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观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
一、前言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问题日益突出。西方经济学作为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我国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如何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一直是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们探讨的热点话题。
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理论性、现实性和应用性很强,是西方经济学界对其两百多年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与概括。其理论体系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和假设基础之上,往往在教学过程中需借助抽象的数学语言,通过数学公式和模型的推导和运用来阐述经济理论与现象。这使得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理论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基于应试的目的仅满足于理解与记忆相关的教学内容,较少主动学习和研究与课程相关的书籍与资料,更加无法独立形成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效率与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与提高,往往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教育初衷和目的大相径庭。笔者认为,改革和创新现行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关键是基于能力本位观,以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所必需的能力为出发点,明确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方法和过程,完善教学评估等内容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育和提高其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素质。
二、能力本位观是教学创新的必然要求
1.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及内涵
能力本位观的理念与内涵。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经60至80年代的发展,于90年代盛行一时。其核心理念是指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的设置中,不仅要注重课程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做好一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挖掘。能力既为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主要由与本职业相关的知识、态度、经验与反馈等四方面内容构成。具备以上四项内容才构成一种专项能力,由若干专项能力构成综合能力,再由若干综合能力最终构成一定的职业能力。
2.能力本位观是高等院校经济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核心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运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能力本位论的核心就在于是一种全面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价值观,不难看出两者目标的一致性。能力本位论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客观要求在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全面分析学生职业活动角色,以提高社会和实际就业岗位对就职岗位职责及其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西方经济学所学习的许多经济学原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处处都有体现,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经济问题。因而基于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初衷,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三方面的转变:一是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强化逻辑思维能力;二是教师引导为主,由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综合能力提高;三是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得到加强。
三、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在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知识传授与学习单向进行,教师按部就班讲授知识理论体系和数学分析方法,学生从头到尾一味记录老师所讲知识点,注重知识要点的识记而非理解;同时,教师与学生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教师无法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师授课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上一知半解,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限。缺乏学习兴趣,很少会主动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相关理论与实际问题,难以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更无法独立分析并解决现实中经济现象与问题。
2.片面注重教学规模,忽视教学质量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是经济与管理相关专业必修的理论课程。授课专业涉及面广,学生人数众多。而在现今教育产业化的宏观背景之下,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相对师资配比不足,同时由于学校经营管理追求规模效益,鼓励大班上课。因而经济学教学以百人以上的大班居多,客观上进一步负面影响了教学效果。一方面,大班授课学生人数众多,学习素质良莠不齐且相互影响,上课过程中老师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大班教学互动、交流等教学环节设置存在一定难度,课堂上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受到限制。因此,片面追求课程教学的规模,只重数量忽视教学效果与质量,得不偿失。
3.注重应试教育,评估考核结果失真
长期应试教育培养模式,往往形成了学习的目的在于取得一个好分数的惯性思维与行为方式。同时由于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成绩评定方式的单一,仅根据期末一次性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加深理解,主动学习并关注经济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加以分析。只是指望考前老师划定考试范围,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这样的做法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显然失去了成绩客观评定就具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基于能力本位观的教学模式创新
1.科学定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化。如前所述,高等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运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其核心是基于能力本位观,以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所必需的能力为出发点,明确培养目标,从而才能在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方法和过程,完善教学评估等方面有所创新,达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育和提高其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素质的目的。
2.优化考核方式,合理评定成绩
能力本位观的定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强化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得到加强,教师由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综合能力提高。因而最终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成绩评定应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的态度、主动学习的努力程度以及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建议丰富考核形式,如增加课堂分组讨论、提交个人研究小论文的成绩评定环节,赋予其一定的权重,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的综合成绩。有利于通过日常考核环节的设置,督促学生加强日常学习的投入,并通过对实际经济问题的探究,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
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可充分加以利用,结合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特点进行组合与配置。其一,最大限度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构建与学生互动的网络课堂平台,可上传课件、习题和拓展学习资源提供并实现共享;也可在平台上进行同学间的相互讨论、教师与学生间的充分交流,及时答疑并提供一定的指导。另一方面,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案例与素材,可结合一些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源,如经济理论的相关背景及其影响的实践案例,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与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兴趣,加深理解。
推荐阅读:
基于能力本位观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