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改革攻坚报告(9篇)
20_年改革攻坚报告一
一、加快车辆发展,壮大生产规模。
1、继续大力推进公车公营车辆的发展,扩大公车公营的整体效益。20_年公车公营发展目标:50台。争取到20_年年底大巴车达到260台,占中心站经营总车数的29%,线路涉及省较发达、客流较大的县级市。基本覆盖省外周边较大中心城市及地区,主要增加漯河、信阳、济源、天津、合肥、长沙、石家庄等班线。
2、加大融资车辆发展力度,扩大融资车经营规模。融资车发展原则:三放开,一统一。即营运手续进一步放开;进站定位放开;审批线路放开;统一收费标准。20_年新开的线路省内以对开为基础,以增补班次达到平等对发为目标,缩小地区间班次差距,对还有差距的,靠积极发展合作经营车来解决。同时合理进行班线的再调整,适当放开班次控制,分时间段允许班线穿插,提高班线运营质量,实现班线资源的挖潜和合理利用。20_年底融资车发展目标200台,力争中心站85%班次实现对发。其它分站20%-30%班次对发。
3、大力发展合作经营车,壮大合作经营车规模。我们将始终遵循合作经营车发展的原则:公平、积极、共赢。《集团公司客运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实施是集团公司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一场革命,一次重大的思想突破,为客运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融资车特别是合作经营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合作经营车20_年力争发展到300台。
4、加大公车、融资车、单开车结算方式调整力度。公车的结算方式调整仍有很大余地,对公车的结算方式调整我们在总结20_年的经验基础上要加大力度,抓住机遇,力争在20_年底将全部公车结算方式调整到位,以大巴结算方式调整为基础,带动融资车、单车的结算方式调整。
二、把握发展方向。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加强线路审批管理。20_年线路审批的导向:省内突出对发,省外突击开发,采取长短结合,统筹兼顾的办法,总体思路是:稳定珠三角,发展长三角,开发东三省,着眼大西南,尤其是省内要以开展对发线路的审批为主,力求平衡对等发车。加强线路审批管理,使我们已审批的线路得到充分利用,减少闲置线路,避免线路资源浪费,同时要把握线路审批政策,特别是对全省仍至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效,积极开发有使用价值的班线,提高实载率和线路含金量,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二是加强任务基数的核定管理。三是加强正规化经营管理。四是加强失控车辆管理,特别是到报废年限和丢失的融资车辆管理工作。五是降低成本费用,重点是要大幅度压缩可控经费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六是统一管理模式,重点是要统一领导干部的管理模式和思想意识,理顺各个管理环节,确保客运总公司生产经营顺畅、有序。
三、继续抓好优质服务工作。一是打造“陆地航空”形象,适时申请专利品牌,提高客运总公司服务水平和知名度,增加金象快客优质服务含金量,努力在全国讨立“陆地航空”服务典范。二是要充分利用我省丰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精品线路,提高总公司服务形象和水平。20_年客运总公司将按照省运输局的要求在省内建郑州—南阳、郑州—洛阳二条精品线路,在区域内建郑少精品线路,以此三条精品线路的建立,力争使郑州交运集团的品牌在全国叫响。三是抓好优质服务源头管理,加强司乘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司乘人员服务水平和档次。
四、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仍然是20_年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一是坚持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安全大检查和教育活动。二是继续严格落实安全行车联保责任制度、安全謦示谈话教育制度和安全行车特别交待制度等各项安全管理规定。三是充分使用和发挥好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和道路交通事故企业救助基金制度,安全救助基金要保持在1000万元以上,为客运总公司生产经营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五是坚持消防、保卫检查制度,消除火灾隐患。坚决杜绝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把一般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五、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继续抓好思想政治工作。20_年是客运生产矛盾最集中的一年,也是各种复杂问题最突出尖锐的一年,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交通规费改革、燃油持续上涨、国家实行费改税等将给我们客运生产带来巨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克难攻坚,团结一心,抓好思想政冶工作。20_年我们将在集团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发展”的旗帜,全力以赴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大局意帜、责任意识”为主线,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继续抓好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深化安全生产教育、优质服务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四项教育,做好抓先进典型引路、强化制度建没、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等六项工作,确保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客运总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_年改革攻坚报告二
深圳各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0年8月26日-20_年8月26日,深圳用40年的敢闯敢试,树立起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塑造了文明城市的样本。
深圳经济特区经过四十年的建设,经济社会获得巨大发展,城市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变。“来了,就是深圳人”,一句平凡话语,曾让无数外来者怦然心动。多元文化共存,为这座年轻的城市注入旺盛的活力。
一座城市的辉煌,闪耀着无数奋斗者、梦想者的光芒;一座勇担新使命、奋楫再出发的城市,又反过来给予他们“最好的时光”。每位深圳人心中都有一座“愿望塔”,总在8月26日开启“更上一层楼”的愿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祝深圳经济特区40岁生日快乐的同时,这座城市也将最深切的祝福送给每一位奋斗者。
20_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40年沧桑巨变,40载砥砺前行,深圳在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改革开放中引领中国经济腾飞,书写了一部充满活力、改革创新的奋进史。
深圳特区建成40周年,亦是“深圳速度”名扬天下的40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1年底,这个巨型标语牌矗立在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地方,也由此深深地融入深圳人的血液和基因,成为这座新兴城市和奋斗者最耀眼的精神符号。
深圳特区建成40周年,是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用智慧和勇气锻造出“深圳质量”的40年。今天的深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有5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深圳速度,深圳创新,惊艳世界!
20_年改革攻坚报告三
[推荐]上课,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教育改革带来的思考【字体:小 大】
上课,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教育改革带来的思考
作者:刘水连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7更新时间:10/29/20_
上课,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
------教育改革带来的思考
刘水连
做老师难,做语文老师更难;上课难,上语文课更难。
一同事曾说,下辈子不做老师,三辈子不做语文老师。北京某名师也说,后代八辈子不做语文老师。
噫吁乎,难哉!教语文之难,难于上青天。
很是感叹,那些名师成就卓著,很是感叹,那些专家驾轻就熟。
反观自己,庸庸碌碌,疲惫困顿,了无生趣。何也?
