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范文三篇
有感,读音为yǒu gǎn,汉语词汇,解释为有感触;有感受。出自《河阳秋夕梦与永叔游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范文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在创建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幼教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会让孩子死读书本,而“活教育”就是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以“大自然”为活教材,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活动设计时也尽量让幼儿多参与,多动手。幼儿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依陈鹤琴看来,我们的教学要活“做”就起着纽带的作用,通过“做”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的距离缩短,把知识和技能联结起来。根据过往的一些经验,回想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幼儿多“做”的例子是很多,不管上的是什么课,音乐课让孩子多拍、多唱、多跳,科学课让孩子动手做简单的实验,学习记录的方法,美术课多涂、多画。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这条原则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常用、普遍的一条原则。以后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让幼儿动手为自己服务,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自己能力。本文将就如何去运用“活教育“从如下几点阐述。
一﹑把握兴趣点
教师通过媒体、实物、以及开放性的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发现事物的变化。当孩子发现这一特征后,都感到非常的兴奋,于是教师立即抓住这个兴趣点,来挖掘更有价值的教育内容,通过图片、媒体,让孩子细致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师幼在共同探索过程中,寻求答案,并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师幼间的情感交流。当孩子对事物的变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抓住机会,把孩子的兴趣点推向更高的层次。如教师让孩子独立思考或画出事物的变化过程,虽然有的孩子画出的物体形象不是非常的形象生动,但毕竟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
教师积极的鼓励,适当的点拨,能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创作与想象。只有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才是真知识,只有他们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教师提供一个充分的“活”的空间,给予孩子自我发现的机会,从而让孩子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点我深有体会,现代教学采用了媒体教学,改以往书本教学为主的方法为媒体课件或实物教学,这样更开阔了孩子的视野,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媒体教学进行了一次教学展示,我运用大量的媒体课件让孩子们观看,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提问中,我发现许多孩子思维特别活动,给这节活动课增加了很多的闪光点,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替代教学
陈鹤琴说,玩是孩子的天性,你没有东西给他做,他就要破坏,就要捣乱。所以我们要他做,要他建设,要他创造。
经常,一些顽皮的孩子会给老师带来许多麻烦,让老师感到头痛。其实,孩子是活泼好动的,我们要有事情让他做,让他在“做”中学会遵守规则,学会自我提高,学会自我服务。如课间休息时可以提供图书、玩具、积木等,让幼儿来玩一玩,搭一搭,也许他就不会捣乱的;学本领时提供丰富的教学具让他来操作一下,也许他会很快被吸引,而且操作的很好。
三、挖掘闪光点
陈鹤琴认为,孩子是喜欢称赞的,你称赞他,他就高兴,你吵他,他就反感。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吝啬对孩子的称赞,哪怕他只获得了一点点的进步,我们也要由衷的表扬他,帮助其树立自信。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受了老师的表扬好似“没感觉”,其实,他的心里多数是开心的,或许他不善于去表露出来,或许回家以后他会第一个把受表扬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善于用欣赏的眼光,肯定的语言去鼓励每一位孩子。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让每一位幼儿都能被老师获得认可。对于孩子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这同时也能感染每一位孩子,使孩子们感到身心愉悦,进而使他们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积极运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并贯彻到今后的实际教学中,通过游戏、表演、展示等教学模式启发孩子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孩子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提高学习兴趣,使孩子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不但如此,我还要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努力的做一位成功的幼教工作者。
第二篇: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
1、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
陈鹤琴是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陈鹤琴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他在南京创办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
20世纪30年代末,陈鹤琴提出教师“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和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活教育”主张。1940年,筹建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以及校办农场,开展“活教育”实验。1941年1月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1942年初,幼师附设婴儿园。1943年春,幼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增设专科部。至此,“活教育”实验形成了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五个部门的幼儿教育体系,并在教育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德育原则、课程与教学大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造就了一所有崭新气象的新型学校。
2、“活教育”思想体系
(1)“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做一个人,必须热爱人类,热爱真理。“做中国人”意味着要爱护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爱自己国家长期延续的光荣历史,爱与自己共命运的同胞,拥有这份感情的中国人应团结起来,为国家的兴旺而努力。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则赋予它五方面的要求,即“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活教育”的目的论从普遍而抽象的人类情感和认识理论出发,逐层赋予民族意识、国家观念、时代精神和现实需求等涵义,使教育目标逐步具体,表达了陈鹤琴对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变革的追求。
(2)“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论的概括表述。所谓“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不把儿童限制在学校和书本中,而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摒弃书本,知识强调为历来教育所忽视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而书本知识则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应能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并能够反映儿童的身心特征和生活特点。陈鹤琴追求的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活教育”的课程打破常规按学科组织的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即能体现儿童生活整体性和连贯性的“五指活动”(“五组活动”):儿童健康活动(包括卫生、体育、营养等),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时事等),儿童科学活动(包括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美术、手工等),儿童文学活动(包括读、写、说、译等)。
(3)“活教育”的教学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也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陈鹤琴依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结合个人的教育经验,提出了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他在鼓励学生积极“做”的同时,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启发、诱导,鼓励和调动儿童。
