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十四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今天范文网小编帮大家准备一大波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十四篇。希望能让你在焦虑迷茫疲累的时候,记起自己的初心,想想自己靠什么坚持到了现在。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1

  尊敬的领导:

  近年来,xxx党支部、村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生态、文明、小康”为主题,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抓住机遇,科学决策、发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使xxx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上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华章。

  一、村庄概况

  xxxx位于享有“xxxx”美誉的xxx镇南面,是距离镇政府约2公里的xxxx委会全力打造的一条“品牌村”,是北江河畔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xxx现有农户133户,总人口576人,共有耕地390亩,人均耕地面积亩,村集体年纯收入45万元,人均纯收入6331元。XX年xxx被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市生态文明村、城区清远第一村”等多项奖项,如今又向创建“广东省名村示范村”阔步前进。

  村庄地理环境优越,美丽的母亲河——北江河绕村而过,南接三水市,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林丰物茂,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和“岭南水乡”。村庄整体布局科学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尽显“水乡、园林、绿色、时尚”风格。居住区四面绿水环绕,建筑物依水而建,处处绿树成荫、绿草如茵、花团锦簇、鸟语花香。在碧水、绿树、红花的簇拥之下,一座座整齐划一的现代化两层小洋房自南向北呈棋盘状排列,村道、巷道纵横交错,畅通无阻。村庄全部实现通硬底化路、通自来水、通排污渠、通固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上网。投资300多万元打造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与居住区隔荷塘相望,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完全满足了村民求知、求乐、求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村民生活富裕,民风淳朴,邻里关系融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宛若世外桃源。

  二、主要建设成果

  (1)、狠抓全村经济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生活”。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因此,灵洲村委会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固农业、强工业、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建设方针,引领村民率先走上富裕的道路。

  1、实施“农业立村”战略,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水产业。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灵洲村委会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制定科技兴农战略。针对农民缺乏技术的现象,先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引导村民学习高产水稻种植技术、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生猪塘鱼养殖技术等农业科技知识,使80%的村民都掌握了最基本的农业科技知识。同时大力兴修水利基础设施,想方设法解决养殖户的资金困难。目前的灵洲村,粮食生产实现自给自足,并建成规模化火龙果种植基地和畜牧水产业养殖基地各一个,农业生产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2、实施“工业强村”策略,大力发展“再生铜”产业。

  近年来,石角镇“再生铜加工业”已经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同时亦带动镇内许多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灵洲村民自然不甘人后,通过自资、合资、贷款的方式加入到废旧金属加工的大军,并赚到创业的第一桶黄金。村委会也抓住这一契机,合理引导村民从小作坊、家庭式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产业基地转移,科学规划加工场地,提供贷款担保,加大信息扶持,加强技术指导的形式,使村民的“再生铜”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也通过土地流转、出租鱼塘等途径,得以发展壮大。

  (2)、狠抓物质文明建设,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村支部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三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1、全面实施“四化”“三通”工程。

  近几年来,我村先后投入150多万元,实施“四化”建设,即硬底化、绿化、美化和亮化。硬化村道13200平方米,硬化率达到100%;修建绿化带1XX平方米,建造绿色生态长廊2500平方米;新装路灯105盏。投入50多万元,实施“三通”工程,即通水、通电、通渠、通三网(电话、电视、宽带)。修建排污渠3500米,铺设自来水管道1000米,改造村中电网2500米,户户实三网接入。

  2、全面实施文化广场建设工程。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先后投入300多元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广场括篮球场1座、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室1间、儿童乐园1个、休闲公园1个、图书阅览室1间等。整个文化广场,布局科学、设施齐全、动静搭配、老少咸宜,极大地满足了全体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每当夜幕降临、月色溶溶、华灯初上之际,这里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轻柔的音乐指挥下,翩翩起舞。这时池塘边的垂柳尽情搂动着腰肢,稻田里的青蛙也放声高歌,加入到欢乐的队伍中去。

  3、全面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每年投入10多万元,免费为全体村民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使农民人人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杜绝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发生;加强贫困户的社会求助,提高全村低保护、五保户的生活补贴;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家庭困难学生实施“助学”制度,对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制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100%,辍学率为0;定期做好残疾人的供给保障工作,为村中的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3)、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文明村风。

  抓基础设施建设仅相当于给人披上华丽的外套,只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村庄才能散发出持久的迷人魅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硬件建设,还应着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文内涵,提升软实力。

  1、引导村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村委会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运动、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为了提高文化广场的吸引力,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年举办春节篮球邀请赛,对抗激烈,精彩纷层,受到全村人的热捧;每年举办村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拓宽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定期开展村民读书活动、象棋比赛、老年人歌舞比赛,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群需要。并通过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远离赌博、远离封建迷信、远离愚昧无知,形成了健康、文明、和谐的村庄风气。

  2、引导村民创建安全、卫生、和谐的宜居环境。

  为了保障安全,村上成立了综治信访领导小组和建立治安执勤点。定期组织专人查访民情民意,及时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及早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后进青年的帮扶教育工作,全村没有出现上访案件,没有出现刑事案件。

  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彻底远离“脏、乱、差”的现象。在抓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家每户,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公共卫生地方请专人每天进行打扫,做到日产日清;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村庄环境的整洁卫生。

  为了建设和谐的宜居环境,每年的妇女节都要在全村范围内召开“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评选活动,定期开展“文明标兵”“道德松模范”的评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村民们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家庭和睦,尊老、爱老蔚然成风。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落实基本国策。

  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使“遵纪守法”成为每一个村民的行为准则。加强民主建设,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民主规范,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能坚持民主决策程序。村内民主渠道畅通,民主管理科学,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事务定期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干群关系融洽,集体资金运作良好,实现了保值增值和良性循环。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三查率达100%;几年来,全村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计生率达100%。

  三、今后发展规划

  (1)、继续加大宣传发动攻势。在村内部悬挂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宣传牌和标语,出版宣传橱窗,召开群众大会,真正使群众认识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目的意义,自觉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2)、继续开展翻新扩建工程。预算投入300万元对文化广场的健身器材进行更新,改造村中下水道和修缮破损的村道。同时,扩建一批荷花池和休闲凉亭。

  (3)、继续开展环境整治。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巩固上阶段工作成果,落实卫生管理制度,狠抓卫生死角清理,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确保持村庄的长期整洁、卫生和美观。

  (4)、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各类文娱活动、学习培训,举办多种“争先创优”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培养学习型、文明型新农民。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2

  凝心聚力谋发展奋力拼搏绘蓝图----**县**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村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滨河路北侧,靠近县城,交通十分便利。风光秀美,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是天然的消夏避暑圣地。***村属20_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历史悠久,水美,广聚人气,全村共有175户,508口人,劳动力238人,党员34名。全村土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亩,林地面积2752亩,粮食播种面积331亩,粮食总产量68.2吨,人均纯收入5848元。

