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满江红古诗拼音版如何写(9篇)
推荐满江红古诗拼音版如何写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其中的.《论语》、《三字经》、《老子》、唐诗宋词等经典,更是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多年以来,我坚持让学生诵读这些经典,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拨动学生美的心弦,让经典滋润童年。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地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诵读法、设疑解思法
教师:制作课件《满江红》。
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1课时
师:曾经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她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却无人不知。大家知道他是谁么?
师:没错,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岳飞,亲身感受它的爱国情怀。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关于岳飞的小故事么?或者你认识的岳飞是什么样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资料吧。
生:岳飞是南宋人。
生:岳飞是将军也是诗人。
生: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声名远扬。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岳飞,对他如此了解。那请看一看我眼中的岳飞吧!(幻灯片)
(岳飞简介: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少时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
绍兴六年,岳飞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桧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1、教师范读,划分断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感悟作者情吧!
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国学书,翻开第71页,手拿书的底端,倾斜45度角,认真听老师范读,将停顿的地方在书上用“/”标注,划分断句。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自由诵读。
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诵读。要求:读书过程中试着读出小节停顿,注意节奏和重音,读不准确的句子多读两遍。
3、朗读。
男女生、师生配合,通过不同形式朗读。朗读过程中纠正字音,教师随机点拔。
(教学理念: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等。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也提高学生驾驭汉字的能力。)
4、视频欣赏。
师:经过了不断地诵读,相信同学们心中对岳飞又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让我们放松嘴巴,用耳朵聆听康桥的朗诵作品。(幻灯片播放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加深对词的感受和理解)
5、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语言美。)
师:中华文明5000年,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不乏爱国将领,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吧。
(幻灯出示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爱国诗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荆轲《易水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推荐满江红古诗拼音版如何写二
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屐偏轻敌。笑风流北府好谈兵,参军客。
人事改,寒云白。旧垒废,神鸦集。尽沙沉浪洗,断戈残戟。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任黄芦苦竹打寒潮,渔樵笛。
我客居南徐买酒喝,耳听夜雨潇潇,江中浪声千尺高。想起当年王濬曾东下伐吴,还有深入南侵的拓跋焘。年轻识浅的白面书生有何用?萧渊藻那样的裙屐少年,偏偏又轻敌自傲。可笑掌北府兵者只爱纸上谈兵,重用的不过是自命风流的幕僚。
如今的京口人事已改,又被白色的寒云笼罩;旧时的营垒一片荒芜,觅食的乌鸦聚集鸣噪。昔日的断戈残戟,都还沉在沙中被浪冲淘。夕阳余辉里只能听到,楼船上铁锁的声响;寒冷的西风吹拂下,旧时的王侯宅第一片荒烟蔓草。江边的黄芦苦竹任凭大潮拍打,那呜呜咽咽的水声应和着渔父憔夫凄凉的笛子音调。
蒜山:一作算山,在江苏丹徒西的长江口。
南徐:南朝刘宋元嘉八年(431),以江南晋陵地为南徐州,治京口,历齐、梁、陈,至隋开皇元年(581)废。后世以南徐为镇江的代称。
江声千尺:意为夜雨潇潇、惊涛千尺,浪声澎湃,气势豪放。
阿童东下:阿童是指西晋时期将领王濬,其小字阿童。阿童东下出自此。指代清兵南下。
佛狸深入:佛狸,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魏国皇帝拓跋焘,小字佛狸。佛狸深入这里指代清兵南下。裙屐,指修饰华美而无真才实学的年轻人。
北府:指东晋时期京口。
参军客:指北府参军刘牢之辈。晋秦(féi)水之战,晋方即以所谓百战百胜的北府兵为主力。
旧垒废:指古代战争的痕迹已经不多。
神鸦:指佛狸祠里吃祭品的乌鸦群集。“神鸦集”,由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句化来,谓佛狸祠的祭品召来了群鸦,仍是言古今变迁。“
戟: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楼船,有叠层的大船、大战船。
黄芦苦竹:黄芦,秋天变黄之芦苇。苦竹,又名伞柄竹,其笋味苦。
顺治十年(1654)秋九月,吴伟业因清廷征召,被迫离乡北上。背负着“二心之仆”的舆论压力,其内心饱含自怨自艾的沉痛。抵达镇江之时,正逢天降雨雪,阴霾满空,更使他愁怀难解。于是无限感喟涌上心头,写下这首词。
这首词,由于作者带着悲壮激烈的心情来写,所以很有气魄,从一开始的景色描写,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叙述,写得气势磅礴、感情豪放、情绪激荡。下半片,写世事巨大的变迁,沧海桑田,面貌全非。
沽酒汀边,一身孤零。夜雨傍沱,又兼涛声,其势磅礴。“接着“记当年”以下,连续用典,历数风流人物、兴亡旧事,直至上片收煞,一气奔注,略无滞碍,托兴高远。作者描绘这些历史事件,写得深刻入微,如:“阿童东下”中用“东下”来形容晋王浚进军的气势, “佛狸深入”中用“深入”来说明进军的程度和梁武帝轻敌,用“萧郎裙厩"来比喻他华而不实,最后被围困而死。“笑风流”句,说的是谢玄的北府兵晓勇善战,将领们亦好谈兵法。“笑”字微妙,不能简单理解成讥笑,而应当理解为:当年晓勇的北府兵以及好谈兵的将领们如今何在?此处“风流”有豪爽、粗犷的意思。上片多用典实,却自然浑成,并不涩滞。但每个典故都是一个历史事件,内涵丰富。如:“阿童东下”,“佛狸深入”,它们各含一个具体,生动,场面壮阔,战斗酷烈的故事。又如:“萧郎裙屐偏轻敌’’,内含了梁武帝被困的故事,指出了华而不实的少年贻误国事。
