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口算题一年级汇总(九篇)
最新数学口算题一年级汇总一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推荐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推荐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推荐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学设计推荐度:数学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建构知识网络;我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
解决学校总务处遇到的问题引出了一组除法口算算式,四个问题都用除法解决让学生自然地进行了除法意义的迁移:四道算式由浅入深,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回忆,又使学生自主地对口算方法进行迁移: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当然,口算算理的`理解毕竟是抽象的,为使学生切实掌握,我们巧妙地对“情境”进行了再利用:数学味很浓,生活味兼顾;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相关联的题组,分别达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巩固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层层深入,估算横向联系,归根结底,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除法计算;课中,好多学生看到题组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是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舒心呢?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磨课,有太多欣喜,也总留下些许遗憾。估算教学是否需要在本课如此浓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归到乘法口诀,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还需要我们继续磨下去。
s("content_relate");【《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反思04-22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反思05-18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15篇04-1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04-21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03-31
口算除法小学数学课件05-07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4-22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4-12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简要说课稿11-04
口算除法说课稿11-04
最新数学口算题一年级汇总二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数学口算题一年级汇总三
看到学生的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惭愧。因此,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口算除法》这个内容和全校老师一起学习,目的是提醒老师们要关注或重视口算教学。在执教这个内容时,我阅读了有关“口算”教学资料,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有一篇《口算的本真意义》写到:1992年大纲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渐达到熟练。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也有谈《笔算式的口算》和《谁动了我们的“口算”》两篇文章。第11期中也有一篇《对口算教学价值的思考》。由此看来,口算教学一直是课标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内容。
1.执教《口算除法》时,我首先复习数的组成如:60是()个十,24个十是()等和口算乘法以及表内除法等,
2.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3.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探索出60÷3的口算方法,从而类推出600÷3的口算过程,最后独立思考240÷3的口算方法。
4.课后小结,练习设计。整节课,我力争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经验,给足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本认为这么简单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很轻松的,结果却出人意料。
反思:
1.由于长时间没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特别是新课改后,开门见山的问题情境取代了口算的位置,使得本应脱口而出的口算复习题学生也花费了很长时间。
2.学生对二年级学的除法的意义忘了。
3.我对学生估计太高,调控课堂能力差。
“口算”主要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加、减、乘、除的“口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呼吁老师们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教研组准备本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口算”能力的检测,我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这节课体现出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课的本身。它将使全校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升!
最新数学口算题一年级汇总四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13、14、15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具准备:西红柿图片7个(上面写有算式);书上主题图信息、问题;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是幸福农庄大丰收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看看吧,正确说出火车上算式的答案,火车就会向前开动。
300×4= 50×8= 1000×5=
6÷3= 24÷3= 40÷8=
让学生说说乘法口算题的方法。算完乘法后小结: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或几个千,再来计算。下一题。
让生说除法式题的计算方法,并小结:这是咱们之前学习的口算除法,可以用乘法口决直接计算。
2、出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口算除法(出示课题)
读课题。师: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3)读了课题,你想在这节课学会什么?(可以看出你是个会思考问题的孩子,一下就抓住了我们学习的关键。)今开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像这样的除法算式怎样口算?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板书:怎样算?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瞧,幸福农庄到了。(出示图)
收集信息
仔细观察,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口答,师出示信息)(你的观察仔细;你的表达真完整。)
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根据这些信息,请你选择一组你喜欢的数学信息提出什么问题?想好后轻轻地说给算己听,说完后请举手(生口答)
师:真是个会提问的孩子,会列出算式吗?为什么用除法算?(因为题目要求的是把60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师:咱们接着看这些信息,你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出示第二、三个问题,并板书算式)
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1)60 ÷3=
师:如果老师想知道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会口算吗?先自己想一想,想好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是怎样算的。
①同桌交流
②汇报:(预设)
a、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算6除以3等于2.,再在2后面添上1个0。
(师用红粉笔标出6、3、2并写出得数)
理解算理: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这里的6表示什么?
生口答并同时用课件演示分小棒的过程:6表示有6捆小棒,3表示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所以60除以3等于20。
师:他的想法大家听明白了吗?请小朋友看黑板,60是6捆小棒,也就是6个十,(板书6个十),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也就是20,所以60除以3等于20。
说算理:
跟老师一起说一说他的想法:60除以3等于几,可以这样想,60是6个十,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也就是20。
同桌说 全班看课件说(咱们再来看大屏幕说一说。)
b、做除法想乘法
a师:有谁的算法跟他的不一样?(3乘20等于60,所以60除以3等于20。)
你想到了算除法想乘法的方法,真好!请看大屏幕,说说他的想法。
b(如若没有学生想出)师:老师这也有一种算法,大家帮我看看行不行?
