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的事例励志
关于成功的事例励志
有哪些励志的成功事例让你深受启发的?精选范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关于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成功的事例篇1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尊的人,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征服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得成功。而丧失自尊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自轻自贱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从而放弃了努力奋斗。所以没有自尊的人,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关于成功的事例篇2
1946年7月,他出生在纽约曼哈顿一所慈善医院里。不幸的是他被药用镊子伤到了面部神经,导致左脸颊部分肌肉瘫痪,左眼睑与左边嘴唇下垂,语言能力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幼年时期,他一直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只有周末才能见父母一面。因为长相的原因,大家都不喜欢他,也不愿意和他玩。他十分渴望得到友谊和别人的关爱,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可人们总是将他拒之门外。
11岁那年,父母在不断争吵中分道扬镳,唯一让他感到温暖的母亲也离开了他。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那样温馨美好。父亲对他十分严厉,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一顿斥责和辱骂。父亲经常朝他嘶吼:“你为什么不能变聪明一点儿?你为什么不能强壮一些?”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简直一无是处。
15岁那年,他来到费城,与母亲和继父生活在一起。他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被人认为是一个带坏其他同学的典范。他一共换了12所不同的学校,常常待不了多久就被学校找个理由开除了。走过苦难的童年和少年,他渐渐长大成人,并且在体育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或足球明星,可是没有一所体育院校愿意录取他;他想参加海军,可是又不够年龄。无奈之下,他只好来到瑞士,一边给女学生上体育课,一边学习戏剧课程。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排演阿瑟•米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时,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名演员。
不久,他满怀信心地回到了美国,进入迈阿密大学,正式学习表演艺术。然而他的导师很不喜欢他,认为他不是演戏的料,永远也不会有前途,还劝他尽快退学。尽管他不相信命运,也不愿意服输,但还是以三个学分之差,被迈阿密大学拒之门外。
随后,他来到了纽约。迷恋于星相占卜的母亲断言,他会成为一个明星,但不是演员,而是以作家的身份。于是他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暂时放弃了做演员的梦想,潜心研习剧本的写作。他想,人们总是在试镜时拒绝我——因为我的眼睑下垂,因为我的声音太过低沉。既然我无法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我总有能力去修改润色自己创作的剧本吧!
1974年,他突发灵感,创作了一个叫《洛奇》的剧本。当时不少制片人都很看好这个剧本,但因为他坚持要求出演其中的男主角,而被所有的制片人拒绝。他不甘心,又带着剧本分别拜访了美国的500多家电影公司,终于,在被拒绝了1850次后,有一家电影公司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片子以很低的成本在一个月内就拍完了,可谁也没想到,这部电影会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一匹黑马。
1976年,这部电影的票房突破了2。25亿美元,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并获得最佳男主角与最佳编剧的提名。著名导演兼制片人弗兰克•科波拉由衷地赞叹道:“我真希望这部电影是我拍的。”
一夜之间,他成了全球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就是观众心目中的超级偶像、单片酬金超过20xx万美元、好莱坞武打动作巨星史泰龙。回眸往事,史泰龙感慨万千。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也许他根本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是别人的拒绝激发了他的斗志,磨砺了他的意志,洗礼了他的灵魂,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用史泰龙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干出点儿什么名堂,来为自己赢得一点儿自尊与自信。”
关于成功的事例篇3
白天,她是个女佣。臃肿的身材,破旧的衣裙,乱蓬蓬的头发,粗糙的双手,指甲缝里都是黑泥。她干所有的杂役,擦地、刷锅、洗衣、收拾房间,雇主夫人的轻蔑和嘲笑,房东太太尖声的催租和谩骂……她的生活被繁重的劳碌压得喘不过气。
但是每当夜晚来临时,在她那间破旧的小屋里,在昏暗的油灯下,她趴在地板上细细地勾画着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作,嘴里哼着快乐的歌谣——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画画让她忘记了白日里的劳累和疲惫,忘记了周遭的讥讽和嘲笑。
她没有画架、没有画桌,更没有画布,甚至连画画的颜料都是她厚着脸皮赊来的。甚至,她经常自己调制颜料:河底的淤泥、路边的野草、教堂的烛脂、动物血、面包屑等都是她的“独家配方”。她以手指作笔,在一块块小木板上,画着只属于她自己的画。
在法国一个名叫桑里斯的小镇上,她的人生岁月已经走过了50年,她没结过婚,只谈过一次失败的恋爱。她是孤独的,很少与人交流,没有人知道她是一个画家,人们只知道她是杜佛夫人家的帮佣。
1920xx年的一天,杜佛夫人家来了一位名叫伍德的客人。伍德是德国知名的艺术评论家和收藏家,他是毕加索、布拉克的知音。在杜佛夫人的晚宴上,伍德无意中见到被随手丢在角落的一块画着苹果的小木板:它静静地站在墙角,但丰饶的颜色赋予了它喷薄欲出的生命力。伍德的眼前一亮,在他看来这幅画不但用色绚丽饱满到让人眩晕甚至窒息的地步。
无比惊讶的伍德急忙打听作者的名字,杜佛夫人轻蔑地说:“这不过是家里一个叫萨贺芬的女佣画的,她可从来没学过什么绘画。”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伍德当即买下了这幅画。他找到萨贺芬对她说,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画家,但要继续多加练习,他可以资助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为她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
可是,命运对萨贺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德国军队打进了法国,一战爆发了。伍德被迫逃离了法国。临走时,他告诉萨贺芬,希望她一直坚持画下去。萨贺芬的生活又陷入了困窘。尽管生活艰难,窗外战火纷纷,萨贺芬就像忘记了一切,每天坚持画画。她信仰圣女大德兰的话:“执着于自己的作品,在锅里也能找到上帝。”
20xx年过去了。1920xx年的一天,伍德再次来到了法国桑里斯小镇。这时,小镇正举办画展,在画展上,他又看到了“萨贺芬”的名字。他称赞萨贺芬是不服输的伟大画家,并允诺将继续为萨贺芬筹备巴黎画展。
萨贺芬说:“先生,您知道吗?执着于自己的作品,在锅里也能找到上帝,当我悲伤时,我会去野外,摸摸树,和花、鸟、虫子说说话,一切就会好的。”
在伍德的资助下,萨贺芬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她第一次购来亮晶晶的银器,第一次有了宽大的画室,她甚至精心布置了房间,并为画展开幕给自己订做了一套一生中最昂贵的纱裙。
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萨贺芬。就在画展前夕,史无前例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事先约定好的巴黎画展因为联办方临时取消只能再议。痛苦失望的萨贺芬又重新回到了破旧的小屋,昏暗的烛光里,她握着画笔,快速、疯狂地涂抹着,直到最后被邻居送进精神病院。
1942年,萨贺芬在疗养院寂寞离世。1945年,在伍德的多方努力和奔走下,萨贺芬的作品终于在巴黎和世界各地展出,萨贺芬一举成为法国“现代原始画派”(又称“素朴画派”)的著名画家。
萨贺芬的一生是寂寞的,生前籍籍无名,穷困潦倒。但她又是快乐的,在贫穷和落魄中,绘画一直是她的精神支柱,她在喜爱和执着中实现了自己独特的价值。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和价值,每个人的锅里都有一个上帝,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推荐阅读:
关于成功的事例励志.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