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14篇)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一
近几年,随着小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笔者对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作了初步的了解和分析,针对儿童的个性特点,在体育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求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笔者从本校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四个班随机抽出100名独生子女,与部分家长进行了座谈。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独生子女大多在家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反映在体育课上有的表现为以我为中心,有的自制力差,不遵守纪律;有的任性,缺乏责任感;有的依赖性强,怕苦怕累,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有的“不合群”,胆子小,躲在一边不活动。他们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的教育也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在某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忽视了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
目前,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被家长和学校所重视。笔者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针对儿童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重视思想教育,抓好课堂常规
学生学习体育和锻炼身体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这方面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要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学应结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明确思想教育内容,如纪律、意志品质、团结互助、文明礼貌、集体主义等教育。要力戒空洞说教,要把思想教育寓于教学之中,通过某种教材,利用某个环节或采用某种措施进行教育。例如,课始根据教学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动员;讲评时,要注意表扬好人好事,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进行竞赛与游戏时,要教育学生遵守规则,讲秩序,要有集体荣誉感;在进行队列与队形调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优良作风,行动迅速、准确、协调一致,养成服从集体,遵守纪律的习惯。
2.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简单责备、呵斥,有害无益。注意与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越稳定,因此,体育教学必须依据大纲,结合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教材,做到既有系统性,又有趣味性。例如,教学耐久跑时,不是每次课都围绕跑道跑,而是采用跑走交替、计时跑、游戏跑、以及自然地形跑等多种形式,在作业条件更新的情况下,不觉疲劳地完成耐久跑的教学任务。课中的准备活动要多样化,克服那种“慢跑一圈一套操”的老一套。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自编多种徒手操、行进操、音乐伴奏的韵律操等等,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练习的积极性也就较高。课上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练、生动、形象,力求语言儿童化。实践证明,只要体育教学内容新颖、多样,就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意志训练
学习是一种有任务的复杂活动,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而自觉行动。在课上学生不但要学习有兴趣的东西,而且要学习虽没兴趣但必须学习的东西,以达到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自觉地克服困难,作出意志努力。体育课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体育课成为“愉快的课”。要改进教法,通过有效的教法去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如“比比看,谁投得最远?谁跳得最高?谁先完成?”等等。这些方法都可激励学生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去争上游,实现学习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指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小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在促进小学生身体、智力、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共同发展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上都要注意这一问题。例如,选择难度较大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采用成队的竞赛形式,以培养团结合作精神;采用男女学生合作的形式,以培养正常的交往能力等等。
几年教学实践使笔者体会到,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并根据这些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二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是指人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和爱憎好恶的情感流露,如激情、热情、心境等;意志过程则是把想象、理想设法变成现实的心理过程。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小学低年级,这时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初步的音乐知识。
小学中年级,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乐)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掌握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比较与分类能力的培养,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中年级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级的方法,也不可全盘舍弃那些在低年级有效又适用于中年级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小学高年级,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学生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认识过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使抽象思维有了发展的可能性。
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性意学生的情绪,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名人与音乐、音乐家轶事、名曲诞生的趣事等。如果学生处于变声期,可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和欣赏教学以及能够调动学生内心活动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等。高年级的唱歌教学应从重视外在的表现(如律动、游戏等)向重视内心情绪的表现方面转变,更要强调唱歌的艺术表现效果,但其先决条件是学生喜欢音乐和爱唱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进入中学,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发育处于高峰期。主要表现在学生兴趣广泛,成人感强,自尊心、荣誉感和好胜心强。意志品质有了突出表现,自我意识有明显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占优势。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发展表现的主要特点是:好争论、好怀疑、情感变化决而不稳定等等。但是少年朝的心理发展是受社会、家庭、学校制约的,尤其是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更突出一些。所以,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还要了解社会上的流行音乐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等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发挥学校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学校音乐教育如果能与学生的心理过程相符合,则能够促进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得到健康的发展。反之,则容易产生两种后果:一部分热衷于升学的学生(或在各种压力下只注重文化课而排斥其他一切活动和爱好的那部分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受到抑制;另一部分喜欢音乐而学校又不能满足他们爱好音乐的愿望的学生,则会向追求社会上流行歌曲的方向发展。由于缺乏基本的音乐常识和鉴赏能力而不辨良莠,学生的身心健康往往会受到某些不良影响。
怎样使学生喜欢学校音乐教学的内容呢?
