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范本(9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有关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范本一

作者:苏味道

朝代:唐朝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近人柳亚子《浣溪沙·五o年国庆观剧》词:“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蹁跹。”铁锁开: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消禁,铁锁开启,任人通行。秾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指年轻人像盛开娇艳的桃花李花一样华美富丽。游伎:指街上游舞的艺伎。落梅:乐曲《梅花落》。金吾: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西京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执金吾晓夜传呼,以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夜放。”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有关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范本二

月亮的诗句推荐度:月亮的故事推荐度:描写月亮的诗句推荐度:月亮的诗句推荐度:月亮的散文推荐度:相关推荐

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优秀作文

今天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回了老家漳州。吃完晚饭,大家聚在一起博饼。我的堂姐博到了状元非常高兴。虽然我没有博到状元,但我的收获也很大,感觉一家人在一起博饼十分开心。

博完饼,我们去了江滨公园散步。我们到了广场,只见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高挂在空中,更奇特的是,月亮旁边有一个五彩的光环,妈妈赶紧把它拍了下来。忽然,我看见远处有许多星星在快速地移动。我仔细地观察,发现原来那不是星星而是许多漂亮的'孔明灯。我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卖孔明灯的小摊子。我叫妈妈买了一个,妈妈先把蜡插到钩子上,再用打火机把蜡点着,最后,把孔明灯放出去。孔明灯越飞越高,我都分不清哪个是孔明灯,哪个是星星了。

江滨公园真美呀!我好想每天都能到江滨公园玩!

十五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一个穷人说:“瞧,天上有一块大饼!”一个富人说:“错了,那是一块银元!”一个诗人说:“不对,那分明是少女的眼睛!”一个姑娘说:“也不对,那是梳妆台上的镜子!”

听着他们的争论,男孩觉得奇怪,问:“妈妈,天上到底有几个月亮啊?”“傻孩子,月亮只有一个啊!”妈妈回答。“那么,他们为什么瞎争呢?”“孩子,月亮虽然只有一个,但各人看月亮的眼睛是不同的啊!”

分析:天上的月亮是一样的,但看它的眼睛不同,看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结果是你心态的一种反映。

感悟:任何事物也是这样的:事物本身是一样的,但你以不同的心态看它,结果就会不一样。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如此。你生活中的挫折,如果你把它们看成是一种经历,这样对你来说将是一笔财富。如果你把它们看成是上天对你的不公,也许你就会沉伦下去!

规劝:同一件事,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将会使你受益无穷!

s("content_relate");

【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十五月亮十五圆作文05-30

十五的月亮优秀作文02-23

十五的月亮的作文十篇03-19

十五的月亮作文十篇08-22

【精选】十五的月亮的作文十篇06-22

精选十五的月亮的作文十篇06-27

【精选】十五的月亮作文十篇11-04

十五的月亮的作文十篇08-04

十五的月亮作文01-10

有关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范本三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皆秾(nóng)李,行歌尽落梅。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落梅:曲调名。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 。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

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落梅:曲调名。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05年(武则天神龙元年正月),描写的是武则天时期神都元夜的景象。也有学者认为,此诗作于武则天长安元年(也即大足元年正月,701年)。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后来也称元宵节。据《大唐新语》记载,武则天时,每年这天晚上,京城长安都要大放花灯,夜间照例不戒严,观赏花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车马喧哗,市井之民欢歌笑语,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文人数百人赋诗记其盛景,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

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驰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史载: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在皇城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竖之如花树。这虽不是作者笔下的那个夜晚,但由此也可以推想其盛况如许。“合”字是四望如一的意思,是说洛阳城处处如此。唐代,孙逖《正月十五日夜应制》诗中说:“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可与此诗相印证,可见隋唐时代洛阳皇城端门的元宵节观灯盛况。是说原本黑洞洞的城门与黑沉沉的城河在节日的夜晚也点缀着无数的明灯,远远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桥银河了。

颔联写元夕车马游人之盛。由于车马交驰、游人杂沓,扬起了道路上的阵阵尘土。在平常的夜间,即使有尘土飞扬,人也是看不见的。但元夕之夜,由于月光灯影的照耀,却分明可见随着车马的飞驰而去,后面便扬起一阵飞尘,这就是所谓“暗尘随马去”。本不可见的“暗尘”因“正月十五夜”的月光灯影而见,这正是对元夕的传神描写。着一“去”字,写出了马的奔驰和尘土飞扬而去的态势。纪昀说此句得神处在一“暗”字,固极有见。其实,“去”字也同样精彩,从中仿佛可见车马飞驰时卷起的气流,下句专写人的活动,却不忘交代元夕的特点。由于是望月,所以满月的清光映照着东都城的每一个角落。游人熙熙攘攘,摩顶接踵,月亮的光辉始终与人相随。由此“明月”还可进一步想象灯月交辉的热闹场景。

