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三篇
该方案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是一个具体、周密、可操作性强的方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创新。为了全面推进我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按照《-县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环境整治打基础、文化建设树灵魂、产业发展强支撑、平安建设做保障、整镇推进惠民生”的工作思路,以“十联百包千帮”和“精准扶贫”为平台,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镇域经济富强、群众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的“两富两美”新小村,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强化镇域统筹理念,充分考虑不同村域的自然条件、原有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俗文化差异、差别性制定各村建设规划和目标任务,注重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充分衔接,体现地域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村风情。
(二)强化主体,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持一事一议制度,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保护农民利益,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分类指导,量力而行,不强迫命令,不大拆大建,有条件上档次、没条件抓整洁,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处,确保各村建设不举债、建设质量不打折。
(三)基础先行,保护生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项目资源,实施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等“乡村六化”建设,从根本上夯实设施建设这个基础。
(四)整合资源,合力共建。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等交换和有序流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城镇发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政府引导、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方位支持的整体工作氛围。
(五)典型示范,整镇推进。坚持镇抓统筹指导、村(社区)实施的工作机制,以打造省级试点镇小村镇“精品示范村”为引领,典型示范,其余各村(社区)有序开展,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带动全镇“美丽乡村”建设。
三、工作目标
按照“村庄园林化、沿线景观化、农村现代化”的思路和“一心两城三园四镇46个社区”的总体布局,选准突破口、找到发力点,创造新经验、打造新模式。在全力打造全省试点镇小村镇的同时,重点围绕普小路、西宝中线、罗韩路和县环南路、镇驻地集中财力,每年重点创建2个精品示范村,2个先进村,120户卫生文明户。到20**年,建成精品示范村2个,建成先进村4个,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村容村貌整洁。到20**年,建制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实现规范化处置,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农业废弃物能够回收利用,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形成,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二)生态环境良好。到20**年,精品村和先进村给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三)生活文明幸福。到20**年,完成现有的农村存量危房和新增农村危房的改造,农村子女上学、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实现所有村庄水、电、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让农民住上安全房、喝上干净水、用上清洁能源、走上平坦路、养成好习惯,农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得到全面提升。
(四)社会平安和谐。农村基层组织健全有力,基层基础和社会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农村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秩序持续好转,农民安居乐业、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基本形成。
(五)产业结构优化。按照全县“151555-6521”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扩果、强畜、增菜、优粮、壮大手工布艺,突出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建设标准
坚持把乡村当景区打造,把公路沿线当美丽长廊打造,全面实施“六化”工程,形成村有景点、路有景观、街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一)净化。以建设优美环境为目标,开展以拆除门前厕所和修建农村排水设施为突破口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动卫生面貌实现根本性转变。以村口、路口、农户门口、村巷街道、公路干道“三口两道”为重点,积极清理农村“六乱四堆”、白色污染物等,实现农户庭院净、村巷道路净、村容村貌净、镇村公路净。
(二)硬化。以完善设施为目标,对集镇街道、村庄巷道、生产道路、人行道等采取铺设草坪砖、地面花砖等方式实施硬化。农村路边、村边、住户门口的土埝、土墙,用砖墙围挡或更换,做到居住区、公共场所的全面硬化。
(三)绿化。以创建“全省绿化模范县”为目标,充分利用“两横两纵一驻地”沿线丰富的农业资源、区域特色等有利条件,宜绿则绿,能绿就绿,见缝插绿。精心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绿化示范点,形成各具特色的绿化带和景观示范带,实现“一路一景观、一村一景点”的绿化布局。
(四)美化。以提升品位为目标,对乡村重点部位、标志性建筑,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精品建设,使其各具特色、和谐美观。对沿街、沿路住户外墙及民居土墙进行规划性改造,使其立面干净整洁、色彩协调、美观大方。同时规整门店牌匾,统一规格风格。
(五)亮化。以突出特色为目标,对集镇街道、村庄巷道、公路沿线村庄、企业门户、沿线两侧主要节点进行亮化建设,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亮化格局。
(六)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建设文化墙、绘制墙体字画等,大力宣传党的政策、道德规范、科技知识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建设文化广场,配备健身设施,积极组织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五、重点任务
(一)科学编制镇村建设规划,实施“宜居乡村”提升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要求,合理村庄布局,科学编制规划,规范乡村建设。
1.优化布局。按照省市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和建设规划、武功县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和“一心两城三园四镇46个社区”的总体布局要求,坚持把镇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制定全镇改造提升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新型农村社区(村庄)建设规划,把小村镇建成“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良好的美丽乡村试点镇。
2.突出重点。建设规划注重保留村庄文化传承和原始风貌,重点突出村庄的发展定位、人口和用地规模、产业发展类型、内外交通体系、用地功能布局、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旧村改造、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村容村貌、危房改造、防治灾害、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等方面内容。根据《武功县撤村并村方案》,按照就近、便于行政管理、方便群众办事原则,对全县1500人以下行政村进行撤并。
3.做美乡村。按照“一个村庄就是一道风景”的理念,突出“一村一核、一村一韵”主题,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农村民居、建筑物美化改造,提升全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和档次。
