开篇采用比喻手法,论说理想的力量强大到足以催人奋发;主体部分以“当今这个时代是一个异常特殊的时代”为总领句展开深入阐述,希望当代青年能经过“修身”“矫思”“立义”,不断完善自我,培养起高尚情操,为民族、为人类奋发图强。

20_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5

理想如明灯,催我踏浪行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当代诗人流沙河的诗篇《理想》,生动地表现出理想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的巨大影响。

理想,人人都可以拥有,然而实现时却往往坎坷不易,因为实现理想的要素有许多。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莫而后发,发必中矣。”这个比喻将实现理想的诸多要素结合在一起,并揭示出一个道理;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修身”位列第一。古人非常注重个人修身,《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看到鲁桓公的庙里有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这种器皿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深受其启发,感叹道:“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此为修身之至理名言。在修养身心中,我们不再自欺欺人,自我满足;常常会自谦务实,做事严谨认真;往往会待人真诚友善,不求全责备,善于将心比心,以身作则。“矫思”紧随其后。圣人孔子常常告诫弟子:“吾日三省吾身”。春秋时期广为传颂的“李离伏剑”故事,赞扬了李离因自己断案有误,反省自思,宁愿伏剑受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常常去要求别人把事情做好,却很少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但“欲影正者端其表”,正人先正己,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

“立义”为目标。在理想和正义之间,管仲提倡:“志毋虚邪,行必正直。”在生死和大义之间,孟子谈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利益和道义之间,荀子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在这些人间大义的思想的洗礼下,一代代为正义而战的英雄们谱写出了一首首正义之歌。“舍生取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沐浴,感受着新时代的气息,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唯有早立凌云志,善于修身反省,弘扬人间正义,才能让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同学们,让我们蓄势待发,向着未来踏浪前行吧!

佳作点评

1、立意深刻,重在说理。考生开宗明义,强调理想对人生的影响巨大。接着阐述实现理想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修身”“矫思”“立义”跟理想的关系阐述得一清二楚,给读者以思考和启发。

2、善于引用,积累深厚。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点是善于引用名言、诗句,如开头引用现代诗句,论述中引入孔子、孟子、荀子等大思想家的名言,使文章说理性很强,却毫无堆砌之感,这足以体现考生有着深厚的素材积累功底。

3、继往开来,自然贴切。考生安排素材时,将古代“理想”“修身”“矫思”“立义”的优良传统和现实的自我感受巧妙结合,使得论述自然,毫无违和感。

20_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6

当代青年的理想

蒙田指出:“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对于当代青年来说,理想是青春的美丽风采。当代青年要夯实自己的理想之基,滋润理想成长的土壤,让理想在行动中闪烁着当代青年的亮光。那么,我们当代青年如何实现理想呢?

修身是当代青年实现理想的基础保障。我们活在当下,要注重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不断砥砺品德,雕刻心灵的妆容,铸就一个高尚的人格,让理想之花绽放。当代青年要注重提升个人品格,多在个人基本修养上下功夫,时刻用真善美来打造自己。就像袁隆平爷爷那样,注重培植自己的远大理想,于是他铸就了禾下乘凉的梦想。我们始终要把锤炼品德修养作为提高理想境界的法宝。

矫思是当代青年实现理想的重要方式。在成长的过程中,青年理想远大,不断在青春岁月中砥砺自己,使自己在思想和认识上切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就是将自己的梦想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用手中的笔书写文章,改变国民的劣根性,从而成就了其辉煌的人生。要端正思想,调整态度,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在思想上进步,符合当下的时代精神。我们当代青年的修身立德要与实现人生价值相结合,把理想信念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立义是当代青年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当代青年要志存高远,激发奋进的潜力,让理想的曙光照耀前方。路要一步步走,每天都完成一个小目标,把立义与道德认知结合起来,贴合目标实际,完成心中的计划,不断探求人生的真谛。只有深入认识“立义”的内涵,才能正确把握理想的方向,不断成就当代青年的非凡人生。

行动是当代青年实现理想的立身之本。有志者青春无悔,追梦的道路是幸福的,通过汗水和努力,一切都会变得触手可及。为了实现理想必须坦然面对出现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当代青年要突出实践的作用,多读“有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的经验和社会知识。风雨中的人生对当代青年来说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动力,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

在当下社会,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承担着时代赋予的重任,要勇立时代的潮头,处理好修养、矫思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对理想的保障,才能顺利抵达理想的彼岸,努力创造我们当代青年的无限精彩人生。

