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方面范文十一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所谓为人民服务,就是无论是在制定政策、方针,还是在执行各项方针政策时,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着想,切实为人民谋福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服务群众方面的文章11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服务群众方面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新店镇在21个村探索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许继武工作连”,在“连排班”的基础上“筑支点”,将服务延伸到群众的家里,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精心谋划思路,扎实动员部署

  自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工作。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部署、亲自动员,切实指导21个村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新店镇不断创新服务内容,突出特色服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丰富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活动,不断将全镇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新店镇目前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许继武工作连”21个,共有400余名党员参与联系服务1.7万户群众6.1万人,其中贫困户430户群众1149人、200余名一对一具体联系帮扶困难群众200人。

  二、坚持问需于民,找到精准服务方向

  为找准服务方向,确保解决的问题是群众最关注的,给出的服务是群众最需要的,把了解群众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实现党员“能做什么”与群众“想要什么”的“无缝对接”。一是民情日志“记”需求。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了“民情日志”活动,由一名党员担任网格员,定期走访网格内群众,上门入户问需于民。做到“四必记”,即群众诉求必记、解决办法必记、办理结果必记、满意程度必记。对走访排查出的群众急事、难事详实记载、详细分类、跟踪问效,对维稳隐患提前介入,同步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二是开展“心愿树”认领活动。根据党员的兴趣爱好、职业特点和业务专长,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作用,更好地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采取“群众点单、党员接单、互动评单”模式精准对接百姓需求。让百姓“种下一个个愿望”,按照术有专攻、业有所长的原则,由党员接单,让专业人去干专业事,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帮助村民实现一个个的愿望。三是上下联动“解”难题。党员一方面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村党支部,使上级党组织充分了解掌握群众需求,另一方面将群众各类需求通过党务、村务公开栏、微信群公示,让群众监督党员服务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三、多形式提高服务效能

  结合自身实际,把明确党员职责、靠实工作责任、激发党员工作热情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设岗定责立规范。充分考虑每位联系党员的工作职能、岗位、特长和群众需求,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有效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二是结对帮扶解民忧。农村有帮扶能力的党员结对1—2名在生产生活中有困难的群众作为帮扶对象,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信息提供、项目支持、资金倾斜等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重点帮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脱贫致富能力,提高了党员联系服务质量。新店镇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人员列为帮扶重点,扎实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三是联系卡服务。将党员联系电话,工作职责、联系电话等内容印制成片卡,发放到家家户户。四是集中办公。党员“利用文明实践日·相约星期三·民事大联解”在村办公室集中坐班为村民办事。五是主题活动服务。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春节前夕、重阳节等节日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群众;春耕、“双抢”、秋收等农忙时节,党员帮助缺劳力的农户割稻插秧工作。

  四、线上线下同步服务

  创新“1+21”微信便民服务模式,通过建立“湖城新店”微信公众号和21个“村级微信群”,搭建起群众线上许下“微心愿”的平台。在线上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收集群众需求,针对收集到的群众需求和心愿,充分整合党员干部、乡亲志愿服务团资源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实现愿望。一是微信用户“一人不漏”。组建湖城新店微信公众号、村微信服务群,邀请辖区所有使用微信的群众入群并关注APP,21个村建立微信群,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村、到组、到户。目前,共建立微信群21个,共有1万余群众进入微信服务群。二是主动亮明身份。村支两委干部、党政班子领导、站办所负责人、驻村工作队员、党员等全部实名入群,搭建了“零距离”“全天候”的党群干群“连心桥”,让1100余名党员干部与6.1万名群众连成了“一家人”。三是服务群众“一触即发”。各微信群每天不定时发布工作动态、最新政策文件、办事服务流程、天气预报等,群众通过微信群足不出户即可快速了解“天下事”和办理事务。四是群众有问“一点就通”。各村微信群和公众号均由专人管理,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管理员或有关党员及时回应解释,需要线下办理的问题及时转交有关科室和部门承办,办理结果通过微信群或电话及时反馈。五是线下建立微信群值班制度,建立微信群值班台账,每个站办所负责一周值班,值班人员定期不定期发布与村民生产生活相关的信息,内容涵盖***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惠民政策解读、相关业务办理流程、主题活动通告、科普知识、法律常识、扫黑除恶知识、禁毒反邪宣传、治安维稳、预警信息等。同时,镇干部和村干部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解答村民的问题,做到村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通过微信群,进一步拓宽了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解决了群众咨询难、办事来回跑腿问题,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指尖上”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为村民服务的效率。

