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犯罪心得体会(通用9篇)
同事犯罪心得体会一
近年来,随着职场竞争的激烈以及个人物质欲望的不断膨胀,同事犯罪现象呈现出不容忽视的严重态势。作为从业多年的职场人士,我深感同事犯罪对个人、组织 ja及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通过与同事犯罪的斗争以及从中汲取的惨痛经验,我有了一些体会与认识。
首先,人的贪婪与道德败坏是同事犯罪的源头。同事犯罪往往是由于某些人无法抵挡物质诱惑,逐渐放松对自身道德底线的约束而导致的。在职场中,同事们往往为了追逐更高的地位、更充裕的经济收入,不择手段地注重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忘记了自身职业道德的底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守道德伦理底线。
其次,组织管理的不善也是同事犯罪泛滥的根本原因之一。在职场中,组织对于员工的监管与约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组织管理不善,无法有效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同事犯罪行为就会有更多的空间。因此,组织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同时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同事犯罪行为,以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和正常运营。
第三,同事犯罪给个人、组织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对个人来说,同事犯罪会毁掉自身前途,不仅导致职位的丧失,还可能面临着被辞退、司法处罚 ja以及社会声誉的损害。对于组织来说,同事犯罪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破坏组织的运营秩序和核心价值观,给整个组织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同事犯罪的存在会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削弱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我们每个职场人士都应当秉持法律意识,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最后,对同事犯罪行为采取敦促、改正和惩罚等多种有效手段,是保持职场秩序的关键。在发现同事犯罪行为时,我们应当敦促他们意识到错误并主动改正,同时要承担起向组织和社会报告的责任。对于同事犯罪行为,组织和社会应当及时予以惩罚,维护职场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的公平公正。同时,我们要通过法律和道德教育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意识培养和道德建设,形成社会监督力量,在源头上预防同事犯罪的发生。
同事犯罪是当今职场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和难题,它涉及个人的贪婪与道德败坏、组织管理的不善、个人、组织以及整个社会的巨大危害 ja以及对同事犯罪行为的敦促、改正和惩罚等方面。面对同事犯罪,我们每个职场人都应当保持警醒的认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坚决抵制并报告同事犯罪行为,共同维护职场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打造一个公平、健康、和谐的职场环境。
同事犯罪心得体会二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能力、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民群众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对付犯罪未成年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和控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加社会责任感。
保护未成年,应当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则,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原则。坚持教育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主要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种。
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和其他未成年实施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诉机关报告。未成年人要自觉守法。依法维己。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要增自我防范,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是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危机守法和防止违法犯罪的意识。
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的法律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和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未成年人犯罪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除了受家庭、学校、社会等主观原因来说。主要是青少年法律意识单薄,子宫里查,认知能力、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交友观等。所以未成年人自觉预防犯罪主要做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事犯罪心得体会三
同事犯罪是当前社会上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在职场中,一些同事不顾自身道德和职业操守,利用工作之便从事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给公司和其他同事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与这些同事共事一段时间后,我深感同事犯罪对团队和单位的危害之大,同时也对自身防范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第二段:思考同事犯罪的原因
同事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物质欲望的诱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加强,一些同事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滥用职权,从事各种非法买卖、贪污受贿等行为。另外,一些同事的心态也会成为犯罪的推手。他们或许自卑心理严重,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通过违法犯罪来获得名利,寻找满足感。此外,一些同事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缺乏道德修养,对于职业操守和公司利益没有足够的敬畏之心,听从内心诱惑而滥用权力。
第三段:如何防范同事犯罪
在工作中,防范同事犯罪是每个员工都应该考虑的问题。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职工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鼓励职工参加各类法律法规培训班,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其次,建立公司严格的内控制度和审计监督机制。在职场中,公司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审查,对于关键岗位的人员要进行背景调查和安全审核。此外,加强员工之间的良好交流与团队合作,建立和谐的内部关系,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减少因为利益冲突而发生的犯罪行为。最后,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保持警觉。保持定期的自查自纠,发现错误及时改正,避免落入同事犯罪的圈套。
