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质疑最后却成功的名人事例
面对质疑最后却成功的名人事例
被别人质疑自己的能力,的确是一件很令人失落的事情,但有的人总能够在质疑中坚持自我,其实有很多名人也曾受过质疑,但他们最后都取得了成功。精选范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名人面对质疑最后却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面对质疑最后却成功的名人事例篇1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每次考试,他都是倒数几名。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大家认为他是笨蛋,是个白痴。伙伴们嘲笑他,说他永远和失败在一起,是失败的难兄难弟。邻居们说:“这个孩子将来注定一事无成。”
他努力过,可是收效甚微,自己在学业方面取得的进步近乎为零。但是,他还是在不断地加班加点地苦读。
他每天醒来后都害怕上学,害怕被嘲笑。周末,他坐在自家的门前,看着草地上喜笑颜开的男孩们,感到自己的未来一片渺茫。
时间在一天天地流逝,而学校也在考虑劝其退学。
一次,他看到一个老人为了一张被老鼠咬坏的1美元钞票而痛哭不已。为了不让老人伤心,他悄悄回家将自己平时积攒的硬币换成一张1美元的钞票交给了老人,说这是他用魔法变回来的。老人激动不已,说他是个善良聪明的孩子。
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决定要带他出门,目的地是波士顿。他说:“我们坐汽车可以到达。”父亲说:“那我们坐汽车吧。”可是,在中途的一个小站,父亲下车买东西忘记了汽车出发的时间。就这样,汽车在他的喊叫声中呼啸而去。他很害怕,心想:“这下怎么办,没有汽车,父亲怎么能到波士顿呢?”波士顿汽车站到了,他下车时却看到父亲正在不远处等着他。他快速跑了过去,扑进父亲的怀抱,诉说一路的忐忑不安,害怕父亲到不了波士顿,并惊讶父亲是如何到达的。
父亲说:“我是骑马来的。” 他惊讶不已。父亲说:“只要我们能到达目的地,管它用什么方式呢。孩子,你学业不成功,并不代表你在其他方面不能成功,换一种方式吧!”此时,他猛然醒悟。
后来,他看到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痛苦不已,就想:假如自己用魔法帮助他们实现,即使是假的,但起码从精神上减轻了他们的痛苦。
从此,他对魔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跟随一些魔术师学习魔术。
他开始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教他魔术的老师发现他在这方面具有很高的悟性,学东西很快,而且每次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很快,老师的技巧便被他学完了,他不得不换老师。就这样,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换了四个魔术老师。然后,他成了大名鼎鼎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
有人问他是怎么成功的,大卫·科波菲尔说:“父亲告诉我,成功对我们来说好比是个固定的车站,我们在为怎么到达而绞尽脑汁,大家都在争夺汽车上的座位,没有得到座位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汽车,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骑马或者乘轮船去车站呢?这样我们不是也到达了吗?只不过我们换了一种方式。”
最后,大卫·科波菲尔又说:“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是父亲安排好的,其实那个小站离波士顿很近,骑马竟然比坐汽车还快,所以父亲到得比我早。”
面对质疑最后却成功的名人事例篇2
1820xx年的冬天,庄严肃穆的音乐大厅里正在演出歌剧《费德里奥》,许多名门贵族观看了这场演出。但在歌剧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观众发现乐队、歌手无法协调,而指挥却毫无察觉,仍在台上竭力指挥着。
观众终于忍无可忍了,他们在台下窃窃私语。指挥发现了,他让乐队、歌手重来,但情况更糟。
有人在喊:“让指挥下台。”
指挥已听不到观众在说什么,但是从他们的神情中,他读懂了所有。
他从台上下来,流泪了。
在世界音乐史上,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伟大的音乐天才贝多芬在这一天完全失聪了。
