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 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大全9篇)
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一
4月17―19日,我校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此次教学活动围绕“探索课堂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主题,以教学观摩的形式,由各教研组推荐一位老师进行授课,其他老师听课后,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后,学校安排了黄佑江老师对全校的老师进行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的培训后,,深有感触。再结合教学开发周我们理综组所听的侯雪艳老师所授的课,听课后有以下体会:
一、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习和培训,我明白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过程与方法”才是作为我们老师需要:
二、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
三、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
四、从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实验。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各种实验活动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练习的可操作性与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提高学习的效率。
5、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6、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
7、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进步教学的有效性。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使学生愿学。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至关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概念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以较为直观、清晰和系统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结构的图形化工具。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概念图教学策略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概念图教学策略做一些心得总结。
第一段:概念图教学策略的概念及其意义
什么是概念图?在我的理解中,概念图是在解决问题或者探究某种知识领域时,通过把问题或者知识的结构、要素等用手绘图、思维导图等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的工具。使用这种工具,能够增强学生对概念、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所有这些都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个概念、领域或者主题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二段:概念图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优势
通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经验,我发现了概念图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首先,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形成对概念和知识点之间相互影响的直观认识;其次,学生利用概念图在进行知识探究和分析时会比较自然地形成对知识之间的综合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最后,概念图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改变老师说教式的讲解方式,让学生更有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第三段:概念图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概念图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首先,准备要素:事先准备好教材和学生手册,帮助你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其次,制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所需教学材料的来源和时间,根据学生的不同课程要求和需要呈现不同的知识结构;最后,多种方法呈现概念图:多种教学方法呈现概念图,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第四段:如何培养学生利用概念图的能力
提高学生利用概念图的能力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我认为,首先,老师应该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介绍使用概念图的重要性,并进行讲解。其次,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概念图,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最后,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逐渐熟练掌握概念图知识,并能够独立设计概念图解决问题。
第五段: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展望
在新时代的教学创新中,概念图教学策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开发和运用数字化技术,通过更加智能化和更为直观的媒介展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利用概念图策略的效果和质量,在教学创新和教学质量提高中发挥更大的功效。
总之,概念图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始终坚信学生掌握这种教学策略,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三
张易镇驼巷小学 黎荣
摘 要: 数学概念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加强数学概念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小学生数学概念教学的困难入手,提出小学生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概念 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概念又有外延和内涵之分,概念外延指概念所反映事物的集合,而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特有属性的集合。例如三角形的概念,它是不同位置、不同大小、不同类别的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的内涵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外延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1.1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抽象的思维训练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如果小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小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总之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于今后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些基本的、基础的知识。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
1.2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概念是思维的基础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是一个判断。在这个判断中,学生必须对“未知数”、“等式”这几个概念十分清楚,才能形成这个判断,哪些是方程。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小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常常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再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一系列的判断、推理使概念得到巩固和运用。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有:图画、描述的方法、逐渐渗透的方法、定义的形式等,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
