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范文(精选16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Idea是一个中文单词,读作Lǐniàn、 它的字面意思是理性的概念。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的文章16篇 ,欢迎品鉴!

【篇1】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作为党组织,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认真梳理,列出问题清单,摆出具体表现事例,深刻剖析原因,逐一制定可操作、可监督、可检查的整改措施,真正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

  在带头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方面存在的的问题:

  1、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行为、做法,拼资源拼投入、先污染后治理、重社区轻村(居)、重效率轻公平等片面发展、畸形发展问题,以及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上的认识误区等;

  2、把新常态当作为官不为的“挡箭牌”,不想作为、不愿担当、不抓落实、懒政怠政等问题;

  3、新常态下如何推动地方经济的研究不多、站位不高,还停留在概念上、口号上等问题;

  4、如何围绕聚人气,夯实三个基础的推动不够、力度不大,对努力改善地方面貌的方法不多;

  5、在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上,抓而不紧、管而不严等问题。

  “五个着力”: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

  这几年,我们党集中发力抓作风、严纪律、强制度,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但要看到,党员队伍中松垮散漫、名不副实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党员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纪律涣散等问题也不是个别现象。同时,党内组织生活不严肃、不认真、不经常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党员教育管理还有待改进完善,一些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还需要加以整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不解决问题,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学习教育能不能取得实效,关键就看问题解决得如何。

  带着问题学,才能学得深入;针对问题改,才能改得到位。对于“两学一做”要重点解决的具体问题,中央印发的学习教育方案用“五个着力”作了归纳。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学习安排具体方案,分别明确了全体党员和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这些问题还是一个总体概括,还需要结合各自实际再对照、再细化,这样才能更精准对焦,有的放矢解决问题。带着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去学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就能不断解开思想扣子、纠正认识偏差。针对自身问题边学边改、即知即改,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做好一件件具体事情,就能不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学得怎么样、问题解决得如何,最根本的要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有没有做到党中央提倡什么、就认真践行什么,党中央禁止什么、就坚决反对什么,有没有切实解决好“不看齐”“看不齐”的问题。“两学一做”的实际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中心工作、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上,体现在推动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展示新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体现在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上。各级党组织务必以解决问题为牵引来开展学习教育,以取得实效为取向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篇2】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一文中,***同志指出,“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深刻表明,新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必将带来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正确理解新发展理念,是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执行落地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的基本前提,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必须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新发展理念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问题指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都相当突出。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应根据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抓住最突出的关键问题来解决。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要超前谋划、超前部署,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等问题,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实现我国科技水平由跟跑到领跑的转变,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篇3】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好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是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既体现时代性,又体现先进性。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机制。

     一是要建立宏观指导机制,科学制定党员教育培训目标,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二是要建立纪律约束机制,强化对党员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激发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

  二、严格党员组织生活制度。

  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开一次党小组会,开一次支部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定期上好党课。

  二是实行党日活动制度。定期开展党日活动,以丰富党员组织生活,发挥党员作用。

  三是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坚持一年一次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过民主评议和组织考察,检查和评价每个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表彰优秀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建立健全党员激励机制。

  一是实行责任激励。结合实际,结合党员的具体岗位、职务,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创造条件、定期检查、民主评议等形式,督促党员积极履行职责。

  二是实行目标激励。完善党员保持先进性具体要求,作为党员日常行为规范和民主评议的依据。

  四、建立健全党员监督制约机制。

  一是严格党内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党内民主,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每个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拓展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自上而下监督结合起来,加大监督力度。

  三是强化廉洁自律。把强化监督与廉洁自律结合起来,要求党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定期进行自我剖析,查找问题和不足,认真整改。

  五、建立健全党员质量保障机制。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两推一公示”,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对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处理上,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严肃进行查处。

  六、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机制。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二是要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三是完善结对帮扶制度。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分管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具体抓。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落实好各项制度,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篇4】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1、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正确理解新发展理念,是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执行落地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的基本前提。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必须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新发展理念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理解新发展理念,不能止步于了解一些原则和概念,而应把这些原则和概念与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新发展理念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注重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还必须立足全球发展大趋势,用更宽广的视野深化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要走出困境,各国都需要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全球发展大趋势相吻合,包含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

