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秸秆的心得体会和方法 教学方法心得体会(大全10篇)
秸秆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三种主体性教学方法。
一、愉快教育法
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地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也就会自然地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情感交流活动比较多,在教学中,要注意这种值感的交流作用。如在上音乐课之前,我经常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或面带微笑和学生轻松地谈话,或敲一敲打击乐器等。一上课,我以亲切随和的教态和学生一齐听着音乐参与做律动,这样创设了一种愉悦、合作的学习气氛,而学生在一种激奋情感的驱使下,很快产生了投入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情感的心理需求,这就为后一环节的教学,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如在教第一单元《动画城》中《小机灵的歌》一课时,教师弹奏《西游记》插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在导入新歌时教师说:“难听出来了,这是哪部动画片的插曲?如果听出来,就跟着音乐模仿一下动画片人物的动作。”教师弹着学生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学生都很认真地听,有的学生走到台前模仿起孙悟空、猪八戒的动作,嘴里还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学生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片中的人物,教师在创设了让学生进行音乐体验的氛围后,又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经验,用较为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引人,进行了情感与音乐经验的双重铺垫。当学习《小机灵的歌》时,学生就能很快地投入到旋律的感受中去。
二、主动参与,积极交往法
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和学生平等相处,有了真挚的情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愿意袒露自己的思想。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亲切和蔼的教态,都是对学生的信赖。有了平等和谐的音乐氛围,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去表现自己,才能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如在一年级实验班有一个男同学,上音乐课不愿唱歌,不愿跳舞,非常腼腆,老师走到他跟前,拉着他的手做律动他也不做,教他唱歌他还是不唱,最后我鼓励他上课坐得那么好,听得那么认真,肯定在心里早已经听会了,看会了,然后我让组里的其他学生唱歌,让他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结果他不但不为难,接过乐器伴奏起来,效果很好,我及时鼓励他,最后他不但用打击乐器伴奏而且还唱起了歌,这时全体学生为他鼓掌,这次鼓励,使这个学生以后积极地参与到了音乐活动中。
三、激趣表现法
只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在课堂上有时我这样提问:“老师和你一起唱这首歌好吗?”“有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你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一下。”等等,用这种平等、友好的态度,学生容易接受,乐于表现。在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研究怎样表现歌曲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表现方式。在分组展示时,有的学生选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用不同乐器未同一节奏,或用相同乐器击不同节奏;有的用表演动作表现歌曲;有的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二人对唱、小组对唱、领唱等),还有的用图画、色彩表现歌曲等,形式丰富多彩,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个性,并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调控能力、独立判断决断能力、自学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在这个内化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秸秆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几天来对于教育教学研究导论的学习,感受颇深,其实教育教学研究对于现在的教师来讲并不陌生。甚至几乎人人有课题。但反思一下,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研究”的真正含义呢?从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来看,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有的人甚至连什么是教育教学研究都还没搞清楚,更多的人却是在为研究而研究。在我们周围不能说比比皆是,但至少为数不少。有的人甚至为了评职称,不得不去主持一个课题。有些部门也把它作为评选各类荣誉的一项条件。使教育教学研究走了样,变了味。
其实教育教学研究归根结底,就是“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而所谓更有价值,就是要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核心宗旨就是要使学生健康的成长。我们的研究一旦偏离了这一宗旨,那么,无疑就会做歪。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
“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日常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如何教好书,简单说,得先备好课。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说到底,离不开“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用心的研究了,是否在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日常工作了。教师要做的是什么,教师要做的就是研究如何使用教材去实践课标,需要用心去研究的。我觉得,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教学中处处有研究。我们就是要“把我们听到的做出来,把我们看到的做出来,把我们想到的说出来,把我们做到的写出来。”而我们还要做的一点就是把我们的研究加以反思,提炼,把我们的思想转化为理论,这就是教育教学研究。
老师讲的另外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坚持。教育教学研究不能急功近利,那样是做不好研究的。老师所列举的美国关于大班化和小班化教学研究的例子,对我们是个很好的启发。他们从幼儿园一直跟踪到大学,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来研究,这样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这样得到的研究成果才真正有价值。
老师的讲座,对我们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位教师都可以说是生动而有意义的一课。他让我们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对曾经的有失偏颇,有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更好地指导了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使这项工作朝着更加务实,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方向迈进。
