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调研报告【3篇】
调查报告与调查报告不同。调查报告因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难进行调查,然后撰写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特色小镇调研报告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一】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旅游旅游小镇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新载体,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手。近年来,来安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整合多方资金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不断提升。到20_年,计划打造林桥苗木花卉风景区,杨郢乡风电科普区,仰山村桃文化旅游度假区、红色教育度假区、汊河都市休闲度假区、耘泰慧谷农事体验观光区等六大旅游聚集区,促进区域板块要素资源融合,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
一、来安县特色旅游小镇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心镇、特色镇因地制宜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舜山镇、杨郢乡、半塔镇、张山镇、汊河镇为聚集区,以产业融合、突出乡村旅游和乡村美食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生态镇、景观名镇、优秀旅游乡镇为引领的特色旅游小镇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县初具雏形的特色旅游小镇主要有:舜山镇、杨郢乡、半塔镇、张山镇、汊河镇、大英镇、雷官镇等。
1、空间特色鲜明,旅游聚集区带动特色旅游小镇蓬勃发展。空间上,全县以六大旅游聚集区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两城四带六区”的空间布局。聚集区内拥有3个AA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三星级旅游饭店、30余个星级农家乐,6个旅游森林人家,聚集区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增长点。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区位、交通、资源、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以大景区为核心,带动周边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的特色旅游小镇快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及提质活动,全面提升了乡镇可进入性,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初步形成,为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市场化、三线三边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也直接促进了特色旅游旅游小镇发展。
2、产业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因地制宜成为特色旅游小镇发展的主要特点。特色旅游旅游小镇均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休闲、观光旅游、种养、体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支撑,如:舜山镇(生态小镇),全镇没有一家工业企业,90%以上的农户都种植苗木花卉,被誉为华东苗木第一镇,是我县第一个国家级生态镇、第一个旅游乡镇,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坐落于此;杨郢乡(银色小镇),站在山顶上,蓝天白云下,100多座大风车翩翩起舞,蔚为壮观;雷官镇(湿地小镇),背靠省级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丰富,成功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半塔镇(红色小镇),张云逸、罗炳辉等一批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至今依然保留着很多旧址,其中皖东烈士陵园、新四军二师师部旧址、江北指挥部旧址均在此;汊河镇(风情小镇),4A级旅游景区、三星级旅游饭店、五星级农家乐等一批高端旅游产品均聚集于此,距离南京江北新区仅一桥之隔,成为了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采摘和购物为一体的都市风情小镇。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特色旅游小镇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认识滞后、产业不强、配套不优、要素紧缺等,值得高度重视。
1、认识滞后,各地普遍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认识不足。部分有基础的镇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未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上。广大群众对特色旅游小镇的理解、支持还不够,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一旦有损其利益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2、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县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形成了“两城四带六区”的良好格局。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产业融合不紧密,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有些特色产业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
3、配套不优,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县特色旅游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4、要素紧缺,资源吸引物有待进一步增强。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多数小镇为基础设施建设都滞后。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旅游工作的推进。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大部分乡镇的分管旅游工作的均为兼职,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另外,资源吸引物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缺乏。
三、我县特色旅游小镇发展思路和建议