二、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困难与特点:
由于小学生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而使得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障碍。
2.1感知觉特点
感知觉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小学生因对事物的认识不完整、不准确;因此小学生大都缺乏生活经验,充满自卑感,课堂上更是沉默不语,通常是“一问一答”,甚至老师问了半天也得不到答案,为此我们的课堂总是调动不起积极性,形成了不好的教学氛围。尤其是高年级的数学概念教学,与现实生活大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函数的概念,概率的概念等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也是难以理解的,就连很多常识性的生活知识他们都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学氛围更加冷淡。
2.2注意的特点: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需要活动来支持和吸引;另外,小学生注意的分配困难。小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不感兴趣,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注意分散,久而久之出现厌倦的心理,对出现的数学概念模糊不清。
2.3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记得快保持的好,但对语言材料则不太容易记,再现也不完整。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主要依靠形象记忆来识记概念,可以再现概念但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将概念与实际分离,常常会出现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的现象,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减少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独立完成作业。
2.4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由于语言发展迟缓,思维的发展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的时间较长,能够掌握具体事物的概念,却不易掌握抽象的概念。数学概念就是对抽象事物的反应,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小学生学习更加困难,常常会受到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失去自信心,厌恶学习数学,产生敌对的心理。
2.5语言的特点:
数学语言中,名词、术语是量与空间形式的抽象,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学概念,这既是数学的特点,又是数学的优点。由于数学概念本身就十分抽象,加上用符号表示,从而使数学概念更抽象化。感知是学习数学语言的初始环节。因而在教学中,用小学生熟悉的形象来加深小学生的理解,真正使小学生掌握概念符号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数学语言环境,教师的语言不当、繁杂、口手不相协调都是引起小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原因。
三、数学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把握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直观形象思维上,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但是,在小学生的概念教学,考虑到小学生的特殊性,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例如,对“o”的认识,开始时只知道它表示没有,然后知道又可以表示该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还知道“0”可以表示界限等。因此,数学概念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与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成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对矛盾。作为老师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应该明确概念教学的整体要求,还要把握好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
3.2加强直观教学,处理好具体与抽象的矛盾。
小学生数学学习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重于直接经验的联系,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尽可能地利用恰当的演示或操作使其转化为具体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教师借助于直观教学,运用学生原有的一些基础知识,逐步抽象,环环紧扣,层次清楚。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建立表象,从而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即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生活知识,在此基础上又将其生活知识抽象为教学内容。
3.3遵循学习概念的特点,组织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
概念的引入要注重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常用的概念引入。因为建立能突出事物共性的、清晰的典型表象是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概念教学一开始,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知觉,丰富自身的感性认识。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便让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重视概念的运用,发挥概念的作用,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小学生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小学生有着类似的学习需要,因此普校的数学教学有许多的原则和规律,课堂教学必须要井然有序,不能杂乱无章。
4.1结合生活,从实际中进行概念引入(内容的调整)。
普校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小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调动小学生感知觉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来自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从生活实际出发,就必须熟悉小学生的生活氛围。如在学习比较数值大小时,“2”和“3”的大小,可以把“2颗糖”和“3颗糖”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选择,当学生选择3颗糖时,可以问为什么会选择“3”,这样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比较大小的概念。还可利用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比较熟悉的一些知识, 概括引出新的概念。例如: 在学习“平行线”的概念时,我让学生观察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黑板的上下边缘、桌子、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铁轨等,然后根据各例的属性,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黑板可以看成是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同样可分析出桌子、门框和铁轨的属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相互平行的。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是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去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4.2利用直观教学法,补充并深化数学概念,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学方法的选择)。
由于小学生受自身的影响,这就给教者留下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概念教学难以入手时,可以利用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小学生认识“米”的概念时,首先通过观察米尺初步直观认识1米有多长,接着将米尺与铅笔、身高、课桌面的长进行比较,进一步直观认识1米的大约长度,然后让学生与同桌合作,用米尺量教室的长,这既是对米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又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次锻炼。测量桌椅长度、教室的长宽、身高等活动加深对米的理解,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学习。以实践操作加深概念的理解。