换头转人即景抚今。“人事改,寒云白”句极言人世沧桑变幻,历代兴亡如白云须臾变苍狗,都只是瞬息间的事。其中词中风景描绘,起了很大的衬托作用。如:“听夜雨、江声千尺。’’又如:“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以落日残照古战场和西风吹进王侯家来显示时代的变迁,且”西风吹尽王侯宅“,意同刘禹锡《乌衣巷》诗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言石头城中东晋王侯的住宅如今也不复存在了。最后, ”任黄芦、苦竹打寒潮,渔樵笛“"描绘昔日的战场,已一片冷寂、空旷、残败的景象。只剩下让后人凭吊的遗迹。写黄芦苦竹抽打着红潮,是突出风,江风飒飒,不知渔夫还是樵子在吹着笛子,构成了凄苦幽怨的交响。全词高旷沉郁,苍茫无尽,确有东坡风致。
作者其实是在影射明末清初的镇江战事镇江的失陷与守将杨文骢的书生意气,骄傲轻敌脱不了干系。将大清军用灯笼火把伪饰起来的空筏看作是满载敌兵的战船,正当杨文骢为发炮击沉了清军的空筏而沾沽自喜时,清军主力已在大雾的笼罩下发动偷袭,杨文骢的狼狈与尴尬遂成为那场灾难的终点……纵观整个战局,弘光朝的覆灭就是那些夸夸其谈、志大才疏的风流名士们所制造的悲剧。 国亡了,家破了,西风吹尽王侯宅,光荣与尊严在一夜之间被连根拔起。
此词以蒜山附近为中心,将不同时代不同事件连缀一起,上下数百年,综观千古,语言精练而概括,一句一典,其景扩大,色彩黯淡。景中寓情,又因情选景,使词具有情豪气壮,悲激感人的特点,颇有苏辛之风。
推荐满江红古诗拼音版如何写三
《满江红·点火樱桃》写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也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参阅,但从此词的意境推测,可能是辛弃疾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
▲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等.《宋词鉴赏辞典》(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xx年08月第1版:第1300页-第1302页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推荐满江红古诗拼音版如何写四
《瓦尔登湖》读后感推荐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推荐度:新生军训有感推荐度:读红岩有感推荐度:观《1921》有感推荐度:相关推荐《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1141年(绍兴十一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五月,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分解此军,却遭飞严肃回绝。秦桧又欲陷害韩世忠,飞再次保全了韩。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 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
岳飞此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
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临安府。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
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何铸查得岳案冤情,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高宗)意也!”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
卨用尽手段,也无法使岳飞三人屈招一字。飞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以飞为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布衣刘允升上书为飞申冤,被下大理寺处死。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达命令: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 ;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岳飞冤狱终于平反。隗顺之子告以前情,乃将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1178年,宋廷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业绩不可磨灭。岳飞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为汉民族的文明绵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岳飞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珂《金佗稡编·鄂王家集》收录的岳飞诗文有律诗《题翠岩寺》《寄浮图慧海》,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题记《五岳祠盟记》《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东松寺题记》《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宋·赵与时《宾退录》还收有岳飞绝句《题青泥市寺壁》。《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在南宋晚期的《藏一话腴》、《鹤林玉露》中都有记载,此词从明代开始广泛传诵。此外流传下来的岳飞诗词还有《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池州翠微亭》《过张溪赠张完》《题雩都华严寺》《宝刀歌书赠吴将军南行》《题骤马冈》《题鄱阳龙居寺》等。
s("content_relate");【《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作者简介】相关文章:
古诗王之涣 登黄鹤楼10-11
登黄鹤楼王之涣朗诵10-16
登黄鹤楼 王之涣 古诗10-13
登黄鹤楼王之涣翻译10-12
登黄鹤楼王之涣拼音10-12
登黄鹤楼王之涣赏析10-05
登黄鹤楼王之涣解释10-04
唐诗登黄鹤楼王之涣09-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简介11-13
《登黄鹤楼》翻译及赏析06-17
推荐满江红古诗拼音版如何写五
《满江红·劲节刚姿》赏析
《满江红·劲节刚姿》是南宋著名词人赵希蓬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高度赞扬了华岳的爱国热忱与谋国识见,下片由华岳的遭际联想时局,深感愤慨。
①
劲节刚姿,谁与比、岁寒松柏?几度欲、排云呈腹,叩头流血。杜老爱君□谩苦,贾生流涕衣空湿。为国家、仔细计安危,渊然识。
英雄士,非全阙。东南富,尤难匹。却甘心修好,无心逐此!螳怒空横林影臂,鹰扬不展秋空翼。但只将南北限藩篱,长江隔!