特色旅游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建议把特色旅游小镇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遵循产业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产业为特色旅游小镇发展的基础,形成“一镇一业”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旅游小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抓住机遇,开展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试点。20xx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与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县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旅游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特色旅游小镇配套政策。尽量多争取几个特色旅游小镇挤入省级示范点。同时,建议选择一个镇开展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试点,完善特色旅游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县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出台试点镇扶持政策,鼓励特色旅游小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市场运营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2、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各特色旅游小镇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坚持立足于“一镇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小镇。以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五大类特色旅游小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3、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旅游小镇的建设,不但要服务于我县旅游发展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要加强特色旅游小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旅游小镇的形象和生活品位。
【篇二】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二0二二年十月二十三日以来,县政协委员视察活动特色小城镇建设调研组在县政协主席李丽华、县政协正县级干部雷影光、县政协副主席刘宗祥的带领下,先后深入到结构、古基、六曲河、哲庄等乡镇就小城镇建设工作进行视察,并就一些问题咨询了住建局、规划局、生态办、建投公司等部门。在此基础上,对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现视察调研工作宜已结束,特报告如下:
一、我县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特色小城镇建设以20_年可乐特色小城镇建设启动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20xx年实施了野马川、六曲河、财神、威奢、达依、珠市、雉街、平山、德卓、河镇、朱明等xx个乡镇,今年又启动实施了妈姑、铁匠、罗州、辅处、结构、古基、安乐溪、水塘堡、松林坡、古达等xx个乡镇。三年来,小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3331亿元,其中,今年正在建设的妈姑、铁匠、可乐、结构、古基、六曲河、珠市、古达、安乐溪、松林坡、辅处、罗州等12个乡镇截止12月28日累计完成投资1.3331亿元。以上列入全县小城镇建设重点的乡镇中,20xx年以前实施的乡镇,今年仍在建设的有野马川、珠市等,当年没有很好启动的有德卓、河镇,今年没有大力实施的有达依、威奢、雉街、平山等乡镇;20_年度列入计划的乡镇,工作推动得好的有妈姑、铁匠、结构、古基、古达,水塘因缺乏资金等原因未启动,其余4乡镇一般。哲庄、兴发、威奢尽管还没有列入小城镇建设的重点乡镇,但都在积极筹划建设,尤其是哲庄乡做得较好。该乡已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制定了《农民集中到小城镇建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农民集中到小城镇建房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调整交回工作方案》、《安置被征地农户办法(草案)》等,已与89户农户签订了征地协议,与朝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招商引资协议。27个乡镇中,城关、白果则属城区建设,因不属于小城建设范围而不作介绍。
二、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取得的经验
1、扎实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为推进小城镇建设铺平道路。
(1)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多形式宣传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向被征对象作好宣传和解释,征求他们的意见,倾听他们的诉求,把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平衡好群众、政府和开发商的利益关系。(2)制定公正、合理、合法的补偿方案。所视察的乡镇,在实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都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省、市、县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征收或地面建(筑)物拆迁方案。如征地补偿标准依据是黔府函[20xx]255号文件,拆迁补偿标准的依据是赫发[20xx]19号文件。由于有据可依、有文可查,增大了方案的公信度,对推进小城镇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3)所调研的乡镇对被征地农户还实行了各种优惠。如结构乡除了按我县21600元/亩的征地补偿兑现给群众外,还给予一定的土地面积返还;古基、哲庄对被征地农户除按我县21600元/亩的标准补偿农户外,还按xx000元/亩的标准给被征地农户缴纳被征地农户社会保障资金;哲庄乡对被征地农户给予住房奖励或现金奖励,对被征土地超过0.5亩(含0.5亩)的,每征收1亩,在新建小城镇区内给予30平米的住房奖励,低于0.5亩的,按每征收1亩,给予2万元的奖励。这些的激励措施,极大地化减了征地中的阻力。(4)在征地丈量手段上,哲庄乡聘请有资质的单位采用动态GPSRTK来测量地块面积,这样就减少了用皮尺拉量时的误差,打消了群众的顾虑。
2、积极谋划,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目前,我县小城镇建设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场化运作为主、政府投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部分乡镇还探索以土地农户入股等模式,吸纳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其中,市场化运作主要以BT模式为主,这种模式既减轻了财政的压力,又便于实行灵活的融资。
3、重视规划,以规划引领建设。在实施小城镇建设的乡镇,基本上都编制了小城镇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总体上也都按规划来实施,使小城镇建设有章可循,按步推进,杜绝了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
4、严格依约办事。政府与农户和居民签订了相关的补偿安置协议,与开发商签订开发建设相关协议。这些协议都以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占着主导地位,带头并督促对方认真履行相关协议或合同,按约定内容履行各自的职责、义务,使小城镇建设得到有序推进。
5、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大多能做到注重自身的特色,赋予了一定的民族、历史和地域文化特色。
三、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阻力和困难。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难免有少部分思想认识不到位或斤斤计较的被征地对象难以做通工作,但他们却影响了整个城镇建设的工作进度,征地拆迁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高速公路沿线的乡镇,由于修高速公路的征地补偿标准(2.875万元/亩)高过城镇建设征地补偿标准(2.16万元/亩),人们习惯性的比照高标准,因此加大了征地的难度。
