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解决数学难题(汇总19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1

最近,我们刚刚学完了《用计算器找规律》。在课后的作业中,我发现这样的一道题目:1+2+3+4+5…….+99=?看着长长地算式,我头都大了,但也挑起了我克服难题的决心。

我尝试了两种方法:

第一种,一步一步地用笔算,算到后来,我自己都都晕了,都不晓得自己算到哪了,后来只能放弃;

第二种,我拿出计算器,我耐着*子算了两遍,可我发现两遍的结果不一样,说明我还是算错了。

试了两种方法都已经花了我一个多小时,可还没有出结果,这真的让我很暗恼。我坐下来,深呼了几口气,这时,我突然想到,老师上课时讲过这样的一道题:

1+2+3+4+5+6+7+8+9=?

老师在讲的时候引导着我们一步一步地发现规律。由于1+9=10,2+8=10,3+7=10,4+6=10,这样题目就可以写成:

1+2+3+4+5+6+7+8+9

=(1+9)+(2+8)+(3+7)+(4+6)+5

=10+10+10+10+5

=45

像这样,把头和尾进行配对,凑成10,就方便我们做题了,那在这个算式中是不是也有呢?我拿起笔和纸演算起来:1+99=100,2+98=100,3+97=100……

接下去,我又犯难了,因为1~99一共是99个数,那肯定有一个数没有数和它一起配对,到底是哪个数没有配对呢?我继续观察上面的1~9的加法算式,末尾是1~4的数都和它配对的数,但最中间的5却没有数和它配对,那1~99的最中间的数是不是也没有数能与它配对呢?思考了下:50是最中间的数,50两边的数是49和51,而49+51=100,所以50没有数能与它配对。因此:

1+2+3+4+……+96+97+98+99

=(1+99)+(2+98)+(3+97)+……+(49+51)+50

=100+100+100+……+100+45

=4900+45

=4950

这个难题在自己不放弃的决心下终于完成了。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天下没有白费的午餐,只有下定决心,才能攻克难题,只有迎着难题迎面而上,才会取得成功!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2

“耶,我做出来了!”在自习课上,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引来同学们诧异的目光,我今天怎么如此兴奋呢?听我慢慢道来。

今天的自习课,我和同学们正在做刚下发的数学卷子,“这几道题有点意思,”不过在我的“指挥部”和草稿纸、笔的助力一下,这些题目很快就被攻破了。

正当我心中唱着欢歌消灭敌军时,却遇到了拦路虎。“这道题怎么列这么多方程也解不出来呢?”我嘀咕着,直到我算烦了,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抬起头来望了望同学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因为难而放弃去做数学了。“数学可是我的最爱,不行,我必须算出来!”我笃定地想着。

此时大脑与数学难题的激战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大脑似乎永不疲倦指挥着笔在草稿纸上疯狂的进攻,然而,这道数学题也不是吃素的。它不停地抛出一个个难点,反击指挥部,时间飞逝,但我似乎感觉不到。我所听到的只有笔尖和纸摩擦的沙沙声;看到的只有草稿纸上的一大堆数字与公式;想到的只有怎样攻破这道题以及无数次失败所带来的困扰与烦躁。

此时,我已经痛苦到极点,“分数,分数又是分数,啥时候才能到头啊”,我用手疯狂的抓着头发,感觉天旋地转,然而就在这时,我算出了正确答案,我欢喜的庆祝着,以至于忘了这还是自习,我躺倒在座位上长舒了一口气,再看看自己的手,已经由原来的黑黄色变为鲜红,又酸又疼,无法伸展。然而,这些痛苦都远远比不上战胜这个困难带来的光辉和荣耀。

面对困难、攻坚困难固然很累,但只要有一颗恒心,才能让困难低头,使自己变得更强。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3

教学片断

一、教学例题

1、尝试整理

(1)出示例图:(增加一条件:“小明带了50元钱”)

观察都有哪些小朋友来买笔记本?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指名说一说)

(2)看了这么多条件,你有什么感觉?

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需要哪些条件?

(3)出示空表格

请同学们利用这张空表格整理出需要的条件。

(4)交流如何整理的。评订整理的优劣。(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2、*解答

(1)先说说,先求什么?追问:为什么要先求每本书的价钱?

(2)解答后评订

3、学会检验

4、现学现用(出示:第二个问题:小*用42元买了笔记本,能买多少本?)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整理条件?为什么?

