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5篇)
教师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小学教师课外阅读心得体会一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确。假期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阅读一本好书,我进行认真筛选,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学习幼儿心理可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进而对幼儿进行更好的教育和培养,使其健康成长。
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他们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必须给予良好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但是在我们对其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先了解其心理特征,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给予改变,合理正确的培养。
幼儿年龄小,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教育,了解幼儿心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该幼儿、更好的培养幼儿,让我们知道幼儿的思想,动态等一切是很重要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内心里都充满着许许多多的不满和疑惑!我们是这样,那幼儿呢?他们也同样如此!年龄小的幼儿,他们只是盲目的依赖,没有自己的主见。中班以后的孩子们就不同了,他们知道和老师“作对”,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盲从!有了人生的第一次反叛!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每一名幼儿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心理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开展幼教科研,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但有一点和我们平时理解不大一样,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当然它还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阶段,比如常用的婴幼儿期(出生到2岁)、儿童早期(2岁到6岁)、儿童中期(6岁到11岁)和青少年期(11岁到20岁)。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教育是一门关于人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关系与牵动都将充盈着和谐与愉悦。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也将变得幸福的享受教与学的过程。
教师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小学教师课外阅读心得体会二
课标中就阅读情感态度而言,首先强调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此作了初步尝试,也得到一些心得。
1、营造阅读的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为了营造班级学生的读书氛围,我在班级前面建立了图书角,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事实证明,那些符合儿童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的书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我向学生提供的儿童刊、报,一些著名的优秀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小说等作品都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这些标语在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如“好读书,读好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充斥在学生的视野,在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利用硬环境熏陶的同时,在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更加强软环境建设,比如:提倡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总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成语大王”、“字典通”成为我对这些同学的昵称,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2、让学生自主阅读
有人说,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为此,在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的同时,要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书香之中,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适时的表扬激励,以及认真地组织指导,在孩子中间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参与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地充满乐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让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充满色彩斑斓的童话色彩。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必须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除了在阅读材料上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时间自主确定之外,阅读的量上也应以宽容的标准来对待。因此,我觉得只要是有益的图书,学生只要喜欢就鼓励他们去阅读。
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孩子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和互动。这种对话受孩子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阅读的结果,也就是对课外读物的解读一定是有差异的,面对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体验的差异,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要坚决抵制将别人特别是成人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并且要支持和鼓励在课外阅读中的体验差异。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可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阅读方法是学生解决阅读问题的灵丹妙药,阅读方法是学生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坚持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重视对学生进行以下读书方法的指导,主要包括: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能根据阅读材料选择确定朗读、默读、诵读以及精读、浏览、略读等不同的阅读方式;对所读内容及时进行圈、点、批、注,理解所读的内容,领悟其中道理,学习体味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语言风格;指导学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等阅读习惯。注意教给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边阅读边思考,不断提高阅读速度,促进他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获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
教师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小学教师课外阅读心得体会三
古人常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
作为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基本的阅读能力还比较低,但对新事物和小故事却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即使是不愿意学习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能够引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改变他们课内学习的状况也是有益的。因此,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认为: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几项重要教学活动。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几年来的实践让我深切感受到:学生要读得多而博,老师要讲得少而精,其中课外的阅读尤其显得重要。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会从内心自发去研究,并从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乐趣。而对于不喜欢的事,要想坚持去做,是很困难的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事。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在教学时插一些题外故事来激发。例如,上课时,讲一些跟课内文章相关或相似的故事干概,让学生课外去找寻这个故事详细情节或结局等。也可以在教室一角设置读书角,讲课时提一下里面那些书里有跟本文相似的故事。
兴趣固然重要,但有些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没有目的,阅读时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看看;或者读了好文章,却没有积累,写作时依然不会应用。因此,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如何读得更好更有成效。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可以指导他们速读和精读结合的方法——先速读一遍文章,了解其中大意,再对感兴趣和不甚理解的段落进行精读,理解和体会其中意义;其次是指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阅读宝库”中。另外也可以每周组织班里的阅读总结,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并开展阅读小练笔、读后感,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点滴写下来。
