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十一篇
建议,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指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是有益处的。出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十一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培训目标
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鄂发〔20__〕29号)和《秭归县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__年,我县为每一个村卫生室培养一名年龄在50岁以下的骨干乡村医生,累计脱产培训不低于三个月,使其基本掌握医疗卫生专业中专毕业生应了解的医疗卫生知识,其中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培训7天以上;每一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的在职乡村医生累计脱产培训一个月,使其具备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诊治知识和公共卫生、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基本常识。
二、工作职责
1、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县人民医院、县二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讲师团,定期开展培训服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重点是培训乡镇卫生院的师资队伍,每季度开办一次巡回培训班,每次5-—7天。
讲师团人员构成如下:县人民医院10人(专业要求:内科2人,外科2人,妇科、儿科、五官科、中医、检验科、护理各1人),县疾控中心5人,县二医院6人(专业要求:内科、外科、儿科、护理各1人,中医科2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2人。上述单位在4月底以前上报人员名单,由县卫生局医政股统一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
2、乡镇卫生院:每所乡镇卫生院安排3—5名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各乡镇培训领导小组,由各卫生院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定期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本乡镇参训人员,按时参加县级培训班培训;
组织本乡镇乡村医生开展培训、考核等工作。
3、村卫生室:组织本室在职乡村医生按时参加乡镇卫生院及县卫生局组织的培训班,每个村卫生室确定一名50岁以下,业务技术能力强,医德好的骨干乡村医生重点培训。
三、培训内容、时间、方式
1、内容:以湖北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教材为主,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尤其是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局可以自编培训教材。
要求培训期结束时,骨干乡村医生基本达到中专学历水平,其他在职乡村医生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掌握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诊治知识和公共卫生、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基本常识。
2、时间:骨干乡村医生每年培训不低于三周,三年累计不低于三个月,一般在职乡村医生每年培训不低于一周,三年累计不低于一个月。
3、培训方式:县级讲师团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训乡镇师资队伍,每季度组织一次巡回培训班,到一至两个乡镇开展培训,每次5—7天;
乡镇每月组织一次培训班,对乡村医生开展轮训,每次2—3天,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县卫生局将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选送乡村医生参加省、市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
四、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乡村医生参加培训时,各卫生室按每天不低于30元的标准支付生活费,并据实提供交通费;
县、乡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培训时,免费为参训乡村医生提供教材、场地和安排住宿,乡镇卫生院要免费安排好县巡回培训班教师的食宿;县级各医疗卫生单对讲师团成员提供相应经费保障,不能因为参加讲师团而降低待遇。县卫生局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乡村医生培训经费做到应拨尽拨。
2、严格考核:县卫生局对各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加强目标考核。
从20_年起,县卫生局将把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作为医政工作的一个重点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同时将其纳入各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各乡镇卫生院对培训对象加强管理和考核,严格考勤制度,对参训对象做好考勤记录,未达到培训时间的必须补训;严格工作纪律,培训期间要着装整洁、举止端庄,尊重培训教师;严格目标考核,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如期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达到预期的目标,培训结束后由各乡镇卫生院组织考试及考核,并将结果上报县卫生局。
3、奖惩措施
奖励:培训期结束,县卫生局对组织得力,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乡村医生进行奖励;
惩处:对于拒不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将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注销其执业注册、收回执业证书或其他处罚;没有达到规定学时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在6个月内进行补训和考核。
4、工作要求:乡村医生是我县一支重要的卫生队伍,是捍卫我县三十多万农民身心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是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技术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措施。各单位一定要站在忠实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按照县卫生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把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抓好、抓实、抓出特色。
第二篇: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着力解决乡村医生待遇和养老保障问题
