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范文(精选10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范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

  **村位于丰乐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632户、2329人,耕地1.04万亩。20_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00元。

  20_年**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建强组织战斗堡垒、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完善产业发展布局、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培树乡土人才,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打造了既具“颜值”,又有“内涵”的宜居村庄。

  一是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以党建示范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项目实施中设置“党员攻坚组”“党员宣传班”“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在项目建设中攻坚引领作用。加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生活制度,全面推行党员“设岗定责+服务承诺+积分管理+评议定级”的目标管理模式,不断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全面提升智慧党建工作水平,在全县率先试点推行“村村享APP”,整合党建、政务、便民服务、咨询等相关内容,实现了党员线上学习和线下管理有效结合,为群众办事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指南。

  二是乡村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全面完善乡村治理模式,以自治促进自我管理,以法治优化公共服务,以德治推进乡风文明,以善治彰显乡愁乡情。完善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矛盾调处、红白理事、“巾帼”家美等自治组织,大力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高价彩礼得到有效遏制,厚养薄葬、新事简办等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深入推进

  幸福家园共建行动,以乡贤带动孝美家庭,以典型弘扬正气美德,以积分抵制成规陋习,村民崇德明法的意识持续增强,参与村级公共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美丽庭院建设的信心不断提振,幸福家园建设步伐持续加快。

  三是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全面推广“三链”建设模式,持续优化“3+1”产业格局,大力发展以规模化种植、集中化畜禽养殖、组织化劳务输转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7个,建成养殖小区2个,连片种植马铃薯、中药材、花卉、蔬菜制种等特色作物1.8万亩,牛羊存栏量达到0.52万只。因户振兴小农户产业,采取“政府+保障激励带农户”模式,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力发展短平快的“五小产业”。至目前,培育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产业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实现收益1200元左右。

  四是人居环境洁净靓美。坚持一户一策、因户施厕,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卫生改厕451户,坚持内外并举,建美“里子”、做靓“面子”,整村推进风貌改造,打造美丽庭院258户,硬化道路1.56公里,改造污水管网1.2公里,架设太阳能路灯45盏,新建占地1400平米党建文化广场一处;坚持齐抓共管,分类处置,深化垃圾分类“回家”行动,创新环境整治、农村保洁长效机制,聘请共管共享人员和生态护林员15人组成保洁员队伍,对全村区域进行“片块化”处理,完善“四定”机制,规范农户“自扫门前雪”清扫模式,实现了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化、常态化。坚持“以景治乱,以景治脏”理念,整治西石河1.2公里,修复绿化小流域生态工程80亩,栽植各类风景树种2.8万株,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五是乡土人才破“土”飘“香”。坚持人才就是资源、人才就是资本的理念,持续拓宽人才队伍的引进、培树、扶持渠道,依托“民乐县百科职业培训中心”,按照“农民点单、政府买单、部门下单”的培养模式,先后组织各类培训8场次、1500人次,输转各类技能人才400多人次,创收800多万元;充分发挥乡村人才作用,组织“土专家”“田秀才”在农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广应用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项目4项,实验试种花卉、中药材等新作物品种5个,为发展稳定各项事业集聚正能量、贡献新作为。

第二篇: 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地处xx县xx镇西南部,距集镇所在地4.5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积xxx余亩,山林面积xx亩,辖xx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xxx户,xx人,村民代表xx名,外出人员较多,约占总人口数的60%左右。该村村财收入主要以林地收入和烟叶收入为主,村民收入主要以青壮年子女外出务工经商以及种养收入为主。20_年,村财收入为xx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思路

  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总要求,大力实施xx整村推进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富民强村、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路子。

  产业兴旺方面,在巩固抓好原有的林业、烟叶、水稻、花生等固定两增收产业基础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充分发挥用好商会资源,依托xx水库优美的山水环境和毗邻龙栖山的区位优势,深入开发xx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以生态观光、水上乐园、休闲垂钓、野营烧烤、鲜果采摘、特色农庄和客家风情民宿为版块的环湖生态休闲度假区,积极争取龙栖山休闲旅游游客服务中心项目落地建设,争取库区移民项目资金对水库周边700亩茶山进行整治,建成一个可以采茶、炒茶、制茶的体验型茶园。二是加强水库上下游土地流转力度,消化“过剩”农田,引入制种产业和观光采摘农业项目,开展芙蓉李示范片项目带动村民种植500亩,

