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第一篇、20_年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
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20_年全国政务新媒体
综合影响力报告
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
新华政务直通车
20_年12月
目 录
前言 ..................................................................................... 2
报告说明 ................................................................................. 4
一、评估对象 .......................................................................... 4
二、评估时间 .......................................................................... 4
三、评估指标 .......................................................................... 4
表1.《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指标体系 ............................................ 4
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 ................................................................. 7
一、中央国家机关政务新媒体排行榜 ...................................................... 7
表2. 20_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TOP10 ............................... 7
中央国家机关政务新媒体受众情况分析 ................................................. 8
中央国家机关政务新媒体传播情况分析 ................................................. 9
中央国家机关政务新媒体互动情况分析 ................................................ 12
中央国家机关新媒体工作展示 ........................................................ 13
二、省级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 ......................................................... 18
表3. 20_年省级单位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TOP10 .................................. 18
省级政务新媒体受众情况分析 ........................................................ 19
省级政务新媒体传播情况分析 ........................................................ 20
省级政务新媒体互动情况分析 ........................................................ 23
省级新媒体工作展示 ................................................................ 24
三、城市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 ......................................................... 27
表4. 20_年城市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TOP10 ...................................... 27
城市政务新媒体受众情况分析 ........................................................ 29
城市政务新媒体传播情况分析 ........................................................ 29
城市政务新媒体工作展示 ............................................................ 31
四、行业系统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 ..................................................... 33
表5. 20_年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TOP10 .................................. 33
公安政务新媒体工作展示 ............................................................ 36
表6. 20_年共青团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TOP10 .................................... 38
共青团政务新媒体工作展示 .......................................................... 41
表7. 20_年铁路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TOP10 ...................................... 44
铁路政务新媒体工作展示 ............................................................ 44
表8. 20_年法院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TOP10 ...................................... 47
法院政务新媒体工作展示 ............................................................ 48
表9. 20_年检察院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TOP10 .................................... 50
检察院政务新媒体工作展示 .......................................................... 51
政务新媒体运营分析 ...................................................................... 54
一、20_年全国政务微博情况 ........................................................... 54
1.全国政务微博运营情况概览 ........................................................ 54
2.全国政务微博运营质量 ............................................................ 55
3.全国政务微博账号职能分布 ........................................................ 56
4.全国政务微博账号互动情况 ........................................................ 57