1)切实提高乡村医生收入。目前,乡村医生的收入主要包括乡村医生补助,乡村医生业务收入,基药补助,公卫补助和家庭医生签约补助。提高乡村医生补助,一是要把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落到实处。对于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要根据工作量和考核结果,将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足额按时发放给乡村医生,防止卫生院扣发或者挪用。二是适当提高乡村医生补助。目前,曲靖市乡村医生补助普遍执行的是600元/月,边远、偏僻乡镇给的是800元/月,建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等因素,适当提高乡村医生补助,把乡村医生补助提高到1000元/月。三是建立乡村医生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对乡村医生的业务考核,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增加优秀乡村医生的待遇。
2)要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切实解决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在解决办法上,可以采取由政府承担一部分,个人出资一部分来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金筹集问题。同时,鼓励乡村医生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解决的具体措施上,可以参考借鉴江苏、广东、福建、河南等省在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方面的经验办法。
3)探索乡村医生合同制管理制度。把60岁以下在岗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同制管理,签订聘用合同,采取县级补助一点,乡镇卫生院统筹一点,个人缴纳一点的方式帮助其购买五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把他们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解决乡村医生养老无保障的问题。
二、加强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医生队伍培训主要以短期性培训为主,村医难以系统、全面、专业的学习,进而提高执业能力。
1)多种渠道加强在岗乡村医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在目前高素质医学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就业的条件下,利用今年高职扩招的机会,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进入中专,医学类职业院校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对取得相应学历的乡村医生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与此同时,对乡村医生主动申请到县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的,要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保障其基本生活。
2)定期举办短期实用技能培训班。由县区市卫生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区域内乡村医生技能培训班。在培训资源上和师资上,依托县级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围绕内科、外科、儿科、慢性病、公共衛生管理、传染病防治等开展理论、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强化动手能力,实地指导乡村医生开展各项业务的能力。在培训周期上,每期为1个星期左右,确保在岗每一名乡村医生一年有不少于1次的实用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来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服务能力。
3)强化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对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要具体负责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要建立和完善乡镇卫生院医生与乡村医生“师带徒”的培养模式,每年对他们的业务进行培训和指导。通过业务的指导帮助,切实提高乡村医生基层首诊的能力。
4)每年开展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技能大赛。由县区市卫生主管部门牵头,每年举办1-2期的乡村医生技能大赛,确保每个乡镇的乡村医生每次参与人数不少于5人,通过以赛促竞,以赛促学的方式提高乡村医生的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并对比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乡村医生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5)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计划。在乡镇内选拔品学兼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青年,依托曲靖市内的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实施曲靖市乡村医生高职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计划。乡村医生高职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在校内免除学费,免交住宿费并给予生活补贴,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市财政和县市区财政统筹解决,学制为3年,实行“2+1”的培养模式,在学校安排2年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学习内容突出乡村医生的实用性。1年为临床技能实习,实习时间为12个月。学生毕业以后,实行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政策,乡村医生高职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到所在乡镇卫生室服务,实现“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目标。用10年的时间确保曲靖市1600多个行政村每村有一名具有全日制大专学历的全科乡村医生。
6)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专毕业生充实到乡村医生队伍中来。为了增强乡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一是县市区要制定定期从优秀乡村医生中公开选聘乡镇(街道)卫生事业编制人员的办法,打通优秀乡村医生晋升通道。对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到乡村医生队伍的,对有一定服务年限并干得好的乡村医生要给予出路。通过政策的激励,进一步解决乡村医生没有吸引力和优秀乡村医生没有出路的问题。二是对加入到乡村医生队伍但尚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员,要联合省内相关高校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促使他们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