佳作点评

内容:观点明确,时代性强。本文开篇点明中心观点,然后在具体写作时,将分论点作为关键句进行呈现。内容丰富,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结合当代青年的思想特征进行深入论证,体现出时代性。

表达:层次清晰,论述有力。文章注重结合理想进行论述,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进行论述。从第二段开始,在具体论述时,各段段首句形成排比,使论述呈现出条理性,让读者一目了然,对于考生来说,非常值得借鉴。

特征:方法得当,语言客观。全文语言客观有力,考生在写作时,引用了名言名句,使语言更加流畅,富有气势。同时,采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例如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这些论证方法相得益彰,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增强了论证效果。

20_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7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分享过关于他自己的一个故事,他说自己当年在里德学院读书时,因为好奇而参加了书法课程,并学会了排版和多种不同的字体。这在当时只是供他自己消遣的一个兴趣爱好,可是十年后,苹果公司设计出了第一台使用漂亮的印刷字体的电脑,这都源于乔布斯当年的“一时兴起”。他在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价值,可它却在很多年后在事业上助了他一臂之力。

人们在某时某刻对于某物价值的判断是主观的,但时间是客观的。它像是一个漏斗,在成年累月的运作中筛掉那些无意义的东西,只剩下有价值的。

由此可见,事物的价值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显现,被证明、被发现。

尽管有“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它生来就是”这样的话,可它忽略了“名著”是后人赋予书本的赞誉。书本生来是有价值的,可是若无时间的沉淀,则无法显现出它的光华。书本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它装下了时间。

价值固然是事物本身具备的,可它“被认识”需要时间。

母亲的严厉,父亲的沉默,凡·高的画,王小波的文,李煜的“国家不幸诗家幸”,皆如此。

行文至此,我不由得想起叶嘉莹女士——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主人公,半生坎坷却依旧坚持与诗词为伴、做诗词传播者的叶先生。当年丈夫人狱,她带着年幼的女儿寄人篱下。在姐姐家的屋檐下打地铺时,她依然坚持读诗词,坚持站在课堂之中传播诗词文化。生活已潦倒至此,家庭都快要分刷离析,可她从小我中走出,将自己的余生都交给诗词。她一生坎坷,却从未放弃自己的心中所爱,用一颗如水一般澄澈的心去追寻人生和事物的价值。

时间是漏斗,帮她一点一点筛掉那些生活中的翻龋和艰辛,把她身上初心不灭的光芒和价值显现出来。

她九十三岁时,在南开大学做诗词讲座,台下座无虚席,教室内外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虚心好学的学生。“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时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人生在世,人人皆有皮囊。可这皮囊之下是不是草莽,只有时间知道。

世间万物的价值都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筛选才能被肯定,被认识,人也一样。

时间撒落的,就交给时间捡起来。你做五六月的事,七八月自有答案。

时间是漏斗,是最公正的法官,是将人和物的一切外表抽离,检验事物价值的最好工具。

只有经过时间的筛选,事物的价值才能显现,从而被人们所认识。

佳作点评

内容:题目简明,文章由故事导入。看得出,考生平时在拟题上是下了功夫的,因而能够在考场上驾轻就熟地拟出出彩的题目,引人入胜。文章借由名人乔布斯的经典故事,自然引出论点,这样的开篇,深得学过的古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写法,灵活迁移,值得称赞。考生还以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主人公为例展开论证,内容丰富,论证有力。

表达:说理透彻,语言铿锵。因考生援引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典型、新颖的事例入文,使得道理阐述得清晰、明白,加之精心打磨、锤炼的语言,如文末几段,读来气势充沛,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特征:思维辩证,过渡自然。文章的第四段以名著的价值为例,清晰地阐释了时间赋予价值的意义,思维辩证,还有其他段落,都能让读者自行思悟;第三段以“由此可见”承上启下,行文语意连贯。这样的特点,也是阅卷人的赋分点。

