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二)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一)三次产业结构矛盾的原因 分析
1、第一产业矛盾的症结,在于耕地、水等资源相对短缺和劳动力严重过剩。 我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多,今后每年还有大量新成长的劳动力需要就业。这就使我们面临一个难题,由于资源短缺,必须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这要花费大量投资,包括水利设施的建设,机械设备、动力、化肥、农药的投入等。这就使农产品的成本不断上升,而富余劳动力又使得农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劳动生产率的低下,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纯收入难以增加,“增产不增收”,“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等现象还很严重,成为农业进一步 发展 的关键 问题 。多年来,采取的提高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价格,“以工补农”等措施起到了促进农业发展的效果。但当主要农产品价格接近国际市场价格后,我们面临着政策上的新的选择。除了继续增加农业的投入,特别是 科技 投入,还需要开辟新的道路,采取新的措施。
2、第二产业供给能力大、需求相对不足矛盾的根子,是农民多,收入低。 我国人均拥有的主要 工业 品和住房,在世界上尚属低水平,具有发展的潜力。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 目前 在城市已经普及的商品在 农村 尚无购买能力。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点选择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依次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农业、第三产业和能源、交通、通信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以解决这三个矛盾为战略方向,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成长,推进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解决这三个矛盾而制定的国民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采取重点加强这些产业发展的措施,使资源的配置向“瓶颈”部门倾斜,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取得很大的进展。产业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已得到基本解决,“瓶颈”产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矛盾已得到较大的缓解,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以解决产业供给能力不足,平衡产业比例关系为目标的结构调整,将顺利完成。今后,为了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动力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相应地,产业政策,也要由倾斜式地开发产业供给能力,转向开拓市场,创造和培育需求,通过市场引导产业的调整和优化。
2、我国除了人均耕地、水资源相对短缺外,一部分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相对不足。随着经济总量日益增大,资源消耗过多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目前阶段,应以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基本任务。在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中,要大力节地、节水、节材、节能,以及节约消耗 自然 资源较多的产品,如粮食、电力、钢铁、燃料、化工等产品。要通过节约资源,推动各个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其重点和战略方向,应当放在“三农”,即农村经济、农业和农民上。其原因是: ——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仍是基础最薄弱的产业,也是风险最大,比较利益最差的产业。加上我国人均耕地、水资源相对较少,农业的发展,面临增加投入,提高效益、调整结构等一系列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中,始终把农业放在首位,是我国必须牢牢把握的方针。 ——农村居民工业消费品的需求过小,这是我国工业产品供大于求的主要原因。农村居民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还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资料和部分建筑材料上,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家用电器等,农村居民因购买力低,市场还未打开。 如何开发农村市场对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消费品的需求,是我国第二产业继续发展的关键。否则,我国将难以走出城市企业、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一起上加工工业,但市场只有出口和城市的局面。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开拓工业产品市场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城市已经饱和的一些产品,在农村家庭还远未普及,只要农村购买力提高,现有的产品是有销路的。 ——消灭城乡差别,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乡村面貌的改变,在能源、交通通信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对市政公用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燃料气、供电的需求,对商业服务业,以及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需求,都会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强大动力。同时,随着这些事业的发展,也会进一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出更多的国民财富。 总之,围绕农村经济、农业和农民,开展全方位结构调整,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环节
1、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加快小城镇建设,是逐步完成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性任务的必由之路。 通过推进农业和加工业、流通业的密切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不利地位,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通过小城镇的建设,促进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
2、继续推进能源、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分阶段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三种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不断改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主要基础,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任何国家,无论在其经济发展的哪一个阶段,都把三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政府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的重点。只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三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例如,日本历次长期计划,都把居民供电的满足和保障程度,以及居民到达主要交通干线的时间,作为计划的重要目标。美国政府在能源安全和保障上,制定了从供应、生产和技术开发的长期政策。为了扩大能源供应的多元化,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拨款70亿美元开发了煤炭液化、煤炭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循环流化床发电等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目前已完成了工业示范厂的试验,煤炭的清洁化发电和热效率,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对于开发煤层气和风力发电,政府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大规模的开发和商业化生产。 进入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提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在新的 科学 技术条件下,提高本国基础设施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举措。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动力推动经济增长,作为各国通行的做法,其原因: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需求导向作用,对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需求。二是基础设施的完善,是诸多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高速公路对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大型客机对跨国 旅游 业的发展,都是必要的条件。因此,不断推进能源、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既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3、加快工业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实现资源节约和产业技术水平升级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很大,但从总体看,还存在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生产和使用中能耗与材耗过大、产品质量差、产品生产的规模效益不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弱、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严重等问题。 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动力,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措施,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工业各部门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水资源消耗。生产一批能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中降低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的产品。 ——通过新技术运用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在国内外市场上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 从我国目前经济水平在地区、行业、城乡之间还有极大差别的现实出发,各地区、各行业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的要求不能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适当经济规模,在发展中逐步提高。
4、大力开拓第三产业,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环节。 目前,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无论是常规第三产业还是新兴的第三产业,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今后一个长时期,我国吸收新成长的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力的主要领域。因此,大力开拓第三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三产业的开拓,在城市和农村有着不同的任务。目前,城市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今后,应着重开发旅游、文化、体育等利用闲暇时间的休闲健身产业;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业;开发提供 法律 、技术、财务、投资等专业知识服务的咨询服务业;以及开发房地产业等。 农村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商业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等适应农民需要的第三产业。
推荐阅读: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二).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