  抓好以“xx花生”精品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3个合作社和2个家庭农场的规模增量,不断增加农业效益、助农增收。三是发挥xx外出第一村的“领头羊”作用,积极引导外出乡贤回归创办企业,鼓励外出青年返乡发展生态农业,让这些“新农”、“知农”人员为产业发展增添动力、农村发展增添活力。

  生态宜居方面,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打好绿水青山保卫战,以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连片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成立一支3人的专职保洁队伍保障河道、公路沿线及村庄垃圾日产日清,推行垃圾干湿分离试点,切实建立起长效的垃圾清运保洁机制。同时,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总要求,在去年实施美丽乡村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库区移民活动中心及广场、村干道路灯、安全饮用水提升改造、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管建工作,持续推进公路沿线景观带、村内步道、居民房屋庭院化、农民休闲公园建设、生态护岸、污水处理等可以有效改善村庄面貌的项目,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乡风文明方面,结合xx特点,重点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凸出抓好由比排场、比奢华的老旧观念到比学识、比贡献的良好民风转变。以持续开展“创十星、评十户”和“好家风、好家训”工作为载体,以创建“乡贤文化馆”为阵地,设立“乡贤榜”,大力推广讲奉献、讲作为的“新乡贤”文化。充分动员在务工经商乡贤支持加入以镇政府牵头成立的“教育基金”,改善家乡就学条件,有效提升教育质量。鼓励乡贤建立的“同心汇”慈善基金组织经常性开展捐资助学、救残济困活动,20_年共结对帮扶xx名困难学生,捐资助学xxx万余元。进一

  步加快推进新建农村老人幸福院和卫生医疗站项目建设,推行日间照料管理模式,深入开展“上门问诊、送医送药”便民医疗活动,切实关心关爱留守老人儿童。

  治理有效方面,一是抓好村两委队伍管理。利用今年换届选举契机,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重点实施“能人回引”,把村里的优秀乡贤、致富能手和有干事创业热情的青年选进班子,切实增强村干部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凝聚力。注重后备干部培养,每年梳理本村人才流动情况,将表现优秀、品德良好、作风端正的人员列入村干部后备人才库,逐步吸纳进党组织进行培养,确保队伍不断层。二是认真落实县委两项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村两委干部和挂村工作队每周二、三住村制度,利用两天时间在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安定稳定等方面列出住村工作清单,认真做好入户走访及时收集村情民意,做到在第一时间、在现场帮助群众协商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问题,与村民深入交心座谈、广交朋友,不断密切干群联系。

  生活富裕方面,针对xxx户xx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认真按照一对一入户召开家庭会问需求、“村讨论-帮扶部门商议-镇把关”定实招的工作方式,通过采取商会乡贤、驻外党支部党员结对帮扶介绍引导外出务工,合作社党员牵头带动种植花生、烟叶实施产业帮扶,挂包部门出资、家庭农场合作寄养生猪和湖羊,本地企业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教育资助贫困学生家庭等方面制定帮扶措施xx条,20_年实现脱贫\xxxx。

第三篇: 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结合阳泉实际,发展产业经济,强化环境整治,树立文明新风,完善公共服务,深化农村改革,我市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寒冬季节,走进平定县巨城镇西岭村,虽然树木缺少些春夏季的生机,但充满文化气息的景观一处接一处,文昌阁、文化苑、百寿亭等,仍可让人感受到村里景色的别致;沿着整齐有序铺着青石的街巷走进农家小院,外表不显眼的窑洞暖意十足,屋里安装了天然气壁挂炉,厨房装着燃气灶,取暖做饭方便快捷。厨房、卫生间还统一铺设了管道,用水方便,排污也方便,里里外外干净整洁;村民很少猫在家里取暖,而是忙着在村里的养殖场、砂货厂干活挣钱……

  这是西岭村村民最平常的生活写照,也是我市不少农村努力发展的方向。作为我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西岭村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方面已初见成效,村支“两委”通过引导多方力量、挖掘多种资源、采取各种措施等,进一步促进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等。

  今年,我市启动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内涵,以一个行政村或几个行政村为单位,大力推进主导产业转型提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特色文化培育发展等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立示范村

  平定县冠山镇杨家沟村,位于冠山脚下,传统产业“杨家沟豆腐”在我市家喻户晓。今年,杨家沟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启动了山西古州冠山书院小镇建设项目,力争通过打造特色小镇,带动民富村美。

  据介绍,项目以冠山书院文化为主轴,深入挖掘历史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髓,将康养产业与文化旅游互相结合,打造集文化旅游、研学教育、体育运动、养生养老及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康养特色小镇。目前,豆制品体验馆主体建筑已完工,项目中心区花海区域已完成场地造型施工等。这个项目也被列入冠山镇明年计划实施的镇域重点项目之一。