第四段:同事犯罪带来的教训
同事犯罪不仅对公司产生了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给员工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首先,同事犯罪堵塞了晋升通道。同事犯罪会严重破坏团队的健康氛围,形成不正常的工作机制,使得真正有能力、有才干的员工无法得到正常的晋升机会。其次,同事犯罪破坏了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当同事之间出现犯罪事件时,不仅会增加工作的负担,更会让员工对工作丧失兴趣,影响工作效率。第三,同事犯罪对个人声誉造成重大影响。一旦被涉及犯罪的同事被公司查实,不仅会面临法律的惩罚,更会让其声誉严重受损,对今后的职业发展形成致命伤。
第五段:个人的反思
从同事犯罪中,我深感到了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始终将诚信与责任作为工作的底线。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的重要性,我会积极主动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良好的职场环境。最后,我将充分利用工作中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能力,以更加全面的素质应对职场中的各种挑战。
同事犯罪心得体会四
12月12日,郓城县市场监督局各党支部委员在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李振涛同志带领下,一行36人来到山东省湖西监狱,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活动期间参观了羁押罪犯的生活区、劳动改造区等场所,听取了监狱管理人员的狱情介绍,及三名服刑人员的忏悔报告。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对预防职务犯罪有了更深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在听取了三名领导岗位上落马的服刑人员的忏悔报告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身居要职的中坚力量,甚至是将要退休的老同志,之所以走向犯罪的道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在利益的诱惑下,放弃了自己的政治底线和道德底线,失去了自己的信仰。所以,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不学习不行,只有不断的加强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才能坚定自己的信仰,才能在金钱和利益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提高防腐拒变的自觉性、主动性,远离犯罪。
二、充分认识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性。党的xx大报告指出,只有以反腐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深入开展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人人有责,它是保证我们家庭平安幸福、单位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举措。
三、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职务犯罪。作为一名执法人员,加强自身修养,杜绝职务犯罪,最重要的就是要“慎权、慎钱、慎情”。必须正确使用权力,分清情与理,情与法,防止滥用权力、乱伸手,防止在亲情、友情面前,忘记党的纪律和原则,为情所累,被情所困,以至走向犯罪。
四、做好自身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在工作中努力学习,积极提高自身履职能力,敬业爱岗,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正确认识自己,真诚对待他人,认真对待工作,公平对待监管对象,在权力面前有原则,在处理情与法问题上有底线,主动接受上级、同事、群众监督,认真进行反思。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激励自己,影响他人,共同进步。
我们党员干部要以这次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为契机,筑牢拒腐防线、经得住考验、抗得住诱惑,坦坦荡荡为人,规规矩矩处事,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同事犯罪心得体会五
单位同事犯罪是一种令人不安且令人痛心的行为。它不仅破坏了单位的团结和信任,还可能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经历过单位同事犯罪的我深刻体会到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单位同事犯罪的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对其他人提供参考。
第二段:警惕异常行为
作为同事,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特别是对于那些异常的行为。平时我会和同事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但同时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如果同事突然改变了生活方式,频繁请假,或者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行为,那么就可能存在着问题。这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向公司管理层反映,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以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第三段:加强内部监督
单位同事犯罪的发生通常都离不开内部监督的失职。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既可以对同事之间的行为进行监督,也可以对公司内部的工作流程进行监管。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发现和报告可疑行为,同时要保护举报者的隐私。此外,公司管理层也应该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确保各项工作都得到合理执行。只有加强内部监督,才能有效杜绝单位同事犯罪的发生。
第四段:强调道德教育
单位同事犯罪往往也与个人道德观念的缺失有关。作为一个优秀的员工,我们应该始终以道德为准则,坚守职业道德和公司的规章制度。同时,公司管理层也应该加强道德教育,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唯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减少单位同事犯罪的发生。
第五段:提倡团队合作和信任
团队合作和信任是一个单位长期发展的基础。在单位同事犯罪面前,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只有通过互相支持和信任,才能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团队关系。同时,也要学会相互帮助,遇到问题时及时向上级反映,避免将问题放大化。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通过团结协作,我们才能远离单位同事犯罪的阴影。
总结:
单位同事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警惕异常行为、加强内部监督、强调道德教育以及提倡团队合作和信任,我们可以预防和减少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单位同事犯罪的产生不仅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还会破坏单位的团结和信任,让员工们备受困扰。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单位同事犯罪的发生,同时也提升我们单位整体的素质和形象。
同事犯罪心得体会六
5月24日,我们在联社的组织下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学习。本次学习活动的开展,对我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我作为一名信用社的年轻职工,初涉金融岗位,通过这次活动获益颇多,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启迪。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银行不再是国家计划的执行部门和财政的出纳部门,有了一定的市场资源选择权和被选择权,但与此同时,金融法规健全程度、金融监管到位程度与金融体制改革发展不够协调,使有寻租条件和寻租机会的人蠢蠢欲动,为一己私利钻空子、找路子,最终导致犯罪的产生。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改革导致基层银行人员精简、业务量成倍增加的同时,收入和福利减少,工作压力和金钱诱惑成倍增长,于是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产生偏离。他们不惜利用职务和职权之便以身试法,妄图以一时之风险换取一世之享受,最终跌入犯罪的深渊。
通过本次活动可以看到,绝大多数金融行业犯罪嫌疑人的业务娴熟,在岗位上也曾是技术能手、岗位标兵,他们虽然在工作中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但法律是无情的,在犯罪事实面前一切都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追其原因就是他们忽视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最终导致无视法律的可悲后果。心态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状态与质量,积极的心态就像是大厦的根基,没有根基的大厦,很快就会倒塌,拥有了良好的心态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金融行业,工作中充满了繁琐和无聊。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让人越来越厌烦,渐渐地失去了当时的进取心和创造力,时常抱着一副事不关已、我行我素的态度,甚至认为自己做为一名新职工也不能做出什么贡献,只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一天算一天。这种消极怠慢的态度让我在工作中造成了被动,也让自己失去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这更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
在现在的社会,光光是靠一技之长就想立足的,那是远远不够的,平时最重要的就是去主动工作、主动学习。效率是衡量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干好工作、做好工作的前提,对于工作来说,是有始有尾的。有了开头,就必须要经历过程和结果。过程是最重要的,因为有了过程你才会学的更多,懂的更多。只有去熟练了过程,掌握了过程,才能更好的,更快的把工作做好。但更要去合理的安排时间,合理的去安排每一项工作。才会把工作做的完美、做的优秀。
任何一项工作的时候,成不成功,通常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以及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
总之,作为工作在金融战线上的一名职工,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深深的骄傲和自豪。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岗位责任心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严于律己,不去触碰岗位“红线”,做一名合格的农信人。
同事犯罪心得体会七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一个单位工作,同事之间应该是互相合作,共同进步的关系。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同事,他们并不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甚至犯下了一些犯罪行为。在与这样的同事相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犯罪行为给自己和单位带来的伤害和警示。
第二段:对犯罪行为的观察和反思(200字)
曾经有一位同事,在单位内部盗窃公司的资金。起初,我并没有发现异常,直到有一天我们单位出现了资金短缺的情况,大家才开始警觉。通过调查,事实终于浮出水面。我对于这位同事的犯罪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同时也反思了我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是否够警觉。我发现,我忽视了一些细节,没有意识到犯罪行为可能会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第三段:犯罪行为给单位和同事带来的伤害(200字)
这起犯罪行为给我们的单位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不仅是资金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对单位的声誉造成了影响。公司的业务合作伙伴开始质疑我们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一步导致了与客户的关系紧张。此外,同事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受到了重创,大家开始相互怀疑和警戒,单位的团队合作氛围大打折扣。
第四段:如何预防和应对同事犯罪行为(200字)
从这起事件中,我意识到了预防犯罪行为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同事的审查,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道德和专业素质。其次,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并严格执行。同时,我认为员工应该接受相关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培训,加强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抵制犯罪的能力。
第五段:个人收获与总结(200字)
通过这次事件,我对犯罪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清晰地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员工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同事的犯罪行为。在与同事相处时,我会更加警觉地留意他们的言行举止,及时报告上级或内部监管部门。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单位的内部监管工作,为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共同净化单位的发展空间。
结论(100字)
犯罪行为给单位和同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然而,在这个现实中,我们应该保持警觉,正确引导和管理单位同事的行为,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通过这次事件的反思和总结,我相信我们可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单位同事的犯罪行为,为单位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
