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以疑导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前言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试行纲要》的颁布,教育部要求学科应该以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来指导教学,对于地理学科来说也同样如此。新的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法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改革中提出了应该建立地理学对生活的指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通过学习掌握必备的地理学知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疑问,碰到一些难题,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疑问,通过对学生疑问的解答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思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通常仅仅以地理教材作为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工具,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也是以自己讲解为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的地理学习较为刻板,视野也不够宽阔,地理知识与现实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全盘授予式的教学方法,虽然一直作为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传统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地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地理知识非常广博,通过地理认知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涉及各种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众多方面,适当扩展教育内容,使之更加完备和丰富。教师应通过教学方法将地理教学密切联系实际,使其具有德育和智育等多方面教育功能。
三、以疑导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从问题开始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人们的思维活动和求知的欲望,经常是从问题开始的。青少年正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随着心智的逐渐成熟,渐渐形成自己独特地对于外界的认识,也会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新鲜。因此,一旦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便会激发其积极的思考能力,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抓住这一点,从课程开始时就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去学习知识,激发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先展示一下我国比较有名的各种地貌,如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等等,然后通过情境的设置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在课程问题设置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把握一个度,既不能把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没有难度,而不能激发其想象力,又不能过于艰难晦涩,让学生由于理解困难而放弃对其思考。心理学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以质疑析疑释疑的思维训练为主线。这就要求教师要设疑适当,以它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教师将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与本地历史结合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以我们生活的城市宜宾举例,做为长江航运零千米处的宜宾,自古便有了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而境内的夕佳山古民居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化石。这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与课本内容结合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地理课本是自成一个体系的,在课与课、节与节、段与段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若在内容衔接处适当设疑,可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积极思维,完善知识体系。
(二)教学中设置重点和难点,置解疑于趣味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设置重点和难点,置解疑于趣味中。地理课本中有许多有趣的事例和现象,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用心梳理出每节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并用具体问题将其表述出来,或设置问题供学生解决,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每节课重点知识讲解完毕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作业应体现本课重点内容的应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课下寻找相关知识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拿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讨论,看看谁的方案设计得最巧妙,最符合实际。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学生加强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述酸雨问题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进行举例。四川盆地酸雨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作为其中重要工业城市之一,宜宾市的酸雨状况比较严重,在国内污染中一直居于前列,成为四川盆地酸雨污染的典型地区之一。教师在讲授地理学中酸雨一个知识点时,可以如此提问:到底什么是酸雨?酸雨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为什么西南地区酸雨问题比较严重?等问题着手,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并试着通过其他学科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如教师可以提示:我们国家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同学们学习化学的时候肯定接触过硫酸这个概念,那么,请同学们试着推测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酸雨呢?这时候,可以给学生几分钟自由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进行交流和讨论,并适当给予一些提示,倾听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哪部分知识最感兴趣,哪些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最后,通过代表学生发言总结一下各组学生的观点,教师进行点拨。通过这一系列的互动活动,成功唤醒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因为酸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自然更加愿意通过学习知识改善自己所居住的环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善于利用教学设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教学设施给教学活动提供了许多的便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擅长利用这些教学设施,如幻灯片的运用,音频和视频的播放等,都能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产生参与感。地理教学内容包罗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其特有的知识结构又使得教学活动会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课本内容,或者仅靠板书提供的知识,学生可能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清晰的认识,而视频音频的加入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理解,还能通过观察的深入形成自己的思考,开拓视野。
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知识。如讲到《气候地形》这一章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举例。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对于本地的气候有什么感受,说说当地比较有特色的地形,让学生自由发言,进行充分讨论,等学生说得差不多时,教师总结道:宜宾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而位于宜宾兴文县境内,被联合国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兴文石海,则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特色闻名于世。又如宜宾市有许多古建筑,历史震害表明,建筑物的破坏是城市地震灾害中最主要的形式。宜宾市历史悠久,拥有真武山古庙群、北宋十三级密檐塔式古建筑等众多古建筑群,需要我们好好保护。讲到地震这节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文物古迹的照片和视频,然后讲述一下古建筑的历史,激发学生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热情。同时适当切入地震这个知识点,通过地震产生的巨大破坏性等引起学生重视,根据板块构造学生和地壳复杂性让学生深入了解这节内容,并结合汶川地震的实例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推荐阅读:
地理学科以疑导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