(二)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标准。继续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力度,推动全镇城乡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性转变。要以“三口”(村口、路口、农户门口)、村组街巷为重点,积极实施“六清”(清理粪堆、土堆、垃圾堆、柴堆、草堆、杂物堆),整治“四乱”(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倒乱扔、乱堆乱放),加快“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实现“三净”(村组道路净、农户庭院净、村容村貌净),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扫除、包绿化管护、包户容整洁)责任制,建立健全卫生管理机制,以每500名村民为单位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为村组足额配备保洁员,垃圾“日产日清日运”,环境干净整洁。
2.规范处理生活垃圾。按照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要求,大力推广“易变质有机还田、不可回收集中填埋、可回收资源利用、有毒污染定点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3.无害化处理农村污水。以镇区、新型农村社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采用厌氧+人工湿地或氧化塘处理模式,力争在全镇建设1个污水处理场,示范村建设1个污水处理站。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雨污分流、清洁生产、干湿分离”治污工程建设,形成“畜-沼-果”生态产业循环链。
4.清理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要求,对主要干道、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拆除规范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原则,坚决拆除违章、私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复垦、整治、复绿。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6.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集中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生活便利、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管理有序的新型农村社区,统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推进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道路硬化等工程。通过2-3年努力,村组水泥路到户、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村组广电通信网络、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形成一体化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能源网络体系,消除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
7.打造美丽乡村试点镇、示范村。按照“村庄园林化、沿线景观化、农村现代化”的思路,抓好镇村休闲广场、街道及单位庭院绿化,对主干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加快打造花园城镇;结合民俗特色,统一改造装饰镇区沿街门店、单位外观,添置亮化灯、霓虹灯等亮化设施,提升镇区形象;利用闲置场地,新建或改造提升富有特色的游园广场;对主干道路两侧建筑物进行统一风格改造装饰,提升美化效果。开展魅力乡镇、美丽村庄(组)、最美庭院创建评选活动,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先进村。
(三)加快产业发展,实施“绿色产业”提升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高效化工程,大力发展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大蒜改良、粮食增产、种植发展、畜牧养殖并举、设施大棚扩面”,为全镇现代农业发展基调,在大蒜改良上,每年改良大蒜7000亩,三年内全镇大蒜全部改良;在粮食增产上,每年发展“千斤田”300亩;在种植发展上,每年新增苗木花卉100亩,大田蔬菜100亩,果树80亩;在畜牧养殖并举上,每年肉牛存栏300头、奶牛存栏200头、肉羊存栏300头,发展养殖场3个;在设施大棚扩面上,力争到20**年底,全镇日光设施大棚达到80个,建成农业产业化示范园3个,家庭农场12家,农业养殖基地2个,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个。
2.全力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业。深度挖掘小村镇“观音寺”的佛教文化和“烧香台”的道教文化,利用渭河长廊观光带、田园风光、乡村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特色化休闲创意农业发展,使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形成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综合体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
3.规范建设乡村生态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及沿镇河流流域。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关停污染小企业,引导镇域内发展前景好、环境污染少的乡镇企业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规范乡村生态工业。
4.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加快推进农村淘宝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农村智慧小店,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上线”的双向流通。形成镇有分部、村有网店的电商销售新格局。
(四)培育文明生活方式,实施“精神文化”提升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要求,以提高农民精神文明素养、培育农村生活文明风尚为目标,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农村文化体系。
1.打造特色文化村庄。落实各级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做到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精神文化的重要基地。
2.培育文明生活方式。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孝文化。引导农民追求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民自觉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爱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视野范围内的坟墓进行整治,全面杜绝乱埋乱葬现象,恢复生态景观。
3.促进乡村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武功”、“平安村”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统筹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大力开展“六五”普法宣传工作,开展农民学法用法活动,帮助农民知法懂法,提高依法维权意识,依法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倡导义行善举,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4.引导农民素质提升。采取文化墙、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科技知识宣传,深入推进广大农民公民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家园、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环保意识、公德意识、仁爱意识、法制意识,以县电视台、政府信息网等媒体为宣传平台,宣传全镇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和各类道德模范,增加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发展活力。
5.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全镇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结合新一轮“两委”换届,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带头人,健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全面落实村务公开。加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组织保证。
