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拓荒牛精神演讲稿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推荐拓荒牛精神演讲稿一

ok3w_ads("s005");

华西坝,这是个国人应该铭记的地方,是值得史书浓墨重笔的处所。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迫使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济南的齐鲁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生物系,北平的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的部分师生及护士专科学校等,先后迁到成都华西坝,借用华西协和大学的校园、校舍、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学医院等教学资源,与华西协和大学联合办学,当时称为“华西坝五大学”。作为大后方的成都,是华西坝保存、延续了中国高等教育命脉,犹如昆明之于西南联大。抗战时期五大学联合办学,使当时成都的华西坝成了一个文化圣地,是我国大后方的一个重要学术中心和对外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的窗口。

民国文人称华西坝为“坝上”,就像称上海为“海上”“沪上”,管杭州叫“湖上”,以之指代成都,既时尚又有一种文人“范儿”。以华西协和大学为核心的华西坝,已为西洋文明传至中国西部的聚散地。

战时,中国五所基督教教会大学荟萃坝上,其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并不逊于迁到昆明的西南联大。蒋经国有过一次观感:“我们看到华西坝的建筑和管理,心里感到非常难过。华西坝是外国人经营的,那里非常清洁整齐。我们参观了华西大学,再反过来看一看成都,好像是隔了两个世纪。在成都街上有所谓鸟市虫市,那里买鸟的,提鸟笼的,都是些无业的青年……”

英国生物化学家和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参访过华西坝,其笔下之文:“该大学令人称羡的是校园里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它是当今‘自由中国’所有大学中最好的。该校友好地接纳了另外四所疏散于此的其他大学(它们原来都是教会学校),即山东齐鲁大学、北平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及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六七十年的风流云散,历经时间的淘洗与尘埋,或有意无意的遮蔽,1938年至1946年的这段情事,五校共聚一校园的那些人们,或化为尘埃,或付于清风。而岱峻此时营建于纸上的“华西坝”,不是回忆,不是怀旧,而是抢救性发掘与打捞了。

本书首次全景式还原了抗战时期内迁成都华西坝上的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及华西协和大学等五所大学群贤毕至、艰苦办学、学术抗战的空前盛况,及传薪播火、弦歌不辍、延续民族文脉的精神坚守;第一次系统打捞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展现了新闻学、医学、农学、女子教育及中西文化交流等成就与辉煌。作品呈现的是中国最后的教会大学的风流与辉煌,是另一个西南联大的骊歌与绝唱。

华西坝,这里汇聚并见证了中西学术与高等教育的交融。五所大学全面引进欧美教育制度,金陵大学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燕京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华西协和大学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有着教学、科研和师资等方面的合作。

华西坝,这里荟萃了一大批大师与民族精英。人文学者有陈寅恪、吴宓、萧公权、李方桂、顾颉刚、钱穆、蒙文通、吕叔湘、常燕生等;理工科有生物学家刘承钊,地理学家刘恩兰,数学家赖朴吾、魏时珍,天文学家李晓舫,皮革学家张铨等。

华西坝,这里接纳了亚洲第一个也是远东最好的新闻系。燕京大学新闻系自1942年秋迁成都恢复办学,一直到1946年复员北平,成都成为战时中国的新闻教育基地及新闻中心。那段新闻史,某种程度上也是以坝上五大学为中心的学运史。1979年,邓小平访美的20名随员中,有燕京大学校友7名,其中4名毕业于成都燕京大学新闻系。

华西坝,这里以民族与边疆问题的研究凸显出救亡图存的战略意义。社会学广受重视,以“边疆研究”为主的人类学渐成显学,服务边疆与农村的边政学、乡村建设学勃然而兴。在坝上从事过教学和科研的学者有柯象峰、龙冠海、孙恩三、戴谦和、葛维汉、李安宅、冯汉骥、徐益棠、林耀华、郑德坤、刘咸、任乃强、苏立文、梁钊韬、卫惠林等。他们调查社区政治、参与社会改良,从事田野考古、语言学、文化人类学考察,以及博物馆建设等,成果迭出,世所瞩目。而今,人类学、社会学的“华西学派”,已为学界公认。