同事犯罪心得体会八
我局组织单位人员进行了一次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活动。整个活动期间学习了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报告。体会如下: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特别是当今世界格局不稳的情况下,如果不坚决反对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听任腐败现象滋长,就必然会造成社会的动荡,甚至一个国家的分裂和政权的更迭。同样道理,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不能有效地杜绝腐败,预防职务犯罪,轻则使国家和单位蒙受经济损失,重则可能引起社会问题。因此,深入开展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是保证一个单位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对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职务犯罪人员的忏悔报告中体会到,不管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还是将要退休、晚节不保的老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放松了学习”。不能在利益的诱惑下,保持自己的信仰,按照党纪国法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最终走向犯罪。所以,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不学习不行,只有不断的加强党的纪律、国家法规的学习,才能坚定自己的信仰,才能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防腐拒变的自觉性,主动性,远离犯罪。
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修养,防微杜渐,杜绝职务犯罪,最重要的就是要“慎权、慎钱、慎情”。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应加强自身修养外,最最重要的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在权力面前要有原则,财务面前要公私分明,在处理情与法的问题上要有底线。同时,还要主动接受上级、同事、群众的意见,进行认真反思和整改,在工作中不断改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以上是我对这次预防职务犯罪活动的一些体会和感言。很不周详,请各级领导批评指正,以利今后的工作。
同事犯罪心得体会九
摘要: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研究清楚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从而找到预防措施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分为宏观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微观因素包括个体、学校、家庭等影响因素。本文重点分析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从家庭的结构与功能、氛围、父母的示范作用以及家庭的教育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说明。最后,根据这些因素给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二是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是进行教育引导的先决条件,环境对人的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三是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预防措施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一)概念
青少年犯罪是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也未对青少年作出明确的年龄划分,而是作出了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十四到十六周岁,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八类犯罪负刑事责任;十六周岁以上,承担完全刑事责任,但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我们所使用的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社会学、犯罪学的角度提出的。在犯罪学中,青少年这个词指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个概念包括了少年和青年两个年龄阶段的人。在学术界,关于青少年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14-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违反刑法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以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14周岁为起点。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10-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违法行为,并不仅仅是违反刑法的行为,还包括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条理和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在我国的司法统计上,青少年犯罪包括14—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和18-25周岁的青年人犯罪。本文采用这样的观点,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犯罪行为,包括了少年和青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
(二)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宏观因素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诸多,可分为两种类型: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主要包括:1、政治法律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方针政策的巩固、国际政治思潮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产生影响。2、经济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下贫富不均,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落差驱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状况,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压力驱动。3、文化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异质文化的冲突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文化因素。我国文化冲突在时间和空间上主要分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异质文化的冲突容易导致价值观念的不确定化,进而产生家庭功能的失调、学校教育偏颇,青少年亚文化的贫困以及社会主体文化的内在分裂等方面的问题。4、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引起的人口大规模流动,使得不同价值观常处于对立的冲撞中,流动青少年脱离了原有非主流文化(相对于当前生活场所文化)的成长背景和生活轨迹,原有的价值观念失去规范,新的生活秩序和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加之城市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外在刺激与诱惑容易造成流动青少年心理失衡(流动青少年在就学、就业等方面仍然存在客观的限制),同时青少年从“熟人社会”进入了 “陌生社会”,相应犯罪行为的社会监督力量削弱,犯罪机会增加。
