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经典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经典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其实,这些失败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是没有人在意而已。如果你能总结失败,利用失败,你一样也会成功。精选范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篇1
我国大数学家祖冲之不但精通天文、历法,他在数学方面的贡献,特别对“圆周率”研究的杰出成就,更是超越前代。
大家知道圆周率π是圆周与直径之比π≈3.14159。古时候人们知道π值是“3”,制木桶木盆的匠人都知道“径一周三”,就是木桶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
当然,现代已经用计算机算出了小数点后两千多位数字的圆周率。可那时候没有计算机,全凭手算。在祖冲之之前,西汉末年的数学家刘歆算出圆周率是3.1547。东汉的科学家张衡算出圆周率约为3.1622。到了三国末年,数学家刘徽创造了一种“割圆术”来求圆周率,圆周率的研究才获得了重大的进展。
什么叫“割圆术”,“割”就是“分”的意思,就是将圆细分成很多等份。画一个顶点都在圆周上的边长都相等的多边形,求出多边形的边长,再算圆周率——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算出的圆周率就越精确。
一天早上,祖冲之正在家中读书,读的就是那刘徽做了注的《九章算术》,看到“割圆术”处,心想:将那正多边形的边数算到96个并不算多,多边形的周长与圆周长相差还甚远,为何不再多算一些,正多边形的边长愈多,多边形的周长不就更接近圆周长了吗?那算出的周率不就更精确了吗?想着想着,抬头一看,正见儿子在外玩耍,便叫道:“暅儿,你且去后山砍两根竹子来。”
祖冲之的儿子叫祖暅,聪明伶俐,受祖冲之的影响,耳濡目染,也喜欢了数学,后来也成了数学家,提出了著名的“祖暅定理”。听见父亲唤自己,急忙跑了进来问道:“爹,唤儿有什么事情?”
祖冲之说道:“你去后山砍一根毛竹来。”
暅儿问道:“又要做算筹?”
祖冲之答道:“不错,你去砍了与我拿来。”
祖冲之那个时代,还没有1、2、3、4、5、……阿拉伯数字,计算全靠一根根小棍,那个时代把这些小棍叫做算筹。
为了得到尽可能准的数据,祖冲之用“割圆术”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增多到24576边。现在,圆是“割”开了,但计算过程真叫一个苦啊。祖冲之把算筹摆得到处都是:桌上摆不下,在地上摆,书房的地摆不下,就到堂屋的地上摆。
祖冲之从早算到晚,摆弄那算筹,摆了满满一地,妻子叫吃饭了,都无从下脚,只好扔给他两个窝头。暅儿踮着脚来回给他递算筹,直到掌灯时分。这祖冲之才站起来,但是腰已经直不起来了。就这样整整算了两天,才算到192边形,人已经是累得腰酸背痛的。
祖冲之捶捶腰说道:“暅儿,今天就到此为止,这地上的算筹不要动了,明日起早再算。”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祖冲之就起了床,没有叫醒妻子和耿儿,秉烛再算,几个时辰后,天已是大亮,那祖冲之还蹲在地上只顾埋头摆弄算筹,没有注意从门外忽然走进一人来,那人也没留意地上的算筹,径直走到祖冲之面前,兴冲冲拍拍祖冲之的肩膀说道:“文远兄,我告诉你一件事——”话还没说完,只听那祖冲之大叫一声:“你,你——”
把那来人吓得一跳,那人说道:“文远兄,你这……”
祖冲之站起来,摇摇头叹了口气,“你看看地上,这两天的功夫全白费了。”来人才看见地上满地的算筹。他进来的时候,没留意,将那摆好的算筹踢得个稀乱。那人连声说道:“抱歉、抱歉。”匆匆走了。
祖冲之此刻真是无比懊恼。
祖冲之只好叫起暅儿,从头再来。祖冲之说道:“暅儿,这次算后,你把每一次的结果记将下来,我们从头再来。从十二边形算起。”
就这样,祖冲之有蹲在地上摆起了算筹,日复一日。新做的算筹有的没有打磨光滑,一不小心,那算筹上的毛签就会扎进手指,钻心的疼痛,一天下来,那祖冲之的十个手指,早已经是血迹斑斑。
算到第七日,算出了圆内接正24576边形的周长是六丈二尺八寸又三一八三二。这时,祖冲之累得走路都直不起腰了。
歇了一日,接着算,从外切正六边形算起,一共算到外切正24576边形,又花了九天的时间。
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祖冲之计算出这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值,在当时,实属极了不得的成就,在欧洲,一直到1573年,才由德国的一位叫握脱的数学家求出了π的值用分数355/113表示,比起祖冲之晚了一千年!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篇2
失败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是没有人在意而已。
李璞璘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她和其他同学一样,很快就成为了求职大军中的一员。
名校的背景、硕士的文凭,让初出校门的李璞璘,对求职前景充满了信心。不料,第一次应聘,李璞璘就遭遇了“滑铁卢”。那时,她去应聘国内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开始是笔试,她很顺利地通过了。面试时,因为表现优秀,李璞璘也顺利入围。可因名额有限,那家公司最终录用了另外一名比她更优秀的女孩。初战失利,给了心高气傲的李璞璘当头一棒。
一个月后,李璞璘有意放低姿态,又去参加了某国际知名能源外资企业的应聘。当她小心翼翼地通过严格的面试,好不容易闯进复试时,没想到,却因为女性的身份,李璞璘再次被无情地刷了下来,那家公司最后只录用了另外3名比她差得多的男生。面对性别歧视,她十分气愤,但气愤归气愤,工作还得继续找。
此后,李璞璘又先后进行了20多次求职,虽说曾有8次入围最终的面试,但每次仍是铩羽而归。不过,天生不服输的她,依然屡败屡战。只是,在“战斗”之余,李璞璘也开始寻求另一条求职新路。
一天,在经过路边的一家书店时,李璞璘无意中看到该书店的橱窗上,摆了很多诸如《求职成功学》之类的书籍,可唯独没有“求职失败学”之类的读物。这时,她突然灵光一闪,心想:自己求职失败的经历这么多,这其中的经验,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把它们写出来,编成一本书,给其他求职者一些启发和帮助,应该会有广阔的读者市场。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还能快速有效地宣传自己,让有缘的招聘主管看到并且被打动,从而顺利找到工作,那不是一举两得吗?
