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省级骨干教师培育对象集中培训学习心得
20_年省级骨干教师培育对象集中培训学习心得
7月18日至20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时间虽短但获益良多,现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
培训第一天上午,我们听取的是王茝老师的《丹心育桃李 书香沁人生》讲座。王老师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幸福、教师职业认同三方面展开进行详细讲述。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这几乎是我们每次培训都会学习的通识性课程,经过多轮学习,很多内容都淡忘了,但王茝老师那句“家有三斗粮 不当孩子王”让我很有感触。回想我为什么会当幼儿园老师?因为我的妈妈是幼儿园老师,所以学计算机的我毕业后顺理成章的“回家接班”了,谁都没想到我会在幼师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20年,人生能有多少个20年?可以说,我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阴都留在了幼儿园。这20年里,我经历着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转变,但始终不变的是我的教师身份。回想我刚参加工作进班时的无所适从,到现在作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经历了太多历练,有心酸、有无奈,受挫时甚至还想过放弃,是班上可爱的孩子们、贴心的家长和同事们给了我坚持下来的勇气和动力。还好,我没有放弃;还好,我坚持了下来;还好,当下社会给予教师岗位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支持。我能坐在这里学习,就是对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的积极践行。周恩来总理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我们这一帮学习的老师们学习劲头很高呢。三天的学习,我们李道玲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也借此机会相识、相知。
下午,我们进行的是孔维梁老师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获取及管理》。他说,未来将被淘汰的四种老师:一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拥抱新技术的老师,我们老师如果不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和孩子们一起拥抱新技术,就可能会被时代的步伐甩在后面;二是不懂得终身学习的教师;三是只传递知识而不会设计学习过程的老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曾说:“教学活动是重中之重,而教学活动的设计依赖于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教师不单是讲课,要变身‘设计师’。”我的理解是,信息化绝不是为了取代黑板,而是为了弥补黑板的不足;四是还停留在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老师。互联网时代,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更接地气地与学生交流,如何更具时代感地“润物细无声”呢?这让我想到我们许昌市教育局给各学中小学提供的“资源平台”,不仅可以让老师们在平台上备课、教学,更能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三方互动。虽然我们幼教这一块的资源不多,但也一直在建设中。说到这里,好期待平台建好后的应用。“互联网+教育”不仅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和内容的远程传输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我一直自持是学计算机出身,与同事相比有更多的计算机操作优势,但是现今技术更新这么快,新技术层出不穷,当4年的大学学习根本不足以支撑我日后40年的工作需求时,我该怎么办?答案是:活到老学到老,信息化素养要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提升。俗话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我们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毕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千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口口相传,完全倚赖于教师。百年前,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文字典籍大量复制,师生得以初步分离。如今,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在偏远的小山沟,只要硬件配备到位,师生都可以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学习。我们幼教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生活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特征,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家园配合,为孩子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警醒“电子儿童”的出现。
第二天上午,我们进行的是徐菁老师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性策略与思考》。徐老师一句“好老师首先是一个大好人,好老师是培养出来的!对老师最大的关心,应是关心专业成长。”我很认同。在古代教师观中,韩愈《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感觉对教师这一行当还是很为尊重的。而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来教师职业价值的变化,比如“红烛”“园丁”“春蚕”说,认为教师的劳动是传承性的而非创造性的,歌颂了教师职业的神圣性而非现实性,反映了教师基本的生存状态,但没有涉及教师现实生命质量的意义。一味的强调奉献与付出,与现实生活的种种利益驱动相矛盾,造成了教师资源的大量流失。直至1983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我们教师才有了工作保障,明确了教师职业属于专业性质,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和职务制度。教师的职责既有教书育人的义务(这是我们的天职),也有专业成长的权利(教研、教改、专业活动等)。这里不再只强调奉献与付出,我们老师也有相应的权利啦。真的是这样,我们老师只是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一员,也有自己的家庭与生活要顾,生活有保障,工作才有力量。但需要积极面对的是:教师待遇的提高,相应的对教师自身要求也更高。解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我们有以下几点明确要求:一是教育理念与时代精神想通。这里要说道一下很具代表性的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的“食育”教育,可以说是走在了经典与时尚之间,融合了饮食教育、饮食文化、医疗教育等在内。民以食为天,往大了说,“食育”关乎国民健康,是健康中国的基础。往小了说,它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获得有关“食”的知识,更是要让孩子具备选择“食”的能力,食在快乐,育在不同。二是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包括基本的本体知识,科学和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从技巧到技能,从技能到素养,从教育行为的选择和实施中做起,也可称之为“教育力”。三是全面提升教育能力,这包括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具体指与人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以建立健康的你我关系为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这项能力必须具备。就像一句话所说:婚姻中隐含着三个家庭:婆家、娘家、自己家。而幼儿园的孩子背后的亲友团就更庞大了,一不留神,七大姑八大姨都会冲出来成为后备主力军。良好的组织与沟通能力就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这可以说是我多年工作的肺腑之言了。我现在已经40多岁,进入徐菁老师所说的平稳发展期。但自我感觉,我还处于“高原”发展期,要想突破自己很难。我现在要做的是寻求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好吧,我承认,幼儿园老师所做所为总比实际年龄偏小,“永远的3-6岁”是我们常说的口头禅,每日里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心态年轻真好,这也是我的职业幸福感的另类体现吧。
下午,是期待已久的“世界咖啡”活动,各工作室成员以组为单位开展研讨活动。活动前,贴心的主持老师已经为我们准备了八大研讨主题。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慎重筛选,最终确定“园本课程”作为我们的研讨命题。直至主持人宣布各组选择主题时才发现,全场16个小组,有3个小组都选择了“园本课程”作为展示主题,这关注度、这撞车率够高啦。不过,当大家展示过后发现,另两组都是以介绍各工作室成员所在单位的园本课程特色为切入点,而我们小组则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为主线,详细阐述了我们工作室成员各自园所对园本课程的理解与实践、探索、总结提升的过程。最终形成:前世--拿来主义--发现问题;今生--摸索实践--总结积累;未来--专家引领--百家争鸣的思维导图,小组长王鸽老师做了精彩总结发言。下午的整场活动下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给各组的三分钟阐述时间根本不够用啦,如果想让我们说得清楚、尽兴,8-10分钟更加合适些。我们可爱的学前教育人,任何时间都是神采飞扬,斗志满满。在各组的阐述中,我对“家园共育”“安全问题”“去小学化”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各自园所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积累的优秀经验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最后的培训是熊建萍老师带来的《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发展》。提起心理健康,让我不由想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的幼儿心理健康: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我们成人的心理健康标志是什么呢?老师列举了很多,比如:充分的安全感、正确了解和评价自己、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学习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恰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的发挥自己的个性。一条、两条···,一一比照下来,我得出很自豪的结论:我的心理很健康。感谢幼儿教师这个职业,让我每日里与祖国的花朵接触,心情阳光,心理健康。总结一番,从事幼儿教师这份职业好处多多哦,不仅能享受到两个长长的带薪假期,还可以拥有健康的心态,平日里工作的琐碎与辛劳也不算什么了。
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抛却功利,不忘初心,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众、不唯权威,只唯实。教育教学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研究学问刻苦勤奋、持之以恒,对待问题谦虚谨慎、学思结合。如王茝老师发起的倡议那样: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当一个好老师;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和命运,当一个好老师;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更美好,当一个好老师。我将认真践行教书育人职责,体验教书育人的职业幸福感。
推荐阅读:
2024年省级骨干教师培育对象集中培训学习心得.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