2、在项目申报、立项、审批、备案等过程中,办事程序比较复杂,办事效率较低下。在实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政策性、程序性比较强,乡镇在开展此项工作时,需要协调的部门比较多,即使通过预约有关部门,预约好后又因种种原因失约情形也经常出现,他们倍感困难。而各部门之间又缺乏衔接和联动机制,因此办事效率较低,行政成本较高。
3、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报批难。现在国家对农用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比较普遍,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程序比较复杂,难度相当大。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和城镇建设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建设用地指标很难争取,城镇建设用地很难储备。部分乡镇因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影响着城镇建设的开展。
4、在规划方面:
(1)小城镇建设规划相对滞后,规划编制不尽合理,需要经常修编。大部分乡镇现已编制了小城镇建设规划,但由于受到资金、土地、地形、资源、市场等因素的制约,规划并非完全合理,有些规划思路还有局限,缺乏前瞻性,从而在小城镇建设实施过程中必将反复修编。最为突出的是可乐乡,该乡因可乐文物保护规划、可乐大遗址公园建设规划之间的冲突,反复作了若干次规划,仅规划费用就花上了几百万元,耗费了若干年,城镇建设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2)按省的要求,各乡镇的村级建设规划基本上已按上面的统一模式编制了规划,但千篇一律,没有很好地结合好各村实情,可操作性不强,意义不大。
5、乡镇虽设立了村镇规划建设站,站里的人员多是非专业人员招考进来的,业务素质普遍低下,不能适应小城镇建设管理的需要,有些站里的人被提拔使用后,未能及时补员。所以,乡镇在实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寸寸步步都要央求于县直有关部门的技术业务人员,而这些部门的事务又较多,因此开展工作比较困难。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因此,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对质量监督和管理总是存在滞后和不到位的问题。
6、小城镇建设投融资难。一是区位较差的乡镇招商投资难度较大。如德卓、河镇等乡镇属于掉边的乡镇,如以市场化运作来推动,因为市场风险很大,愿意投资的商家很少,因此小城镇建设很难推进。二是缺乏信贷资金的支持。由于缺乏城镇建设投资中的信贷担保措施,银行不愿意把资金放贷到城镇建设行业中去。一些开发商在没有得到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向民间借用高利贷来搞小城镇建设,尽管城镇开发建设属于高利润,但高利贷也给其自身带来高风险。同时,这也对小城镇建设产生了消极作用,影响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三是在小城镇建设的投资上,县级以上政府的鼓励、支持性政策措施较少,一些可投入的资金也没有整合好。四是对垃圾填埋场等一些项目的争取,非建制镇的乡无法争取立项,增大了其投资建设的难度。五是部分乡镇在小城镇建设中缺乏启动周转资金,无法及时兑现农户的征地拆迁补偿费用,群众有抵触情绪。
7、小城镇立面改造工程实施难度大。对集镇上的公私房屋进行立面改造,是毕节市的统一要求,但上面却没有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全靠县乡财政负担,然而县乡财政目前只能保工资,连保运转都很困难。在实施过程中,有些按8000元/户的标准补助给住户,但改造资金的大头还要由住户自己承担,群众极不愿意进行改造,抵触情绪较严重,工作很难推进,乡镇花钱买气受。个别乡镇无钱实施立面改造,还借高利贷来实施。
8、生态家园建设资金困难。生态家园建设全县今年实施了12个村,平均每个村投资200多万元,最多的江南村,就投资了xx00多万元。这些投资也主要由县乡财政负担,县乡财政已捉襟见肘而倍感力不从心。
9、小城镇的'繁荣和发展缺乏产业的支撑。目前,全县除县城所在地的城关外,其它多数乡镇的城镇化率都很低(据住建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县城镇化率为16.14%,乡镇城镇化率为15.29%,高于20%以上的只有城关、野马川、六曲河、财神、妈姑、德卓、古基、可乐、铁匠等7个乡镇)。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产业的带动发展,尤其是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象样的龙头企业很少。企业少,就无法形成人口、资金、消费的凝聚效应,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向小城镇转移,城镇商业、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也就无法拉动,即便建了多少商品房或住房,也并非城镇化的应有之意。如工业方面,工业园区正在建设中,入住投产的企业很少,无法吸纳更多的人员就业;全县多数煤矿企业正常生产的不多,多数还在建井之中,只投入不产出,无法形成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锌铁企业也由于市场因素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未见明显成效。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城镇化健康发展,使城镇化发展缺乏自然的内在动力。
xx、赫章境内大多数乡镇城镇所在地平地少,坡地多,地形复杂,对于规划小城镇建设难度大,在建设过程中“三通一平”等方面的基础投资较大,小城镇建设的成本较高。
xx、各乡镇对小城镇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小城镇建设发展不平衡。多年来,小城镇建设并没有象人口计生工作、安全生产工作、危房改造工作等列入硬性的考核任务指标,部分乡镇疲于应付其它比较压头的工作,所以对似乎可做可不做的小城镇建设工作不太重视,小城镇建设也就相对滞后。有些乡镇则意识到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体现政绩的最好方式),因此集中精力抓好小城镇建设。两种不同的态度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是小城镇建设发展不平衡的主观方面的原因。
四、下步工作建议、意见。
1、建议全县统筹安排部署各乡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制定全县各乡镇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每年全县小城镇建设的重点乡镇。对当年的重点乡镇,要求国土、规划、住建、发改、审计、财政、危改、生态办等部门要全力支持或重点倾斜。对负责项目的立项、申报、备案、审批的部门,要认真做好协调和对接,理顺办事程序,建立高效、便捷的办事机制,对有关办事程序要进行公开,使之透明化。规划、建设等业务技术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摆到当年小城镇建设的重点乡镇上来,沉到这些乡镇抓好业务指导。要整合有关财政、危改、生态移民搬迁等项目资金,投入于小城镇建设的有关项目,以缓解城镇建设中的资金不足问题。
2、建议县政府通过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搞好占补平衡,并采取灵活的形势,积极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作好建设用地的收储工作,以满足各乡镇城镇建设的用地供应需求。
3、要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时制定并启动实施被征地农户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管理办法,让被征地农户免去后顾之忧,从而减轻征地过程中的困难和阻力。