二、20_年全国政务微信情况 ........................................................... 57
1.政务微信运营概览 ................................................................ 57
2.政务微信账号分布情况 ............................................................ 58
三、政务新媒体运营建议 ............................................................... 60
前 言
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开展政务信息服务,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倡导下,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在政务新媒体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特别是20_年以来,政务新媒体账号数量快速增长,运营质量稳步提高,呈现手法日趋新颖,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各级党政机关对政务新媒体功能、作用的认识愈加深刻,逐步熟悉了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特点,明确了政务新媒体建设的工作思路,并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的政务新媒体“明星账号”,得到网民的高度肯定和积极支持。
为切实贯彻党和国家对地方政务信息公开的一系列要求,促进政务新媒体运营管理工作交流,将政务新媒体发展不断引向深入,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牵头专业技术团队,于20_年发布了《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并根据相关评估标准,先后在全国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地方政务新媒体评估报告,引起了各级党政机关的高度重视,获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为进一步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对20_年全国政务新媒体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各主要领域的账号进行了专业评估,形成了20_年全国政务新媒体发展情况报告。旨在通过本报告,使各级党政机关进一步强化政务新媒体工作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互联网思维、新媒体思维开展工作,把政务新媒体打造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新窗口,便民利民服务的新手段,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新舞台。
本报告以新华政务直通车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涵盖20_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全国各级党政机关政务微博、微信运营数据,采取单项和多项比较法、横向和纵向比较法、求同和求异比较法、定性和定量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展现20_年中国政务新媒体的真实传播生态,深度剖析中国政务新媒体运行趋势,为20_年我国政务新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次综合影响力报告的评估对象为在各大微博平台和微信平台上通过认证的党政机构政务新媒体。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次报告还选取了部分城市的政务新媒体进行了实例分析,以更加生动、立体展示政务新媒体运行现状。
报告说明
一、评估对象
报告评估对象为在微博、微信平台通过认证的中央国家机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直机关,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市属机关,市辖区、县、县级市政务新媒体账号。
二、评估时间
20_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三、评估指标
表1.《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排行榜》指标体系
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关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的汇报
我局认真贯彻‚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加强国土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全区民主法治建设水平,营造更加深厚的法治文化氛围。现将国土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开展情况
(一)明确责任,强力推进。我局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区局与各分局(所)层层签订责任状,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点项目推进,确保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人头。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二)强化合作,形成合力。建立了由法制科牵头,各分局(所)为成员单位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年‛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制科,负责全区国土资源系统法治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形成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合力。
(三)因地制宜,打造特色。
1、四个固定阵地。我局着力国土法治文化阵地的固定化,增强影响力。一是我局积极整合各类法治文化建设资源,运用图片、展板、文字等方式,通过电子显视屏、图板等宣传设施,利用办公楼墙面展示国土法治文化,营造法治文化氛围。二是我局利用江都国土网站阵地作用,及时发布国土新规新策,登载国土工作要闻,宣传开展各项活动,发挥网络宣传作用,扩大国土法治文化宣传覆盖面。三是我局利用坚武镇注重土地法治文化宣传的优势,于去年11月联合武坚镇政府,出资2万余元,把该镇繁华路段政和路打造成‚土地法治宣传一条街‛。走在宽阔的政和路上,喷绘在广告灯箱上的条条法律法规标语映入行人眼帘,有效地提升了土地法律法规宣传效果,营造出良好的土地法制氛围。四是开发区分局为让广大群众及时、全面地了解到更多的国土资源
法规知识和国家政策,设置了国土资源宣传栏,每两月一更新,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宅基地申请条件以及报批程序、基本农田的保护、国有土地的审批程序和典型案件等。由于宣传栏涉及的内容全面,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