  五、完善制度措施,构建评价体系

  一是找准服务需求。开展业务服务需求专访,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梳理、汇总、建台帐,真正做到了点对点、面对面研究问题、倾听意见、问计于民,集中精力找准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确服务责任制工作重点。二是突出服务重点。在突出帮扶服务重点上着力,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切实改善民生,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三是严格考核。新店镇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党建年终考核,个人帮扶情况作为评先选优依据。对工作敷衍不能取得实际效果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影响的进行追责。四是分析研判,力办实事。临时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分析研判会,对群众的诉求、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类,按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分类提出解决办法,村里能解决的立即予以解决;村里不能解决的,由乡镇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因客观原因一时解决不了的,向群众解释清楚,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五是定期公示,接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诉求、意见建议、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等情况,逐月分别在党务、村务公开栏和微信群进行公示,实行党员群众公开评议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与评判,并留存资料和照片存档备查。

  自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以来,400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先锋官”作用,先后与结对群众“一对一”式互动沟通800余次,党员共计走访群众10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50余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200件,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知识3000余人次,开展相关资助活动6次。

第2篇: 服务群众方面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围绕这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本人通过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深入谈心交流,就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查摆,并深入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明确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现将有关情况向**主任以及各位领导作个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学习有所放松,存在“吃老本”现象。以前在县委机关上班,生活和工作相对更有规律,能安排时间主动系统的学习。来到乡镇工作后,认为工作第一、学习第二,没有统筹兼顾学习和工作,学习抓得不紧、不实。特别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停留在网络上,没有沉下心来认真钻研、深刻理解。甚至有时总觉得自己是研究生,知识储备完全够用,在学习上存在松懈思想。

  2、发展思路创新思维不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大。服务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有时存在依赖思想,认为党委指挥到哪我就干到哪,闯劲不足,担当不够。比如在危旧土坯房套房安置点建设中、高速公路、西气东输、工业园扩区调区等项目推进难、推进慢的瓶颈问题办法不多、攻坚力度不够大。对一些制约发展的土地、资金、以及信访维稳、土地征收等共性问题,思想还比较保守,有时显得太谨慎,办法点子不多,存在一定的依赖思想。

  3、对村组一线调查研究不够系统,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不够。纠缠在具体事务之中的时间较多,对一些偏远山区村深入调研的次数较少,对村组干部了解和关心不够,到江背工作了一年半,新建村才去过一次,其他村的所有组也还没有到全;下村调研也仅仅停留在听汇报,看面上,看亮点较多,解决实际问题较少。解剖“麻雀”式的调研少,导致调查研究的实效性不高。

  4、有时抓工作急于求成,个人修养和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在工作和生活中,能与班子成员真诚相待,但有时为工作保质量、赶进度,在布置的工作落实不及时、不到位时性子会急一点。由于镇本级财力相对有限,平时对资金使用上卡得比较紧,对部分相对困难的村组关心不够、保障不足,有时个别村要钱多了还会批评人,挫伤干部积极性,自身素质和修养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从严要求有待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方面落实不够严。虽然时时处处警醒自己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中央“八项规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在权力利益面前不谋私利,但对一些小节问题有时自我要求还不够严,离高标准、严要求还有差距,有时会碍于情面超标准接待、收送土特产等;在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方面,本人一直沿用前几任领导留下的车辆和办公室。

  经过深入剖析,我发现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一是根源在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还存在差距,没有很好地践行群众路线;二是党性修养有所放松,一些工作落实缺乏一抓到底的“钉钉子”精神,跟踪督查不够,致使好思路没有及时转化为工作实效;三是艰苦奋斗精神有些弱化,没有自我加压,存在松懈享受倾向;四是执行制度和纪律意识有所松懈,存在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同志们的意见建议,下一步,我将认真抓好整改。