  杨家沟村的规划建设,正是紧紧围绕《阳泉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工作方案(试行)》实施的。《方案》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坚持规划先行、项目推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等原则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

  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我市要求,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好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共建美好生态家园;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理念要求,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划统领其他专项规划,按照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的理念,以项目化建设为抓手,强化涉农资源的整合利用,推进部门联动,形成协同效应;根据城市近郊、工矿商贸、绿色生态、历史文化、休闲旅游等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保留村庄特色,精心设计载体,确立创建主体,策划特色品牌,科学谋划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品,彰显产业特色、淳朴乡风、美丽风景和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示范村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加大财政资金对示范村的投入,鼓励引导工商企业、社会资本以捐赠投资、结对帮扶、村民筹资筹劳等各种形式开展创建。

  以“五个振兴”为内涵,合理规划推进示范村建设

  在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中,合理规划是前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建设的重要内容。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首要条件。我市要求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推进村庄优化整合,切实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构建优美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

  完善规划,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的同时,示范村建设重点在打造亮点、放大优势、展现特色上下功夫。注重挖掘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体现原始风貌,彰显个性魅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加大村庄周边自然环境生态化保护改造,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生态水平和景观效果。实施乡村环境整治工程,使农村人居环境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标准。加快农村环卫基础建设,做到生活垃圾定期清理、清运,确保乡村清洁。

  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我市要求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以数量为主向以质取胜、效益优先的高效精品农业转变,推进规模经营,大力发展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提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依托当地优美景观、民俗文化、优势产业等资源,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为发展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标准高、带动强、服务设施完善配套的农家乐、民俗游等乡村旅游项目,努力培植精品旅游村、休闲度假村;发展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市场需求的乡村工业、集体物业和服务业。

  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各村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善行义举榜、星级文明户创建等道德实践活动;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标准,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以政策支持为引导,发挥示范村带动引领作用

  今年,我市选取了30多个产业发展基础好,村集体及村民收入高,村支“两委”班子能力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村容村貌整洁,村民创建积极性高,能够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的村庄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盂县仙人乡仙人村因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村支“两委”班子主动积极寻求发展,在全乡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仙人村土地广阔,水资源丰富,是盂县东部地区的主要粮食产区。近几年,村里优化农作物品种、普及机械化作业,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在稳定高效的农业基础上,去年仙人村引进光伏产业项目,有效利用裸岩山坡600多亩,为集体经济和村民增加收入30多万元;为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融合发展,今年村里招商引资引进肉驴养殖项目,预计每年可增加收入10万元左右,还可带动农民发展畜牧养殖产业。村里已形成的300亩林业示范基地,为农林牧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是前提。今年,村里积极筹集人力、物力,促进村容村貌的改变,为乡村振兴打基础。”仙人村党支部书记郭福俊介绍说,村里的街道硬化了8公里;广场、道路两旁种植了花草树木;雇用保洁员3名,配备垃圾车13辆,设置垃圾固定堆放点两处,努力为村民提供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

  在示范村创建工作中,我市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项目拉动等方面提供保障,促进示范村的建设。市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按照政府前期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加大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投入力度。同时,积极探索项目资金整合新机制,按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在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的思路,以示范村创建为平台,统筹安排村庄建设改造、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整治、环境绿化美化、乡村旅游示范培植等重点工程,将创建活动与项目建设统一起来,优先将项目建设向创建村集中,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创造条件。

第四篇: 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

  一、示范村基本情况

  滔河乡乡村建设示范村为石庙湾村,该村位于滔河乡西北角,丹江穿村而过,距滔河乡新集镇5.5公里,属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由县库区资产资源管理开发局驻村帮扶。

  该村共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26户1420人。截止20_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4户506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43户188人。

  石庙湾村现以扇形连线居住。面向丹江河,1组至4组为下湾自然村,现共有住户141户620人。5组为中营村,现共有住户40户290人。6组7组为上营村,共有住户61户302人。8组为石家大岭自然村,在石庙湾村部后山居住,距1-7组2.5公里处,现住户41户190人。

  石庙湾村国土地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0亩,山林面积3400亩,滩涂面积1100亩,村庄占地面积430亩。

  二、产业现状及规划

  (一)产业现状

  石庙湾村群众收入来源于务农和外出务工,人均收入低于国家水平,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每亩净收入在500-700元,村内有少量的养殖和种植业,在脱贫攻坚期间,部分农户依托到户增收项目种植黄姜、杏李,但规模不大,种植类型单一,没有优势产业。