  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应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既应看到,每一个发展理念所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创新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绿色发展旨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旨在解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问题;共享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正义问题。又应看到,各个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比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要实现共享发展就必须创新分配机制。还比如,能否实现共享发展,不仅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影响创新的动力。这就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树立系统和全局的观念,从整体上协同推进。在规划制定和工作方案设计上,应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各领域政策相互兼容;对各相关责任主体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

  2、抓住关键问题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问题指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都相当突出。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应根据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抓住最突出、最紧迫、联系最广泛的关键性问题,形成“四两拨千斤”和“以点带面”的效应。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必须在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的同时,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在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着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着力调整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篇5】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我们要补齐理论上的短板。近年来,我们国家创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跃升,创造了人类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而这些实践告诉我们,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角度,充分认识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重要地位、巨大作用,用新发展理念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步调一致地加快现代化建设。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首先,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稳扎稳打、与时俱进。同时,要创新手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最后,要守住底线,积极主动、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立即调整、行为坚决纠正,一些错误做法更要彻底摒弃,让新发展理念在各地方、各部门的实践中得到精准、高效的落实。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发扬斗争精神。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上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要敢于斗争,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以改革攻坚、勇于碰硬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添动力、谋求突破。要善于斗争,讲究斗争艺术和策略,全面提高斗争本领,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变革创新、改革发展。

  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面对向更高发展阶段跃升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光荣使命,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篇6】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根本目标,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更是一个人进行各种行为的支撑和动力。对一个人来说,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人生的好处和价值。同样,对一个政党来说,倘若没有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偏离前进的方向,就会丧失先进性和存在的依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所以建设需要党员干部确立远大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远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这个总过程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党员干部如果没有确立这个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方向,而放弃现实理想信念,实现远大理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了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状,认真探析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路径,才能帮忙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从总体上讲是能够高扬共产主义理想的风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能够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的。但是也要看到,党所处的社会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状况新问题,这必然会对党员干部产生影响,其中少数意志薄弱者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的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

  (一)政治思想方面丧失理想信念

  多数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用心,赞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同党中央持续高度一致,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一些人淡漠、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而且逐渐弱化,丧失了理想信念,缺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认识渺茫论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要把执行党的现阶段政策同坚持党的最高理想统一齐来的道理,误认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需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表此刻行为上不能严格按照共产党员条件要求自己,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原则立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事不点头,坏事不摇头。

  (二)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淡化

  多数党员干部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把群众利益放到优先位置,能为他人和群众牺牲个人利益,群众主义观念比较强。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内心并不想失去个人利益,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状况下兼顾群众利益。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把党的宗旨抛在脑后,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不存在功利思想和为人民服务,不能正确处理国家、群众、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追求个人利益而丢掉国家、群众和他人利益,淡化为人民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

  (三)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薄弱

  多数党员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涣散,组织意识不强,长期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有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

  党员意识的强弱反映党员的理想信念坚持与否,关系到对党的先进性的认同感。有的党员由于党员意识淡化不能自觉地按照党员条件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思想意志衰退,落伍僵化,不用心做群众工作,脱离人民群众。

  (四)部分党员干部道德缺失,缺乏号召力

  多数党员干部道德情操高尚,具有道德人格力量,但有部分党员干部道德败坏、腐化堕落和人格扭曲。一个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必然是一个呼唤和推崇高尚道德的时代。一个思想上、政治上持续先进性,具有真理力量的党,必然是一个持续高尚道德情操,具有人格力量的党。务必看到,此刻在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现象。个性是在极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暴露出来的人格扭曲、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党员的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减弱,党员缺乏自觉自律。在有些部门、行业的管理包括党内的管理主要是靠行政命令、制度、经济手段,而像以往那种“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局面明显弱化。党员、干部队伍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其深层的思想根源在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动摇、淡化。

  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1、封建专制主义的惯性影响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人民民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彻底破除封建制度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指出,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但是,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文化具有较为厚重的历史惯性,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如:公共权力的运行以