  1、在落实决策和平时工作中更加勇于担当

  在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上狠下功夫,大胆实践创新,努力在工作中多出新点子,多想新办法,增强担当意识,大胆开展工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问题。积极主动承担好组织赋予的工作职责。力争在短时间内基本解决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等最急需、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与此同时,加快推进敬老院改扩建、公办幼儿园等一批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抓工作的落实力、操作力、执行力。

  2、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更加勤政为民

  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挤出时间,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深入村组一线开展系统性、针对性地调查走访。发扬“钉钉子”精神,多去偏远山区村组以及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疑难问题较多的地方实地调研,掌握情况、寻找症结、解决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困难,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自觉做到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对群众负责、接受群众监督。

  3、在锤炼党性党风党纪中更加严于律己

  更加严格、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先正己、再正人,以“八项规定”为标尺,防微杜渐,不搞下不为例。在细节和小事上,时刻绷紧党性这根弦,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始终警惕“四风”侵袭,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本色。

第3篇: 服务群众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要求“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经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认真研判,笔者得出以下浅见。

  问题及原因

  当前,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不强,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薄、践行宗旨不积极,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弱化、发展党员不均衡,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突出、开展活动不经常等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

  从环境因素分析,主要是社会生活的变革对部分党员的认识观念产生冲击。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复杂变化。

  从思想因素分析,主要是党员个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力。一些党员对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抵挡不住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随波逐流,迷失方向。

  从工作因素分析,主要是组织对党员队伍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存在形式单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学习教育形式以举办培训班、发放辅助材料供自学等为主,效果不理想。

  从条件因素看,主要是基层组织经济基础弱导致活动缺失。无论是村级组织,还是社区党组织,经费都比较紧张。村集体没有积累,社区难创收,组织活动经费没处解决,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有想法没办法。

  对策建议

  党员发展工作上突出严肃性,扩大队伍来源。发展党员要摆脱束缚,放宽视野,重点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基层干部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注重质量。

  党员教育工作上突出实效性,注重学用结合。如农村党员,要把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新科技成果的能力、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其教育重点,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解决好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党员管理工作上突出灵活性,分类分层管理。对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实行外出登记制度,落实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管理责任;对老年党员可采取划分党小组的办法,指派支委专人负责其教育管理,使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管,老有所为。可打破地域限制,组织离退休党员按行业相近、兴趣相同、年龄相仿等标准成立党小组,由不同的支委联系,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交流效果。

  组织开展活动上突出多样性,丰富活动形式。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党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网上的学习与交流,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党员特点和行业分布,划分若干个党小组,平时以党小组活动为主,支部按季活动一次,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以党性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第4篇: 服务群众方面

问题一:目前干部队伍存在哪些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风不浓,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仍有差距

目前干部队伍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修养和提高工作技能的作用,没有形成我要学的意识,使目前的机关学习、定期培训等学习机会流于形式;有的干部工作凭习惯和经验,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适应不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工作,习惯于做好眼前工作,对新观念、新事物接受慢,市场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不强,对工作起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有的干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善于研究、总结经济规律,一些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着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的问题,习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方式管理和决策,不善于用法律和市场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

(二)作风不实,干部队伍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有的干部淡化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与群众的关系由鱼水关系转变为蛙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落实上级任务,没有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有的干部进取心不强,感到工作没有什么成就感,不思上进,消极怠工,出现混日子的现象,工作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了解社情民意不够,对村(社区)安排布置多,检查督促少,具体指导少;一些干部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一些干部缺乏活力、干劲,工作不深入,工作效率不高,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较艰苦,一些干部无心工作,千方百计找门路、跑调动,对本职工作往往敷衍了事。

(三)制度不适,基层干部考核评价和日常管理相对滞后

首先是岗位设置不科学,按照目前的“三定”方案,机构设置上与工作实际不相配套,混岗、一人多岗、一个岗位多位领导分管、职责不清,岗位不明的情况十分突出,编制和岗位不对口的情况非常普遍,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或者是不到位;其次是干部考核机制不健全。虽然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年终考核时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干部失去工作积极性;三是绩效考核难对应。公务员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了年终奖,使得乡镇可以利用的等次考核不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仅靠评优评先兑现考核评价结果,很多人误认为绩效工资是自己工资的组成部分,是自己应该得的,所以绩效工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