  (二)   产业振兴规划

  山上发展林果业,石庙湾村山地可用面积1070亩,脱贫攻坚中已发展利用200亩,还有800亩适宜种植杏李、梨、桃子等产业,可充分发动在家劳动力发展生态产业,打造观光旅游点,套种黄姜、丹参、蒲公英等中药材,有效利用资源。

  山下发展养殖业,石庙湾村靠近丹江,滩涂面积多,在经过论证的500亩滩涂地里挖莲蟹共养池,发展生态观光基地,种养加循环,增加农民收益。

  三、护提大坝现状及规划

  (一)护提大坝现状

  石庙湾村位于丹江南岸,20_年以前,滩涂面积1100亩,滩涂上可种植农作物,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20_年7月24日发生特大洪水,冲毁了护提大坝,造成1100亩滩涂地被毁,1-4组全部受灾,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二)护提大坝改造规划

  石庙湾村1400多人,要想早日富裕,利用滩涂面积种养莲蟹是有效途径。后续可利用项目资金修复大坝,以坝代路,同时在大坝内的滩涂地建设莲蟹观光池,保护石庙湾村群众居住环境安全,增加居民收入。

  四、高速连接线石庙湾段现状及规划

  (一)高速连接线石庙湾段现状

  高速连接线石庙湾段宽7米、长2千米,护栏和零星绿化已到位,但公路绿化仅限于道路上标准,与新农村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道路两边的绿化还不到位,很多地方高低不平,与新农村建设很不协调。

  (二)高速连接线石庙湾段改造规划

  在连接线的两边平整土地,回填废弃物,扒清废弃残房,选优选准绿化树苗,扩大绿化面积,打造优美田园风光。

  五、人居环境现状及规划

  (一)人居环境现状

      石庙湾乡村振兴规划区域共600公顷,建设用地27公顷,居住用地23.5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19.8%,违章违规建筑占0.7%,房屋无序、乱建、乱占严重,造成村内房屋不整齐、不规范,很多道路无法行车,甚至农用拉车都不易通过,道路窄而脏。

  (二)人居环境改造规划

  石庙湾村多数房屋为现代建筑,老房屋保留很少,按照年代、建筑材料、设计水平可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一类建筑为新建砖混结构,予以保留并统一格式;二类建筑为整修过的砖混结构,建筑年代早,应予整治和改造,三类建筑为土坯建筑,应加固或拆除,全村统一标准,力争整齐美观。在居住聚集地打造4条主要通道,硬化、美化5条巷道,净化村庄各个角落。实施村内绿化,结合庭院经济,栽植美观、经济树种,达到绿化与增收的统一。

  六、基础设施现状及规划

  (一)基础设施现状

  石庙湾村现有中心学校1座,已配套完善。新建文化广场1座,相关设施已经配套完善。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但根据国家标准,村内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缺少路灯及排污系统,学校、村部居民集中点缺少公厕。

  (二)基础设施改造规划

  完善配套排污设施,在高速连接线两边启动亮化工程,增设路灯100盏,在1-4组(即中心学校旁边)增设公厕1座,在5-7组(即村部旁边)增设公厕1座。

第五篇: 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结合阳泉实际,发展产业经济,强化环境整治,树立文明新风,完善公共服务,深化农村改革,我市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近几年,西岭村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主导产业、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乡村振兴。

  寒冬季节,走进平定县巨城镇西岭村,虽然树木缺少些春夏季的生机,但充满文化气息的景观一处接一处,文昌阁、文化苑、百寿亭等,仍可让人感受到村里景色的别致;沿着整齐有序铺着青石的街巷走进农家小院,外表不显眼的窑洞暖意十足,屋里安装了天然气壁挂炉,厨房装着燃气灶,取暖做饭方便快捷。厨房、卫生间还统一铺设了管道,用水方便,排污也方便,里里外外干净整洁;村民很少猫在家里取暖,而是忙着在村里的养殖场、砂货厂干活挣钱…… 

  这是西岭村村民最平常的生活写照,也是我市不少农村努力发展的方向。作为我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西岭村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方面已初见成效,村支“两委”通过引导多方力量、挖掘多种资源、采取各种措施等,进一步促进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等。

  今年,我市启动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内涵,以一个行政村或几个行政村为单位,大力推进主导产业转型提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特色文化培育发展等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立示范村

  平定县冠山镇杨家沟村,位于冠山脚下,传统产业“杨家沟豆腐”在我市家喻户晓。今年,杨家沟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启动了山西古州冠山书院小镇建设项目,力争通过打造特色小镇,带动民富村美。