师:我是这样想的,要算60除以3等于几,就想3乘几等于60,(板书)因为3乘20等于60,所以60除以3等于20。(板书)也就是通过算除法想乘法的方法来计算,可以吗?咱们一起看大屏幕来说说这种算法。
c、小结、口答。
通过思考,咱们算出了60除以3等于20,(师写得数和单位)在这两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想法跟他一样的请举手。看来大部分同学比较喜欢第一种算法,也就是在计算时,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去除以一位数,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在以后的计算中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就可以选用哪种方法计算。一起口答。(生齐答)
(2)王叔叔、李阿姨也是运3次,他们平均每次运几箱呢?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和跟自己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算并指名汇报。
汇报600除以3让汇报学生说说算法;并小结:计算整百除除以一位数时,可以把整百数看成是几个百,计算的结果就得几个百。
汇报240除以3时在学生说算法的同时板书算法,并让全班学生说一说。你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怎样口算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吗?(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的结果就得多少个十)
全班一起口答上面两道题。
5、练习。(猜猜茄子后面躲着几)
师:会口算了吗?那我来考考你。猜出茄子宝宝后面躲着几,茄子宝宝就和你交朋友了。(出示课件)
180÷3 1800÷3 (说说后一题的想法,并观察说发现。)
400÷2 400÷8 相机让学生说说想法,并比较:在这两题中,被除数都是400,为什么在计算时要把上一题的400看成是4个百,而在下面一题中却得看成是40个十呢?(因为4个百除以8不够除)
师:看来,咱们在计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时,还得根据除数来确定把被除数看成是几个百或几个十。
3000÷3 3000÷5相机让学生说说算法,算完第一个时小结:遇到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把被除数看成是几个千,再来计算。
三、巩固深化,快乐练习:
1、点鞭炮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收获再来玩几个游戏吧!
第一个游戏(出示课件:点鞭炮)为了祝贺幸福农庄的大丰收,聪聪在农庄里高兴地点起了鞭炮。快速说出鞭炮上除法算式的得数,这个鞭炮就被你点响了。谁想来?(点名)其它同学认真听,如果他回答对了,咱们就说:“啪”,如果他回答错了,咱们就说:“哧”。开始吧
30÷3 160÷2 400÷5 800÷4 8100÷9 20_÷4 300÷6
师:鞭炮顺利炸响,不过,刘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咱们平时玩鞭炮时可得注意安全,不要伤了自己。
2、第二个游戏:抢西红柿。
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王叔叔送给了小朋友们人些西红柿(出示西红柿图片),要求分送给咱们班的小朋友。为了方便,老师将咱们班分为两组,一二组小朋友是聪聪队、三四组为明明队,当西红柿上的算式得数大于100时归聪聪队,聪聪队的小朋友说:“我们要”,明明队的小朋友说“他们要”。当西红柿上算式的得数小于100时西红柿归明明队,明明队的小朋友说“我们要”,聪聪的小朋友说“他们要”。准备好了!
210÷7 5000÷5 1200÷3 100÷5 450÷9 200÷2 4000÷8
计算200÷2后,出示一个小正方形遮住被除数,想一想:如果要把西红柿送给聪聪队,被除数要换成几?把被除数改成几就可以将西红柿送给明明队?
3、应用。
师:同学们的反应真快。叔叔阿姨们装菜运到超市后,超市的阿姨们“准备把 120个茄子装袋进行销售:
可供选择方案
①每3个装一袋。
②每4个装一袋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装法,在草稿本上算算可以装几袋?