我认为,事物的价值的呈现,和时间一直存在着联系,有些价值是即时呈现的,而有一些则是延时呈现的。

事物的价值可细分为三种:事物本身的价值、时间和外界赋予事物的价值、事物对外界的价值。

事物本身的价值,是即时呈现的。比如黄金,它的存在本身便决定了它的价值。而后两者是延时呈现的,它们经过时间的沉淀、考验,才会被人认知,从而越来越高。

能够在时间里沉淀下来的事物,早已不单单是一个事物而已,其内里蕴含的是走过时间,经久不衰的文化和底蕴。艺术、艺术品似乎最能反映出“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这一特点。无论是象征人文主义革命的文艺复兴名画,还是蕴含中华文化的瓷器,它们在历史长河里,身上背负的故事、人类寄托的情感,以及代表着的传承、文化、技艺,都影响了它们的价值。

时间是一种沉淀,是一种考验,在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留下来还能被人记住的,本就不容易,因此成为经典,富含价值。

然而从人类历史看,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最需要等待时间来呈现。一是因为在历史长河里的大浪淘沙,具有考验性;二是因为人类认知的局限。

假设你造了一架桥,它在刚建成的时候可能具有价值——方便人们出行,但是如果过两年它因为建造存在问题塌了呢?它不仅不能给人们带来价值,相反,带给人们的是深刻的教训和不良影响。

“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赤其理有当然者”,有些事物刚开始存在可能不被接受,但并不能说它没有价值,相反它可能更具有价值,只是因为人类认知存在局限性,当时人们不能理解,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种“前卫性”。

孔子、孟子当时很不得志,但后来却成为后人学习效仿的榜样;韩愈的文章,被埋没几百年,却大大盛行于后世;创作《国富论》的“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理论一开始不被采纳,不被接受,然而随着资产主义的萌发,他的思想价值被认知、钦佩。

新事物的诞生具有前进性,也具有曲折性。这些事物的价值可能一开始不能被发掘,但随着时间的沉淀,它们会被充分认知……

现在的社会有浮躁的现象,一些人注重于短暂的价值,渴望短时的成功,而忽视了是时间的沉淀才使人们对事物的价值有了正确的判定。时间的沉淀对事物如此,对人亦如此,面对娱乐至上、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我们应静下心来,积淀自我,提升自己的价值。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时间的沉淀,不仅能赋予事物价值,还能检验价值,使事物的价值被充分认知。

佳作点评

内容;论据经典,论证有力。本文所举事实论据,皆为古今中外的圣贤才俊;所引用的话,都是贴切恰当的名人名言。正因为这样,增强了文章说理的代表性和深刻性,也凸显了考生积累素材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应该喝彩。

表达:文题恰当,凸显观点。考生紧紧围绕所给材料拟题,言简意赅,精当洗练。同时,考生借题表明文章观点。通过题目,读者就能够一下子领会和把握文章主旨思想,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尤其值得称赞。

特征;结构精当,逻辑严密。全文呈现出“总一分—总”的结构布局,显得脉络分明,思路清晰,逻辑缜密,浑然一体。这样行文,便于阅卷人整体知晓文章内容和概要,应大力提倡。

在子弹射入凡·高头颅十年后,他的《向日葵》才被以高价卖出;布鲁诺在鲜花广场被燃为灰烬的三百年后,才得到了罗马教皇的平反;马克思在摇椅上永远安眠了二十年后,他的理论才第一次得到了实践。《向日葵》、日心说、共产主义的价值本身并不会随着时间改变,人们对它们价值的认知却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如果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改变历史的重大发现的诞生,通常伴随着“异端”的质疑。莱特兄弟在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以后,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质疑与挑剔。保守的学究们不相信“自行车工人”能造出飞机,然而莱特兄弟仍然不断地探索和进取,并多次到世界各地做飞行表演,散播航空的种子,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航空事业,后来被人们誉为航空莫基者。经过时间的沉淀,世人最终认识到莱特兄弟在航空事业上开创性的价值。

还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达尔文生前都没有得到承认;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时候,穷苦不堪,全家靠食粥为生;.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最初被十几家出版社退稿。他们的成果最终都被世人认同,这正印证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名言,也充分诠释了时间沉淀价值的正确性。

可见,先进事物的价值不会因人们的认知和时间而改变,它们的优势始终保持在那里,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人们的发掘与利用。尽管开始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抵触、不顺、挫折与坎坷,但慢慢会随着时间的沉淀被大众与社会了解、认识和接纳。正如同一战爆发前的欧洲人一样,在开战前无人把机枪这种新式武器当作是战争的重点,但因为德军购买了大量的重机枪,同时也在战争初期获得了巨大的优势,这才使这一武器得到普及。