  ***村以创建“美丽、生态、宜居”村为目标,近年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文化、卫生、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建设。目前,该村村容村貌整洁、美丽,民情敦厚,民风淳朴。并先后被省、市、县评为“旗帜示范党支部”、“新农村建设红旗村”、“计划生育先进村”、“文明示范村”“卫生整治先进村”、“新能源建设先进村”、“公路建设先进村”、“省级健康村”等。

  一、强抓班子建设村"两委"班子明确提出了"团结保稳定,实干促发展,建设坚强有力党支部村委会"的响亮口号。一是村支两委班子着手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制度办事,规范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实行了村级事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真正做到村里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事事有着落。二是每季度召开党支部大会,研究讨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干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完善了《***村村规民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形成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永葆组织的先进性。

  二、致力转型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快主导产业的转型发展,一是对村办煤矿进行了改制,明确了村集体、村民、煤矿的利益,维护了村集体、村民和煤矿的各自利益,保证了村办煤矿的健康发展。二是采取地下支持地上、转型发展的原则,投资400余万元,新建800吨蔬菜保鲜库,由传统农业和资源业向其他产业转移,对采摘的蔬菜进行保鲜保存,带动了周边设施蔬菜的发展。充分利用城郊优势,积极鼓励村民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目前,全村有80%的农户开着四轮车跑运输,近70%的妇女被安排在煤矿和蔬菜大棚工作。

  通过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组织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加快生态发展***村是一个以煤炭和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村,为加强生态发展,改变群众传统生活习惯。一是集中新建大型沼气池3口,积极宣传节能吊炕,全村100%的农户用上干净的"沼气",睡上了节能的"吊炕"。二是大力推行农村“四改”工程,全面完成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是生产便道覆盖全村,电网改造、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网络全覆盖、自来水管改造全面完成,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体村民的水费、电费、电视费都由村集体交纳。四是按照“外突出特色,内优化功能”的要求,对全村农户房屋进行统一粉刷。

  四、狠抓环境卫生***村、支两委始终把环境卫生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投资18000元配置了保洁车一辆,专职保洁员四名,每人负责一片,每天早上8点定时清理垃圾,保证垃圾一日一清,并有专门的垃圾填埋场。除此之外,村、支两委每月25号组织村民对河道进行清淤,对花木、草坪进行打理。至20_年实行以来无论天阴下雨、过时过节从未间断过,久而久之在井玉沟才村形成了惯例,大街小巷处处干净整洁。污水主要是生活用水,每家每户都接有下水管道同县城管道相连进行排放。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呈现在眼前的井玉沟村是宽敞笔直的通村公路、整洁干净的大街小巷、别致新颖的农房民宅、林立耀眼的节能路灯和靓丽美观的文化广场。

  五、强化公共实施***村紧紧围绕中央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对新农村进行整体建设规划,高标准规划了住宅区、绿化带、休闲区、活动室、文化娱乐场等设施。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完成街道硬化29600多平方米;

  投资185万元,完成了河道整修1100米;

  投资172万元完成了休闲公园建设,投资37万元完成了绿化带建设;

  投资40万元完成了门牌楼建设,投资29万元安装完成了街道亮化工程,投资18万元完成了村电力增容、网络通讯整修工程;

  投资23万元完成了文化大院建设、便民超市和村卫生所建设,投资120余万元完成了了学校、办公楼建设。

  六、调动村民积极参与一是按照《***村村规民约》,适时开展了"八荣八耻"学习、"十星级文明户"和"平安家庭"创建、"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二是组织发动村民义务进行卫生清扫、堆放物清整、垃圾清理等,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使村域环境卫生秩序得到彻底改观。如今,全村已评选出了"文明户"100户,"遵纪守法光荣户"90户。井玉沟村连续十年无一例计划外生育,连续四年被评为“综治先进村”。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目标,正确树立了群众的争创意识,提升了群众参与和示范创建的积极性。

  七、奋力拼搏实现美好乡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打造“美丽、生态、宜居”村的步伐。依托井玉沟村,交通便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靠近**山、麻衣寺等旅游景区的特点,打造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一体模式的美丽新农村。一是打造生态旅游地。预计投资100万元,新建占地100亩的绿色采摘园,投资150万元新建农家乐休闲中心。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内设新鲜果蔬园、棋牌室、茶艺厅、餐饮区、自助烧烤区、土特产品区。在这里,春可观花,夏可纳凉,秋可品果,冬可赏雪。亲近自然,寄情于山水。真正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地。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创建,村集体和每户村民都占有股份,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完善公共服务。投资300万元,建设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集居住、养老、医疗、保健、文体等功能于一体,内设居住区、康复区、医疗室、文化室、健身广场、花园等,能为老年人家庭提供一个高标准的生活居住环境,极大的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倡导并实际践行“品质养老”的服务理念。同时,建立老年人管理与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助老、扶老活动、老年人文体活动的辅助性、服务性工作;

  开展对贯彻落实老龄政策法规、实施老年人优待、老年人生活状况等的调研工作;

  提供老年人咨询服务;

  负责有关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项目实施后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周围区域的城乡面貌,还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文化社会经济效益。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对失地农民和无地、无收入、无保障、重度残疾等人员进一步完善农保、低保等制度,确保人人有保障。对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给予500元的生活补贴,并且在年终进行慰问,确保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建立健全助老制度。

  随着***村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干部群众的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一个村风文明、生产发展、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在梁余大地迅速崛起。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3

  摘 要:井研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乡村规划引领不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环境整治基础不牢、乡村建设氛围不浓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完善规划、突出特色,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内外兼修、和谐共生,注重乡村建筑改造;整合项目、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强力推进,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加强领导、宣传引导,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关键词:美丽宜居;乡村振兴;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_.01.003

   文章编号:1009-6922(20_)01-15-05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有利于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而且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井研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根据20_年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推进方案(20_—20_年)》,井研县按照“统筹布点、整合资金、重点打造、全面推进”的思路,遴选了10个村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_年,井研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一)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井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高位推动,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全面开展。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推进方案(20_—20_年)》,切实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摆在突出位置,做到了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措施到位。二是健全领导机制。成立了井研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井研县委乡村振兴办,建立井研县乡村振兴行动指挥部,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政策措施,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也相应健全了领导机构,细化工作目标,形成联动机制,示范村建设工作进展順利。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先后出台了《“美丽井研.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井研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井研县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乡镇、示范村及推进厕污共治工作方案》《20_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制定考核办法,强化督促检查。20_年3月4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县乡村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先后5次召开工作推进会议,研究部署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工作。