就教材而言,选入教材的作品必须是艺术精品。编选教材时除了考虑到各种必备因素之外,不可忽视的是所选音乐作品必须是符合学生审美情趣(学生愿意接受)的作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材突出审美内容,并以情绪表现为主线,以欣赏为主要内容,强调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与掌握。欣赏为主,先听后唱,以对比及精听粗听等手段感受音乐,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情绪。如果配齐教材的全套音响磁带,再加上教师的教学与引导,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
教材其他内容的安排则是以应用与表现为目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愿望。
我认为这套教材是向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教育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有了好的教材、好的作品,这仅仅为学生喜欢音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音乐,喜欢音乐,提高心理素质。整体感受主要是通过欣赏与唱歌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由各种音乐要素的综合运用而产生的音乐音响对人的情绪给予刺激,可以引起人的情绪波动----联想、回忆、感受、共鸣等;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逐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符合音乐特质----以音乐的实际音响为表现形式、以情绪的感受和表现为目的。如欣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音乐的能力;唱歌和器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至于其他教学内容都是为更好地感受、理解和鉴赏音乐而服务的。所以音乐教学要紧紧抓住音乐感的培养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同时必须是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因素融入音乐中,使其处于音乐美的境界之中。音乐的美感作用于人的心灵并与之产生共鸣,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和升华,这就是音乐陶冶情操和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
所以,音乐教师除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少年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三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是指人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和爱憎好恶的情感流露,如激情、热情、心境等;意志过程则是把想象、理想设法变成现实的心理过程。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小学低年级,这时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初步的`音乐知识。
小学中年级,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乐)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掌握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比较与分类能力的培养,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中年级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级的方法,也不可全盘舍弃那些在低年级有效又适用于中年级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小学高年级,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学生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认识过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使抽象思维有了发展的可能性。
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
[1] [2] [3]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四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反思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是指人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和爱憎好恶的情感流露,如激情、热情、心境等;意志过程则是把想象、理想设法变成现实的心理过程。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小学低年级,这时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初步的音乐知识。
小学中年级,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乐)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掌握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比较与分类能力的培养,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中年级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级的方法,也不可全盘舍弃那些在低年级有效又适用于中年级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五
调动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学生的巨大潜能,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回顾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科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部分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每节课刚开始就将学生的思想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将课下的放松、无状态变成上课时的思想集中、探究欲望高,并能主动学习?这就需要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我们居住的地球”时,我用“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场景和杨利伟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来引入课题,从最关注、最令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生活事件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又如,在讲授“大气压”时,我首先安排了一个类似魔术的.实验,将平口杯盛满水,用一张平的纸盖住,先用一只手按住纸,另一只手将杯子倒过来,再放开按住纸的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纸居然没有掉下来。很多学生都被这一奇怪现象所吸引,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立即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创设情境,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求知欲
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教师设置的疑点,不断思索下去。精心设计问题,这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而惊奇和疑问又是兴趣的源泉,只要学生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学生才愿意去进行探索,教师要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通过精心设计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但是提出的问题不能是空洞的,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在科学教学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讲授“一氧化碳性质”时提问:在农村,有人在煤炉旁放了一盆水,然后禁闭窗门睡觉,这样做将引起怎样的后果?为什么?
三、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科学课中,许多重要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好奇心较强。科学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更感兴趣,几乎所有学生在上课时总是盼望教师早一点做实验。在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设计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能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从感知生动、奇妙的科学现象,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动手,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总结、归纳,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无形中掌握了学习科学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电路图”时,我准备了很多器材,“同学们,你们能用桌上的器材让灯泡亮起来吗?”学生非常兴奋,很多学生很快就把线路连接正确;然后我又紧接着问:“你能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吗?”连接正确后又比较每个组连接方法是否一样?哪里不一样?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学生掌握了知识,热情又高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学习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提高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等各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促使学生去感知体验、实验观测。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引导,要善于捕捉最佳契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使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饱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六