  据介绍,项目以冠山书院文化为主轴,深入挖掘历史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髓,将康养产业与文化旅游互相结合,打造集文化旅游、研学教育、体育运动、养生养老及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康养特色小镇。目前,豆制品体验馆主体建筑已完工,项目中心区花海区域已完成场地造型施工等。这个项目也被列入冠山镇明年计划实施的镇域重点项目之一。

  杨家沟村的规划建设,正是紧紧围绕《阳泉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工作方案(试行)》实施的。《方案》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坚持规划先行、项目推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等原则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

  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我市要求,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好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共建美好生态家园;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理念要求,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划统领其他专项规划,按照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的理念,以项目化建设为抓手,强化涉农资源的整合利用,推进部门联动,形成协同效应;根据城市近郊、工矿商贸、绿色生态、历史文化、休闲旅游等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保留村庄特色,精心设计载体,确立创建主体,策划特色品牌,科学谋划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品,彰显产业特色、淳朴乡风、美丽风景和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示范村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加大财政资金对示范村的投入,鼓励引导工商企业、社会资本以捐赠投资、结对帮扶、村民筹资筹劳等各种形式开展创建。

  以“五个振兴”为内涵,合理规划推进示范村建设

  在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中,合理规划是前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建设的重要内容。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首要条件。我市要求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推进村庄优化整合,切实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构建优美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

  完善规划,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的同时,示范村建设重点在打造亮点、放大优势、展现特色上下功夫。注重挖掘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体现原始风貌,彰显个性魅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加大村庄周边自然环境生态化保护改造,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生态水平和景观效果。实施乡村环境整治工程,使农村人居环境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标准。加快农村环卫基础建设,做到生活垃圾定期清理、清运,确保乡村清洁。

  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我市要求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以数量为主向以质取胜、效益优先的高效精品农业转变,推进规模经营,大力发展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提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依托当地优美景观、民俗文化、优势产业等资源,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为发展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标准高、带动强、服务设施完善配套的农家乐、民俗游等乡村旅游项目,努力培植精品旅游村、休闲度假村;发展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市场需求的乡村工业、集体物业和服务业。

  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各村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善行义举榜、星级文明户创建等道德实践活动;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标准,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以政策支持为引导,发挥示范村带动引领作用

  今年,我市选取了30多个产业发展基础好,村集体及村民收入高,村支“两委”班子能力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村容村貌整洁,村民创建积极性高,能够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的村庄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盂县仙人乡仙人村因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村支“两委”班子主动积极寻求发展,在全乡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仙人村土地广阔,水资源丰富,是盂县东部地区的主要粮食产区。近几年,村里优化农作物品种、普及机械化作业,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在稳定高效的农业基础上,去年仙人村引进光伏产业项目,有效利用裸岩山坡600多亩,为集体经济和村民增加收入30多万元;为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融合发展,今年村里招商引资引进肉驴养殖项目,预计每年可增加收入10万元左右,还可带动农民发展畜牧养殖产业。村里已形成的300亩林业示范基地,为农林牧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是前提。今年,村里积极筹集人力、物力,促进村容村貌的改变,为乡村振兴打基础。”仙人村党支部书记郭福俊介绍说,村里的街道硬化了8公里;广场、道路两旁种植了花草树木;雇用保洁员3名,配备垃圾车13辆,设置垃圾固定堆放点两处,努力为村民提供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

  在示范村创建工作中,我市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项目拉动等方面提供保障,促进示范村的建设。市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按照政府前期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加大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投入力度。同时,积极探索项目资金整合新机制,按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在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的思路,以示范村创建为平台,统筹安排村庄建设改造、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整治、环境绿化美化、乡村旅游示范培植等重点工程,将创建活动与项目建设统一起来,优先将项目建设向创建村集中,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创造条件。

第六篇: 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

  在偏远山区,山多地少,信息闭塞,种植技术水平低、销售渠道缺乏等条件限制着农业的发展,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利用现代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深度应用给山区农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思路。

  在20_年河池东兰县和都安县扶贫项目中,慧云采用“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将分散的土地集中管理,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种植新型葡萄,让农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通过出租家中闲置的土地拿到租金,在家门口就业种植葡萄,不仅不用远离家乡,还可以有富余!预计到20_年葡萄成熟的时候,还会有一笔不错的分红收入。