  “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少人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职级别来衡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差,甚至为了升官发财不惜危害党和国家的利益,加上社会普遍存在的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社会层面的监督不力,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在腐化的路上越走越远,理想信念越来越淡化。

  2、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创伤和阴影

  文化大革命是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过去那种在条件不成熟状况下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所做的种种努力失败之后,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阴影。部分人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产生了怀疑,甚至个别人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主张“活在当下”。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的,飘渺而不可实现的。文化大革命中长期那种计划经济下禁欲主义被压制的个人物质欲望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被释放,理想信念的放弃使得部分党员干部陷入追求物质生活不能自拔。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高尚人格的塑造。

  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苏联模式的失败,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经解体,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了巨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同时,马克思主义所断言的即将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后重新获得发展。在这

  种客观情势下,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刻意宣传,“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论调重又鼓噪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不能正确分析决定形势,导致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怀疑、动摇甚至悲观失望。

  (二)现实原因

  1、党员领导干部不注意理论学习,或者学习理论不够深入,未能学以致用,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的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一般说来,任何理想信念的构成,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依靠必须的载体,这个载体往往是一种观点学说或者主张等。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一些党员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轻视甚至蔑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或者满足于一知半解,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掌握的不系统,知之不多、知之不深。一些党员虽然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解,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知识去掌握,而不是当成行动的指南去运用,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和日益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脱离,成为书斋里的马克思主义和某些人点缀门面或者谋生的工具。

  学习不深入,对理论没有透彻的掌握,就不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目前遭受的暂时挫折,学习不深入,就不能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就不能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2、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导致治党不严,党建工作不力。

  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和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像以前那么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以前经历全国性的整党教育、“三讲”教育、作风建设教育和先进性教育,但是仅靠阶段性的教育是不够的,往往是教育过了容易松弛,在一度时期放松了对党员、干部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世界观的改造,致使部分党员淡化了理想信念。

  3、理论宣传与现实反差比较大,宣传手段单一,过于重视说教和正面教育。一方面,理想信念宣传手段过于单一,侧重于传统媒介,如报纸、电视、报告会等,而对新传媒如互联网、手机信息等的运用不够,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理想信念的宣传侧重于说教,强调“理论灌输”,缺乏理论创新。另一方面,理想信念宣传的资料空泛,与日益丰富的现实之间存在不符的现象,侧重于对革命时期构成的优良传统,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大公无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资料的宣传上。革命战争时期构成的优良传统当然就应发扬光大,但这些要求是先进性的要求,不能作为一般性要求宣传。过去由于误解,我们把社会主义群众主义价值观和个人利益价值观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片面强调群众利益而忽视个人价值,导致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从而严重削弱理想信念宣传的效果;由于我们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导致在理想信念的宣传上存在着说理不彻底的现象,影响理想信念宣传的效果。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强化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务必在及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局面。

  4、市场经济对党员理想信念的冲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物质生产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法制近乎健全,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原则在法制缺失的背景下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取向产生负面影响,如自由、等价交换。个性是一些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在监督缺乏的状况下,等价交换异化成一种权力的寻租行为,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各种思想无不打上利益的烙印,使部分领导干部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权钱交易。应对利益和金钱的诱惑,其人生观价值观必然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们对理想信念的忽视。

  5、党内腐败此刻导致党的形象和威信下降,使理想信念虚无弱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领导干部腐败的现象证明,被市场经济扭曲的世俗化的价值观已经影响了一部分人,这些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官僚主义,腐化堕落。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严重败坏了党的威信和形象,削弱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号召力和正义性,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群众对党寄以很大的的期望和信任,腐败现象使群众对党产生失望,对党的前途产生疑惑进而怀疑共产主义理想能否实现。腐败现象也让一些正直的党员对党充满忧虑,意志薄弱的党员往往禁不住诱惑坠向腐败的深渊,而坚持斗争的党员受到排斥打压时往往产生绝望情绪,不愿与腐

  败分子同流合污,愤而选取放弃乃至退党。因此腐败问题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的恶劣影响是显而易见。

  三、解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问题的对策推荐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创新