(四)出口不畅,基层干部合理流动和未位淘汰有待完善

我县机关干部交流的力度不大,特别是长期以来没有进行交流,使乡镇干

部本地化现象严重,在同一地方工作久了,一些干部工作缺乏上进动力,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降低,而惰性增大,还有一些人因此形成利益小集团,影响正常推行政策和落实工作的情况;同时一些年龄偏大,或者升迁无望的机关干部,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或者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甚至公然跟党委政府对着干,无视机关管理制度,在干部和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对待这样一些人,缺乏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约束。

原因:

(一)思想教育隔靴搔痒,导致张力不强。受到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使部分干部对教育不感兴趣,只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教育没有入脑入心,从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弱化,教育作用弱化。一是内容多杂。在当前的干部管理教育中,内容包罗万象,说教多于引导,使各级干部疲于应付,把教育当负担,抓教育求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二是方法滞后。现在的干部与干部之间文化程度、社会见识等方面相差无几,从而使受教育的干部觉得学不到东西,对教育不感兴趣,加上一些干部开展政治教育、做思想工作缺乏经验,方式方法简单,很难收到实际效果。三是流于形式。现在的干部普遍存在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抄笔记”任务来完成,用来应付检查,表面工作多,实际教育少,单位领导和干部业务交流的多,思想交流得少。

(一)队伍管理瞻前顾后,导致威力不大。党管干部缺乏力度,个别基层党委正副书记在干部管理中瞻前顾后,既不愿管理也不敢管理,推卸责任,生怕引火烧伤自身。一是自身不硬,管理上底气不足。有的领导干部自己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强,又不善于学习研究和虚心求教,对干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感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想管管不好,甚至觉得不管不乱,越管越乱,不敢严管,致使有的单位班子没有凝聚力,人心涣散;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但管不好别人还管不好自己,甚至带着下属整天忙于社会交际和应酬,自身不正,威信不高,因而在管理上底气不足,导致对下属干部不敢管、不会管现象。二是不愿较真,管理上硬气不够。由于长期受社会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干部价值观发生蜕变,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事关系等因素,一些干部对自身职业产生倦怠心理,造成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三是不敢批评,管理上锐气不多。在对干部的管理教育上,“情”和“理”结合不够,重“情”轻“理”,一些干部在管理上遇到问题,回避绕道走,不敢批评,存在“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难搭挡,批评下级怕伤感情”的错误思想,怕丢荣誉、丢选票,对下级管理讲哥们义气,和气过盛而锐气缺少,讲一团和气甚至放弃原则,精力投放在谋“人”上,而对谋事谋管却浮于表面。

(三)奖励惩处举重若轻,导致动力不足。一是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执行力度偏软。在各项绩效考核中,考核和被考人员都不愿得罪人、惹麻烦,奉行“好人主义”、“平均主义”,加扣分凭主观印象,对业绩突出者不多奖,对碌碌无为者不多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受制度不完善的影响,执行效果有失公允。干部素质能力不同,责任分工也有多有少、工作任务有重有轻。各单位在分配任务中普遍存在“能者多劳”,而完成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干得多失误多、受到的批评多、压力大,不干或少干的反而出现错误的机会少,自然受到的批评少,从而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

(四)绩效评价顾此失彼,导致压力不够。干部考评标准本身存在一定的难操作性。一是标准相对较“粗”。从机关干部到基层干部,没有按照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的不同来区分,而是存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问题。二是标准相对较“偏”。干部考评突出了对日常管理的“原则”性考评,但与业务工作、与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结合不够紧密,难以真实应证核心履职情况。三是标准相对较“虚”。一些考评的标准看似很具体,但具体怎样去“量”,没有“量”的具体办法,似乎干部民主测评成了干部考评的“唯一”定性依据,甚至出现工作任务越重付出越多的干部绩效考评结果却越差的倒挂现象,造成部分分值失实,达不到真正竞争激励的目的。

第5篇: 服务群众方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所谓的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如今,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因此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原因。通过第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出存在学风不正,学用脱节,造成政策始终“走在路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的现象。

  表里不一,纪律松懈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原因。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规定为无物,使制度形同虚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