所以,是时间的流逝改变了人们对事物价值的理解与认识。在时间的流逝中,人们会重新、客观地看待事物,并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在一次次这样的选择之下,人们终于迎来了思想的变革,认识的飞跃,价值的赞同。

佳作点评

内容:事例引入,紧密扣题。本文由概写《向日葵》、日心说、马克思理论学说开篇,旨在引出考生的观点:虽然事物的价值本身并不会随着时间改变,但人们对它们价值的认知却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开篇亮明了观点,简洁干脆,点题扣题,值得考生学习借鉴。

表达:行文流畅,一气呵成。首段引出中心论点后,主体部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说理论证,结尾强化论点,水到渠成。全文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相辅相成,脉络分明。

特征:素材典型,充分有力。为了深刻、全面地论证中心论点,考生以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圣贤才俊的事例和名句来阐释事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价值的终极本原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事物价值的体现,正基于人的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

因此,许多事物的价值需要假以时日才能被人类所认识。所谓时间的沉淀,意味着人们正处在认识该事物的过程中。那么人们认识事物是否一定都需要时间的沉淀?

或许有些事物一出现就被人们认定有价值,例如我们的衣食住行。人生来具有的本能便是生存,刚出生的婴儿一旦察觉自己饿了,便会放声大哭。因而,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生存下来的事物不需要时间的沉淀,就能产生极大的价值。

可大部分的事物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被人们认识到其价值所在。我们所熟悉的某些食物,先前人们从来不知道它的食用性,正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人们认识了它除了观赏以外更大的价值。工业化之前,石油是被人们冷落的,可随着工业愈加发达,科技更为先进,人类社会出现了机器、汽车,出现了需要石油的燃烧才能使用的事物。可见,石油的价值是历经长时间——一个时代的发展后才被人们所认识的。

人们认识事物的价值不仅仅是物质性的,通常,更多的是精神性的。生前被称作怪人、被嘲笑的凡·高并不被人理解,那时他的画作在世人眼里是一文不值的,他的画作,似乎只是一张填满了颜色的纸罢了。可在他去世的几年后,他的画作却广受追捧,凡·高也因此被人熟知。经历时间的沉淀,人们发觉了凡·高画作的艺术性,更体会到了其中的意蕴,理解了他的所思所想,凡·高的那些艺术品一个个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为人们所熟知、推崇。令人们感动。从古流传至今的诗书画卷也是如此,历经时间的沉淀,其韵味。价值不减反增,我们从中回顾历史,理解作品的情感,再度感受每个时代所传承的文化,每个时代的风采与精神。

人们对于情感的认识更需要时间的沉淀,时间带走了虚伪的情感,留下的都是弥足珍贵的。多数从前不理解父母的人,会在自己成为父母的时候,理解了父母给予自己的数不尽的爱,懂得了这份情感的珍贵。这时,这份情感的价值才真正得以体现。无论小我,还是大我的情感都是如此。全中国人民经历过此次新冠疫情,才真正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

海德格尔说:“任何一种存在之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随着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会被体现,才会被人们所认识,才被赋予了意义。

时间的沉淀与我们认识事物的价值是密切关联的,让事物在时间中积淀,我们才能认识事物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佳作点评

内容:论据多元,论证充分。考生紧扣中心论点选材,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相得益彰,深刻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表达:脉络清晰,语言有力。文章采用“总一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文脉畅通,一气呵成。此外,语句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铿锵有力。

特征:论点鲜明,思维辩证。本文在亮出“许多事物的价值需要假以时日才能被人类所认识”的观点后,分别以刚出生的婴儿一旦察觉自己饿了便会放声大哭和石油的价值被发现等作为实例加以辩证说理,有理有据,很容易引发读者的认同和共鸣。

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是否能被人们认识,每个人给出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在我看来,事物价值的体现不仅仅取决于时间,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世间大部分事物的价值体现确实无法立竿见影,或许时间会成就一切。正如_的建立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也有从风雨飘摇到逐渐走向正轨的曲折历程,从人少物缺实力弱的建党初期,到领导全中国人民走向繁荣昌盛的今日,经过了一百年。由此看来,事物的价值确实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耐心等待,静待花开。

摸索正确的道路并不容易,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失败,继续尝试,直到在不断碰壁中,找到一条通往真理的繁华大道,而这一连串反复的试错,都要建立在时间之上。实践在时间中产生,这使得事物的准确性、可靠性不断增强,也让事物的价值有了更强有力的保障。