陈鹤琴归纳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即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实验观察获得直接经验;阅读思考弥补实验观察的不足,提供间接的知识经验;之后,通过加工整理,以故事、报告、讲演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培养和体现儿童的生动性和创造力;并通过集体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以便相互启发和鼓励。四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的、割裂的,它们同样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活教育”理论吸取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合理内核,批判传统教育忽视儿童生活和主体性,力图去除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而脱离社会生活、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而脱离实际和实践、以教师为中心而漠视儿童的存在等弊端,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
第三篇: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
假期有幸拜读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这本书,这位中国学前教育泰斗的思想之深刻、理念之先进,令我深深折服。陈鹤琴先生被誉为“中国的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而研究与了解儿童,热爱与尊重儿童又是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读完这本书使我更深的理解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工作的一日活动中如何践行“活教育”呢?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梁启超先生著《论幼子》:“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直言告诫:人生百年,建树立足于幼年时所受的教育。幼儿时期,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运用符合幼儿学习规律的教育方法,对幼儿施以生活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学会生活,具备生活的能力是成长的最好方式。
一、注重培养幼儿做人
活教育是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展开的。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儿童。”活教育理论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蕴涵了做人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的理念。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他必须热爱人类,不论国籍、种族、阶级或宗教。他必须热爱真理,真理高于一切。他应该以“世界一家”的思想作为人类最终目标。其次,是要做中国人。在世界上还存在各个国家时,做一个中国人必须热爱自己的国家——这个拥有长期光荣历史的国家,并尽力来提高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他也必须热爱生长在同一块国土上有着同样命运的同胞们,他们为同一个目标,即为自己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努力。最后,是要做现代中国人。他必须有强壮的身体,有建设的能力,有创造的能力,有合作的精神,有为社会服务的热情。“活教育”的目的论从普遍而抽象的人类情感和认识理性出发,逐层赋予民族意识、国家观念、时代精神和现实需求等涵义,使教育目标逐步具体,表达了陈鹤琴对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变革的追求。
陈鹤琴的“做人教育”是“活教育”目的论的宗旨,与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儿童做人”是相一致的,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更是人一生中不可忽视的基础教育。所以在这个阶段注重培养幼儿做人就显得尤其重要。儿童是人,不是物,他有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让儿童成为人的发展。
二、注重园本化课程的开发
“活教育”的课程论是在总结中国传统教育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它蕴含了整合教育、开放教育、主题教育、渗透教育的新理念。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课程论中的活课程观、活教育观、活教学观、活学习观是我国幼教深化教改和树立新教育理念的源头。陈鹤琴先生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正确合理的部分,并结合了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五指活动”是“活教育”课程论的核心。所强调的大自然、大社会课程观体现了整合化、本土化、生活化、幼儿化、现代化的特点,是幼儿园课程观所提倡和追求的理念。“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起着统领的作用,幼儿园可以运用“活教育”理论建构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幼儿园园本“自然教育”课程理论体系。
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幼儿园课程其实也是经验取向的课程,也是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课程。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围绕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小话题或认识中的小问题,进行持续性、流动性的探究活动,生成班本化、生本化的微项目活动课程。关注自然和社会,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和需要;探究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符合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身边的自然和社会资源,跟随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和支持幼儿在活动中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活教育的课程在方法论中又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陈先生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中明确指出:“如果掌握了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使儿童在实际活动中了解日常事物的普遍真理,将经验提高到浅显的理论;这对于启发儿童的智力是有帮助的”。他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认为“要照顾到儿童心理发展与能力,不要根据成人的经验,而编制一些生硬、枯燥、高深的材料,让儿童茫茫然不知所以地得到一些糊涂、杂乱无章的知识”。陈鹤琴提倡的“整个教学法”就体现了“活教育”思想,反对传统教育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和消极制裁的管理方法。同时它的整合教学、游戏教学、小组教学、活动教学、灵活教学的理念,与当今幼儿园所提倡的整合教育、主题教育、区域教育、开放教育的理念异曲同工。所以现代幼儿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在幼儿原有的经验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
活教育的课程论中提出了“五指活动”的幼儿课程理论: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和儿童文学活动。陈先生认为五种活动不可偏弃,并提出在实施时采用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而20-年7月,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各领域内容之间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并从多方面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幼儿教育也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应过分强调分科或分领域的教育,忽视课程之间的联系,这样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因为“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在“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的同时尝试“儿童教儿童”,因为“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为深刻”,“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获得的更为巨大”,而且“儿童教儿童,教学相长”。
让幼儿在主动认识世界和唤醒自我过程中学会生活,获得生活的能力。追随着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要,做到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并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材,将课堂拓展到户外、自然中,让幼儿在真实,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中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从而培养幼儿学会生活,初步具有生活的能力,为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实现“活教育”的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
推荐阅读: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范文三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