  脱离实际,敷衍塞责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观原因。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不以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充分了解基层实际为出发点,抓落实搞“上下一般粗”,基层难落实、难见效;“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甚至搞移花接木;抓工作始终慢半拍,不催不办、不推不动,办起事来也拖拖拉拉。

  综上所述,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开展好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为切实大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我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党性修养,把讲的和做的有机统一起来。“我们领导者的责任,首先要正确决策、在决策作出以后,就要狠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不尚空谈。”而要抓好工作落实,就要以增强党性为有力抓手,端正学风。按照“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的方法,通过一面“吃透”方针、政策、路线、讲话精神,一面“吃透”工作实际,把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使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群众,打通“末梢堵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以趁早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作思路,以建立点-线-面层层责任包办为工作保障,以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为工作方法,做到谋事要实、解决要实、反馈要实,切实保障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一方面,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主动落实、主动解决;另一方面:严以用权,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将权利运行阳光化,将办理进展阳光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防止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和“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的现象发生。

第6篇: 服务群众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要求“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经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认真研判,笔者得出以下浅见。

  问题及原因

  当前,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不强,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薄、践行宗旨不积极,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弱化、发展党员不均衡,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突出、开展活动不经常等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

  从环境因素分析,主要是社会生活的变革对部分党员的认识观念产生冲击。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复杂变化。

  从思想因素分析,主要是党员个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力。一些党员对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抵挡不住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随波逐流,迷失方向。

  从工作因素分析,主要是组织对党员队伍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存在形式单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学习教育形式以举办培训班、发放辅助材料供自学等为主,效果不理想。

  从条件因素看,主要是基层组织经济基础弱导致活动缺失。无论是村级组织,还是社区党组织,经费都比较紧张。村集体没有积累,社区难创收,组织活动经费没处解决,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有想法没办法。

  对策建议

  党员发展工作上突出严肃性,扩大队伍来源。发展党员要摆脱束缚,放宽视野,重点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基层干部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注重质量。

  党员教育工作上突出实效性,注重学用结合。如农村党员,要把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新科技成果的能力、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其教育重点,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解决好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党员管理工作上突出灵活性,分类分层管理。对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实行外出登记制度,落实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管理责任;对老年党员可采取划分党小组的办法,指派支委专人负责其教育管理,使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管,老有所为。可打破地域限制,组织离退休党员按行业相近、兴趣相同、年龄相仿等标准成立党小组,由不同的支委联系,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交流效果。

  组织开展活动上突出多样性,丰富活动形式。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党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网上的学习与交流,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党员特点和行业分布,划分若干个党小组,平时以党小组活动为主,支部按季活动一次,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以党性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第7篇: 服务群众方面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第8篇: 服务群众方面

  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和材料。现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自我对照检查的基础上,为接受党员群众的评判和监督,切实解决政治上不够坚强和“四风”等方面所存在突出问题,确保达到修正错误纠正缺点目的,特制定个人整改方案,请大家监督落实。

  一、针对政治上不够坚强的整改措施

  1.政治坚定性不强。由于自己是从内地来新疆工作,还保持一种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固定思维模式和观念,对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有些不理解,没有从新疆的区位资源优势、宗教历史沿革、国际战略地位来认识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对全国稳定大局的重要性,导致自己对维稳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认识不够。

  整改措施:(1)切实将政治坚强作为第一标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第一任务,深刻领会实质,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战略定力,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和地委关于维护稳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提升分析研判能力,时刻保持大局观念,把“确保不出事,不出大事”作为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思想和行动上全面进入备战状态。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2)深入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新疆“三史”、“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五观”认真研读新党办(20_)11号文件,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每月深入乡镇调查研究不少于4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升政治鉴别力。

  整改时限:立即整改,在20_年底见到明显成效,并长期坚持。

  2.政治敏锐性不强。对当前新疆“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认识不到位。在对分管部门和援疆队伍的管理中,只是以干好工作、完成任务为标准,没有将抓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认识不够深入全面,在发动援疆干部宣讲民族团结投入参与不够。

  整改措施:(1)认真落实常态化维稳措施,充分相信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每月对分管部门和单位进行督查4次,对不坚守岗位、维稳措施不到位、思想麻痹、行动迟缓等现象予以坚决纠正。