6.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大力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红凤工程”、“贫困母亲援助”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的浓厚氛围,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公共保障体系。全镇所有行政村制定并落实规范“一事一议”制度,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制定方案阶段(20**年5月1日至8月31日)。主要任务是,对照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意见,重点抓好相关规划编制、资金统筹安排协调、组织保障、创建方案的制定出台等,为创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攻坚破难,组织实施阶段(20**年9月1日至20**年6月30日)。主要任务是出台相关政策、规划,落实资金、组织保障,根据县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立足镇域优势,围绕宜游宜居生态乡镇目标,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第三阶段:巩固成果,提升品位阶段(20**年7月1日—20**年12月31日)。总结、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整镇推进成果,实现“村庄园林化、沿线景观化、农村现代化”,建设最佳宜居生态乡镇,着力打造小村“美丽乡村”建设。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镇纪委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各村主要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办,统筹负责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镇推进工作。各村(社区)也要成立相关组织机构,负责“美丽乡村”示范村、先进村建设的协调沟通、组织实施工作,切实做到责任层层明确,工作层层落实。
(二)强化宣传动员。“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必须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方面,加强对群众的教育,把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全面公开,以取得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镇党委、政府积极联系县电视台、信息办等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和成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人人参与、家家受益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更生动地感受建设所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三)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县级领导包联、部门帮扶、镇村主抓、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落实“县级领导包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街道包户”责任,切实做到“人人有责任、户户齐参与、环境大提升”。加强配合协作相关部门,捆绑落实建设计划,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房改造、中心村培育、村庄整治、异地搬迁、农民饮用水工程、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一事一议等各种涉农项目有机结合,并将相关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到美丽乡村示范村,发挥项目叠加效应。
(四)拓宽资金渠道。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前期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整合环境整治、扶贫开发、危房改造、现代农业等项目资金,灵活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政策,从项目争取、用地管理、科技支撑、设施运行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通过村企结对、部门包村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拓宽资金渠道。同时,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建设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
(五)明确任务分工。美丽乡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各村(社区)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改革创新,加强衔接协调,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主动工作,使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各村(社区)作为实施主体,要成立工作机构,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组织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梯次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加强示范引领。小村镇作为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镇之一,要按照试点镇要求和县实施方案要求,结合镇区特色,先行规划,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集中资源和力量重点打造,确保形成一批精品和样板工程,示范引领美丽乡村整镇推进。
(七)强化督查考核。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办公室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建设标准,严格进行检查督促,定期通报各村工作进展情况,镇党委、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村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第2篇: 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00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3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要占全村的70%以上,其中垃圾收集要全域覆盖。二是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林网、管网、垃圾收集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一体化建设规划,分步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协助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农村景观林行动的力度,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20%以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落实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情况。要在项目安排、财力分配、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党政领导重点联系、综合部门统筹协调、主管部门具体指导的整体推进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财政逐年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二是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我乡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以“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向重点村、重点镇乡、示范带集中投入,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整体合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发展共建共享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流通到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全覆盖的网络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4、加强监督考核。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年终由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3篇: 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村共240户,总人口670人,党员36人,村民代表33人,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耕地面积850亩,山岚150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8600元,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苹果、樱桃等果树。