   (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推进“全域无垃圾”和“乡村振兴五净”活动。围绕全力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县和1个先进乡镇、10个示范村的目标任务,按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求,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进三大革命,净化乡村环境。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模式,实现了全县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新建、改建农村生活垃圾池3700多个,自然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70%,村保洁员实现全覆盖。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集益乡幸福村等4个村完成标准化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亭、垃圾收集车等环卫设施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河道、库塘、沟渠等水体清淤治理;启动75个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共涉及全县25个乡镇、54个村,惠及3500户、12200人。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达到42个。推进农村“公厕革命”和农户无害化厕所建设,整体推进“厕所革命”示范村14个,完成“厕污共治”新(改)建任务4140户,完成集镇、市场、行政村公厕改造任务133个。二是实施村庄改造,提升村容村貌。以乡村振兴规划试点示范乡村和“一路一环”农房风貌改造区为重点,拆除农户违规建筑,坚持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同步实施,推广农村特色民居设计,改善农村住房居住功能。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分别成立党员先锋队、群众工作组、项目推进组、质量监督组、环境提升组,包村包户引导群众开展个人卫生干净、居住环境干净、房前屋后干净、公共卫生干净、村容村貌干净“五净”活动,引导广大农村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三是开展绿化美化,丰富田园景观。在乡村道路两侧,栽种樱花、海棠、紫薇、杜鹃、斑竹,播撒格桑花、百日草共计15万余株,丰富了乡村田园景观。

   (三)产业培植不断增强

   把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一是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显现。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示范村在巩固提升粮油、柑橘、畜牧、水产等传统产业的同时,通过扶持发展、示范带动,油茶、藤椒、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二是龙头企业发展取得实效。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集种植、加工、经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经营模式、经营结构不断优化,品牌优势逐步显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84个(其中省级示范社16个、国家级示范社7个);首件地理标志“井研柑橘”商标注册成功,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62个。三是产业发展基础得到改善。通过完善政策措施、整合项目资金,发展了一批种养殖示范基地,建成柑橘标准化科技示范园、物联网示范基地、种养循环园、渔业主题公园46个,建成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小区)145个、部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9个,建成水产标准化养殖基地65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以新品种实验示范、农业科技推广、集约化经营服务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乡风文明不断提升 纯复乡田家沟村利用“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推进乡风文明创建;高凤乡建国村成立曾家山公益基金,累计捐资金额达20余万元,资金用于村内公益事业;集益乡成立“乡镇党校”“乡村振兴学校”,开展干部培养和技能培训;竹园镇高石坎村通过“十星”评定,全方位提升村民素养。高凤乡建国村建设曾家山文化广场、“家风家训”文化长廊,突出“三马”文化,弘扬“三马”精神;竹园镇高石坎村3D墙绘彰显乡村特色,深受群众的喜爱;王村镇突出“家”文化,汇聚乡村正能量。通过文化引领,提升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品位。

   二、当前井研县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规划引领不强

   受技术力量、设计经费、编制时间等因素制约,乡村规划整体水平不高,规划的针对性不强,部分示范村甚至没有像样的规划。一些村庄在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挖掘不深、融合不够。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村庄整体创建水平不高,建设模式也较单一。如村庄文化、民风民俗体现不充分,村口少有标志性景观;村落建筑改造修缮缺乏差异性;农村旧房改造多采用“穿衣戴帽”的方式,过度关注外观,而忽视了民居的多样性。部分群众对规划缺乏认同感,规划的引导、规范、控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影响了规划的执行力。

   (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基础建设、环境整治、长效管护等都需持续投入配套资金。资金来源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因素,表现在:一是向上争取资金难。虽然从中央到省相应配套政策和直接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空前加大,但是分配到每一个乡村后却是杯水车薪。二是地方配套投入难。井研县财政困难,除保证足额配套到位外,难以投入更多建设资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难以形成资金的导向和聚焦效应,精品村、示范村打造成效不明显。三是社会投资引入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多数是公益性项目,没有投资回报,因而难以吸引大量的建设资金。即便如农业、旅游业等产业项目也因回报周期较长,回报率不高,难以有效吸引工商资本投入。四是资金渠道拓展难。井研县大多集体经济薄弱,专业合作社实力有限,农民收入尚处于较低水平,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道投入差距明显。

   (三)环境整治基础不牢

   环境整洁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之一。巩固环境整治成果,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环境卫生保洁难。乡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塑料袋、农膜等引发的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环境卫生保洁不理想,河道垃圾污染,垃圾乱倒,柴草乱堆,路边、村边、田边、塘边、房前屋后垃圾时有所见。二是垃圾分类推进难。垃圾分类处理运行资金欠缺,垃圾回收处理体系不健全,仍存在将已分类的垃圾又重新倒在一起轉运的现象。三是乱搭乱建制止难。农村乱搭乱建等情况较为突出。四是生活习惯改变难。村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生活、卫生中的不良习惯制约了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

   (四)乡村建设氛围不浓

   部分乡镇干部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认识不全面,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内涵和标准认识比较单一,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系统研究、协调推进、整体突破的认识不够;一些村干部知识、能力储备不够,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主动性、持久战精神不足;部分群众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认知度、认同感不高,内生动力没有得到较好的调动和发挥,导致政府既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导者,又是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者。部分乡镇村存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慢、不平衡的问题。

   三、加快推进井研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坚持“统筹规划、抓点带面、群众自主、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抢抓中央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战略机遇,对村容村貌、人居环境、产业培植、民主管理、群众素质、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让新时代的乡村富起来、美起来,让美丽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一)完善规划、突出特色,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坚持全面规划的理念,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井研县争创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先进乡镇、示范村和建设四川省特色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相结合,融入县域发展的大格局。一是规划先行。学习浙江省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做法,借鉴桐庐县“四美三宜”(“四美”即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三宜”即宜居、宜业、宜游)规划理念。在规划中让村民参与全过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村民真实需求,增强村民认同感。二是突出特色。按照四川省制定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和技术导则,根据村庄实际因地制宜,在保留村落原始风貌、保护山水田林、挖掘和保护古民居、古树名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融合,努力彰显乡土、山水和地方人文特色,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三是产村相融。美丽乡村需要有美丽产业,要以增加收入为核心,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绿色、生态建设为着力点,打造绿色、健康品牌。盘活集体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乡村旅游沿线精品工程,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特色村庄。以产业为依托,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激发和增强农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内生动力。