4、县、乡(镇)两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协调力度,努力争取信贷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
5、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和体制:一在抓好县城投资项目建设的同时,可以考虑让县建投公司投资小城镇建设,以节约小城镇建设的成本;二是继续采取BT模式实施小城镇建设;三是由县担保公司为乡镇提供担保贷款投入小城镇建设;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吸纳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小城建设,如可以让群众入股等形式参与。
6、对城镇垃圾填埋、排污处理、防洪工程、供水管网、绿化亮化、客运站点、卫生公厕、医院学校等公益基础设施,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乡镇做好各项工作的衔接和协调,积极争取国家有关资金投入建设。
7、结合生态移民搬迁、危房改造、村庄整治、“五园新村”建设等工程的实施,融合小城镇建设资金,以推进小城镇建设。
8、对因特殊困难不能及时兑现征地、拆迁补偿费的乡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县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缺口资金,如从财政或有关部门借、向银行贷等。
9、鉴于我县财力疲软,小城镇建设中的许多项目(如城镇立面改造、生态家园建设等)按上级规定又要由地方财政负担,建议县委、政府积极争取市委、政府对赫章在任务指标上尽量缩减、资金上大力支持帮助。
xx、各乡镇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规划引领建设。规划要立足高起点,着眼于长远,要体现城镇的各种功能承载,体现城镇的文化特色定位,以形成体系化。要力戒规划的短期性和单一性,避免经常修编造成人力财力以及时间的浪费。
xx、把乡镇机关中学工程、建筑、规划、设计、园林、市政等相关专业的人员调整调配到涉及小城镇建设管理的相关站所,或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这类专业学生到这些站所工作,或由县统一组织这些站所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以切实改变乡镇小城镇建设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关业务人员,难以自主开展相关业务和对小城镇建设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的问题。
【篇三】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市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县市城区建设为节点,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全市新型城镇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宜居xx呈现崭新风貌。
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城镇化率从20_年的45.5%提高到20_年的54.21%,年均提高1.74个百分点,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29元,比20_年翻了一番,总量保持全省第二位。
目前,宋河镇、绿林镇、后港镇、高阳镇、胡集镇、石牌镇、客店镇、牌楼镇、漳河镇被选为全省重点中心镇、特色镇,新建了彭墩、王坪、赵泉河、沙岭湾等一批宜居村庄,展现了农村新面貌,全市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胡集镇进入省十强乡镇行列,后港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
村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狠抓村镇道路、绿化、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村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小城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推广“组团带动、产业带动、城乡互动、股份合作、特色拉动”五种建设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彭墩模式”、“幸福马岭”、“明灯路径”等新农村建设经验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与精准扶贫和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采取多种建设模式,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以点带面,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围。东宝区、掇刀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全市共48个村庄被命名为“宜居村庄”。
近5年来,全市共完成32460户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残废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的居住环境。组建210个扶贫工作队进驻所有贫困村,设立2亿元扶贫产业基金,实施精准扶贫项目124个,其中20_年脱贫59907人。
主要做法
政策支撑城乡统筹。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和《xx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发展提出了具体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成立了xx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出台了《xx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先进乡镇考评表彰办法》,每年对所有乡镇进行考评通报,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引导乡镇建设发展。在此基础上,xx市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开展镇域城市建设试点,出台并实施了《关于开展镇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在稳定区划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扶持、体制创新、权力下放,将试点镇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小城市、县域副中心。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规划引领,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区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健全城乡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三个县域城市为支撑、五条城镇带为纽带的“一主三副五带”全域城镇化格局,以城区为生态绿心,建设漳河新区绿色生态低碳新城、东宝区都市产业城、掇刀区与xx高新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科技城,推进漳河镇、子陵镇、牌楼镇、麻城镇、团林铺镇组团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中心城区与钟祥相向发展,打造荆钟组合都市区。