循规导矩。不敢放手、囿于成见,如此之类而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当下,呼唤创新,创新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大家关注、讨论、研究的焦点。素质教育的提出也引导人们对传统教学作出了深刻思考,一定意义上引导人们回归学科本质,遵循学科教学规律。
那些,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呢?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想通过自己语文学科教学的反思为此命题提供借鉴。
一、倡导民主风气
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人民群众才是伟大的创造者。老师不是权威,尤其语文老师更是如此,教参,参考书更不能是经典。古人尚云:
“尽信书,不如无书。”再说,纵观历史,凡学术繁荣时期,必定是百家争鸣之际,凡学术落后时代,必定是独尊一术之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那必须是在无急风吹之、雨淋之的条件下的。要让学生创新的火花迸射,燎起平原,老师只能微送轻风。火助风势,风助火威,此亦可谓
“教学相长”也,民主风气的形成也确实是需要师生双方的合作。为师者,如果是一名清醒而自觉的教师,需要从精神和行为方式上对自己进行一次
“脱胎换骨”,打碎以往那种所谓 “天经地义”的霸道主义,以修养,学识,善意,科学精神和教育艺术赢得学生的敬意,重塑一种崭新的富有民主精神的“权威”。比如教师的个性,尊严,权威等受到学生的挑战,教材的思想,观点,艺术特色等受到学生的质疑,某些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等受到来自教师或同学的压抑等,诸如此类的情况一旦发生,教师的态度处理技巧应当符合民主原则,力戒教师权威、教材权威和学生权威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伤害。
二、广读多背,注重积累
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注重熟读成诵学习习惯的培养,凭着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受到了古圣贤人的思想、道德的感染
和智慧的启迪、情感的浸润,尤其是他们趁着记忆力旺盛,在少年时代广读多背,积累了一笔终生受用的财富。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创新思维不是空洞的,而必须依托一定的知
识和经验。只有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让创新精神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人格与能力之上。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就是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创新是知识的组织与整合,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先把原有的知识从固定的结构中游离出来,然后在组织中产生全新的结构。
读背
除教纲要求之外,尤重视古典优秀作品如唐诗宋词的背诵。而积累工作则以考纲语言知识和表达部分所列项目为主,而又着重做好作文素材积累工作,如背名言,讲故事,做读书笔记等。
应提一笔的是,语文教师在积累方面应有表率作用,如经常背诵一些名篇名句,读社会,人生,甚至也应读经常提示平常教学中碰到的而又经常在诚卷中出现的字、词中,成语等,为师者如有读书笔记以示学生则更好了。
三、确当训练
“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需要迁移,能力需要运用,这一切均离不开训练。《礼记.月令》:
“鹰乃学习。”学习,本义是鸟屡次拍着翅膀飞。可以,学生学习(屡次)训练。孔子云: “举一隅而三隅反。
“三隅反”的过程本身就是训练的真义,况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 “举三隅而反一隅”现象,也就是说,只有多次反复才能巩固所学。“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但
后教育并不排斥训练,只是应把握火候而已。主要应正确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1、质与量关系;
2、是途径关系;
3、针对性与普高化关系;
4、创新与继承关系;
5、主动与被动关系;
6、任务与兴趣关系;
7、阶段性怀持续性关系;
8、知识与能力关系等等。通常训练的方式尽管多种多样,但作为一个教学整体(阶段性与过程性规划任务均是一他整体。)以上各种关系都应该考虑在内。
四、立于言语形式
语文课从来立于言语形式,语文教学必须立于言语形式,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这是语文教学的规律。立是言语形式,以言语形式作为处理语文教学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应成为指导语文教学第一位的“理念”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江泽民主题在庆祝北大百年诞辰所做的一篇讲词,既说了北大的历史,又说了中国的历史,既说了北大百年优良传统,又说了自己在上海交大上大学的感觉等。如果只从内容上去掌握,它就应该是历史课或政治课了,那语文课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
“文以载道。”从作者角度说,要载道,应以何种言语形式是关键,对于读者品味作者以何种言语形式以载道是关键,因为学以致用要义在于以创造的工作来丰富人类文化或文明而不仅仅在于继承。
“道”应继承,但也应与埋俱进,而这时言语形式当以其本质上是规范的这一特点来责无旁贷地承担载道任务。试想,一篇(部)言语形式极其拙劣甚至不规范的作品,纵其极其特有价值,恐怕也会是一纸空文,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正如一个哑巴,纵有奇思妙想,但苦于无法与人沟通(其它可能也排除),那,他那可能意义重大的发现也会“养在深闺无人识”。
品味言语中,体会情感,把握色彩,揣摩含义,明确节奏,读出气势,感受形象,最终做到积累运用。这应该是语文课上必不可少的东西。
英语课上,老师传授的主要是言语形式,为什么语文课同样是语言课却往往架空分析
课文内容呢?
警惕!没有良好的言语形式,人类一切文字记载的文明完全是垃圾!
难哉,语文老师?
教育改革,既谓之改革,当革弊兴利。既遵循学科规律,又适合学生身心的教法,学法无论何时却能也应该坚守课堂!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文章录入:yuwen责任编辑:yuwen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20_年改革攻坚报告四
上半年,***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按照全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扎实有序开展深化改革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抓学习,促领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区委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区政治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区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专题会议要求。同时组织学习中央、省、市、区相关深化改革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文件,真正做到领会改革精髓,明确目标方向。
(二)抓部署,明目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改革工作,成立以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分政务服务改革工作小组和农村实验改革工作小组,分别负责中心深化改革相关工作。详细研究改革任务,将其分解成若干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
(三)抓调研,夯基础。每个小组深入机关部门、乡镇、社区调查了解实情,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听介绍、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听取意见和建议,掌握了改革的第一手资料。经过调研,草拟了《***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审批事项代理、代办制实施方案》等文件报送区政府待批。
(四)抓方案,保实施。精心拟订改革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实施计划线路图,确定时间节点,力争改革按期有序进行。我中心积极与涉改单位衔接、沟通,并做到及时向上级汇报请示,同时注重宣传引导,寻求最大支持协作力,凝聚改革的正能量。
(一)加强制度建设,流程管理全面落实。上半年,中心继续把规范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流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从交易规则、现场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入手,分层落实制度建设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实现了各项服务工作的有序进行。严格内部管理,进一步明确每个交易环节中的人员职责分工,确保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依靠科技手段提升现场监管水平。在区交易服务受理大厅、开标室、评标室和专家休息室等业务功能室均安装了高像素的电子监控设备,确保从报名审核材料到开标、评标等各环节实现全程电子监控。将一些重大交易项目实行电子监控音频视频刻录成光碟存档备查,确保交易过程公开透明。
(二)建立三级交易服务平台,助推农村产权改革。上半年,探索建立了区、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农村产权规范流转,充分激活农村资产要素,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整合资源,建立三级网络。继续推进我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标准化建设,继续完善乡镇、村级农村产权交易站所建设,配备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员。二是规范运行,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在交易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农村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暂行办法》、《***农村产权交易操作规程》等三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运行。三是强化配套,完善三种服务。即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抵押登记机制、流转仲裁机制、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机制。截止目前,***依靠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流转交易。
(三)强化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一是重培训,强化素质提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区委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区政治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区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专题会议要求。同时组织学习中央、省、市、区相关深化改革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文件,真正做到领会改革精髓,明确目标方向。上半年,中心多次举行业务培训,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市、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及市、区有关规章制度和方案,组织干部分批到省内其他市、县(区)考察、学习,学习“八项规定”和“两准则三条例”等廉政规定,经常给职工敲警钟、提要求,找全、找准廉政风险点,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强化内部考核。修改完善中心管理考核办法,通过月评比,季通报,促使中心各股室、各窗口间互找差距,切实增强争先意识和大局观念,努力让干部职工的理念更加科学,眼界更加开阔,作风更加扎实,工作更加努力。三是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开展“三严三实”、精准扶贫挂包驻帮、法制宣传等主题活动为契机,促使中心全体职工广泛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改变作风,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上半年,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在场地等硬件条件上滞后于业务现状,对交易业务的拓展及平台的规范化建设有一定影响;二是交易流程有待再优化;三是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需要加强调研,掌握大量的翔实数据,为深化改革提供基础支持。在下半年的工作中,中心将继续深化制度建设,努力打造一流的窗口服务单位,服务全区改革大局;继续加强队伍提升,努力打造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业务精通、训练有素的干部队伍;继续推进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努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电子信息化水平;继续推进乡(镇)、村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努力推动乡(镇)、村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继续加强项目验收,努力净化全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环境,助推全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