在书上填表,*解答

5、回顾反思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对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实现教材价值的潜在因素,用活、活用教材。

一、开发例题资源

教材p65页例题采用了小明、小华、小*3人买笔记本现实情境呈现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一个问题“小华用去多少元?”由于学生已有熟练地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知识经验,对于这个问题很难使学生产生整理的需求,因此教学时,我对例题增添了一个条件:“小明带了50元”一起呈现,从而学生感受到条件较多,信息比较复杂。这时,教师引导:“看来要解决问题我们先得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找找看,哪些是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列表整理,并解答。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使他们产生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强烈欲望中,产生了寻找解题策略的需要,培养了策略意识。

二、合理利用习题资源

教材p66页“想想做做”1提供了三摞字典的情境信息和问题:第一摞字典6本高168毫米,第二摞由15本这样的字典摞在一起高多少毫米,第三摞高504毫米,有多少本字典?同时还提供一张表格。由于第一摞有6本题中没有直接告知,是要学生通过数一数从情景图上获知,而第三摞的本数也清晰可数。这就干扰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违背了教材的意图。因此,教学中我将第二三摞字典藏起来,只露一个角,这样,使这一习题转化为适应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练习内容,使学生不但学会运用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一次增强策略意识,获得成功学习体验。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4

巧判断能被4、6、8、9、7、11、13、17、19、23、25、99、125、273约的数

能被4约:末尾两位数是0或能被4约的数。例如36900,987136。

能被6约:既能被2约又能被3约的数。例如114,914860。

能被8约:末三位是0或能被8约的数。例如321000,5112。

能被9约:能被9整除的准则以下列的事实为基础,即在十进系统中,1以后带几个零的数(即10的任何次幂)在被9除时必然得出余数1。实际上,

第一项都是由9组成的,显然能被9整除。因此,10n被9除时必然得余数1。

然后,我们再看任意的数,例如4351。一千被9除得余数1,于是四千被9除得余数4。同样,三百被9除得余数3,五十被9除得余数5,还余下个位数1。因而,

4351=能被9整除的某一个数+4+3+5+1

如果“尾数”4+3+5+1(它是该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整个数也能被9整除。因而可得到结论:如果某一个数的“各位数字的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9整除。例如111222,8973。

9的倍数除以9,其商有如下特点:

被除数是两位数,商是被除数尾数的补数,即补足10的数。

例如63÷9=7,3的补数是7。

被除数是三位数,商首同尾互补。

被除数是四位数,商的中间数字是被除数前两位数字之和。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5

“哎呀,今天我们班借书。”我匆匆离开座位。“啪!”一本数学《课课通》被我碰掉在地。数学也有《课课通》?会有些什么内容呢?也像语文一样有那么多的词语意思吗?不可能!还是……来了兴致的我翻开了它,这条题目怎么看不懂?该怎么解呢?

刚想把书放回同学的位置上,耳边响起了妈妈的话语:“你呀,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动脑筋。”我一定要解开这道题,让妈妈对我刮目相看。看她再说我不爱动脑筋,哼!一个半径9厘米和一个半径6厘米的比萨饼合起来与一个半径15厘米比萨饼是不是一样大?哎呀,原来这么简单,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我怎么就糊涂了。还以为是什么大难题呢?我暗暗得意。这当然是一样大了,我胸有成竹地翻开答案。啊?不是。怎么会不是呢?我瞪大了双眼傻楞住了。难道答案印错了?别,等等……半径9厘米和6厘米比萨饼面积是s=9的平方乘以∏+6的平方乘以∏=117乘以∏,半径15厘米的面积是s=15的平方乘以∏=225乘以∏,所以这两个答案风马牛不相及嘛,真的好粗心。怪不得老师总说我有一个朋友叫“粗心”。

看来,要想学好数学,不仅要肯动脑筋,还要谨慎思考,不粗心才行啊!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6

老师常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许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都可以引起一道既有趣,有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数学题目就是在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问题。

这不,我在吃汉堡的时候又发现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3个人吃3个汉堡包,用了3分钟吃完,请问9个人吃9个汉堡包要用多少分钟吃完?

