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论文【三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ldquo旅游&rdquo这就是旅行,外出,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空间中从a地移动到B地的过程游泳&rdquo就是出去观光、观光、娱乐,就是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两者的结合就是旅游业。因此,旅游的重点是旅游。旅游业不仅有&ldquo行&rdquo,它还具有观光和娱乐的意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旅游地理论文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建立科普网站来实现知识共享的方法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本文浅析了建立中国地理科普网站的意义。阐述了基于Dreamweaver进行网站搭建的原理,并且对建立中国地理科普网站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地理科普网站问卷了解大众对地理感兴趣和对地理知识的喜爱程度,作为中国地理科普网站建立的基础。

  关键词:科普;GIS;多元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2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_)7-133-002

  一、绪论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创新思想不断延伸,人们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教育事业的研究越来越被大众所看重。通过建立科普网站来实现知识的共享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案之一。基于此,我们建立了中国地理科普网站。本文以中国地理科普网站为例,阐述了建立网站的依据、优缺点及其网站搭建的主要方法。

  二、基于Dreamweaver进行网站搭建

  主题明确,中国地理科普网站根据地理爱好者和学生需求精准把握网页主题;结构清晰,建立清晰明了的目录、版块与导航栏等结构;风格独特,选用中国地理地貌地图为主体进行网页搭建,选择浅色调为背景,衬托主题,主次分明。

  1.应用HTML语言的marquee标记来实现文字的滚动[1]

  利用marquee标记重要参数direction、behavior、loop、width、onmouseover等,改变文字滚动的呈现方式。将需要的表格和文字放入到Dreamweaver“设计”视图中,并在环绕标签框中输入Java编程语言,实现增加网页的美感和动态的效果。

  2.利用显示-隐藏层对全国的地名进行标注[2]

  对于插入的中国地图设置“属性检查器”的文本框为“Map”,并且利用“多边形热点工具”画出中国地理地形分布图,并插入各区域层,通过层属性设置及布置,完成各省份图层的名称命名及各省份信息的显示。在“行为”面板设置显示-隐藏层,并实现各名称及对应信息的显示和隐藏操作。最后,对新设置的事件进行“OnMouseOver”的命令。

  3.利用GIS制作立体电子地图和确定地点的地理地图[3]

  随着人们对空间信息科学的理解和GIS应用的深入,人们对空间对象的定义和它们的数据结构有了趋于一致的认识。为顺利进行地图的制作,首先需在ArcMap中制作完成服务资源,接着在ArcGIS中确定使用地图资源设置中对应的参数、属性,将数据源连接并添加所绘制地图的数据;进而对导入地图进行符号化处理等操作;最后,保存制作的地图符号与地图文档,导出所需类型地图。

  三、中国地理科普网站的优势及其劣势分析:

  1.建立中国地理科普网站的优势

  1.1互联网普及的优势。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媒介成为我国地理知识普及和素养提高的有效手段和必要途径。目前,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_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70.4%。并且由于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互联网行业的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十分显著[4]。

  一方面,网络中有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使得学校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课程资源提供方,另一方面,学生水平的提高需要利用互联网对学校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这种颠覆传统,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得到广泛的推广,我国教育形式得到改革和突破,所以建立科普网站具有广大市场和广阔发展前景。

  基于以上现状,中国地理科普网站顺利进行开展和推广工作,取得了大众广泛接受,应用便捷的突出成果,并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2国家教育政策的优势。20_年最新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将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尤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但我国教育由于地区分布、城市發展、学校任务等因素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人才之间素质产生巨大差距,且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国家要求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一方面要求改善乡村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另一方面要求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夯实教育的基础建设。所以,中国地理科普网站的建立对于教育相对落后地区带来极大便利,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公平性,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结构转型。