  整改时限:今年年底

  (2)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每月开展1次援疆干部开展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宣讲活动,并作为一项重点督导检查内容。

  整改时限:今年年底

  3.政治鉴别力不够强。长期在湖南工作,到托克逊工作后对民族宗教政策缺乏系统深入学习,带头执行政治纪律,抓宗教事务管理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整改措施:(1)坚持每周5到所联系的库米什清真寺去1次,教育联系点宗教人士在引导信教群众、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2)每月深入乡镇、村(社区)切实弄清当前乡村基层民族宗教工作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少于3次,认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4.政治执行力不强。在工作中缺乏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魄力,对地委、县委的重大战略部署,有理解不深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整改措施:(1)继续推进安居富民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县人民医院中心楼建设,力争在10月底交付使用。

  整改时限:今年年底

  (2)充分发挥援疆工作优势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争取资金,确保在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技术帮带方面取得新成效。

  整改时限:今年年底

  (3)要把产业援疆作为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深化产业合作,吸引更多湖南企业来县投资兴业。

第9篇: 服务群众方面

  目前,一场师德师风整治的大幕正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展开。学校通过对我校教职工作风的大整顿,使全校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更加严明,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一名教师,在作风整顿中就要认真反思自已在思想上,工作态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自查自纠,对照检查。

  一、组织纪律方面

  作为一名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就必须保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那就务必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来约束自己,即“身正为范”。根据这些法规法纪,我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比如对没完成作业或未交作业的学生罚扫地,对听课不认真的学生罚站……从这些现象可以根据出我对教师法规法纪的认识、理解还不深透,在整风过程中,应严格反省批评自己。

  二、教育教学方面

  教育教学地评价一名教师的确良重要准则。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是受教育的对象,教育质量的好坏是学生和家长来评定,而家长的评价的标准是看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数。我认为自己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本职工作之余,还应向优秀教师取经。多用时间与精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在本次整风运动中,我应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深刻反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查其根源,对症下药,以提高自身素质,让自己与“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标准靠齐,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意识不够强。

  不善于培养自己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未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在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更没有掌握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

  2、宗旨观念不够牢固。

  我有时对待学生和自己的同事不能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尤其当手头工作稍多,稍忙时,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至自己为学生服务、为同事服务的公仆意识淡化,没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为群众所急。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基层的老师也干不了什么大事,没有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至于为群众服务意识的淡薄,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一切为了群众”是要求我们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同事,做到树立党员一面旗的良好形象。