平时,妈妈经常带我和姐姐去吃汉堡包,那时我只知道吃,从未想过吃汉堡包还可以做数学题。刚开始时,我在想,3个人吃3个汉堡包,那么不就是1个人吃1个汉堡包就要1分钟,那么,9个人吃9个汉堡包就要9分钟。这样想着,我兴奋极了。赶忙把答案告诉了妈妈,妈妈摇了摇头:“孩子,好好想想,想想我们和姐姐一起吃汉堡包时的情景,多动动脑子。”我听了愣住了,刚才的得意劲儿,一下子全都烟消云散了,静下心来左思右想,突然想到:3个人是同时吃的,1个人吃一个也要3分钟,那9个人同时吃,1个人吃3分钟,9个人就也要3分钟。我没有立马告诉妈妈,反反复复想了几遍,才告诉妈妈。妈妈笑了笑,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一件小事也可以变成有趣的数学题。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7

(看了小雒老师的这篇文章,变亦喜亦忧。喜的是,雒老师很用心,解答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是梳理的一清二楚,头头是道;忧的是,这样教学直奔了目的地,沿途的风光可曾让学生领略?二十年前,我初踏上岗位,熟记的就是文中的所说这个简便易行的口诀。今天,我们教师心中仍然要有这个,但是提醒大家:只让学生记住这个口诀行吗?我们要培养的不是解题的机器。我们应该仔细想一想:这部分教学的过程*目标是什么?学生能从中受益吗?解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不能得到提高?让我们共同讨论~于华静)

最近一段时间,从分数的乘法到分数的除法,对于单纯的计算方法孩子们脸上似乎没有露出愁*。但是对于一直相伴至今的分数应用题,孩子们理解与区别起来似乎确实比较吃力,各种数量关系确实比较难分析、判断。怎样选择一个合适的解答方法,是孩子们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关键,对此,我总结以下几点体会:

1、一找、二看、三判断

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进行分析解答,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率,什么是对应的量,从中总结出:“一找:找单位“1”;二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三: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简单的分数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8

又要做题了,而且还是要求很麻烦的圆柱体表面积。唉,求表面积还真不容易。需要求出底面积和侧面积,还得相加,稍不留神就会算错,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一块求完呢?我思考着。看看底面积和侧面积的公式吧!

S底=r2,有两个底面,也就是2r2,再看看侧面积公式:S侧=2rh,将它们两个相加在一起,提取同类项:2r,利用乘法结合律,组成一个新的'公式:S表=2r(r+h)。一个新的公式从此诞生。有了这个公式只用相乘一次就万事ok啦!

以前我曾经求过环形面积,运用了一个公式:S环=(R2-r2),仔细想想,其实这也是公式的组合啊!由两个圆相减,提取共同的,得到了新的公式。

这些新的公式的诞生都得归功于灵活的偷懒!如果不是觉得太麻烦,其实也不会有这样的公式。其实,灵活的运用公式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出题的人偷了一个懒,少说了一个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多求一下。但是,有的地方需要我们偷懒,不偷懒都不可以。

数学日记解决数学难题的乐趣:有这么一道题:在一个大正方形里有一个内切圆,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如果按照常理,我们应该先求出大正方形的边长,也就是d。然后再求出r,最后求出面积。可是,在这道题里,怎么才可以求出r和d呢?除非开方,可是这样是很麻烦的,而且肯定求不尽,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灵活的运用公式了。既然圆的面积公式是r2那么求不出r求r2也可以呀!这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整体a,也就是说,我们只用求出a就可以了。a怎么求呢?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是(2r)2,化简之后就是4r2,也就是4a这样呢我们就可以用204=5(cm2)求出a,再用(cm2)。圆的面积就约为。这样,不用开方,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a。

有很多公式相互结合就可以组成一个简单方便的实用新公式。

只要创新,其实在把巨人们吃过的馒头揉在一起,做成一个新的花卷,那不也是很好吗?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9

巧想时间

两人相距250米,已知*平均每分钟跑200米,求乙每分钟跑多少米?

逆用这种解法,又得另一巧解:

一般解法:

=225(米)

例2*乙两城相距120千米。*城汽车站每隔15分钟依次向乙城发出一辆公共汽车,车速都是每小时40千米。某日,当*城发出的第一辆车行驶

第一辆车出发,到桥行

这时,途中汽车为150÷15-1=9(辆)。即(⑩~②号车)。

第一辆车从桥返回*城行

17(辆)。就是

例3永光港每隔5分钟,向下游180千米的创业港发出一只时速55千米的m型货船。若时速50千米的p型船和m船各一只同时发出,水速10千米,p船到时被几只m船追过?(同时发出的m船不计)。