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容易松懈。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评比来促进。例如,对于前面提到每周阅读交流总结和读后感等,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评比,把优秀的总结和读后感张贴出来,表扬和鼓励表现好和有进步的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另外,对于读书角,可以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然后经常组织学生朗读其中的一些好文章。
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恶。如阅览室、静谧的林院等都是很好的阅读环境。通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积累阅读的能力和写作素材,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学生的阅读过程,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是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同时也是学生加强阅读体验的一个过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语文活动必须以阅读教学为主要阵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已成为多少学习者寻求知识、积累知识的至理名言。我们不再去探究为何要“百遍”,只要我们相信书多读几遍就能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
教师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小学教师课外阅读心得体会四
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教师课外阅读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确。假期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阅读一本好书,我进行认真筛选,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学习幼儿心理可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进而对幼儿进行更好的教育和培养,使其健康成长。
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他们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必须给予良好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但是在我们对其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先了解其心理特征,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给予改变,合理正确的培养。
幼儿年龄小,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教育,了解幼儿心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该幼儿、更好的培养幼儿,让我们知道幼儿的思想,动态等一切是很重要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内心里都充满着许许多多的不满和疑惑!我们是这样,那幼儿呢?他们也同样如此!年龄小的幼儿,他们只是盲目的依赖,没有自己的主见。中班以后的孩子们就不同了,他们知道和老师“作对”,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盲从!有了人生的第一次反叛!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每一名幼儿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心理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开展幼教科研,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但有一点和我们平时理解不大一样,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当然它还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阶段,比如常用的婴幼儿期(出生到2岁)、儿童早期(2岁到6岁)、儿童中期(6岁到11岁)和青少年期(11岁到20岁)。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教育是一门关于人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关系与牵动都将充盈着和谐与愉悦。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也将变得幸福的享受教与学的过程。
《教师的智慧》,这本书已经不知道被我看了几遍了,可是就死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吸引。书的作者焦晓骏,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副校长。曾任中小学英语教研员,多年来专注于英语教学研究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获“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高中英语教学能手”等称号。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教师的智慧》、《高中生一定要上的12堂英语写作课》、《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等著作。看着书上一张小照片和这小段简介,心中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
做一个理智的教师。我是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总是率性而为,而总是控制不住。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来安慰自己。其实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做一个明智的教师。《教师的智慧》这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丰富提高自己。
古人常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
作为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基本的阅读能力还比较低,但对新事物和小故事却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即使是不愿意学习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能够引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改变他们课内学习的状况也是有益的。因此,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认为: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几项重要教学活动。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几年来的实践让我深切感受到:学生要读得多而博,老师要讲得少而精,其中课外的阅读尤其显得重要。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会从内心自发去研究,并从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乐趣。而对于不喜欢的事,要想坚持去做,是很困难的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事。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在教学时插一些题外故事来激发。例如,上课时,讲一些跟课内文章相关或相似的故事干概,让学生课外去找寻这个故事详细情节或结局等。也可以在教室一角设置读书角,讲课时提一下里面那些书里有跟本文相似的故事。
二、及时归纳好的方法
兴趣固然重要,但有些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没有目的,阅读时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看看;或者读了好文章,却没有积累,写作时依然不会应用。因此,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如何读得更好更有成效。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可以指导他们速读和精读结合的方法——先速读一遍文章,了解其中大意,再对感兴趣和不甚理解的段落进行精读,理解和体会其中意义;其次是指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阅读宝库”中。另外也可以每周组织班里的阅读总结,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并开展阅读小练笔、读后感,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点滴写下来。
三、持之以恒,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容易松懈。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评比来促进。例如,对于前面提到每周阅读交流总结和读后感等,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评比,把优秀的总结和读后感张贴出来,表扬和鼓励表现好和有进步的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另外,对于读书角,可以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然后经常组织学生朗读其中的一些好文章。
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
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恶。如阅览室、静谧的林院等都是很好的阅读环境。通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积累阅读的能力和写作素材,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五、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学生的阅读过程,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是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同时也是学生加强阅读体验的一个过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语文活动必须以阅读教学为主要阵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已成为多少学习者寻求知识、积累知识的至理名言。我们不再去探究为何要“百遍”,只要我们相信书多读几遍就能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
教师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小学教师课外阅读心得体会五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推荐阅读:
最新教师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5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