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成果季度汇报2024年【三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工程实施之初,党员干部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对未来的规划。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脱贫攻坚成果季度汇报20_年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脱贫攻坚成果季度汇报20_年篇1

  ​​近年来,我市按照市委“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上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推行“三个到位、志智双扶、两表公开、两表认定”,用“绣花”功夫落实十大重点扶贫工程,到20_年实现了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_年实现了5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_年实现了34.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高质量完成减贫任务的同时,致力跑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力赛”,全市深刻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要义,弘扬井冈山精神,聚焦“巩固、拓展、保障”,守正创新,务实高效,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深化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_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面,有效管用的整改举措,抓铁有痕的整改落实,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止5月20日,市本级认领的17个问题47条措施和各县(市、区)的290个问题695条措施全部完成整改。省第1期暗访督导方面,反馈我市8县共35个问题,其中建立健全防贫返贫机制方面8个,就业帮扶方面7个,产业帮扶方面6个,扶贫资产和项目管理方面5个,健康扶贫3个,其他6个。各地已全面完成整改并上报有关材料。通过系列整改,进一步夯实了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基础,提升了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医疗服务、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的保障水平。

  二、落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化“遇困即扶”。从监测对象识别和分类分层帮扶两个维度,建立遇困对象立即发现、立即救助、立即帮扶的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在对象发现上推行“智慧化”监测预警,采取农户APP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摸排、部门比对筛查“三线”预警方式,确保防贫监测全覆盖。比如,医保部门对一次性自付医疗费用超过1万元及年累计费用超过2万元的脱贫人口进行摸排预警;民政部门开展巩固社会救助脱贫成果“回头看”,逐户摸清重点人群基本生活状况和困难需求,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和社会救助范围。20_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累计开展防止返贫监测摸排89次,覆盖农户55.1万户、207万人。开展部门数据比对共享54次,下发核实数据近2万条,累计认定“遇困即扶”对象2681户8655人。其次,实施分类帮扶,做到“遇困即扶”。对遇困对象,启动临时救助、防贫保险、生产帮扶等应急救助和后续帮扶措施,及时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消除返贫风险。继续保留每县1000万元的“遇困即扶”专项资金,专门解决突发性问题,弥补行业资金的政策“盲点”,提高帮扶效率。吉安市“遇困即扶”机制在20_年4月已经启动,防贫效果显著,得到全省推广。

  三、以项目规划和入库为主抓手,紧密联系谋划落实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体工作。严格落实5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狠抓项目规划和入库工作,各县(市、区)对20_年度以前纳入统筹整合资金的项目与项目库进行了比对,实施的项目全部来源于项目库。20_年,中央、省下达我市扶贫资金10.53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86亿元,省级资金4.67亿元),入库项目8883个,项目预算总投入28.3亿元,已实施项目7788个,实施金额22.3亿元。项目库运用方面,督促各地做好20_年度资金项目入库工作,提升项目数据录入时效和质量,确保所有项目来源于项目库,未入库项目不能组织实施。截至目前,中央、省下达我市20_年衔接资金6.6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34亿元,省级资金1.3亿元)。20_年已入库项目5936个,项目预算总投入24.9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309个,资金14.31亿元,村基础设施项目3404个、8.9亿元,生活条件改善项目84个、2364.62万元,就业扶贫项目32个、750.48万元,教育扶贫项目79个、20_.17万元,综合保障性扶贫项目2个、1.1亿元,其他项目26个、458.34万元。已实施项目1875个,实施金额8.6亿元。