秸秆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头铺中学沈焕 中国加入wto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下降,中学三年级以上均开设英语课。农村中学大多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落后,再加上信息滞后等,使得应试教育占据主要地位。基于农村中学的这一实际,目前,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基本上以机械式的记忆为主,听—读—背三点一式的反复训练方法。其结果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思想负担,打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与素质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也为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和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我认为探讨中学英语教学方法,尤其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作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应从农村中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针对这一特殊实际,总结自身教学经验,探索适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下面,我就谈谈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这几年的一些教学体会。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大多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pep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在内容编排中有着自身的特点:每个单元除了安排let’s talk , let’slearn 这两项主要内容之外,还安排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如:let’s do , let’s sing , let’s chant , let’s play ,story time 等。这些内容配有优美的音乐,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由于中学生还处在贪玩、好动的年龄段,心理没有成熟,因此,课堂气氛也就主要从这些地方显现出来。基于以上原因,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所谓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就是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把游戏、舞蹈、音乐、儿歌、童谣、竞赛、绘画、制作等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城镇上的中学条件较好,设备先进较齐全,教师上课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夸张地施展自己的才华。相反的,农村中学条件较差,设备落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教师往往受到一定的约束,难以放手去干,故而收效甚微。那么,是不是说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就不需要灵活多样了呢?不是的。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也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只是这种灵活多样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强求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了其它因素的制约。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歌曲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儿童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来组织课堂教学,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用了歌曲还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加以精心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曾在外出学习时听过中学三年级的《old macdonald》这堂课的教学。课上,教师利用自制的课件,播放本课的内容,学生一边欣赏优美的'动画,一边聆听悦耳的歌声,沉浸在一片快乐之中。可是,在设备落后的农村中学学生能获得这种享受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地设计教学方式,利用农村中学自身的优势进行教学。例如在上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边讲解边让他们放眼看看自己家乡的农场及远处农民们在干活的情景,然后,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去享受大自然美妙的生活,领略家乡的风光。在下课之前,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思想教育,如:让学生体会农民干活的辛劳及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等等。虽然比不上多媒体的先进,但是,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番享受呢?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将思想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真正地达到寓教于乐于课堂之中。
时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根据这一记忆规律,教师应将所学过的知识经常在学生面前显现,以帮助他们不断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在遇到这种情形时,教师绝对不能因为时间紧张而忽视了教学效果。先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一想,以前有没有学过这个单词。如果学生实在想不起来,教师就应告诉他们在书本的哪一课学到过,让他们自己去翻看一遍。细心的教师还会发现,此时有部分学得较扎实的学生一翻到以后,能够马上读出这个单词。而且还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新课中遇到的问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还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巩固了教学成果,提高了学习效率。
根据记忆的规律:人的暂时记忆转变成长时记忆的最好途径是不断强化信息。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不断得到运用,才能永恒的储存在大脑之中。巩固知识的方法有很多,如:
师生间的问好,学生之间的问好和礼貌用语等等。不但能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人际交往关系,而且还能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特点,合理利用黑板报传授相关知识。如日常会话、儿歌、童谣等,尤其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黑板报进行无声的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巩固所学知识。
学校教育只是孩子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主要部分,而家庭教育则在开发孩子的智能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能。教师应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也参与到中学英语的教学中来,为自己的孩子学习英语创设良好的环境,如鼓励和督促孩子看英语光盘,听儿童英语歌曲等。教育孩子把学到的英语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一点,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尤其要重视。
农村的学生家长自身英语知识有限及对孩子的英语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应首先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转变他们的态度和观念,提高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由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特别是朗读和听力等内容,往往不会自觉地去完成,而这些内容教师又很难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此时,就需要家长督促孩子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且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向教师反映。有些家长自身英语水平不高,甚至根本不懂英语,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家校学习联系卡是十分有效且实际的教学手段。