  经过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爱岗、敬业、奉献”的内在含义,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从职业道德范畴来看,良好的师德师风对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永恒的要求,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第10篇: 服务群众方面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风不浓,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仍有差距
  目前干部队伍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修养和提高工作技能的作用,没有形成我要学的意识,使目前的机关学习、定期培训等学习机会流于形式;有的干部工作凭习惯和经验,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适应不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工作,习惯于做好眼前工作,对新观念、新事物接受慢,市场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不强,对工作起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有的干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善于研究、总结经济规律,一些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着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的问题,习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方式管理和决策,不善于用法律和市场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
  (二)作风不实,干部队伍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有的干部淡化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与群众的关系由鱼水关系转变为蛙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落实上级任务,没有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有的干部进取心不强,感到工作没有什么成就感,不思上进,消极怠工,出现混日子的现象,工作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了解社情民意不够,对村(社区)安排布置多,检查督促少,具体指导少;一些干部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一些干部缺乏活力、干劲,工作不深入,工作效率不高,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较艰苦,一些干部无心工作,千方百计找门路、跑调动,对本职工作往往敷衍了事。
  (三)制度不适,基层干部考核评价和日常管理相对滞后
  首先是岗位设置不科学,按照目前的“三定”方案,机构设置上与工作实际不相配套,混岗、一人多岗、一个岗位多位领导分管、职责不清,岗位不明的情况十分突出,编制和岗位不对口的情况非常普遍,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或者是不到位;其次是干部考核机制不健全。虽然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年终考核时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干部失去工作积极性;三是绩效考核难对应。公务员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了年终奖,使得乡镇可以利用的等次考核不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仅靠评优评先兑现考核评价结果,很多人误认为绩效工资是自己工资的组成部分,是自己应该得的,所以绩效工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
  (四)出口不畅,基层干部合理流动和未位淘汰有待完善
  我县机关干部交流的力度不大,特别是长期以来没有进行交流,使乡镇干
  部本地化现象严重,在同一地方工作久了,一些干部工作缺乏上进动力,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降低,而惰性增大,还有一些人因此形成利益小集团,影响正常推行政策和落实工作的情况;同时一些年龄偏大,或者升迁无望的机关干部,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或者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甚至公然跟党委政府对着干,无视机关管理制度,在干部和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对待这样一些人,缺乏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约束。
  原因:
  (一)思想教育隔靴搔痒,导致张力不强。受到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使部分干部对教育不感兴趣,只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教育没有入脑入心,从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弱化,教育作用弱化。一是内容多杂。在当前的干部管理教育中,内容包罗万象,说教多于引导,使各级干部疲于应付,把教育当负担,抓教育求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二是方法滞后。现在的干部与干部之间文化程度、社会见识等方面相差无几,从而使受教育的干部觉得学不到东西,对教育不感兴趣,加上一些干部开展政治教育、做思想工作缺乏经验,方式方法简单,很难收到实际效果。三是流于形式。现在的干部普遍存在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抄笔记”任务来完成,用来应付检查,表面工作多,实际教育少,单位领导和干部业务交流的多,思想交流得少。
  (一)队伍管理瞻前顾后,导致威力不大。党管干部缺乏力度,个别基层党委正副书记在干部管理中瞻前顾后,既不愿管理也不敢管理,推卸责任,生怕引火烧伤自身。一是自身不硬,管理上底气不足。有的领导干部自己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强,又不善于学习研究和虚心求教,对干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感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想管管不好,甚至觉得不管不乱,越管越乱,不敢严管,致使有的单位班子没有凝聚力,人心涣散;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但管不好别人还管不好自己,甚至带着下属整天忙于社会交际和应酬,自身不正,威信不高,因而在管理上底气不足,导致对下属干部不敢管、不会管现象。二是不愿较真,管理上硬气不够。由于长期受社会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干部价值观发生蜕变,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事关系等因素,一些干部对自身职业产生倦怠心理,造成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三是不敢批评,管理上锐气不多。在对干部的管理教育上,“情”和“理”结合不够,重“情”轻“理”,一些干部在管理上遇到问题,回避绕道走,不敢批评,存在“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难搭挡,批评下级怕伤感情”的错误思想,怕丢荣誉、丢选票,对下级管理讲哥们义气,和气过盛而锐气缺少,讲一团和气甚至放弃原则,精力投放在谋“人”上,而对谋事谋管却浮于表面。
  (三)奖励惩处举重若轻,导致动力不足。一是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执行力度偏软。在各项绩效考核中,考核和被考人员都不愿得罪人、惹麻烦,奉行“好人主义”、“平均主义”,加扣分凭主观印象,对业绩突出者不多奖,对碌碌无为者不多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受制度不完善的影响,执行效果有失公允。干部素质能力不同,责任分工也有多有少、工作任务有重有轻。各单位在分配任务中普遍存在“能者多劳”,而完成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干得多失误多、受到的批评多、压力大,不干或少干的反而出现错误的机会少,自然受到的批评少,从而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
  (四)绩效评价顾此失彼,导致压力不够。干部考评标准本身存在一定的难操作性。一是标准相对较“粗”。从机关干部到基层干部,没有按照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的不同来区分,而是存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问题。二是标准相对较“偏”。干部考评突出了对日常管理的“原则”性考评,但与业务工作、与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结合不够紧密,难以真实应证核心履职情况。三是标准相对较“虚”。一些考评的标准看似很具体,但具体怎样去“量”,没有“量”的具体办法,似乎干部民主测评成了干部考评的“唯一”定性依据,甚至出现工作任务越重付出越多的干部绩效考评结果却越差的倒挂现象,造成部分分值失实,达不到真正竞争激励的目的。