①满江红: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这首词是用以和华岳的。华岳是宋宁宗时的武学生,有志恢复中原,曾作了一首《满江红》:庙社如今,谁复问、夏松殷柏?最苦是、二江涂脑,两淮流血。壮士气虹箕斗贯,征夫汗马兜鍪湿。问孙吴、黄石几编书,何曾识!青玉锁,黄金阙。车万乘,骓□匹。看长驱万里,直冲燕北。禹地悉归龙虎掌,尧天更展鲲鹏翼。指凌烟去路复何忧,关山隔。最后一句应当读作“指凌烟去路,复何忧关山隔,”雄心壮志,气魄极大。表示恢复必成,功业必立,无可阻挡之意。当时韩侂胃掌权,兴兵北伐,这本是义举,但韩目的不纯,北伐乃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又准备不足,仓促出兵。极具眼光和经验的华岳看出了北伐的不妥,大胆上书反对,指出此时北伐时机不佳,且所用非人。因此惹怒了韩,将其逮捕下狱。但后来的事态证明了华岳的正确,北伐很快以失败结束,韩被杀,南宋人民陷入了更深的苦难中。
华岳的词大约是写于北伐的前夕,词中没有反映出战时战后的事。赵希蓬和词当是写于北伐失败以后、韩侂胃被杀之前。词的上片高度赞扬了华岳的`爱国热忱与谋国识见。“岁寒,然后知松之后调也。”华岳因直言劝谏而遭祸,战争失败证明了他是正确的。华岳在上书的结尾写道:“事之未然,难以取信。臣愿以身属之廷尉(掌刑狱之官),待其军行用师,劳还奏凯,则枭臣之首,风递四方,以为天下欺君罔上者之戒;倘或干戈相寻,败亡相继,强敌外攻,奸臣内畔,与臣所言尽相符契,然后令臣归老田里,永为不齿之民写的慷慨激昂”。“几度欲、排云呈腹,叩头流血”,说华岳不止一次想向皇帝披肝沥胆,贡献意见。但是却横遭迫害,一腔忠忱无人能解。这是何等的孤独和寂寞啊!但是纵观中国历史,会发现华岳并不孤独,从屈原开始,“信面见疑,忠而被谤”的事屡见。作者将华岳比作忧国忧民的贾谊是颇为切合的。年轻的贾谊在上给皇帝的奏疏中痛切地说:“臣窃惟今之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治安策》)条分缕析,慷慨激昂。“杜老爱君”,终生流落:“贾生流涕”,反被放逐;为国家仔细计安危、识见渊深的华岳竟身陷缧绁。这是爱国者的悲剧。亦是时代的悲剧。“(似可补‘心’字)谩苦”、“衣空湿”,作者深深为之痛惜。
下片由华岳的遭际联想时局,深感愤慨。“英雄士,非全阙。东南富,尤难区。却甘心修好,无心逐北。”像华岳这样识见渊博的人南宋还有不少,东南财富更是甲于天下,而朝廷却视而不见,覥颜媚金。
南宋朝廷有一个论调:“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辛弃疾《美芹十论·自治第四》引)。实际上脆弱的并不是南宋的国力,而是一帮苟且偷安的统治者的心理!“英雄士”诸语就是对这种论调的正面驳斥,这正好利用了《满江红》词过片的短句排偶,声情显得异常激烈。“鹰扬”谓如鹰之奋扬,本于《诗·大雅·大明》,辛弃疾曾用之激励韩侂胃北伐:“维师尚父鹰扬,熊罴百万堂堂。”(《清平乐》)而韩侂胃之辈简直将战争当作儿戏,一触即溃,而又一蹶不振。就在这种情况下,南北议和,金人竟至要胁割两淮之地,以长江为界。自古以来南北对峙的政权都没有将长江作为分界线的,南宋有识之士也都知道守江必须守淮,淮河不守,江防难保,国家就岌岌可危了。“但只将……”一句,将作者的忧虑、愤慨浓缩起来,发人深省。赵希蓬此词和南宋的很多爱国词人的作品一样,现实性很强,感情激烈慷慨,且有丰富的内容,既赞扬了华岳的高风亮节,又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忧虑。因此颇值得一读。
赵希蓬,生卒年不详。一作希逢,宋宗室,太祖四子秦王德芳八世孙。与华岳诗词酬唱往来,有《华赵二先生南征录》今不传。词见《诗渊》第二十五册。
s("content_relate");【《满江红·劲节刚姿》赏析】相关文章:
1.满江红赏析
2.《满江红》赏析
3.满江红诗词赏析
4.满江红的赏析
5.《满江红》宋词赏析
6.满江红古诗赏析
7.《满江红》诗歌赏析
8.满江红岳飞赏析
推荐满江红古诗拼音版如何写六
ok3w_ads("s005");夏立楠
枪声
已近傍晚时分,搁浅在清水江边的船只陆续散去,朱世珍趿着一双木屐在布满细鹅卵石的河床边疾行,从云台寺出来的这个下午,他的脸上忧郁重重。雨水漫过堤岸,周遭散发出的酸腐气息使他越发地感到不安,似乎前方战事已经蔓延至此,他必须遵照妙峰和尚的嘱托,将藏在胸前的那封匿名信送到贵阳花溪。
在经过一大段水路与旱路的奔波后,朱世珍敲开了花溪白云书院的大门,信函交给了一个叫左清明的年轻人。在一间密室里,左清明拆开信封,泛黄的纸笺上只写了一个字——昆。这个字起初令左清明费思量,他在与朱世珍约半小时的促膝长谈后,决定将信笺纸收好,并于当夜踏上从贵阳到遵义的行程。
季节这条搁浅在江边的大船,迟迟徜徉在凛冽的寒风中。农历二月,清水江的两岸没有新春的喧嚣与热闹,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萧寂的气息。江边的驿道上,偶尔能瞅见几个抬着担架的人,他们把从东边获得的战争消息传了过来,人们的内心越发惶惶。
朱世珍在竹楼里对着一只画眉鸟发呆,这只画眉已经一天没有进食了,他研了研玉米粉,细心地调着碗中的鸡蛋清,过段时间,这只鸟将会随着迁徙的渔民远离此地,去往更西面的地方。
李少英从屋外进来,收起的油伞在滴水,这个才满二十岁的少年面容苍白,尤其是他摘下帽子后,那头稀疏可见的少年白,过早地出卖了他的年龄。他是来送请帖的,农历三月初五(公历1935年4月7日),是他与谷脚倪儿关张家小姐的亲事。
朱世珍在一笼炭火前与李少英坐下,他们对着那笼半燃不熄的炭火静默良久。朱世珍问:“礼数都走周到了没。”李少英脸上溢着笑,说:“周到的,只是眼下年成不好,按家父的意思,有些繁文缛节能免则免了。”朱世珍说:“妙峰师傅请没请。”李少英沉吟片刻,说:“打算请的,怕家父看到不好,就没请了。”朱世珍说:“也是,反正到时候我都要去一趟庙里的,顺便给他传下你的喜讯。”李少英说:“准备了些糕点,到时候托您捎去。”
婚礼在一个雨天举行,拜过堂,还没等到开席,朱世珍就匆匆向李明权拜别。这个年过五旬的乡绅,为操劳儿子的婚事几夜未合眼了,他臃肿的身形下包裹着一副不协调的躯体,连说话都咳着浓痰,病痛已经在他的内体蛰居了三年,战乱和饥荒令这个拥有数十名佃农的地主感到头疼。今天早上,他还在为做厨的佣工浪费一串猪下水而恼火,家道的衰落对他来说已是不争的事实。
几番挽留后,朱世珍坚持要辞行。李明权急忙回了内屋,拎出一只盖有棉布的篮子,温声细语地说:“这是少英孝敬您的。”
接过篮子,朱世珍朝着云台寺的方向走去。
云崖山上小路崎岖,朱世珍足足花了两个钟头才爬到山顶。此时,从庙里急匆匆走下来一位青年,看样子匆匆忙忙,从青年身上的中山装可以看出是花溪书院的。
难道有什么消息传来?朱世珍暗忖到,青年已同他擦肩而过,消失在山间的小道上。
赶到庙里时,妙峰和尚正在大堂里打坐,大堂门口的桌子上,铺着一幅刚写下的字,笔墨未干。那是一首古诗,南宋名将岳飞所著的《满江红》,从字迹来看,是妙峰和尚的,笔酣墨饱,力道险劲,犹如游云惊龙,笔扫千军。
“我刚才见一个青年从这里下去。”朱世珍说道。
妙峰和尚闭着眼养神,没有答话,许久,才慵懒地睁开眼睛,慢条斯理地问朱世珍,砚台边的字写得如何。
朱世珍说:“好!”