7)返聘特定医疗服务人员到村服务。建议将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到龄已退休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村卫生室到龄已退出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就近返聘到村卫生室工作,缓解村卫生室青黄不接的问题,更好的为当地群众服务。
三、开展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乡管村用”试点
积极推进“乡管村用”,实行乡村医生聘用制。各县区根据卫生工作规划和实际需要,在不突破编制总量的情况下,在县域内由卫生健康局统筹使用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并实行定期调整,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轮流到基层服务。积极推进“乡管村用”,说具体点就是人员编制放在卫生院,医务人员轮岗到村卫生室工作,对主动申请到村卫生室执业的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绩效分配方面给予倾斜。
四、小结
解决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中的待遇和养老保障问题,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和开展“乡管村用”试点,是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质量和强基层的关键环节,是新医改背景下强基层的题中之义,应予重视。
第三篇: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村医以及村卫生室在健康脱贫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从健康脱贫和签约服务上看,要求为贫困人口和签约对象进行上门服务,村医承担着很大工作量。而且山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抽调县、镇医疗力量,无形中增加了工作成本,也只有当地村医最适合,在没有村医的村,贫困人口就很难享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贫困户因病致贫人员中有近70%为慢性病患者,村医可以及时掌握患病人员患病现状,及时给于健康指导,避免延误病情。同时村医通过健康知识宣传,积极引导老百姓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提高防病抗病知识知晓率,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但是,关于乡村医生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乡村医生没有编制
乡村医生的身份是农民,处于半医半农,平时在开展广大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工作的同时,辅以务农或零工维持生活。即医改后,乡村医生还是游离于卫生体制之外,没有工资、编制和养老保险,没能做到像乡村教师一样,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
2.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普遍低下
乡村医生学历总体偏低,虽然大多数村医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护师的比例偏少,直接制约着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抵御医疗风险能力的提高。
3.整体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
由于条件差、待遇低,人员补充困难,特别是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乡村行医,造成村医队伍年龄老化,缺乏年轻人,目前在岗村医年龄普遍偏大,导致很多村的村卫生室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不利于医学知识的更新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实施推广。
4.知识更新慢,工作能力不强
现在医药卫生知识更新较快,而乡村医生普遍缺乏系统的业务学习与知识更新,基础理论薄弱,工作方法老化、单一,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新需求。尤其体现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乡村医生对农村常见慢性病的治疗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方法,工作显得被动,缺乏发实际效果。
二、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实现乡村医生职业化
建议有关部门参照民办教师转制的成功经验,整合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将乡村医生列入编制,实现乡村医生职业化。可先实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政府制定政策,将年度个人综合考核及取得临床医职业资格证书定向培养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再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编制内。
2.建立激励高水平医生下基层的长效机制
一是医学从业者在升职称时明确要求至少有几年的基层医疗经验;二是对于在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村医将在晋升、身份和工资待遇等多方面给与关爱;三是定向招录培养,参照大学生村官的做法,每年确定一定比例的乡镇卫生院聘用编制,面向医学毕业生进行公开招录,作为乡镇卫生院驻村医生。
3.培养新一批人才
针对乡村医生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可采取“村来村去”的定向培养方式,委托医学院校,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高中毕业生进行免费培养,毕业后经考试合格,发给《乡村医生资格证书》,按规定程序注册上岗;也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医学专业大学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的优惠政策,吸引专科以上医学生扎根基层,为乡村医生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添队伍新的活力。
第四篇: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主要承担辖区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按政策要求,每个行政村建成一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并实行一体化管理。在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执业的村医数量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原则上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应有1名村医,村卫生室人员应具有执业(从业)资格,每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村医执业,但随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农村村医队伍的现状与农村不断提高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已及不适应,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医疗状况改善的主要瓶颈。
