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党史知识专题党课讲稿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党史知识专题党课讲稿

  20_年7月1日,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纪念日。96年来,中国共产党曾多次经历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也曾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走过一些弯路,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走上了一条繁荣富强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96年来,国际社会唱衰中国共产党的言论不绝于耳,却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一个初创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何以能在无产阶级只占人口少数,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又异常强大的国家,改变民族的命运?一个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屡遭挫折、犯过错误的政党,何以能在60多年的执政生涯中,始终获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这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又何以能经受住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复杂环境考验,与时俱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执政68年,靠的到底是什么?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国内外背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但是近代以来,由于腐朽的专制统治者无法应对世界千年未有之变局和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军事落后,在落后就要挨打的恶性循环中,屡战屡败,被迫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从1842年到1949年的108年间,包括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等21个国家和地区与当时的中国政府签订了750多个不平等条约。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1900年8月14日,全世界都在迎接新世纪的到来,而中国迎来的不是新世纪带来的幸福和欢乐,而是八国联军的火枪利炮。八国联军攻破了北京城的大门,在北京城内杀烧掠抢,无恶不作。1901年,中国被迫与包括八国联军在内的11个国家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可以说,中华民族是带着深重的耻辱跨入20世纪的。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们的探索和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以林则徐、魏源、洪秀全、杨秀清等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开始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想“师夷长技以制夷”,领导了农民起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领导了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也发起了维新变法,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想学习法国和美国的经验,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探索,甚至为了实现理想而流血牺牲,但没有解决当时中国落后就要挨打、屡战屡败的状况。

  因此,这个时期的历史主题是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达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目标;二是进行全面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需要一种政治力量肩负起这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肩负起了这样的双重使命。它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先进的阶级,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为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是全中国人民和全民族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也日臻成熟。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实现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形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中国出现了五四爱国救亡运动的潮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潮流和中国五四爱国救亡运动潮流相互汇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其次,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中国的知识分子通过新文化运动中新思想的传播,在吸收国外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思潮之后,也觉醒起来,这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当时是一个需要伟大政党而产生了伟大政党的时代。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

  二、党的历史上的三大篇章和三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了,我们学习党的历史,从宏观上、总体上来把握,可以把这90多年的历史分为三个篇章。第一个篇章,我们叫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间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个篇章,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时间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三个篇章,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间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直到现在。

  与三个历史篇章相吻合的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第一,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第三,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党的历史上第一大篇章和第一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大历史篇章和完成的第一件重大任务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用了近30年的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30年左右的时间可以分成五个阶段。

  1.创建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五四爱国救亡运动的背景下成立的,这两大潮流的汇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两个人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对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陈独秀和李大钊认为,要走俄国人的路来解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问题,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中国共产党,两个人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他们的努力,到1921年的时候,在中国已经有了8个共产党支部或者说是小组。后来,共产国际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情况,,派代表和李大钊、陈独秀联系,希望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23日,各个地方共产党的代表集中到上海,在上海的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汉俊的家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由于会场被密探发现,出现了不安全的情况,所以会议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个游船上,在此召开了闭幕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标志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有了一支新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全国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定位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成立之初(1921年到1923年)主要的工作就是领导工人运动。当时有规模的工人罢工有100多次,这些罢工部分达到了工人阶级的诉求,大多数遭到了反动军警的残酷镇压,甚至有很多领导人在罢工的过程中都牺牲了,工人也遭到了迫害。

  这种情况教育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进行革命,依靠共产党的领导、依靠工人阶级来推翻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动军阀统治是不容易的。经过总结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决定搞统一战线,和国内各革命阶级进行联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入到这一时期的第二个阶段,和国民党进行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2.国民大革命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很多领导人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或者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黄埔军校,帮助国民党建立了国民革命军,并帮助国民党进行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在广州以及南方的一些省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但是,1925年孙中山逝世之后,情况变得非常复杂。蒋介石作为当时国民革命军的主要指挥人员,在北伐的过程中本应联合共产党、联合苏联,但他的军队打到长江流域的时候,他感到不需要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也可以完成统一大业。1927年4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可以说,国民大革命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背叛而失败了,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革命面临着失败,共产党面临着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和一些优秀的党的早期领导人,比如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太雷、中央委员蔡和森等,都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被反动派杀害了。