   (二)内外兼修、和谐共生,注重乡村建筑改造

   ***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井研县农村基层建筑规划建设人才匮乏,真正懂得乡村建筑规划设计的人员不多。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体现乡村美感、本地特色、乡土风味,需要具体的建设指引。第一,乡村建筑改造要保留乡土性和原真性。乡村民居建筑承载着能代表本地建筑风格的各种符号,有着属于这个区域的文化基因,房屋的设计、砖瓦的颜色、窗户的样式、墙面的材料、院落的布局都体现着某一个时期的建筑智慧,在改造中要延续这种精神,守住乡村建筑改造的底线。第二,乡村建筑改造要注重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传统改造要坚持修旧如故,对老建筑进行望闻问切,保留哪些?拆除哪些?改造哪些?搞清楚后再做决定。拥抱历史,我们需要分析;拥抱未来,我们需要创意。要以纯朴的、乡土的材料和手法去进行新与旧的嫁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与周边环境协调,回归原真乡村田园生活状态。第三,编制适合井研县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导则。总的原则是:一要有区域分类。针对不同地域,对地理环境、人文特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定位。二要有内容管控。建设错误的要明确禁止,具体怎么做要有指导,给一个明确的方向。比如:村庄建筑的色彩、材质、造型;村口整治、活动广场、庭院环境、村庄卫生、村庄绿化、村容村貌;村庄主干道路与次干道路的硬化,村庄步行小路的设计,村庄内的河道、水库、水塘整治,所有这些都要有具体的指导意见。要制定一些具体的参考数据,比如设计平面图、效果图、实景图和供选原材料、工程造价等。 (三)整合项目、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农民筹资筹劳、政府以奖代补、部门项目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抢抓中央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入的重大机遇,着力开展四川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争取更多项目支持。一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水利建设、农业开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做到美丽宜居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进到哪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投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筛选有条件的村组,积极围绕特色农业、文化民宿、体验休闲、生态观光、古村落建设,特别是井研县的雷畅故居和熊克武故居、“红色记忆”成都战役·首战遗址、研溪湿地文旅休闲、井乐大道景观工程等,要梳理和包装项目,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高凤乡引进在外乡贤回乡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家乡的经验值得井研县推广。三是引导村民自己投入。引导群众围绕住房、改圈、改厕、清洁能源建设等加快投资建设步伐,通过项目支持、财政资金奖补、集体资金投入、群众筹资投劳等多种形式解决好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公共设施建设问题。四是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重点在公共设施、产业发展、绿化美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细化政策标准,既体现普遍性又兼顾灵活性,对群众有积极性、具备工作基础和资源禀赋较好的村组给予重点倾斜,有效发挥优势村组的示范引导作用。

   (四)突出重点、强力推进,促进人居环境改善

   ***總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农村环境整治不管是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的有效路径。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一是持续推进全域无垃圾行动。开展全域清扫行动,发动群众开展房前屋后整理和公共区域保洁,共同建设宜居乡村、优美乡村、洁美乡村。二是持续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大力推广“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微动力耗氧+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三是持续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按期完成14个“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6个沱江流域“厕污共治”示范村建设任务和“千村示范工程”75个示范点的建设目标。四是加快推进农业废弃资源利用,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畜禽粪污、农膜资源化利用。五是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六是以点带面,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美丽庭院”“五净”活动评比,创建美丽宜居乡村。

   (五)加强领导、宣传引导,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农民主体”原则。一是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乡村振兴及幸福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各乡镇、村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事求是地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督查推进。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按照“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节点化”要求,实行目标考核、挂图作战,定期督查通报,确保取得实效。三是宣传引导。广泛宣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氛围。四是深化改革。推进城乡配套的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系列改革。五是凝聚活力。***总书记强调,各地要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既要兴产业、修公路、建新房、搞绿化、美环境,更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热情。要组织农民代表实地考察、参观学习,让农民成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体,努力实现“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只有坚持“农民要什么,我们干什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过程让群众参与、效果让群众检验、成效让群众受益,广大农民才会更有获得感、更具幸福感。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4

  四陈村位于五河县内五固路南侧,东接全国名蟹“沱湖螃蟹”产地沱湖乡,全村820户,总人口4043人,土地面积5584亩。四陈村是粮食大村,丰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农民人均收入年收入5500元。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五个好”党总支、省级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双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

  力争今年年底实现全村组组都通自来水,硬化道路到每户门口,建设全村污水处理工程,创建农村劳动力工程,亦称全民信息化工程,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人均收入由10500元提高到15000元。

  三、基本原则

  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和农田生产能力核定全村承载量和人口居住量。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并有条件实现的事情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突出重点、逐项推进。坚持依靠农民、多方支持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

  四、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水利建设工程。加强水利设施,逐步解决水利死角,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由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疏通和清污各组支渠,解决了农民用水难的灌溉问题。

  2、道路硬化工程20_ 年计划硬化5组巷道550米。

  3、村支部建设进一步完善组织、综治、计生阵地和村支部阵地建设,以及周边环境及新农村绿化建设。

  (二)村容村貌建设。

  做好清洁家园工程,逐步解决村庄“脏、乱、差”形象,树立新农村新形象。

  (三)社会事业建设。

  搞好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满足村民学习知识的要求,做好新型科技农民;依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加强全村卫生建设,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全村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引导全村村民参加合作医疗。

  (四)民主法制与精神文明建设。

  1、民主管理:实现村级组织的党务村务政务财务的全面公开,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选举村民代表10—23人,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成立

  3—5人的村务管理财产小组,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

  2、法制建设:创建“平安村”建立公安与联防队为主的专防队伍,加强基层巡逻分队工作,群防群治,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村内各种矛盾,做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析。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要让全体村民都知法、懂法、用法,维护法制、推进法治进程。

  3、精神文明: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四有”新人、倡导“五讲四美” ,村民之间团结友好,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和睦相处。

  4、完善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村“两委”班子的公推直选,广泛开展主主评议,建立目标,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干部目标责任制和干部岗位责任制。完善工作运行机构,加强群众的有效监督,促进村“两委”班子的健康发展。

  五、规划建设组织领导规模建设实行区委区政府领导督办抓,由镇领导成立专班组织领导小组,实行党委书记负责抓,分管党委亲自抓,包村干部具体抓,村干部落实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5

  xx彝族乡是xx县的5个少数民族乡之一,xx村委会作为县委、政府的“民主法治示范村”试点,位于xx县东北部,距县城7公里,与xx相邻,是连接xx两县的交通要道,xx国道线穿越其辖区19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辖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5个村党支部,现有耕地3517亩,人均占有耕地1.93亩,属旱地少数民族半山区。~年,共有村民404户1825人,均为农民,居住着彝、汉、苗三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2%,其中彝族占58.6%。全村粮食总产量986.8吨,人均产粮542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5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2元。近几年来,特别是自~年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以来,严格按照“四个一”(每村有一块法制宣传园地、每村有一支义务普法队伍、每村有一套法律书籍、每户农户有一本农村实用法律小册子)的标准来开展工作,推进了该村的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政治的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一、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础,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突破口,狠抓“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

  自~年1月全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后,县司法局、民政局就及时召开了全县x个乡(镇)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司法所(分局)长、民政办(现改为社会事务办)主任会议,学习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司法[~]2号)和张福森部长、李学举副部长在全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xx县实际,安排部署全县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会后,xx彝族乡党委、政府立即布置“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xx村党总支和村委会从始至终力争将该村作为全县的试点,并狠抓工作落实。村党总支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及时成立了以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为组长,村委会副主任为副组长,各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及部分群众代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从而使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暨“法律进村入户”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为使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该村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实行总支挂帅抓支部,支部带头抓落实,村、社干部齐抓共管的争创格局,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运行机制。尤其是该村被县委、政府确定为县的试点村后,工作干劲特别大,工作起色较为明显,群众意识和积极性大大增强。原任支书xxx退休不忘共产党员的本色,第一个站出来带领本自然村全体村民,带头以会宣传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目的、意义、作用。村“两委”领导严格按照省司法厅的部署,按照围绕三大目标,完善两项制度,形成一个机制,抓好五个结合的思路开展工作。即:围绕农村民主更加健全、党支部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律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三大目标;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两项制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形成一个符合自治要求的矛盾调节机制;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与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相结合,与整顿村容村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相结合来开展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基层政权组织作用尤为明显