1、村医队伍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1.年龄结构老化。目前一些村医基本上都是有原来的“赤脚医生”转入,年龄偏大:50、60岁以上占多数,40岁以下占少数,甚至70多岁的都还有,例如一个上虞区丰惠镇8个村卫生室的村医70岁以上3人、60岁以上4人、50岁以上2人,其中在岗执业(助理)医师只有1人,其他部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还因年龄原因退出后,由于缺少人员储备,出现村卫生室“断层”的现象。
2.业务知识欠缺。不少村医的医疗水平只是赤脚医生的医学知识基础,知识结构老化,专业基础薄弱,综合素质低下,缺乏对当代最新医学知识的了解,信息化水平更是低下。虽然大多数村医经过培训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但取得执业(助理)医生的比例少之又少,直接制约着村医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抵御医疗风险能力的提高。
3.整体待遇过低。医改前村医主要收入来自药费差价,医改后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后,村医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补贴每年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公共卫生服务参与者按实际绩效比例发放、门诊看病实行动态网络监控按每人次5元的补助,这样村医一年的收入平均在3-4万元,而村医又无法像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一样享受养老保险,按照政策规定,村医60岁退出后,仅仅享受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
2、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针对乡村医生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可采取定向培养方式,参照大学生村官的做法,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镇卫生院聘用编制,面向社会公开考录,作为镇卫生院驻村医生;或者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高中毕业生进行免费培养,毕业后经考试合格,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书》,按规定程序注册上岗,并结合实际制定医学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的优惠政策,吸引他们扎根基层,为村医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添队伍新的活力,同时对60岁以上人员给予退休金发放形式逐步退出。
2.加强学习培训,提升业务水平,通过短期函数学习、临床进修、参加专题讲座等多种培训方式,每年对村医进行以适宜农村的中医药和全科医学知识、技能为重点的免费轮训,在免费培训的基础上,适当给予误工、交通、食宿等补助,以提高村医参训率和培训质量。同时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用政策和制度进行激励和制约,促进村医培训。
3.提高村医的生活补助和社会保障,在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后,保证基本工资的同时,可以按照服务人口数量或者工作量制定补助标准,保证与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基本持平。通过财政预算投入和从基本医疗收入结余中支出的方式,保证多劳多得,才能有效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对于现有村医的养老可以参照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办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也可以采取个人、乡镇卫生院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办法逐步解决。
村医是最基层的医务人员,提高其医疗水平和职业技能,不仅可以方便农民就医,减少农民频繁进城就医的成本,还可以有效加强农村的疾病预防,从而促进农村医疗条件实质性的改善。
第五篇: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霍山县十七届人大代表仇多弟等反映,当前,脱贫攻坚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其中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相对较多。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而乡村医生是最贴近农村村民健康的“守门人”,特别是在偏远山区乡村,面积大、人口少、居住分散,如大化坪镇面积230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2.4万,现有在职村医36人。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也让贫困户少跑路、少花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进而确保健康扶贫效果。
当前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中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村医分布不合理
在一些经济条件好,人口较多的村,会有几名乡村医生,由于这些村室村医人数较多,若同时都上班,“僧多粥少”,难以维持生计,因此,通过分班制来维持卫生室正常运转,导致村卫生室每天仅有l名村医在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得不到保障。随着医改的深入,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零差率销售,加上务工人员外出,一些人口较少村,则长期出现乡村医生服务空白的情况。例如大化坪镇、东西溪乡、诸佛庵镇,都存在没有村医的村室。加之村医上有老下有小,村医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以及药品零差价补助收入(年仅2万元左右)难以维持生计,有的迫于无奈选择出门打工。
二、村医队伍断档
村医大多数是从过去的“赤脚医生”身份转变而来,但是随着年龄增长,部分村医退了下来,年轻医生担心收入增长赶不上社会平均水平,宁愿选择在城市“漂泊”,也不愿在农村行医,造成年轻村医出现断档。目前在岗村医年龄普遍偏大,导致很多村的村卫生室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例如,大化坪镇现有在职村医36人,其中50后5人,60后7人,70后21人,80后仅3人。
三、乡村医生身份尴尬