  3.土地革命

  在革命受到蒋介石、汪精卫血腥镇压的历史关头,一些真正的共产党人,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太雷、叶挺、刘伯承等等,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组织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斗争,革命又蓬勃发展起来。就是在这样一个危机关头,共产党面对敌人的屠杀,很多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人有贺龙、彭德怀、叶剑英,也有徐特立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这样一个危机的关头,要求加入共产党,这种精神是值得后人进行思考、研究的。另外,也能够看得出,这些人在面对考验的时候能不能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面对敌人的屠刀,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随后,各地又先后发动了100多次起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怕屠杀、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其中,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最具代表性。面对敌强我弱的情况,毛泽东放弃了攻打大城市长沙的计划,把起义军领到了井冈山,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创立红军,发展共产党员,建立起红色政权,逐渐建立了以井冈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这个过程中,他艰辛地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道路,也就是大革命失败后,如何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实践证明,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毛泽东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地区多次粉碎敌人的进剿、会剿,随后又在江西根据地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显示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忍辱负重、不怕牺牲、组织纪律性强、理想信念非常坚定的优秀品格,用他的智慧和能力为土地革命的兴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由于当时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党中央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并不透彻、清楚,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他们没有接受毛泽东探索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中央仍然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坚持苏联城市为中心的经验。后来,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更加遵循共产国际的指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的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这就造成了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次失败又一次把共产党带到了革命的危机关头。

  1935年1月,经过长征到达遵义的红军有了一个短暂的喘息时间,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对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路线进行了批判,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给中国革命又带来了新的希望。可以说,遵义会议起到了挽救红军、挽救革命、挽救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经过长征到了四川,和当时的第四方面军进行了会师。当时,10多万的红军是一支很强大的力量,如果能够团结统一,就可以战胜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顺利到达北方,建立新的根据地,开创革命新的阶段。但是由于张国焘个人野心膨胀,没有遵守党的纪律、党的规矩,在这个时候犯了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造成了新的危机。中国共产党经过努力,最终战胜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陕北会师。

  面对蒋介石继续围剿,想要消灭红军的复杂局面,中国共产党被迫提出反蒋抗日的政策和口号。经过大量的工作,与张学良部队和杨虎城部队实现了停战之后,开始实行逼蒋抗日的策略和政策。那么,逼蒋抗日的目标实现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主要目标,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建立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又开始实行联蒋抗日的政策。

  4.抗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经过准备,在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救亡图存,携手合作,与全国人民共同铸起了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取得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重新确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国内、国际局势都十分复杂,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信念、纲领、理想作为旗帜,团结了全国民众,为实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使命,为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

  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气势汹汹,依仗多年的准备和先进的军事装备,陆海空三军全面进攻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非常艰苦、非常惨烈,牺牲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亟需一场胜利来振奋全国抗日军民的决心。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和当时的八路军总部命令抗日出师的八路军115师打一个胜仗,115师在林彪、聂荣臻的指挥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赢得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的第一场胜利。这场胜利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人们开始有了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之后,国民党在台儿庄也打了一场胜仗,鼓舞了国民党的官兵、将士,他们也认为抗日战争是可以取得胜利的。

  但是,当时的抗日战争需要一个总的战略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也就是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发表了军事理论著作《论持久战》。在这篇著作里,他论述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要分三个阶段,而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对全国抗战起到了指导作用。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形成了一种新局面。在华北地区,日军主要盘踞在交通线和大中城市,广大的乡村甚至一些县城都是由八路军占领的。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八路军进行了残酷的扫荡,实行“囚笼政策”。为了打败“囚笼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在这样一个犬牙交错、残酷激烈的战争中,人民军队由发展到缩小,再发展,再缩小。解放区也一样,壮大然后缩小,再壮大,再缩小。可以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就是1940年百团大战后到1942年。1943年以后,随着人民力量的壮大,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人民军队,特别是八路军、新四军,在这个期间有了巩固和发展。1944年,开始进行局部反攻。1945年进行全面反攻。1945年8月,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0多万人,其中日军52万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伤亡达到了60多万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一些领导人,包括杨靖宇军长、赵尚志军长、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新四军师长彭雪枫等,都为了民族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另外,国民党正面战场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他们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0多次,小规模战斗3万多次,毙伤日军达85.9万余人。国民党军队也付出了322万人重大伤亡的代价。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高级将领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以说,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共同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对这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我们都应该表示崇高的敬意。

  5.自卫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着可以和平、民主建国的良好局面,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集团反而选择了独裁、内战的道路。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谈判,民主党派也进行了争取,但仍然没能实现民主、和平建国。国民党开始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共产党被迫进行自卫战争。由于国民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失去了民心,共产党则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和平、民主、正义的力量,因此,解放战争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