家校学习联系卡的形式和内容可因人因地不同而制定。如在联系卡上注明学习态度、学习起讫时间、复习内容、自学新知、学习效果、存在的困难及困难程度、解决方法等方面内容,由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实地填写,再由学生带回学校交给老师,由教师根据学习联系卡的情况,对表现较好的学生予以表彰,以鼓励其他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仅便于家长的督促,给孩子以无形的压力,促使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自觉性的发展,提高英语水平,而且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根据不同的程度制定不同的辅导计划和新的教学方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更大、更明显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中学英语教师的缺乏和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是农村中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现在评价一堂中学英语课是否优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学生的课堂活动是否充分。因此,一些课堂上学生的小组操练活动始终贯穿于课堂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今,面对人数较多的农村中学,要想将小组操练活动贯穿于课堂之中,是很难组织的。这就要教师根据班级的特殊实际,设计符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教学。如在学习let’s do 或let’s chant等内容时,由于人数众多,分小组有困难且难以收放自如,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同样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或者在教学时间充裕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等情况下,可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自由地组成小组进行操练,效果会更佳,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会更浓厚。
此外,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缺乏,使得英语教学在本校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没有其他教师的共同分析、交流和解决,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有些中学的英语教师往往还要兼教其它的主课,教学上的压力往往使得他们顾此失彼,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利于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以上所述是我在农村中学任教英语以来的一些体会和浅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中学英语教学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才能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尤其是信息滞后、设备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更值得广大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方法,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秸秆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记得唱过一首歌,歌词是这样写的:“焦裕禄是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赤胆忠心为人民,像一棵青松,像一盏灯,他是兰考人民的贴心人……”,以前只知道焦裕禄是名好党员好干部,但从内心却不十分了解他的一生,近来通过看电视剧《焦裕禄》,才真正从思想上了解焦裕禄同志确实是一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平易近人,作风廉洁,生活艰苦朴素,他的先进事迹使我很受感动和鼓舞,也深受教育。
焦裕禄同志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苦难的煎熬,七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后因家乡遭遇灾荒,家庭贫困,被迫退学,跟随乡亲们去煤矿卖煤打工。他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煤窑做苦工,残酷折磨,这阶级仇、民族恨,给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给他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长大立志救国救民的种子,一次次紧握拳头高歌“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後的吼声!起来,……”
后来他找到了党组织,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到: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为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是这样说的,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兰考人民战胜自然灾害,不顾个人身患肝病的痛苦,他多次用钢笔杆顶着腹部坚持工作,同志们劝他去住院治疗,他总是说:“我这病医生看不了,工作忙它就好了”。
他常常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 。
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我们多少党的干部和群众,更感染了我。
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看,公仆精神是本质,奋斗精神是精髓,求实精神是灵魂,大无畏精神是重要内容,奉献精神是鲜明特征。作为党员要做到: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决不犹疑、决不含糊、决不动摇。
二是要坚定宗旨意识,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群众的主心骨。
三是要坚定发展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干事创业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与尊重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焦裕禄同志当年在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90多万亩土地的兰考大地任县委书记,他既是一县之首,同时又是全县人民的公仆。他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正是为了这些穷苦百姓,正是为了这些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广大人民,他在兰考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如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焦裕禄同志那种视人民如父母,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精神仍需发扬光大。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同志公仆精神的写照,也是党的宗旨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主动加强党性修养,不断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做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我认为学习焦裕禄,不能单纯说说、写写,脑子热热,要做三个结合:一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结合起来。要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二是与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身边的典型可能不是那么高大、那么完美,但可能更切合自身实际,可以用焦裕禄的精神激励自己,用身边的典型指导自己,学习那些优秀党员的做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三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对照焦裕禄同志,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差距、定措施、选定努力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宋人欧阳修说过,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鲁迅也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禄同志就是一个虽死犹生,活在人心里,逾远而弥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将逾远而弥存,历经时日而愈加光芒四射。
焦裕禄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做为名党员,要求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以焦裕禄精神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他用光辉的一生铸就了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是治黄工作者,肩负着防汛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学习焦裕禄精神,并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忠诚人民治黄事业,关心爱护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敬业、实干、无私奉献,为治黄事业而奋斗终身。
党员体会