但时间是否能沉淀一切,从而体现事物的价值,答案是否定的。事物的价值是在人类的实践中不断被证明,《_》曾发表过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评论文章,其中指出任何理论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清朝大兴文字狱,无非都是为了君主专制的巩固和加强,这些都是通过历史的沉淀被人们所知,但这些历史事件通过实践向我们表明了它们的不可取,而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来说,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大——除了汲取教训外。

时间的沉淀固然能检验事物的价值,但不可否认,一些特定时代下的创新发展不完全受限于时间。如今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3G、4G、5G的不断更新,每一个成果从提出到问世直至推广,相比于在历史长河中得出的结论要快得多,但这些科技成果的背后归根结底是人类顺应时代的需求所做出的实践与创新。正所谓适者生存,事物一旦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无法被实践所认可,无论以多么轰轰烈烈的方式出场,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

事物的价值是人创造的,也是人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就如西安的兵马俑.若人们不去挖掘探索,又从何知道这是中华瑰宝;汉赋唐诗宋词,若没有人们的记录和代代相传,又怎么能流传千古。若人们对此不屑一顾,这些古代文化只是被时间掩埋的一粒粒微尘;而被人们关注与重视,才使它们成为时间沉淀下的一块块黄金。

可见,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发展加强,在被采纳、被反驳、被修改的过程中,有价值的事物才会经久不衰,时间的沉淀终有了真正的价值。

佳作点评

内容:精选素材,富有新意。本文所列举的论据古今融通,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当代生活的时鲜感,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汉赋唐诗宋词与3G、4G、5G的发展等,就各有千秋,相辅相成。

表达:一分为二,各尽其妙。考生在认可和论证了时间沉淀对事物价值的关键性的同时,也以充分的论据论证了除了时间之外,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动作为,如科技的进步、兵马俑的开掘等,对事物价值不可或缺的意义,富有很强的哲理性。

特征:诗意题目,引人入胜。有人说,写材料作文,题目拟好了,文章就大功告成了,此话虽然夸张,但也有力地说明了题目对于一篇出类拔萃的文章的重要性。本文的题目无疑是成功的,诗化的文题,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我认为,人们认识事物的价值,需要时间的沉淀。

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事物的价值。什么是事物的价值?我想,窗台边上花草的观赏价值,讲台上粉笔的使用价值,这些都可以称为物的价值,可见,万事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并且这些价值随着时间改变着。

其次,我们要考虑人与事物的价值的关系。人们作为一种高等生物存活于世、显然是要满足自身需求的、人们要满足生存需求,就要获得稻米麦面的营养价值;人们要满足安全需求,就要获得住所的空间价值;人们要满足社会需求,就要获得自身的能力价值。所以人们是依赖于各种事物的各种价值的。当然,人们的需求也随着时间而改变。

时间的沉淀,不仅仅包含着事物的变化,更包含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进度与思考过程。

正因为人们的需求,人们才需要去认识事物的价值,才能得到事物的价值。那为何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呢?愚以为,原因有二:其一,事物的价值不尽相同,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二,人们的认知狭隘有限。人对于自然,显然是渺小的,所以人只能认知自己能认知到的事物的价值。而且,人的认知也需要时间。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其中,秦人因奢靡而覆灭的事就具有一种历史价值,而这件事,如果不经过时间的沉淀,不经过深度思考,显然不能得出文中的结论。

如果某些人在某些事上能不经过时间的沉淀,不经过思考的过程,认知到某件事物的本质,这种人是几乎不存在的。也许有些人能根据经验进入一种“顿悟”的境界,那也必定有经验的铺垫,如苏子所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虽然苏子能超脱于时间去感知事物,那也是在他看过那些绚烂的、朴实的光景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综上所述,事物价值的体现需要时间的沉淀,同时,价值是无限的,人们的认知能力是滞后的、有限的,以滞后去面对变化,以有限去面对无限,这显然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所以,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

佳作点评

内容:论据得当,论证有力。本文在举花草、粉笔等实例说理的基础上,又以杜牧、苏轼的名言作为理论论据,条分缕析地进行论证说理,二者水乳交融,有机统一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表达:形式新颖,逻辑严谨。文章借助恰切的古文名句作为“题记”来凸显主旨,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晓所要阐释的中心。接着,开头言简意赅地扣合文题,总领全文,中间主体部分具体论证,结尾与开头呼应,彰显出行文环环相扣的严密性。

