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哲学文章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励志哲学文章

  在我们有所空闲的时候,找一些励志哲学文章来看看还是很不错的,那么励志哲学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哲学文章:花瓶与木桶

  花瓶与木桶的故事:别一不留神把我们的聪明打碎了

  如果花瓶碎了,怎么办?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把碎片扔掉!且一扔了事,干脆利索,全然不曾思考与之有关的规律。

  那么,这里头有规律吗?

  有。这就是,将碎片按大小排列并称过重量后即可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的和0.1以下的最多!尤其有趣的是,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有着严整的倍数关系,即:最大碎片与次大碎片的重量比为16:1,次大碎片与中等碎片的重量比为16:1,中等碎片与较小碎片的重量比是16:1,较小碎片与最小碎片的重量比也是16:1。于是,发现这一倍比关系的人便将此规律用于考古或天体研究,从而由已知文物、陨石的残肢碎片推测它的原状,并迅速恢复它们的原貌!

  这位极善思考的聪明人,就是丹麦科学家雅各布·博尔!

  可是,我们做到了吗?没有!

  打碎瓶子的经历,我们肯定有过,可是,当包含其间的规律从我们的身边淘气地溜走时,我们拥抱过它吗?

  没有!就因为迟钝!

  如此看来,花瓶碎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千万别一不留神,把我们的聪明打碎了!

  有位奥地利医生叫奥斯布鲁格,他父亲是个卖酒的,为了判明高大的酒桶里还有没有酒,这位父亲经常用手在桶外头敲敲,然后由声音判定桶里还有多少酒,是满桶还是空桶。父亲的这一做法启发了他,他便由此推论,人的胸腔腹腔不也像只桶吗?医生敲敲病人的胸腔腹腔并细心听听,不就可以由声音判明他的病情了吗?于是细细钻研,认真总结,终于发明了着名的诊病方法———叩诊。

  有人更聪明,由木桶而提出了着名的“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反之,只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怪不得人们常常大声疾呼要补缺补差抓落后环节,原来其意盖出于此。

  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处处有哲学,瓶里有,桶里也有。

励志哲学文章:难得糊涂的来历和处世智慧

  郑板桥是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难得糊涂”可以说是中外知名。

  后世的人们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联的形式挂于家中,作为处世警言。

  “难得糊涂”的来历——糊里糊涂说不清

  其一:自我解嘲说。

  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

  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

  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广陵奇才——郑板桥传》

  其二:抗议之声说。

  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反而向他求字画。

  郑板桥就以鬼画讽刺,钦差姚耀宗怒而撕画,郑板桥见百姓惨像,心力不支,非常忧郁。其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

  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抗议之声。

  其三:心安理平说。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

  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此处将“难得糊涂”比喻为就是聪明;难得做一次糊涂,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态平衡。

  糊涂的处世哲学

  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懵懵处世,似是与生俱来,装不来,求不到;一种是装的假糊涂,明明是非黑白了然于心,偏偏装作良莠不分,既由‘聪明转入糊涂’了。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情不利已,少说为佳。君不见,但凡说实话者,轻则伤人自尊,重则惹祸上身;但凡说真话者,小则讨人之嫌,大则遭人暗算。

  于是乎,自以为聪明的人自然都喜欢披上糊涂的外衣,一来可以蒙混过关,二来还能保全自己。

  “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

  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

  是一种资格,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物,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

  是一种智慧。

  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是一种气度。它使人超凡脱俗、胸襟坦荡、包容万象。

  有时,我们确实要“难得糊涂”,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就为人处世而言,凡事不要太认真了,但是,做事可不行,在做人的原则问题上,也不要让“难得糊涂”突破我们自己的道德底线。

  现实生活中,若错误地理解“难得糊涂”。将使人的意志消沉,失去奋斗精神,丧失责任心、视世冷漠。过于精明,什么事情都不糊涂的人是没什么好处的。

  为人处世,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话是这样说,可难得糊涂的真理,还是要在生活中领会。

  为人处世,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励志哲学文章

励志哲学文章:一个鸡蛋告诉我们的5个人生哲学道理

  一、

  一个鸡蛋是脆弱的,用鸡蛋去碰石头,是愚蠢的。

  但倘若一个鸡蛋从25楼落下来,有人见了,心想,不就是一个鸡蛋吗?无所谓地迎头去碰,会怎样呢?你会听到“叭”的一声,在这“叭”的一声中,碰了的,当然有鸡蛋,但同时破裂的,还有那颗迎头去碰的头颅。