秸秆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杜威对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进行了抨击。他指出传统教育存在以下弊端:
第三,学校采用的刻板的并且不同于儿童所处家庭和社会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如学生要在固定狭隘的场地、班级、按照固定的课程表上课,进行严格升学和考试。
杜威认为,教育需要传授的不应该只是系统化的知识,不能够“既不关心它原来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也不关心它将来会发生的种种变化”;同时,掌握过去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知识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而应该立足着眼于生活的未来,“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发觉真正存在于经验内的过去的成就和现在的问题这两者间的联系”,“我们的问题是明确怎样把熟悉过去变为有效地应付未来的有力的工具”。
在杜威看来,理智和知识是应付生活环境的工具。有机体进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和环境接触、并学习去控制作为客体的环境的过程。杜威认为,经验和实践先于知识,因此,如果有机体再按那一方式行动的话,他就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情。在环境中如果行动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除非希望不愉快的反应,有机体将不会重复这一行为;如果行为产生了预期的反应,有机体就会知道当他期望这种结果时,他可重复达一行动。在这种行动和反应的过程中,有机体也就学到了控制环境的知识。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需要时才会行动,因此知识是于需要,这是所有知识的真理。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预期愿望去控制和影响其他人和物质环境,在此知识充当了他控制他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工具。
这种理论在《思维与教学》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具体化。杜威认为,只有当有充分的原因需要思考时,只有当个体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当行动不满意或被阻止、或不能确定行动是否正确时,一个人才思考。在此情况下,他分析情境,以弄清问题的性质,然后运用意识中原有的材科或收集新材料,提出假设,并在思想中加以验证,直到发现一个满足他全部要求的假设,然后按照达一假设去行动。如果行动成功了,他就学到了如何处理这种情境的知识。如果行动不成功,他就会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假设是不起作用的。
作为对传统教育的反动,杜威认为,学校教授学生知识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学习如何获得知识以指导下一步的经验以满足需求的方法。他举例说.学地图不是学习的真正的目的,制作地图才是真正的知识。他认为训练儿童的主动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由此出发,杜威认为.凡”有意义的经验”,总是在思维的活动中进行。每一思维的两端,开始是一个迷惑、纷乱或困难的情境,结果是一个澄清、统一或解决的情境,思维就在这两端之间进行着。在这两端之间,思维的过程经历了五个步骤:(1)有疑难的情境引发思维的冲动;(2)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4)推断每个阶段所台的结果,看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5)进行试验、证实,驳斥或改正这个假设。在实际经验的过程中,有的阶段可以拼合,若干阶段则历程甚短,甚至没有被人察觉,因此,五个步骤并非固定不变的方式,应随个人对境反应的情况而定(如胡适就将其改造成“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杜威认为,思维过程 “既是组织思想的方法,又是做学问的途径”。所以他从思维的五步法类推出他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提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即:第一,提供给学生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使学生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愿意连续下去的活动:第二,从这个情境内部产生出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对学生思想的刺激和活动目的;第三,学生要通过调用已有知识、查阅新的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学生必须一步一步地形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学生要通过实际活动来检验他的解决方法,使这些方法更加清晰具体,并且检验它们是否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省赂其中酌某个步骤。这就是杜威的著名的解决问题的“五步法”。
秸秆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我国职业教育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职业学校就要建立高素质技能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作为一门需要特殊的行业知识与要求的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下面对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些做法作一阐述。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具体改革的目标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
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专业课程结构进行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
1.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
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能力本位”观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
(1)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
(2)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化学检验工中级工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证书。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行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行业)、专业管理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
(6)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2.实现课程结构的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
旧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而加剧教学学时的膨胀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过度学习”的浪费,打断了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可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简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开设本专业前沿的讲座,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2)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化,二是理实一体化。
(3)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要满足行业岗位必备的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采取“学习、工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保征实验课教学和理论学时之比至少为l:l。
(5)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
3.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台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构成,对于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
(1)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
(3)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职业学校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