一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乡村医生多为男性,专职从事医疗服务工作,一直以来没有与政府或村集体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工资收入低。在职村医都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基本与农田剥离,仅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但工资与打临时工相比都有差距;三是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因年龄问题退出医疗岗位的老村医,目前仅享受政府给予的330元/月的补助,相比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五险一金”而言,乡村医生只有一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四、乡村医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可或缺
目前村卫生室在健康脱贫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从健康脱贫和签约服务上看,要求为贫困人口和签约对象进行上门服务,村医承担着很大工作量。而且山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抽调县、镇医疗力量,无形中增加了工作成本,也只有当地村医最适合,在没有村医的村,贫困人口就很难享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贫困户因病致贫人员中有近70%为慢性病患者,村医可以及时掌握患病人员患病现状,及时给于健康指导,避免延误病情。同时村医通过健康知识宣传,积极引导老百姓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提高防病抗病知识知晓率,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
为更好的稳定村医队伍,切实推动医改各项任务在农村的落实和医改目标的顺利实现,建议:
一要切实提高村医待遇。由政府财政承担村医的基本工资,建议为20_—3000元/月,同时为村医购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二要切实加强村医队伍管理。人口稀少的行政村卫生室,因为公共卫生服务人头经费过少和医疗收入过低,建议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健康脱贫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六篇: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县农村医疗公共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乡村医生队伍供需矛盾凸显,如我县共有行政村425个,卫生室164家,占比38%,群众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分析原因:一是现有乡村医生没有正式编制,待遇低,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村卫生室规培人员由于村里条件较差,不愿下沉到村里,导致人员少且老化。二是村卫生室医疗设备缺乏,看病还是老三件。
建议:一是从留得住人的角度定向培养乡村医生,按照村村有医生标准,在本乡或者本行政村范围内定向挑选具备一定文化程度和有志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青年进行培养并签订长期协议,本土青年的最大优点是对村情熟悉,能够安心乡村卫生事业。二是参照本地的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乡村医生福利待遇,确保留得住人。三是根据农村实际,适当配备适合农村的医疗设备,如心电图、全科诊疗仪、血尿常规及急救设备等,这样不但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也方便了百姓就医,真正实现分级诊疗的目的。
第七篇: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乡村医生是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的希望,是广大农村地区救死扶伤的关键性人物。村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打电话反映生病,乡村医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进行诊治,为患者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现在,大部分乡村医生正面临老龄化窘境,同时一系列养老问题也困扰着他们。大部分乡村医生不熟悉电脑操作,在用电脑完善健康档案等日常工作中压力较大,同时,乡村医生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如果现在不培养、发展新乡村医生,今后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将难上加难。在此我谨代表广大群众,把收集到的建议陈述如下:
1.为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的问题,建议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依托,将乡村医生逐步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身份管理,统一调配,并享受同等待遇及养老政策。
2.采取一些政策,鼓励并培养一些有资质的年青人进入乡村医生行业。比如可以像教师一样签订免费师范生服务年限合同,也可以和医学院的学生签订一些定向合同,等服务期限满后不仅可以调离原岗位,并且也可以为下一步的深造加分。
3.号召有志医务青年,到基层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4.采取岗位轮换的方法,由有资质的乡镇卫生院的义务工作者轮流值岗。
第八篇: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乡村医生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的特殊时期,绝大多数人员仅经过短期培训后,就承担起农村防病治病的任务,他们曾为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家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农民卫生需求也不断增长,但是,笔者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在岗乡村医生队伍进行调查后发现:乡村医生队伍由于人员结构老化、专业技能缺乏、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致使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急需加强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才能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和促进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
1存在的问题
1.1队伍老化,后继乏人宜昌市夷陵区共有182个行政村,228个村级医疗机构,在岗乡村医生552人,35岁以下67人,占12.1%;35-50岁197人,占35.7%;51-60岁200人,占38.3%;60岁以上58人,占11.1%。由此可见,乡村医生队伍老化十分严重,超龄的因为老无所养不愿退,年青的由于以下原因进不来:一是待遇偏低,收入不高,且没有养老、医疗保障,工作环境大也多较差,导致年青的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不愿干乡村医生;二是风险较大,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患者家属往往狮子大开口,经济和精神均要承受极大的压力,致使年青的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不敢干乡村医生;三是人才引进机制不畅,少数愿当乡村医生、也具备资质的人,不一定能被村委会聘用,一般乡村医生多是本村人,非本地人很难在异乡被村民接受,这也导致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不能干乡村医生。