关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一、关注儿童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课堂多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挖空心思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感兴趣,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从网上找了很多的资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的气氛很活跃。如连续退位减法,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的计算过程,特别是退位后各个数位上数的变化情况。了解到以往的学生经常忘记十位上的0在退位后变成9,得数计算错误,为了让学生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所学内容,就通过儿歌帮助学生理解深化:“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走了往回走,0上有点看作9。”学生很感兴趣,出错的也少了,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效率。
《统计》是在一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拓展,用一个格来表示两个单位,同时还渗透了当遇到的数比较大的时候,用一个格来表示更多的单位。在这节课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日常生活中入手,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话题作为调查的对象,这些内容和学生密切联系,通过课上的学习,他们已基本掌握了用1个格来表示2个数的方法画出统计图。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我在课后给他们布置了一项调查任务: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调查,小组进行统计并画出统计图。这样的设计,学生们不仅对调查的内容很感兴趣,而且课上汇报、交流时候兴致也很高。
二、满足学生需要,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四五年级的.学生兴趣转移了,他们更喜欢那些有深度、有难度、知识性强的东西。有的学生已不满足教材中提供的情景信息,通过调查得知,很大一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介绍更多有关数学的知识和故事。所以在课堂上利用一小部分时间,请学生把在课下看到的有关数学的知识、数学家的小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简单介绍给大家。说的同学经历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锻练了口头表达能力,树立了自信,听的同学也有知识的收获。
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成功的感受也不同。根据教材内容合理拓展,补充内容,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不断的挑战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如“解决问题”这一单元,要求学生不但会解决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解决,如家庭的季用电量、年用水量、人均月用水量等。再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把被除数的位数扩展到更大一点的数,便于学生从中找到计算的方法。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七
灵活把握教学常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灵活把握教学常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王国平
笔者常想:学生为什么上课爱偷看小说、杂志等课外读物?为什么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去上网?为什么课外交流的话题几乎是与“学习”无关的问题……经研究发现:其实,不是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而是我们的教学令他们没兴趣!习惯于片面追求成绩的急功近利的呆板枯燥的教学造成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反感和厌恶。
不少老师采用这种方式:通过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兴趣,借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设情景以情求趣,通过归因训练等鼓励手段来激发兴趣……但成效不大。主要是以上手段虽然活跃了课堂,却不能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只有明确教师为学生服务的观点,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才可能千方百计使自己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1]笔者通过结合学生心理需求特征,灵活变通教学常规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笔者从选课文、授课、改作、辅导等教学常规方面的创新,来谈谈如何结合学生心理需求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实践性做法。
一、有的放矢地精选授课文章
我们大多数老师授课时的习惯做法是:按单元、按篇目顺序……按部就班地授课,根本不敢有自主选材授课的“非份之想”。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受兴趣所支配。笔者结合学生的情感特点,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精选授课文章,使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做法是较受学生欢迎的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法。
叶圣陶早就说过:“至于教材选多少篇,选那些篇……我看未必是关键问题……不读这几十篇几百篇,换读另外的几十篇几百篇,也未尝不可。”[2]也就是说,教材上所选文章只不过是进行语文单元教学、训练的凭借而已,不一定非讲不可或不可另选他文代替。老师有的放矢地精选授课文章是允许的。如:教授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时候,在讲完冰心的《忆读书》之后,笔者补充讲了鲁迅的《三味书屋》,让学生比较学习并从中得到启发教育,而鲁迅的《风筝》一文则作为课外读物,让学生课外学习。
何东昌也说过:“要努力编几套中国著名的教材,再配上课外读物和教参,这样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在相当程度上弥补教师的不足。”[3]这样符合学生阅读兴趣的`授课方法,不但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而且开拓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思维。
二、授课方法灵活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学应该是“教得使人感到快乐”、“教得彻底”的艺术。[4]
为了尽量达到以上目的,笔者的做法是:上课尽量做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即使同一篇课文在平行班级上课,教法有时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很少每篇课文都落入俗套的必学字词、分段、写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同时,笔者也较少利用多媒体等视听手段(特别是完全下载来的东西,朗诵内容除外),主要是笔者个人觉得视听手段使用过分的话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读、写能力;正如看原著与看原著改编的影视剧,自己的解读与影视的演绎未必有共鸣;再者,视听手段用久了也易落入俗套,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过去,每当接触到新生,笔者都有这样的感觉:老师一节课讲得眉飞色舞,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就是不见学生动手做笔记、张口问问题。更不要说主动、自觉地学习了。为此,笔者接触新生的第一堂课都必须先简介笔者的授课方法,教给学生一些课前预习、做笔记的方法和课堂听课的要求、方法等。一般来说,开学初,笔者的讲课是以问题带动全文,使学生学会有目的地学习,也就是培养学生由过去被动死记讲稿的做法慢慢形成主动提出问题的自觉求知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学会了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时候,也就是笔者完成了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成功转变,之后笔者再具体进行其他教学尝试。
大家都知道文章的分析,只要采用一些手段,如比较法、中心问题法等,加之老师的个人修养,便可做到课堂气氛的活跃。所难的是,关于学生实践性、主动性的调动问题。如:枯燥的语法课要让学生不厌其烦着实不易。对于语法课,笔者觉得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样离不开问题的设置和人人参与。如设计游戏、开展社会调查等便可激发学生语法学习的兴趣。讲说明文时,让学生看“产品使用说明书”之类说明性强的文字及看户外广告等让学生直观了解和感知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懂得说明文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在课程的要求与安排上必须注意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在课程标准的规定上应有弹性。”[5]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作业批改“约而达,微而藏”
老师最怕的是“社会评价”。为此,不少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分数”,采用讲课内容多、作业多(尤其是简单机械的重复作业)等手段来教学,压得学生害怕,喘不过气来;老师自己又疲于奔命,忙不过来。结果是作业无效果,批改无质量。
对于作业,笔者的做法是:“约而达,微而藏。”(讲解内容扼要而明确,精辟而得体,少譬喻而富于启迪。)[6]笔者认为:只有“对”、“错”符号的形式主义的全批全改,不如有选择地与学生面对面地精批细改或学生互改。
面改的做法是:首先,选定面改辅导对象(绝不能只选优秀生);然后,选定面改内容(视上课情况而定)。具体操作过程就如同课堂上课一样师生互动予以启发思维。面改后,老师必须要加于总结并把作业优、缺点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在课堂上加以分析――让全体同学“共享”。
“君子之教,喻也。”(君子的教导,在于启发诱导。)[7]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节省了时间,又易于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利于集体讲评;既辅导了个别同学,又减轻了师生课业负担,拉近了师生距离。
四、课后辅导是“引导”
习惯思维认为:所谓辅导就是办公室里的个别辅导或是全体同学课后的集中上课,加班加点的补课。其实,这种做法是“事倍功半”的。
学习是不能强迫的,正如婚姻“强扭的瓜不甜”。强迫的结果是学生不想学,没有兴趣学,最终会厌而不学。今天的学生不是旧时只读四书五经的书生,他们不仅要学数、理、化、文、史、外(语),还要学政、体、艺、生、地等。科目繁多且各科都在抓成绩,都在进行“恶补”式“辅导”。无休止的补课,学生不会望而生畏、厌而不学才怪!
有人讲,他读书时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不曾厌读过。笔者说,那是对学习感兴趣、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我要学习”式的主动求知的结果!