思路一:m船顺行速55+10=65(千米),p船顺行时速50+10=60(千

船追过。

(小时)。所求

即p船到时,被2只m船追过。

思路二:m1船追及p船需5÷(65-60)=1(小时)。其后的m船追过p船也需自前船追及开始,经1小时。

发出的m船比p船早到

思路四:p船进港要180÷60=3(小时),追过p船的m船用时,必小于3。

m1追过p,要5÷(65-60)=1(小时)后;

m2追过p,要1+1=2(小时)后;

m3追过p,要2+1=3(小时)后,不符合题意,故只有2只船追过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10

今天 ,我和爸爸出去骑自行车玩,半路,爸爸说:“我考你一道题,洗一次自行车要2元钱,我一个月要洗5次车,一共要花多少元钱?”我说:“3×5=15(元),要15元钱呗。”爸爸说:“我们宝贝真棒!我再考考你,换一次车链要5元钱,如果我换5次……”没等爸爸说完,我就抢着说:“要25元,5×5=25(元)!”爸爸连忙说:“好!好!”然后接着说:“租1小时自行车要10元钱,今天我们租了3个小时,我们需要给老板多少钱?”我说:“10×3=30(元)要30元。”爸爸张大嘴巴惊讶地说:“你……你这些是从哪里学的?”我说:“看书呗,老师也教了的。”爸爸说:“小家伙,看我怎么收拾你。”说完,就抱着我狠狠的亲了一口。

我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回家了……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11

周五进行的数学周清测试足以让我深刻反思,因为满分120分(不算附加题)的卷子,我却只考了93分。

我觉得导致这个惨痛的结果发生的根本原因不是分值太大,更不是因为题有难度,其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的态度不端正和答题没有耐心。

做前面的填空题时,态度还比较端正,我是自我感觉良好,但还是出现了错题,原因是由于当时我心急,把一道题中的“倒数”二字看漏掉了,失掉了本不该失掉的三分。

还有一道关于圆柱的题,我没有记住做这道题的格式与要求,还是按照了小学的方法来做,这道题后面没有要求写“π取3。14”,所以应该只用“π”计算,但是我却又自作主张,直接把准确数写上了,我又失掉了三分。

到了后面的计算题,我是彻底耐不住性子了,导致了我四道计算错了两道,整整被扣了20分呀!

第一道题是真的有些冤,因为我在写完后,为了保证正确率,又验算了一遍,发现结果不一样,便将原来的答案改成了验算的答案,但谁知我验算中的一步出了问题,而我却浑然不知,将错误的答案抄了上去,原本正确的答案就这样被改掉了。其实,我要是愿意花上一两分钟再验算一遍,或许我的那10分就不会白白失掉了。

第二道计算题没什么可说的,竟是单纯的计算错误!看来,以后得正视这个问题了。

这次考试出现了重大失误,痛定思痛,与其惋惜昨天,不如珍惜今天,去期待更美好的'明天。我会改正的,加油!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12

最近,我们刚刚学完了《用计算器找规律》。在课后的作业中,我发现这样的一道题目:1+2+3+4+5…….+99=?看着长长地算式,我头都大了,但也挑起了我克服难题的决心。

我尝试了两种方法:

第一种,一步一步地用笔算,算到后来,我自己都都晕了,都不晓得自己算到哪了,后来只能放弃;

第二种,我拿出计算器,我耐着*子算了两遍,可我发现两遍的结果不一样,说明我还是算错了。

试了两种方法都已经花了我一个多小时,可还没有出结果,这真的让我很暗恼。我坐下来,深呼了几口气,这时,我突然想到,老师上课时讲过这样的一道题:

1+2+3+4+5+6+7+8+9=?

老师在讲的时候引导着我们一步一步地发现规律。由于1+9=10,2+8=10,3+7=10,4+6=10,这样题目就可以写成:

1+2+3+4+5+6+7+8+9

=(1+9)+(2+8)+(3+7)+(4+6)+5

=10+10+10+10+5

=45

像这样,把头和尾进行配对,凑成10,就方便我们做题了,那在这个算式中是不是也有呢?我拿起笔和纸演算起来:1+99=100,2+98=100,3+97=100……

接下去,我又犯难了,因为1~99一共是99个数,那肯定有一个数没有数和它一起配对,到底是哪个数没有配对呢?我继续观察上面的1~9的加法算式,末尾是1~4的数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13