着力实施省级战略。紧紧围绕“中国农谷”发展战略,大力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近年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管理区市政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商品小区开发、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城市建设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实现大柴湖振兴发展,省、市多部门从规划编制、移民保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对柴湖镇倾力相助,形成了对口帮扶、强力推进、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柴湖发展。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xx市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城建管理机构设置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抓手,其中京山县、沙洋县、东宝区建制镇城建分局恢复率达100%,其他乡镇城建机构也在酝酿筹建之中。
扶持发展特色城镇。近年来,xx市深入开展镇域小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建设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重点扶持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对胡集、后港、宋河、钱场、官垱、易家岭试行镇级市管理,在调整机构及职能过程中,县(市)住建部门将相关职能全部予以了下放。宋河镇投资近亿元推进了道路、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城镇项目建设。柴湖镇强力实施省级战略,中国花城和移民新城初具规模。钱场镇盛老汉家庭农场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
坚持整镇推进、组群发展。坚持整镇推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孙桥、官垱、石牌、牌楼、团林铺、漳河、长滩7个试点示范镇建设,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坚持组群发展,策划实施屈家岭—京山、东宝—钟祥、掇刀—沙洋三条新型城镇化带、产业走廊、生态走廊建设项目,着力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初步编制完成《荆钟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和彭墩“1+9”区域规划》,彭墩长寿食品产业园、彭墩现代农业示范园、彭墩风情小镇建设全面启动并加快实施。
挖掘调研特色民居。在推进全市宜居村庄和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要求各县(市、区)在建筑风格设计和建设方面注重延续原有的建筑风格,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推广《“荆楚派”村镇风貌与民居建筑参考图集》,以期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各地民居建设。
抓好污水整治工作。大力实施污水治理工作,将全市52个乡镇污水处理建设纳入20_年政府民生实事中,抢抓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机遇,搭建污水处理建设合作洽谈平台,邀请省村镇建设协会推荐的污水处理建设企业与乡镇就工艺选取和可研编制合作方式展开交流,组织各地村镇负责同志参观学习外地污水处理建设先进经验,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大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遵循“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一是将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出让金、小城镇建设配套费专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通过地产综合开发收入,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给企业税收优惠或减免,鼓励企业投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对价值较高的建设用地采用招标方式获取最高限度的资金,直接用于小城镇建设。五是聚群众之力,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充分发动群众,争取他们的支持配合,激发商户及居民群众的热情主动投入,配合房屋立面改造、广告牌制作及门前硬化绿化等工作。
存在问题
小城镇建设后劲严重不足。目前不少乡镇财政还属“吃饭财政”的情况下,小城镇建设发展缺乏一定的产业支撑,大部分乡镇产业支撑还有待进一步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对小城镇建设有心无力,不能按有关规定落实工作经费;制约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资金“瓶颈”未能彻底打破,筹集资金困难重重,影响了全市加快新型城镇化的统一部署。
城建管理机构未完全理顺。虽然各地在成立建设分局上做了大量工作,成立的机构也不少,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员配备难以落实。虽然各建设分局机构和人员编制都予以了明确,但在实际配备时有一些难度,即使配备了人员,也不能满足城镇建设需求;二是工作经费严重欠缺。由于多数建设分局工作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或纳入财政预算的资金有限,大部分建设分局只能靠县(市、区)、镇两级“以钱养事”等费用维持人员工资开支,在更新老化设备、加强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无从谈起;三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也不具备执法资格,在工作中碰到棘手问题难以解决。
村镇建设行业指导和协调难度较大。村镇建设的主体以县(市、区)政府和各镇(村)为主,市住建委主要负责建设方面的行业指导和协调,再加上税费和财政体制等原因,市级针对全市小城镇的项目政策和资金政策比较薄弱,市住建委在村镇建设工作中无有力的抓手,影响了指导和协调工作的开展。
建议意见
建议规范机构设置和制定村镇建设项目相关规定。
目前全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正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市场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问题也日益突出,虽然该市在城建管理机构建设和村镇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缺乏法律支撑等诸多原因,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一直无法得到全面改观。建议上级住建部门加强村镇建设调研指导,进一步规范各乡镇城建机构和职能设置,更好地加强省、市、县、镇的对口指导和协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限额以下村镇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和农民住房建筑工匠资格认证统筹等相关规定,以便更好地指导村镇小额建设项目的建设。
建议省政府加大对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近年来,该市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相对于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要求,该市每年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还远远不足。建议省政府在融资信贷方面能多出台一些惠及小城镇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在建设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推荐阅读: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3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