  为鼓励高中阶段学校教学多样化,大力发展数字化,中国地理科普网站内容以科学性和科普性为特点,助力于现代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以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和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1.3网页内容的优势。网站在地理地貌相关领域建立资料库,资料来源广泛,可信度高,而且提供的知识多元化,为地理知识的信息化、数字化提供了极大便利。

  野外实践方面,可根据网站提供的地图,了解目的地地质地貌情况,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指导农业生产方面,根据地貌图的显示,指导农业研究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在教学方面,有利于教育研究者了解一线教学情况和获取大量课堂数据,进而营造立体科学的课堂氛围,起到发展地理思想和培养地理精神作用。

  综合以上几点突出优势,可以得知中国地理科普网站的建立占据时代优势,拥有国家扶持,满足大众需求,对于生活的各方各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2.建立中国地理科普网站的劣势

  2.1资金运作的劣势[5]。与目前众多企业投资运作的旅游文化地理网站相比,中国地理科普网站在短期内缺少足够的资金,更缺乏融资的前提、手段和机制,网站定位为公益性的网站信息共享服务,所以,在后期网站运营和维护方面会出现资金紧张现象。

  2.2网站搭建逐渐被手机app取代的劣势。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网络大公司将发展目标转移到开发智能软硬件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上来,从而吸引到大量专业化的数据分析师、网站搭建工程师、高精尖的技术人才,使网站的发展缺乏信息采集、数据的挖掘和加工以及知识的管理等多方面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手机的智能改革促使人们改变了用电脑浏览器进行信息检索的传统方式,迫使传统网站进行必要的结构转型。

  席卷而来的手机时代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每点每滴,而网站登录的不便利,导致其逐渐被娱乐便捷的大众app所代替。故科普网站的建设需要在手机时代的洪流中寻求自己的一片发展天地。

  2.3多媒体技术优势未充分发挥的劣势[6]。中国地理科普网站的展示方式没有进一步结合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拥有信息传播广、发散性强、定制具有个性化等优势。因此,科普性网站应该充分借助多媒体开展文化传播,利用照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科学知识,使科学知识共享不再局限于单调的文字呈现形式,而是以丰富立体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

  以上是中国地理科普网站建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将其解决是网站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根本动力,故网站需要进行各方面努力和全方面发展。

  四、網站建立现实基础

  1.地理调查问卷反馈

  从问卷中得到了人们对地理文化喜爱的各程度指标比例。其中,人们对地理文化的热爱程度占比为16.18%、对地理文化的喜欢程度占比为37.35%、对地理文化的一般程度占比为41.18%、对地理文化的不感兴趣程度仅占比为4.9%。

  除此之外,还调查到人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的指标比例。其中,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占到了33.82%,对地理知识的模糊程度占到了50.98%,对地理知识的不了解程度占到了15.2%。

  2.依据人群对地理的喜爱和了解程度建立地理网站

  基于以上的各项数据,可以得出人们对地理文化的热爱程度较高,但是对于地理知识了解程度不高的结果,为此我们建立一种便利快捷、受用群体广、共享性高的中国地理科普网站,以建立一种有效的地理知识学习体系。

  为了使地理网站内容建立更能满足人们的内容需求和发展知识需要,我们从不同的社会身份和角色进行调查问卷。在1000份样本中得知了人们对感兴趣的地理知识方向,了解人们对地理知识各个方面的需求,其中包括风土人情、历史背景、气候变化、地形地貌等,以此确定搭建网站的科普内容和科普广度。

  五、小结

  中国地理科普网站是以地貌知识科普为目的,提高大众地理素养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知识普及网站,旨在通过这种方式向大众普及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精神,丰富地理知识的展示方式。

  参考文献:

  [1]黄嘉.Dreamweaver中滚动效果制作[J]计算机时代,20_(05):78-80.

  [2]王瑄.探讨Dreamweaver中层的应用[J]科技信息,20_(02):261+263

  [3]周旻.基于GIS的噪声地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_.