二、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微观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首属环境,也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对青少年人格的塑造具有奠基作用,家庭的作用表现在对其他外部因素影响的强化或削弱作用上。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家庭的结构与功能、氛围、父母的示范作用以及家庭的教育方式等方面。
(一)家庭结构与功能
我国在传统社会中,家庭作为一种经济单位,其功能主要表现在生产工作中,家庭以父权制度下的主干家庭作为基本结构,家庭关系相对简单和稳定。随着现代家庭的发展变迁,传统的家庭模式受到冲击,家庭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家庭日益取代大家族、城市双职工家庭普遍、夫妻分居两地增多、部分家庭因历史原因(文革等)受到创伤等现象在客观上造成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弱化现代家庭中,情感要素变为家庭追求的第一需要,家庭成为了和社会相对隔离的个人和生活场所,家庭出现了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最终导致家庭结构瓦解、家庭功能弱化等问题,家庭结构、家庭伦理、家庭教育等方面出现了危机。
家庭结构自然解组(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和人为解组(父母离异)导致的家庭结构残缺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实证调查大都显示犯罪青少年中来自残缺家庭的比例较大。离异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价值观念和社会交往等方面而在两种家庭结构残缺的类别中,人为解组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更大、更深远,相应的在青少年犯罪方面的作用也更大。对于家庭变迁的另外一种形式——家庭重组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当中的重要因素,因为重组家庭中缺少家庭教育必备的人际关系,因而容易产生畸形的教育而使青少年偏废。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生产功能、家庭消费功能、家庭娱乐功能、家庭生育功能、家庭情感功能、家庭宗教功能、家庭教育功能的异化和失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较大,家庭成员间松散甚至敌对的关系是家庭缺乏内聚力和控制力的表现,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氛围多表现为家庭困难、结构不全、缺乏沟通、亲情隔闻、教育缺损、情感矛盾、亲密度低等,父母教育则体现出教育内容偏差,教育方法不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父母过度保护、过度偏爱、消极表率、拒绝否定、严厉惩罚等方面。
(二)家庭氛围
家庭气氛是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营造的一种家庭氛围。家庭气氛紧张是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的直接原因。美国学者abrahamsen 于 1944 年提出了家庭紧张(family tension)对犯罪行为的作用,他发现犯罪少年家庭比非犯罪少年家庭存在着更普遍的不健康的情绪气氛,即家庭紧张。青少年罪犯的双亲感情失和、争斗不断以及他们与父母间关系紧张的比重远高于父母离婚的概率。这类家庭紧张对儿童来说是非常有害的,儿童得不到关注和照料,情感需要和欲望得不到满足,从而抑制了儿童的成熟。儿童情绪的不成熟和被忽视构成了反社会行为或犯罪行为的基础。敌对、仇视、争吵会使青少年感到不安全和不满。长期的家庭紧张会削弱家庭的凝聚力并影响家长营造教育青少年的氛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内唐正芬引入系统家庭动力学概念研究其与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性,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该自评量表包括四个纬度,家庭气氛、个性化、系统逻辑、疾病观念。研究结果表明,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为个体提供了良好的人际条件,使家庭成员在遇到困难时有良好的求助环境和支持系统,有助于个体较多采用求助、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而较少采用自责回避的应付方式,家庭动力学特征直接或间接通过应付方式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易感性。
(三)父母的示范作用
父母仅重“言教”,口头上遵循正确的准则,但自己行为倾向上所示范的都与社会公认的准则不协调,行为不端,生活不检点,结果“言教”败于“身教”,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教师”。家长及家庭成员的各种违反道德、违法乱纪的不良行为,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使他们对社会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产生怀疑,使正常的规则内化过程遭遇障碍而出现偏离。西方学者对于父母行为不良与子女犯罪关系的专门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犯罪青少年的父母自身都有犯罪行为。英国教育家尼尔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大卫法林顿在经过对365名青少年犯罪进行调查研究后指出:“父亲没犯过罪的孩子有犯罪史的仅占8.4%,而父亲犯过罪的孩子犯罪的比例高达37%。同时,母亲犯了罪,小孩犯罪的比例则更高„„”。1992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8个省市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按照社会学抽样方法进行,样本取自监狱、少年犯管教所、劳动教养所、工读学校,共20_多人。调查的结果显示,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家庭成员有违法犯罪记录的占20.5%,其中正服刑的占10.7%。在家庭成员有违法犯罪记录的青少年中,约有50%的人认为,犯罪家庭成员对他们有意识地传授犯罪,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亲属犯罪后的处境又会使他们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和无所谓的心理。可见父母的不良行为与子女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四)家庭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能力、教育水平和教育态度及其方式方法等方面。教育能力、教育水平和教育态度。家庭教育能力主要决定于家庭教育投资、可用于教育的时间、父母的文化素质。父母的文化素质低,认识社会事物的能力也就低,难以给予子女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父母也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言传身教,使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能够被其子女内化。家庭素质高低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这里所指的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但由于父母的教育态度、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往往使家庭教育的效果违背家长的初衷,从而使家庭子女社会道德感的形成一开始就存在缺陷,以致影响青少年日后的违法犯罪。