  如前所述,很多党员干部理念淡化是因为了理论学习,或者学得不精,未能学以致用,只有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领导干部才能认清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的实质,才能深刻理解目前中国快速发展正为实现共产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党员干部自学很重要,倡导多读书,读好书,领导党员要自觉的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要重视研究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另一方面,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各级党校、干部学院要加大干部的培训力度,要把过去不是很清楚、困扰人们很久的问题说清讲透,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等等,只有理论透彻、才能使人信服,进而产生信仰,理论清晰了,眼光远了,眼界宽了,心胸就会开阔起来,信念就会足起来,理想信念就能坚定起来。

  (二)理想信念教育与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

  过去极左思潮的年代,我们一度忽视党员普遍人性的一面,对个人价值不够尊重,那个年代塑造“高大全”式人物往往显得不真实,虚伪,不可信,共产党员也是一个具体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社会交往和关系,也需要养家糊口,共产党员也离不开个人利益。因此,要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共产党员的个人价值结合起来。

【篇7】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在近半年的在校学习培训中,透过认真聆听教师讲课、与学员开展交流活动,思想教育很大,感慨颇深。深入了解政治理论,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剖析,重点查找自己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到达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强党性的目的,现进行如下党性分析。

  一、取得了必须进步

  1、政治理论水平明显提高。

  透过学习,加深了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加深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宗旨观念和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自身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有了较大的提高。

  2、发挥共产党员先进作用。

  反思工作中,我待人诚恳,能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能够在工作中克服个人困难,尽心尽职。遵守党规党纪,严以律己,做到廉洁自律。以职位为"约束",把它看作是一种职责、奉献,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3、工作作风认真、务实。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把服务群众、协调沟通上下级等要求体现到具体行动之中,群众基础牢固。

  二、查找突出问题

  1、理想信念方面

  我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是在正确处理好国家、群众、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方面还存在必须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群众利益放在优先位置,而我自工作以来,常常不忘个人利益,总是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状况下兼顾群众利益,应对工作没有自觉把企业、群众对我们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不能做到冲锋在前、敢为人先。

  2、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

  思想理论学习不够深,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事务,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与本职业务有关的就多学一点,与本职业务联系不紧的就不去学或者很少涉猎,结果对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新问题理解还不深,知识结构单一,把握形势、了解大局不深不透,还不善于研究思考问题,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由于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只关心自身层次的问题,缺乏大局观,所以看问题和做事情过于片面,也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不利于自身工作的提高。

  3、工作作风上有差距。

  有自我满足情绪,安于现状,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工作作风和工作热情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争创一流业绩的意识,不能够很好的创新工作。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上热情不够。没有高标准、高目标要求的要求自己。在专业上的深入性和系统性上还有很大不足,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不能坚持始终如一,说明自己在学习上还存在"懒"的思想,还缺乏"挤"和"钻"的刻苦精神,缺乏把学习当作一种职责、一种境界的自觉行动。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对理论没有透彻的掌握,就不能深刻理解现阶段矛盾产生原因,学习不够深入,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就不能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就不能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因此,学习马列思想、党的理论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2、党性修养不够强。

  自己在工作创新意识不够的各方面表现,其深刻根源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树立得不牢,忽视了党性修养。也说明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事业的现实工作在信念上的结合,多是从朴素感情出发的,还没有完全建立在理性的党性修养基础上。所以产生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较淡薄,思想状态、精神状态、工作状态不够的现象。

  3、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自我满足,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总觉的自己只要完成本职工作,认为工作只要过得去就行,不出问题,就满足了。对本职以外的、领导不安排的不管不问,被动学习,而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理解性地学习,标准降低,要求放松。没有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能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员标准要求自己,造成了工作作风不扎实,干劲没有持久性,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不强。

  4、工作中不够大胆。

  在工作中,但总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得过且过,不愿得罪人。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能够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在工作时间和精力的统筹安排上不够科学,一些本不该自己干的事,有时候大包大揽了,而需要正常协调的事又没有协调好,总体上还处于被动服务的状态。

【篇8】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1、理论学习不到位。

  2、思想上认识不足。

  3、无法在行动上表现。

  4、事后没有总结和提高。

  发展理念就是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为什么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概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对发展问题思考的最新成果。