  [4]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J]新闻世界,20_(03):96

  [5]刘斌,马俊才,张宏翔.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优化生物信息资源配置——“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建设的战略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_(04):102-105

  [6]田原.浅析我国科普网站发展的问题与策略——以中国科学院科学普及网站为例[J]中国科学院院刊,20_,29(06):733-738+683

【篇2】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摘要当前,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在论述乡村旅游与扶贫内在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西藏乡村旅游扶贫的经验,指出了西藏乡村旅游扶贫的研究意义,分析了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基础设施、区域教育水平等在内的西藏乡村旅游扶贫影响因素,提出了西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扶贫;西藏自治区

  旅游扶贫是促使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西藏自治区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典型代表,通过协调、互动、和谐的旅游产业扶贫可以满足西藏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减贫,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概述

  1.1乡村旅游概述

  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广泛存在,最初是在工业革命后,通常被归类为旅游观光,主要是指一些城市居民“返乡”和“回乡”度假。现代乡村旅游发掘了农村资源,是乡村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社会的重要渠道,已发展成为一种全方位的新型旅游方式[1]。

  1.2旅游扶贫概述

  减轻贫困的最根本方法是建立区域性支柱产业,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我国部分学者对旅游业发展与扶贫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部分学者认为旅游扶贫主要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旅游经济实体消除区域的贫困,使居民和地方财政摆脱贫困状态。也就是说,可以将旅游扶贫理解为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合理使用旅游资源,引导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各种产业的发展。其核心内涵是将旅游与扶贫联系在一起,利用旅游业的增长效应,给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从而减轻贫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西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概况

  西藏作为我国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当地人的总体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较低,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但是,有着特殊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环境的西藏具有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当地必须发挥地方特色,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将旅游业与针对性扶贫有机结合来,不断推进脱贫进程。

  目前,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部门选择试点村发展旅游业,建立了有效的扶贫示范村模式,使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真正落到实处。经过近几年的深入扶贫工作,西藏打造了如扎西岗村、阿扎村等诸多乡村旅游示范村[2]。

  3西藏乡村旅游扶贫的研究意义

  3.1理论意义

  对于贫困地区的农牧民来说,20_年提出的旅游业扶贫是产业扶贫的典型代表,最终目的是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总结西藏乡村旅游扶贫影响因素,指出旅游扶贫的内涵,根据现有的研究思路和西藏的特点,丰富和扩展旅游业的研究内容、扶贫形式、脱贫成果、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理论,提出西藏旅游业扶贫新的思路和见解,能够为我国扶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3.2实践意义

  实现区域旅游发展有助于帮助贫困群体改善生活条件,促进农牧民减少重返贫困的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降低可持续生计问题的出现和“返贫”现象,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活力。通過分析旅游扶贫方式的不足,可以发现符合西藏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的扶贫模式,促使西藏地区合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挥旅游减贫的重要作用,为西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相对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提供了一种好方法[3]。

  4西藏乡村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

  4.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基础决定该地区的旅游供应能力和旅游消费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发展潜力越强。但当前西藏地区交通不发达,经济发展落后,旅游业的发展缺乏资金支持。

  4.2旅游基础设施

  一个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情况通常由该地区星级酒店和旅行社数量的总和来表示。西藏地方旅游景点众多,宾馆和旅行社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加,客观反映了西藏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逐渐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同时,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还为当地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4.3区域教育水平

  地区的教育水平越高,文盲率越低,当地人就更容易掌握某些劳动技能,打破原始思想束缚和监禁、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接受创业和就业培训的意愿就越强烈。区域教育水平一般根据在校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人数统计,各级学校每10000人口中高中生的平均人数用于表示该地区可以接受的教育水平。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每年各级学校每10000人口中高中生的平均人数与全国相比持平,说明该地区人们的教育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4]。

  5对西藏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思考

  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显著影响,但该地区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小。为了促进农牧民增收,实现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扶贫,采取有效的旅游业扶贫对策和建议,促进该地区实现脱贫致富。