20_年改革攻坚报告五
ok3w_ads("s005");
乡镇财政对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政权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管理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乡镇财政困难、债务负担过重、财政事权不对称、收支不规范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农民负担就会反弹、加重,乡村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才能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行为,建立起适应形势变化的新型运行机制,是摆在财政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20_年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发〈20_〉26号)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乡财政的管理,约束乡政府行为”,“对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规模较小的乡,其财政支出可由县财政统筹安排,以保障其合理的财政支出需要”。为缓解乡镇财政困难,遏制乡镇债务,应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乡镇财政实行乡财县管改革。
一、“乡财县管”的指导思想。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通过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规范乡镇的财政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不合理增长,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乡财县管”的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全面实施原则。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在全面推行改革的基础上,区分乡镇不同情况,合理制定方案,统一组织实施。
(二)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乡镇政府在县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
(三)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县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部门不得挪用乡镇财政资金;乡镇原有各项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确保乡镇利益不受侵害。
(四)促进经济发展原则。方案设计要有利于调动乡镇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县乡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五)有利于提高效率原则。按照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简化审批环节和程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支、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县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
(一)预算共编。县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结合财力实际,兼顾需要和可能,明确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综合财政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
(二)账户统设。即取消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由县财政部门代理乡镇财政总会计账务,核算乡镇各项会计业务,相应取消乡镇财政在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财政局在各乡镇金融机构统一开设县财政专户分账户。分账户设“结算专户”、“工资专户”和“支出专户”三类。乡镇所有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上级部门补助收入等先缴入结算专户,其中应上解财政收入再通过“结算专户”上缴县级国库。乡镇所有工资性支出通过县级国库或“结算专户”拨到“工资专户”,专门用于乡镇人员工资和民政定补人员补助的发放。工资以外的其他支出通过县级国库或“结算专户”拨到“支出专户”,由乡镇按规定开支。
(三)集中收付。乡镇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各项财政收入缴入县级国库,由县财政进行核算。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先保障人员工资。公务费支出由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季度财务收支计划,经乡镇领导签批后报县财政审批。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拨入村级资金专户,确保村级资金专款专用。
(四)采购统办。乡镇各项采购支出,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县财政部门按照预算审核后,按政府采购有关法规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县财政部门直接拨付供应商。
(五)票据统管。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农业税税收凭证等,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级财政部门,实行票款同行、以票核收,严禁坐收坐支,严禁转移、隐匿各项收入。
同时,调整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和职能。乡财政所上划县财政部门,实行县财政对乡镇财政所的垂直管理。县财政局负责乡镇财政所的岗位设置、人事安排、业务管理考核等。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乡镇财政所干部日常学习教育、工作协调和相关工作考核等。乡镇财政所干部年终考评由县财政局和乡镇党委、政府共同进行。各乡镇设置报账员管理乡镇预算和报账。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财县管”改革工作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政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乡财县管”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各级监察、人事、国税、地税、人民银行等部门和单位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乡财县管”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完善县财政管理体制。按照积极稳妥、简明规范和让利于乡镇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困难乡镇的扶持力度,尽可能增加乡镇可用财力。制定激励措施,强化目标管理,调动和保护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三)规范乡镇财政支出管理。统一工资和津贴、补贴发放标准。根据乡镇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公务费定额。明确乡镇支出范围,健全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优先保证人员工资正常发放,严格控制会议、招待、小车、电话等费用开支,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四)清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由人事、编办、财政等部门共同组织进行。严格乡镇人员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对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得供给经费。
(五)核实乡镇各项债权债务。全面清理乡镇银行账户和票据,摸清乡镇收入家底。认真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并逐一登记造册报县政府备案,严禁新增负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消化现有债务。在确保人员工资和必要运转经费的前提下,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偿还债务。
(六)积极推广应用网络技术。要适应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需要,应用财务管理软件,实现县财政部门与乡镇财政所联网,逐步实现乡镇收入网上报解,收支计划网上申请和审核,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主要作用。
(一)规范了收入征管,挖掘了收入潜力。实行“乡财县管”,不仅规范了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业税收征管,而且有效遏制乡镇财政支出需求的膨胀,明显减少了乡镇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从而从根本上治理了乱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同时,通过加强账户、票据的管理,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将“票款同行”、“以票管税(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实处,既从源头上杜绝了乱收费、乱摊派现象的发生,又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滥收滥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综合预算,统筹安排乡镇预算内外财力,有效保证了乡镇的基本支出需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乡镇预算内财力的不足。
(二)加强了支出管理,确保了工资发放。通过实行“乡财县管”,使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进一步延伸到乡镇,在乡镇初步建立了符合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财政管理框架。通过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加强了支出管理,规范了支出行为,乡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支出应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保障乡镇工资正常发放,杜绝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实行乡财县管后,在加强支出管理的同时,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乡镇不仅不能随意进人,还对原有的不在编人员进行了清理清退,清退人员财政一律不再供给。
(三)有效遏制了乡镇债务,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乡镇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债务负担太重、窟窿太大。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不能随意举债,有效扎住了乡镇“举债”的口子,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条件。改革后,通过彻底清查乡镇债务,对乡镇债务“先刹车、后消肿”,可以遏制债务膨胀。