特征:拟题精准,紧扣材料。写作材料作文,拟题至关重要,一个契合材料、准确新鲜、凸显论点的文题,无疑能够受到阅卷人的青睐。考生深知此理,并且很好地达成了要求,应该鼓励。

事物本身都附有其独特的价值,然而,并不是所有事物的价值都能立即显现,很多时候,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

我认为,事物历经时间沉淀的过程实际上是大浪淘沙的过程。时间如无情的浪花,一遍又一遍地卷起沉重的泥沙,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卷浪涛中,将水底的泥沙揉搓、翻滚、洗净,而那些被裹挟在未能放出光芒的泥沙中的真金便渐渐露出了真面目,一经出世,便赞誉声一片。这并不是说难以计数的泥沙不具有价值,而是经过时间的沉淀,经过不断地对比筛选,最有价值的物品方能被显现出来,并长久留存。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有些事物一出世便能被认识和利用。这些事物是幸运的,它们也许正好赶上了时代的浪潮,成为人们触手可及、急需要用的东西。可是,我们要认识到,时代的浪潮不可能一成不变,在岁月的巨浪翻滚、一浪高过一浪中,那些曾大放光芒的事物也许便会被卷进了泥沙,被磨灭了光芒,成为烘托他物的绿叶。因此,唯有散发着历久不变的气息,成为亘古长存的时间记忆,方能被人们认识到其高贵的价值,与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虽然时间无情,但我们有心,总会思考,如何让自己在大浪淘沙中长存?

于日新月异的时代进步中,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紧赶慢赶地试图搭上这艘急速行驶的巨轮,而是修炼内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徐立平,自1987年入厂以来,几十年中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能否达到精准射程。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毫米,堪称完美,他因此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还有获得“文物医生”美誉的“故宫男神”王津,十六岁在故宫修钟表,三十九年没换过工作,没搬过家,心无旁骛地苦练修复文物的内功,完好地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让中外游客能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其价值之所在。

因此,我们青年应如他们一样,在岗位上修炼内功,实现自我价值,在大浪淘沙中,现出真金,进而在大浪淘沙中长存。

佳作点评

内容:论点显豁,论证充分。起笔即契合材料,引出本文所确立的中心论点,三言两语,直奔主题,切中肯綮,避免了兜圈子的情况发生。这样的写法,是阅卷人最希望看到的体例之一—有利于短时间里准确知晓文章的观点之所在。同时,本文采用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徐立平与获得“文物医生”美誉的“故宫男神”王津的事例,素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增强了说服力。

表达;过渡自然,文气贯通。考生在论述事物通过时间沉淀人们才能认识其价值之后,以“当然”引出有些事物不需要长时间的沉淀而具有即时性呈现价值的特点,又用问句领起后文如何在大浪淘沙中长存的内容论证,行文层次井然,上下贯通。

特征;布局合理,说理清晰。全文结构严谨,开篇先总说,亮明观点,继之,主体部分进行具体论证,思维缜密,阐释的道理深入浅出,水到渠成。

如河中的黄金,大浪淘沙,时过金现。

事物贵在其内在价值,而正如乐天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事物的内在价值往往区别于其外在观感,绝非一朝一夕就可品得,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与分析。君不见,发表时无人问津的自由组合定律,经时间沉淀,开启了现代遗传学大门;君不见,刚出版时不被认可的《平凡的世界),经时间遴选,被奉为一代经典;君不见,唐代未流行的杜诗,经时间沉淀,成为万人传诵的诗史。

时间是检验价值的最有力武器,浮于表面、华而不实的泡沫价值在时间的过滤下、丑陋的本性暴露无遗,只有具备“分量”的真正价值,才会被人记住,在时间打磨下愈发闪光,永不过时。而若是不等待时间的“审判”,仓促地给事物的价值下定义,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把石头当成美玉,把美玉当成石头。

事物如此,人亦是如此。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七十始出仕的姜太公、耳顺之年成就霸业的重耳、打完大学四年篮球才被发掘的巨星巴特勒,从无人识到天下知,价值被发现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而时间作为检验他们的试金石,就像那汹涌的浪,大浪海沙,淘去了没有真才实学之流、耐不住寂寞之徒,留下的,便是那些德智双全的有着真正价值的精英。