2、三个流动阵地。我局着力国土法治文化阵地的流动化,增强引导力。一是国土法制漫画巡展。利用法制漫画可视性强、形象生动、雅俗共赏的特点,我局向全区乡镇、社区、企业和中小学送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图解》上千余册。今年5月,我局与‚法律六进‘四个一结对’‛七里小学联合打造了‚国土宣传长廊‛,将国土漫画制作成图板,张贴走廊墙上。把国土法律法规内容融进形象化、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之中,以事喻法,以案释法,以艺示法。二是扬剧大家唱巡演。今年6月,我局组织的‚寸土芳草心‛扬剧大家巡演团队深入社区、
村庄、企业、学校巡演,运用扬州方言小品、相声、扬剧小戏、戏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国土法治文化送到乡间田头,送到百姓身边。三是普法工作人员巡讲。我局充分发挥普法工作人员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影响作用。组织各基层所(分局)负责人到所在辖区中小学校及社区、小区、市场和街头巡讲,把法治文化建设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有效增强了法治文化的引导力。
3、两个特色阵地。我局着力国土法治文化阵地的特色化,增强感染力。我局注重将部门职能特色与现代法治文化建设结合,把法治文化内容植入其中。一是今年5月,扬州首家国土资源巡回法庭在我局挂牌成立,开启了我区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征程,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国土资源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巡回法庭这一新的载体使法治文化从展厅走入法庭,把法庭审判与法治文化相结合,传播法律知
识,弘扬法治精神。二是今年6月,基层所(分局)配备了国土执法宣传车,土地动态巡查与宣讲法律法规相结合,提升了基层国土资源服务和监管水平,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下一步打算
(一)推进国土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建设。我局将在局内建设法制宣传教育中心,以反映国土法治进程、弘扬国土法治精神、展示国土法治成果、传播国土法治文化为主题,运用图片、展板、文字等方式,展示我局近年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程和成果。
(二)丰富国土法治文化阵地新载体。一是利用我局信息平台进行法治宣传。通过信息平台向干部群众发布国土法律法规信息,让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国土法律法规。二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法治宣传。我局将与清风频道联合制作国土执法记录片,通过电视广泛播放,宣
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浅析学生会网络新媒体建设
摘要:宣传作为学生会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肩负着思想引领、维权传声、品牌推广等多方面的重担。网络新媒体平台因其快捷性、普及性以及多样性,现已成为学生会工作必须攻下的战略阵地。本文对现阶段学生会网络新媒体工作进行简要分析以及经验总结,并基于阵地建设、内容建设、活动建设以及机制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更为完整的网络新媒体平台建设理念及措施。
关键词:学生会 新媒体 建设
一、学生会与网络新媒体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同学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交流方式。新媒体能够发布即时性信息、构建交互性平台、促进多媒体传播、支持个性化经营、面向群体化发展,这些特点使得新媒体克服了传统宣传手段的多项弊端,同时网络新媒体更快速、更便捷、更全面且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生会是在党委领导、团委指导下的全校性学生群众组织,是学校党委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生会秉承“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以服务、育人、引领为根本,倡导和组织广大同学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发挥联系师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于细微处关心、爱护、服务工程学子,努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由于学生会的组织结构、性质和宗旨则决定了学生会具有思想引领、维权服务、丰富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工作内容。21世纪多样、小型、功能性强的新媒体诸如微博、微信、人人网等社交平台正快速地走进大学生的生活,这也对学生会的工作实施和活动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网络新媒体建设便成为了学生会的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话题。
二、学生会网络新媒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工作思维拘束。目前学生会在宣传工作中虽注意兼顾线下宣传和线上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宣传方式并存,但思维也大多仅限于展板、海报、条幅、以及贴吧、微博、人人、微信平台上各自独立发布通知、动态以及新闻等内容,无法打开思维去构思更新颖、更直接、更有效的宣传方式,缺乏线上线下融合的工作理念,缺乏新媒体阵地建设的工作全局观,缺乏寻求突破的主动性。
2.新媒体建设忽视差异化。面对21世纪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平台迅速流行的趋势,学生会新媒体建设在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微信、人人网几大平台上跟紧脚步,然而多个平台发布内容和管理机制缺乏差异化,忽略了不同平台信息受众的差异性,缺乏分众化的平台管理机制。高频率、高信息量的宣传对平台间相同受众构成了信息干扰,为原本的宣传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单一重复的工作也使得人力资源和平台资源遭到浪费。
3.新媒体建设内容分散。新媒体平台因其便捷性和普及性使其成为同学们了解和关注学生会的“随身窗口”,窗口呈现的内容须完整规划、全面充实、精雕细琢,过多无规范无规律的即时信息会导致信息受众的流失和负面辐射作用。学生会新媒体发布内容仍存在较多问题,如内容缺乏规范性,栏目设置覆盖性较差;内容缺乏规律性,发布内容中即时消息的比重仍较高;内容缺乏亲切性,内容过于官方不贴合学生阅读喜好等。
4.新媒体建设缺少长效机制。由于新媒体平台具备多样、快速、专业性强等特点,随即产生的问题便是如何对平台运营进行长期规划、如何对平台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如何提高平台运营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现阶段学生会新媒体管理团队约20余人,工作包括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以及信息发布三个方面,工作强度较大,且缺乏专业的工作培训,工作效率有待提升,平台运营缺乏长期发展目标和运营规划。
三、解决网络新媒体建设问题的措施
1.转变宣传工作理念。重在形成“宣传全局观”,依据传统宣传媒介直接性强、时效性高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开放、互动、快速、专业性强等特点,学生会各项宣传工作应综合考虑宣传对象和宣传内容,突破以往宣传渠道各自为战的拘
束,认真进行宣传成果预估、宣传手段选取、宣传全局策划三个步骤,提升宣传工作的综合性、灵活性以及创新性。
