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摘 要: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 开始了 经济 近代化。与传统 社会 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外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 自然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近代中国经济 发展 中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更加突出。消费需求是总需求变动不断再生的重要推动力量.消费需求上升诱发了投资需求上升,消费需求总量扩张刺激了总供给增长,消费需求结构变动促进了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变动。<?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关键词:消费需求总量;消费需求结构;经济增长

19世纪中叶,中国长期闭关自守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叩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完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自然 历史 进程,促成了其封建经济的解体,带来了其传统社会所不能容纳的新的生产力和制度安排,直接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步人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①与传统社会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处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过渡型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就决定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也更加突出。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采用实证 分析 和动态分析 方法 ,就近代中国消费需求总量变动和结构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展开实证分析,说明中国消费需求变动的内在 规律 ,辨析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模式。

一、消费需求的变动对总需求的贡献

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占总需求的三分之二以上,它的变动对总需求变动具有重要 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个人消费需求始终占绝大比重,而且其变动方向也与总需求变动方向大体一致。因此,可以说消费需求变动与总需求变动密切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30年中,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方式尚处于暴力扩张和争夺殖民地与市场的资本积累阶段。外来的机制品井未能从根本上打开中国市插.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尚未解体。但随着列强国内劳动生产串的曼著提高,外来 工业 品竞争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从中国取得更多的种种特权和便利,才促使中国传统经济基础开始分解。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近代工业肇始产生。便于资料的选择.我们将中国近代经济增长视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表1 近代中国个人消费需求和政府支出与总需求变动比较 单位:%

说明:AD、PC、PG分别代表支出法下总需求、个人消费需求、政府渭贯支出,AD%、PC%、PG%分别代表AD、PC、PG的增长率。

一般说来,在正常条件下(例如价格水平一定),消费需求数量的变化主要是受下列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一是可支配收入水平;二是边际消费倾向(MPC);三是消费的示范效应。如果消费倾向不变,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那么,消费需求必然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反之亦然。假如收入水平相同,边际消费倾向大,则用于消费的支出就多,对消费品的需求就越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其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周围其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高收入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常常是低收入者消费行为的导向器,努力进行“模仿”,并力图尽快“赶上别人”的倾向是消费“示范效应”的典型反映。

与个人消费需求变动不同的是政府消费支出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重却呈现上升趋势,由1887年的1.04%增至1936年的5.3%,但上升幅度甚微。世界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近代化过程中,随着政府 政治 和经济目标函数及行为的加强,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逐渐提高,特别是在实行强制式制度安排的国家中更是如此。[4]因此,必然造成总需求结构中政府消费支出所占总需求份额和增长率的大幅度提高。但我们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政府消费支出变动虽较为激烈,但与总需求变化的关联程度较弱,二者并未呈现同步波动态势,这表明政府消费支出对总需求变动的贡献力不如个人消费需求那样大。

综上所见,近代中国个人消费需求变动与总需求变动密切相关,二者的变动方向和幅度基本同步,这表明近代中国个人消费需求对总需求变动具有重要影响。成为总需求变动不断再生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消费需求总量的变动与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

无论是宏观经济 理论 还是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都证明,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关系。一方面,消费需求的增长会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会增加国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

近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消费者与传统社会相比较,已具有了较多近代化意义上的消费者行为特征。这种特征集中地表现在近代消费者随其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消费意识和消费欲望不断增强。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消费需求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就近代中国经济总体而言,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变动趋势对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正面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按照 现代 经济学原理。在资源约束条件下,需求的增加并不能导致供给的增加,而只会导致膨胀,甚至导致膨胀与短缺并存。但如果资源约束不存在,即在既定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能力尚未充分利用之前,社会总产出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幅度取决于社会总需求的强度,需求增加将导致供给的增加,其中占总需求三分之二的消费需求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意义。

表4 近代中国个人消费需求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上表中数字不仅显示出消费需求变动与经济增长变动的方向基本一致,而且还可以看出,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大于经济增长的增长幅度。这说明。在近代经济发展中,消费需求总量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刺激总供给增长的经济效应。

就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变动对经济增长而言,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消费支出对国民收入上升的乘数效应日渐显著。按照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在现存生产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政府消费支出的增长可以导致大于几倍于其本身的社会总产出的增长。这个由于政府消费支出增长而引发的扩张过程,可以用“乘数理论”来说明。乘数理论是把经济增长(国民收入的变动)看作因变量,把政府消费支出看作自变量,阐明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国民收人变动的数量关系。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政府消费支出引起更多国民收入增加的“乘数效应”(muitiplier effecf)是客观存在的。

表5 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政府消费支出通过乘数作用引起社会总产出的扩张和收缩的变动过程。政府消费支出的乘数与其边际消费倾向呈正向运动,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就大,乘数的作用就明显。表中数据反映了这种关系,由此可知,政府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对国民收入的波动起着一定的牵动作用。

三、消费需求总量的变动与近代 中国 市场供给的变化<?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表8 近代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1873—19

3

6) 单位:%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随着近代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总需求和消费需求上升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结果是,使产品价值实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量逐步显示出来。同时,与同期西方工业化国家相比,虽然近代中国物价的迅速上涨与西欧中世纪后期的价格革命有相似之处,但其波动的幅度和涨落的速率明显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这对近代中国工业化是有利的。较之西方国家,它受经济危机的打击较小,而在周期的繁荣时期,慢性的通货膨胀也起到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加速资本积累的作用。

