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绝不能开放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与“幼稚”的汽车 工业 相比,农业似乎已被认为是 中国 为数不多的“成熟产业”之一。4月10日,当访美的中国总理朱容基离开华盛顿的最后一刻,通宵达旦谈判的中美外贸官员们就中国加入WTO一揽子协议中的重要部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达成一致。这是朱总理访美此行唯一正式宣布的谈判成果。据新华社通稿称,中国在小麦TCK黑穗病 问题 上做了重大让步,允许美国西北七州向中国出口小麦,中国还解除了对美国包括加利福尼亚在内的四个州向中国出口柑橘的限制。据报道,中方谈判代表龙永图强调,这个协议是中国提出的“最新、最好、最有诚意的出价”,在三五年前完全是“不可思议的”,龙永图说:“美国农民将会非常非常高兴。”美国农民确实非常非常高兴,美国报纸形容他们是“欢呼雀跃”,美国农户的院外集团称,中国的让步“令人印象深刻”、“令人惊奇”,在农贸市场上的开放“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史无前例的”。而在中国,由于官方迄今为止仍未公布协议的具体 内容 ,少数 研究 者只能从互联网上获取由美方公布的相关信息,因此可以预料的巨大争议仅仅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而且全部是在与农民毫无关系的城市知识界中间展开。中国社科院 经济 所和天择经济研究中心曾召集国内一批知名经济学家讨论这个协议及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结果没有哪两位专家持完全相同的观点。

“什么行业都可以放,唯独农业不能放。”社科院 经济 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博士说,“一旦放开,对其他行业都是利弊兼有,惟有农业的市场开放对9亿农民尤其是耕作传统农作物的农民基本是只有弊而享受不到利益,将直接导致他们的收入下降。”按照现在的粮食价格和关税率,袁钢明算出的结果是,中国农民的收入至少会减少1/4。

农民生存的艰辛使袁钢明心中的忧虑更为深重。“中国的粮食生产与价格实际上不是一个市场贸易的问题,而是一种收入分配的人为调节,或者说不能简单当作一种生产性的产业,而应该看作一种为了保障9亿农民基本生存的公益事业。国家设立的较高的粮食收购保护价,实际上是在不承担农民 社会 保障的情况下,给农民支付的某种补贴。也是国家为保护 工业 免受农业过剩人口和小工业的冲击、将农民留在土地上的一种有效措施。”袁钢明因此认为,粮价倒挂是完全正确的,他介绍说,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在工业化时期都遇到过按照比较效率来说放弃农业才划算的情况,但他们无一例外地用提高粮食价格保护农民收入。日本本来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但为了维护本国农民稳定的生活结构,他们向进口的粮食征收700%的关税。“日本、法国在开放粮食市场上同美国扯了四十年的皮,让步的速度有如蜗牛爬行。而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农业生产落后的国家居然承诺不补贴农业,防线居然这么轻易就被自己冲破了。”袁钢明无奈地说。

袁钢明当然明白,农业方面史无前例的让步,是为了在其它领域得利,是以农业的牺牲为交换条件,在国家财政依存的国有经济市场开放上增加谈判筹码——比如汽车。袁钢明毫不掩饰自己对这种“可圈可点的谈判技巧”的批评。“在许多人看来,中国需要保护的行业好象越来越多,没有认识到农业是中国一个最大的劣势。他们正好弄错了,事实上,除了农业——或许还有 金融 外,我看不出任何一个行业有充分的理由应受到保护。”“在越来越多的制造行业,中国对美国的竞争优势正越来越明显,”袁钢明通过对1997年中国出口情况的研究发现,当年出口额最多的不是一般认为的棉纺织品,而是半导体,其次是电池。袁钢明因此指出,中国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的出口竞争能力将越来越低于其余的工业产品,“尤其是那些普及的、技术已成熟的制造业,中国很快就会占据优势,10年前谁会想到中国能大量出口彩电和冰箱呢?汽车也是这样,尤其是中低档轿车,别看他们成天叫苦不迭,一开放生产成本马上就能降下来,用不了多久中国就能凭借劳动力优势占领国内、开进国际市场。高档汽车中国可能还会暂时处于劣势,但不开放就永远跟不上国际潮流,永远不能提高技术含量,永远幼稚。”

唯有承载了9亿人口就业的农业,在袁钢明和温铁军等人看来,与农业人口不到2%、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多10倍的美国直接面对,就像是让尚未长大的孩童,按照美国定下的裁判规则与美国的泰森较量,“是完完全全的不正当竞争”。尽管目前农业在我国GDP结构中的份额已降至15%左右,但他们警告说,这方面哪怕是细小的调整都可能被9亿农民放大为显著的社会问题。

关于中美农业协议,还有一个演绎出来的玩笑,这次农业谈判中国“农口”没有一个人参加,当时“农口”的人还很不满,认为关于农业问题的谈判理应由“农口”担纲,但当他们从网上看到协议 内容 后,马上长舒一口气,说:幸亏没去,要不谁负得起这个责任?“私营 企业 家有工商联作为他们的社会压力集团,汽车和电信企业的意见也总是能得到听取。”袁钢明笑着说,“对自己的处境没有充分了解的农民们却没有自己独立的利益代表,即使是我说的可能有失片面,也算是替这些没有‘议价能力’的弱势人群说了说话。”这当然也可以看作是一句笑话。一些论者认为,尽管中美农业协议对于目前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收入的状况在短期内确实可能有雪上加霜的效应,但这是开放中短期内不得不忍受的“阵痛”。然而毋庸讳言,9亿农民是为中国的 现代 化付出牺牲、忍受“阵痛”最多的群体,“阵痛”这个词他们也被告知了快20年了,他们被告知还要继续忍受新的“阵痛”。问题是,这“短期内”究竟是多长时间,“阵痛”还要痛多久?入关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毕竟涉及众多的受益和牺牲,理应由各种有着独立利益的社会群体充分而广泛地“博弈”。这其中要有金融、汽车,还要有官员和农民。毕竟,计划和市场本身都不能给这个经济的社会带来公平的结果,让弱势者继续承受那一份牺牲和代价无论如何不是公平的体现。

推荐阅读:

  资本农业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走向光明前景

  关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中国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诌议(1)论文

  中国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何去何从?

  论住房供给小于需求情况下的利率调节房价的新理论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对外贸易优劣势分析(1)论文

中国农业绝不能开放.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中国农业绝不能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