两人简单寒暄后便进入禅房,妙峰和尚有些伤感,他瞅着窗外的山峦说:“这个久久不见暖阳的二月,像一颗没有引爆的地雷埋在我的心坎上,随时都有可能引爆。”
朱世珍说:“你多虑了,在我把那封信送给左清明后,他当晚就奔赴遵义。他做事我还是放心的。”
妙峰和尚不安地说道:“我的右眼已经跳了一个月,仍然没有任何改善。”
朱世珍笑了笑:“距离我们上次下棋有多久了?”
“大概五年了吧。”妙峰和尚用一只褐色的砂杯在沏茶。
“时间过得真快。”朱世珍接过茶后,在鼻前绕了绕,轻轻抿了一口,不禁感叹,“这五年,你的身体越发健朗,我则渐渐老去。”
“看来你不适合做我这种工作,踏入寺庙已经有一会了,却没有发现我摆在回廊外的药壶。”
妙峰和尚的话令朱世珍有些羞愧,他的脸瞬间如猴子屁股一般红了起来,这让他怀想起当年离开白云书院的情景。那个遥远而明媚的午后,朱世珍正捧着一本集册细心研读,是李大钊于一九一八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这两篇文章令朱世珍醍醐灌顶,百读不厌。
朱世珍的恩师突然推门而入,不问缘由,勒令他赶紧滚出白云书院。
这件事情,在朱世珍看来是恩师对他的莫大羞辱,他曾试图以多种方式干出一番作为,好对这种蔑视给予强有力的回击,然而生活的艰难让他深感那句出自黄景仁《杂感》的名言——百无一用是书生。为了谋生存,他来到清水江岸边的村落,在这里做起私塾先生。
原本他会安静地老去,亦或者在这江边静静死去,可是不久后的一個深夜,朱世珍的师弟把师父被害的消息奔告于他时,他才恍悟,原来恩师当年所做出的无奈之举实则是为了保全他的性命。
用妙峰和尚的话说,就是:“战争令我失去了妻儿,也令你失去恩师,恩师对你期望很高,我们应该振作起来。”
尔后,朱世珍与妙峰和尚蛰居于此,只为等到出击的那天。
现在,窗外传来呱呱的叫声,这种在川黔地区被称为“夜娃子”的奇怪生物,几乎没有人见过它的真实面目,根据它出没的时节,人们认为它有可能是一种在春秋两季往返于南北的候鸟,但更多的则认为是冤鬼的化身,它的啼叫带有某种不祥的征兆。
他们已经下了八盘棋了。
妙峰和尚落下白棋后,恍然发现,“哦,这局我又输了。”
朱世珍讪笑道:“师兄这么多年,还是改不了谦让的习惯。”
此时,朱世珍正准备收拾残局再下一盘时,远处有枪声传来。砰的一声,惊住了正在屋頂上行走的猫,一小块瓦片落了下来,哐的一声,碎了一地……
急电
孙渡脱掉马靴,寒气未消,他那双裹至膝盖的白色棉袜热气腾腾,常年的戎马生涯让这位年轻的将军提前患上了风湿病,身边的卫兵见缝插针地端起一只铁盆出了营帐,去为他打热水。
“这应该是在大定府洗的最后一次脚了。”接过卫兵递来的擦脚帕,孙渡有些感慨地说道。
现在,他需要换上一双新的靴子,骑着那匹随他征战多年的枣红马出行。这是他的惯例,每离开一个地方,他都要仔细观赏下那里的风景。
早春时节,大定府周遭没有显现出应有的春意盎然,山高壑深的地形使每年的温湿气流总是较晚降临这里。城郊的大海坝风景独特,昨天经过宣慰府时,路边的村民们说那里的山林结满冰凌,整座大山如同冰雪雕琢一般,景致壮观。
早在六天之前,担任“剿匪军”第一路总司令的何键上将就收到一封紧急手令,要求其火速赶到贵阳待命。何健不敢怠慢,当即督率二十三及六十三两师,兼程前往贵阳,听候调遣。
就在昨天(四月四日)与今天早上,孙渡已连续收到两封急报,要求他将部队从大定府、金沙、黔西昼夜兼程调至贵阳保驾。
作为滇军将领的孙渡已经感受到了战火蔓延的气息。然而,从驻军黔西北以来,孙渡就忙于各种琐事,无暇欣赏周边风景。现在,他需要抛开军务,好好享受个人时间,等过些时日,冰雪融化后,大海坝的盛景就看不到了。
“我的那把毛瑟牌驳壳手枪带了没?”在大海坝边,孙渡骑着一匹枣红马,问身后的卫兵。
“全都收拾好了,只是……”卫兵有些吞吞吐吐。
“只是什么?”孙渡望着眼前的湖泊,湖边结了薄薄的一层冰,湖中心偶尔能看到水鸭冒出头来,又溺下去。
“刚才收到电报,说三夫人已经于四月四日赶到贵阳,现在住在花溪的驿站里。”
“胡闹!”孙渡拽住缰绳,将马掉了个头,“她还嫌麻烦不够多,和她来的还有谁?”