2.阵地建设坚持“同一宗旨、差异定位”原则。根据学生会服务、育人、引领的根本工作原则以及“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虽各有优势各有特色,但新媒体建设应严格遵循同一宗旨,共同肩负“探索思想引领、深化维权服务、推广校园品牌、加强组织建设、完善运营机制”五项重任,相互协调配合构建综合型、专业型宣传平台;同时,微博、微信、人人等多个阵地应结合特色进行差异化定位,如腾讯微博主要面向院系学生分会、校团委、国内高校学生会以及重大企业单位等,重在发布学生会日常公告信息、重点工作动态以及校方部门重要通知;新浪微博主要面向在校师生、历届校友等,重在开展学生会线上有奖互动、话题讨论、投票征集等活动,发布学生会重要工作成果及校园活动动态;微信公众平台主要面向全体在校师生及校内各级学生组织,重在进行线上品牌打造、线上维权以及学习辅导、招聘信息、文明倡议等服务类信息的推送;人人网主要面向全体在校学生,重在进行线下活动动态更新、各类多媒体讯息传播、搭建公开讨论平台等。
3.内容建设坚持“严守底线、跟紧潮流”原则。加强新媒体内容建设是是奠定宣传工作重心和方向的根本,是实现新媒体平台思想引领、维权传声、活动塑造、服务学生等多种作用的保证。新媒体内容建设要严守正确、积极、安全的底线原则,把握住新媒体“开放、专业、快速”的特点,跟紧新媒体用户讯增潮流,内容建设要吸引新用户、抓住老用户;跟紧新媒体技术发展潮流,内容建设要探索开发端口,精心设置栏目,注重传播多媒体、超文本等形式的内容;跟紧新媒体信息量上升潮流,内容建设要关注最新时政新闻,关注新媒体讨论焦点,关注网络新兴文化的学习和应用。
4.活动建设坚持“推广线下品牌、打造线上品牌”原则。网络新媒体的流行引发了活动组织工作内容和方法上的巨大变革,而推广线下品牌活动的重心也落足于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应力争使线下活动通过网络更深入地走进学生生
活,更广泛地吸引学生关注,更全面地鼓励学生参与;而在线上也应结合线下已有品牌开展“子品牌”活动或“姊妹品牌”活动,如结合体育锻炼、辩论赛、歌手大赛等线下品牌,开展线上运动图片分享、线上辩论赛、线上好声音PK等活动。线上品牌活动能够提升学生活动的参与度,丰富校园文化氛围,并逐步探索线上活动育人平台。
5.机制建设坚持“长期规划、专业运营”原则。运营和发展学生会网络新媒体平台是一项无间断、高强度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项目,其工作质量由计划和人员两方面决定。在计划方面应形成完整的《学生会网络新媒体发展规划》,结合学生会的组织结构、宗旨及性质确定新媒体平台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可依照不同阶段学生会的工作重心对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修改,最终严格按照整体规划进行长期完善和认真执行;在人员方面应形成成熟的学生会网络新媒体管理团队,确定团队内部工作职责,制定详细的团队培训计划,围绕学生会干部考核制度对团队成员进行阶段性考核等。最终形成具备长效性和专业性的网络新媒体管理机制。
四、学生会网络新媒体建设整体思路
在党委领导和团委指导下,学生会具备全校影响力最大的网络新媒体平台。平台建设须紧密围绕校党委、校团委的网络新媒体建设要求,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以服务、育人、引领为根本,以“探索思想引领、深化维权服务、推广校园品牌、加强组织建设、完善运营机制”为主要工作任务,重点落实“一转四建四坚持”:转变理念,逐步形成“宣传全局观”;建设阵地,坚持“同一宗旨、差异定位”原则;建设内容,坚持“严守底线、跟紧潮流”原则;建设活动,坚持“推广线下品牌、打造线上品牌”原则;建设机制,坚持“长期规划、专业运营”原则。根据如上发展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适当修正新媒体发展目标,认真执行各项工作任务,争取将学生会网络新媒体平台打造成为“服务平台、育人平台和影响力最大的校内交流平台”。
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高校青年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技术支撑的微博、微信、贴吧等新媒体,逐渐成为高校青年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为了使这些新媒体在引导高校青年、组织高校青年、服务高校青年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1 调查分析各类新媒体受众情况
20_年6月至9月期间我们对在校的大一、大二学生使用新媒体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1000份,(其中本、专科生各500份,大一、大二各500份),收回927份有效问卷,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1 新媒体在高校青年中的使用率非常高。在有效问卷中约100%的高校青年至少使用过微博、微信、贴吧其中的一种,在使用率的调查中本、专科生的数据基本类似。微信(82%)的使用率远高于贴吧(34%)和微博(21%)。
1.2 不同阶段的学生关注内容不同。大一阶段学生关注点较为集中主要是校园生活,例如课程学习、校园活动等。大二阶段学生关注的点较为分散,关注个人的发展、情感、热点社会话题的较多。
1.3 学生关注的热点分阶段性重复、并与部分社会热点同步。通过对20_年9月到20_年9月,对本校贴吧的统计,每年六月至九月主要是咨询学校的各类信息和兼职等为主,10月至12月以讨论
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延川电视台新媒体部20_年度工作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兴媒体蔚然成风。延川手机台的筹建更是直接促成了我台新媒体部的成立。在新媒体成立几个月的时间里,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现将新媒体部20_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个目标,新媒体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明确、长远的目标即做大、做强延川手机台,提高延川电视台的关注度,做好本地文化旅游的宣传工作,打造一个完美的对外宣传平台。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新媒体部从无到有,台领导多方协调合作,全体同事致力于延川手机台的筹办、运营、维护等各项工作。目前,延川手机台已创建六大频道,第一资讯,在第一时间发布本地新闻,扩宽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直播延川,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我台的直播,大幅提升我台节目的收视率;精彩点播,用户可以用手机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新闻、电影、美食,无所不有;阳光政务,为县城各单位量身打造的宣传平台,现有清风延川、平安延川、魅力广电等八大板块;文化旅游,用优美的照片,优雅的文字,对外宣传本地特色旅游,美食小吃;便民服务,提供路线导航、酒店预订、快递单号查询的信息查询平台,方便群众生活。
两大重点,新媒体部的一切工作围绕延川手机台的打造而展开。阳光政务和文化旅游又是延川手机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集全部室之力做好阳光政务和文化旅游两大板块是全年工作的重心所在。经多方协调合作,截止现在,已有八个单位通过延川手机台对外宣传,从而
更进一步的提升延川手机台的点击率。在全县打造文化旅游名县的大背景下,台领导高屋建瓴,将文化旅游频道的完善、充实,做为全年工作重心;通过整个部室的努力,文化旅游这一频道的点击率日趋上升。
然而,全年的工作中,我部室仍存在明显的短板,最为突出的就是人员不足,专业技术不过硬。总结过往,展望未来,在台领导的关心下,全体同事的努力下,新媒体部将以新的姿态做好每一项工作,为营造魅力广电,添彩出力!