  四、聚焦“保障”促衔接,着力构建推进有效衔接的支

  撑体系。统筹推进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发展规划、项目建设、支持政策、考核机制等体制机制上的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衔接高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衔接。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健全“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和实施”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构筑党政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向抓乡村振兴过渡。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衔接。进一步强化资金整合,确保资金投入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匹配,建立健全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相适应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20_年新增放贷1.97亿元,放贷总额达27.1亿元,脱贫人口人均放贷余额居全省第一位。三是加强工作队伍衔接。平稳有序做好各级扶贫机构职能的调整优化,20_年5月底,吉安市扶贫办在全省率先重组为市乡村振兴局,6月10日前,县级扶贫办公室全部重组到位,同时乡村两级扶贫工作站(室)转为乡村振兴工作站(室),脱贫攻坚专职信息员转变为乡村振兴信息员。继续加强对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择一批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选派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脱贫攻坚成果季度汇报20_年篇2

  20_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也是我村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起步之年,根据《中共霍山县委 霍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要求,现将我村20_年上半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龙地村位于霍山县与儿街镇东南部,距镇18公里,距霍山县32公里,与金安区毛坦厂镇、舒城县晓天镇交界,由原张士冲、真龙地、杨花冲三村合并而成,辖29个村民组,659户,2170人。总面积3.9万亩。耕地956亩,山场面积3.5万亩。是典型的山区林业村,属面积大村,人口小村,资源富村,盛产竹木茶,全村脱贫户102户303人(享受政策脱贫户69户203人,一般不讲)。消除风险边缘户6户27人,脱贫不稳定户2户,一户王先红标注已消除风险,陈后圣为新进入脱贫不稳定户。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展集中排查。根据《霍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6月10日参加我镇召开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驻村点长、扶贫工作站全体成员、村书记及村扶贫专干工作会议,对照县级排查方案要求,参照《与儿街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工作方案》。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分工落实责任,做到排查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共排查脱贫户103户,边缘易致贫户6户,其他农户500户。排查出村级问题2条,户问题2条。对排查出村、户问题及时建立问题清单及整改台账,截止6月30日已全部整改到位。

  2、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1)根据防止返贫动态监测范围及要求,制定镇村组三级网格,明确各级网格长、网格员的职责,按照闭环管理流程开展常态监测和预警。对卫健部门提供的患大病重病、特殊慢性病名单及医保局提供的一年来脱贫户医疗费用自付部分超5000元以上、一般农户超1万元以上的名单,对民政部门提供的民政救助人员名单等,开展部门预警筛查并结合本村所有农户的实际情况,6月份共识别三类监测对象户1户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户人。识别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按照监测对象进入的程序,即户申请、村民小组民主评议、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级公示、数据比对、镇级审核,报请县乡村振兴局审定公告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确定村包片干部和镇驻村点长双包帮扶联系人,并落实帮扶措施7条,建立帮扶台账。(2)对脱贫户一季度开展一次走访,三类户一月开展一次走访,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530条,及时调整帮扶责任人3人。

  3、落实问题整改。对照中央脱贫攻坚20_年专项巡视及20_年“回头看”我镇认领的问题开展再梳理,确保问题不反弹,将长期坚持。开展20_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落实整改,其中省第三评估及市级交叉互查共认领3个问题,落实整改措施4条,20_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认领1个问题,落实整改措施3条。以上均已整改到位并将长期坚持。

  4、扶贫(振兴衔接)项目资金管理。(1)本年度共批复1批项目共计1个,投入资金约9万元。为户产业项目11个,均已开工。(2)做好扶贫资金项目资产的管理、维护、收益分配及处置四类台账,确保资产运营管理到位。(3)开展项目库动态调整,其中20_-20_年项目库共有7个项目,总投资194万元。

  5、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力度。(1)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继续实施“四带一自”产业帮扶,第一批脱贫户发展产业33户,预计发放资金8.15万元。扶贫基地务工带动10户脱贫人口户均增收3000元。扶贫车间带动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2)光伏。制定年度光伏分配方案,设立公益岗位10个,截止目前发放光伏资金1.824万元,其中公益岗位1.668万元。(3)就业。开展稳岗就业培训、送岗春风行动、设置公益岗位、扶贫车间、经营主体带动等方式确保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就业。截止目前脱贫人口就业145人,边缘易致贫户7人,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6、易地搬迁后续管理。大摆安置点搬迁入住9户易地搬迁点后续配套设施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健全,帮扶措施有力,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有就业、有产业逐步能致富。

