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戴望舒《寻梦者》朗诵(精)
如何写戴望舒《寻梦者》朗诵(精)一
听听那冷雨赏析推荐度:《秋天的雨》教学反思推荐度:流星雨唯美说说文案推荐度: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推荐度: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心得体会推荐度:相关推荐作者: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s("content_relate");【雨巷戴望舒诗歌】相关文章:
戴望舒的《雨巷》诗歌07-26
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成就06-22
戴望舒的雨巷11-03
戴望舒《雨巷》点评09-13
戴望舒《雨巷》教学赏析08-05
戴望舒《雨巷》教学反思02-27
戴望舒的雨巷经典现代诗歌06-30
戴望舒《雨巷》赏析(12篇)12-14
戴望舒《雨巷》赏析12篇12-13
如何写戴望舒《寻梦者》朗诵(精)二
戴望舒(1906—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余杭县人。早年曾参加新月社,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主要成员之一。代表作有《望舒草》、《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本诗发表于1928年的《小说月报》,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呼,是中国19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
《雨巷》发表于1928年。这是一首象征诗作。由于运用了象征意象,所以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但是欣赏者可以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而对其中的涵义做出个性的理解。
首先从诗作的表层语义上来看,这是一首爱情诗。它描写了一个一见钟情且失之交臂的爱情故事。有人将这样的爱情进一步坐实,再结合诗人1928年前后的爱情经历而把它看作是诗人与女友曹某的一段爱情的写照和记录。其次,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与信仰的失落与追求有关的诗作。中国传统诗学有以香草美人喻政治境遇的传统,如屈原的《离骚》。作品中的“我”寻找的姑娘可以被看作是某种信仰,它本来存在,但是后来失落,但是“我”仍然执著地寻找。有人同样进行了进一步的坐实,结合1927年后中国社会形势以及作家自己的精神,认为这样的诗作就是写诗人大革命失败后的心态的。作者早年曾经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信仰失落,对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前途都充满了失望和迷惘。因此,在这首诗里诗人在低沉的调子里,抒发了自己沉重而又不乏坚韧的情绪。再次,这首诗同样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自我失落情绪的写照。作品中的“我”是忧愁和迷惘的,而所要寻找的“姑娘”也同样是忧愁和迷惘的。姑娘的情绪和形象正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或者说就是诗人的“镜相”。在连绵细雨中,诗人怀着痛苦而朦胧的“希望”,“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诗人的自我形象是孤独伤感的,是自恋的。但在那寂寥的雨巷里,却也寄寓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失望和痛苦的情绪。
这首诗是戴望舒现代派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具体表现为:
(1)运用象征进行抒情。《雨巷》中的许多意象诸如“雨巷”“姑娘”“颓墙”等都被赋予象征意味。就是其中的情节——在雨天里遇到一个姑娘,并和她失之交臂的过程,也都具有象征意蕴。诗的意象既具有古典情调又具有现代性。
(2)这首诗具有音乐美。作品音节优美,韵脚铿锵,每节压韵两到三次,运用复沓和重复的手法来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这首诗是戴望舒早期代表作,体现了戴望舒早期的艺术追求和所受到的新月派诗歌理论的影响。叶圣陶曾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3)诗作意象具有中国古典的美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情韵。诗作中姑娘的形象和“哀而不伤”的诗风是纯粹中国传统美学具有神韵上的血缘关系;而其中的情感和意象的颓废,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特性。在这首诗中,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和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很深,从而刻意追求诗歌意象的朦胧。
如何写戴望舒《寻梦者》朗诵(精)三
雨巷深处,默默的浅吟低唱,回首间,望穿雨巷,雨纷纷的扬,依旧冷清失望,梦里总是略过芬芳,而此又消失在天涯。
在戴望舒的《雨巷》中,我可以感受到一种哀怨与淡淡的凄迷,在平实的文字中却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而在这画面中默默的散着一种古色古香的唯美的韵调,而在这唯美中点缀着作者的淡淡的伤惋。这就使一首诗在玲珑中透着一种朦胧美,如在这雨巷深处永远藏着无人知的秘密。
淡淡的哀怨伴着一种平静的腔调,漠漠的悲诉呈于一种平缓的步调,点点的秋怨结成了一幅这样的画面:天气空朦,微微的下着小雨,而“我”缓缓的撑着油纸伞在这长长的雨巷默默的行走着,额头上有着皱纹,一声轻叹伴着微微的回头,而在回蓦间看到的依旧是长长的雨巷,寂寥的长廊,又是一声轻叹继续默默的前行,出神间身边飘过一位女郎,神出梦醒,而这女郎已走到颓废的篱墙,宛然消失,又是一声哀叹。
作者抓住了生活的一个场景,平常而陌生,凄迷而动人,唯美而哀怨,以丁香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以渴求遇见一位美丽、动人而善良却结满了哀怨的姑娘,在秋天的雨巷中,希望逢着一个如“我”般有着忧愁的知己,以平常的笔调勾勒出一个画面却又投射出一种冷漠、凄清与惆怅的情调。在这雨巷中,我看到了作者那张满是惆怅的脸与孤独感,在不停的寻求与搜索,一个丁香一样结着秋怨的姑娘。在秋天朦胧的细雨中,又在这长长的带着古韵的雨巷中,脚踩在长满青苔的石板上,到处寻寻觅觅,一份渴求而不可得的失落,一种本身蕴涵的`一份惆怅与迷茫,及一份寻找不到的淡淡忧愁交织在一起,漫漫的扩散开来,弥绕在着雨巷深处,一种从容中带着失落,一份坦然中含着平静,一份凄迷中透着迷茫,种种感情的交织折射出一种别样的光芒,而这光芒不仅仅是体现在油纸伞上,也在这深深的雨巷中,这连绵不断的细如牛毛的雨上,还有一位还没有出场的蕴涵着丁香味道的 姑娘身上,如一个旋涡,渐渐的将读者渲染,渐渐的将读者也拉进了那个唯美而又凄迷的雨巷深处。
同时,在《雨巷》中,作者让第一节的内容与最后一节相似,而形成了一种反复呤唱的效果,前后的照应使这一份凄迷更加深刻与生动化,仿佛如两节锁扣将这一份怅惘深深的锁在这深巷中,也好像是有意让这份淡淡的忧愁深锁在心灵深处。当旁无人之时,拿出来默默的哀叹一遍,使这份忧愁更为读者所感。一种唯美的境界很容易与古代女子的闺怨结合在一起,使这种境界不知不觉中在淡淡的倾诉之时跃然纸上。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这一位结着秋怨的姑娘可以是作者心中渴求的事物或者答案,或可以是作者心中一直寻觅的一种情感,再或许是作者希望的一位知己,抑或是作者心中一位渴求而不可得的恋人。总之,作者在无意间流露出这样的一种这样的情感说明了他在不经意在总是在寻找什么。
或许他还徘徊在那雨巷深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秋怨的的姑娘……或许,这静静舒缓的曲调在雨巷深处又在轻轻地响起。
推荐阅读:
如何写戴望舒《寻梦者》朗诵(精).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