  创新是对原有思想的突破、方式的改进、理论和实践的超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确立为发展的新理念,强调坚持创新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对发展动力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为今后我国发展找到了稳定的动力源。

  协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法,即统筹兼顾。发展以布局方式来划分,可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空间来划分,可以包括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以产业来划分,可以包括第一、二、三产业。无论以什么方式划分,尽管在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上,发展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别,但是各部分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关系,实现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整体推进,这样经济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前进。

【篇9】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一、基本情况

  针对在具体工作中,部分干部职工缺乏责任心、事业心,对待工作不敢担当,不愿负责,见困难就退、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回避,混日子,当“太平官”、“逍遥官”的现象,我局通过“自己找”、“领导谈心”等形式,及时解决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不良倾向和问题。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强学习教育。在学习教育上,班子带头抓好“二个加强”:一是加强党的宗旨和党性修养教育,积极组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深入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教育;二是加强职业道德精神教育,积极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创建活动,提高荣誉意识。

  (二)加强管理考核。在目标任务管理上,明确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行政服务“让群众满意”活动,实施并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以岗位激励、职称晋升、评先表模为抓手,寓事业发展、责任落实于具体目标任务中。继续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首席代表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认制、责任追究制等八大制度,并跟踪问效,责任到人,到科室,让每个人都有压力,有动力。

  (三)狠抓争先创优,开展行风评议。在典型引路建设上,着力抓好行政服务先进窗口、先进个人的模范建设。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肃纪、提高效能、改善服务、优化环境”为主要内容开展服务大厅行风评议活动,进一步促进经办大厅干部职工强化纪律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做好主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提升窗口工作服务水平。

  三、整改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自查自纠,达到了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提质提效的效果,切实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对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群众观念等方面的认识,牢固树立了农保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正派、业务精湛、纪律严明、无私奉献、求真务实、执法为民的农保队伍。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和组织建设,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和为民服务理念。继续深化学习教育,组织机关党员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深入领会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教育,激励全体农保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做理论学习的先行者,做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忠实执行者,做执政为民的实践者。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要求,把开展活动的成效作为推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创新完善机关党组织工作机制和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正气型机关建设为要求,以“担当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增强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党组织和机关党员“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生机活力。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制度的执行力。结合农保具体服务工作,从加强理论学习、党性修养、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服务等方面,着眼建立担当目标责任、担当监督检查、担当效果奖惩、担当责任追究等方面的长效机制,积极地把教育管理机制向教育引导推进,促进机关党员干部增强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局观念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营造党组织和机关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的生机活力,实现农保各项工作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是推行机关工作“1234”工作法。在日常工作中,机关干部职工要做到“一个理念”: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是代表农保部门的形象;“两个原则”:群众利益无小事、农保工作无小事;“三有”:来访有登记、交办有回音、结果有反馈;“四不让”:即不让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发生、不让不文明行为和消极现象在我的身上出现、不让农保部门的形象因我而受到损害。提高干部职工的精品意识、细节意识,养成严谨高效、求实创新的良好习惯。

【篇10】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坚守责任底线,捍卫生态红线,练就生态保护“第一斧”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瞄准科技前沿,提升创新能力,练就科技创新“第二斧”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增进人民福祉,改善生活品质,练就民生保障“第三斧”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与“魂”。从改革开放到全面现代化建设,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总书记曾强调:“人民是我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十三五”期间贫困发生率在不断下降,社会保障体系在逐步完善,民生福祉已稳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当补齐当前民生短板,破解当前民生难题,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篇4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坚守责任底线,捍卫生态红线,练就生态保护“第一斧”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瞄准科技前沿,提升创新能力,练就科技创新“第二斧”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增进人民福祉,改善生活品质,练就民生保障“第三斧”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与“魂”。从改革开放到全面现代化建设,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总书记曾强调:“人民是我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十三五”期间贫困发生率在不断下降,社会保障体系在逐步完善,民生福祉已稳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当补齐当前民生短板,破解当前民生难题,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篇11】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根本目标,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更是一个人进行各种行为的支撑和动力。对一个人来说,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人生的好处和价值。同样,对一个政党来说,倘若没有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偏离前进的方向,就会丧失先进性和存在的依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所以建设需要党员干部确立远大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远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这个总过程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党员干部如果没有确立这个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方向,而放弃现实理想信念,实现远大理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了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状,认真探析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路径,才能帮忙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从总体上讲是能够高扬共产主义理想的风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能够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的。但是也要看到,党所处的社会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状况新问题,这必然会对党员干部产生影响,其中少数意志薄弱者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的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