  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该村在县司法局、民政局的积极指导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制定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入手,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规范村党建工作责任制、村委会工作制度、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等14项规章制度,并按规定将所有制度统一制作成版面悬挂于该村会议室内,使软件工作和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加之,在基层司法所的协助下,该村开办了一个“法制图书阅览室”、“法制宣传专栏”。立足于乡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认真开展法制宣传,利用“法制夜校”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有文化、年富力强、群众威信高的村民做普法骨干,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了一批批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和~的群众,从而使用权全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尤其是让村组干部领会民主法制精神,努力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全方位将村务和帐务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极大地推动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很受村民的欢迎。由于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热情十分高涨,工作责任心、工作紧迫感和使命感大大增强,现该村的所有干部人人按规定办事,处处履职到位,个个为民谋利益,时时为民着想,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员和干部,~年3月,xx村小马场自然村在民主法制建设取得很大成效的基础上,被上级列为“云岭先锋”工程示范点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示范村,在总支书记为班长的荒寨村党总支一班人的领导下,各级村、社干部带领群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荒寨村委会有一个好的“法制夜校”场所,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吃苦在前,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总支书记付朝廷还无偿将自家一百多平方米的果园提供给集体使用,建盖了现在明亮宽敞的法制夜校。因此,当地群众称他们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云岭先锋工程的表率、“三观”活动的模范、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知心友。以此同时,村党总支还借“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有利时机,以第二届村“两委”换届为契机,狠抓村社的治保、调解、医疗、计生、妇女及农村经济发展协会等各套组织建设,把政治素质好、有经济头脑、懂道理,能为群众服务、深受群众信任的优秀青年和当地的经济能人、致富带头人选进各套组织,鼓励他们、支持他们大胆工作,充分发挥其特长与专长,帮助和引导他们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遵纪守法做文明村民。目前,该村通过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切实加强各套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农村基层政权得到加强和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到处

  呈现出一片农家乐的景象。荒寨村的治保、调解员还通过自己在“法制夜校”中学来的法律知识,积极帮助当地人民群众解决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了维护农村当地人民群众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例如:xx场村张某家的围墙占用集体通道达七年之久,村民多年反映都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挂帅强烈,成为小马场村的一大难题。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后,该村的调解小组一改以往“只栽花、不栽刺”的“老好人”作风,在接受一场场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后,大胆地依法履行自身的职责,经过努力,一条被侵占七年之久的通道终于归还了甲村村民。又如:乙村李某与张某因一点误会发生口角,双方家族均为当地旺族,两家便利用宗族关系相互纠缠不休,并有发生械斗的可能性。此事件影响极大,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社会治安案件,甚至有可能会演化成民转刑案件。该村“两委”干部获息后,及时赶到现场做工作,并上报乡党委、政府要求给予帮助。在乡、村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下,终于使这一令干部头疼、群众为难的群体性纠纷得到~解决。

  三、“民主法治示范村”成效显现,农村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xx村委会地处公路沿线,流动人口多,治安状况复杂,偷牛盗马、民转刑案件时有发生,民间纠纷、邻居吵闹现象经常出现,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民族团结,也对该村的良好村容村貌造成了一定影响。自~年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以来,经过认真学习宣传法律法规,开展送法下乡和法律进村入户、培养法律明白人活动,推出“四民主,两公开”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系列民心工程,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法制观念,村风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丰富了,聚众赌博、吵架~的现象少了。村民议论脱贫致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话多了,往常妇女拉的“是非家常”变成了今日的“法制话题”,什么事能做,什么事做了会违法犯罪已成为该村的热门话题。如:刚从~所释放出来的赵某,在村“两委”和人民调解委员的帮助教育下,如今成了“法制夜校”的好学生,一改往日暴躁~的作风,投身于反季黄白的的栽培,致力于脱贫致富,还常常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去教育别人,希望大家以他的过去为诫,争做一个爱国守法的公民。据公安机关的资料显示,xx村委会辖区的6个自然村从~年1月至今,刑事发案为零,民转刑案件为零,无偷牛盗马无打架斗殴无群体性械斗案件发生,全村治安形势良好,风朴人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自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后,该村社会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荒寨村“两委”把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使当地社会更加稳定,民族更加团结。在民主法制环境一派大好的形势下,经济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喜讯。全村经济总收入从20_年的438.7万元增加到~年的65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_年的967元,增加到~年的1342元,这在过去的年份里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其次是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还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如:~年在该村村委会所在地的xx自然村开展小康示范村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群众积极性十分高,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短短四个月就建成一个达标的小康示范村,一个新农村,州委驻xx县小康示范村工作队队长在小康示范村工作经验总结时,曾说道:该村的小康示范村之所以提前完成任务与“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分不开,从某种角度上说,“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为小康示范村工作奠定了基础,“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功不可没。目前,xx村委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大团结。法制花开别样红,xx村委会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6

  韩家集村是韩家集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甘八公路与河蒿公路在此交汇,交通相对便利,全村流域面积20.5平方公里。辖腰巴、武坪、耐阳、韩湾、阴坡、红湾、关岔、大湾、韩集、阳坡、大坑、曹咀等12个村民小组,645户3006人。有耕地12095亩,林地7769.4亩。低保户195户622人,五保户17户23人。韩家集村以创建“美丽、生态、宜居”村为目标。近年来,全村不断强化班子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狠抓环境卫生,夯实基础建设。目前,已形成村容村貌整洁、人居环境美丽,民情敦厚,民风淳朴。

  一、强抓班子建设

  村"两委"班子严格按照"团结保稳定,实干促发展,建设坚强有力党支部村委会"的思路。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加强村级管理,强化班子队伍建设。一是村“两委”班子着手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办事,规范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做到了村级事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真正做到村里事事有人问、事事有人管、事事有着落。二是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要求,按规定每季度召开党支部大会,研究讨论全村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党员管理等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全部党员组织生活会,增强了干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规范了《韩家集村村规民约》,做到重大事项集体讨论集体研究,形成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永葆组织的先进性。

  二、致力转型发展

  按照县委、县政府“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产业增收思路,韩家集村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发展高原夏菜种植。20_年在韩家集村推广大蒜种植20_亩,建设高原夏菜种植示范基地1处,预计总产值将达到20_万元以上。韩家集村大蒜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增加群众收入,推动了全村整体脱贫的步伐。一是科学种植增收致富。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合作社统一调运蒜籽,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肥耕作,统一保底收购的运营方式,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种植,将种植投入降到最小化,将投资风险降到最小化,将群众收益提到最高化。二是就近务工增收致富。大蒜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蒜栽种前期及中后期的田间管理、蒜薹采摘以及成熟后蒜头的采挖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韩家集村积极引导动员当地群众在种植基地务工来实现增收。按务工收入每天80天计算,预计种植大户在种植过程中需支付用工费100万元,贫困群众依托基地建设可以实现务工收入100万元。这样贫困群众既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又能发展自家种养产业,年底可以实现双增收,能使贫困群众真正富在产业链上。