(四)堵富了管理漏洞,提高了管理水平。实行乡财县管改革,在坚持乡镇“三权”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实现 “四个管住”,即管住了乡镇乱收费、管住了乡镇乱花钱、管住了乡镇乱进入、管住了乡镇乱举债,从根本上堵塞了收入截留、流失和支出挪用、浪费的漏洞,扎住了乡镇进入和举债的口子,极大地提高了县乡财政管理水平。将改革前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比较低,收入无预算,支出无标准,票据不合规,账户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特别是乡村财务管理尤为混乱的状况扭转,不仅加强了乡镇财政管理,还规范了村级的财务管理,节约了财政资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六、实施改革应解决的问题。
(一)必须纠正乡镇错误的“权力”观。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不少乡镇可能会认为剥夺了乡镇的资金管理“权”,对于这个实际存在的问题,要认真作好宣传解释工作,讲清“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主要目的是规范乡镇财政管理,提高乡镇财政运行水平,同时通过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县级财政“反哺”财政困难乡镇,增强乡镇财政的保障能力,使乡镇认识到推行改革“有利可图”。其次,在“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中,明确了“三权”不变的原则,即乡镇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县财政坚决不集中、不挤占、不平调。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让乡镇的党政领导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力纠正了那些认为改革会揽“权”夺“力”的错误思想。
(二)必须解决“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问题。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县财政把乡镇的收入和支出都管起来了,有些人会产生错觉,认为“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体制无法实现。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明确应乡镇财政预算仍然由乡镇财政编制,县财政只是对乡镇预算编制起到指导、审核、监督的作用。二是在乡镇财政仍然保留了政府单位会计,乡镇的公用经费支出仍由乡镇财政管理、核算。三是明确财税收入仍由乡镇组织,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原列在总预算会计账户和农税会计账户的往来,除“与上级往来”转入县级“结算专户”外,其余转入乡镇“支出专户”。
(三)必须解决收入及时入账的问题。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首先必须管住乡镇的收入,那么如何保证乡镇收入及时进入县乡“结算专户”,确保收入及时入账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国地税部门征收的各项税款由税务部门直接上解县级国库;二是明确规定乡镇取得的除税收以外的收入(包括乡镇在本地的借入款)必须在两日内缴入乡镇“结算专户”,并由乡镇财政结算员及时缴入国库,以便县局及时了解乡镇收入情况。三是管住票据,乡镇使用的所有收费票据全部上收到县财政局管理,实行“限量领用、定期缴销、票单同行”的管理办法。四是对截留、隐匿、转移收入的,制定严厉的处罚和制约措施。
(四)必须解决严控支出的问题。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以后,要充分发挥县财政的管理监督作用,明确财政支出顺序,规范财政支出行为,确保乡镇重点支出到位。一是对人员工资、社保缴费和发给个人的津贴、补助,一律从县国库或“结算专户”直接拨付到相关机构计入个人账户。二是对支付给农民的种粮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补助、对计生家庭的奖励、农机具补助、救灾补助、优抚补助等国家对农民个人的补助,实施财政直补资金“一卡通”工程,由县级“结算专户”直接通过信用社发放到农民个人。三是对上级安排给乡镇的农田水利、公共设施、设备购置等专项支出实行报账制。四是对金额较大的支出采取单独申报、单独审批的办法。五是合理界定乡镇负责人的资金审批权限,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六是实行拨款按计划、用钱按申报的制度。
(五)必须解决改革运行成本问题。由于我县乡镇一般的距县城都有几十公里,最远的有100多公里。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如果频繁往返县城批钱、报账,运行成本势必增加,改革将难以体现实效。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县乡财政信息网络建设,配强计算机软硬件,并实现了 “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的目标。同时,简化工作流程,收入凭证每月分两次带交县局审核,支出凭证每月统一到县局审核一次,减少了原始凭证传递和财政结算员往返县城的次数。另外,把乡镇的乡级“结算专户”和“支出专户”都设在当地信用社,方便了乡镇的收支管理。
(六)必须解决工作落实的问题。任何一项改革,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纸上,停留在形式上很容易,但真正要落到实处却相当难,不抓落实,改革就会流于形式,没有任何效果。同样,“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涉及乡镇财政管理权限的调整,必然要触及某些团体和个人的利益,情况复杂,有一定的阻力,如果没有过硬的制度和机制来抓落实,改革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流产。在工作中,财政部门应通过争取领导重视,充分发挥职能,制定有力措施,就用制度促使乡镇党政领导不仅要抓改革,而且要重点抓,下力气抓,使改革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提高乡镇财政运行质量。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建立有效控管乡镇财政收支的规范、安全、科学的管理体系,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机结合,是力助改革成功的两大支点,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源头控管收支。在改革中应充分用好了这两大支点:通过推行乡镇总预算会计业务的集中核算,实现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全部缴入总预算会计的“结算专户”综合反映,这是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和条件。通过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可以实现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行为、严格支出顺序、防止铺张浪费的目标。所以的改革思路应是:只有先管住财政收入,才能保障财政支出,只有规范了支出行为,才能明确支出顺序,从而实现乡镇财政保工资福利、保政权运转、保社会稳定的功能,充分体现财政改革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改革乡财县管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20_年改革攻坚报告六
ok3w_ads("s005");脱贫攻坚汇报 3 篇 【篇一】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公路提质改造窄路加宽相关情况 20xx 年,我县窄路加宽全年计划建设任务 98 公里,计划总投资 5211 万元,其中涉及贫困村 11 个,合计里程 16.629 公里,计划投资 896 万元。9 月底已完成投资 4248 万元,占全年任务82%,预计 10 月底完成投资 5048 万元,占全年计划 97%,11 月10 日前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二)56 个拟退出贫困村村组道路建设情况 20xx 年,我县 56 个拟退出贫困村村组道路全年计划建设任务61.606公里,计划总投资2206.7万元。9月底已完成投资1765.4万元,占全年 80%,预计 10 月底完成投资 2140.5 万元,占全年计划 97%,11 月 10 日前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三)建制村通村公路及通客班车相关情况 截至目前,我县所有建制村通村公路率为 100%,通客班车率为 100%。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 20xx 年,我局先后召开了 8 次党组会议,学习贯彻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我局脱贫攻坚形势和任务,全面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 4 次脱贫攻坚培
训,确保其掌握脱贫攻坚相关知识,每月至少安排了一次入村走访。
8 月份,我局制定了脱贫攻坚(行业扶贫)工作方案,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谭余崇局长任组长,对扶贫工作负总责,刘丁庚副局长任副组长,王建国、王善求、胡书仁、李国荣、彭群交、刘君怡为成员,确定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行业扶贫工作。县里开展“消超”工作后,我局及时调整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从其他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一线,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责任。
(二)详细调查摸底,科学规划精准扶贫 谭余崇局长亲自带队走访贫困村所在乡镇,与相关乡镇共同调查摸底贫困村村组公路建设情况和建设需求,充分听取村支两委和相关村民小组的意见建议,确定具体建设方案,科学规划村组公路走向,争取以最经济的方式保质保量完成县政府交办的建设任务,争取尽最大可能方便贫困村村民的出行,切实改善贫困村交通条件。
(三)全面落实交通扶贫惠民、便民政策 1.严格落实技术标准。我局严格按照路基宽度不小于 4.5 米、路面宽度不小于 3.5 米、水泥路面厚度不小于 20 厘米的技术标准要求建设贫困村村组公路。
2.全面落实经费补助标准。我局严格按照省政府规定的农村公路提质改造窄路加宽16万元/公里和县政府规定的贫困村组级
砂石路 20 万元/公里、原有砂石路再进行硬化 40 万元/公里、新建村级通畅公路 55 万元/公里的补助标准,并依据县委政府制定的《涉农资金使用办法》相关程序,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所有项目进行补助,确保执行不走样,不发生偏差。
(四)强化全过程监督,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 我局派专人加强与相关乡镇的协调,强化对贫困村村组公路建设的全过程监督,重点监督建设进度、审批程序、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工程质量,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乡镇、贫困村在技术、资金、维稳等方面各自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确保整个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篇二】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着力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 全县关涉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整个教育系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贯彻落实 7 月 6 日至 8 日国务院在 xx 兰州召开的全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现场会议精神,杜家毫书记、许达哲省长提出“一提高、两降低”的明确要求,6 月 21 日全省教育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8 月 4 日在江华县召开的全省教育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精神,以及 8 月 15 日娄底市教育扶贫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教育脱贫攻坚指挥部,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指挥长,教育局长任副指挥长,县教
育局牵头,财政局、扶贫办、人社局、农业局、民政局、残联、团县委、妇联、工商联、总工会、关工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指挥部下设 12 个工作组,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签订了责任状,制发了工作手册,多形式、全方位宣传解读教育扶贫政策,多次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部署和推动落实。5 月 12 日,全县教育系统主要负责干部上了一堂教育行业扶贫工作的党课,并对各乡镇、各中小学校有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8 月 20 日,县长彭石清在全县教育系统行政干部暑期培训班上,对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培训、再部署、再升温;