笔者主张的课外辅导是引导,不但要介绍课外的诗、词、赋、曲、小说、散文等读物让学生看,有时还要让学生去看电影、电视,甚至上网,看广告、产品使用说明书之类的东西。如讲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时,让学生比较阅读原著《水浒传》、《范进中举》和电视剧《水浒传》、《范进中举》,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写出观后感。正如吕叔湘所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8]
课外阅读,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智慧,提高了读写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以上是笔者较成功的高效率的愉快教学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课堂不再枯燥,师生关系融洽。(2)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3)减轻了师生的课业负担,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成绩也就上去了。
(本文系“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探究”的报告书)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
[2]叶圣陶。敬祝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j].语文学习,1980,(01)。
[3]何东昌。从中国实际出发制订好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j].课程?教材?教法,1983,(03)。
[4][捷]j.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前言)致意读者[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632.
[5]吴也显。我国的国情与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86,(05)。
[6][7]礼记?学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8]吕叔湘。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j].语文学习,1980,(01)。
(王国平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石正中学 514641)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八
提高学生化学方程式学习效率初探论文
摘要:化学方程式作为对化学反应的一种符号表示,是对宏观与微观的一种抽象地概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学生对它的学习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化学的水平。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寻找改进化学方程式学习的措施并把它运用于实践。文章从教学实例出发,提出了若干关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学习效率;教学策略
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重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形成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木技能。它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化学方程式教学主要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这种结果导致学生机械地学习和记忆。学生在初中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基本以死记硬背为主,这样加剧了学生思维的僵化,给高中化学学习带来诸多不利因素。进入高中,学生接触到的化学反应数量明显增加,而且化学方程式的难度也有所提高。若不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仍然采用以死记硬背为主的方法学习化学方程式,则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因为学习效果不佳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笔者最近两年教高二学业水平类班级,发现学生高一所学的化学方程式能记得的寥寥无几。在复习过程中,化学方程式的复习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学生基本都是死记为主,需要几个来回默写记忆才能掌握。因此,如何在起始年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无论是对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来说,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认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效果,应该特别重视以下策略的使用。
一、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单是一个知识的再现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仅仅在记忆中贮存一定数量的组块还不够,还必须有产生式系统,即把组块组织起来的若干程序。学生不能完整再现化学方程式,尤其不能根据给定的条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都与产生式系统的缺乏有关。不经历真正的知识形成过程而是简单接受的知识,是很难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的。一些学生想当然地认为背诵是学习化学方程式最好的方法,却从没有深入思考化学方程式各部分间的联系,没有经历一次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式系统的形成,提高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硅”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讲授硅的冶炼是利用焦炭作为还原剂与石英砂(sio2)在电炉中反应制取单质硅。让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分析二氧化硅的物质类别(酸性氧化物),引导学生依据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推测二氧化硅可能的化学性质并举例(sio2+naoh——,sio2+cao——,sio2+h2o——),让学生尝试完成上述所列出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
在学生完成后结合出现的问题进行评点,纠正出现的错误。结合自然界大量存在沙子的事实说明在通常条件下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二、利用实验事实作载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化学符号,总是与特定的化学事实、化学反应联系着,它来源于事实,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不仅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更是化学思维简约、科学的表达方式。因此,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必须讲过对化学实验事实等积极的思维加工过程才能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实验教学,深入挖掘化学实验的思维价值,利用实验事实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实验对化学方程式学习的促进作用。这样学生才能把通过实验获得的直接经验与表征符号的化学方程式联系起来,深刻理解化学反应过程。
如以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例,在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实验的思维价值,把学生由对实验的直观感知引向对现象本质的深入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教师演示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两者产生的气泡,使学生获得该变化的感性认识。第二步,教师板书反应物(al+naoh+h2o-),引导学生分析气泡的可能组成并进行检验。学生根据反应物元素组成,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认为气泡的可能组成是氢气和氧气,教师进一步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铝只能表现还原性,而在一个反应总不能只有还原剂而没有氧化剂,因此产生的气泡只能是氢气。为了验证推理的正确性,老师可以对气泡进行检验。第三步,是一个难点,教师采用让学生阅读自学结合讲解的方式化解难点。通过读书,让学生认识另外一种生成物的组成以及名称。最后一步,让学生自己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利用熟悉的规律作类比,起到举一反三作用
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新的化学方程式难以理解,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材料,这些材料同时又高度概括地包含了正式学习材料的关键内容。这些材料的内容介于新旧知识之间,在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中充当桥梁作用,使学生易于同化新材料。
例如在学习氯、溴、碘有关置换反应时,可在学习前复习初中阶段学习的金属活动顺序及金属间的置换规律,作为先行组织者,通过已熟悉的反应(性质)进行比较,有利于对新知识的同化。
金属置换规律:活泼的金属(还原性强)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
非金属置换规律:活泼的非金属(氧化性强)置换出不活泼的非金属。
已知氧化性:cl2> br2>(cn)2>(scn)2> i2
可推知下列反应:
cl2+2nabr=2nacl+br2
br2+2hi=2hbr+i2
cl2+cai2=cacl2+i2
br2+2cn-=2br-+(cn)2
(cn)2+2scn-=2cn-+(scn)2
四、合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使零散知识系统化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识在人类的记忆中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的,知识的组织化水平越高,记忆效果越好。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形态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梳理这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构建化学反应知识网络图,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由于学生普遍缺乏构建知识网络图的经验,开始阶段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可以给出主要的反应物,让学生思考物质间可能存在的反应,利用箭头把能够实现转化的物质连结起来,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种训练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间联系的理解,同时能够比较有效地避免学生提取信息时出现的张冠李戴,即把一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写到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的怪现象。