(1)实施实践教学法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一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实践教学法,增加实践课的学时,增加综合实训的内容,并对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其内容安排大多数与工厂实际相连,让学生感到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都说实践教学法使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而且感到学习有用也很有趣,效果非常好。
(2)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本专业课程课件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本专业现已有七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本课程大部分教师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改变了原来黑板加粉笔的教学状况,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使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明显地改变了课程教学的状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疑难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提升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
(3)考试改革举措
考试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相结合。即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部分课程为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60%,期末卷面成绩占40%。大大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部分课程采用期末考试开卷部分和闭卷部分的分值各占60%和40%,其中闭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开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部分课程实行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由于平时
秸秆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今天张老师和两位专家的讲座,深入浅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听来毫不费力,特别是张老师在讲座里所展示的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给了自己极大的启发,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行为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以下是自己通过对专家讲座的潜心学习,认真梳理的实施思品课教学策略所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统领一堂课的灵魂。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而教材是学科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最能忠实地反映教学课程标准,所以我们要向专家学习,仔细研读教材这一重要文本资源,理清专家思路,为自己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并能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1.知识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建立新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情景导入:利用歌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情景,能激发兴趣。设置情景宁近勿远,离学生生活越近越好。
3.时政热点导入:利用时下热点、焦点、及时的新闻素材来导入,有时效性,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如用《千手观音》中残疾演员、西单女孩、旭日阳刚来导入到“磨砺意志战胜挫折”。
4.问题导入:通过教师有效设问来导入,能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设置问题宁小勿大,要有的放矢。
5.活动导入:通过设置有关教学内容的活动来导入,能唤醒学生体验,活跃课堂气氛。例:教师带领学生拍手,教师不断变化节奏,学生要跟上老师的节奏,就得集中注意力,这样自然过渡到“学会学习”上。但要注意活动宁缺勿滥,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情景教学法是现在教师普通采用的一种教学法,根据情景的真实可感受程度,可把课堂情景分为可体验情景、可再现情景、可借用情景、可想像情景。教学中应灵活创设多种情景,做到虚实结合。虚拟情景问题开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真实情景易产生具体结论,有利于体现教师预设和引导。
在设置情景时要注意要先备知识后找情景。情景设置不易过多,否则学生思维跳跃过大,造成走马观花。
设置情景是为教学服务的,内容服务于形式,所以创设的情景后面必须设置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设问要有梯度性,指向性,启发性。
设置问题易先“开”后“收”,先用选择冲突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打开思维,再用引导感悟式,固化形成结论。
板书是归纳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精巧的板书设计能概括总结本堂课知识,为教学锦上添花,还能为提高教学效果画龙点睛。
板书的形式:提纲式,结构式,图示式,表格式,辅助式。
利用能概括本堂课内容的名言警句或优美诗句作结尾,也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学生的道德认知的形成。
1.情景启发式: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情景,如可体验情景、可再现情景、可借用情景、可想象情景等。
2.自主学习式:教师对本课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学生通过分组学习,自主解决。初二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合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3.探究讨论式:教师提出本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在课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初三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对社会问题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适合设置一些探究讨论式活动,深化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4.活动体验式:教师通过学生活动,让他们在体验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初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对理论知识理解有难度,宜多用活动体验式。
通过对专家讲座的潜心学习和梳理,自己对思品课教与学的策略有了明确清晰的看法,这更坚定了自己对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堂课的信心,促使自己在教改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秸秆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目前教学模式构建中的重点话题,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的课题。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凭借教材,顺应儿童心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一定发展的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恰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那么,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依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如下几种途径。
1.语言描绘情境。
即教师运用语言的渲染、描述和感化作用,创造出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情绪环境”,以拨动或震撼学生的心弦。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随着低沉悲痛的哀乐响起,教师以沉痛哀伤的.语言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让学生心灵与十里长街上的人们产生碰撞,从而领悟到人们对总理的无比爱戴和深切悼念,为后文作了铺垫。