  三、加快生态发展

  近年来,韩家集村坚持生态立村,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一是大力推广特色产业。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韩家集村耐阳、武坪、阳坡等村民小组,通过土地流转建成50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2个,发展以党参、黄芪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二是持续发展草畜产业。坚持种草面积扩大化的思路,不断扩大饲草面积,达到5301亩;坚持养殖品种多样化的思路,着力发展以牛、羊、猪、鸡为主的养殖业,饲养量分别达到0.036万头、1.494万只、0.456万头、1.98万只;坚持发展方式规模化的思路,积极培育养殖规模户,目前有规模养殖户15户(养牛6户、养羊7户、养猪1户、养鸡1户)。三是全力整治村容村貌。集中开展以农村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的整治活动,注重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肥、有机质和生物农药,切实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四、狠抓环境卫生

  韩家集村始终把环境卫生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现已购置了保洁车1辆,专职保洁员2名,定时清理垃圾,做到了村主要街道干净整洁。除此之外,村两委每月组织村民对村内其他道路道路进行清理,对道路两旁树木进行修剪。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得韩家集村已是通村公路宽敞笔直、大街小巷整洁干净、农房商铺整齐有序、节能路灯林立耀眼、文化广场靓丽美观。

  五、强化公共实施

  韩家集村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狠抓“12项”基础建设,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村通过修建水窖和自来水入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通过不断积极争取,实现了坡耕地水平化,适耕地全梯田化的目标。截止目前,韩家集村村组道路实现了全硬化。农电网12个村民小组全覆盖。实施了357户危旧房改造,消除了D级住房。有高标准的文化广场、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初级中学1所,中学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1所,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有标准的村卫生室和符合医师资格的村医。

  六、奋力拼搏实现美好乡村建设

  以县委、县政府实施“111245”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为契机,积极争取项目,扎实推进项目实施,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今年在韩家集村投资约2146万元建设移民安置点,实现7个村79户358人易地搬迁,让贫困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在韩集社实施韩家集村省级美丽乡村项目,项目建设投资约300万元,主要用于改造基础设施,优化美化环境,打造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从完善城镇功能的角度出发,对长期闲置的拖拉机站场地及周边部分闲置场地进行改造利用,规划建设韩家集镇农贸市场;从环保、节能、安全的角度出发,规划在韩家集村南侧下风向处建设集中供热点1处,目前该项目正在论证阶段,紧接着将进行规划、选址及建设。

  通过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和全村群众的积极配合,韩家集村近年的发展突飞猛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美丽优雅,社会事业稳步向前,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将继续按照“美丽、生态、宜居”的主体目标,继续不断努力发展。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7

  **村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滨河路北侧,靠近县城,交通十分便利。风光秀美,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是天然的消夏避暑圣地。***村属20_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历史悠久,水美,广聚人气,全村共有175户,508口人,劳动力238人,党员34名。全村土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亩,林地面积2752亩,粮食播种面积331亩,粮食总产量68.2吨,人均纯收入5848元。

  ***村以创建“美丽、生态、宜居”村为目标,近年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文化、卫生、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建设。目前,该村村容村貌整洁、美丽,民情敦厚,民风淳朴。并先后被省、市、县评为“旗帜示范党支部”、“新农村建设红旗村”、“计划生育先进村”、“文明示范村”“卫生整治先进村”、“新能源建设先进村”、“公路建设先进村”、“省级健康村”等。

  一、强抓班子建设村"两委"班子明确提出了"团结保稳定,实干促发展,建设坚强有力党支部村委会"的响亮口号。一是村支两委班子着手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制度办事,规范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实行了村级事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真正做到村里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事事有着落。二是每季度召开党支部大会,研究讨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干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完善了《***村村规民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形成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永葆组织的先进性。

  二、致力转型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快主导产业的转型发展,一是对村办煤矿进行了改制,明确了村集体、村民、煤矿的利益,维护了村集体、村民和煤矿的各自利益,保证了村办煤矿的健康发展。二是采取地下支持地上、转型发展的原则,投资400余万元,新建800吨蔬菜保鲜库,由传统农业和资源业向其他产业转移,对采摘的蔬菜进行保鲜保存,带动了周边设施蔬菜的发展。充分利用城郊优势,积极鼓励村民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目前,全村有80%的农户开着四轮车跑运输,近70%的妇女被安排在煤矿和蔬菜大棚工作。

  通过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组织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加快生态发展***村是一个以煤炭和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村,为加强生态发展,改变群众传统生活习惯。一是集中新建大型沼气池3口,积极宣传节能吊炕,全村100%的农户用上干净的"沼气",睡上了节能的"吊炕"。二是大力推行农村“四改”工程,全面完成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是生产便道覆盖全村,电网改造、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网络全覆盖、自来水管改造全面完成,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体村民的水费、电费、电视费都由村集体交纳。四是按照“外突出特色,内优化功能”的要求,对全村农户房屋进行统一粉刷。

  四、狠抓环境卫生***村、支两委始终把环境卫生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投资18000元配置了保洁车一辆,专职保洁员四名,每人负责一片,每天早上8点定时清理垃圾,保证垃圾一日一清,并有专门的垃圾填埋场。除此之外,村、支两委每月25号组织村民对河道进行清淤,对花木、草坪进行打理。至20_年实行以来无论天阴下雨、过时过节从未间断过,久而久之在井玉沟才村形成了惯例,大街小巷处处干净整洁。污水主要是生活用水,每家每户都接有下水管道同县城管道相连进行排放。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呈现在眼前的井玉沟村是宽敞笔直的通村公路、整洁干净的大街小巷、别致新颖的农房民宅、林立耀眼的节能路灯和靓丽美观的文化广场。

  五、强化公共实施***村紧紧围绕中央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对新农村进行整体建设规划,高标准规划了住宅区、绿化带、休闲区、活动室、文化娱乐场等设施。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完成街道硬化29600多平方米;

  投资185万元,完成了河道整修1100米;

  投资172万元完成了休闲公园建设,投资37万元完成了绿化带建设;

  投资40万元完成了门牌楼建设,投资29万元安装完成了街道亮化工程,投资18万元完成了村电力增容、网络通讯整修工程;

  投资23万元完成了文化大院建设、便民超市和村卫生所建设,投资120余万元完成了了学校、办公楼建设。

  六、调动村民积极参与一是按照《***村村规民约》,适时开展了"八荣八耻"学习、"十星级文明户"和"平安家庭"创建、"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二是组织发动村民义务进行卫生清扫、堆放物清整、垃圾清理等,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使村域环境卫生秩序得到彻底改观。如今,全村已评选出了"文明户"100户,"遵纪守法光荣户"90户。井玉沟村连续十年无一例计划外生育,连续四年被评为“综治先进村”。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目标,正确树立了群众的争创意识,提升了群众参与和示范创建的积极性。

