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高效绿色金融体系进行研究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 ,你也能看得到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令人心驰神往,而眼下的北京,这样的美景已是难得一见。严重的环境污染所破坏的不仅是优美的风景,更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多年来一味追求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而忽视环境承受能力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持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正在成为得到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之下,绿色金融必将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对现有绿色金融业务进行重塑整合、打造一套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成为摆在我国金融业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当前,中国政府在绿色金融改革方面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参加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启动会时透露,人民银行正在牵头起草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十三五规划,计划把绿色金融作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写入。几个月以前,国办发文要求一行三会深入研究如何用金融政策推动环境保护。一位接近金融监管层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政府非常重视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而早在去年11月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和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项目共同发起了绿色金融工作小组,该小组旨在提出一个推动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政策框架和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据了解,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发行债券和股票、保险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导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马骏认为,在资源配置中,资金配置的激励机制将发挥关键的作用。只要资金从污染性行业逐步退出,更多地投向绿色、环保的行业,其他资源(包括土地、劳力)也将随之优化配置。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结构是我国高污染的元凶。马骏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实质性地改善我国的环境,不仅仅要依靠更强有力的末端治理措施,还必须采用一系列财税、金融等手段改变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让上述三大结构变得更为清洁和绿色。
只有推动上述三大结构转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中国低碳金融发展2014年度报告》也认为,中国目前显现的主要能源、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想彻底解决,必须从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入手,转为低碳节能的发展模式。而金融作为经济系统命脉,在社会经济运行中起着核心作用,因此利用金融手段来助力、推动解决环境与能源问题,就成为了当前中国必要而明智的选择。记者了解到,在发达国家,与绿色金融相关的制度安排和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已有几十年的经验,绿色投资对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据潘功胜介绍,中国的金融政策在绿色金融方面的认知和探索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不断深化的渐进式过程。改革开放以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经济是各项工作的核心,环境因素在当时尚未成为影响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重要变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于安全生产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考虑,一定规模以下的小煤矿、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等逐渐被淘汰,一些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被动承担了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部分成本,也开始关注环境相关问题对自身经营状况的影响。本世纪以来,按照中央加快转型升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逐渐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采取了限制性政策。
通过总量控制、行业限贷和环保一票否决制等手段限制污染型的贷款与融资,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虽然我国绿色金融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但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仍面临不少难题,绿色金融体系仍有待完善。探索绿色金融激励机制中国绿色产业的资金需求量极大,但现有的金融体系对绿色发展支持力度仍然不够。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巨量资金,仅依靠财政出资是不可能的,要通过制度设计,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绿色行业。一位研究绿色金融的学者告诉本刊记者,应依托各类金融机构,并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碳交易、PPP融资等多种金融工具,构建多元化社会融资体系。我们估计,十三五期间,要达到国家规划的改善环境的目标,中国绿色产业年均投资需求至少是2万亿人民币,但在过去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只能拿出两千多亿元来支持绿色投资,相当于只有15%来自于政府拨款,其余85%需要依赖私营板块。马骏表示。但现实情况是,大量绿色项目的回报率不高,低于融资成本,社会资金就不愿意投资。
而许多污染性项目的回报率很高,继续吸引着更多的资金。以绿色信贷为例。由于我国绿色金融业务目前基本集中在绿色信贷,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状况。虽然绿色信贷发展态势良好,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2014年6月发布的《中国低碳金融发展2014年度报告》显示,绝大多数银行绿色信贷总额与总资产的比例低于2%,排名第一的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占比也只有3.46%。18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16763.80亿元,占总资产的1.81%,与总资产相差甚远。
由此看出,商业银行在落实绿色信贷政策方面整体水平偏低,多数银行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绿色信贷项目因投资回报周期长、效益不能立竿见影而少人问津。一些绿色信贷项目目前仅靠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支撑,严重制约了金融机构服务于绿色产业的积极性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引导资金进入绿色产业,需要设计激励绿色投资的政策体系,以增加绿色项目对银行和投资者的吸引力。另一位关注绿色金融发展的专家也指出,在国家绿色信贷政策导向下,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处于被动阶段,发展较为缓慢,产品缺少创新,其原因之一是我国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的发展目标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着制约与平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认为,现有的金融体系对绿色发展支持力度还不够,其原因不是中国金融市场缺少资金,而是中国企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在绿色证券、在绿色保险等等绿色金融领域动力不足。张承惠指出,造成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政策或者政策支持不够,或者政策支持不当,绿色发展项目前期投入比较大、风险比较高,投资人不太愿意进入等。另外,政府和投资机构也往往存在着利益背离的情况,因为投资机构更多的是追求短期的投资效益,政府更多的考虑是中长期的效益,这两个效益之间有时候会出现矛盾。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也认为,目前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障碍之一在于,参与配置资源活动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更追求利润最大化、赚快钱,而生态环保绿色循环经济是要有成本的。因此,构建积极的激励机制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应加快建立政府、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加速进入绿色经济领域。企业的经营及投资都容易关注短期结果和效益,但与之矛盾的是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恰恰需要的是长期的绿色金融方面的投融资。所以我们需要刺激这些短期的收益将他们转化为长期的绿色的投融资机制。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全球副总裁马汉理认为。
推荐阅读:
对构建高效绿色金融体系进行研究.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