延川电视台新媒体部 20_.12.14
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 ——xx学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与不足
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我院高度重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工作,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认真做好对接需求、掌握规律、搭建平台、完善制度各环节工作。逐步构建了网上网下、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格局。我院在网络思政教育方面的主要工作和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 提高思想认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络思政教育工作中,注重构建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化引领、文明创建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体制。充分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网络宣传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在工作中,学院领导率先垂范,带头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学院党委书记每天通过微博了解学院整体情况,为师生答疑解惑,做好思想疏导和引领工作,并通过微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提高了学院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水平,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他的微博获得20_年新疆十大公职人员微博影响力榜第七名。各部门、各系院负责人也在学院领导的示范引领下纷纷开通了微博、微信,加强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师生所盼所思所想,及时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增强了做好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形成网络思政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学院基本形成了以单位为主体的网站和新媒体交流互动平台,在网络上形成网状交互式的微博矩阵,力求做到全面覆盖。学院现有新闻主页、白杨青年思政网、心理健康网、就业信息网、招生信息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网和部门系(院)等网站26个。同时,开设了学院官方微博、学院团委官方微博、系(院)官方微博等16个官方微博,学生社团,广播、电视台等校园媒体也全部开通了微博。学院新闻网、官方微博等网络媒介及时发布学院的重点工作和各类新闻信息,开通了“创先争优”、“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等专题网站,开辟不同专栏,最大限度地方便师生学习利用,同时严格落实专人编辑、专人审核、专人发送的制度。学院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力求多渠道宣传,多典型引领,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畅通政令、增强师生参与学院发展和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力争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滴灌渗透和情感共鸣,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
(三)完善制度,把控风险,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学院建立了《网络管理制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学院网络传播媒介管理章程》等相关制度。学院和系(院)网站、QQ群等由专人负责,把网络引发的舆论危机的应对作为学院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常设的网上舆论动态调查机构,对网络思想动态进行实时监控,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尤其是网络“隐性”群体的最新发展;形成
和完善舆论危机的信息收集、危机识别、发展预测、决策和处理等工作环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舆论危机处理在萌芽状态;健全及时、透明、公开的信息发布机制,以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信息媒介来引导大学生对信息的正确获取;建立舆论危机管理机制,协调有关力量,加强对舆论危机事件的性质、特点、类别、规律以及心理变化机制的研究。
(四)抓住机遇,创新思路,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吸引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学院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大力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学院组建了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及时反驳消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积极整合学院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合力和正面舆论强势,积极扩大正面教育力度。
学院官方微博也力争做到每日更新,即时发布重要新闻和信息。对师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回复,并围绕学生喜欢的话题开展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和学生增强互动交流,让官方微博在大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官方微博相继举办了“直播开学”,“军训日记”和“我的梦想”等话题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转发数量和微博有效粉丝都大量增长。在重要宣传节点,及时播送相关的主题教育内容。如在“中国梦、学院梦、我的梦”、“光盘行动”活动期间,以师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宣传效果。官方微博
发送的“我院最美大学生”,报道了我院哈萨克族大学生阿娜古丽主动为一名血型为O型RH阴性的双胞胎孕妇献血的事迹,转发量和评论量达到260多条,并被新疆教育厅、昌吉发布和一些网络名人大V转发,让正能量教育入脑入心,成为学生喜欢和受益的宣传方式,微博提供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学院新媒体的使用满足了大学生了解学院信息的需求,也解答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疑惑,新媒体的应用增强了学院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学院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范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进行各种渗透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和平演变的图谋始终没有放弃,国内外“三股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在网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与我们进行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的激烈斗争。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网络作为与我们党和国家对抗的工具和渠道。大肆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混淆视听。尤其是手机网络的渗透严重,特别是一些宗教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QQ、微信等网络信息中,学院对此方面的防范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内容和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学院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如我院“白杨青年思政网”的内容比较单一,更新也比较滞后。大多网络思政内容在编排和组织上均缺乏个性化,对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走在时尚、潮流最前端的大学生来说,现行的网络思政内容,大多是转发或是照搬照抄书本知识,内容教条僵化,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制度和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学院虽然有较为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但是网络宣传平台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部门官方微博更新不及时,内容缺少新意。需要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激励制度,让每一个网络宣传平台都发挥效果,让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和影响社会的新工具。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和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吸引力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思政综合门户网和微博等新媒体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信息、服务、娱乐等各类栏目“寓教于乐”、“寓教育于信息服务之中”,“润物细无声”,要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要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使思政综合门户网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该包括专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一是要包括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
