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总(4篇)
推荐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总一
20xx年x月x日-x日
xx
实践出真知,为响应国家鼓励青年到实践中去,xx于x年8月5日抵达xx市xx县xx镇进行社会实践。在深入了解当地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对乡村振兴颁发的政策后,实践队开始了对xx镇的实践活动。
受疫情影响实践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开始,xx成员来到了xx镇政府,在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到了xx镇近十年所发生的变化,副镇长朱吉文接待了我们实践队成员,通过更深入的了解,实践队成员发现现在的xx镇村民的经济收入不仅仅依靠传统的方式,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被运用,食品也会通过电商,网红促销等方式进行更全面的推广。我们更深的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以及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下午我们走进了xx镇集市,通过对xx镇当地的地摊,农业以及食品的调研,实践队成员对国家政策在乡村振兴方面有了新的认知,也感受到了在国家的扶持下乡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接触到了一些当地的公司企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xx公司,作为一个天然植物有限公司,质量是排在第一位的。该公司生产的即食燕麦原材料就取自xx县黄河小麦,不仅保证了食品的质量,更节省了运费等一系列的花销。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直播带货的兴起,xx公司也非常重视电商的发展,经公司经理介绍疫情期间曾与快手网红合作进行直播带货,正因为该公司主动适应网络新环境才使得该公司食品的销售走在当地其它公司之前。只有优质的食品和新科技才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该企业才会办得越来越好。
我们还进行了线上的调研,就xx县本地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展开调研,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都是想要返乡就业但当地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成了这些青壮年在家乡就业的一大困扰。在这次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当地的青壮年真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带着孩子的老年人,因此要想助力当地的发展就要留住人才,留住那些青壮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发展的越来越好。
这次的实践活动短短几天就过去了,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本不熟悉的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变得熟络起来,让我们掌握了多种调查调研的方法,剪辑视频、写新闻的能力,我们也学会了团结一心分工合作将原本繁重的工作在短时间内优质优良的完成。除此之外也让我们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的看到了社会最真实的一面,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本身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和进行这次社会实践真正的意义所在。
实践的过程很累但也很快乐很充实,这应该会成为我们整个大学生活中最值得怀念的经历,实践完成后会让自己收获满满的成就感,社会实践就像是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搭起的一座桥梁,引导我们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从校园走向社会,当我们真正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时也不会不知所措。社会实践可以说是一个加油站,能让我们以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接下来的学习,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身为一名大学生,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就应该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国家做贡献,为乡村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助力乡村发展。乡村富裕,国家强盛!
推荐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总二
党员干部要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基本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闻令而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把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真正扛起来,把乡村振兴的鲜明旗帜竖起来,担当起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振兴首先要看党员干部,所以,党员干部必须要把落实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基本功,发扬踏实肯干、担当作为的精神,以锐意进取、固本开新的意志品质把乡村振兴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落到乡村的田间地头。
党员干部要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磨刀石”。“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乡村振兴工作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最好的“磨刀石”。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修炼“内功”,做到思想“不断电”、行动“不缺位”,努力成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多面手”。持续发扬脱贫攻坚工作中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以“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和一大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披荆斩棘的同志为榜样,永葆初心、勇担使命、乐于奉献,进一步激发主动投入乡村振兴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带领群众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党员干部要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必答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写好乡村振兴工作这篇“大文章”、答好乡村振兴工作这道“必答题”,必然离不开党员干部的苦干实干,要保持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敢于担当、知难而进的开拓精神,恪尽职守、求真务实的为民情怀,以身作则、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不忘党员责任,把群众装在心里,用双脚丈量乡村这片沃土。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把忠诚与信仰书写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确保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让时代满意的乡村振兴“满分答卷”。
过去几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各级部门多年艰苦努力,脱贫攻坚成果斐然。新时代,新气象。全面脱贫绝非终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出,它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乡村振兴”或许将和“脱贫攻坚”一样困难重重。乡村发展面临困境,它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人气,好像什么都缺。这些问题常年被媒体讨论,好像很难得到什么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方法总比困难多”,乡村振兴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新的一年里,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在“乡村振兴”政策来临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新的思想及具体工作准备。