  7、双基建设不断完善。 通过精准脱贫工作,专注民生发展,全力以赴提升人居环境,城乡面貌全面改善,对全村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无线网络覆盖率由原先的50%提高至100%,有线宽带覆盖率提升至80%。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大力推进乡村环境“清、净、洁、精、细、美”六大整治工程,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五通、五化”人居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与城关的无缝对接。建设公共卫生厕所4座,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围绕教育布局调整,打造九年一贯制寄宿制教育学校

脱贫攻坚成果季度汇报20_年篇3

  我县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意识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使命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20__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__年以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17.33万人下降到20__年初的5.46万人,贫困人口减少68.5%,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6.5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80元增加至7772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一)成立组织,精准策动脱贫攻坚

  我县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息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综合、宣传、督查等9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单位带头,从全县选调32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单设地点、集中办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积极部署落实。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动员会,先后出台了《息县全力推进四年脱贫攻坚意见》《息县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息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严格监督实施,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遵循。

  三是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七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__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家联席会等各类会议共研究脱贫攻坚事项30余次,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高位推动和全程指导。

  四是层层传导压力。我县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察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责任。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精准脱贫攻坚军令状,各村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一是严格程序。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紧扣省定人均纯收入2855元贫困线和"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县共建档立卡12701户、5.54万人。

  二是认真核查。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清"核查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乡镇自查、交叉核查和督导抽查的方式,对全县9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情况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一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省脱贫攻坚第三督导组在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我县"五清"核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落实"回头看,再核实".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对全县农业村和农业社区,重点是对非贫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符合贫困户条件未识别进系统的,及时识别、建档、录入;对部分确实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家庭,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逐户逐人销号,坚决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进一步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从6月21日到现在,对各乡镇(办事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档案进行集中核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5天内整改到位。截止目前,息县已核查20个乡镇,我们下达整改通知书89份,要求乡镇逐条进行整改。通过集中核查和整改情况来看,息县贫困人口严格遵循了识别原则、方法和程序,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增加,信息档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凝聚合力,精准组织帮扶力量

  在精准识贫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多措并举,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到户到人。

  一是组建队伍。认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省市县共选派130名第一书记对126个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进行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帮万家"、驻村帮扶、"百企帮百村"和乡贤结对帮扶等"四结对"活动,每位县处级干部联系帮扶1个乡镇5户贫困户,每名干部与至少一个贫困户结对帮扶,组建9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05家企业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每名乡贤与一个或若干贫困户结对互助帮扶。积极推动项目协同、产业协同、合作协同和培训协同等"四协同"工作,明确18项重点任务、16个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制订涉农资金整合、宣传等18个扶贫专项方案,凝聚脱贫攻坚工作合力。

  二是夯实责任。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出台了《息县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坚持结果导向,督促各级脱贫攻坚责任主体更好履职尽责。进一步夯实派驻责任,严格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帮扶工作机制,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不力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派驻单位责任。

  三是创新举措。金融扶贫方面,县财政注资20_万元设立助保金,优先在贫困村开展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保金贷款,已向贫困村发放贷款1.3亿元。电商扶贫方面,与京东集团签署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与电商企业合作。如:息县八里莲花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当地蔬菜种植户合作,形成了微信卖菜销售模式,解决贫困群众100余人就业,且带动当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产业扶贫方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计划,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0家,种粮大户1986户,优质农产品基地11处,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四)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是逐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总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了"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帮扶措施,为99个贫困村21820户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套餐",确保扶贫攻坚"精准到村、精准到户",力争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二是积极谋划,精准施策。准确把握易地脱贫搬迁有关政策,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因地制宜探索搬迁安置方式。县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县政府研究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结合部门实际,全局着眼、全盘谋划,统筹脱贫资源,聚合脱贫资金,按照"5个办法"和"5个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拟定我县实施方案。县政府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常务会,成立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为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脱贫工作,县政府明确由县发改委牵头制定《息县产业发展脱贫实施方案》,同时由相关部门制定配套专项方案,其中县旅游服务中心制定《息县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县商务局制定《息县电商扶贫专项方案》、产业集聚区制定《息县特色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县金融办制定《息县金融助推扶贫方案》。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由县民政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实施方案》;为了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工作,由县人社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息县基本养老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这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全县形成齐心合力抓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

