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业外贸发展的影响(1)论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论文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欧洲率先掀起绿色环保运动以来,相关的绿色环保法规、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及标志、绿色包装要求、绿色补贴措施等相继在整个发达国家蔓延,且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实践表明,绿色环保的种种规定和要求已逐步成为继反倾销之后影响国际贸易的另一主要措施,并呈现出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本文论述了绿色壁垒的含义和形成过程对我国农产品产生的影响,目的在于为我国农业外贸持续稳定的发展开辟一条长远可行的道路。 【论文关键词】 关税壁垒 非关税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 贸易壁垒 绿色护照 非歧视原则 我国加入WTO以后,在关税壁垒(tariffbarrier,NBs)逐步取消后,绿色标志、环境原则将成为最大的非关税贸易壁垒(non-tariff barrier, NTBs)--“绿色壁垒”,这将严重阻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 绿色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又称环境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protection and barrier of trade)。 绿色壁垒从具体内容看,具有以下特点: 1.较强的技术性,即对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的鉴定都包括较多的技术性成分。

2.较大的灵活性。由于各国的环保标准不统一,可选择的余地大。

3.较高的隐蔽性。许多国家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往往难以预见具体的内容及其变化,难以适从。

4.一定的歧视性。有些国家往往根据自身与其他各国的具体贸易状况采取不同的手段,使国民待遇原则受到扭曲。

5.影响的严重性。绿色壁垒一旦生效,其效应较之关税壁垒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且这种措施容易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多个国家,产生连锁反应。 6.争议性大。

由于涉及面广,标准又不统一,隐蔽性与合法性相互交织,往往容易产生分歧,难以协调。 “绿色壁垒”的种类包括:

(1)绿色关税制度;

(2)市场准入制度;

(3)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4)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5)绿色包装制度;

(6)环境卫生检疫制度;

(7)绿色补贴制度。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y)、押金制度等等。

总之,绿色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

(1)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合法性。绿色壁垒是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而建立起来的,有效地利用了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抓住了人们关心生态问题的心理,迎合了绿色消费的浪潮,从而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姿态为发达国家所利用。

(2)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绿色壁垒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回避了分配不合理的分歧,不易产生贸易摩擦,而且各种检验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

(3)实施效果上的歧视性。有些国家根据在贸易过程中掌握的对方实际情况,不断更换检验标准和检验设备,通过制定更高的标准来达到抑制进口的目的,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严重扭曲了国民待遇原则。

(4)保护内容上的广泛性。绿色壁垒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而且还包括所有有关环节上的中间产品以及工业制成品等几乎所有产品。

不仅对产品本身的品质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产品从生产前的状况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绿色壁垒影响非常大,已经扩展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因其标准繁多、苛刻、多变,有较大的争议性,从而给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本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二、绿色壁垒的形成 绿色壁垒形成的初期,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安全的要求;同时,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出口的余地已经很小,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需求,绿色壁垒逐渐背离了其初衷。

于是,贸易与环境两个原本不相干的问题被一条绿色的纽带捆绑在一起,绿色壁垒就出现了。 20世纪的最后5年,以1995年世贸组织专门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着绿色外衣的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不再扮演年轻的配角,而是跻身重要行列。

到了1999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环保这道绿色的贸易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制定了160多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也越来越多。

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关系日渐突出起来。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是消除贸易障碍,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

环境保护政策的目标是防止市场的失败,其中包括自由贸易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保护和改善环境。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与健康,在生活中积极呼吁政府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在消费上则更多地关注绿色无公害食品。

“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潮流,“绿色产品”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一股绿色消费浪潮悄然兴起。这是绿色壁垒产生的条件之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中的力量越来越大,第三世界国家也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出现,这对有野心的发达国家来说是很不利的,他们要想在以后更好地掌握好他们的政治局面,就必须在经济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正所谓经济决定政治。由此,发达国家积极迎合这股绿色浪潮,纷纷出台了贸易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从而达到限制进口和扩大出口的目的,在实质上起到了贸易壁垒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随着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的逐渐弱化,“绿色壁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保护本国利益的主要贸易手段。