颈联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专挑出一类人来写,这就是“游妓”。她们可能是王公贵戚之家的歌舞妓人,为了相互夸示而让她们出来表演助兴的,她们自己也可借此观赏元夕灯月交辉、人流如织的热闹景象。总之,既是观赏者,又是元夕的一道亮丽风景。两句一句写她们的美貌,一句写她们的技艺。单有火树银花的灯影和众多的游人车马,还不足以充分显示元夕京城的热闹繁华,必须再加上美貌如花的歌妓和彻夜笙歌,才是声色光华交相辉映,极喧阗热闹之能事。

这就逼出了结尾两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金吾”,又称“执金吾”,指京城里的禁卫军。据史记载唐代设左、右金吾卫,主管统率禁军。玉漏,指古时的计时器,用铜壶滴漏以记时。统观全诗词采华艳,绚丽多姿;而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这首诗是描写洛阳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洛阳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洛阳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有关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范本四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指年轻人像盛开娇艳的桃花李花一样华美富丽。游伎:指街上游舞的艺伎。

落梅:乐曲《梅花落》。

金吾: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西京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执金吾晓夜传呼,以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夜放。”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元夜,即上元之夜,也称元夕、元宵。大概因为是春节庆典的尾声,比起除夕的守夜、元日的祝贺以及人日的镂金作胜,正月十五上元之夜是最为热闹的节日了。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元宵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

此诗大约作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描写的即是初唐元夜的景象。也有学者认为,此诗作于长安元年(701)。

有关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范本五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代: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玉颗珊(shān)珊下月轮,殿(diàn)前拾得露华新。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zhì)与人。

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

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

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如此的好诗,读了心清气爽,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 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玉颗珊珊下月轮”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诗是充满了轻松,了联想的基调。

“殿前拾得露华新”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颜色洁白而新鲜,阐述了诗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诗人此时在人生道路上是顺畅的。

“至今不会天中事”通过传说透露出了诗人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阐述了诗人是热爱自然,怜惜自然的。

“应是嫦娥掷与人”感叹到桂花飘落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通过丰富的联想,烘托出诗人是拥有包含万事万物的心境的。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有关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范本六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儿圆,家家户户人团圆。”

八月十五,我们放假回家。回家的路上,我拼命蹬着自行车,希望早一点到家。想着: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圆圆的月亮,吃着甜甜的月饼,相互偎依在一起,说说家常,该是多么幸福啊!

回到家,一放下书包,便奔向妈妈。“妈妈,有月饼没有?”“有,有,有,随便你吃。”我连忙抓起一个,剥开皮,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天黑下来了,月儿悄悄的露头了,好像很害羞的样子,用白纱遮住了自己的脸。 但爸爸、妈妈却忙着穿衣,好像要出门的样子。

“你们干什么去?”我疑惑不解。

“我和你爸爸都要上班。”妈妈一边扣着钮扣,一边说,“我们加班。”

“加班?”我愣了,月饼一下子掉在地上。

“晚饭已经做好了,晚上就你和弟弟在家,要照顾好弟弟,千万要锁好门,另外,桌上有月饼……”妈妈还说了好多,但我一句也没听进去,我的心也和掉在地上的月饼一样,碎了。

“为什么会这样,中秋节本来是快乐、团圆的日子,为什么我得不到呢?”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家中也一下子沉寂下来。月姑娘还是羞羞答答的,黑暗笼罩着我和弟弟。

吃着嘴里的月饼,仿佛没有一点味道。我知道,我们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月饼,还需要一片家的温情。

有关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范本七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这句诗又一次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又是一年月明夜,我们几个又聚在了一起,商量着,今年的中秋怎样过。赏月?太清静;赛龙舟?不合适;猜灯谜?玩过了。“诶,要不,咋们吟诗?”候骐发表了意见。“对呀!今年中秋我们吟诗!”曜凌也赞成。“既然如此我们就这样办吧!”曜舞没有异议。“我认为吧,把这视为一场比赛。输者将被爆料。”曜凌的鬼点子就是多。“有意思,我赞成”候骐也跟着附和。“比赛规定就是,每人吟的诗必须含有‘月’字”曜舞提高了比赛难度。“行!”我也表明了观点。

地点定在了后山的竹林里(当时在乡村)。我们相继走向竹林,刚坐下,曜凌就按捺不住了,他潇潇洒洒的吐出了李白《关山月》的第一句“不见乡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曜舞不甘示弱。“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显然,候骐和曜舞杠上了。“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自称“才子”的智宸果然不同凡响,竟吟出了刘方平的《月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鄙人不才,只求稳。吟诵了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曜凌还真是深藏不露啊!吟诵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 都能如此轻松。“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候骐很自信,他认为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就能打掉一切,但是恰恰他输在了这一点上,他把最优秀的诗提前吟了出来,没有了王牌,必输无疑!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智宸人虽小,但丝毫不逊色于我们。他吟诵的《中秋月》便成了夺冠的焦点。我不再被动,大胆的选择了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果然不出我所料,这首诗把智宸比下去了。