四、总结。好了!现在咱们回过头来看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的是整十、整百数、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在证算时咱们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再来除以一位数,或是通过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来计算。
五、指导看书。
六、拓展: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 )=( )÷( )=20
最新数学口算题一年级汇总五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改革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 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
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平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习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最新数学口算题一年级汇总六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包括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些知识,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明理驭法,加强计算教学。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算理”是学生走向算法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算法的知识基础,而算法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任务。如果单是强调算理,能理解了新问题,但无法实现计算方法上的质的飞跃;如果单是强调“算法”,知其然,必须知其所以然,很难稳固。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准算理与算法的连接点,在计算中算理与算法相结合来进行计算。这节课的口算除法有两种,一种是算除法想乘法,另一种是根据算理来解决。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根据分的过程列出竖式。
学生对于除数是整十数,被除数也是整十数掌握的较好,但是出现除数是整十数,而被除数是整百数的时候,学生往往出现商是一位数的错误,究其原因,如果在学习口算除法时,以商不变性质为基础,学生会掌握的更好。
可以尝试先教学商不变规律,再进行口算除法教学,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掌握口算方法。
最新数学口算题一年级汇总七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推荐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推荐度:《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推荐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学设计推荐度:数学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二年级数学《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
我们的教学要关注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意义建构,计算教学强调算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目的是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还远不能满足,又提出了算法的优化,这让学生懂得了解决问题既可以用多种方法,又可以在众多方法中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视为教与学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这节课中,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的“情境串”,并从中生成教学所需的“问题串”,对于教材中的情境不再是单纯的出示情境图,而是将它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既作为知识的载体,又作为内容新颖的课外知识介绍给学生,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练习中的各个题目均与情境紧密结合,吸引学生参与,使他们兴趣盎然。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
s("content_relate");【二年级数学《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09-02
《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优秀教学反思01-16
口算两位数的加减教学反思06-23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03-14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09-30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数学教学反思08-29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说课稿10-14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说课稿范文07-1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01-04
最新数学口算题一年级汇总八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推荐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学设计推荐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推荐度:初中数学说课稿推荐度: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度:相关推荐苏教版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说课稿范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渗透估算意识。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让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交流和逐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具体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为教学情境,自然提出数学问题,在口算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口算的多样性,同时也比较、发现最优化、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算理。在练习、解决问题中体会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独立思考,探索新知
(四)合作交流,巩固练习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的的探索状态。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意,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寻找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这样,有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接着,让学生解决问题,自然而然地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此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民,树立学习的信心。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三个环节,为了更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寻找出最简便的口算方法,让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同时,体验寻找的喜悦。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体会怎么在做题时会又对又快,而且这种形式学生更便于接受。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体现了本课的重难点。
s("content_relate");【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说课稿】相关文章:
苏教版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优秀说课稿06-22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案06-20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03-24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12-29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设计 12-17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说课稿02-1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说课稿10-14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说课稿02-04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说课稿03-16
最新数学口算题一年级汇总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p39—40)
1、通过创建情境,组织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法。
2、在平等的,民主的,富有情趣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主动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合理地运用算法灵活的进行计算。
情境图
通过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的进入新知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口算加法,今天我们接着探索口算的各种方法。
1、教师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从这幅图上你能知道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男孩要付多少钱 女孩要付多少钱 )
3、你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吗
(1)学生仔细观察图,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男孩买了什么,女孩买了什么,玩具的单价。)
(2)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3)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好。
通过创建情境,组织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法。
44+20=64 44+5=49
64+5=69 49+20=69
40+20=60 4+5=9
4+5=9 40+20=60
60+9=69 60+9=69
44+30=74 44+8=52
74+8=82 52+30=82
40+30=70 4+8=12
4+8=12 40+30=70
70+12=82 70+12=82
44+40=84 84—2=82
刚才我们用许多种方法算出了这两个算式,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口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吗
(1)独立思考,小组议议,你是怎么算的,然后全班交流口算的过程。
(2)独立思考,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全班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4)同桌交流,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在说口算方法的时候有同学把口算方法和竖式计算方法混淆了,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是口算。
学生想的口算方法还是比较多的。
通过一系列比较练习,从进位与不进位;整十数与整百数;再到加位数与两位数的比较,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正确的计算方法。
在平等的,民主的,富有情趣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57 25+44 14+62
38+57 25+49 14+68
要求说明口算过程。
先出示第一组,提问:你是怎么算的?完成后思考后三组和第一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完成第一组,提问:比一比,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完成后面两组。
选出其中一组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让学生说说口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讲述: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检验口算的结果。
提问:要比较需要知道什么?你是怎样比较的?
(1)独立完成,交流结果,并且说明是口算的过程。比一比,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异点。
(2)独立完成,交流结果,比较异同点。
(3)学生先算第一组,然后比较,交流,得出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方法。然后独立完成后面两题并交流。
(4)以第一组为例,先估算,再口算。其余各题独立完成。集体验证,然后反馈。
(5)学生读表,和同桌交流知道了什么,计算填表,然后比较。
(6)学生看图,了解信息。
加强进位加法的练习。
学生的估算能力有了一点提高。
提问:你能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吗?教师出示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组织交流,补充。
同桌议一议,说一说。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7学生审题弄清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计算,交流。
对知识的,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讨论。
推荐阅读:
最新数学口算题一年级汇总(九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