1.2学历较低,水平较差乡村医生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从调查情况分析,夷陵区522个乡村医生中,初中及以下166人,占31.8%;中专及高中328人,占62.8%;大专28人,占5.4%;其中具备执业医生资格的10人,执业助理33人,执业护士17人,三者总和也只占11.4%。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自学能力、专业水平相应较差,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足,且乡村医生本身是农民,部分人还要从事农业生产,没有精力也缺少时间学习业务。由于目前缺少政策上的保障,如果要脱产学习就会收入锐减的现实。在工学矛盾和生存需要的双重阴影下,他们只能选择以急功近利地“行医赚钱”来维持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学习,无从长远考虑,结果就是技术落后,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1.3诊疗行为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受经济利益驱使,村卫生室“以药养医”、“重医轻防”的现象很普遍。进药渠道混乱,药品质量难以保证,药品乱用、尤其是抗生素滥用情况严重。乡村医生普遍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很多仅凭个人经验从业,并不按规范要求行医。这种纯粹以市场利益为导向的个体经营模式,容易给农民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2对策
2.1改革现有的机构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设置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作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职能和基本医疗任务,坚持公益性质是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即村卫生室全部由政府公办,设立和运行由政府财政负担,明确村卫生室的产权归集体所有,坚持村卫生室的非营利性性质,由于历史原因,对乡村医生在兴办村卫生室中的个人投入实行“逐年折旧、离任退款、滚动运行”的方式进行投资回赎。
2.2改革现有的人员管理模式,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聘任。根据村面积大大小、人口多少和村卫生室的业务情况,设定岗位编制,加强乡村医生准入管理,杜绝不具备资质的人员在村卫生室执业。通过公开招考,由卫生行政部门择优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一方面是现有的乡村医生参加考试;二是打破区域限制,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的联系,由其推荐优质生源参加考试。
2.3改革现有的分配方式,保障福利待遇通过考试合格,被聘用的乡村医生转为有编制的干部,享受相应的报酬和福利待遇,并承担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职能。实行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方式,基础工资按工作年限、技术职称发放,绩效工资按“医疗收入上缴,按比例返回,多劳多得;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购买”的方式考核后发放。为乡村医生提供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
2.4强化继续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对在岗乡村医生切实加强培训,杜绝走形式,将继续教育纳入续聘范围。打破乡村医生终身制格局,可5年一续聘,不合格的清理出乡医队伍。
第九篇: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
一是队伍老化严重。由于条件差、待遇低,人员补充困难,特别是医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乡村行医。
二是专业水平低。乡村医生持有职业资格证者数量极少。部分乡村医生专业素质较低,诊疗技术不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是工作待遇低。乡村医生在农村牧区承担着“全科医疗”的任务,津贴除了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补贴外,没有其他政策性收入,很多乡村医生需靠第二职业维持生活。
建议:
一是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乡村医生培养培训规划,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乡对口支援多种方式,选配乡村医生到旗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院校接受培训。
二是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从本地选配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嘎查村卫生室。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嘎查村卫生室工作。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
三是明确福利保障待遇。实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政府制定政策,将年度个人综合考核及取得临床医执业资格证书定向培养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同时,明确其在农村牧区乡村医生岗位上服务的年限,并根据服务态度、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给予考核,按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对已在岗位上工作多年的乡村医生办理社保,给予退休保障金。
第十篇: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队伍基础薄弱。许多乡村医生是由“赤脚医生”转型而来,专业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低,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重、要求高,许多乡村医生难以完成工作任务。近年来,我市基层卫生院人员数量虽然有了一定增长,但速度远远跟不上门急诊和住院人次数的增长水平。
二是基本药物种类范围狭窄。药品统一招标及销售零利润后,药价便宜了,但药品种类偏少,群众对长期习惯使用的“好药、广告药”不在目录内难以接受;传统的基层卫生院大多“以药养医”,实施药物零差价销售后,基层卫生院业务收入和利润锐减,国家对基层卫生院的补助有限,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
三是基础设施落后。基层卫生院标准化设施建设和改造缺乏专项资金保障,部分卫生院虽然通过职工集资、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购置了B超、心电图机等常规设备,但受技术条件和就医意识的限制,设备利用率并不高;基层卫生院环境差、条件艰苦,职工福利待遇较低、缺乏深造学习机会,人员流动频繁。