  七、奋力拼搏实现美好乡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打造“美丽、生态、宜居”村的步伐。依托井玉沟村,交通便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靠近**山、麻衣寺等旅游景区的特点,打造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一体模式的美丽新农村。一是打造生态旅游地。预计投资100万元,新建占地100亩的绿色采摘园,投资150万元新建农家乐休闲中心。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内设新鲜果蔬园、棋牌室、茶艺厅、餐饮区、自助烧烤区、土特产品区。在这里,春可观花,夏可纳凉,秋可品果,冬可赏雪。亲近自然,寄情于山水。真正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地。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创建,村集体和每户村民都占有股份,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完善公共服务。投资300万元,建设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集居住、养老、医疗、保健、文体等功能于一体,内设居住区、康复区、医疗室、文化室、健身广场、花园等,能为老年人家庭提供一个高标准的生活居住环境,极大的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倡导并实际践行“品质养老”的服务理念。同时,建立老年人管理与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助老、扶老活动、老年人文体活动的辅助性、服务性工作;

  开展对贯彻落实老龄政策法规、实施老年人优待、老年人生活状况等的调研工作;

  提供老年人咨询服务;

  负责有关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项目实施后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周围区域的城乡面貌,还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文化社会经济效益。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对失地农民和无地、无收入、无保障、重度残疾等人员进一步完善农保、低保等制度,确保人人有保障。对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给予500元的生活补贴,并且在年终进行慰问,确保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建立健全助老制度。

  随着***村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干部群众的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一个村风文明、生产发展、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在梁余大地迅速崛起。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8

  璧山县璧城街道新堰村地处璧山县城近郊,全村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有1332户,3650人。319国道5公里、县道5公里环绕全村,村道5.5公里、社道6.5公里直通各组各户,全村形成了国道、县道、村道、社道的交通网络。道路交通方便,过往车辆多,安全责任重大,多年来,新堰村始终坚持以“和谐稳定安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贯穿于本村经济和社会事务工作的全过程,几年的文明交通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道路交通检查评比中,多次被县交通局、街道建管科评为先进单位、市级表彰的安全文明小区,民主法制示范村、平安建设示范村、市级文明村。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为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村成立了交通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并加大了领导力度,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各合作社社长担任路段组长,做到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协调,思想统一,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常抓不懈,并层层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制定了创建工作硬性指标和考核办法,确保了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按照有关文明交通示范村创建工作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和管理办法,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促进了创建水平不断提高,为文明交通示范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确保交通安全落到实处。

  为遏制我辖区内出现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群众的出行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一是村设立了专职交通安全义务协管员2名,分片分段负责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专职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驾驶员和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道路维修改造和事故多发路段和安全隐患点段的整治。二是落实了2名专职道路维修人员长期进行辖区内的道路路面维修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三是明确了村综治专干专职负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每周在村联席会上汇报开展的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限期整改完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并建立了专门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台帐,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和上级的检查。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村设立了固定的交通安全宣传橱窗,并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张贴、展示交通安全图板、挂图、交通安全常识等宣传资料。三年内共制作宣传横幅10幅,印发宣传单1000余份,让辖区内的群众家喻户晓,人人明白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力度的必要性。每年都要开展警民共建文明路活动,辖区内的派出所干警、驻村民警以及道路交通领导小组成员,进村入户走访和召开涉及辖区内319国段沿线单位和村民参加的座谈会,与公路沿线各单位和住户400户签订了“公路三包”责任书,还定期与村民签订安全出行责任书1000余户。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村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通过几年的宣传教育,村民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得到提高,本村600余辆机动车上牌率达到100%,无一例机动车不上牌或无照驾驶。

  四、上下配合治理违法行为,群策群力维护交通安全,村定期不定期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街道建管科维护交通秩序,纠正行人、非机动车的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积极倡导文明交通新风尚。

  在维护和宣传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涌现出了不少先进个人和好人好事,如我村退休工人老党员张敬光,已是72岁的老人,至退休以来,经常都能看到他在道路两旁消除隐患、对道路进行修修补补、打扫清洁、种植树木,如下雨路滑有险情,他就自己制作警示牌并在现场指挥过往车辆。他还经常走社入户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村民亲切的称呼他是义务老交警。还有村综治专干张承轩,在负责辖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6年以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交通安全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3年来,村公路及行经本村的国道、县道及两侧无违法摆摊设点、占道经营、打谷晒场、堆肥、倾倒废物以及人为堵塞交通等交通违法现象,村民无严重交通违法现象,驾驶人无严重交通违法记录,未发生本村村民负主要责任以上的交通死亡事故或者一次重伤3人以上的交通事故,未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行为。

  五、抓好道路建养管,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近三年村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争取各级投资和村民集资累计300多万元,改造了村道路基路面XX米,确保了路况稳定和交通畅通。3年内共清理雨季塌方3万立方米,整修路面1万平方米,新开挖标准水沟2公里。三分管七分养,村把道路养护工作看得十分重要,确定了专职人员2人进行道路养护,专职清洁员4人进行道路两旁卫生清理,对管养路段进行了绿化,补种了树苗,稳固了路基,较好地提高了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9