三、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人们对于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果品、畜牧、水产等农产品的加工、出口却普遍认为前景光明。然而,入世后这些农产品出口所遭遇的技术封锁,令许多业内人士始料不及,仅仅几个月时间,他们就发现当初的梦想在发达国家一个接一个无情的“绿色壁垒”打击下,变得支离破碎,不但企业出口量锐减,有的面对技术封锁更是无可奈何,经营陷入了进退两难、无法应对的地步。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强化了农业环保技术标准,提高了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管理观念与手段落后于国际化的商业竞争需要。

我国出口农产品生产仍然沿用传统生产方式,标准不严,农民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了许多农产品生产缺乏质量规范和安全约束。有的种蔬菜时大量使用禁用农药、肥料;有的养殖畜禽时添加激素,而生产水产品时则时常喂食各种药物,致使出口产品不仅存在化肥、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有的甚至有安全隐患。

这往往在安全性指标上达不到进口国的要求,致使我国的大部分蔬菜及瓜果进不了日本;牛肉进不了欧盟;猪肉、牛肉、龙眼、苹果、香梨等进不了美国。我国绿色食品无论从生产标准上,还是从检查、认证管理上都不被国际所认同。

在绿色食品中,只有大约10%属于AA级的绿色食品才相当于国外的有机食品,才与国际标准接轨;其余90%的A级绿色食品,一时还难以被国外广泛接受,难以领取“绿色护照(Green passport)”,这样致使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绿色农产品出口受阻。 从对农业整体的影响来看,具体表现为: 第一,农产品受阻的品种增多,受阻产品从蜂蜜到冻鸡,进而延伸到整个畜产品和水海产品。

第二,对中国畜牧产品实行“绿色贸易壁垒”的世贸组织成员从发达国家(欧盟,美国,日本)延伸到到部分发展中国家(韩国、新加坡)。 第三,中国成为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扣留的进口产品中,中国占同期的9.48%,居受阻国家和地区的首位。 第四,对中国进口农畜产品检验项目增多。

如欧盟对中国茶叶检验项目已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的检验增加到62种。 据估计,2002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尤其是“绿色壁垒”给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100亿美元左右。

四、针对绿色壁垒提出的对策 针对现在琳琅满目的“绿色壁垒”,中国农产品要想走出国门,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和农产品自身的优劣势,指定适于农业发展的长远策略,在此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1.将绿色贸易制度建设纳入贸易体制改革中,并调整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 2.积极实施ISO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

ISO14000是一个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包括环境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评估、环境行为评价等若干方面,是将环境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原材料、能源、工艺设备、生产、安全、审计等各项目管理之中的自愿性标准。 3.积极加强国际合作,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借鉴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制度,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外资发展环保型农业,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我们应在加强环境管理的同时,促进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环境技术合作,结合我国现有的环境技术、管理水平和承受能力通过与主要贸易伙伴进行双边谈判,争取签署相互承认协议,减少因为环境标准的不同而形成的贸易壁垒。 4.积极争取国际组织的环保技术与资金支持,发展“绿色产业”。

要抓住我国已加入WTO和国际上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帮助并支持发展中国家减少污染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利时机,多领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5.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出口贸易伙伴多元化。

目前我国主要的出口贸易伙伴国是美国、欧盟和日本,而他们是绿色壁垒的主要发源国,其环境保护标准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可以调整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地理方向,扩大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6.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人才。

由于绿色壁垒所具有的技术性、灵活性和隐蔽性,仅仅一般了解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尽快培养大批国际型的专门人才,进行国际贸易伙伴国的法规技术标准和WTO有关技术壁垒协议的研究,及时扫描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供政策和技术改进建议,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贸易与环境条款的谈判,按照WTO的非歧视原则(the principle of un—discrimination),运用外交手段正面反击各类绿色壁垒。

五、结语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保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伴随着种种障碍。我们应该正视困难,大力提高环保意识,规范标准,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距离。

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统一认识,减少摩擦,为我国外贸持续稳定的发展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推荐阅读:

  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技术贸易壁垒产业影响分析(1)论文

  试论人民币升值\汇率波动与房价调控

  论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

  浅议小城镇在金华

  基于因子分析的河北钢铁集团竞争力分析

  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论文

浅议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业外贸发展的影响(1)论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浅议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业外贸发展的影响(1)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