“还有公子。”
孙渡的脸涨得通红,他朝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子,马刨着前蹄,杂沓地朝着回路赶去。
部队是过了晌午出发的,逶迤浩荡的军队朝着金沙与黔西的方向前行。到达鸭池河时已是四月六日黄昏,四周沉寂下来,漆黑的幕布无边无际地拉开了,士兵们有些体力不支,有人昏厥。严寒还没有过去,山谷里传来呼呼的风声,草丛边的露水越发浓重起来。
孙渡站在山腰上,瞅着河对岸村庄零星的火光,对于还要不要继续前行他有些迟疑。下属龚顺壁赶到他身边,建议他让部队就地休整,前方山高谷深,今夜不可能蹚过鸭池河,如果有敌军在谷外设伏,将难以反击。
这位来自云南省罗平县富乐镇的战士,十六岁从军以来,多次在反共战争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擢升直至副营长职务。
暗夜里,孙渡点燃一支烟,端详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下属,从龚顺壁不断擢升的那天起,就意味着他孙渡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星光下,龚顺壁的脸上古井无波,孙渡看到的却是隐藏着的巨大野心。处于意气用事的孙渡发出这样一道命令:“继续前进。”
部队里有人抱怨,近十个小时的跋涉令多数人感到疲累,面前的山谷不知道还有多深,士兵们的靴子里渗满雨水,长久的浸泡已使脚板底的冻疮越来越严重,饥饿与痛痒越发难耐,前进显得异常艰难。
行至谷底时,对岸零星的火光渐渐明亮起来,孙渡注意到,那些如萤火虫般的亮点正在蠕动。风从河面吹过来,像一把把尖刀割在脸上,几人高的芦苇丛在风中摇曳着,发出瑟瑟的响声。
孙渡隐约感觉到某种危险正在逼近,他命令所有人停止前进。
士兵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倒在草丛边,扒出身上的干粮以冷水冲食,前方的松树林里有断枝的声音,不过这些,士兵们都是听不到的,河水湍急,哗哗的流水声淹没了一切。此行之地的贵阳引起士兵们的憧憬,他们在讨论那里的烟花柳巷,讨论各种香艳的女子,以及那些饮酒作乐的事情。
只有孙渡还骑在马背上,他一只手握住腰间的枪套,一只手拽紧缰绳,两只耳朵竖得直直的,聆听着四周发出的任何一种声响。
砰——枪声是在孙渡跳下马背后打响的。
士兵们起先以为听错了,接着从对面发射过来的散弹落在芦苇丛里,士兵们急忙逃窜。孙渡的马喷着响鼻,他再次跳上马背,勒紧缰绳,在混乱中整顿军队,朝天开了一枪,命令所有人就地作战。
机关枪架在灌木丛旁,朝着对岸的山林扫射,高架炮不时护阵,耳边灌满各种密密麻麻的枪炮声,孙渡在跃过几处灌木丛后,落在一个可以代作战壕的土坑里。他握紧的驳壳手枪正朝着对岸啪啪地打着子弹,此时,龚顺壁突然落在他的身边。孙渡为自己意气用事感到羞赧。
战争在半个小时后结束,随着枪声的停歇,孙渡悄悄命令一支小分队渡河打探虚实。半个钟头过后,小分队的人占领山岗,喊道:“这边一共死了十五人,还有个受了伤没断气的。”
躺在地上的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他清俊的面庞被一盏马灯照亮。
孙渡蹲下来观察这个青年,他的嘴巴里正嚼着一坨黄色的不明物,卫兵从他嘴里好不容易掏出半截秽物,经展开,是一张被嚼碎的信笺纸,只剩五个字还能辨识——致妙峰大师。
孙渡从地上站了起来,他拔出腰间那把修长的尖刀,在火把的映照下,刀背锃亮瓦闪,冰冷的刀锋轻轻撩开青年胸脯前的衣裳。青年瞪着孙渡,孙渡用了用力,锋利的刀尖毫不客气地插入青年那块温厚的胸膛,就像即将解剖一只四脚朝天的蛤蟆。
暗红色的鲜血从青年的背侧汩汩流出。
意外
左清明借着一盏油灯与李成昆交谈,此时中央红军主力盘桓在二郎滩、太平渡一带,他们已经渡过赤水河三次。连日来,对于上级下达的命令,李成昆感到十分费解,没有人知道中革军委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不管外人对妙峰和尚评价如何,在李少英看来,妙峰和尚与恩师朱世珍交往甚密,意趣相投,是个思想前卫,有想法的前辈。从妙峰那里,李少英接触到的东西要比在私塾和贵阳学校里的新鲜很多。
正是在妙峰和尚的安排下,李少英才决定结这门亲事的,完全是为了顾全大局,暗自帮助红军西进云南,当然,也是考虑到父亲早日盼他成家立业的心愿。
河上微波荡漾,人们来来往往,等了好一会才见一只空船。李少英站在河岸上问船家可否载他去一趟云台寺。船家咂了咂嘴,说可以,只是那地方偏远,怕他去了没有回来的船。李少英说,没事,他自有办法。
跳上船后,约摸个把钟头,小舟摇到了云台寺山底下。付了钱,李少英跳上岸,爬上庙外时,妙峰和尚正在观音洞烧香,几个从远道而来的施主来请愿。打发施主们走后,妙峰和尚领着李少英朝禅房走去。
“一切都准备好了吧?”妙峰和尚拨弄着手中的佛珠。
“全按師傅的意思办呢,到接亲那天,我命人把东西抬到山上先藏好,等我们出发,到地方了现取就是。”李少英说道。
妙峰和尚继续引路,他推开半掩的禅门,示意李少英往里走。他把门关紧。两人坐下后,转入正题。
“轿子一定要大,轿夫得体力好,还要信得过,怕山高路远,出个闪失就不好了。”
“那是。”李少英说,“出亲的时间我请人看了,就说凌晨三点是吉日,想必家父也不会反对。”
“不要让他老人家察觉。”妙峰和尚去泡茶,李少英说他来。
在禅房里,妙峰和尚拿出一张精细的纸图,在这张被称为地图的宣纸上,用旗子标注了云台寺所在的位置,并对周边村寨、路线做了详尽描述。妙峰和尚的食指停在一段叫做“倪儿关—观音山”的地方。
那里距离羊场很远,处于贵阳与龙里的交界处,正是李少英娶亲的必经之地。
“只要控制住这道口子,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妙峰和尚抹了抹胡须,这个五十多岁的老者,看上去信心满满。
当天,妙峰和尚还翻出一本古籍,该书载有一首诗,由南宋名将岳飞所撰写的名篇《满江红》,诗文不长,却充满豪情与悲壮。
妙峰和尚情不自禁地读起来:“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他不仅伤怀,更感叹道:“时局动乱,也不知道战争何时结束!”
李少英没有接话,而是将目光投向窗外,密密麻麻的水竹林立着,阳光穿过竹梢稀稀疏疏地泻下来,似乎时间与空间都变得凝滞了一般。这首岳飞所著的短诗,在他年幼时就曾读过,那时候未能领悟其中况味,如今他将为人夫,面对无休无止的战争,只能感慨每个人都那么微小,那么脆弱。
有那么小会,李少英甚至羡慕起山林里的花鸟虫鱼,或许只有那般贴近自然,融于自然,才不会体会到世间诸多的愁苦。李少英也有点羡慕起妙峰和尚,可转念一想,即使隐于山野的妙峰和尚,不也难以摆脱世俗的纷扰吗?
从云台寺出来的这个下午,初春的太阳散发着余热,晒在李少英的身上。李少英靠在山坡上小憩了会,面对眼前的江水,心中生出许多伤感来,有点对不住新娘,那个他从未见过的女人,他的婚姻全由父亲操办,他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爱这个女人,也不知道这个女人会不会爱他。
直到傍晚,李少英才在河边等到一只木舟,上了船后,船夫在船头撑竿,李少英将手伸进水里。初春的水,清澈透亮,水中游离着水藻,还有许多微小的浮游生物,它们渐渐苏醒。
这些飘忽不定的生命在李少英的脑海里回旋,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
相遇
在清水江两岸,绵密的山峦像一个静静熟睡的处子,当逶迤浩荡的人马沿着山间那条官道走过时,原本站在枝头的麻雀扑扇着翅膀飞进湿漉漉的丛林,飞向云雾环绕的山尖。
远处的山腰上,几簇殷红的杜鹃花正竭力绽放,显得格外打眼。孙渡本不想打搅这里的宁静,他骑在一匹枣红马的马背上,注视着前方静谧流淌的河流。卫兵递给他一只德国产的双筒望远镜,并告知他如果停留时间太久,今晚可能赶不到贵阳。
在镜头的另一端,呈现在孙渡眼前的是几个蹲在河边浣洗衣服的妇女,她们言笑晏晏,早春还寒的湿气没有影响到她们开玩笑的心情,尽管距离脩远,孙渡还是能感觉到,她们似乎在谈论一些隐秘的话题,诸如男女之间的床笫之事。