  慧云信息利用自主开发的标准化生产服务平台,在广西河池东兰县和都安县将葡萄种植最佳实践通过数学模型构建为标准化生产体系,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当地种植基地复制分析一流农技专家的经验技术,进行智能化农技指导,在专家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最大程度扩大专家服务的面积和效率,让从未进行过葡萄种植的农户也能种出高品质葡萄;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产销高效对接,整合了线下与线上销售渠道网络,与百果园、鑫荣懋等知名生鲜连锁品牌合作,根据葡萄的果品等级对葡萄进行收购,解决农户葡萄销路狭窄问题,避免产品滞销,有效保障农民的收益。

第七篇: 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

  按照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到20_年,本市将建设90个以上的乡村振兴示范村,2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高质量推进示范村建设”列入本市乡村振兴年度重点任务,在市区两级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一、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在已制定《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的基础上,市农业农村委会同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及年度任务清单,形成20_年美丽乡村示范村评定标准,较以往内容更加丰富、要求更加严格。聚焦村庄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村容风貌、乡村产业、村级治理、乡村文化、长效管理八个方面,设定打分指标25项,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园”工程目标任务充分衔接,进一步体现了优化生态环境、优化发展方式、优化整体风貌、优化公众参与的“四优化”导向。

  按照市级部署,各涉农区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基层积极性高涨,共计申报候选村75个,申报数量较20_年实现倍增。闵行、宝山两区已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青浦区确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四大片区,松江、奉贤、崇明等区都开展了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形成了示范村创建梯队。示范村建设正在由点及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由一处美迈向一片美。截至目前,经过专家评审、现场核查、部门评定,共计39个村拟推荐为20_年度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二、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是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20_年以来,各区遵循“不策划不规划、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加大部门协同,奋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截至目前,首批9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并通过区级验收和市级复核,20_年度28个示范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年底将按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完成50%的建设任务。

  乡村振兴示范村是对乡村地区加强“钱、地、人”全要素集中供给的一次“破冰之旅”,对政策检验和体制机制创新做出了有益探索。经评估,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村庄布局优化、乡村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农业产业增效、乡村治理深化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探寻超大城市乡村振兴实施路径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产业兴旺”交出新答卷。9个村共计新增药材、林果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20_余亩,对1900亩农田的生产设施进行提升。引进国企、民企60余家,发展民宿、文创、众创空间等新产业新业态,初步打造了28个乡村旅游景点。二是“生态宜居”走出先手棋。革新、黄桥、水库、向阳等村通过平移、翻建等途径推进集中居住,230户农户实现向规划居住点集中,150户保留点农户通过布局微矫正的方式实现原址翻建。吴房、莲湖、园艺等村对保留村庄进行风貌改造,展现了“白墙灰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江南村景。三是“乡风文明”塑造新乡韵。提炼乡土文化符号和元素,保留乡村“原真、原味、原生态”;开展村史馆建设、村志编撰、村歌谱写、村LOGO设计等文化建设,编写村规民约、《村民手册》,提振农村精气神。四是“治理有效”取得新突破。9个村共计建设各类公共服务用房67个,公共服务空间增加1倍以上;全面完成阳光村务工程,村干部下楼集中办公,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服务群众“零距离”。五是“生活富裕”回应新期待。通过盘活闲置农宅、组建经营平台、增加就业岗位,探索实践“租金+股金+薪金”村民增收模式。

第八篇: 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

  吴房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北、西两侧至村庄自然河道,东抵浦星公路,南至平庄西路,占地约358亩。吴房村是上海第一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是上海南郊的桃花源。

  20_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_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黄桃之乡”。

  在该镇西南部的吴房村,最老的黄桃树栽种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满足农村与城市的发展需求,缩短城乡差距,吴房村被选为上海第一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指导方针。

  |设计理念

  吴房村的整体风貌设计源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总院邀请著名中国画家吴山明老师与吴扬老师联袂创作的“桃源吴房十景图”,后续的整体规划、建筑、景观、风貌设计都源于这幅“桃源吴房十景图”。

  “源于艺术、高于设计、充满灵性!”这是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总院为乡村振兴设计项目提出的新思路,充分发挥了作为国内一流艺术院校所属设计院的优势,“将美丽绘于乡村,让艺术留住乡愁!”