如在学习了氮的循环后,让学生结合对有关化学反应的认识,利用物质间的相互反应构建知识网络图。可以布置作业:利用知识网络图画出n2、no、nh3、hno3、nh4no3、nh4cl等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写出有关方程式。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作业,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方法指导,要求他们把所给出的几种物质放在适当的位置,在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之间用带箭头的直线或折线连接。
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学生必须是主动地学习,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把自己熟悉的化学反应所涉及的转化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把有关方程式从书上抄过来就了事。这样反而加重了学习负担,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
总之,要提高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除了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外,必须重视学习策略,通过亲身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或合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等方法,提高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程度,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_.6
[2]王后雄.论化学方程式教学中高级知识的形成及教学策略[j].化学教育,20_,(1)
[3]杨文斌.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育,20_,(4)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九
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体育教学的情况从教学过程入手浅析了如何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中学生学业负担较重,有部分学生为了提升学习成绩,自我加压,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主科上,对其他学科渐渐失去了兴趣;有的是因为性格、兴趣,不喜欢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上不爱运动、注意力不集中、做其他事情;有的情绪低落、消沉,无精打采;有的上课时不按要求做,随便应付。这既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影响了教师正常工作的进行。该从何处着手来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呢?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每次课会安排两个教学内容。如遇到较单调的内容,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每节课的教学安排要灵活,教学方法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要在“活”字上下功夫。如学生喜欢打篮球和羽毛球,则在教学过程中多穿插这些项目;又如利用准备活动时进行一些游戏性练习和辅助性练习,练习中不断变换小组、场地、人数等形式,让学生乐在其中。
二、由简到难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体质参差不齐,在体能上应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就会挫伤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课标”中就要求培养和树立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为学生制定标准,如立定跳远的远度要求,根据学生初次跳远的不同成绩为下一组练习安排不同组,制定不同远度的跳远标准。在比赛和游戏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大家只要全力以赴地参与,均有获胜机会。水平低的学生在简单的问题解决后,再解决下一问题,就像上楼梯一样逐渐达到目的,这样在培养信心的同时增加了攻克难关的决心。这样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教师也不会因学生一次达不到标准而心急如焚。
三、鼓励与赞扬能使学生兴趣倍增
鼓励性的教学是我们通常运用的手段,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教学中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例如:在攀爬练习中,有的学生由于胆子小,在攀爬的时候有些难度,教师会运用热情信任的语气对学生说:“同学们大胆尝试一下,勇敢试一试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我相信通过你们不断的努力,一定会战胜心理恐惧,金牌永远属于勇敢者。”用这样的话语学生会觉得没什么心理负担和顾忌,潜在的各种能力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相反,如果教师用生硬命令的语气,学生听了会胆战心惊,压力无形增加,顾虑随之而来,运动努力就会降低,所以,前者的学习效果肯定比后者要好。
四、从成功体验的角度去培养积极性
成功体验是指个体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成功的体验和积极性是相互作用的,在体育活动中,取得了成功的体验,可以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有了兴趣会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进一步取得成功体验,最后达到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例如,学生在体育课的50米、100米、1000米跑中取得了满分的成绩,并且是年级的第一、二名。这个成绩使他们产生了非常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因而他们又想拿全校的第一名,于是无论在上课还是课余时间,他们都刻苦锻炼,终于在校运会上取得了全校第一;然后他们又想在区运会上拿名次,于是投入了更加刻苦的训练。
五、教师自身因素的积极影响
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所想、所感,与学生一起活动;教师以身作则,热情耐心辅导学生,并能征求和接受学生意见,处事公正,一视同仁;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富有无限的亲切感。这些会使学生信赖教师,亲近教师,喜欢教师的课程,学生的积极性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讲解、示范的位置、角度要让学生看得清、准、真,也是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爱好”的重要因素。例如“跳马”做分腿腾越示范的动作时,让学生站在跳箱的两侧,教师在中间进行讲解示范。做动作时,一定要做到准确、优美、轻松、自然,使学生感到这些动作有美感,而且不难做。同时,应将动作过程的重点、要点归纳成口诀,例如把原地推铅球动作归纳成为“蹲、起、转、挺、伸、拨”六个字,既易记,又能使学生准确完成动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有跃跃欲试之感。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过程,其方法是无止境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得到身心的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篇十
浅议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较高的要求,要想有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创新教育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言 教学效率 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较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积极的语文情感。与此相对应的是以往初中语文教学落后的教学理念、陈旧的教学手段、单向的教学方式等,要想有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1强化预习指导,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预习是学生对即将开展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介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预习指导,运用四步预习法开展学习。一是阅读。学生要认真阅读教学文章,阅读书中各类注释以及课后思考练习题。在具体预习课文时,要认真研究课前提示和课后习题,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好资料,在阅读中,学生要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正确把握文章情感,感受语言特色。二是查阅。学生要通过工具书解决阅读障碍,扫清字词问题。在新授课文中,多少会存在一些学生没见过的字、不懂的词汇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等,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时,坚持眼、脑、手并用,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这些问题做出记号。书上有注解的内容可以对照注释理解,没有注释的问题,要利用工具书解决。三是思考。这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依据学习要求以及提示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提示的内容有没有搞清楚,文章的写作思想、重点句子理解、写作特色研究等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正确掌握等。在阅读课文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开展阅读,课文中有答案的划出来,做一些批语,有不清楚的问题也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听讲。四是做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说明动笔对读书非常重要。做预习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在教材上做标记,也可准备课后预习笔记开展摘记。
2引入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电教媒体,在声、影、形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优势,可以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一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引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有效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课堂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信息无法带进课堂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三是有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需要一定的情景,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营造需要的情境。四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趣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适时补充一些幽默风趣的教学题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趣味性。