  5.1引导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

  西藏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晚、规模小,作为旅游扶贫主体的当地农牧民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较低,信息受阻,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不高。为了引导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改变农牧民单一收入结构的现状,有必要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强对观念落后农牧民的引导,指导他们经营农艺、畜牧业,销售特色农牧产品,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改变观念,解决贫困农牧民的就业问题。此外,要优先引导他们通过旅游业共同致富,增加贫困农牧民的就业机会[5]。

  5.2精心计划和科学定位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当进行实地调查,围绕西藏自治区的具体情况,出台旅游产业扶贫开发的中长期远景规划,依托高等学校、旅游科研院所、旅游企业等与旅游有关机构的专业人才,规划和分析各地区扶贫相关的各项政策法规,精心计划和科学定位本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和发展,有针对性地制定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5.3大力宣传和提高旅游知名度

  通过新媒体等相关媒体宣传“导游比赛”“自行车比赛”“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乡村旅游的品牌宣传和营销活动。通过各种精彩活动大力提高西藏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西藏旅游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5.4完善西藏旅游扶贫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

  在西藏乡村,藏传佛教文化资源、藏族民间文化资源等大多数旅游景观是分散的,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当地资源,需要引进资金加大民俗节日和民族风俗的开发力度,建设特色旅游小镇和西藏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在发展过程中,抓住项目文化、环境等方面优势的同时,要充分将农牧民纳入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分配机制,使农牧民在征地补偿、生态补偿等方面受益,确保其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运行的主要地位,促使其成为旅游扶贫的利益主体[6]。

  5.5改变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牧民就业转移

  1)改变农村农牧业生产占用大量劳动人口的现状,在适合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开展乡村旅游,利用生产和销售传统手工艺品以及发展家庭旅馆等方式带动农牧民劳动力摆脱农业生产的束缚,增加营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2)设立专门的就业信息收集人员,准确收集有利于提高非农就业率的信息,改变农村就业结构,使愿意外出打工的农牧民可以外出就业,促进农牧民就业转移。

  5.6科学选择扶贫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西藏旅游业扶贫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各地区开发旅游资源的相應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调整扶贫方式。在西藏的扶贫工作中,为了确保农牧民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实现旅游扶贫模式的科学实施,应灵活选择扶贫措施,推行多种扶贫方式,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有效巩固扶贫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维勇.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J].经济论坛,20_(1):145-149.

  [2]王一帆,吴忠军,高冲.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农民增收的比较研究——基于桂、黔、滇三省区案例地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_,30(11):50-54.

  [3]张婉玉,张晓林,程思.四川民族文化旅游扶贫SWOT分析及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_,34(5):159-162.

  [4]王聪,刘平洋.湖北省旅游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_(6):145-149.

  [5]刘丽梅.旅游扶贫发展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_(1):75-79.

  [6]肖宏伟.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发展研究,20_(11):75-81.

【篇3】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摘要:案由:关于抓好旅游商品开发,促进全域旅游大发展的建议。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双突破双驱动”战略,全域游创建深入推进。20_年,年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0亿元,分别增长12%、28%。随着我县旅游产业的提质升温和旅游人气的不断攀升,与旅游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等行业发展较快,但作为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商品开发相对滞后。在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的今天,适应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需求,务必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

  关键词:旅游商品;开发;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_)015-0496-01

  一、我县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近年来,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县旅游商品开发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海鲜制品、海岛鸭蛋为主流,以象山红美人、新桥枇杷等果品为时令旺销产品,以铁皮枫斗、竹根雕、剪纸、船模、农民画、针织衫等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涵盖水产品、农产品、工艺品、滋补品、食品、服饰等六大系列,涌现出了兰洋水产、金宏水产、超星海洋生物、鸭妹子、枫康生物等一批实力型加工企业,为旅游购物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象山保税区团队购物商场、象山影视城出口商场、开元大酒店渔老大购物商场等已形成规模效应,品种多、游客大、效益好。