有人可能会说,从一开始就被发现价值的事物和人不在少数,高中时期就被誉为“天选之子”的詹姆斯,还未成年就被星探发现火遍全美的秀兰·邓波儿,他们的价值被人发现,并未经过长时间的等待。但是,这样的千里马毕竟是少数,能一眼识得千里马的伯乐更是少之又少。更何况,即便是天才,在成名前付出的努力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价值被发现都要历经时间的遴选和磨砺,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我们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评判他人他物价值的过程中,应少一些急切的功利主义,牢记“欲速则不达”的古训,多一分务实,谨言慎行、厚积薄发,多一分耐心,如此,则必然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佳作点评

内容:论据充分,以一当十。考生阅读积累丰厚,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论据的选用上得心应手,古今中外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都信手拈来,并且析理深入,值得称道。

表达;由此及彼,深化主旨。文章由物的价值,联想到人,过渡自然。在文章结尾,考生点明了要拥有价值应当如何去做,在总结全文的同时,也深化了中心。

特征;拟题精准,层次分明。文章借助精心拟定的文章标题,凸显考生所持的立场和观点,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在论证结构上,本文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进行逐层论证,脉络非常分明。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而以我观之,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是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的,倘若它没有立刻被世人所认可,那么经过了时间的千淘万漉,其深刻的价值便会自然而然地展现于人们面前。

为什么有些有价值的事物需要时间的沉淀?因为这些事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前瞻性,而人们仍以当时落后而陈旧的思想去看待,由此便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凡·高的画作、屈原的理想、哥白尼的日心说等,都是在其去世许久之后才被人们发现价值的。普通的大众需要一定的时间跟上他们的脚步,在慢慢理解、摸索的过程之中才能发现其中深刻的价值。

在_生活的时代,正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时期,大多数国人在迷信愚昧、思潮泛滥、混浊不堪的精神世界中生活。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具有超越时代背景的先进事物,与那个时代人们的认知有一定的差距。_作为中国第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承担起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任务。他高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尽管当时很多人并不能对此产生共鸣,但随着实践的验证、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事物也有了更多的探讨、更全面的认识,这一有价值的思想理论今天已成为指导我们实践的有力武器。

但是有时,影响人们看到事物价值的并非时间,而是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主流价值观。

一代诗圣杜甫,在他所处的时代默默无闻;与其同时期活跃在诗坛上的李白却声名鹊起。为什么两人同样才华横溢却声誉迥然?主要在于盛唐之时,人们更偏好于观看李白笔下浪漫瑰丽的美好事物,而杜甫诗文中所展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在那时显得格格不入,他的诗文似乎不符合盛唐的诗歌主流,因而他的诗作不大受人推崇。直到宋朝,儒学重回统治地位,因杜甫诗文中所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十分贴合儒家的济世思想,人们才逐渐看到了这个在历史的角落中泛着微光的“诗圣”,他的诗作才被人重新拾起,奉为圭臬。

可见价值从本质上而言,属于人们主观上的认识,它会随着时间、环境和时势而发生改变;而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是不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它应是劲草,在任何疾风的吹拂之下都屹立不倒;它应是黄金,在岁月的淘洗中永远闪亮发光。

对于我们而言,有些事物的价值,以我们有限的认知并不能完全理解,我们便要防止在认识事物时过于片面化、简单化。同时,我们也要相信有价值的事物,在经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之后,终有一天可以熠熠生辉。

佳作点评

内容:缘事说理,深入浅出。结合具体的经典事例,深入浅出地分析经时间沉淀后事物的价值被人们所认知的理由和原因。这种缘事说理的方法,很容易贴近读者,从而引发观点共鸣,不失为考场作文有效的策略和实用方法。

表达:诗文入题,句式多变。考生以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作为题目,既恰切,又突出了中心论点,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此外,文中设问句和整散结合的句式,增添了语言的表现力。

特征:思维辩证,各尽其妙。考生在论证了经历了时间沉淀之后,人们认识了事物价值的观点之后,又从时代背景的视角,来阐释时势对事物价值的影响,但都统一于时间的范畴,显示了考生视野的开阔和思考的深入。

推荐阅读:

  2024年历届高考满分作文酒(十二篇)

  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是谁写的(推荐5篇)

  2024年有关坚守的高考作文 坚守作文作文(5篇)

  2024年全国乙卷高考 高考全国乙卷作文(5篇)

  酒为题目的高考满分作文(推荐8篇)

  高考以回忆为主题作文精简版题目 回忆高考满分作文(四篇)

2024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汇总7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2024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汇总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