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生大多处于13-17岁年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还是一味地采取满堂灌的单向教学方法,不但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抵制,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引入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分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开展双边活动。在分组上要考虑数量适中、分布均衡,每个学习小组安排5-8人,过少不利于开展合作学习,过多了会引起课堂秩序的混乱,要将优秀生和后进生相对均匀地编入各个学习小组,防止一个组优秀生过多或后进生过多,要发挥优秀生对后进生在思维方式、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足够数量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开展合作讨论,也可以查阅工具书,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分组开展学习时进行组间巡视,对后进生开展辅导,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用自己的思维获取知识,教师在学生探究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培养学习能力。
4开展分层要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最喜欢教的就是学生比较均衡的班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是不可能达到完全均衡的目标,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无法为教师的主观意志所能改变的.,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就是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分层要求,使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满足。一是备课中分层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例如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二是教学中分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在开展分组探究时注重优、中、差合理搭配,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供其他学生借鉴。三是练习中分层要求。对于班级的优秀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以外专门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防止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后进生则注重基础知识训练。
四是辅导中分层要求。这里主要关注后进生,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后进生夯实语文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基本运用,对中等以上学生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5鼓励结对帮扶,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生与后进生的结对帮扶工作非常重要,可以有效补充教师对后进生辅导时间的不足,而且形式灵活,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好结对对象。在结对对象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后进生容易确定,关键是参与辅导的优秀生难以确定,要尽量选取那些语文成绩优秀、责任心强,还要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的学生,防止出现“肥了机动地,荒了责任田”的现象,有住校生的班级尽量选取住校生中的优秀学生参加帮扶,因为他们在时间安排上更加充裕、灵活。二是安排学习时间。初中语文教师在确定帮扶对子以后,还要适当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开展辅导,安排时间要适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辅导重点,针对性开展辅导,时间一般可以安排在活动课或自习课。三是开展学习竞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班级后进生单独编为一个学习竞赛小组,采取进位争先的方法进行学习竞赛,在学生中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四是进行表彰奖励。在教学一段内容结束以后,教师要及时对后进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查了解,对取得进步明显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对进步缓慢甚至后退的学生,要查明原因进行教育,在期中、期末还要进行专门的表彰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6开展主题活动,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初中语文教学要在教学形式上实现创新突破,语文主题活动可以有效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成效。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主题活动。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能够找到一些影子,或在学生记忆中留有丝丝痕迹,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加以运用,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课文学习联系起来,增强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幼时记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也来谈一谈自己孩提时代的趣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强化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与掌握。二是开展课堂教学延伸。有些教学内容非常有拓展价值,加以利用就可以成为强化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素材,例如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撰写读后感,体现自己对文中主人公精神的理解,以及对自己人生观念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积极意义等,在教学中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等方面下工夫,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篇十一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论文
课堂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收获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效率如果不高,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应适应课改形势,在学习与交流当中增加知识积累,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教材要深入分析,明确教学层次,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则有助于促使语文教学真正走上科学化、高效率的轨道。
讲台上,教师分秒必争地写,讲台下,学生勤勤恳恳地记,师生皆满脸疲惫,可第二天温故时教师却发现,对于前一天刚教的知识,学生已经记不全了,更有甚者还答得牛头不对马嘴。是教师教得太马虎,还是学生无心向学呢?应该都不是。绝大多数老师是敬岗爱业的,他们不缺起码的职业道德;绝大多数学生是积极进取的,他们清楚“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无须遮掩的事实是,教师教语文用功最多,教得辛苦,然而事倍功半;学生学语文耗时最多,学得辛苦,然而收获不大。这些都是教学效率低的体现。效率观念是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而不断被明确并作为一个时代口号提出来的,我们就正处于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语文教学也应真正走上科学化、高效率的轨道。
一、教师应适应课改形势,不断学习,加深知识积淀,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素质准备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的问题凸现出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当前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距离。“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现象在目前课堂上还是较普遍的,教师的教学缺少必要的引导、点拨和诱发等技巧,学生成为接收的容器。
课堂成了一潭死水,缺少乐趣、活力的教学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回报。教师须通过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道、授业、解惑”者上升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改革的接受者和创造者。而当观念转变之后,老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底蕴是否深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后,教师所要具有的就不仅仅是一桶水,而是一缸水、一池水,并且还必须是活水,继而还必须教给学生自己找水的方法。可教师的工作、生活单调,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家庭,很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难免造成心理的相对封闭性。这又势必使得教师的人生视野受到限制,落后于时代,与学生产生越来越大的心理差距。心理差距一旦过大,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很难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要从心理到学识作好提高效率的准备,需要教师主动“走出去”。在完成观念、角色转变的基础上加强与同事间的学习、交流;从现实当中积攒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作为讲课的素材;参加继续教育,自我增值。
二、研究教学材料,明确教学层次,将提高效率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