  为了全面提升吴房村的整体风貌,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总院创新性地提出全域设计概念,将视野所见的每一处风景,都纳入综合设计范畴。

  这种工作方式,弥补了传统专项设计所忽视的整体风貌的把控。为了吴房村项目达到最理想的完成度,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总院安排各工种设计团队常驻现场,全域指导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不断迭代施工方案,以确保“所见之处皆风景”!

  |设计分析

  吴房村项目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现状基础上,保留原有的乡风乡貌。设计师从房、农、林、水、田、路、桥七个方面着手,全新布局。

  在保留了田间作物、水系河道和古树的前提下,建筑设计师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保留吴房村的历史印迹。建筑师在改建或是修复的时候,充分调研了吴房村的历史建筑和周边环境,建筑基调汲取了吴房村原貌最淳朴的粉墙黛瓦风格。

  为了与桃花的相映成辉,建筑的色调以素雅为主,柔美的坡屋面流线、朴实的木饰线条与窗框、步移景异的村落景观,展现出海派水乡的柔美和乡野风貌的淳朴自然。

  为了更好地营造乡野气息,村内人行小路以老石板、小青砖、鹅卵石等元素铺就而成,配以乡野植物与淳朴小品的组合设计,令步行道更具乡野气息。

  水系丰富是吴房村的一大特点,自然的河道只需稍加疏浚整治,即是一道亮丽的景观。

  设计师在此基础上补充芦苇、花叶芦竹、蒲苇等,以提升野趣;水面种植黄菖蒲、鸢尾、荷花、睡莲、梭鱼草等多种挺水、浮水及沉水植物,以净化水质,营造水生态系统。

  河流密布自然桥梁也不少。村内共有近20座桥梁,数量虽多,却座座不同。其中,车型桥大多体量较大,设计以石质栏杆;而人行桥,则轻盈而小巧,融于风景中。

  根据不同需求道路与桥梁的联通结合,整体上功能与风貌相适宜。尤其是“人”字桥与曲岸波桥,成为了人人争相合影的打卡景点。

  如何选择合适于上海本土的植物?考虑植物搭配上,设计师保留了村内原有的黄桃树、橘子树、柿子树、苦楝、榉树、榔瑜及竹林,再增加本地常见的乡土树种。

  宅前屋后运用石榴、橘子树、柿子树及蔬菜,打造“花园,菜园,果园”三园。同时,设计师于建筑周边、道路交叉口及桥边点缀染井吉野樱、梨树、石榴树、美人梅、腊梅、红枫、鸡爪槭及羽毛枫等。

  下层种植黄金菊、雏菊、绣线菊、美丽月见草、细叶美女樱、佛甲草、大花六道木及南天竹等,营造乡野氛围。用植物造景打造适宜的空间环境,提升整体风貌的氛围。

  设计团队将艺术、设计、绘画等元素融入到该项目的设计当中,旨在创造出与“黄桃”产业相关的新型体验,以丰富产业的多样性。乡村振兴以来,吴房村的乡村特色不断吸引公众参观。

  风貌提升后的吴房村迅速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媒体播报,主流媒体播报就达到十余家,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华社官方、学习强国、上海东方卫视等,逐渐成为上海的网红村。

第九篇: 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

  20__年,我有幸作为__大学__学院暑期三下乡队伍的一员,于20__年__月__日,来到__村参加立时五天的三下乡活动。

  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全村230户村民耕种者为数不多的1550亩土地。他们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改革开放的良机,大力发展高效田和制种业,种植了苹果、柿子、黄烟、葫芦、辣椒、西红柿、西瓜等作物。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令人赞赏,各种村务工作开展得有条有理,村里的治安良好,无刑事案件发生。村两委工作认真负责,心系村民,重视教育。村办学校也村里及附近村庄的适龄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为此,__村赢得了x市文明村庄、x市文明标兵、x市先进基层党组织、x市模范村委会等多项称号。

  到这样一个模范村开展三下乡活动,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和知识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积极向广大人民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完善自我。

  一、送科技文化下乡。

  为了发挥专业优势,我们的下乡服务以科技、文化服务为主,我们去了大量图书和宣传材料,主要是有关农业技术和最新的科技信息,通过它们,开阔了村民的视野,我们还为村民义务维修家用电器,提供法律咨询和解决各种问题。虽然我们所能提供的东西是有限的,但毕竟把科技春风带进了农村,吹进了村民心中。

  作为本次三下乡活动的重头戏,我们还在__村小学开办了小学生义务辅导班。我们一共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四个辅导班共计50余名小学生、初中生前来听课。在各种辅导班上,大家竭尽所能,不仅为同学们解决了各科所存在的疑难问题,还积极地给大家讲历史故事,上书法课,做趣味数学题,教英文歌曲等。同时,我们还利用各种机会对同学们进行人生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立志将来为祖国,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和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也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大家待我们有自己的亲人,是我们感到好象回到了家中一样。我们还和同学们一起联欢,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为他们播放科普电影及动画片等。