4.3 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目标,教师精心设计创设富有激情的教学情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自觉唤起学生对教师、对数学的兴趣,并以自觉的心态从事学习活动,宽松优良的学习环境又能解放学生的思想,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与交流。教师不要一味的传授知识,而要创设讨论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尝试成功的体验。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对于具有耳聋缺陷的小学生来说,使用合理的课堂教学媒体更显得举足轻重。
4.4教师应当提供适当的强化和积极的反馈。
小学生都需要表扬,有效的表扬应该是适度的,尤其是后进生只要通过一点点努力就能回答的问题,他们会很在乎的老师的表扬,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受到表扬也会使其产生自信和学习兴趣。另外表扬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课堂表扬并非一定要用口头语言,有时一个关爱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同样可起到激励表扬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小学生课堂的表现,还要关注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特别要关注他们在社会适应进步和成长。
总之,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不断向抽象思维过渡。
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四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方式的不断创新,许多新颖的教学策略相继出现,其中就包括了概念图教学策略。作为大学教师,我在多次实践中逐渐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与不足,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个人心得体会。
1. 什么是概念图
概念图,就是将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以图形化、彩色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图形上用各种形式来表示知识点,如用矩形框表示概念,圆形表示转折概念;图形之间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联及其类型;另外,通过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来进行分类或说明。
2. 如何使用概念图
通过制作概念图,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知识的关系,从而使学习更加有效。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先简要浏览一遍概念图,帮助学生知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或模块,并且知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第二,教师可以在推理问题解决或例子解释时,制作简单的概念图,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3.优点
概念图教学策略由于课程的灵活性,很多场合可用,而且它有诸多优点。第一个是视觉呈现,概念图将知识点以图形化、彩色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自觉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第二个是因为强制学习,概念图可以在教师进行推算和分析问题时强制学生思考。概念图由于其图形化,教师可以通过在线绘制实现轻松的概念图创建和修改,教师可以随时在概念图中进行记录和增补,而教师的修改也会导致班级总体的概念图进行修改,从而避免了因概念图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必要困惑。这种主动性和互动性的体验,让学生更自然地融入了课程。
4.不足
虽然概念图教学策略有很多好处,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概念图太复杂,会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偏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主要内容。其次,它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因为每个学生视觉感受、学习习惯、思维模式都是不同的。
5.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概念图教学策略也有不足,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十分推荐的。通过图形化的呈现方式,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关联性,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绘制实现轻松的编辑和修改,强制学生思考,更好地引导学生逐步达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从而降低了学习和教学的难度。总体来说,概念图教学策略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教学手段,可以灵活应用于大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更好的知识传播和教学效果。
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五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地中提炼出语文教学素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而且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炼事物本质的能力。
(3)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猜年龄”,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二、对备课的看法。备课是在自己以前教学的基础上的深思、加工和创生,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设计包括: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等。设计能保障教学的流畅,设计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设计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尽可能地考虑到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要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三、教后反思的处理。新课程更强调教学反思,教后反思也是有效备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教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
三、巧妙讲究师生平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六
第一,必须改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对阅读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师之为师,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光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师应避免满堂灌,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阅读的速度、技巧及猜词技巧等作相应的指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引导学生进行泛读、速读、略读、寻读等。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设计不同领域的书籍;速读可采用记时方式,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记时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是先记下开始时间,阅读完毕记下停止时间,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的速度。随手记下,长期监场,必定收到明显效果。略读可以运用以下技巧:(1)印刷细节,如书或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字、黑体字、脚注、标点符号等。(2)阅读文章开头的第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3)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特别关注句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转折词和序列词等。寻读可运用下列技巧有效地进行:(1)利用材料的编排形式。有的资料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如词典、索引、邮政编码簿、电话号码簿以及其他参考资料等。有的资料是按日期和时间排列的。不管资料来源怎样,它都是按照某中逻辑方法排列的。(2)利用章节标题和说明。(3)抓关键词或与关键词相近、相反的词。猜词可运用下列技巧进行:(1)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内容猜测;(2)根据语法结构猜测;(3)根据构词法猜测;(4)根据定义、解释猜测;(5)通过对比关系来猜测。