我们班有一个有天赋的数学学生。她是数学课的代表——赵潇潇。两只浅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色的珍珠眼睛,鼻梁上有一副粉红色的眼镜。看起来像个小医生。我有充分的理由说小昭英擅长数学:有一次在数学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解方程。开始时,他给我们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没有举手。老师点了赵的笑名,让她说:“我没想到赵会不假思索地说出正确答案。老师点点头,平静地笑了。学生们为她鼓掌。另一次,放学后,我在学校做数学作业。很快,一个“路障”出现了。我在信纸上不停地数着,思考着。

我就是解决不了。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我看到赵微笑着没有走,所以我就去问她。这很简单!赵笑着说,随手把答案写在了纸上。我不禁佩服这个竖起大拇指的手势。当我看到她突然又开悟了,我知道她的好主意是什么。她拿起一张白纸和一支笔来做方程式。她边做边告诉我。我说的话让我震惊。也许,正是这种困惑的探究精神。这值得学习。怎么样,我们班的数学天才很好吗?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14

我翻开数学习题本――《成功》,和往常一样飞速舞动着手中的笔,本以为能像平时一样不停笔直到完成,可还是停在一道聪明题里,我浏览式的把题目看了一遍,觉得不懂做,便不再想,决定开学了再去问同学。

“滴滴滴”是qq上的同学来找我,请教我数学题呢!“41页第八题怎么做?”一问就问到我唯一不懂的题,我厚脸皮,死也不愿意说自己不懂,让他等一下,我急忙想。这次我仔仔细细一个字一个字地看题目,把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联系在一起,加了、减了、乘了、除了,很快地就想出了答案,题目有说这四个数加起来得454,我便把它们加起来,当作验算,真得454,我很开心,没想到题目那么简单,便打开聊天框把运算过程全部告诉了那个同学……过了十几分钟,他回话了――“奇怪?你最后的384除以32没有余数,是不是做错了?”

我不相信,把它们再加起来,还是得454,没错呀!但我用除法重新验算,果然没有余数!怎么回事?哪里出问题了?不会呀?每一步我都能解释得清清楚楚,绝对没问题!经过多次反复思考,我发现自己没有把余数算进去,可是一旦把余数加进去,它们最后的和就不是454了……之前的喜悦一下子烟消云散,变成了苦恼,总觉得脑袋被塞住了,怎么想也想不到,我对自己失去信心,打开qq,准备去问别的同学……突然,我感觉自己的脑中出现了动画里面的情景:一个穿着白色衣服,扇动着白色翅膀,头顶着光环,长得跟我一摸一样的天使在说:“潘迪,其实这道题目并不难,你可以自己解决的,再想想吧,你一定可以的!”接着另一边,是一个穿着黑色衣服,挥舞这黑色翅膀,露出可怕的獠牙,长得也是跟我一摸一样的恶魔在说:“现在时间不多了!快抄别人的吧!”

我实在难以抉择,平静一下,决定靠自己,问别人,别人不一定懂,而且问别人不如自己解决的印象深。我继续舞动手中的笔,一张空白的草稿纸很快变得面目全非,我拿起另一张,计算、验算、加加减减、乘乘除除,也曾多次地想要放弃,但还是坚持了下来……草稿纸一张又一张被消灭,我的脑子越来越乱,“我就不信了!”我彻底抛弃以前的方法,用另一种方法做,把公式什么的全丢掉,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做,不在最后加上余数,而是一开始就减去余数!我在草稿纸上把新的做法写好,再进行验算,全部加起来,很好,得到454,然后把被除数和除数除一遍,12余26!成功了!我打开聊天框,告诉他我做出了正确的答案,可他一直没回话,下了?!真是可惜呢!我想了想,给他留了个言――“谢谢!”谢谢他来问我,如果他没问,我的题目下还是空白的。谢谢他告诉我,我的答案错了,如果他没说,我就得在听老师评讲后急急忙忙地改,找不到自己真正错的地方,自然也不会有现在这种自己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了。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15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和多样*。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16

星期天上午,弟弟来到我家做客。他还把作业本也带来了。他说:“姐姐,今天我除了玩,还要做一些作业。”我觉得弟弟这样看重学习,也就点头同意了。

我们先玩了一个小时,弟弟就提出来要做作业了。我就和他一起坐在一张桌子前做起作业来了。做着做着,弟弟忽然把笔放在了桌子上面,凝神思考着。我看到他这么专注,知道他一定是碰到了难题。于是,我就问他:“弟弟,什么题目把你给难住了?”“喏,就是这一道题目。只是你让我再想一想,做一做。如果我实在做不出来再请你帮助解决。”我马上说:“那你就好好想想,再认真算算。如果实在做不出来,就一定要问我!我可要自己做作业了。”说完,我就低下了头做起了作业来了。