  二、了解农村实际情况,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通过走访老党员,听老人讲周家村从解放前一直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老人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党,广大老百姓就不能翻身做主人,没有党,广大人民就不能走上致富道路。我们在于基层党员干部的座谈会上,我们了解了周家村的基本情况,村里农民主要靠种植果树和制种致富。

  由于本村人多地少,他们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种植了200亩种子,100亩x西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__年他们还在房前屋后种上了柿子树,去年又种植了1000棵,按每棵柿子树收入200元计算,去年仅柿子树一项,全村就收入了40多万元。__村取得的成就,多半归功于村两委(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他们利用改革开放的良机,积极采用新技术,开拓市场。村领导心系村民,处处为百姓谋利益,敢于承担责任。但是,村两委普遍感到村里经济还主要停留在种植上,而农村经济要想发展,必须上项目,深加工,办企业,走出去。但领导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能人带头。我们也积极为村里出谋划策,并表示回去以后多宣传__村,提高__村的知名度,以便更好地引进外资,引进人才。

  我们还对村里部分村民进行了农民生活问卷调查和婚姻、经济、教育观念问卷调查。通过这些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经济收入显著提高,村民也更加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村民的各项意识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村民越来越重视自身及下一代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第十篇: 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

  上海按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建设“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的目标,积极探索适应本市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我们总结、提炼了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土地利用和规划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希望这些经验能够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的村镇及部门提供启发和借鉴,共同将乡村振兴工作推向新阶段。前面给大家介绍了嘉定区向阳村的相关情况,在接下来的推送中将为大家介绍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青浦区莲湖村的相关情况。

  莲湖村位于青浦区青西郊野公园核心区内,地处淀山湖地区。莲湖村的村域面积4.24平方公里,村民总户数672户,20_年莲湖村被列为青浦区首批美丽乡村区级示范村,20_年被评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20_年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

  村庄概况

  区位特征

  交通:紧靠318国道的沪青平高速公路,村配有直通淀山湖的拦路港。

  创新亮点

  整体策划富有江南文化韵味的布局风貌,凸显“长在郊野公园中”的村庄特色。

  依托互联网促进“三一”产业联动,开展合作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

  引入品牌,打造创业青年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平台。

  创新设立了7个党建网格,实现“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为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快速通道,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历史文化与风貌

  自然资源

  莲湖村以“大莲湖”为名,6000亩湖水盛开莲花,盛产莲藕、鲜菱、鱼虾,4.25平方公里的村庄拥有沿湖60%堤岸风景线。

  地处淀山湖地区,紧邻郊野公园,周边休闲、观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

  特色风貌

  村落内建筑基本上保持了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格调,且有三栋百年老宅。但多数房屋建成年代较早比较老旧。近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呈现出新水乡的建筑风貌韵味。

  策划及规划

  策划

  发展目标:

  田园新水乡,旅游目的地

  功能定位:

  以湿地荷塘、郊野公园为特色的,展现生态保育、有机农业、休闲旅居和人文创意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发展策略:

  以农为根、以人为本、文旅创意、联动发展

  规划特色:

  空间一体化——进一步强化了郊野公园和村庄的空间一体化,促进郊野公园和村庄设施共享、利益共赢。

  产业聚焦——聚焦乡村旅游,从旅游项目、旅游线路、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完善了旅游服务功能,拉长了旅游产业链。

  养老创新——提出了创新的乡村养老服务模式,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水环境保护——严格保护莲湖村独特的水环境,打造了以“莲”、“湖”为主题的水上绿化生态系统。

  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轴、两带、三心、九片区”的村域空间结构:

  一轴——莲谢路乡村发展主轴。

  两带——练西公路乡村风光带、大莲湖湿地风光带。

  三心——西谢庄水乡风貌核心、东谢庄休闲旅居核心、朱舍乡村文创核心。

  九片区——荷塘生态保育区、大莲湖水域保护区、新乡村文化聚落、有机稻田种植区、红柚文化主题公园、两片荷塘及水产区、蔬菜果林种植区、乡村创新聚落。

  土地资源创新利用:

  将原来的2处农资仓库改造成为民服务中心,同时举办丰收节、集体婚礼等活动来盘活闲置空间;此外还有16个点位的闲置仓库可供改造利用。

  规划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针对田、水、路、林等自然要素的特征,分别提出每项要素的整治区域和整治策略:农田整治、水治理、扩林等。

推荐阅读:

  对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9篇】

  对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差距方面及整改措施

  关于小金库滥发钱物的自查报告

  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范文十篇

  化验员的工作表现评价范文(通用3篇)

  廉政教育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精选19篇)

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范文(精选10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范文(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