这样的场景对这位年少成名的将军来说尤为深刻,他的眼前浮现起遥远的故乡,那个坐落在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的小村庄,在他初识人事之前,每天都会经过村庄外的小河去私塾里念书,那些胸脯渐渐膨胀的女子聚在溪边时,总会以一种神秘古怪表情谈论着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并在他离开后传出朗朗的笑声。
眼下,这种场景让这位征战多年的将军萌生出一种念想,那就是放弃眼前的战事,卸甲还乡。
战士们小憩后,孙渡询问身边的卫兵这里是什么地方。卫兵说,这里是龙里边界,叫清水江,渡江后就是贵阳了。
四月七日,孙渡带着疲惫与风尘出现在蒋介石面前,蒋由于担忧早就从重庆飞来贵阳多时,决定亲自坐镇指挥,在看到孙渡的那一刻,蒋的脸上绽放出了许久未见的笑容,当即赏给孙渡四万现大洋。
孙渡到达贵阳的消息是当天传到三夫人那里的,她领着儿子来到孙渡的驻军之地。许久未见家眷的孙渡既高兴又担忧,他弯下腰抱起还未满六岁的儿子。儿子在他怀里,并未表现出对父亲久别重逢的想念,相反,愣了愣后,要去摘他的那顶军帽。
在与家人小聚后,孙渡便将心思全部收回战事上,现在滇军使命异常繁重,红军已经于三月二十二日完成四渡赤水,目前国民党军队大都被吸引至乌江北岸,红军形成各路分散进军态势,国民党军队各路围剿,而贵阳至云南处于真空境况。
孙渡的卫兵不断送来情报:
红军兵分两路,派出一支部队东渡清水江,向平越(今福泉)方向活动,像是要东进湖南,有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姿态。另一路经息烽、扎佐,集结于(贵阳)乌当白泥(百宜),开阳的羊场、高寨一带呈威逼贵阳之势。
相关热词搜索:满江红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推荐满江红古诗拼音版如何写七
鲁迅《孔乙己》原文及赏析推荐度:寒窑赋原文注解及译文推荐度:寒窑赋原文解读推荐度:蒹葭赏析推荐度:鲁迅《呐喊》赏析推荐度:相关推荐满江红·写怀原文及赏析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胡虏(lǔ):秦汉时匈奴为胡虏,后世用为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之通称。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干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倘是庸手,有意耸听,必定搜索剑拔弩张之文辞,以引动浮光掠影之耳目——而乃于是却道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此十四字,微微唱叹,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为见证。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之必然反映,莫以现代之国家观念解释千年往事。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痛语,说与天下人体会。沉痛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寄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盖金人猖獗,荼毒中原,止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将军而言,“匈奴”实不难灭,踏破“贺兰”,黄龙直捣,并非夸饰自欺之大言也。“饥餐”、“渴饮”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亦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千里万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即以文学家眼光论之,收拾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遗憾,诵之令人神旺,令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人谗害,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复可望眼见他率领十万貔貅,与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此种词原不应以文字论长短,然即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致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s("content_relate");【满江红·写怀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满江红·写怀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岳飞满江红·写怀原文及赏析08-25
满江红·写怀原文翻译及赏析08-16
《满江红·写怀》原文赏析02-08
满江红·写怀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10-23
满江红·写怀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9-24
满江红·写怀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8-16
满江红·写怀_岳飞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9-26
《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及赏析08-20
推荐满江红古诗拼音版如何写八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诵读法、讨论法、
1课时
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
(背景音乐为屠洪纲的《精忠报国》,营造氛围)豪迈动听的歌曲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满江红》的氛围中。
(投影歌词)“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师朗读或学生齐读《发现》(投影):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闻一多的这首诗,热情澎湃,抒发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犹如隆隆的地火在运行,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在闻一多迸着血泪,呼唤祖国自强时,让我们把时光往前推800多年,也有一位民族英雄为了国家的兴衰而“怒发冲冠”,他是谁?(岳飞!)
二、新授
1、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1)请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展示图片)