  推翻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统治,为建设新中国创造了条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

  在近30年的民主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创立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任务,实现了百年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为之前赴后继的理想,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党的历史上第二大篇章和第二大历史任务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样用了近30年的时间,可以分为四个小阶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巩固政权(1949--1952年)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的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共同完成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还不能进行全国普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的代表一起商讨筹建新中国,一些大政方针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下来。在开国大典之前,新选出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会议,宣布就职。之后,举行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诞生了。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面临着非常繁重的建国任务。首先,要恢复国民经济。中国的国民经济从1840年开始就遭到了帝国主义的严重破坏,已经是一个无法再继续存在、无法解决人民生存的经济,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长期的侵略、掠夺之下,国民党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内战上,当时的经济是非常糟糕的,通货膨胀率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外国人士,以及国民党蒋介石,都认为中国共产党无法解决当时中国的经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依靠解放区翻身的农民,从1949年到1952年,短短的三年时间,就把国民经济恢复了。并且,到1952年,中国经济所有的指标都超过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最高年份的指标。这个任务的完成对新政权的巩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与此同时,从1949年到1952年,中国共产党在新解放的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改,这也为巩固政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国内还进行了扫除黄赌毒等社会活动,社会风气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同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医疗、文化建设、就业、解决灾民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就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2.全面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年)

  进行全面现代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实行“一五”计划上。“一五”计划主要是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项重大工程为基础;加上中国与之配套的项目,共900多项工程。这些工程初步打下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为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一五”计划完成得非常好,使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国家有了工业基础。汽车、飞机、军事装备(包括军用飞机、坦克)、农用拖拉机等过去没有的工业产品都能自己制造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成功的现代化建设实践。

  在“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取得了成效。1954年成功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1956年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取得了成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了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基础。

  3.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1966年)

  从1956年到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既有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在此前后,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著作,中共八大上,刘少奇同志作了政治报告,周恩来同志作了经济报告,邓小平同志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在社会主义阶段怎样发展经济、怎样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怎样加强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探索了一条比较好的道路。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失误,主要表现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起大落,也给当时人民群众高涨的热情浇了冷水。所以说,我们要遵循经济建设规律,违反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随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国民经济调整。可以说,从1958年“大跃进”到1961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非常困难的时期。从1962年开始,经济调整逐渐取得成效。

  总体来看,这十年期间,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建设成效。无论是经济建设,比如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建立,还是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建立,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另外,在科学技术方面、国防建设方面,包括原子弹、氢弹的研制,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总得来讲,这段期间虽然有失误、曲折,但成绩是主要的,经验教训也是非常宝贵的。最主要的经验教训就是不能违反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的变革,都要按照规律去办。这是十年建设的基本情况。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十年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一个全局性的失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进行区分。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运动是要否定的。无论是毛泽东也好,当时的党中央也好,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好的,是要解决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黑暗面的问题。但是,文化大革命采用的方法是不合适的,在共产党已经全国执政的条件下,就不能再用革命的办法、大民主的办法来解决自身的问题,而是应该通过法治,通过法律法规、党内纪律来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革命的办法、夺权的办法造成的动乱是不可收拾的,对中国经济、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对科学文化、技术发展的影响,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但这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建设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在周恩来、李先念、叶剑英、邓小平等为代表的稳健的领导人的努力下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是不能否定的。

  我们大致把1949年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这段历史进行了一个梳理,在近30年的历程中,既有辉煌的成就,又有探索的曲折和失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的结论:

  一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人民当家作主、民族享有尊严、国家拥有主权的社会主义中国。

  二是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后来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

  三是为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比较强大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准备。

  四是为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三)党的历史上第三大篇章和第三大历史任务

  从1978年到现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3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可以分为五个小阶段来把握。

  1.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起步(1976--1982年)