四、消费需求的上升与投资需求的变动<?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消费与投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会发生相互作用。西方 经济 学中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或加速作用表明,收入或消费变动会引起投资的剧烈变动。当收入增长,消费需求上升时,会带动投资以更大的幅度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为了缓解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就必然增加消费品生产,这就要求增加对消费品生产的投资,投资的增加又要求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这也得增加投资。这说明,消费需求的膨胀会引致投资需求的膨胀;反之,收入减少。消费需求下降时,会带动投资需求以更大的幅度减少。因此,消费需求具有诱发投资需求同向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西方 工业 化国家经济 发展 的 历史 表明,在存在消费者主权和生产者主权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出靠需求来引导,靠投入来维持是一种必然现象。就近代 中国 而言,在其经济近代化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运行机制作用日益增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自主选择虽然受到强经济因素的干扰和限制,但与传统 社会 相比,的确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和余地,特别是消费者主权具有的实际经济意义明显加强。近代中国经济生活中,需求上升要求产出上升,进而诱发投资需求上升的连锁反应日益显著。

因此说,无论从 理论 上还是实际上.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持续增长条件下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需求不断上升所产生的投资需求相应增长的经济现象在近代中国经济生活中也是存在的。

五、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及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产出总量的增长过程,更具有特征意义的是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转变。 现代 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从新古典经济学仅仅重视供给方面的因素,扩展到结构转变的需求方面的因素。可以说,随着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是引致产业结构转换的一个重要动因,这一新的思路和 方法 已经深深地 影响 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就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消费需求结构变动牵动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转换

随着经济近代化的起步和不断增长,近代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转换时期。虽然这种结构转换同西方工业化国家相比较是很缓慢,但它确实是存在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结构的转换成为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志。

表9 近代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 单位:%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资料来源:据刘佛丁等著:《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0页中数字 计算 。

(二)牵动“霍夫曼比例”重新出现上升趋势

“霍夫曼定理”是以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名字命名的关于工业化发展 规律 的理论.他通过对近20个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之间比例关系及其长期变动趋势的 分析 ,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一般国家工业化过程大体要经历“霍夫曼比例”从高到低四个阶段,而在工业化程度极高的第四阶段,“霍夫曼比例”将降到1.0以下。[18](P59—

60)

表10 近代中国“霍夫曼比例”的变动

资料来源:①—③据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甲表

2、3计算;④严中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科学 出版社1955年版,第105页;⑤陈真、姚洛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4辑,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93页。

(三)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

一般认为,资本品工业比重及其增长速度的相对增加是工业化的主要特征。亦有学者根据资本品生产与消费品生产的关系提出工业化的三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为消费品工业占绝对优势阶段;第二阶段为资本品工业相对增加阶段;第三阶段为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均衡增长,而资本品工业渐占优势地位阶段。如上所述,近代中国工业化过程中亦出现了上述第

一、二阶段的状况,这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实践证明,在近代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消费需求结构变动和消费增长诱发投资需求的牵动作用日益增强,以及对生产资料的生产更快增长的依赖程度也不断上升,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即总供给得以较快增长的产出效应客观存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进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近代中国消费需求具有诱发投资需求进而牵动“霍夫曼比例”重新上升的产出效应,同时,生产资料较抉增长又是需求结构变动牵动供给结构变动和供给增长效应的又一具体反映和体现。

[ 参考 文献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3] 巫宝三.中国国民所得1933[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

[4] 张东刚.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与变迁[J].南开经济研究,1994,

(5).

[5] 张东刚.总需求的变动趋势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杜.1997.

[6] 刘佛丁.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7]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90.

[8] 臭承明.中国近代资本集成和工农业及 交通 运输业产值的估计[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

(4).

[9]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內市场[M]。北京:中国 社会 科学 出版社.1985.

[11]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Z].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12] [英]蒂姆·赖特.中国经济和社会中煤矿业[M].北京:东方出版杜.1991.

[13] 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 工业 发展(1840—19

4

8)[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杜.1984.

[14] 王玉茹.近代中国价格结构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15]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90.

[16] 张仲札.十九世紀八十半代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粗略估计[J].南开经济研究所事刊.1987半增刊第1集.

[18] 插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1905。

[19]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z].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20]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z].北京:三联书店,1957.

[21]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费料:第4辑[Z].北京:三联书店.1961.

[24] 朱大经.十粤来之电力事业[A].谭熙鸿.十年来之中国经济[C].北京:中华书局.1948.

Changes of Consumptive Demand and Economic Growth in Modern China

Abstract: Since 1880s, China began the economic modernization.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society, modern China experienced a transition from closed economy to open economy and natural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In addition, the essence of transition economy resulted in huge changes of consumptive demand in modern China, which influenced economic growth much. Adopting qualitative researoh and dynamic analyse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changes of the ovenall consumptive demand and macro economic effect of consumptive demand structure; furthermore, it illuminated the internal rule of consumptive demand changing and illustrates the historical mode of modern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Overall Consumptive Demand; Consumptive Demand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推荐阅读:

  论我国公民公益消费动机及其激励机制研究

  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与实务

  秦汉时期黄淮平原的农业生产

  如何在当前金融危机中赚钱

  皖南经济发展道路探索

  金融危机下的全球化思考(1)论文

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