第11篇: 服务群众方面

  党员教育治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治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党员教育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建党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熟悉到,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党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党员教育治理的重要性熟悉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治理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有些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忙,疏于对党员的教育治理。二是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党员,不愿走在群众的前面,热衷于象普通群众那样随大流;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怕得罪人,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有的党员消极落后,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有些“党员不像党员”,甚至与党组织讨价还价。四是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少数党员革命意志衰退,信仰动摇,对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有的思想出现庸俗化,混淆了党员和一般群众的区别,党员的先进性无从谈起。五是宗旨意识弱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的党性意识淡漠。他们不能很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嘴上经常说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不愿为人民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利用共产党员的身份谋私利,捞好处。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队伍出入不畅,造成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在“入”的方面,一些基层党委对发展党员工作热衷于定指标、下任务,片面追求数量,忽视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在“出”的方面,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基本流于形式。许多党组织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怕得罪人,不敢进行评议,即使评议出来,对那些“三不”党员和其他不合格党员处理也软弱无力。

  (二)党员治理机制滞后,造成对流动党员难于有效治理。一是流动党员的流入地党组织不愿接收,流动党员不愿受治理。二是改制企业、破产倒闭企业党组织不健全,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使下岗职工党员无法过组织生活。三是下岗职工党员返回家乡、外出务工党员不断增多。四是离退休党员逐年增多,退休后返回家乡、居住外地的不少,流动性增强。

  (三)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化,造成党教工作效果削弱。一是组织生活单一化。“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往往是走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二是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在党员教育上没有考虑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的特点,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效果很一般。

  (四)党员缺乏有效监督,造成一些党员放任自流,甚至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对党员的监督一般只停留在面上的警示上。党员监督的社会体系也不完善,民主监督气氛不浓。许多人还存在不敢监督的问题。

  二、积极探索新机制、新办法,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党员教育治理工作的实效性

  (一)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要从抓源头入手,牢牢把住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关。一是实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制。每次公示的时间不少于10天。党委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主要看预备发展的党员的程序是否合法,材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查,被认定合格后方可吸收入党。三是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新发展党员工作实行“谁介绍谁考察,谁审批谁负责”。通过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实现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转变。

  (二)创新党员退出机制,保证党员队伍出口畅通。首先,必须明确新形势下不合格党员的标准,准确判别和认定不合格党员。制定的标准要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得到绝大多数党员和群众的普遍公认。其次,要改进民主评议党员的方式方法。应积极尝试新路子,如实行“两票制”评议,即由党员评议票加上群众评议票来综合评定党员是否合格。还可以实行立体式评议,如机关党员由本单位支部党员和纵、横向有关联的单位党员共同评议,综合评定党员。最后,对评议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要严厉处置。处置的过程及办法必须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程序规范、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三)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增强党教工作实效性。一要建立党的领导非凡是党的“一把手”抓党教工作的机制。把“一把手”抓党教的工作列入领导责任制考评的目标之一。二是建立“以块为主”抓党教工作的机制。大到党委,小到党的小组,必须切实负起党教工作主抓责任,并把能否抓好党教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考评目标。三要建立党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和完善以组织部、宣传部、纪检部门为主体成立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四要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变灌输式的教育为形象教育,变单一的理论教育为整体素质教育。同时,要加快电化教育和多媒体教育的发展步伐,不断改进党内组织生活的质量。

  (四)创新流动党员治理机制,扩大党管工作覆盖面。一是运用网络治理。有条件的基层党委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党建网站,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到网站上接受教育和治理。二是实行专人联系治理。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定期与流动党员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三是加强党员组织治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五)创新党员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党员的自我约束和荣誉感。一是要建立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精神上,坚持对优秀党员和党支部进行表彰和在传播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并重,激发他们再接再励,永葆先进。在物质上,应建立优秀党员社会保障制度。可考虑设立党员建设基金会,对连续二年被评为优秀的党员,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二是要建立党员帮扶制度。对困难党员,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由机关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进行帮扶。三要建立和完善党员的有效监督机制。在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的同时,可开设党务公开专栏,以增进对党员监督的透明度。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条例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党员的警示教育。

推荐阅读:

  纪检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通用3篇)

  陪产假请假条范文七篇

  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存在问题和不足范文(通用6篇)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范文(精选6篇)

  自我诊改报告范文(通用4篇)

  民主生活会材料六个带头范文(精选20篇)

服务群众方面范文十一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服务群众方面范文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