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20_年3月第13卷第1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Mar.20_Vol.13No.1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湘潭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建设*
梅
柳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000)
摘
要:阐述了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湘潭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湘潭红色文化网
络阵地建设主要途径有:建设湘潭红色文化主题网站,全力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针对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开展主题论坛活动;创设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博客,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挖掘网络即时通讯内涵,努力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湘潭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建设二十世纪末,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高校思想政治
内容、范围和效果的全新变化,这给高校大学生思教育形式、
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唱响主旋律,建设湘潭红色文化网络教育阵地,将湘潭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媒体技术,形成特色鲜明、生动新颖的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拓展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式,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这不仅有益于传承湘潭
发挥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且也是思想政治工红色文化,
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必然要求。
一、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湘潭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湘潭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建设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是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将湘潭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媒体技术是抢占网络文化宣传阵地的迫切需要。新媒体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媒体有几十种,包括网
网上即时通讯群组、对话链、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搜络电视、
索引擎、简易聚合、电子邮箱门户网站、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纸、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楼宇视屏等。新媒体技术自上世纪末产生开始,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表达感情、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并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介入到大学生的思想世界和精神世界,从根本上改变着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成为他们成长的一种社会环境。新媒体技术无孔不
一些不负责任、消极落后的思想及文化甚至反社会主义言入,
论利用新媒体技术广泛传播,冲击着我们的文化主旋律,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困难。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工作者来说,应该主动积极抢占网络文化制高点,唱响主旋律,选择针对性强、教育效果好富有吸引力的教育内容和载体来拓展、占领网络文化宣传阵地。湘潭红色文化,反映了以毛泽东、彭德怀为代表的湘潭革命先辈追求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辉煌历程,蕴涵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进文化、丰富的革命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说服力、震撼力和强大的
教育功能,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不可或缺的重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充分要组成部分,
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深入挖掘丰富的湘潭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涵的精神内核、教育功能,探索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湘潭红色文化网络宣传阵地拓展及德育功能实现途径,是当前形势下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利用宝贵的湘潭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没有开展起来,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媒体技术支撑下湘潭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及育人功能这一领域值得深入探索。
(二)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湘潭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建设的可行性
第一,以新媒体为基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互动平台,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共识。从新媒体技术优势来看,新媒体技术是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型网络工具、应用模式和信息传播载体,具有传播便捷、海量信息、生动直观等优势,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使用新媒体最频繁、最主要的群体,也是受其影响最深刻的群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新形势和新变化,创造性地将新媒体转化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拓展思
更好地满足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范围,
发展的需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空间。湘潭
开放性、迅捷性等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
特点,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与网络传播有机结合,为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和形式。
第二,湘潭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流传广远,具有影响大、伟人多、品质高、资源广、底蕴深的鲜明特色,具有永
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恒价值与无与伦比的感召力,