8月 26 日至 29 日,全县教育系统各单位继续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专题学习培训和督战部署。9 月 29 日,县教育局党委召开了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也相继召开了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全县上下形成了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能目标,不断夯实教育脱贫攻坚基础 紧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能性扶贫定位,围绕贫困学生精准资助、基础教育普及、控辍保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等重点领域,确立了教育经费向基础教育倾斜、自觉补齐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天窗和短板、全力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明确
了工作目标:到 20xx 年,我县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教育对促进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完善教育扶贫责任体系。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育脱贫攻坚责任体系,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实施“一校一对策、一生一责任人”的帮扶机制。建立教育局班子成员对口帮扶联系乡镇,乡镇中心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对口帮扶挂点学校,学校校务会成员对口帮扶对应班级,学校教师对口帮扶贫困学生的帮扶机制,通过填写《xx 县教育系统精准脱贫帮扶工作手册》,对责任人及其工作进行目标和痕迹管理,确保每所学校有扶贫联系人、每个贫困家庭学生有帮扶责任人,以求定点跟踪,精准帮扶,全程覆盖。实施挂图作战。按照“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摸清底数、瞄准对象,构建覆盖贫困村所在地每所学校、每个贫困家庭学龄人口的信息管理平台,明确对每所学校、每个贫困家庭学龄人口帮扶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责任,按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实行动态销号,确保教育扶贫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二是推进教育扶贫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教育脱贫攻坚联席会议制度和季度督查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度;
各工作小组制定子方案,明确各板块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将帮扶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帮扶措施落实到具体方案、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时段。积极动员、
鼓励城镇学校通过支教等方式,“结对子”,“手拉手”,“互助互学”,实行“点对点”精准帮扶、全程帮扶。
三是形成教育扶贫工作合力。通过 xx 网和《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简报》,汇编、宣传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和扶贫推进成果,全方位、多载体宣传教育扶贫的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教,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培训的支持,实现了扶贫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立足“两降低”精准发力,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能上学” 围绕“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降低上学负担”,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加快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效防止因贫失学、因学致贫。
一是加大控流保学力度。出台了《xx 县“控流保学”工作方案》,从依法控辍、精准控辍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采取签订责任状、划片、驻点、包校等方式,各中心学校、县直教育单位、民办学校积极开展走访劝学活动,根据辍学原因,“一人一案”解决问题,确保辍学学生及时返学。近三年小学六年巩固率均为100%;
初中三年巩固率分别为 98.86%、98.81%、98.89%,均达到了省颁标准。
二是保障特殊学生入学机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本地学生同等待遇,县城永丰城区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1642 人,
占在校学生的 18.49%。印发了《xx 县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全县 6-14 岁三类残疾儿童共 307 人,在校 305 人,入学率达 99.4%,远超 80%的省颁标准,“湖南省随班就读工作试点县”通过首期验收。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覆盖到边,监护到位,关爱到人”的留守儿童动态关爱网络,对留守儿童做到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
三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在全省独创了校安工程县级领导“挂点援建”和县直机关单位“挂钩援建”的“一帮一”制度。108 个县直机关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和缩减办公经费援建学校 72所、食堂 108 个,投资 20_ 多万。近三年新建、维修、改造校舍 9 万多平方米,消除危房 6 万多平方米,创建合格学校 56 所、合格教学点 16 所、省级合格公办幼儿园 5 所;
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145 所;
投资近 5 亿元,新建搬迁了 xx 一中。
四是大力化解城区大班额。在县城重建双源学校、扩建永丰一中、新建 xx 一中、组建永丰中学,城区新增学位达 9000 余个,待在建的湾田学校投入使用后,城区小学可由原来的 113 个班扩充到 164 个班,平均班额可降至 53 人,城区大班额得到有效化解。落实义务教育划区、免试、就近入学和年满 6 周岁入学等政策,今年秋季开始,城区学校逐步将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 50 人和 55 人以内。下阶段还将易地新建永丰三完小,改造横塘、杨柳、定源、东华等城区周边学校,到 20xx 年班额可暂达上级要求。
五是规范办学和收费行为。各学校严格按物价审定标准收费,张贴了《收费公示栏》,自觉接受社会和学生家长监督。7 月 11日,全县召开了治理违规征订教辅资料工作会议,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强制各中小学严格按上级政策和要求收费。坚决遏制乱补课、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等现象,防止以自愿名义增加贫困家庭送读负担,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加大对违规补课、乱收费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今年以省教育厅将我县列为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县为契机,下发了《xx 县师德师风建设 20xx-20_ 三年规划》,发布了“xx 教师誓言”,全县教育系统各单位组织了专项学习教育和考试,进一步狠抓教师队伍思想作风建设。
四、瞄准“两补齐”精准资助,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
一是补齐了非寄宿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不能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的政策天窗。截止上学期,我县共有在园幼儿 23429 人,义务教育小学生 56370 人、初中生 26577 人,高中阶段学生 20588 人,总计 126864 人。今年春季开始,我县在全省率先将非寄宿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纳入生活费补助范围,做到应进尽进、应补尽补,共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12390 人,补助资金 673.5875 万元,全部打卡发放到了受助学生家庭。正式实施,6 月 1 日起全面选用食堂供餐模式,覆盖除永丰城区以外的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分两批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第一批是今年 6 月份共实施
22 天,涉及 71 个核算单位、178 所学校,财政拨付资金 472.34万元,惠及 53675 名学生;
第二批从今年秋季 9 月 1 日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在学校全部实施,涉及 265 所学校,惠及学生60526 人。
二是补齐了非普惠性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子不能享受资助的政策短板。从今年春季起,我县在全省率先将在非普惠性幼儿园和学前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纳入学前教育入园补助范围,按 1000 元/生/年的标准落实到位,共资助学前教育阶段学生 2409 人,补助资金 120.45 万元,全部打卡发放到了受助学生家庭。
三是确保各学段、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今年春季学期,全县资助普通高中阶段学生 5061 人,补助资金506.8 万元;
资助职业教育阶段学生 599 人,补助资金 59.9 万元。我县还不断加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力度,20xx 年助学贷款 469人,贷款资金 323.5 万元;
20xx 年助学贷款 513 人,贷款资金352.5 万元;
20xx 年助学贷款 671 人,贷款资金 538.7 万元;
20xx年助学贷款 749 人,贷款资金 609.45 万元。
四是精准实施雨露计划。县扶贫办对20xx年秋季学期和20xx年春季学期职业教育补助 930 人次 93 万元,20xx 年秋季学期和20xx 年春季学期申报补助 956 人次,补助发放标准为 2500 元/人(20xx 年秋季学期 1000 元,20xx 年春季学期 1500 元),在 7月底前完成了审核和资金发放。省里下达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培训,已经选送 150 人到定点培训机构省生物机电学院参加培训。
五是广泛发动社会助教助学。我县积极组织社会各界捐资奖教奖学、助教助学,形成立体化助教助学体系。开学前夕,甘棠、洪山、沙塘、杏子、三塘铺等乡镇相继召开了议教工作会议,组织村组和成功人士捐资 500 多万元。今年,各地 xx 商会倡议在家乡捐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并积极资助贫困学生,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广泛参与的支教助学格局。
五、围绕“三提高”精准培养,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上好学” 一是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脱贫攻坚的贡献力。我县组建了县职教中心,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教育、农业、人社、扶贫等部门联合建立职业教育扶贫致富培训基地,面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脱贫攻坚贡献力。目前,正在规划筹建第二职业中专。
二是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的成才率。今年起,我县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由以前每年 150 人增加到200 人,已与 198 人(初中起点 189 名、高中起点 9 名)签订了培养合同,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报考优先录取。
省示范性高中 xx 一中将招生计划的 35%作为指标生批,按初中毕业生比例分配到县域内的每所初中学校,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对去年纳入数据库的 447 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已累计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1038 人次,已有 426 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了就业。