  我把几个主要的事件给同志们做一下梳理。实现伟大历史转折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首先,以华国锋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果断粉碎了“江青集团”,在国内恢复秩序,进行初步的拨乱反正。这为实现历史转折准备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第二,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他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不顾个人的政治安危,果断进行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主持召开了教育、科技领域的座谈会,提出要恢复高考。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恢复高考使我们国家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得到了改善,重视科学技术工作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准备了人才,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第三,在准备实现历史转折的过程中,还有一批人的贡献也很重要,就是以胡耀邦为代表的一批人,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前夕组织和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为我们国家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那么,这些工作使全国的局面发生了大的变化,为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准备。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非常重要:第一,会议决定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第三,这次会议以及后来召开的理论务虚会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在这次会议上得到了全党的确认;第六,会议还强调要发展科学技术,建设民主政治,健全法律,培养人才,调整外交政策,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七,会议上提出了统一祖国的新的方针。这次会议在这些方面做出了重大决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也就是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随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工作重点的转移,进行改革开放。首先,全党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新的调整,经过调整,经济领域内部的各种比例逐渐协调起来,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改革开放也逐渐起步,在城市和农村都进行了试点。中国的农民是比较有创造性的,在推动农村改革试点过程中,安徽农民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这就为全国的农村改革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这种情况下,农村的改革率先获得了突破。与此同时,对外开放也在进行部署,建立特区、开放城市。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开始系统地总结历史经验。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方面的拨乱反正已经完成,这就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进入到改革开放的第二个阶段,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2.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82—1987年)

  1982年9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命题。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做了《在实践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政治报告。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科技教育方面的建设全面地展开。1984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对全国的特别是城市的改革进行了部署。1985年,中央先后颁布了有关教育体制改革和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根据中央的决定,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部署和研究。

  在此期间,外交工作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首先,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作出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两大时代主题,并根据这个论断对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洗刷了列强给我们带来的耻辱。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第一,“十三大”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就为中国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初级阶段理论是讲国情,从实际出发最主要就是从国情出发,“十三大”对这一点进行了完整的论述,这就为今后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建设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

  第二,“十三大”明确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对这条路线有一个论述,他说要管100年,整个初级阶段都要实行这样一条基本路线。

  第三,“十三大”又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的设计。经济发展实行“三步走”,我们现在仍然在实行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

  第四,“十三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概括。一是进行拨乱反正、总结了历史经验、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二是创建了邓小平理论、制定了基本路线、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20_—20_年)

  1989年,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既有国内的小气候,也有国际上的大气候。在国际上,主要是苏东剧变,美国对中国进行制裁,希望中国也像苏联一样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风波,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没有过的情况,给我们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怎样来克服这些危机和局面?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总设计师,是有深谋远虑的。在这样一个困难的时候,果断实行新老领导集体交替,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重担交给以江泽民为代表的新的领导集体。通过十三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顺利实现了新老领导集体的交替。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吸取前一段时间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对此,江泽民同志强调两句话,一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二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随后,在全面贯彻基本路线的过程中,着手处理国内政治风波的善后问题,解决当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起伏和经济滑坡问题。经过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三年时间,国民经济又重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从容应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的新的考验,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的全面制裁。从1989年到1993年,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包括日本,对中国的制裁是很严厉的,给我们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之后,中国发展进入一个既有挑战又有机遇的新局面,如何坚定信心,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又是一次新的考验。在重大的历史关头,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这个重要讲话的核心思想就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南巡讲话引起了全党的共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也借此机会果断处理了国际、国内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取得了很大成效。首先,邓小平南巡讲话同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随后,通过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怎么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可以说,这是影响我国发展的一件重大事情。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之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是说,十五大之后,在世纪之交的重大历史关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上有了新的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的世纪。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并作出具体部署。在经济方面,提出经济发展新的“三步走”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在科技、教育方面,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在军队和国防建设方面,也提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在对外开放方面,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在区域发展方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祖国统一方面,坚持“一个中国”,提出了“八项主张”;国际外交方面,也提出了新的外交宗旨;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总体部署。总得来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了新世纪。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_—20_年)

  20_年召开了十六大,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这十年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出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建设创新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关注民生。同时,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其中,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民生问题,重视人民的幸福问题,重视人民的尊严问题。

  三是从容应对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对世界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国内爆发的“非典”疫情、汶川地震,都从容地应对。同时,把中国的形象向世界进行展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在外交方面,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世界共同繁荣,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党的建设方面,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了准备。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_年—今)

  从20_年中共十八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这一时期,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效:

  第一,采取措施,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就业也好、消费品价格也好、可持续发展也好,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区域发展也出现了比较协调的局面。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新的成就。20_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内容包括七个方面,15个领域,有336项改革的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大见成效。

  第三,20_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做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全面推进。

  第四,开展大国外交,中国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无论是在国际重大场合,还是国家领导相互访问,尤其是我国举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的时候,都能体现出我国国际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的外交工作向着积极主动、发挥重大作用的方向转变。