四是“医患”矛盾突出。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不断加大,媒体对医疗纠纷的肆意渲染,导致医疗机构公信力下降,“医患”矛盾日益增多,“医闹”现象时有发生,医务人员心里压力增大、精神负担加重,收治病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
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按照国家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短缺和高级专业人才绿色通道,吸引大学本科、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到基层卫生院工作,使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起作用。
二是放宽准入条件,增加药品种类。在药品零利率基础上,适当放宽疗效好、价格适中药品准入条件,增加常用药范围;加强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及农民对基本药物的知晓率,营造良好的基本药物制度认知环境。
三是落实配套措施,增强发展潜力。建议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纳入乡镇公共服务配套,予以优先保障;县级医疗机构可将闲置或富余的设备提供给基层卫生院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减少基层卫生院资金支出。
四是科学正确引导,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使医务人员正确处理与患者关系,同时,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氛围,使医务人员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医疗服务工作中;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对医疗卫生工作做客观、公正、全面的宣传报道,营造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良好氛围。
第十一篇: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网底,是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医疗机构,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对于提升乡村医生服务水平、搞好基层卫生工作意义重大。以汉中市南郑区为例,该区辖20个镇、2个街道办、288个行政村、19个社区居委会,534个村卫生室(含一村多室),注册乡村医生564人,其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质124人,持有乡村医生资格证440人,全区每千人拥有乡村医生1.18人。近几年来,乡村医生在落实国家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辖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推动健康扶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村医人员结构、薪酬待遇、养老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乡村医生结构不合理。以汉中市南郑区为例,一是年龄偏大。564名乡村医生中,40岁以下111人,占比19.8%;40-60岁305人,占比54%;60岁以上148人,占比26.2%。二是学历偏低。中专及以下455人,占比80.7%;大专及以上109人,占比19.3%。三是执业资质不高。持有乡村医生资格证460人,占比81.6%,具备执业助理医生以上资格104人,占比18.4%。
二、村医工作任务重,待遇低。现阶段,乡村医生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40%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1.2万元的药品“三统一”零差率销售补助和基本医疗服务合理收入。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医承担着繁重的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精力,大部分村医特别是山区的村医开展基本医疗服务较少,主要依靠前两项国家补助作为养家糊口收入。以南郑区564名村医计算,平均每位乡村医生每年得到的报酬3万元左右,他们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不成比例,严重挫伤了村医工作积极性,部分年轻的村医已弃医从商,纷纷下海,造成了村医队伍极不稳定。
三、村医养老保障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村医生身份还是农民,全省对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工龄补助(每增加1年工龄补助7.34元)。以1名干了30年的村医到了60岁以后计算,他的养老金应该是新农保108元+工龄30x7.34元,每月仅能领到328元的养老金,村医普遍感觉到在岗时做了那么多工作,退下来后发放的养老金少的不足以养老,心理极不平衡,致使大部分年过花甲的老村医仍然不愿退休,而新的村医又补充不进来。
四、村医进入机制有待完善。南郑现有90%的村医都是年龄较大的原“赤脚医生”和原南郑卫生职业学校毕业,“赤脚医生”身份转过来的人年龄均已偏大,近20年南郑几乎没有招录过村医。虽然南郑现有313个行政村、534个村卫生室、564个村医,看似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数量多于行政村,但若省上一直不建立村医进入机制,5年之后村医数量将会严重短缺。
建议:
一、提高村医合理收入,重点倾斜山区边远地区。村医是全天侯临诊的技术职业,应当支持获得较好的收入。建议省上出台政策,建立村医稳定的薪酬保障体系,分地域确定财政补贴标准,重点倾斜山区边远地区,确保边远山区村医得到应有的待遇保障。在村医基本待遇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结合村医工作数量、质量、技术等级,出台乡村医生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村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提高村医养老保险水平,解决他们后顾之忧。建议省上在现有村医养老保险政策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村医养老基础和工龄补助标准,并通过健全新农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方式解决村医后顾之忧。
三、完善乡村医生培养引进政策,稳定基层队伍。建议省上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和大专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以此逐步解决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问题;二是出台相关政策,在各市或县(区)建立一所村医轮训基地,每年分批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村医全科实用技能,确保村医轮训达到100%,诊疗技术整体提升;三是制定落实奖惩激励政策,鼓励现有村医参加学历教育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职称考试,取得高学历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者。
推荐阅读: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十一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