三是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教育扶贫的满意度。充实农村师资力量。出台《xx 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xx-20_ 年)实施细则》,前 3 年共补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 760 人,今年又落实特岗教师计划 234 名,安置公费师范生 42 名,公开招聘教师 52 名,引进高学历人才 6 名,安排顶岗实习公费师范生 101 名,全部充实到除永丰以外的农村乡镇中小学校任教,充实了贫困地区学校师资力量。此外,还组建了 6 个教育集团和 15 个乡镇教学联盟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更合理、各学科教师配备更齐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全面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交口称赞,20xx 年全面“改薄”建设考核排名全省第三。今年共投入 5272 万元进行了全面薄改、标准化教学点和教师周转房建设;
投入 1.14 亿元进行了教育设施设备改善;
申请教育扶贫贷款 2.134 亿元,计划完成 61 所中小学的校舍改造。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中考、高考成绩连续 11 年以绝对优势领跑娄底。继去年高考获得全省唯一理综单科满分,今年又夺全省理科状元;
中考水平高出全市平均分 110 分。我县小学四年级和初中八年级在 20xx年湖南省 46个样本县进行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均位居全省第五名。在 6 月 1 日召开的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推进会议上,我县作了典型经验介绍,真正实现了在欠发达地区办出优质教育的工作目标。
各位领导,我县教育精准扶贫瞄准实现“三个不落”,即“薄改建设,不落一校;
困难资助,不落一生;
帮扶发展,不落一户”;
“三个确保”,即“到 20xx 年底,确保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改薄工程全面完成,确保贫困村所在学校教师培训全到位,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我们将精准发力,攻坚克难,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在教育小康路上掉队,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篇三】
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社保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1、严格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调整及特殊群体缴费补贴政策。我县对重度残疾家庭人员按每人每年 100 元标准由财政代缴并享受 30 元财政补贴,其中区财政 70 元,县财政60 元,20xx 年我县重残人员 564 人,累计财政补贴 7.3 万元。我县对低保对象按每人每年 100 元标准由财政代缴 50 元并享受 30元财政补贴,其中区财政 45 元,县财政 35 元,20xx 年我县低保对象 334 人,累计财政补贴 2.7 万元。全县建档立卡 1690 户 7215人,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4857 人,现已全部纳入参保范围,参保率 100%。
2、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增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xx 市关于养老保险待遇支付有关规定,及时维护参保人员数据,核对养老金发放信息,做好基础养老金调增工作。目
前,永宁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已经由 20_ 年每人每月 55 元提高至每人每月 220 元,20xx 年 1-7 月累计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 130090 人次,累计发放 3013.32 万元,人均月工资 231元。
3、有效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扶贫政策。组织人社、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困难群体参保信息进行比对,并对参保缴费人员给予相应补助,累计补助 883 万元,惠及 9814 人。同时,将社保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将全县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条件的 7005 名建档立卡人员全部纳入参保范围,给予每人 30 元医保补助,已全部到位。
4、兑现医保惠民政策,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一是按照国家和自治区、xx 市医保改革工作部署,在总额控制下,我县积极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相结合的复合付费方式,全面推行 117 个病种的单病种付费。组织开展了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评估,签署了医疗服务协议,要求各协议医疗机构 20xx 年 xx 诊次均费用(不含门诊大病)增长率控制在 0.5%以内,住院医疗总费用增长率控制在 9.2%以内,住院检查费用占总费用比例控制在 49.8%以内。二是完善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调整优化门诊统筹控制指标,扩大了门诊大病和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助推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稳步开展。三是在建立评估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开
展系统智能审核工作。利用智能审核系统对医疗机构不合理诊疗行为进行审核,20xx 年查处违规基金 25.5 万元,已全部扣回,20xx 年查处违规基金 4.94 万元,将在年底全部扣回。四是认真落实自治区推进健康扶贫若干政策,坚持政府兜底保障,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扶贫保、医疗救助报销比例,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年度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 90%或当年住院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 5000 元,有效防止了重特大疾病患者及其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五是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在维持大病保险起付线不变的基础上,按年人均 37 元标准筹资大病保险资金,通过扩大大病保险药品目录、优化经办流程、简化报销手续、推行一站式服务等,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待遇水平和服务能力,报销比例稳定在 70%以上。六是全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充分利用国家搭建的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平台,向国家平台完成备案 317 人,实现与全国 31 个省份 1 万余家医疗机构的联网直接结算。20xx年完成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21 人次,医保统筹基金支付 28.51万元。20xx 年上半年,完成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47 人次,医保统筹基金支付 90.33 万元。
5、积极落实工伤保险扶贫政策。全面启动实施“同舟计划”二期,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有效畅通人社、发改、交通、水利、安监、总工会等部门沟通渠道,深入企业摸底排查,推进职工登记建档,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参加工伤保险。20xx 年上半年,
永宁县在建项目 27 家,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 15 家,参加工伤保险 6137 人,累计缴费 226.48 万元,参保率 100%,全县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成效显著。
(二)就业扶贫开展情况 1.围绕产业因地制宜建立就业扶贫车间,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与我县各个小城镇、中心村积极联系对接下,以及周边大型企业的帮助支持下,利用当地空余厂房、闲置房屋,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创办加工车间,引导周边失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来料加工制造等业务。按照手工编织行业特点,甚至开创居家式“扶贫车间”。使不能外出务工的家庭妇女通过一段时间的技能培训后,领取制作材料在家进行手工编织,成品集中回收。由企业统一销售,按件计费为工人支付劳动报酬,真正帮助失地农民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截止目前,永宁县已建成原隆村手工编织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 50人、望远镇手工编织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 26 人、李俊镇手工编织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 18 人、李俊镇手工面条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 11 人、街道办手工编织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 5 人、新华中心村手工制品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 32 人、宁萧服饰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 80 人,其中建档立卡户 6 人,我局也利用现行优惠政策,积极与车间对接为职工开展岗前培训。
2.摸清群众就业技能需求,广泛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为能够切实帮助失地农民、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掌握就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我局一是以各乡镇、中心村就业困难人员统计为基础,通过进村入户彻底摸清就业困难人员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培训需求、就业意愿等信息。对这部分群众有针对性的开展政策宣传、政策解读、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工作,力争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二是选择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经验丰富、就业质量较高的培训机构。根据人员基本情况,制定更加精准的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转变;
三是积极按照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培训新模式和“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培训对象选单、政府买单”的新机制。本着“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积极联系用工企业,根据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广泛开展订单培训,通过订单式培训使一大批劳动力能够实现定向培训、定岗就业的愿望。
截至目前就业局已为闽宁镇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共计 9 期 450 人,其中:保安员培训 3 期 150 人,家政服务培训 1 期 50 人,电焊工培训 1 期 50 人,挖掘机培训 1 期 50 人,并根据闽宁镇贫困劳动力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宁萧服饰就业扶贫车间开展订单式培训 3 期 150 人。计划下半年就特色产业展开相关培训。