  第五,党的自身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首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这是多年来没有出现过的一个良好局面。其次,党的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正能量得到传播,以***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思想得到了广泛深入的传播。三是党的建设,无论是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还是纪律建设,各方面成效都比较突出。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十八大以来取得了让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成效。总得来讲,十八大以来的成效是非常大的。

  那么,总结一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阶段的基本结论。

  第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创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事业,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三是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中国的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四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初步建设,正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五是发展了文化科技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六是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七是社会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医疗卫生、体育、教育、公共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人民公认的成就。八是实现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空前统一。九是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十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第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前所未有的问题,一是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问题需要通过绿色发展来给予解决;二是城乡和区域发展仍然有不平衡的情况;三是农业问题;四是民生问题还需要加大力气解决,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城市低收入群众的生活问题也需要加大力气给予解决;五是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六是党的执政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七是进一步解决党自身建设中的一些干部作风、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八是怎样更从容地应对国际形势。面临的挑战,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挑战;二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三是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民族尊严、粉碎敌对势力图谋等方面的挑战;四是如何把党的自身建设好。

  三、党的历史上三大篇章和三个历史任务的基本经验

  (一)党的历史上的五大成就:

  第一大成就: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并不主张与其他阶级和政党合作。一大决议明确规定,党应采取独立的政策以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但在之后的实际斗争中,我们党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无产阶级的力量尚很弱小,仅仅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战胜强大的敌人,因此,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军。1923年2月7日,中共领导的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镇压,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从这一血的教训中觉醒,意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于是,我们党提出要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反抗共同的敌人。

  与此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在与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多次受挫,力量遭到逐步削弱。另外,国民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松散,实力大不如前。1922年6月,孙中山的爱将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政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无奈潜逃,最终竟不能在广州立足,只能避居上海。这件事对孙中山的打击很大,使他对原来的老国民党失去了希望。为了挽救国民党,孙中山认为应该吸取新鲜的血液,而在他看来,共产党正是一股新生的力量。这样,就有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但在怎样合作的问题上,双方还是有分歧的。共产党主张党外合作,但孙中山有老大思想,不愿意搞党外合作,主张党内合作。在这种情况下,经共产国际的极力劝说,中共同意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前提下,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此后,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干了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其中一件大事,就是建立了黄埔军校,使国民党终于有了自己的武装,同时也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比如,共产党方面的徐向前、陈赓、刘志丹等人就曾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国共两党于1926年7月发动了反对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北伐战争。当时,北伐军的军事力量比较弱小,敌我悬殊,但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战斗力很强。特别是由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第四团作战勇猛,被誉为“铁军”。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加入国民政府,至此北伐结束,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的胜利,是中共取得的第一次成就。

  第二大成就: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由于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而最终破裂。但在“九一八事变”,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再次主动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党的政策也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一个转折点。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这一事变的方针,经过各方的努力,终于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剿共”、“与共产党联合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两党新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从此,中国的时局转为抗日战争时期。

  抗战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抵御日寇入侵。比如,在上海保卫战,国民党军投入兵力七十万人,日军伤亡四万多人,国民党军伤亡数十万人。还有台儿庄战役,打得也比较激烈。所以说,国民党不抗日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但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工作,一方面,汪精卫叛国投敌;另一方面,蒋介石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并且制造了皖南事变。面对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一些人就提出共产党要与国民党决裂,但中共中央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大局出发,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此期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认清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毛泽东思想逐步成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壮大了革命的力量,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但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军民伤亡3500万,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人民军队也发展到100多万人,抗日根据地达到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度辉煌。

  第三大成就: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命运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方面,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另一方面,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为争取时间准备内战,蒋介石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毅然赴重庆谈判,这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称赞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来谈判的行为是“弥天大勇”。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但这只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在他做好准备后就调集军队大举进攻东北,掀起内战。这时,国民党拥有兵力430万人,还有美国的支持,而共产党只有100多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所以,蒋介石扬言要在半年之内消灭共产党。而共产党则在政治上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建立了更大的人民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在军事上主动撤离一些城市和地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运动战为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使得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军的重大变化,为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基于敌我双方的力量变化,作出了关于战略决战的决策。此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陷入绝境。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幻想再次玩弄和平阴谋,以便取得喘息时间,卷土重来。而同时,毛泽东也发表了一篇名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其中他提到:“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同年1月21日,蒋介石迫于压力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李宗仁声称愿意接受中共的八项条件,向中共求和。但在经过15天的谈判之后,国民党方面最终还是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产。