总之,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参与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采用语篇教学法。篇章是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实现了连贯的语句,并不一定能够形成篇章,原因是连贯只能保证语句间能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但不能保证作为一个结构系统所必须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反映在逻辑关系上,就是逻辑的完备性。如果我们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载体(篇章)上剥离下来,鼓励地教学一个个语言点,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无助于阅读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因此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知道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阅读教学时我们采用语篇教学法,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我们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揣测词义,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行文线索以及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态度和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总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词句的学习,观点的理解都在一个完整清晰的全篇认知图中进行,通过关键词、主题句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解点,并以点带面,深化阅读。在阅读前作必要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自己的过度到新的内容的教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前的要小到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利用图片、幻灯片、摄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的直观导入法,利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时间或故事导入法,利用自由交谈或讨论的导入法等。课文的导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技巧,将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导入活动中,同时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
第三、在阅读中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各类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模式。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因此,提问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检验预测-再预测的最佳方式。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易,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体温正是这种星星之火。实际上,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提问可以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参与;检查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准备情况,发动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理解;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诊断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教师的提问并非无的放失,随意发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问题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对背景知识的提问,对字面理解的提问,对文章内涵的提问和开放式的提问。前两种问题学要学生的低层次阅读技巧,通常的问题如下:
第四、阅读后应利用对比、图表等手段再现文章的整体结构,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对语言知识加以巩固,阅读可以结合听、说、写来加强训练。如阅读材料可以作为听力材料,可以改为完型填空,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还可以当作书面表达要求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同时必须扩大课外阅读。目前,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常言道:“厚积薄发,熟能生巧。”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运用性输出,更谈不上创新运用了,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认知图式。阅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获得技能,最终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扩大课外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音、电视、报刊、杂志等来达到,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互相阅读自己的作品。
最后,课堂教学要形成习惯。习惯的力量真是大得惊人,一旦形成,想改是相当难的。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由于习惯的力量,我们总要看眼已经停了摆的钟,似乎他还在走。”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种性格;”的确如此,我们身为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去获取成功的同时,自身也应该看到在争取教育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其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教育习惯能培养出教师良好的教育性格。“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教师的事业也很大程度上受到这方面的影响。总之,要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语篇教学法,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有效地设问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后加强训练以巩固,同时课外扩大阅读量,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习惯,持之以恒。
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七