  (一)政治思想方面丧失理想信念

  多数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用心,赞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同党中央持续高度一致,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一些人淡漠、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而且逐渐弱化,丧失了理想信念,缺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认识渺茫论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要把执行党的现阶段政策同坚持党的最高理想统一齐来的道理,误认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需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表此刻行为上不能严格按照共产党员条件要求自己,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原则立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事不点头,坏事不摇头。

  (二)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淡化

  多数党员干部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把群众利益放到优先位置,能为他人和群众牺牲个人利益,群众主义观念比较强。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内心并不想失去个人利益,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状况下兼顾群众利益。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把党的宗旨抛在脑后,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不存在功利思想和为人民服务,不能正确处理国家、群众、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追求个人利益而丢掉国家、群众和他人利益,淡化为人民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

  (三)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薄弱

  多数党员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涣散,组织意识不强,长期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有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

  党员意识的强弱反映党员的理想信念坚持与否,关系到对党的先进性的认同感。有的党员由于党员意识淡化不能自觉地按照党员条件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思想意志衰退,落伍僵化,不用心做群众工作,脱离人民群众。

  (四)部分党员干部道德缺失,缺乏号召力

  多数党员干部道德情操高尚,具有道德人格力量,但有部分党员干部道德败坏、腐化堕落和人格扭曲。一个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必然是一个呼唤和推崇高尚道德的时代。一个思想上、政治上持续先进性,具有真理力量的党,必然是一个持续高尚道德情操,具有人格力量的党。务必看到,此刻在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现象。个性是在极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暴露出来的人格扭曲、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党员的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减弱,党员缺乏自觉自律。在有些部门、行业的管理包括党内的管理主要是靠行政命令、制度、经济手段,而像以往那种“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局面明显弱化。党员、干部队伍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其深层的思想根源在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动摇、淡化。

  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1、封建专制主义的惯性影响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人民民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彻底破除封建制度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指出,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但是,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文化具有较为厚重的历史惯性,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如:公共权力的运行以

  “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少人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职级别来衡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差,甚至为了升官发财不惜危害党和国家的利益,加上社会普遍存在的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社会层面的监督不力,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在腐化的路上越走越远,理想信念越来越淡化。

  2、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创伤和阴影

  文化大革命是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过去那种在条件不成熟状况下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所做的种种努力失败之后,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阴影。部分人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产生了怀疑,甚至个别人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主张“活在当下”。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的,飘渺而不可实现的。文化大革命中长期那种计划经济下禁欲主义被压制的个人物质欲望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被释放,理想信念的放弃使得部分党员干部陷入追求物质生活不能自拔。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高尚人格的塑造。

  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苏联模式的失败,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经解体,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了巨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同时,马克思主义所断言的即将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后重新获得发展。在这

  种客观情势下,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刻意宣传,“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论调重又鼓噪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不能正确分析决定形势,导致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怀疑、动摇甚至悲观失望。

  (二)现实原因

  1、党员领导干部不注意理论学习,或者学习理论不够深入,未能学以致用,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的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一般说来,任何理想信念的构成,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依靠必须的载体,这个载体往往是一种观点学说或者主张等。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一些党员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轻视甚至蔑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或者满足于一知半解,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掌握的不系统,知之不多、知之不深。一些党员虽然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解,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知识去掌握,而不是当成行动的指南去运用,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和日益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脱离,成为书斋里的马克思主义和某些人点缀门面或者谋生的工具。

  学习不深入,对理论没有透彻的掌握,就不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目前遭受的暂时挫折,学习不深入,就不能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就不能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2、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导致治党不严,党建工作不力。