所有人都预感到他不会再在音乐上有所发展了,但是两年后,也就是1820xx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上演。这首曲子是他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继而在厄运不断的打击下,贝多芬完成了世界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贝多芬的苦难与成就是成正比的,苦难给予他多几分,他的音乐才华就增长几分;苦难逼近他的灵魂几分,他灵魂的光彩就会绽放几分。著名指挥家卡拉扬说:“是苦难成就了他。没有苦难,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贝多芬长得很丑,他的脸上还经常长一种疮,一直无法治愈,爱情也迟迟不肯垂青他,他惟一的依靠就是音乐。音乐成了他的生命,他对音乐已没有任何功利向往。
在维也纳演奏《第九交响曲》时,他听不到乐队的任何声响;演奏结束,观众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他仍听不到。
当主持人把他引向舞台中间时,他还没弄明白这是为什么。那是多么令人心酸,但又是任何音乐人修炼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境界。
面对质疑最后却成功的名人事例篇3
她的名字是苏意涵,是台北市的一个高二学生。20xx年5月,她来到美国亚特兰大市世界展览中心,参加一年一度的英特尔国际科学展。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中学生科学竞赛,每年都会有众多的优秀选手参赛。
苏意涵的展位很小,不到一平方米,她年龄也小,只有十七岁。在这个高手如林,面积巨大的展览中心,苏意涵就像一只丑小鸭瑟缩于灰暗的一隅,而对面展位的主人,却是一只闪烁着耀眼光环的白天鹅——一位美国学生,去年该项竞赛活动的金奖得主。那位美国学生被评委以及参观者,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水泄不通,可苏意涵的展位前却总是冷清清地几乎没有一个人。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流走,苏意涵想,如果再这样下去,这次肯定是白来一趟了。她极不甘心,因为她带来的是一项在中国台湾被专家学者普遍看好的科技成果。
她想起了临行前亲友说过的一句话:当你寂寂无名时,你的成果无论怎样不同一般,也极有可能像一粒微尘被世俗的劲风吹走。
她在心里说:不行,我一定让这甜美的果实被人知道让人赏识,我不能让我近一年的辛勤劳动付诸流水,我要主动出击!
想到这,苏意涵一步跨出展位。她觉得自己走出这一步便进入了一个无限宽广灿烂的天地。
苏意涵大声拦住欲从她展位前一晃而过的一位评委说:你有5分钟吗?
那个人看了一眼小小年纪黄皮肤的她,摇了摇头,急匆匆走了。她这样拦了五次,都遭到拒绝。当她并不气馁再一次拦住一位评委的时候,这人终于肯留步了!苏意涵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对着这位评委作了简要的自我介绍以后,就有声有色地讲了起来:这个实验主要是探讨燃料电池的触媒转换效率,这项研究对于改善混合同构型金属,加强原料电池的应用及缓解石油能源危机都有可贵的借鉴意义。
五分钟到了,她要讲的话也正好全部讲完了。整个上午如此这般,她总算争取到了几名评委当了自己的听众。
因为她知道,这些评委们个个都是顶尖级的专家,多争取一个听自己的介绍就会多一分胜算的把握,她觉得以五分钟来请求一个评委,是不是太过奢侈了?她决定下午索性只要一分钟。
吃过午饭后,她便又开始拦评委了,她说:请给我一分钟行吗?
果然就有更多的评委愿意听她的介绍了。她知道这既是机遇,也是更大的挑战,自己的语言必须更精练,更富有感染力。从听完介绍的评委微笑颔首的表情上,她知道自己收到了期盼中的效果。
果然,她成功了!她不但获得了英特尔国际科学化学科首奖,而且最大奖项“青年科学家奖”她也榜上有名。由此,她获得了五万八千美元的奖金、一台英特尔双核笔记本电脑以及学费补助、暑期打工及考察补助等。在历年的三十六位大奖得主中,仅有六名是美国之外的,苏意涵是亚洲两个人中的第二位幸运者。
所以说,一个人的成功,努力做,固然很重要,而争取别人听你讲话更为关键,对于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尤其如此。当然,这需要勇气,更需要你出色的说话艺术与水平。这个事说来容易做时难,自己的口才是需要大量的文化知识内涵来垫底的。如果平时不多读书,不多实践,那你的口才从哪里来?如果你不多练习,不多实践,这一切就会变成不可能的。这位苏意涵之所以得到成功,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那可是需要过硬的功夫的。
推荐阅读:
面对质疑最后却成功的名人事例.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