  有人做过测算,一个重30克的鸡蛋,从4楼落下来会让人的头起肿包,从8楼落下来会让人头皮破损,从18楼落下来会砸破人的头骨,从25楼落下来可致人当场死亡。

  一个脆弱的鸡蛋,当拥有一个定的高度和速度,就变得威力无比起来。

  所以,千万别小视了一个鸡蛋,作为鸡蛋,也千万别小视了自己。一个弱小的鸡蛋,当拥有了相应的条件,能让一块坚硬的石头,害怕得颤抖。

  二、

  教授说,打碎一个鸡蛋,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给它外力,另一种方式是,让鸡蛋自己打碎自己。

  一个鸡蛋好端端地搁在那里,怎么会自己打碎自己呢?

  教授说,在外力下,鸡蛋打碎了,鸡蛋走向的是毁灭,但鸡蛋自己打碎自己,又会是怎样呢?

  教授扫视了一眼课堂下的学生,继续说,鸡蛋自己打碎自己,那只能是鸡蛋孵化自己,在蛋壳内孵化出新的生命——小鸡,小鸡在蛋壳内不断地成长,当长大到一定程度,小鸡就会啄破蛋壳,破壳而出,

  打碎原先的自己——鸡蛋。

  如果你不想让外力打碎自己,那就像鸡蛋一样,不断地积聚内在的力量,去自己打碎自己,在自己打碎自己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实现重生,去获得新的生机和希望。教授说。

  三、

  当你还是一个鸡蛋的时候,为什么要去硬碰石头呢?

  你知道你的脆弱,你知道你碰不赢坚硬的石头,可为什么还要去碰呢?难道你不知道你脆弱的外壳下,呵护着一个梦想,一个生命的梦想。

  为了梦想,为了那个生命的梦想,为什么不可以忍耐和等待呢?

  当生命的梦想在等待中破壳而出,当破壳而出的生命成长为一只矫健的雄鸡,当成长为雄鸡的你,踏在石头上引吭高歌,再看那卧在地上的石头,又是那么默然失色,又是那样毫无作为。

  不管眼前是多么脆弱,只要心中还有梦想,等待会改变一个鸡蛋的命运。

  四、

  让一个鸡蛋放任自流,是不可能让一个鸡蛋立起来的。

  怎样让一个鸡蛋立起来呢?把鸡蛋的顶端轻轻一敲,打破它,可以让鸡蛋立起来。但这样立起来的鸡蛋,是以伤残、毁灭一个鸡蛋为代价的。残忍的伤害可以让一个鸡蛋立起来。

  怎样让一个鸡蛋立起来呢?做一个模具,把鸡蛋放在模具里,可以让鸡蛋立起来。适度的约束,可以让鸡蛋立起来。

  怎样让一个鸡蛋立起来呢?做一个支架,把鸡蛋放在支架上,可以让鸡蛋立起来。外界的支撑,可以让鸡蛋立起来。

  让一个鸡蛋立起来,有如让一个人的人生立起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让人生立起来呢?

  五、

  一次,朋友把一个鸡蛋放在我的手心,要我用力去握,看能否握碎鸡蛋。可无论我怎样用力,就是握不碎手心中的鸡蛋。

  平时,一个鸡蛋,只要轻轻一磕,就能把它磕碎,为什么握在手心里的鸡蛋,使尽全身力气去握,也握不碎呢?

  朋友说,平时我们磕一个鸡蛋,把目标集中到鸡蛋的一个点上,看似用的力量小,但目标一集中,作用在鸡蛋上的力也就大了;而把鸡蛋握在手心,手掌几乎包住了整个鸡蛋,我们的握力分散在鸡蛋的整

  个面上,看似用的力量大,但力量一分散,作用在鸡蛋上的力也就小了,最后,我们使出的全身力气,连一层薄薄的蛋壳也突破不了。

  看来,很多障碍,不是来自障碍的本身,而是来自我们突破障碍的错误方法。

共2页,当前第2页12

推荐阅读:

  励志文章片段精选两篇

  珍惜青春的励志名言

  独自创业成功的名人

  关于寒假见闻的日记250字

  励志电影经典语录

  经过拼搏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

励志哲学文章.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励志哲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