(2)教师总结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抒怀。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岳飞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今天我们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摘要向学生介绍,以上学生介绍过了,就不重复了)
(岳飞事迹具见附后)
由此可见,岳飞不仅是武将,文采也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品读欣赏一下他的《满江红》。
2、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一下词的知识(词牌名,题目等)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
(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你的第一感觉怎样?
(上阕稍慢,下阕稍快。或上阕的悲痛,下阕的激昂。)
初步归纳:《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
(4)齐声吟诵
思考: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
3、学习上阙
(1)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可让学生课前完成此预习,课上就不用花时间讲了)
译文: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抬头朝着远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年已三十,虽建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战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年的头发花白,换来白白的悲伤凄切。
(2)朗读赏析
a、请学生齐读
b、指名学生朗读,说说每句应该重读的地方,为什么?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怒”,“潇潇雨歇”舒缓一点,因为是景色描写。“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
提问1:为什么愤怒?(用原文回答)
明确:“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提问2:这是一个特写镜头,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明确: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引:“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风景自是宜人,在这种情况下登楼远眺,自有一番郁结在心头。
b、“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分析:重读“抬”,因为是动词以及“长啸”“激烈”,一般武侠小说中,才有长啸,英雄感叹,表壮怀之激烈。“啸”是感情激动大时发出的声音,要读得相对来说缓一点。“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分析:重读:“尘与土”“云和月”“三十”“八千”。请学生看一下注释,理解什么意思。
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又体现了任重道远、不可懈怠的自励之意。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引:虚怀若谷,严以律己,身先士卒。补充小故事二、九。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白”“莫”“空”,劝诫人要惜时。
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借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提问:这句和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的意思相同呢?
明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引: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元高明)
(以上每句分析完,都指导学生再齐声朗读,再个别读,或者师范读,以达到更好的朗读
训练的效果。下阙同。)
(3)小结
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4)配乐齐读,让学生尝试背诵
4、学习下阙
(1)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可让学生课前完成此预习,课上就不用花时间讲了)
译文: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熄灭!驾驶战车,冲破阻拦像踏破贺兰山的空缺。英雄的志气要像饥饿一样狠狠吃掉敌人的肉,要在说说笑笑之间口渴了喝尽敌人的血,等待着从头收拾整理旧时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宫阙。
(3)朗读赏析
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
祖国的赤诚之心。
请找出相对应的诗句朗读分析
a、请学生齐读
b、请学生逐句说说朗读体验
c、指导朗诵:这四句,句式短促,音韵铿锵。语速稍快,要把急切的期望读出来。
(以下同)
d、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恨”。“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情感强烈。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
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山河破碎,生民涂炭,使岳飞怒指匈奴胡虏,转入第二层: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分析:重读“驾”,要读出自豪感和豪壮的气势;“踏破”读出必胜的信念。后两句要把恨、乐观读出来。
提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切齿痛恨,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愤激之语,同时又把收复山河的宏愿、征战的艰苦,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
指导朗诵:要读出豪迈的气势来。
c、收拾金瓯,重扶社稷,又使岳飞顿生凌云之志——第三层: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指导朗诵:要读出必胜的信心,高亢的语调。
分析:重读:“待”“收拾”(“朝天阙”,学生可能读不好,一定要让学生放开读)。收拾,平时我们用在哪儿?桌子,对,这里像收桌子一样,以收拾金瓯的决胜气概镇住全词,与发端的力量悉称。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4)小结
下阙节奏稍快有变动,其情感更为高亢激越,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三、课堂小结