赛了两轮,结果浮出了水面??曜凌的《秋宵月下有怀》和我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名列前茅。曜舞提议,单独让我和曜凌赛一轮。“决赛咋们不吟诗,侃名句!”“行!”曜凌很自信。“输了别耍赖哦”我也不逊色。“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曜凌选择了一招制胜的办法。“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我的战术还是那样,求稳。曜凌见我有下文,便慌了神,竟吟诵出了“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候骐、曜舞都不相信曜凌会吟诵出获胜率如此之小的诗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我试图用这一句诗击败曜凌,但是我还是大意了。“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曜凌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再一次占了上风。“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我孤注一掷,使出了最后的王牌《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曜凌没了下文,自己退出了比赛,我呢,也就侥幸当了一回冠军。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这句诗,永远将定格在我心。

有关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范本八

人们常说正月十五的月亮是最美的,我有些半信半疑,于是就来到窗前想以欣赏一下正月十五的月亮究竟有多美。

窗外的夜空是湛蓝湛蓝的,稀疏的星星闪着点点寒光,橡似想要与月亮比一比到底谁亮是的。月亮先是金黄色的,徐徐地穿过一绺绺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再向上。她身穿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玉盘似的脸,挂着温和的笑容,静静地望着大地。

几朵银灰色的,薄薄的云绕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薄薄的轻纱翩翩起舞。

月光如水般静静地洒向大地,像谁往地上撒了一大把碎银,大地上的一切都沐浴在银光之中,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朦胧。

啊,这是一种梦幻般的美丽!朦朦胧胧的让人心醉。

月色皎洁,圆月当空。望着一轮满月,我惦念起不在身边的妈妈,情不自禁地默颂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李, 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有关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范本九

提到东北的民间风俗,你一定会想到东北大秧歌吧。

扭秧歌是东北农村逢年过节时必有的民间娱乐活动。现在已经被一些大城市引进为固定的民俗活动了,有些地方的农村,夏天的晚上,人们也要组织起来扭秧歌锻炼身体。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多样,有地蹦子秧歌、踩高跷秧歌和打花棒秧歌等。

正月十五到了,村里的“秧歌头”又开始筹备扭秧歌的诸多事宜了:选秧歌队员、雇吹喇叭和打鼓的、购买秧歌服、做头饰、准备扇子……

选演员是很重要的。一般的说,要挑有经验的、年轻健壮的,这样扭起来才带劲儿。但也有个别年纪稍大些的,他们在家闲着无聊,又有点扭秧歌的爱好,也就自然成了队员。还有个别放假在家的初中生,也想试试身手,在“秧歌头”家里软磨硬泡。“秧歌头”禁不住磨,只好点头答应,但条件是把他们排在队伍的末尾。这些半大小子得了这个允许,也乐得屁颠屁颠的。

扭秧歌讲究个整齐,花花绿绿的秧歌服穿出来可抢眼了:清一色的红上衣、绿裤子,或者清一色的桃红色,头上再戴上朵鲜艳的大花,别提多精神了。有的秧歌队为了吸引观众,还把唐僧师徒请来了——做好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服装,让四个秧歌队员穿起来扮演。就这一招,许多小孩子会跟着秧歌队跑出二里地。

秧歌一来,只听一声“秧歌来啦”,全村老老少少都蜂拥而出,簇拥着站在道两边,翘首望着,有的人竟上了树,还有爬到房顶上的。一条摆动的长龙游过来了,组成长龙的每个人都精气神十足,左手拿着彩带,右手挥舞着扇子,和着鼓声、喇叭声,有节奏地扭着、跳着。乐队的人都是音乐好手,他们吹出来的都是当下农村最流行的歌曲的调子,吹到紧要处,秧歌队员们扭得更带劲儿了。群众们的反应更是热烈,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好!”“太棒了!”“再来一段!”有的观众看着觉得不过瘾,还偷偷地混进队伍扭一阵,这是不犯规矩的。

秧歌队是走家串户的。表演结束时,各家都会根据经济条件给秧歌队一定的“赏钱”,但是秧歌队管事的报数时,一定要报双数。如给了50元钱,一定要说“赏钱100元”,队员们心里自然是有数的。秧歌结束了,人们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又盼着下一伙秧歌队的到来。

东北大秧歌,展现了东北人豪爽的性格。东北大秧歌,给人们的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有机会,你也亲自上场扭一扭东北大秧歌吧!

推荐阅读:

  推荐民事上诉状经典范文范本(7篇)

  2025年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专用条件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最新(20篇)

  最新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14篇)

  警示教育活动总结(推荐)

  关于在干部任职宣布会上的讲话(精)(7篇)

  2025年大学青春文案(优质8篇)

有关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范本(9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有关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范本(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