  1949年4月20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险,并于4月23日占领南京,使国民党的统治瓦解。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四大成就: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建国后,中国并没有马上进入社会主义,而是有一个过渡期。在这一过渡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准备条件。在这个阶段,除继续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镇压反革命分子外,还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在老区组织互助合作;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同时,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到1962年底,在国民经济已经达到而且在许多方面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又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指明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经和步骤。到196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了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196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及时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所以说,共产党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在经济上打了一个大胜仗,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进行三大改造是非常必要的,只是速度快了一点。原来是计划用15年的时间来完成三大改造,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行得还是有些过急,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总结的。但从整体而言,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第五大成就: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里用几个数据来说明:20_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8.68万亿元,人均8000多美元;全国财政收入152217亿元;国家外汇储备33304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4.59万亿元。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钢铁、煤矿、粮食、棉花产量等均居世界第一。城乡居民的收入也有显著提高。3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效率和公平兼顾,确保了城乡居民收入和财富的快速增长。20_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是1978年的64倍。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二)90多年,党的三个历史篇章和三件大事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首先就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反对经验主义。这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既不能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对马列主义搞教条主义,也不能迷信“洋教条”“土教条”,对西方的一些理论搞教条主义,要把符合科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那一部分进行研究,并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创立自己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这一条原则也是必须要坚持的。也就是说,要创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的、具有现代意义和人类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

  第二,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要反复认识国情,因为国情是发展的,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注重与时俱进。既要坚持道路,又要对我们的道路进行创新。同时,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大胆地学习借鉴世界上的文明成果,更好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目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里,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还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超越欧美、超越苏联模式。

  第三,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能够完成和继续推进三件大事,就是因为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一个伟大光荣而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这就告诉我们,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伟大的工程来推进。这个“伟大的工程”是毛泽东提出来的,邓小平和江泽民又进一步提出来叫做“新的伟大工程”。总之,要把党的建设当成伟大的工程来建设,进行全面的设计,既包括党的政治建设,也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部署、全面推进,科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要坚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96年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也就是说,我们党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共产党96年历经曲折、百折不挠的最基本经验。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做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对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的确如此,这样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的大党,没有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要想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历程,我们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和新中国的创立者,而且是建设和改革的政治设计者、组织协调者、思想引导者和行动带领者。党的领导是我们夺取各项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巨大成功,就是因为有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现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积聚期、社会风险加剧期和国际环境复杂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尤其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特别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保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正如***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我们要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目标决定道路,道路决定成败。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胜利,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战略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者说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多次失败、反复比较,最终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最后于1949年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战略目标。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鲜明地提出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目标。当时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工业极端落后,私有经济占绝对优势,人民生活水平极端低下。如何改善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当时首要解决的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围绕这个客观实际情况,中央制定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在总路线的指引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出发,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计划用70年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我们要坚持明确的战略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初期就明确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前提。随着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对旧中国解放道路的探索失败,中国共产党基于近代中国的客观现实,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张,为中国革命制定了“两步走”的战略规划。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向社会主义过渡两个阶段,中国实现了近代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也迅速摆在面前。为此,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15年时间,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建立一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二步,再用20多年时间,也就是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理论准备。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确立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用70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第一步,在80年代,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与“两步走”战略相比,“三步走”战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阶段性和艰巨性。同时,“三步走”战略的鲜明特色还在于用“解决温饱问题”“达到小康水平”等更加切合人民利益和生活实际的语言来描述现代化的目标和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推进,“三步走”战略不断取得阶段性胜利和巨大成就,其内容也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中共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到中共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再次强调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

  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

  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强的领导核心,找到了符合国情的道路,同时,我们还需要一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是靠这种精神,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夺取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也正是靠这种精神,我们战胜了千疮百孔、一穷二白、问题如山的巨大困难,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路,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可以说,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的历史。事实证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力量作为支柱,没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都是难以生存的。对于一个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格外重要。一个精神上空虚苍白的民族是不可能真正振兴的,一个没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的政党也是不可能带领人民走上繁荣富强之路的。而我们也正是因为一直坚持这种精神,才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成就。

  党的历史是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也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改革、建设和发展伟大成就的历史。成就前所未有,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也前所未有。所以,我们要倍加尊重历史、珍惜成就、正视问题、积极应对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会议记录范文七篇

  党建工作创新案例教师党建工作案例(通用3篇)

  关于市委第四巡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报告

  学校校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集合9篇

  2024年学生贫困个人申请书范文(精选3篇)

  支部共建的目的和意义范文七篇

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党史知识专题党课讲稿.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党史知识专题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