  二、我县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不足

  1.旅游产品市场带动产业链的作用有限

  象山旅游产品市场目前主要仍局限于省内,以短途游客和上海游客为主,省外和国外市场的影响力不足。针对这部分的潜在客源,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与新产品开发手段较少,导致产品品牌的影响力有限。再加上缺少拳头产品、核心产品、主力产品、优势产品,导致缺乏产品号召力,带动产业链的作用有限

  2.旅游产品开发水平偏低且影响力不足

  象山旅游市场薄弱,规模也小,这跟象山旅游产品起步晚,没有重视其带动效应有关。旅游商品模式还在探索阶段,政府、市场,企业等主体的角色分配,旅游商品的知名度打造方式方法、旅游产品的外观设计与品质保障等,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开发水平偏低导致旅游产品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使得旅游产品氛围不浓、IP热点不够、品牌影响力等问题依然严峻,

  三、象山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建议

  1.形成共识,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

  目前,我县旅游商品总体来说是资源丰富但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市场空间巨大但产业链条拉伸不长,行业发展前景看好但政策扶持力度不大,旅游购物比重仅仅徘徊在7%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旅游商品开发。政府、企业、平台多方共同推动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

  2.明确我县旅游商品的产业定位和市场定位

  目前,我县旅游商品类型很多,有吃的、有看的、还有穿的,但没有形成一个主导的产品和产业,游客不知道要买东西,什么的东西让他值得带回家。海产品是我县最具特色、最有基础的旅游商品,游客认知度较高。但是在我县的旅游商场内销售本地产的海产品比重不高,很多都是舟山、宁波生产的。据了解,我县的海产品加工企业注重传统市场开发,旅游市场想去做但没有实实在在的去研究和投入。旅游市场的空间很大部分都是外地企业占领,作为海产品的原产地应该也是有很大的空间和发展余地。因此,建议我县进一步明确海产品作为旅游商品重中之重去抓,除传统市场外,开发好旅游市场,围绕旅游市场的要求真正的投入资金、设备和研发。

  3.找准方向,提高旅游商品的开发水平

  我县旅游商品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开发,找准方向,重点抓好海产品的开发。一是强化品牌意识,品牌就是市场的名片,我县很多海产品已经设计并注册了一批商标。加大品牌的推广,结合旅游景点的营销策划,通过旅游节会、媒体、网络、户外广告、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旅游商品的知名度。二是要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定期举办旅游商品的展销活动,组织开展十佳品牌评选活动,并加大对一些商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三是要加强质量监测。对食品类商品严把质量关,建立定期监测制度,确保放心安全。四是在设计上上水平。旅游商品包装设计水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表美观。二是便于携带。旅游商品必须体现“小、轻、快、灵”四个字,易于携带便于保管,关键还是价格相对低廉。三是生态环保。尽量采用绿色包装材料,极大限度地减少包装物廢弃后对环境的污染。

  4.产销互动,形成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的产品要适合旅游消费市场,抓住游客的心理。生产企业与销售渠道建立长期沟通互动机制,定期交流市场反应情况,生产企业应根据市场反应情况及时研究,投入研发和技改资金,生产出当下游客的需求。政府部门根据技改的投入和实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5.助推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

  我县“象山白鹅(活体)”“象山白鹅(加工产品)”“象山大黄鱼”“象山梭子蟹”“象山紫菜”“南田泥螺”“象山柑橘”等7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优势非常明显。急需助推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培养一批农产品旅游商品生产主体,实施最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机制,提高农产品旅游地商品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产品旅游地商品创新创意开发,健全农产品旅游地商品营销体系,全力打造“海味象山”区域公共品牌。

推荐阅读:

  风险管理论文

  管理学理论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的抗疫精神1500论文

  关于工匠精神议论文【六篇】

  全国图书馆论文搜索网

  关于如何传承伟大的建党精神论文【三篇】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三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