华西坝,这里让农业大国“农学教育”影响深远。赛珍珠丈夫农经学家卜凯及其弟子乔启明、崔毓俊、孙文郁等在中国创立了农业经济的“技术学派”,完成了全国土地与农场调查,并将成果付梓出版,造福社会。农学家章之汶、沈宗翰培养出“百万华棉”“小麦2905”等优质良种,掀起战时中国的“绿色革命”。园艺学家胡昌炽、章文才,选育出一大批良种水果尤其是柑橘,带出了一批得意门生,如景观园林专家汪菊渊、“梅花状元”陈俊愉等。这些人后来成了共和国的院士。

华西坝,这里收留了一批学者并让中国文化研究大放异彩。陈寅恪、钱穆、胡厚宣、张维华、李小缘、商承祚、沈祖棻等,在此完成了一大批重要著作。齐鲁国学研究院与金陵大学、华西协和大学的中国文化研究所,联办《中国文化研究汇刊》,代表着中国文化研究的较高水准。培养出了严耕望、汤定宇、李为衡等一批硕彦。

华西坝,这里保护了战争中最易受到伤害的柔弱的女子并让“五月花柱舞”在警报声中娇艳绽放。开风气之先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女学教育浇灌出备受赞誉的“999朵玫瑰”,内中有女院士、女将军、女指挥家、女歌唱家、女教育家等。未来在孩子,孩子的未来在母亲。人们曾误解过一门叫“家政学”的学科,殊不知1949后各地领衔执教机关幼儿园的,很多都毕业于教会大学家政系。

华西坝,这里当之无愧是战时中国的医学教育和临床中心。拥有一流校舍、教学设备及临床医院的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先后接纳了西迁的中央大学医学院和齐鲁大学医学院。其中中大医学院的外科和内科,齐鲁大学医学院的病理学,华西协和大学的牙科、药学、眼耳鼻喉科最负盛名;医学名家戚寿南、董秉奇、程玉麐、张查理、蔡翘、郑集、陈耀真、侯宝璋、叶鹿鸣、张汇泉、林则、汤腾汉等,皆国之翘楚。

正所谓,若缺失了这页历史,中国融入现代文明的进程或会放缓;若缺失了这批先生,中国会减损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方阵。《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一书所呈现复原的那段历史与人事,足可证实此言不虚。

八年的付出,有满头白发的见证,有五大学健在的校友以及他们后代的支持,岱峻以如椽之笔,以绣花针的功夫,复原了华西坝五大学时的故人故事与空前盛况。作为史料打捞者,不忽悠,不敷衍故事,档案文献、民国报刊、方志野史、日记、书信、回忆录,故纸堆中有新知,不仅仅是故纸堆,寻访,口述,多的是第一手资料,是未刊之文。紧缝密织,几百万字的史料、口述与照片,凝练为七十万言,再精华到四十多万字的篇幅,留下的是干货。十二章的篇幅,既有战争来了的内迁,有联合办学的况貌,又有战后回还复原的景象;既有坝上的艰难与困苦乃至饥饿、死亡,又有金声玉振以及五月的爱情;既有战时服务,教育抗战,青年从军,又有学运、学潮以及秘密战线;既有五大学创立与沿革发展,有代表性学科群的学术、教育的成就辉煌,又有一批大师、学者的传薪播火、弦歌不辍的丰富展示,以及教会大学的命运之归宿。岱峻以这种做苦行僧傻事的劲儿,呈现出了一盘精美丰富的大餐。冷暖寒暑,华西坝上春风起秋雨落,在风中,在雨中,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们,在文字中向我们走来。

相关热词搜索:华西拓荒联大之作再现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推荐拓荒牛精神演讲稿二

在中国,牛为“六畜之首”,它的重要性对于农耕社会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牛文化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被创造与书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文化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牛精神”也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中。