想到这里,李璞璘兴奋极了。于是,从20xx年的4月27日起,她开始把自己求职失败的惨痛经历,在博客上进行连载,并起名为《“我为什么没有拿到offer”的十个故事》。真实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实用的建议、深入的分析,结果,短短几天时间,她博客的点击率就突破了2万。此后,看李璞璘博客的网友越来越多,大家甚至把她的博客当成了日常讨论的论坛。
网上的热闹很快就带来了现实的热闹,一时间,新浪等各大知名网站纷纷邀请李璞璘去做节目,让其讲解求职真经。
让李璞璘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博客浏览量的快速暴涨,她引起了某着名网络公司人力资源主管的注意,并最终被该公司高薪录取,年薪15万元。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其实,这些失败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是没有人在意而已。如果你能总结失败,利用失败,那么,你就会像李璞璘一样成功。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篇3
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是以色列科学家,他1941年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一个乡村,父母都是农民。1972年,他在以色列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由于谢赫特曼习惯用怀疑的眼光审视一切,因而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就难免与他人产生磕磕碰碰。或者说,他过得不是那么如意,甚至有人嘲笑他是个疯子。
1982年,41岁的谢赫特曼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这年4月8日,他在大学的实验室里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铝锰合金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固体物质。他异常兴奋,把这种固体物质命名为“准晶体”。
谢赫特曼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了同事,但没有人能理解,更没有人相信。他不但没有得到与同事分享惊喜的欢乐,反而遭到了无情的嘲笑。因为在传统理论看来,固体物质只有两种存在形式,要么是晶体,要么是非晶体,不可能有第三种,这就是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准晶体”的存在形式。
谢赫特曼千方百计地试图说服同事,“准晶体”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几个月过去了,一切皆是徒劳,不仅没人愿意听他的解释,反而嘲笑他是个疯子。实验室的主管走到他面前,把一本书放在桌子上,不屑地说:“你为什么不读读这个?你所说的新发现是完全违背科学基本常识的,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被要求离开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小组。
一年后,无奈的谢赫特曼返回了以色列工学院,开始与材料学专家伊兰·布勒希一道继续从事对“准晶体”的研究。可是,他依然没有摆脱被嘲笑的命运,有的人甚至指着他的鼻子说:“本想你这个疯子去了美国我们可以安静些了,没想到你还是被遣回了。”
1984年,谢赫特曼、布勒希二人同美国科学家约翰·卡恩、法国晶体学家丹尼斯·格拉蒂亚斯合作撰写了论文,详细地描述了制出“准晶体”的具体方法。争取发表这篇论文的过程很不顺利,众多的科学杂志都拒绝了它。一些编辑甚至嘲笑说:“我们不需要如此无聊的论文,更不需要违背‘科学常识’的论文。”
经过不懈的努力,这篇论文总算在一家小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发表后,立即在化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学术权威公开站出来质疑谢赫特曼的新发现,美国著名化学家、两届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嘲笑说:“谢赫特曼是在胡言乱语,世界上没有什么‘准晶体’,只有‘准科学家’。”一些高校的老师还以这篇论文为例,教育学生要尊重“科学常识”,不要胡思乱想,不要做不学无术的“伪科学家”。显而易见,这篇论文根本没有改变科学家们对“准晶体”理论的否定态度。
实践检验真理,时间解决问题。在经受了近30年的嘲笑后,“准晶体”理论终于得到了全世界最权威科学家们的一致认可。“准晶体”材料硬度很高,不易损伤,使用寿命长,加上具有无黏着力和导热性较差的特性,适合制造眼外科手术用的微细针头、刀具等,还适合制造不粘锅具、柴油发动机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极大地改善人类的生活。谢赫特曼也因此成为了20xx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一人独享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的奖金。
20xx年10月5日,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拉尔斯·特兰德等人在解释谢赫特曼获奖原因时说:“他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了一种‘反常理’的现象——铝合金中的原子是以一种不重复的非周期性对称有序方式排列的。按照当时的理论,具有此种原子排列方式的固体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他的发现在当时引起了极大争议,为了维护自己的发现,他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但这一发现促使科学家们开始重新思考对物质结构的认识。”美国化学协会主席纳西·杰克逊说:“他的发现勇敢地挑战了当时的权威体系,是科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有自信就不怕嘲笑,已是古稀之年的谢赫特曼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科学需要质疑,任何新事物的发现,难免要遭受误解甚至嘲笑,经受住嘲笑而笑到最后也就成功了。”
从根本上说,这个世界并不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是掌握在那些能够经受住嘲笑且勇往直前者的手中。
推荐阅读: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经典.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