另外,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如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生(补足读):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我听到了——
生: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这样,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学生情感的火花被点燃,丰富的想象被激活,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文本描绘的美好景色中。
以语言描绘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能诱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感知所学的文本材料。
2.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如教学《画杨桃》一文时,针对本地孩子不熟悉杨桃这种热带水果的实际,我特地把杨桃带到课堂并指导学生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不同”有了感性认识,在豁然顿悟中理解了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事实就是的做法,同学们嘲笑“我”是错误的道理。
用实物演示情境,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让学生来展示。
3.电脑模拟情境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进入课堂,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利条件。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再现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达到“感知、理解、运用”的目的。
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课文讲述的是1998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由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课文内容有很大距离,我以刚刚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在声与画的渲染下,把学生的思维拉向地震的惨烈现场。学生一下子被影片中山崩地裂、惊心动魄的地震画面感染了,为后文学生体会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艰难做好了铺垫。
4.图画再现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也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关系。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使文本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指导观察,加上声情并茂的讲述,便于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如《月光曲》一文中,《月光曲》的内容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我是这样设计训练的:把皮鞋匠的联想概括为三个层次:(1).月亮升起,海面平静;(2).月亮升高,穿过微云;(3).月亮高照,风起浪涌。这三个层次用简笔画展示如下图。再通过朗读感受意境,加上教师点拨,归纳出皮鞋匠联想的三个画面内容分别表现了乐曲不同的旋律:“徐缓清幽”---“逐渐增强”---“激昂有力”,乐曲的变化反映了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理解---同情---激动。
5.角色扮演情境
角色扮演就是用演出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感情,感悟语言文字,温习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低年级汉语拼音的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若创设角色扮演的情境,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声母,另一部分学生扮演韵母,他们各自戴上对应的头饰找朋友。表演声母的同学,遇见表演韵母的同学说声:“你是我的朋友。”然后彼此拼读出音节。这样的扮演,让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教学效果倍增。
6.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教师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创设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情绪环境”,往往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至始至终奏响哀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整节课让学生沉浸在悲伤和哀痛之中,在朗读和感悟中对周总理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适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秸秆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九
在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教师之一雷夫·艾斯奎斯的教室里,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大多数课堂都是建立恐惧的基础上: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对失败的恐惧,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恐惧,而艾斯奎斯的课堂则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靠的是他的言行一致和善良仁慈。他的教室永远是忙碌的,不浪费一分钟。他欢迎孩子早到晚退,在假期也来学习。当然他知道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够或希望付出那么多额外的时间,但是他想证明的是,一个普通的人通过勤奋努力能够创造意见与众不同的教室。
艾斯奎斯遇到的是一群困难儿童,如果没有出色的课堂管理方法,任何教师都上不了课。艾斯奎斯有他的法宝。
首先,他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层次论”,让孩子们学习做事的“六大境界”。艾斯奎斯教孩子们反思人们做事的原因,并把原因分成以下6个等级:
第一级:不想惹麻烦。
第二级:想获得回报。
第三级:取悦他人。
第四级:按规矩办事。
第五级:出于对他人的考虑。
第六级:有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并按此行事。
在整整一年里,艾斯奎斯鼓励孩子们做第六级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并以身作则。他努力让孩子们明白,做模范公民,不是为了他,也不是因为回报或恐惧,而是因为有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一旦他们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与人为善、学习勤奋便成为他们自己的原则。很多孩子喜欢取悦成人,但艾斯奎斯却不希望孩子讨好他。他让孩子们制定一套行为准则。在他不在教室的时候,这些孩子也能表现得很好,因为他们不是为老师表现的。
思荣碎语:
雷夫·艾斯奎斯的智慧在于他相信学生能行,他认为学生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有勇气走上他为他们铺就的一条追求卓越的.的道路。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他用科学的、智慧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离优秀越来越近。
当一个老师能够这样去思考的时候,也许他已经获得了教育的智慧。做智慧教师的方法有千百个,然而内涵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吕梁瀑布。它从高处倾泻下来,水声潺潺。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那位老者可能是轻生,就急忙叫一名弟子去救他。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形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你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智慧的老者给万世师表孔子上了一课,同时,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智慧教师的智慧方法是去适应学生,让学生在艺术生活中得到学习的动力,从文化教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转变本位主义的思想,回归到教育的真实,让点滴的学习慢慢成为深厚的积淀,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
秸秆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