  三是整合涉农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为了整合涉农资金,息县发改委结合息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息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县财政整合县级部门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资金6702万元,集中用全县贫困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在资金计划已下达,预计年底前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20__年,第一批专项扶贫资金已拨付2175万元。目前,整村推进项目已开始招投标,科技扶贫、雨露计划、产业化贴息和到户增收项目正在按要求申报中。

  (五)加大宣传,精准营造浓厚氛围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息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紧盯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工作,编辑刊发《县脱贫攻坚信息》32期。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在行动》专栏,插播电子流动字幕;各乡镇(办事处)在首集镇、主干道、乡村结合部等位置制作悬挂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标语、宣传栏、标语牌,及时、全面、准确解读脱贫攻坚政策,倡树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的_氛围。

  (六)强化督导,精准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制度。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查组巡查工作范围,抽调县纪委、督察局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组成专项督导督查工作组。

  二是严督实导。采取随机抽查、听取汇报、查看帮扶记录、进村入户、询问农户等督导方式,对各类帮扶力量,尤其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岗在位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在督查中建立并完成督查台账,梳理并建立突出问题6个,责令16个单位限期整改,并积极落实问题销号制度,实现了对问题台账和整改单位动态跟踪管理,确保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都能限期得到整改落实。

  三是严厉问责。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拟订《息县脱贫攻坚督查和问责办法》(试行),确保督查工作质量。重点督查脱贫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对落实不力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责任单位严厉批评,目前已发督查专项通报4期,点名道姓通报驻村第一书记33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人口多,自我脱贫乏力。截至20__年底,息县仍有5.46万贫困人口,占信阳市贫困人口的14.67%.同时,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重大,加上文化程度、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弱,"保"和"救"的压力大。

  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慢,转移就业有限。息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刚刚起步,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农业省级龙头企业仅4家,转移就业带动力不足。同时,我县产业集聚区还处于成长阶段,入驻企业量多个小,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空间有限。

  三是基础设施差,支撑作用较弱。因历史欠账较多,我县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运输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如:全县还有162个村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城区还没有实现24小时供水。

  四是财政收入少,保障压力较大。息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全县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__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4.2亿元,而财政支出32.7亿元,其中28.5亿元来源于转移支付。

  三、下步打算

  1.突出精准管理。一方面,强化贫困人口信息维护,持续完善新增识别录入贫困人口信息。另一方面,做好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管理,对最新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及时识别录入系统,应进则进;对通过帮扶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组织考核审定,应出则出。

  2.落实"五条途径"."转"字方面,聚力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扶"字方面,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搬"字方面,积极、稳妥、有序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__年,计划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1.2亿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2户、197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保"字方面,积极探索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在今年年底前,优先落实对"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困难群众的政策兜底。"救"字方面,对因病、因灾致贫的,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民政救灾、慈善救助、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3.积极谋划项目。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省道S337线夏庄至陡河沿淮河大桥拓宽改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城区新增小学建设等"双十"工程。强化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全面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整村推进等项目,完成农村土地整治22.8万亩,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荐阅读:

  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范文(精选14篇)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事迹材料范文九篇

  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电话是多少

  2024三八妇女节的起源范文(精选3篇)

  2024年党的政治建设情况自查报告(通用12篇)

  机关办公室工作职责

脱贫攻坚成果季度汇报2024年【三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脱贫攻坚成果季度汇报2024年【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