  奋力拼搏绘蓝图 ----**县**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 **村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滨河路北侧,靠近县城,交通十分便利。风光秀美,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是天然的消夏避暑圣地。***村属20_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历史悠久,水美,广聚人气,全村共有175户,508口人,劳动力238人,党员34名。全村土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亩,林地面积2752亩,粮食播种面积331亩,粮食总产量68.2吨,人均纯收入5848元。
  ***村以创建“美丽、生态、宜居”村为目标,近年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文化、卫生、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建设。目前,该村村容村貌整洁、美丽,民情敦厚,民风淳朴。并先后被省、市、县评为“旗帜示范党支部”、“新农村建设红旗村”、“计划生育先进村”、“文明示范村”“卫生整治先进村”、“新能源建设先进村”、“公路建设先进村”、“省级健康村”等。
  一、强抓班子建设
  村"两委"班子明确提出了"团结保稳定,实干促发展,建设坚强有力党支部村委会"的响亮口号。一是村支两委班子着手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制度办事,规范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实行了村级事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真正做到村里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事事有着落。二是每季度召开党支部大会,研究讨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干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完善了《***村村规民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形成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永葆组织的先进性。
  二、致力转型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快主导产业的转型发展,一是对村办煤矿进行了改制,明确了村集体、村民、煤矿的利益,维护了村集体、村民和煤矿的各自利益,保证了村办煤矿的健康发展。二是采取地下支持地上、转型发展的原则,投资400余万元,新建800吨蔬菜保鲜库,由传统农业和资源业向其他产业转移,对采摘的蔬菜进行保鲜保存,带动了周边设施蔬菜的发展。充分利用城郊优势,积极鼓励村民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目前,全村有80%的农户开着四轮车跑运输,近70%的妇女被安排在煤矿和蔬菜大棚工作。
  通过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组织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加快生态发展
  ***村是一个以煤炭和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村,为加强生态发展,改变群众传统生活习惯。一是集中新建大型沼气池 3口,积极宣传节能吊炕,全村100%的农户用上干净的"沼气",睡上了节能的"吊炕"。二是大力推行农村“四改”工程,全面完成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是生产便道覆盖全村,电网改造、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网络全覆盖、自来水管改造全面完成,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体村民的水费、电费、电视费都由村集体交纳。四是按照“外突出特色,内优化功能”的要求,对全村农户房屋进行统一粉刷。
  四、狠抓环境卫生
  ***村、支两委始终把环境卫生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投资18000元配置了保洁车一辆,专职保洁员四名,每人负责一片,每天早上8点定时清理垃圾,保证垃圾一日一清,并有专门的垃圾填埋场。除此之外,村、支两委每月25号组织村民对河道进行清淤,对花木、草坪进行打理。至20_年实行以来无论天阴下雨、过时过节从未间断过,久而久之在井玉沟才村形成了惯例,大街小巷处处干净整洁。污水主要是生活用水,每家每户都接有下水管道同县城管道相连进行排放。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呈现在眼前的井玉沟村是宽敞笔直的通村公路、整洁干净的大街小巷、别致新颖的农房民宅、林立耀眼的节能路灯和靓丽美观的文化广场。
  五、强化公共实施
  ***村紧紧围绕中央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对新农村进行整体建设规划,高标准规划了住宅区、绿化带、休闲区、活动室、文化娱乐场等设施。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完成街道硬化29600多平方米;投资185万元,完成了河道整修1100米;投资172万元完成了休闲公园建设,投资37万元完成了绿化带建设;投资40万元完成了门牌楼建设,投资29万元安装完成了街道亮化工程,投资18万元完成了村电力增容、网络通讯整修工程;投资23万元完成了文化大院建设、便民超市和村卫生所建设,投资120余万元完成了了学校、办公楼建设。
  六、调动村民积极参与
  一是按照《***村村规民约》,适时开展了"八荣八耻"学习、"十星级文明户"和"平安家庭"创建、"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二是组织发动村民义务进行卫生清扫、堆放物清整、垃圾清理等,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使村域环境卫生秩序得到彻底改观。如今,全村已评选出了"文明户"100户,"遵纪守法光荣户"90户。井玉沟村连续十年无一例计划外生育,连续四年被评为
  “综治先进村”。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目标,正确树立了群众的争创意识,提升了群众参与和示范创建的积极性。
  七、奋力拼搏实现美好乡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打造“美丽、生态、宜居”村的步伐。依托井玉沟村,交通便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靠近**山、麻衣寺等旅游景区的特点,打造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一体模式的美丽新农村。一是打造生态旅游地。预计投资100万元,新建占地100亩的绿色采摘园,投资150万元新建农家乐休闲中心。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内设新鲜果蔬园、棋牌室、茶艺厅、餐饮区、自助烧烤区、土特产品区。在这里,春可观花,夏可纳凉,秋可品果,冬可赏雪。亲近自然,寄情于山水。真正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地。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创建,村集体和每户村民都占有股份,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完善公共服务。投资300万元,建设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集居住、养老、医疗、保健、文体等功能于一体,内设居住区、康复区、医疗室、文化室、健身广场、花园等,能为老年人家庭提供一个高标准的生活居住环境,极大的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倡导并实际践行
  “品质养老”的服务理念。同时,建立老年人管理与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助老、扶老活动、老年人文体活动的辅助性、服务性工作;开展对贯彻落实老龄政策法规、实施老年人优待、老年人生活状况等的调研工作;提供老年人咨询服务;负责有关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项目实施后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周围区域的城乡面貌,还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文化社会经济效益。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对失地农民和无地、无收入、无保障、重度残疾等人员进一步完善农保、低保等制度,确保人人有保障。对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给予500元的生活补贴,并且在年终进行慰问,确保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建立健全助老制度。
  随着***村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干部群众的团结一致,奋力拼搏, 一个村风文明、生产发展、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在梁余大地迅速崛起。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10

  综合考虑后择优选取

  据了解,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在村一级自愿申报的基础上,从经济薄弱但配套政策到位、工作推进扎实的村中认真选取,并从规划布点、村民意愿、资源禀赋、现实基础、产业发展、示范效应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按照“补短板、出成效”的要求择优选取。

  接下来将开展规划设计

  接下来,湖州将及时开展规划设计委托和编制,按照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中的“一个规划、三拆三化”相关要求,以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以促进农村转型发展为目标,建设“规划设计一流,质量安全一流,风貌特色一流,生态环境一流,社区管理一流”的村庄,全力打造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示范村。

  说了这么多

  快来了解一下

  钟管镇沈家墩村和禹越镇钱塘村吧

  钟管镇·沈家墩村

  沈家墩村地处钟管镇西北,是德清的北大门,中国股票田的发源地。

  20_年,沈家墩村就开始建设美丽乡村,经过2年的建设,完善了村庄的基础设施。

  据了解,沈家墩村目前正着力发展旅游业,建设的彼岸田园景区,现已形成以“红色户外体验旅游”为特色的户外体验区,成功打造“红色户外旅游”品牌。

  今后,沈家墩村将重点开发亲子户外体验、民宿、彼岸桃园、多彩田园等景点,并于今年开始创建浙江省AAA景区村庄。目前沈家墩村正委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整村规划,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旅游。

  禹越镇·钱塘村

  钱塘村地处禹越镇东南部,全村以水产养殖业为主,水产养殖总面积1325亩,此外,钱塘村还发展生产产业、无纺布产业,推动生产企业产业发展,促进村级经济稳步增长。

  钱塘村认真落实村级河长制责任,村中心池塘和郁家墩港被评为县“百河示范、百水竞秀”双百提标工程。目前总体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钱塘村水乡婚俗文化渊源流传,自古以来一直延续着对月、话亲通日、起媒酒、端八字、端小日子、完决、成亲等水乡婚俗。除此之外,钱塘村姚家湾组还有一座清朝流传下来的石桥保存完好,名为:总管桥。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11

  XX乡是XX市最大的农业乡,原隶属XXXX旗,1997年全建制划归XX市XX区,辖17个行政村,81个农业社,总人口1.5万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水的制约,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大田作物玉米为主,农民增收步伐缓慢。近年来,XX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狠抓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全乡经济社会在短期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_年,全乡完成工农牧业总产值3.84亿元,同比增长91%;
  财政收入突破1600万元,同比增长89%;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5元,同比增长30%。20_年截至7月底,全乡财政总收入完成3035万元,实现了历史新高。
  一、 抓教育,严管理,强化队伍素质推荐阅读:

  2024年党支部党风建设会议记录范文九篇

  企业春节期间应急预案9篇

  查找自身的不足坚定理想信念范文(通用3篇)

  个人四查四看自查报告范文三篇

  关于党支部2024上半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情况汇报【九篇】

  评议问题清单七篇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十四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