今年自治区给闽宁镇安排 50 个公益性岗位指标,通过对接了解,目前已经初步上岗,另拟利用县上就业剩余资金再购买50 个公益性岗位指标向闽宁镇倾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培训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目前开展的就业培训是20 天的短期非学历培训。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培训范围广、成本低、见效快,但缺点是对最需要就业的贫困人口帮助不大,还是存在劳动力技能水平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短期培训并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技能参与市场竞争。因此,探索出新的培训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转移就业,是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保障有待进一步提高。积极扶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但建档立卡贫困户存在家庭成员患病比例高、教育费用压力大、父母年龄大、无劳动力、无抗压能力等问题。所以建档立卡户家庭返贫率相对高,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应适当倾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尤其关注贫困人群,防止此类人员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确保应保尽保,尤其对于残疾等特困群体,要及时与民政、残联部门对接,做好此类人员的医疗保险参保工作。
(二)鼓励企业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我县闽宁镇,已有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宁夏立兰酒庄等多家企业。吸纳建档立卡户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要予以照顾。
贫困劳动力存在知识水品低,技能单一的问题,企业吸纳了劳动力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难问题。所以对于吸纳劳动力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要给予税收优惠、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并在稳岗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再出台鼓励企业开发新就业岗位的相关政策。另外,建议根据我县发展情况,适当对这些企业降低社保费率,减轻企业用工成本压力,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用于吸纳贫困劳动力。
(三)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开发就业岗位。我县建档立卡户主要分布在闽宁镇,闽宁镇适于葡萄、红树莓、枸杞、中草药、蔬菜大棚等种植业及肉牛、蝎子等养殖业,培育种植养殖大户及带头人,积极发展种养植业,有效带动贫困劳动力增收。
(四)强化督导服务,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是加大劳务经纪人和劳务派遣公司的管理力度,保障合法用工。研究制定具有约束力、激励性的扶持服务政策,促进有组织转移发展壮大。二是加大对各乡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指导督促力度,不断完善劳务产业工作。对各乡镇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用工信息发布、劳动力转移就业统计等工作加强指导和督导,做到每月指导、每季度督导、每半年一检查,促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岁末年初,中央、省、市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尤其是春节前夕,习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
并在成都亲自主持召开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果和经验,就如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提出了8条明确要求,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新的动员令。习总书记亲自挂帅出征,驰而不息抓脱贫攻坚,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现了坚定的脱贫决心、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崇高的为民情怀,为全党树立了标杆、作出了表率。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质量导向,突出“精准”二字、下足“绣花”功夫,众志成城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过去一年来,xxx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坚持以“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圆满完成了“5个省级贫困村、6个区级贫困村退出、2722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xxx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63%,在首战首胜的基础上实现了再战再捷。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思路,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一、必须清醒看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艰巨”体现在哪里?一是时间非常紧迫。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不到三年时间,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顺利实现,关键取决于能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此,习总书记作出要“制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指导意见”的重要指示,省上也启动实施了精准脱贫“千日攻坚”行动。我们必须争分夺秒、背水一战。二是要求越来越高。在成都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近期,中央和省市召开的系列会议,都强调要把提高脱贫质量贯穿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环节、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重视“扶贫进度”向更加关注“脱贫质量”转变,将其作为今后脱贫攻坚的主基调,既要确保全面完成任务,又不能影响脱贫质量。三是难度越来越大。xxx今年拟退出的14个省级贫困村中,集体经济都很薄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71%;
同时预脱贫的5233人中,无劳动力的占39.7%,患慢性病的占15.6%,残疾人占12.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9.3%。这些数据深刻表明,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决定了今年的脱贫攻坚战是“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的重大判断。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句话写入了十九大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向世人所做的宣言,更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得到人民的认可,就必然要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实现全民脱贫,夯实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基础。经得起历史检验,就必然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总体规划开展工作,科学合理的实施各项工作措施,逐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地落实,完成总体要求和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必须按照“千日攻坚”行动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锁定省级贫困村退出,对照扶贫专项20_年实施方案,集中精力打好“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和“冬季冲刺”,全力确保脱贫攻坚连战连胜。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攻坚:
一要聚焦住房安全保障持续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群众脱贫的基础和前提。要全面完成126户(c级28户、d级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还要全面完成所有土坯房改造。尤其要注重解决好后续发展问题,加快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跟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因人因户落实好产业、就业、社保等后续措施,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二要聚焦产业就业扶贫持续攻坚。要“长短结合”抓产业扶贫。“长”就是要结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以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为重点,在建基地、创品牌、深加工上狠下功夫,着力培育长期的产业支撑;
“短”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引导贫困群众选择小家禽养殖、蔬菜种植等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的脱贫项目,确保预脱贫户都有至少一项增收项目,做到短期促脱贫、长期奔小康。
三要聚焦教育医疗保障持续攻坚。教育、医疗扶贫的重中之重是及时兑现相关政策。要重点抓好教育、民政、医疗卫生等已有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对贫困户享受政策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下大力气解决政策兑现不及时、不到位问题,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实到户到人,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人口,特别是患有大病、慢性病和残疾的特困群体进行全面排查,切实做到低保应兜尽兜、应保尽保。
四要聚焦“四好村”创建持续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是必答题,“四个好”是加分题。我们不仅要通过“两不愁、三保障”解决好物质上的贫困问题,更要通过“四个好”解决好贫困群众精神上的贫困问题。要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救急解困和内生脱贫、输血与造血统一起来,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持续办好“8+3x+3”农民夜校,通过常态化宣讲和精神鼓励,引导促进贫困群众比学赶超、提振精气神,不等不靠、埋头苦干,用自己辛勤劳动改变贫困面貌、创造美好生活。要深入推进“四好村”创建。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深化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分级开展“五好家庭”评选表扬活动,大力实施“五净一规范”行动,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要改进帮扶方式和动员方法。探索以购代捐、生产奖补、以工代赈、扶持基金激励等措施,从机制上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让脱贫群众不仅能“站起来”而且能“走得远”;
同时要注意做好非贫困户,特别是临界户的思想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在和谐氛围中顺利开展。
五要聚焦巩固脱贫成效持续攻坚。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既要保证当年计划脱贫的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也要确保已脱贫的贫困人口持续达到当年的脱贫标准。要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对标贫困退出标准,对20_年以来已脱贫的贫困人口进行仔细核查,对存在返贫风险的群众要及时列入台账“回头帮”,切实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要持续壮大扶贫力量,继续开展好“百企帮百村”、扶贫日等活动,广泛动员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志愿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巩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许下的承诺,再次坚定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这句话既给了老百姓希望和盼头,也为广大党员干部定下了目标和任务。
相关热词搜索:20_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脱贫攻坚汇报材料三篇农村脱贫攻坚汇报视频0乡镇脱贫攻坚汇报材料脱贫攻坚汇报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20_年改革攻坚报告七