1、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
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2、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词
3、师范读
4、让我们用这四个字结束今天的课。一起高呼:“还我河山”。
(《精忠报国》音乐响起)
四、拓展延伸(有时间课内做,没时间课外完成)
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籍,诸君细读《小重山》。
小重山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请学生齐读,然后自由读,品一下此词与《满江红》有何不同。(风格上此为婉约)
2、赏析: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怀激烈,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岳飞的抗金之志,不但受各奸臣的忌恨迫害,还受到其他将军如:张浚,刘光世等的阻挠,故岳飞有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就是抒写了这种心情,上半阙写忧深思远之情,下半阙“白首”2句,表面似乎情绪消极,实际上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则用比兴含蓄的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一种凄怆情怀,甚为沉郁。
深秋寒夜,梦回沙场,蟋蟀不住的悲鸣惊破了这壮怀激烈的梦。醒来独徘徊,月色朦胧心寂寂。瑶琴声声,恨无知音,一腔心事难尽……通读全词,作者“还我河山”的血脉贲张的斗志,面对的却是“议和”声浪甚嚣尘上,寂寥憾恨的心境跃然纸上。梦再热烈,终究要醒来,将军白头,面对着惨淡的家国现实,谁是这声裂弦索的真正知音?此刻充斥词境的,便只有朦胧月光下蟋蟀的凄苦悲吟……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五、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
六、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阕:为国家杀敌的豪情
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还我
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
下阕: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河山
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或者:
还我河山
上阙:怒→莫等闲
下阙:耻未雪,恨灭?→踏破贺兰餐肉饮血——收拾山河朝天阙
推荐满江红古诗拼音版如何写九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苏轼〔宋代〕
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郑淇水入城。
东武城南,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东武城南刚刚筑就新堤,郏淇河水开始流溢。微雨过后,浓密的树林,苍翠的山岗,红花绿叶,满地堆积。枝头残花早已随风飘尽,我与朋友同到江边把春天寻觅。试问未来还有多少春光?算来不过三分之一。官衙里的公事纷杂堆积,风雨过后更无几多明媚春日。今日相约,泛杯曲水,全城百姓也争相聚集。您不曾闻知东晋兰亭修禊的故事?当日满座都是豪俊高洁之士。到如今只有长竹满山岗。往日陈迹,无从寻觅。
东武:此处指密州治所诸城。会:聚会。流杯亭:即诸城南禅小亭。上巳(sì):农历每月上旬的巳日。三月上巳为古时节日,习用三月初三日。壅(yōng):堵塞。郑淇:水名,由郑河、淇河于密州城南汇集而成,东北流入潍河。阜:土丘。卧红:指花瓣被雨打落在地。江头:指郏淇水边。向前:往前,未来。几多:多少。春:指春光。兰亭修禊(xì):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41人集合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祓禊之礼。众人作诗,王氏作《兰亭集序》。修禊,三月三日于水边采兰嬉游,以驱除不祥。豪逸:指豪放不羁,潇洒不俗的人。
这首词城题目交代了作词城地点、时间,叙写城中心——“会流杯亭”,以及与此相关城城南引满入城工程。上片写雨后暮春景物,并抒写了惜春城意绪。开头三句从城南引满入城工程写起:东武城南筑就新堤,郑淇河满开始充盈。其所以由此落笔,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从满”城满源,对下片来说,真可谓伏脉千里。以下详写暮春景物,先写雨后山冈上花木零落城景象:一场小雨过后,在那浓密城树林中和苍翠城山冈上,红花绿叶,堆积满地。透过字面,仿佛有词人轻微城叹息。以“卧”、“堆”两个动词形容花叶遍地狼藉城状态,以“红”、“碧”两个表示色彩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借指花、叶,都显得十分形象和精炼。再写“枝上残花”荡然无存,于是的江边追寻春天城踪迹:试问未来还有多少春光?算来不过三分之一。这就是寻春所获得城一个既令人失望又使人略感安慰城结果。因此,词人在描写暮春景物时,也由隐而显地表现了他惜春城心情。
下片写从满流杯城现场盛况以及对当年兰亭陈迹城感慨。换头“官里事”四句,词人感叹官衙事务纷繁,自然界又多风雨,轻闲而明丽城日子竟没有多少。这是一笔衬托,说明聚会流杯亭是很难得城。以下“相将泛从满”两句,正面写从满流杯城现场盛况:上巳日与同僚相约聚会于流杯亭,开展从满流杯城活动,全城百姓都争着前来观光。“相将”句明点词序“会流杯亭”,转到对全词中心内容城叙写,但用墨极其简炼,妙处全在从闲处铺垫以及从侧面烘托。与暮春自然景物相比,“泛从满”是一道特异城风景线,它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春光大减所造成城缺憾,所以上片所写未尝不是一种绝好城铺垫。“满城争出”句,由充当热心观众城全城百姓渲染出从满流觞现场城盛况。一个“满”字和一个“争”字,更令人想见万人空巷城热闹情景,以及词人作为州郡长官与民同乐城惬意和自得。另一层烘托则是由眼前景、事所引发城对历史城联想:“君不见兰亭修楔事,当时座上皆豪逸。”显然,兰亭修禊与从满流杯,当日主盟其事并作序城王羲之与词人自己,众名士(“豪逸”)与众同僚,一一对应,其衬托和比喻之意清晰可见。结尾两句紧承上文,对史事感慨系之:到如今只有长竹布满故地城山岭,而昔日盛事已成陈迹,再也无从寻觅了。这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怀古主要是为了慨今,因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兰亭集序》),其真正用意即在于此。它所蕴蓄城是时光易逝、物是人非城沉痛之感,是带有人生哲理意义城。
这年十二月,苏轼离开密州任所时,还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一首《别东武流杯》诗,可见上巳雅集给他留下了美好城印象。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推荐阅读:
推荐满江红古诗拼音版如何写(9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