  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和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像以前那么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以前经历全国性的整党教育、“三讲”教育、作风建设教育和先进性教育,但是仅靠阶段性的教育是不够的,往往是教育过了容易松弛,在一度时期放松了对党员、干部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世界观的改造,致使部分党员淡化了理想信念。

  3、理论宣传与现实反差比较大,宣传手段单一,过于重视说教和正面教育。一方面,理想信念宣传手段过于单一,侧重于传统媒介,如报纸、电视、报告会等,而对新传媒如互联网、手机信息等的运用不够,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理想信念的宣传侧重于说教,强调“理论灌输”,缺乏理论创新。另一方面,理想信念宣传的资料空泛,与日益丰富的现实之间存在不符的现象,侧重于对革命时期构成的优良传统,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大公无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资料的宣传上。革命战争时期构成的优良传统当然就应发扬光大,但这些要求是先进性的要求,不能作为一般性要求宣传。过去由于误解,我们把社会主义群众主义价值观和个人利益价值观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片面强调群众利益而忽视个人价值,导致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从而严重削弱理想信念宣传的效果;由于我们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导致在理想信念的宣传上存在着说理不彻底的现象,影响理想信念宣传的效果。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强化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务必在及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局面。

  4、市场经济对党员理想信念的冲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物质生产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法制近乎健全,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原则在法制缺失的背景下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取向产生负面影响,如自由、等价交换。个性是一些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在监督缺乏的状况下,等价交换异化成一种权力的寻租行为,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各种思想无不打上利益的烙印,使部分领导干部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权钱交易。应对利益和金钱的诱惑,其人生观价值观必然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们对理想信念的忽视。

  5、党内腐败此刻导致党的形象和威信下降,使理想信念虚无弱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领导干部腐败的现象证明,被市场经济扭曲的世俗化的价值观已经影响了一部分人,这些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官僚主义,腐化堕落。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严重败坏了党的威信和形象,削弱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号召力和正义性,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群众对党寄以很大的的期望和信任,腐败现象使群众对党产生失望,对党的前途产生疑惑进而怀疑共产主义理想能否实现。腐败现象也让一些正直的党员对党充满忧虑,意志薄弱的党员往往禁不住诱惑坠向腐败的深渊,而坚持斗争的党员受到排斥打压时往往产生绝望情绪,不愿与腐

  败分子同流合污,愤而选取放弃乃至退党。因此腐败问题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的恶劣影响是显而易见。

  三、解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问题的对策推荐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创新

  如前所述,很多党员干部理念淡化是因为了理论学习,或者学得不精,未能学以致用,只有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领导干部才能认清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的实质,才能深刻理解目前中国快速发展正为实现共产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党员干部自学很重要,倡导多读书,读好书,领导党员要自觉的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要重视研究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另一方面,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各级党校、干部学院要加大干部的培训力度,要把过去不是很清楚、困扰人们很久的问题说清讲透,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等等,只有理论透彻、才能使人信服,进而产生信仰,理论清晰了,眼光远了,眼界宽了,心胸就会开阔起来,信念就会足起来,理想信念就能坚定起来。

  (二)理想信念教育与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

  过去极左思潮的年代,我们一度忽视党员普遍人性的一面,对个人价值不够尊重,那个年代塑造“高大全”式人物往往显得不真实,虚伪,不可信,共产党员也是一个具体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社会交往和关系,也需要养家糊口,共产党员也离不开个人利益。因此,要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共产党员的个人价值结合起来。

【篇12】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1、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正确理解新发展理念,是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执行落地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的基本前提。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必须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新发展理念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理解新发展理念,不能止步于了解一些原则和概念,而应把这些原则和概念与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新发展理念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注重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还必须立足全球发展大趋势,用更宽广的视野深化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要走出困境,各国都需要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全球发展大趋势相吻合,包含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

  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应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既应看到,每一个发展理念所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创新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绿色发展旨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旨在解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问题;共享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正义问题。又应看到,各个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比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要实现共享发展就必须创新分配机制。还比如,能否实现共享发展,不仅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影响创新的动力。这就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树立系统和全局的观念,从整体上协同推进。在规划制定和工作方案设计上,应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各领域政策相互兼容;对各相关责任主体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