20__年以前,-村是一个出了名的脏、乱、差村。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土,进村的道路没法走。自20__年11月岳家圈村换届选举以后,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付景兵带领新的两委成员建章立制、规范村规,投资160万元大刀阔斧整山路,清垃圾,拓荒硬化村中道,安装路灯70多盏,对全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修复了随时就要倒塌的两委办公场所,健全了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硬化了村民健身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整体素质也相应得到了提高,村规民约大家都能自觉遵守。
村里的变化,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称赞,赢得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先后获得了蓬莱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__年度“平安建设先进村”、20__年度“道德工程建设和谐文明村居”、20__年度“建设和谐稳定模范村”、20__年度“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烟台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__年度“五星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今年,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一步培树典型、打造亮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市开展“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这对岳家圈村而然,不仅是一次岳家圈村整体水平提升的良好机遇,更是一次岳家圈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能力、实力和素质的展示。岳家圈村依山傍水,黄水河绕村而过,对面山系几经风雨,造就了很多奇特的地貌景观,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由于多年来缺乏对自然景点的认识和开发意识,丰富的资源条件闲置而没有被开发打造。
一、创建美丽乡村的目标定位
打造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创造特色。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特点,创建美丽乡村本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理念,将岳家圈村着力打造成“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人居和谐,民俗旅游”的“四美”村庄。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风文明素质美”。
二、创建美丽乡村的主要任务
1、村巷道路硬化工程
为使村民彻底告别“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士”的生活状况,对村内巷道7500平方米路面彻底硬化。每平方米50元,共需资金37.5万元。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启动。同时,结合黄水河河道的整治工程,对黄水河河边的环村路长900米、宽8米的路面进行硬化。总面积7200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需投资57.6万元。此项工程可为岳家圈村东山开发旅游奠定基础。
2、黄水河河道整治工程
岳家圈村三面环绕黄水河,黄水河河道整治是今年山东省水利厅的计划项目,整治过程中可浆砌黄水河500米两侧河道。这个项目上级投资380万元,现已招投标完毕,近期可动工。
3、村内巷道、庭院绿化工程
为实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路在绿化带中,人在风景中”的目标,家家户户进行门前房后绿化、庭院绿化、村巷道路两侧绿化带绿化,共需资金20万元。
4、村庄亮化工程
按照“节俭、大方、美观”的原则,村巷道路硬化竣工后,路两边安装路灯,亮化共需资金20万元。
5、村巷、庭院净化工程
彻底清理村内巷道、农户门前屋后各类垃圾和堆积物,并建立健全保洁长效机制。在村内主干道设置小型垃圾箱,通过公益性岗位或安排低保人员,配置垃圾清运车,对村内垃圾及时清运,集中处理,使村内环境卫生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清洁化,彻底解决村内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的现象。
6、村容村貌美化工程
目前,村东河边的猪棚、鸡棚等养殖大棚,由于离村较近,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污染环境,与美丽乡村既不协调,又影响村容村貌。村委决定全部拆除,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户养殖”的模式,在离村庄较远的地方重新选址新建一处高标准的养殖基地。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在目前村东河边养殖大棚的地方投资20万元新建一处垂钓园。人们可以在这里看着袅袅炊烟、碧绿青山、潺潺流水,休闲垂钓。投资15万元在村委大院新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为农服务设施;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的标准对村内主要巷道两侧墙体进行装饰粉刷,并利用装饰墙面制作“基层党建、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墙。
7、东山景点开发工程
岳家圈村东山有着很多奇特得天独厚的地貌景观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等,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尤其王母娘娘洞,听村里的老人讲,过去每年的三月三日,周围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到东山赶庙会,规模非常大,并在王母娘娘洞前搭戏台,唱戏能唱三天三夜。现在虽然没有庙会了,但每年的三月三日、正月初一和十五,周围的群众还是有来王母娘娘洞祭拜王母娘娘、烧香烧纸磕头、半夜挂红的。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来自久远的民俗文化,经过一定的包装、策划和营销,完成可以打造成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休闲观光景点。目前,村委会已经与蓬莱民生置业有限公司签约立项,同意利用爪鬏山、王母娘娘洞等民俗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同时为岳家圈村兴建苹果、樱桃、葡萄、大枣等观光采摘园,开展无公害水果采摘特色旅游项目,从而打造岳家圈村的乡村农家乐。
8、农户农家乐样板房打造工程
计划投资40万元本着“农户自愿、条件相当、诚信可靠”的原则,在现有农户住房的基础上,按照渔(农)家乐客房设施设备配备、配套标准,经稍加改造,先期打造20户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样板房,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接待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特色旅游的游客,开发农家乐项目,以此达到先让一部分人先期致富的目的。。
三、资金来源
我村是省财政厅的联系点。目前,市财政局已经落实了60万元帮扶资金;小门家镇党委、政府也同意给予一定的扶持;市民生置业有限公司也能给予一定的赞助;付景兵个人可以出资20万元。相信岳家圈村在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创建美丽乡村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岳家圈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推荐阅读:
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三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