发展特色产业促致富。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应是:提升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要让乡村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提高其物质生活水平,就需要发展当地工商业进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增收机会。但引进外资进行产业发展投资,对于普通乡镇来说也绝非易事。因此关注乡村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探索出适合乡镇自己的发展路线非常重要。比如,一些乡村自己烧的拐枣酒、甜杆酒,自己制作的粉条,自己家养的猪肉,非常受当地区域群众的喜欢。
我们基层工作者日常应多多留意这些,多多思考——如何发展当地的特色产品?如何做出“小而美”的精品产品?如何使群众从乡村发展中受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深入地了解与探索,才能寻找到当地产业发展的契机,进而实现乡村振兴。丰富文化生活促和谐。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应是:满足乡村居民日益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精神积淀、文化滋养。但让乡镇大力投资发展大型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如建大型影院、游乐园),也有些不切实际。而且不同地区乡村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大多也不尽相同。因此关注乡村居民实际生活中的精神娱乐需求,提供丰富、适合的精神食粮是乡村振兴的应然之举。现实生活中,一些乡村居民喜欢当地传统的方言戏曲,一些乡村年轻人喜欢小众、新颖的“二次元”文化。我们基层工作者在下村、驻村工作中应多多交流,积极了解当地不同年龄群体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并创新思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逐步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如建立当地方言戏曲协会,并组织巡演;创新尝试新的影院模式——私人影院等)。
享受政策红利促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应是:让一切创造乡村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对乡村出台专项重大政策的鼎力支持。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会逐步释放政策红利。比如:设立乡镇专项创业资金,吸引创业者关注乡镇市场机遇;出台乡镇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吸引成熟企业投资建厂;甚至激励公职人员再次“下海”在乡镇创业,在当地乡镇区域掀起类似上世纪90年代的“下海潮”。这对个人、企业都将是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基层工作人员要做好积极相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思想准备,理解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以多种方式和形式,积极投身到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的浪潮中去。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语重心长地强调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我国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相当一部分居民收入水平依然偏低,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形势严峻。但我们应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广大人民群众智慧与力量的参与下,我们一定能攻坚克难,将乡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新家园。我们基层工作人员也要相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新时代在召唤我们——要在乡村干出一番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_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我县于20_年在试点镇推行“镇村工作一体化”,成效显著,该项机制将作为我县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夯实“镇村工作一体化”,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瞄准目标。“镇村工作一体化”即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以创新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重点,通过整合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力量,按工作责任定到村、镇上干部派到村、监督管理跟到村,实行镇村干部优化组合,融为一体推进村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其中“干部下沉”是方法,旨在解决人才困境,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镇村一体发展是目标核心,做好镇村联动,把集镇和村落作为一个整体,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和要求统筹谋划,进行“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联动推进,打造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新型平台,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生活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增强,形成区域范围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使农民身份向“非农”身份自然过渡,实现“就近市民化”和“就地市民化”。
二是抓好“领头雁”。做好试点镇和精准选人工作,当好“领头雁”。结合镇工作实际及各村基本情况,在充分调研和论证之后才能实施试点工作;
优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干部,躬身入局,把镇村一体化工作当做事业来做,挺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最前沿,面对面直接服务群众。总结经验、迭代推进,在试点中逐步完善机制,围绕目标,明确分工,建立考核奖惩制度,适用“容错纠错”机制,对一些先行先试出现失误的能够进行合理容错纠错,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三是把好规划引领。以全域理念把集镇、中心村和基础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科学编制城乡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分区功能定位,统一规划村民生活区、商贸区、休闲区、农旅融合区、轻加工业区等。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按照城乡统筹、镇村共同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镇村的空间布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社会事业等各项内容,使镇村发展能够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四是推动社会共建。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公共服务转移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以合理参与、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投入镇村联动建设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合作开发、资源竞争、捐资帮扶、自主投入等形式,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建设当前农村社会所急需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扶持一批镇村一体化建设的示范点,努力拓宽社会参与镇村一体化建设的渠道,引导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要素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增强社会参与的实效,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减轻政府负担和运行成本。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了短板弱项,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和做法。目前,一定要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要在政策导向上做好衔接。一方面,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等的政策,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要在产业规划上做好衔接。要着眼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强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要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促进镇村联动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推荐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总三