美丽人生,花花世界,在这个繁荣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对于一名在校大学生来说,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然天气炎热,烈日当头,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近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视乎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拥有多少?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验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很好的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跟着学校出去实习了。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心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才学会知识可能在明天或者后面可能就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是学好学校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习其他知识,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暑假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庆、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培养朴素的作风,亲身社会进行实践活动,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得更好,对于我们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提高了我们各部门、各组织之间的协调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小分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科技讲座等广大员工零距离接触的活动培养了我们的个人胆量和口才,提升了我们的组织协作能力,为以后的投入社会工作做了提前预热和良好的准备,自己的只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作为一个大学生首先应当做到求真务实,踏踏实实的学习,这是一个学生的本质和最基本的目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原本枯燥乏味的大学生活也变得五彩缤纷起来,对于我们这跨时代的青年来说,在思想上我们是巨人,在行动上我们是矮子,而且思想也总爱脱离实际,把事情想得太理想化,浮躁的生态,加上对前途的迷茫,使我们在慢慢的淡忘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总是对前途充满了憧憬,但不知梦想和现实之间还多远的距离,在梦想和现实之间要投入多少努力才能得到收获,有梦是好的,但要落实到实践中去。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学做真人,一切从实际从发,在实际中找到问题和把问题深入,得到最好的答案,我们到这来就是为了学习,学到真本事,希望将来有个一技之长,学到本领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对于目前的我们应该解放格式化的思想,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新,与时俱进,把梦想变成现实,让理论和实际接轨,给自己列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和定一条清晰的发展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自己的行为习惯走歪和思想迷茫起来,踏踏实实学习,造就自己辉煌一生。
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八
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和学校的教学经验,儿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概念: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前者主要依靠对具体事物的概括获得概念;后者主要利用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旧概念来理解新概念。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积累,概念同化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概念同化实际是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是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概念同化虽然不需要经过概念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辨别、抽象、分析和概括等相对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关键属性是以定义的形式直接揭示,但是概念的直接揭示不能等同于教学的简单、空洞。要保证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不是形式地记住概念,同样需要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探析,寻求有效的策略,精心设计相关教学过程。下面笔者以《认识小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为例,谈谈对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策略的一些认识。
策略一:全面探寻已有固定观念
同化学习就是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作为固定点来吸纳、同化新概念,这些相关概念就是固定观念。因为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丰富的,因而与所学新知相联系的固定观念应该是多样的。同一新知的学习,往往有多个不同的固定观念。这些固定观念从学习时间上来说,有的离新知比较近,有的离新知比较远;从外在特征上来说,有的比较外显,有的比较内隐;从清晰程度来上说,有的比较明朗,有的比较朦胧;从同化作用上来说,有的比较强,有的比较弱。
面对如此复杂而丰富的固定观念,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全面分析同化新概念的固定观念,由近及远,由显性到隐性,并预测其在新知学习中的同化作用,以其同化作用的强弱为主要依据,抓住重点,兼顾其他,组织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受感知觉中强刺激的影响,人们常常将离学生比较近的、比较外显的、比较明朗的观念作为固定观念,而忽视甚至漠视因时间的延长、记忆的衰退或条件的内隐而变得模糊,但同化作用却比较强的固定观念。例如,对于小数来说,人们很快能将刚学的十进分数作为它的固定观念。但是教学实践表明,如果仅仅用十进分数作为固定观念,教与学总免不了肤浅和生硬。再仔细深究我们就会发现,小数其实是人们对整数的一种仿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显然,整数不带分母的简便书写特性也是小数的固定观念之一。此外,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十进分数可以仿照整数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缘于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遵循十进制计数法。这样十进制计数法也应该是它的固定观念之一。只是“满十进一”的思想十分隐蔽,是一种隐性的固定观念,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这种观念学生很少用语言表达,但却经常不自觉地在使用,应该说这个固定观念缄默而稳定,对理解小数产生,同化小数概念及其运算,都具有极大的作用。
对于这些同化作用特别强,但外在朦胧而隐蔽的固定观念,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掘,而且要尽可能通过复习、重组、改造等方式使之显性化,并使其具有更合理的同化结构。可以说,多种固定观念的多重联系,使学生对小数的产生及其意义获得了通透的理解,有效地促进了小数概念的同化学习。
策略二:架构立体的同化模式
根据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概念同化应该有三种形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学习模式各有特点:下位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并列结合学习需要学习者在已有认知结构中寻找相关观念的潜在的吻合因素即“同构态”,并将这种相同的结构抽象出来,因而并列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结构迁移;而上位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提升。相比较而言,下位学习的进行比其他两种学习形式要容易一些,因为演绎性获取相对来说要比类比性获取和归纳性获取更省时、省力,且易于保持。
由于数学概念逻辑联系的多样性,概念同化的三种学习模式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既有分别,更有联系。在概念同化学习中,同一概念的学习往往不能仅靠其中一种模式完成,而必须综合采用两种或三种模式同时作用才能完成。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把各种模式之长有机组合起来,构建最牢固的认知“脚手架”,最大限度地放大已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内驱力,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小数概念,如果将小数仅仅与十进分数相联系,小数概念的同化模式可以用下图表示:
显然这属于并列结合学习,而且是一种一对一的转换式的并列结合学习。
如果将小数不仅与十进分数,而且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建立起联系,那么同化的模式应是这样的,可用下图表示:
从左面的图式可以看到,引导学生建构小数概念,可以先利用整数的写法和十进分数两个观念的组合,初步建构小数,这是一种组合式的并列结合学习;初步认识小数后,再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和小数,感悟其共同点——都遵循十进位值制,理解正是它们都遵循十进位值制,十进分数才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又使学生将新学的小数概念纳入已经十分熟悉且概括性、包摄性更强的十进位值制的思想之下,这又是一种相关下位学习。显然,通过下位学习,能使学生对小数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样来看,学生有效同化小数概念的模式应该是并列学习和下位学习的有机组合。其实在前文所列举的教学准备片段中,在建立小数与十进分数联系的同时,笔者又通过引发学生的类推猜想,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不易注意的小数与整数的联系,变单一的并列转换学习模式为网络化的并列组合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新旧概念的“同构态”,使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知实现一种结构性的迁移,进而顺利地从购物情景拓展运用到例题的测量情景中。
策略三:逐级提升同化水平
概念同化的本质就是揭示新旧概念的联系。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小学生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活跃。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同化学习中,新旧概念联系的复杂性、抽象性决定了学习者对新概念的精确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像概念形成一样,也应该遵循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
例如,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其中蕴涵的十进位值思想的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需要引导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一种渐进式的转换和提升。具体来说可以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1.情景感知。生活中有两种情况经常用到小数,这就是购物情景和测量情景。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教材从测量的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将测量的结果即不足1米的课桌的长和宽,先用整数表示,再用分数表示,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如果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应该是购物的情景学生更为熟悉,积累的数的经验也更丰富。因此,有必要在测量情景前增加购物的情景,以此为切入点。像前文列举的准备性教学片段中所述,通过猜想类推,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整数、分数、小数等数经验实现对小数的自主建构:小数与十进分数等值,它也是对整数形式的一种仿写。接着,引导学生把购物情景中获得的认知迁移到测量的情景中;然后,借助两种不同生活情景的启示,初步建构纯小数的位值雏型;最后再返回到购物的情景,以纯小数为基础,建构带小数的位值雏型。相机完成教材中“想想做做”第2、4题,初步形成关于小数的数感。
2.数形结合。《九章算术》日:“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古往今来,数与形密不可分。数形结合具有双向性,一方面“以形助数”——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来阐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形为手段,数为目的;另一方面,以数助形——借助数的简洁性和概括性来提炼事物(图形)的本质,数为手段,形为目的。显然,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实际生活情景后,可以采用以形助数的手段,对小数位值雏型进行形象的解剖和精确的刻画,使小数位值雏型转化为直观的位值模型。教材中“想想做做”第1、3、5题等练习,提供米制直观图以至脱离了具体量的正方形图、数轴图等,这些都是为学生理解小数提供丰富的直观支撑,使学生形成有关小数的清晰表象,为概念的抽象概括提供坚实的基础。
3.抽象概括。在学生根据米尺图、正方形图填写好有关的分数和小数后,引导学生归纳纯小数的本质属性:不管是1元、1米、1个正方形„„只要平均分成10份,那么十分之几都可以用零点几表示;反之,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在学生填写完数轴上的小数后,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明确:数轴上0-1之间都是零点几;1-2之间都是一点几;2-3之间都是二点几„„从而深化理解带小数的意义。
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虽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从概念到概念的过程,但是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建立,不是—种简单空洞的逻辑链接,同样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个生动丰富的学习过程:情景感知——数形结合——抽象概括。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概念真正在已有的概念体系中“落脚”,获得心理意义。
策略四:同化与分化有机整合
奥苏贝尔在同化理论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学习组织的四大原则。其中第一条原则就是渐近分化的原则。该原则主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明确新旧知识的区别,并使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协调整合。因此,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心理建构还应该是—个从同化到分化的过程。当然,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种分化应该是与其对立面——同化有机统一的过程。在概念同化过程中,如果说同化是寻找新旧概念的共同特征,那么分化就是辨析新旧概念的区别特征。同样,对小学生来说,这种分化也应该是渐进式的。例如,在引导初步认识小数后,可以通过如下两个层次的设计逐步实现新旧概念的精确分化。
1.联系具体量析数。例如对于36.6℃来说,要使学生明确,同样是“6”,前者表示6℃,而后者表示6/10℃。
2.析抽象的数。先出示现代使用的小数,如768.6,然后由近及远,出示远古使用的小数,如6785|4763等,让学生辨析小数部分位值与整数部分的异同,将数学史的介绍与对小数的位值辨别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实现小数与整数位值意义的分化,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上述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将一直进行的求同的思维过程实施逆转,变求同为求异,变同化为分化,最终实现对十进位值制的进一步建构和对小数意义的深化理解。
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九
上个星期我们听了关于肖川教授的演讲报告, 我的感触很是深刻,现将心得体会做一小结。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地中提炼出语文教学素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而且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炼事物本质的能力。
(3)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猜年龄”,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二、对备课的看法。备课是在自己以前教学的基础上的深思、加工和创生,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设计包括: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等。设计能保障教学的流畅,设计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设计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尽可能地考虑到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要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三、教后反思的处理。新课程更强调教学反思,教后反思也是有效备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教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
三、巧妙讲究师生平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从今后,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纠错、自查、整改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堂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那一部分是教学的亮点?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喜欢答?那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推荐阅读:
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 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大全9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