过了一会儿,弟弟对我说:“姐姐,教教我吧!这道题怎么也做不出来了!”他还把本子递给了我。我看了一看题目,思考了一会儿,很快有了解答这一道题目的方法。于是,我把怎么样才能够解开这道题目的方法对弟弟说了一遍,并且把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详细讲述。弟弟听了以后马上拿起笔来计算了一次。没过几分钟,他就把这一道题目做了出来。这时,他开心得又是蹦又是跳,简直无法形容他的高兴劲。他还连连对我说:“姐姐,谢谢,谢谢!”

中午到了,我和弟弟把作业全部做好了。收拾好书包,我就和弟弟一起去吃饭了。在吃饭的时候,他还在夸我说:“姐姐对我真好!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17

数学难题的分析

一、学以致用,用学结合

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就要求数学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学生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更具亲切感、更有吸引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用学结合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二、注重分析,授人以渔

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从我多年所教过的学生来看,学习困难儿童解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的个数上,而在于分析能力的差别。与成绩好的学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到我们的思维过程,教会学生怎么去思考、分析题。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三、抓住关键,教会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意,搞清楚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18

篇一:一道难题_

下午放学回来,我要做一道难题。

这道难题就是:在生活中我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我是怎么解决的?

我想啊……想啊,还是想不到,我就一直问妈妈,妈妈却说这是我的作业,要自己完成。请大家也帮帮我想想这道题怎么做吧!

篇二:数学难题_

今天,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难题,说留作家庭作业,我在扫地时,想着这道题,后来,因为不会,我去找数学老师了,老师说先不要求面积,先求出这个圆的半径,剩下的就好做了,老师就给我提示了这么多,还说用方程好做。

回去后,我想,我一定能做出来。一定能,一定能,一定能……我在心里想着。

篇三:难题_

放学了,回到家我走到书桌前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前面的题我做的非常顺利,忽然有一道题把我难住了,我左手托腮,右手握着笔,紧皱眉头,怎么也想不出来。于是我想了想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例题,我终于会做这道题了,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遇到难题要去思考思考,不能以为着光靠妈妈。

篇四:一道难题_

今天,妈妈给我出了一道难题,题目是这样的:有六棵树每行栽三棵,能栽几行?

这道题可把我难住了,我左思右想可就是说不出答案,妈妈让我用小石子摆一摆,我便拿了六个小石子,左摆右摆,最终答案总算被我找到了,妈妈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答案吗?

篇五:奶奶的难题_

一天,奶奶把一盘蒜末儿拌鸡蛋端到我面前,说:“吃吧,你最喜欢吃的。”我尝了一口,说:“奶奶,这味不太对呀,您用的什么作料?”奶奶说:“我放了一点儿酱油。”我说:“不是酱油,是醋,酸酸的,您尝尝。”奶奶尝了尝,摇了摇头,说:“唉,老了,不中用了。”

酱油瓶和醋瓶上都有字,但是奶奶不认识。让她闻闻味吧,她鼻子又不行。唉!这可怎么办呢?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19

“八路实验小学五(1)班徐瑞祥……”他这篇文章的问题是怎样准确算出一次性筷子的体积,我没往下看心里就想:咦,这里的单位是立方厘米,老师没教过,我刚准备看他是怎样写的,可我转念一想,不行,四年级暑假时,我不是学过五年级上册和下册吗?如果这样,我还算什么奥数班啊,不就是名不副实了吗?不行,我得自己解出来。

如果是往常,我就会用纸算算,可今天我破例了,今天我得做个实验,我先拿出一刻度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的细长量筒。

首先,用铅笔在筷子上面一道分界线,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吸水。随后,将筷子筷子插入量筒中,并将水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水位刻度38毫升,之后我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毫升,这两次水位刻度的差就是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测量出了筷子另一部分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两双筷子的体积为立方厘米。

“呼,终于被我解出来了”,我长呼一口气。

推荐阅读:

  我亲历了友谊作文600字(通用21篇)

  作文我的爱好从哪些方面入手(汇总35篇)

  和书中的人密作文400字(推荐23篇)

  生活中的难过作文500字(优选36篇)

  枫叶之美作文600字(优选33篇)

  语文课有感作文(推荐19篇)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汇总19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作文解决数学难题(汇总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