形象鲜活、难能可贵的重要资源。从湘潭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来看,湘潭红色文化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延续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以毛泽东、彭德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湘潭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追求民族振兴,实现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辉煌历程中共同创造并形成的先进文化。建党以来,在湘潭这块底蕴丰厚的红土地上,在土地革命、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重大搏战中献出宝贵生命的湘潭籍先烈数不胜数,可以说,湘潭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首屈一
“富矿”。毛泽东近乎神话般的传奇一生自不消说。从井指的
“红一角”“横刀立马”冈山时期的黄公略,到延安时期的彭德
*
收稿日期:20_-03-01
基金项目:20_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1D06)作者简介:梅柳(1964-),女,湖南湘潭人,副教授。
5
怀;从英年早逝的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罗亦农,到长征中走得最远的军团级指挥员李卓然;从黄埔三杰之一、哈军工之父陈赓,到他家的长工之子、牧童将军卢冬生;从政工大将谭
—“韶山五杰”政,到独臂上将彭绍辉;从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毛福轩、钟志申、毛新梅、庞叔侃、李耿侯,到工农领袖先烈杨昭植、李爱莲、沈春农、胡叔尼、周桂生、张同嗣;从毛泽东一家六烈士—毛泽民、毛泽覃、杨开慧、毛岸英、毛泽建、毛楚雄,到“杨门七雄”杨幼麟、杨再麟、杨次麟、杨淑梅、杨淑英等七兄妹……湘潭红色文化中承载着震撼人心的红色事件、可歌可泣的红色人物、生动真实的红色史实、深刻高尚的红色思想,令人难忘,催人奋进。从湘潭红色文化的表现形态来说,湘潭有
革命会议遗址、领袖故居、旧居等纪念馆,一大批革命纪念地,
革命前辈用过或穿过的遗物等纪念物所组成的物质文化,有韶山景区、乌石景区、东山学校、黄公略故里、陈赓故里、谭政故里等红色旅游景区多处,几代共产党人在湘潭留下的重要革命遗址遗迹也多达88处。这些都是湘潭红色文化的强大物质基础。湘潭红色文化资源可谓是丰厚,璀璨。从湘潭红色文化高品质来看,湘潭红色文化宝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毛泽东为核心,还有一大批在共和国历史上、在人民军队发
谭政、黄公略以及蔡和森、展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如彭德怀、
蔡畅、李卓然、罗亦农等为人民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志士。毛泽东和其他革命功勋的事迹和思想博大精深,他们以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胸怀以及高尚的革命品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具有永恒价值与无与伦比的感召力,完全能够担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共同理想,奠定
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核心思想基础的任务,
鲜活宝贵的重要资源。
二、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湘潭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建设主要途径
(一)建设湘潭红色文化主题网站,全力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
要搞好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扬主旋律,建设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我们把品质优良、影响深远、资源丰富、内涵丰厚的湘潭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将大量收集、精心挑选的湘潭红色文化新媒体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编排,架构成为一个集中体现湘潭红色文化鲜明特色、生动新颖的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将湘潭红色文化网站建设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利用这一网
指站提供有教育意义和具有正确导向的湘潭红色文化资源,
导和影响大学生的品行,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对此,我们做了如下探索。首先我们将湘潭红色文化分成红色经典、红色历程、红色讲堂、红色堡垒、红色共鸣五个大的栏目,然后在这每个大的栏目下再分成若干个子栏目,如红色经典栏目下有革命影片、革命诗抄、革命歌曲、革命人物、红色景点5个子栏目,红色历程栏目下设有明党史、知党情、报党恩、跟党走4个子栏目,红色讲堂栏目下由时事聚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5个子栏目组成,红色堡垒栏目下设有党总支、教工支部、学生支部3个子栏目,红色共鸣栏目下设有坚定信念、彰显宗旨、先锋表率、业余党校、学习体会5个子栏目,共计23个子栏目。湘潭红色文化主题网站展示了湘潭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湘潭红色文化存在形式及湘潭红色文化中具有真理性、真实性、先进性的教育内容,是有效运用湘潭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体系和有效平台。
(二)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建设互动交流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针对学生思想状况,开展主题论坛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主动权,基本前提是能否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起他们的兴趣去点击、去关注。我们通过网上网下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发现高职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有:自信心不强,为国家、为民族发展做贡献的远大目标尚未真正建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思想、奉献精神,高尚道德都有待加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发布以励志、信念、牺牲、美德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发动广大学生在网上进行讨论,发表意见,教师用湘潭红色文化中以毛泽东、彭德怀为代表的湘潭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教育学生,与众多教育客体直接对话,引发教育客体的集体讨论与思考,使思想政治教育由过去的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交流。这种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与互动交流,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促使受教育者积极响应、认同接受、自我调节、内化提高、认真践行,顺利实现教育目的。
第二,创设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博客,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
我们要求思政工作者、辅导员开通博客,充分发挥网上网下的互补功能,增强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求博主通过博客这个自由的网络空间,发布有关湘潭红色文化的个人日记、文章,图片或者音频视频资料,供他人学习讨论。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博客的个性化和交互性强的特点,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创建一个亲近的、平等的交流空间。教
大学育者可以撰写有针对性的文章帮大学生解决思想困惑,
生则可就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与教育者进行网上讨论和交流,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的思想困惑得到较好的解决。博客成为学生经常主动访问的网上站点,博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第三,挖掘网络即时通讯内涵,努力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充分利用QQ、飞信、手机短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结合工作实际,积极赋予这些网络形式以新的内
宣传湘潭红色文化中彰显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克服不正涵,
确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我们以班为单位开通了QQ群、飞信群,学生和辅导员既可在网上即时沟通谈心,又可就某一普遍感兴趣话题,大家集体讨论,师生间的交流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广度、深度、频率上得到更大的推进,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得到更大程度的反馈,也使得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1]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