语文教学的层次关系如果不明显,势必导致过多的无效重复劳动。例如某种文体的文章,高一是这么教的,高二是这么教的,到了高三还是这么教,甚至不同文体的文章的教与学也沿用相同的路子和方法。没有先后差异、难易差异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很好地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以致许多学生直到高三还存在语文基础不牢固,缺乏起码文体意识的毛病。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做到了求同学异。就教者而言,是有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的。在不悖于教学大纲与教材精神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作好整体教学规划。就不同年级而言,可就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由易而难地、由低而高地落实到不同年级中进行具体化训练。如作文训练:高一则主要进行复杂记叙文训练,通过写小作文的方式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高二则主要进行论说文训练,提高其议论能力和谋篇布局的能力;高三则主要进行审题等综合训练。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层次清晰,那么学生学习目标也就明确,学习思路也就清晰,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提高教学效率不是教师唱的一场独角戏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激发其学习兴趣。真正有兴趣,学习语文就无“愁苦”可言。而兴趣并不会无故产生,心理实验证明,成就感对兴趣有诱发作用。学生在语文上很少有甚至没有成就感,就打击了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对语文也就淡漠了。反过来,若能使其有所成就则能使其兴趣增加,兴趣增加则学习状态就会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那么,效率自然相应提高。
成就感从何而来?它来自于学生的进步,而要想取得进步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许多学生抱怨语文记忆太多太难,教师不妨以教授记忆方法,提高学生记忆力为突破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一词多义是文言词语的常见现象,可让学生通过记住例句去记住词义,这是理解记忆法;解题方法多如牛毛,学生记了这条忘了那条,教师可将解题思路编成口诀,让学生分组记忆,这是口诀记忆法;音近字、形近字易混淆,可将其分类,采用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等联想记忆法。
方法是在实践活动中摸索到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方法是前人或别人或自己总结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对于高明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摸索到的方法。这种方法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更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更符合其自身的实际。因此,它对提高学习效率作用更大。教师若能相机点拨,推动学生摸索方法、掌握方法的进程,则学生的学习效率必能大大提高。
总之,为了避免重复、无效的劳动,使学生在学习上能有更多实质性的收获,提高教学效率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篇十二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论文
语文教学的问题颇多,近年来语文教学也倍受争议,批评的重点之一是语文教学效率太低效果不佳,其实这个问题语文教学界的老前辈吕淑湘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提出过,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花时最多,但是依然存在“少慢差费”的问题。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追求有效,而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亟需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对学生要达到的语文水平作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的界定。
我觉得我们在评定学生的语文水平时,常常把握不住标准,譬如以作文为例,学生作文的标准是什么?是写作尖子的水平吗?如果以写作尖子的水平作为标准,那么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是不合格的:那么是文学创作的标准吗?如果以文学创作为标准,那么我觉得很有以偏概全的嫌疑。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表达技能,尤其是适应进一步深造和工作、生活需要的表达技能,这样说来,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其包含的内容就是相当广泛的,决不是拿文学创作来作为唯一的或最高的标准,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去努力追求文学模式的写作,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试想,一个将来去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者是工程技术的学生,他以文学的标准去指导科学报告的写作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很早以前,我就对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作过一些思考,我觉得,文学模式和科学模式的写作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而且是学生写作发展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不可相提并论,鉴于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的写作能力,应该是基本的写作常规,这才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目标,至于更高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写作,那完全应该因人而异。
2、改革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没有高质量的阅读,就不可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般人仅仅理解成是要多读,其实还有一个精读的问题,“破”,当然指的是阅读的质量,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总有学生反映虽然读了不少,但是似乎语文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实际上这里的关键就是阅读的质量不高,我曾经作过一个小调查,我把一篇好文章发给学生,要求他们认真阅读,注意吸收,第二天我去问他们,读了之后有哪些收获,结果多数学生一片茫然,很多学生除了记得题目之外再也说不出什么了,少数能够说出文中的一些材料、几个好的句子的已是风毛麟角。这个调查就很有力地说明,学生的阅读质量是相当差的,阅读习惯也是相当差的。还有,我们语文老师都有体会,在进行总复习的时候,很多学生对学过的课文印象之淡薄实在令人大跌眼镜。所以说,如果不在提高阅读质量上下功夫,即使读的数量多,依然是不能达到有效提高语文水平的目标的。所以阅读必须保质和保量齐头并进,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关于阅读的量的问题无需赘言,下面重点说一说提高阅读的质的问题。我认为,阅读的质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基本上可以说是做得相当差的,特别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简单化、低水平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通病,教材所选文章,多数属于文质兼美的精品,但是我们的阅读教学究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多少呢?一篇好的作品,其优点往往是多方面的,大到篇章结构,小到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如果不是细细地揣摩、品味是难以窥其奥妙的,我们讲一课一得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我认为,对于精品,我们一定要反复阅读、玩昧,把作品中的营养尽可能地全部吸收,叶老讲过一句经典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觉得这句话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但是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对于精品,绝对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个例子,否则真的会令学生入宝山而空手归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尽可能地吸收呢?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去做:
一是批注法。
关于批注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脂评”,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研究,这对于全面吸收精品收效极大,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采用了旁批的形式,可以说正是要倡导这种传统的读书佳法,这种阅读能够引导学生养成精读细品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彻底改变以前那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值得大力推广,看似读得很慢,但实际效果却极好。
二是笔记法。
做阅读笔记无疑是提高阅读效果的又一佳法,这一做法由来已久,不再赘述。
三是研究法。
研究需要整体观照,细致探究,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通过对某些问题的研究,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受到了能力的训练,一举两得,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对于引导学生研究做得相当差,最差的是根本就不研究,教师直接把答案送给学生,其次是问题的设计质量太次,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几乎不起作用,而要真正设计出一个好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实在是需要教师以相当深入的研究作为前提的。
以上三点,是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不管方法如何变换,不管模式怎样不同,都应当围绕“阅读”和“写作”这两个中心。我们在语文教学之中,以课堂为基础,积极地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拓宽语文与学的渠道。第二课堂的语文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主动自由,自主地开展一些语文活动。比如:让学生自由组织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学生可以自由订阅有关语文报刊,从语文报刊中吸取语文营养,扩大自己学习语文的渠道。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篇十三
提高中职物理教学效率论文
一、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现状及其问题
(一)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