屏峰小学——卢正书 在这个学期中,我花了一些时间阅读了 《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小学数学》这本书,收获颇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21世纪是学习型社会,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的革命》也指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
著名的当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来的更重要的多‛。美国未来科学家约〃奈比斯指出:‚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供在可见的未来使用,或可供你终身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的教法,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的学法,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他们今后知识的更新和终身教育打下牢固的基础。
因为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所以,每个学生在依据学校设置的课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的活动经验和思维品质等,都会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决定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小学生课堂数学学习的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就是基于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产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的各种指导策略的研究,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许多专家认为知识同化有两个重要过程:其一,知识同化是新学习的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二,知识同化是把新学习的内容纳入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并使原认知结构得到补充、改造或完善的过程。上述两个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用原有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才能完成的。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上述过程,而有的学生则不能顺利地完成上述过程,除了我已研究的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等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能顺利同 化新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采用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从而促进了知识同化的进行。因此,这些年,我又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对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行了初步探索。
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学习活动,都可称为学习策略。我在同化理论的指导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
一、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学习策略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往往后继学习的知识是前期学习的知识的发展或加深。如能采用把后继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前期学习知识的策略,不仅可以加快学习的速度,而且能提高知识的区分度。如学生已知道了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当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时,要求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获得新知。
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策略,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可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仅记住书上的语言文字符号或数学符号,而且能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是有意义学习。反之,学生如仅仅记住符号的组合或词句,即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意义,这样的学习就是机械学习。可见‚知识同化‛是建立在有意义学习的基础上的。例如解‚白气球有 12 只,白气球比红气球少5只,红气球有多少只?‛这类题时,学生就会错解为 12-5=7(只),而一些采用有意义学习策略的学生,首先对‚比较关系‛的词句进行分析,认为上题是白气球与红气球比,白气球比红气球少,那么红气球就比白气球多,所以红气球应是 12+5=17 只。
三、‚举一反三‛的学习策略 ‚举一反三‛是学习概括性或包摄性程度较强的概念或规则的一种有效策略。例如:‚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的学习就是先通过几个概念的例证,再概括成概念的。‚举一反三‛的认知策略在解题中更有其实际意义。例如学习‚几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的长方形‛,我们就启发学生用上述策略学习解答,先想想正方形的特征,在想想长方形的特征,从而获得新知。我们在帮助学生学习上述策略时,在‚举一‛上比较下功夫,从 教师举例到学生自己独立举例。
四、适时地形成知识网络的策略前面曾提及,知识同化是把新学习的内容纳入原认知结构,并使原认知结构得到补充、改造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这一学习策略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是找出 已学知识的内部联系,二是与其相关的知识结构的相互结合与沟通。
知识网络形成,有助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也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和圆、正方形、长方 形、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结构,使学 生学到的不是一个个个体,而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平面图形 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关系。
五、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策略陈述性知识是指对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或是对简单命题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有关‚怎么办‛‚怎么解‛的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当在运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就需要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通过一定的分析过程,使问题得以解决,而一些缺乏转化能力的学生,往往在解题中不是束手无策就是出差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我们在教学中极其重视两种知识转化能力的培养,经常要求学生在解题后说出其分析、操作 过程。例如在学习被减数是两位数的减法竖式时,我们用下面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操作:‚数位要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从个位先相减,个位减完再减十位。我们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生数学 学习策略的引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既受到数学思想内容和学科科学知识的教育,提高认识,扩大知识面,又受到数学的思想方法训练,发展思维,掌握学习本领。研究重心置于学生学习这—中心点。这完全体现了全民族的素质教育向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目的,尤其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观念。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极大地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充分自由,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主性,进一步推动新课改,促进学生优 质、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
2024年秸秆的心得体会和方法 教学方法心得体会(大全10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