20_,(5):21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6.[2]中国共产党湘潭县历史编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湘潭县历史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_.[3]朱桂莲.近年来我国红色文化研究文献述评[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_,(6):185-188.[4]王凤莉.主题网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完善[J].重庆邮
20_,(6):135-138.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徐海捷.加强高校BBS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_,(6):131-134.[6]罗玉华,“博客”张绍荣,刘显忠.大学生现象解析[J].重庆邮电
20_,(1):137-140.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宋元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J].思想政治工作研
20_,(2):26-27.究,
[8]王莉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运用问题研究
[D].济南:山东大学,20_.[9]周立.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上海:华东教育的路径研究[D]
20_.师范大学,
[10]倪洪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
20_,(1):106-110.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20_政务新媒体
传播力报告
清华大学新闻研究中心
20_年11月
目录
前言 ......................................................................................... 2
一、政务综合传播力榜 ............................................................ 4
(一)综合传播力部委TOP20 .............................................. 7
(二)综合传播力地方TOP10 .............................................. 9
二、政务微信分析.................................................................. 10
(一)政务微信全景图 ..................................................... 10
(二)政务微信榜............................................................. 16
(三)政务微信热门文章 .................................................. 20
(四)榜单解读 ................................................................ 21
三、政务微博分析.................................................................. 23
(一)机构政务微博榜 ..................................................... 23
(二)机构政务微博分布 .................................................. 26
(三)榜单解读 ................................................................ 28
四、政务类APP分析 .............................................................. 29
(一)政务APP平台分布 .................................................. 30
(二)政务APP下载量排名 .............................................. 31
(三)APP地域分布 .......................................................... 33
五、优秀案例 ......................................................................... 35
(一)订阅号 .................................................................... 36
(二)服务号 .................................................................... 41
前言
8月18日,***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技术引领媒体变革,重构了社会话语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也在发生改变,新媒体政务已悄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早在20_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就加强平台建设提到三点内容: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平台作用、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将“政务微博微信”发展提到了新高度。今年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即“微信十条”。8日,网信办副主任彭波表示,“下半年网信办将通过下文件、下指标等形式,全面推动政务微信公共账号的设立”。网信办接连发力,规范网民发言行为,重塑政府在网络舆论场的主导权。
政务新媒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政务机构不断“试水”新媒体公众平台。政务微博作为一种信息公开,民意沟通的渠道,对于政情发布、突发事件处理作用突出,是政府问政能力和舆论引导力的体现,经过3年多的快速发展,行业覆盖面已然十分广泛,在时效性、服务性和互动性上也有较大提升。政务微信也正崭露头角,由于微信的即时传播力和社会动员的优势,加之以“朋友”般亲密的体验,使得政府与群众的互动性更强,沟通的深度和渗透率也更加乐观,目前政务微信形态未定,发展前景乐观。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普及,政务APP因其可实现独立业务流小、快、多的高效政务办公模式吸引了不少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开发,但是仍然因为行业和地区等限制,整体发展规模较小。 由清华大学新闻研究中心发布的《20_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报告》,从三个平台(微信、微博和APP)出发,采集政务微信号16446个,腾讯微博116607个
政务机构账号和70090个公务员账号,收集360手机助手、91助手、QQ应用宝、百度助手、豌豆荚、iOS的APP Store六大平台中政务类APP共377个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为政务机构今后的新媒体运营提供大数据支持,提出当前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和不足,为政府部门提供与群众沟通的途径和改善服务质量的方法,同时也为广大群众搭建一个监督政府和反馈心声的互动平台。
报告从选题策划、数据采集、文字撰写、修改校对到最后发布共历时两个月。在整个撰写过程中,《20_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报告》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较全面地对政务类微信、微博和APP的传播力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但在调研方法使用和报告撰写方面还不够成熟,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政务综合传播力榜
本次报告统计的政务微信号为16446个,统计时间为10月1日至31日; 腾讯政务微博机构账号116607个和公务员账号70090个,统计时间为1月1日至10月31日。通过对各项指标分析,针对同时开通政务微信、政务微博的部门,计算得出综合传播力前20名的部委政务新媒体、前10名的地方政务新媒体。公式如下: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报告所评估的政务传播力是指政务新媒体(微博、微信、APP)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主要包括政务传播能力和传播效力两部分。其中微博的政务传播能力主要从其覆盖度、活跃度、互动度三方面去衡量,效力则主要着眼于其传播度上;政务微信的传播能力主要通过阅读指数来量化评价,传播效力通过点赞指数来综合衡量。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和量化和理性,本报告针对政务微博、微信的传播特性确立了相应评估指标和量化方式,构建了如表1.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但考虑到机器自动评价的需求,本次报告主要针对传播度进行评估。
表1.1 政务传播力评估指标体系
推荐阅读:
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