同志们:
一、切实提高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而言的,是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是对传统扶贫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发展。党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关键举措,确立了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指导思想的地位,要求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六大机制”(即: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扎实解决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即: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强调要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对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做到“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习多次强调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别是在甘肃视察期间强调“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6月18日,习在贵州考察工作时又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要在‘六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做到底数清楚、对象明确、方向精准),做到‘四个切实’(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这为我们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我省现阶段最基本省情,把扶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了精准扶贫的方向和要求,提出定向“喷灌”、定点“滴管”、定期脱贫。在深化扶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6月9日省上召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领导之重视,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决战的决心和信心。省上出台的《意见》和17个配套方案,全面贯彻了以来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习扶贫开发战略思想,鲜明提出了全省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突出了“组合拳”特色,强化了配套措施,创新提出了扶贫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等“六个精准”要求。这“六个精准”涵盖了扶贫开发的方方面面,突出了关键环节,与习提出的“六个精准”的精神和要求是一致的,是对我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1+17”政策框架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关联度强、含金量高,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突破性和激励性,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上的相关精神,坚定信心、细化措施,强化责任、抓好落实。
近年来,我们围绕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针对永昌县被确定为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的实际,研究制定了《深入推进“1236”扶贫开发行动实施方案》、《永昌县扶贫开发三年计划》和《进一步支持永昌县加快发展的意见》。为了将扶贫重心真正下移到贫困村、扶贫措施落实到贫困户,市级领导带队分别深入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集中调研,分析贫困原因,制定脱贫措施,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上成立了由市级领导牵头的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组,在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成立专门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重点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或副书记,帮助贫困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通过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扶贫开发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任务依然艰巨。尽管我市与其他市州相比,贫困面较小、任务量不大,但目前全市仍有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7个相对贫困村,贫困人口还有7300多人。这些村地处祁连山浅山区,区位较差、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生态脆弱,产业发展缺乏支撑、公共服务还有缺位、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留守在村的贫困人口大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脱贫致富意识很弱,因病、因学、因灾、因婚返贫的问题依然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必须用精准扶贫的办法解决“短板”问题,特别要解决好“扶谁的贫、谁去扶贫、怎么扶贫”的问题,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只有集中精力打好这场“歼灭战”,使贫困村和贫困户彻底“斩断穷根”,才能确保在短时间内消除绝对贫困。
二、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目标任务
省委、省政府提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时期,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在20xx年基本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到20xx年所有贫困县(市、区)全面实现脱贫。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要“三步并做两步走”,紧紧围绕“前两年集中攻坚、后两年巩固提高、20xx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目标,把扶贫攻坚的重点放在永昌县,集中用今明两年时间开展扶贫攻坚,让全市7300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其中今年脱贫5900人,明年脱贫1400人。只有这样,在本届任期届满后,我们才能对全市人民有个交待,我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更有说服力。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攻方向,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点和难点。省委王书记对我市扶贫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王书记在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分组讨论时指出,金昌市贫困人口少,工业基础条件好,要尽快消除绝对贫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省做出表率。7月9日,省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在金昌调研督查时,对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讨论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和9个配套工作方案,已印发给大家。“1+9”精准扶贫方案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救助、教育支持、电商支持、易地搬迁、生态文明建设、财政金融支持、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等方面,对当前和今后几年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责任分工、完成时限等作了详细安排。各级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省、市《意见》和配套工作方案结合起来,紧盯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责任,扎实努力工作,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扶贫效果。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个着力”:
一要着力整合扶贫政策,增强政策效应。省上的“1+17”扶贫工作方案,坚持精准方向,着眼重点难点,提出了具有组合拳效应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的帮扶政策。我市“1+9”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与省上“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主要结合了我市实际,突出了金昌扶贫工作的特点和重点。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吃透这些政策,用足、用好、用活这些政策,结合实际找准对接点和突破口,把政策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政策支持转化为扶贫开发的实在成效,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最急迫、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整合扶贫政策,关键要统筹用好扶贫政策。要把落实“1+9”扶贫工作方案与“1+17”扶贫工作方案结合起来,主动作为、重点突破,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特别要把精准扶贫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双联行动结合起来,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双联行动的政策、资金和项目要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在村庄规划、产权制度改革、住房保障、人口转移、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组合效应。重点要做到“四个到村到社(户)”,即基础设施到村到社、富民产业到村到户、公共服务到村到社、生态文明到村到社,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使贫困村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水平等主要指标达到农村小康监测目标要求,力争通过两年努力,使贫困村面貌有大的变化,贫困户生产有新发展、生活有新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优先任务,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特别要把加强基础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切实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力争教育扶贫取得显著成效。电商等现代手段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新模式、新途径,对于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很好,要全力推动电商扶贫支持计划的落实,特别要按照“四有一能”要求(市有电商特色馆、县有电商服务中心、乡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优先支持贫困村加快电商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电商扶贫服务体系,使电商扶贫为精准扶贫增添活力。
为了提高政策扶贫的效应,省上要求加大社会保障的政策扶贫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补差发放办法,使一、二类低保户保障水平达到贫困线以上,最终消除绝对贫困,这是对贫困户实现政策性脱贫的一项保障性社会救助举措,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一项
推荐阅读:
2025年改革攻坚报告(9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