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是造成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方面:1娇惯溺爱。娇惯溺爱对家庭子女无原则地、过分地迁就溺爱,使子女养成娇横、任性、自我中心等不良个性品质,造成这些子女社会适应困难。2简单粗暴,这种教育方法使子女缺乏得到科学教育的机会,经常会受到莫名的责骂甚至体罚,它也最能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低下和无能。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体罚的唯一功效在于只能暂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使其成为在家长或其他权威人物面前老实而背后放任的表里不一的人;同时一味地体罚,只会疏远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增加孩子的孤独感和判离性。在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中生长的孩子,心灵会遭受创伤,倍感家庭的冷漠,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被迫到家庭以外寻求同情与温暖,有时因此被坏人引诱而违法犯罪。另外,父母的简单粗暴还会使子女从中学习、模仿暴力,容易使他们变成一个冷酷的、残忍的、好打斗的人。一些暴力犯罪案件中的青少年犯罪者往往就是在父母的暴力性管教下离家出走,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常常情绪不稳、残暴、缺少同情心,具有反社会倾向。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
(一)开展家庭教育咨询。
马卡连柯曾指出:我们应当组织家庭教育,而作为国家教育代表者的学校,应该是这种组织的基础。因此学校应与家庭配合起来。聘请一些专家及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家长进行指导,给家长提供咨询,使父母充分认识正确科学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必要性,掌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教育子女,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理论上、方法上提供帮助和指导。政府也应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设立家庭教育辅导或咨询机构,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增强对子女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思想上转变对子女教育的旧观念。观念上的引导十分重要,要树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家庭教育理念。同时,要给孩子适当的发展自由和空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解放他们的头脑,让他们自己想;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干;解放他们的眼睛,让他们自己看;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自己说;解放他们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让他们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这是进行教育引导的先决条件,环境对人的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民主、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是促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有了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与子女就能平等相待,家长就能经常与子女谈心,能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和行为变化,以进行正面地教育引导,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正在成长发育时期,思想上的迷惘,心理上的苦闷,乃至生理发展上的困惑,经常需要有人来指点和帮助。通过交谈,父母可以了解孩子们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心态,了解他们内心的欲望和要求,帮助他们分析现实的可能性,以排解其不良的情绪,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其实,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形成,行为方式的培养,不仅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更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营造家庭和谐氛围并不意味着对子女娇纵放任,更不意味着对子女过错行为的一味迁就和袒护。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强化管理是父母履行法律责任的具体表现。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必须进行管制约束,使子女的任何越轨行为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真正做到不姑息迁就,不包庇护短,从而使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
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本能,不是任何人的行为他们都会模仿,对他们来讲,与他们最亲近的,他们最尊崇的人的行为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在家里,这种模仿对象就是父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仅靠说教和训斥,而是靠直接引导和行为影响,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其道德观念的形成、行为模式的获得、生活习惯的养成主要是从父母那里模仿而习得的。在言谈举止中,父母切不可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使“言教”败于“身教”。父母的社会角色、家庭主要成员的日常生活习惯、文化素质、生活态度、价值目标和思想道德修养,夫妻对爱情的忠诚与责任,家庭内部的凝聚力等,都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家长的榜样作用、家庭道德文化环境的优化十分重要。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责任感等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风尚,增强家庭的亲合力,为子女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推荐阅读:
同事犯罪心得体会(通用9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