我国当前中职学校使用的物理教材内容较为陈旧落后,根本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在进行中职物理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仍然盲目的借鉴普通高中的教材模式,从而使得中职物理教学根本无法体现出中职生的学习要求。因此,中职教师本身面对的就是一个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群体,加之教学手段落后,很多中职教师无法获得某种教学成就感,他们辛苦备课、上课并批改作业,但是,却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与理解,这就让中职教师的教学情绪不佳,会严重影响到中职物理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考核制度存在不足
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是如同文化课那样进行教学,很多教师无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从而让中职物理教学存在着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加之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还缺乏实训环节,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纯粹的理论,容易产生学习疲乏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学生们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缺乏的原因分析
中职作为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其物理教学缺乏一定的有效性。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这些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差,因为很多中职生源都是来自于那些在高考中失利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缺乏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总体上来说,他们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其次,中职学生所在的学校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事实上,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就是要培养出能够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并不能盲目的进行文化课教学,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提高。此外,一些中职学校还缺乏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仍然采用的是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有时也有些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但是,总体上的教学效果由于并没有充分基于中职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特点而不够令人满意。
三、提高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既然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缺失有着以上的几种原因,那么,我们就应该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切实提升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把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根据我国教育部在颁布的`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来看,中职物理教学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其中,基础模块有七个单元,而职业模块则有三大专业类别。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职物理课程的教学也是为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服务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中职物理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有些单元可以省掉不讲,而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重点单元的内容讲解方面。
(二)建立一个有效的物理课堂
根据著名的教学专家所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是什么就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一定的评价。这些实际上都不是由教师决定的,而应该是由学生或者学生的经验与兴趣等共同决定的。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物理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从而使得整个中职物理课堂教学显得有些混乱。那么,为了解决这样的教学问题,中职物理教学就应该把物理课程中的各种实用性与趣味性强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尽可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让物理课堂更好的展示学生真实的一面。
(三)采取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
中职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改革现有的中职物理教学方法,比如说项目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还可以采用演示教学法,中职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物理演示实验来揭发出物理中的一些本质知识点,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的物理课堂变得更为轻松活跃,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他们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当然,中职物理教师也可以把物理知识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他们身边,能够让他们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四、结语
总之,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必须依靠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方法与途径来切实提高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整合教学内容,建立高效的物理课堂,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等,从而真正让中职物理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有效性。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篇十四
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信息网络教研犹如清风活水,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教师看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契机,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一、网络研修使教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研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教改的深入和网络教研的蓬勃开展,网络教研项目已成为推动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网络研修是借助于积累了巨量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与不特定的教师就彼此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没有参与教研的教师比喻成“徒步者”,把使用传统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骑马者”,那完全可以将使用网络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驾乘者”。“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一些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是众多一线教师的心里话。他们已开始意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正在形成。
二、网络研修使教学和研究充盈着成功的喜悦
网络研修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性,使普通教师与异地的同行、专家们一路同行。专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一线教师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相互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一线教师之间的经验和优势能得到互补。
(一)发挥网络教研资源优势,帮助教师教学
网络教研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优质资源,发挥现有设备的最大潜力,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研资源备课,可以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从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研资源进行授课,例如利用光盘中教师的讲课实录,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讲课等,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不仅仅是指先进的讲课实录、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美观的教学课件。
(二)发挥网络教研交互优势,通过网络构建学习共同体
网络研修模式中的学习,一改传统的、呆板的传授模式,科学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静态资源,另一方面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利用电子邮件、在线答疑、讨论板、教学叙事等多种交互媒体提供动态助学,通过案例学习、问题探索、交流研讨、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教师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自主学习的文化,最终形成学习共同体。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包括图片中的信息,同样学会收集文字信息。低年级的孩子对文字不敏感,可是在高年级段你会发现学生对图片中的信息不敏感,只关注文字信息比较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渗透两种收集信息的方法。
网络研修为教师打开一个敞开、明亮的世界,让教师畅谈教育的心得体会,议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让教学更有效的对策。
推荐阅读:
2024年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心理学评价(14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