回顾历届牛年的历史,从辛丑条约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还有1973年百万次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放眼回望,牛年似乎注定是不平凡的年份,而20_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这是一个特别的历史交点,更是一个全新的征程起点,所以未来我们需要有“牛”一样稳健的步伐,步步为营,更需要有牛一样的精神,永不言弃。

过去一年,我们众志成城打赢了疫情防控战,我们凝心聚力完成了脱贫攻坚战,我们奋力拼搏推动了改革开放史,在一项项“硬核”的使命任务中,有人负重前行,有人忘我奉献,有人舍身为民,有人务实笃行,不仅扛住了重重挑战,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时代答卷。无私奉献的孺子牛,就是在危机时刻勇于逆行,在责任面前善挑重担。

“筚路蓝褛,以启山林”,这是令人感慨和动容的“拓荒”精神。在重大逆流和挑战面前,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砥砺奋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牛年也是“超越年”,20_牛年的中国经济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时至今日,我们的经济发展成就早已令世界瞩目。眼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人能够预测做出判断和选择,我们也应该在20_的牛年,超越过往、超越自己,发扬“拓荒牛”精神,坚持创新发展,再造辉煌。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勤恳踏实、埋头苦干,忠于职守、任劳任怨,这便是老黄牛精神,这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会敲锣打鼓四处宣扬,正如鲁迅所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这种终生奉献并甘之如饴的精神,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最需要的。未来的征途尚且漫长,而我们的目标是大海星辰,只有继续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百年复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愿每一位中国人,都能发扬“三牛精神”,勇往直前再出征,逆风破浪开新局!

推荐拓荒牛精神演讲稿三

20_年是农历辛丑牛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家送上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同时寄语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奋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今长假已经结束,人们陆续回到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开启长假之后的新生活,使新的一年更精彩,这一切都需要“三牛精神”。

在中国,牛为“六畜之首”,它的重要性对于农耕社会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牛文化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被创造与书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文化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牛精神”也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中。

回顾历届牛年的历史,从辛丑条约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还有1973年百万次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放眼回望,牛年似乎注定是不平凡的年份,而20_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这是一个特别的历史交点,更是一个全新的征程起点,所以未来我们需要有“牛”一样稳健的步伐,步步为营,更需要有牛一样的精神,永不言弃。

过去一年,我们众志成城打赢了疫情防控战,我们凝心聚力完成了脱贫攻坚战,我们奋力拼搏推动了改革开放史,在一项项“硬核”的使命任务中,有人负重前行,有人忘我奉献,有人舍身为民,有人务实笃行,不仅扛住了重重挑战,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时代答卷。无私奉献的孺子牛,就是在危机时刻勇于逆行,在责任面前善挑重担。

“筚路蓝褛,以启山林”,这是令人感慨和动容的“拓荒”精神。在重大逆流和挑战面前,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砥砺奋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牛年也是“超越年”,20_牛年的中国经济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时至今日,我们的经济发展成就早已令世界瞩目。眼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人能够预测做出判断和选择,我们也应该在20_的牛年,超越过往、超越自己,发扬“拓荒牛”精神,坚持创新发展,再造辉煌。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勤恳踏实、埋头苦干,忠于职守、任劳任怨,这便是老黄牛精神,这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会敲锣打鼓四处宣扬,正如鲁迅所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这种终生奉献并甘之如饴的精神,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最需要的。未来的征途尚且漫长,而我们的目标是大海星辰,只有继续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百年复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愿每一位中国人,都能发扬“三牛精神”,勇往直前再出征,逆风破浪开新局!

 

推荐阅读:

  推荐党员民主生活会发言稿范本(五篇)

  2024年诚信主题演讲稿500字 诚信主题演讲稿题目(四篇)

  植树节领导最新个人讲话稿 植树节领导发言稿(四篇)

  2024年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演讲稿700字(十二篇)

  幼儿园班主任发言稿小班(通用8篇)

  最新新年贺词还是贺辞范本(4篇)

推荐拓荒牛精神演讲稿.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推荐拓荒牛精神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