  2、抓住关键问题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问题指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都相当突出。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应根据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抓住最突出、最紧迫、联系最广泛的关键性问题,形成“四两拨千斤”和“以点带面”的效应。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必须在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的同时,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在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着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着力调整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篇13】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发展理念创新

  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一文中,***同志指出,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深刻表明,新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必将带来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针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矛盾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包括解决好社会、民生、法治、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迫切需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科学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针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引发深刻的发展变革。***同志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性变革。

  集中反映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也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适时提出新发展理念,深刻阐释发展的目标、动力、布局、保障等问题。这既体现了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洞悉,又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问题的科学回答,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中,***同志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认识创新发展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之策。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带动全局,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准确把握协调是持续健康平衡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认识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要着力推动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

  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准确把握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充分认识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必须有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准确把握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认识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才能发展壮大自己,才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要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共享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充分认识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我们一定要从整体上、从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树立全面系统思维,掌握科学统筹方法,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在《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一文中,***同志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同志提出要从四个方面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首先要深学笃用,从灵魂深处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其次要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再次要创新手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最后要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通过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学笃用,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落实发展任务的工作举措、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彰显新发展理念的强大指导作用,努力实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经济建设部分的主标题,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根本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六大任务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构成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布局。

  新发展理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为人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入学习贯彻《***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将全面创新我国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体制机制,提升我国发展动力、发展质量效益、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布阵筑基,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篇14】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1、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正确理解新发展理念,是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执行落地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的基本前提。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必须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新发展理念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理解新发展理念,不能止步于了解一些原则和概念,而应把这些原则和概念与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新发展理念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注重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还必须立足全球发展大趋势,用更宽广的视野深化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要走出困境,各国都需要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全球发展大趋势相吻合,包含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

  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应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既应看到,每一个发展理念所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创新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绿色发展旨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旨在解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问题;共享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正义问题。又应看到,各个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比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要实现共享发展就必须创新分配机制。还比如,能否实现共享发展,不仅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影响创新的动力。这就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树立系统和全局的观念,从整体上协同推进。在规划制定和工作方案设计上,应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各领域政策相互兼容;对各相关责任主体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

  2、抓住关键问题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问题指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都相当突出。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应根据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抓住最突出、最紧迫、联系最广泛的关键性问题,形成“四两拨千斤”和“以点带面”的效应。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必须在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的同时,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在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着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着力调整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篇15】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我们要补齐理论上的短板。近年来,我们国家创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跃升,创造了人类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而这些实践告诉我们,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角度,充分认识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重要地位、巨大作用,用新发展理念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步调一致地加快现代化建设。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首先,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稳扎稳打、与时俱进。同时,要创新手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最后,要守住底线,积极主动、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立即调整、行为坚决纠正,一些错误做法更要彻底摒弃,让新发展理念在各地方、各部门的实践中得到精准、高效的落实。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发扬斗争精神。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上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要敢于斗争,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以改革攻坚、勇于碰硬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添动力、谋求突破。要善于斗争,讲究斗争艺术和策略,全面提高斗争本领,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变革创新、改革发展。

  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面对向更高发展阶段跃升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光荣使命,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篇16】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

  1、理论学习不到位。

  2、思想上认识不足。

  3、无法在行动上表现。

  4、事后没有总结和提高。

  发展理念就是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为什么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概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对发展问题思考的最新成果。

  创新是对原有思想的突破、方式的改进、理论和实践的超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确立为发展的新理念,强调坚持创新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对发展动力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为今后我国发展找到了稳定的动力源。

  协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法,即统筹兼顾。发展以布局方式来划分,可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空间来划分,可以包括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以产业来划分,可以包括第一、二、三产业。无论以什么方式划分,尽管在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上,发展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别,但是各部分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关系,实现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整体推进,这样经济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前进。

推荐阅读:

  5分钟微型党课范文十二篇

  2024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

  2024年民警队伍思想状况分析报告【3篇】

  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情况汇报范文九篇

  党史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学习范文八篇

  作风方面的不足【十一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范文(精选16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范文(精选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