为切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切实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临时救助工作等工作,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基础民生保障工作。现将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村低保保障
一是全面加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年初,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要求,我市及时印发《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的通知》,并及时召开专项治理动员会和政策培训会,大力排查整治农村低保领域的各类不正之风和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作风建设。二是严格落实动态管理。按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对象纳入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范围,把因病、因残及其他临时困难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作为重点,实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每月保障金按时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发放到位。三是及时上调保障标准。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制定《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关于调整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将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430元,调整后的标准从20xx年7月1日起执行,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20xx年12月,我市在册农村低保保障对象3241户,5444人,其中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3660人,占全部农村低保人数的67.23%。全年农村低保保障金累计发放66848人次、1635.68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发放保障金1000余万元,切实发挥了农村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二)临时救助。
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于20xx年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截至目前分3批共下拨93万元临时救助备用金到各镇街道,启动紧急程序和人均救助金额不超过500元的由各镇街道动用备用金及时救助。人均救助金额超过500元的由按月及时审批,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及时发放救助资金。截至目前,20xx年共审批临时救助291户次,支出临时救助金99.92万元,户均救助达3434元;其中救助农村户籍165户次,支出农村户籍临时救助金4.69万元。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20xx年分两批共拨付给各镇街备用金31万元,确保各镇街有充足的备用金及时救助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困难家庭,20xx年累计支出临时救助金130.92万元。
(三)农村特困人员。
20xx年1-12月,我市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1.175万人次,共计金额621.1632万元。为了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切实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市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于20xx年10月起农村分散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400元/人/月调整为500元/人/月,20xx年7月1日起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500元/人/月调整为559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实行动态化管理,已全部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纳入保障范围,特困供养金也准确及时的发放到位。
(一)继续严格执行农村低保、临时救助“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切实加强主动发现机制,织密救助网络,兜实民生底线,服务疫情常态化防控大局。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包括受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致贫返贫的群体按规定程序及时纳入农村低保或临时救助保障范围,科学合理确定救助资金额度,切实做到救助对象精准认定、救助额度科学确定、救助资金及时安全准确发放。继续执行好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指导各镇街通过运用临时救助备用金的方式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切实提高临时救助及时性和救助效率。
(二)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已脱贫且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按实际情况给予不超过12个月的渐退期。密切关注已脱贫人群中收入不稳定、增收能力弱、返贫风险较高的群体及低保边缘群体,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于救助,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协调工作。此外我市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主动密切同青白江区沟通协作,做好成德同城化先行融合区发展战略下的社会救助融合发展工作。
(四)继续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实行月动态化管理,同时也会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的要求及时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调整,保障好困难群众的生活。
推荐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总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通过本次讲座,我认识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几点很重要:
第一,乡村振兴需要艺术家。拥有再好的资源也需要宣传,不然仅是当地人知道无法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局限性就比较大,讲座中提到的乡村正是因为大量的艺术家到访,产生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带动当地的发展。
第二,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上的,同时也是精神上的。应当给乡村人民留出应有的活动空间,建设适合当地村民用以活动的建筑、小品等,例如建设给孩子们玩耍的场所等。
第三,乡村振兴要和党的基层建设结合起来。例如讲座中提到,研究发现,乡村的年轻人很少有想入党的,他们将村委会改造成为一个党的历史博物馆,大门外面党徽高悬,上书“人民至上,共产党好”,内里讲述党的故事,增进村民对党的了解。
通过本次讲座,我受益良多。
推荐阅读:
推荐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总(4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