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外商直接 投资 新时期 就业效应
[论文摘要]利用FDI(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就业是我国政府外资政策的直接目标之一。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时期)以来,随着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由劳动密集型加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直接增加就业的作用明显弱化。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下FDI呈现的新特点、原因及对我国就业效应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新时期下FDI呈现的新特点及其原因
(一)新时期下FDI呈现的新特点
1.行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不少制造业的 跨国公司 认为中国已经奠定了发展现代制造业的良好基础,因此开始增加系统性投资,在中国兴建“世界工场”。 以往欧美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 通信 、汽车等资本、技术型密集产业对华投资程度不高的局面已经开始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愈发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一个重要行业。随着服务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跨国公司还加强了对 金融 、 保险 、物流和咨询等行业的投资。
2.跨国并购已成为主要方式
由于“绿地投资”这种过去的投资方式要经历征地、建厂房、安装设备等一系列过程,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和回收周期长,项目风险大。因此,新时期下收购兼并或投资控股等方式成为主流。通过资金的渗透和联合,全球跨国企业在中国迅速的建立起一批生产基地,并逐步实现本土化经营。
3. 人力 资源 的争夺加剧。
入世后,随着竞争性 市场 环境 的形成,跨国公司将改变原来的人力资源策略,他们更需要的是真正具有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的高素质人才。中国员工,特别是经理人员不仅需要协调关系能力、政府关系能力,更要求有真正的市场能力,拥有这种紧缺素质的人才成为争夺的重点。
(二)FDI呈现新特点的原因
1.产业结构升级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外商在我国重点投资的行业主要是服装、鞋类、 电子 元器件、箱包、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没有明显的带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项目,大多数进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大力发展的产业。跨国公司投资最密集的行业有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化 工业 等行业,都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
2.国有企业的改制与改革
3.利用外资政策变化
4.国际分工的深化
二、新时期下的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一)FDI与就业效应
外商 投资 对就业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为了对外商投资的就业效应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依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可以把外商投资的就业效应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1.FDI的就业创造效应
包括直接就业创造效应和间接就业创造效应。前者是指外商投资由于增加新的生产能力所直接创造或增加的就业机会;后者是指外商投资带动了与其有关的前后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前后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所增加的就业机会。
2.FDI的就业替代或就业损失效应
一方面是指外商投资并购东道国企业后,在整合、重组的过程中, 因人员精简而导致的就业人员就业机会损失或丧失;另一方面指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国内 市场 的竞争程度,为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国内企业不得不减少就业人员,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或者为了提高竞争力而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使一些人员失业;或者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激烈竞争,使国内一些企业倒闭破产,从而导致许多就业者失去就业岗位。
3.FDI的就业转移效应
是指由于外商投资和东道国企业的合资,或合作,或并购使那些停产和濒临于倒闭的企业得以挽救,从而转移了原有企业从业人员的就业。
(二)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1.增加的就业总量下降。
长期以来, 跨国公司 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以上新项目、建新企业的方式进行,或者说多数是“绿地投资”。90年代中期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将越来越多地通过并购投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服务业及研究开发等领域。这是由于中国实施并购的有利条件逐步增加了,但从增加就业角度来看,与绿地投资相反,并购方式并不创造新的就业。随着跨国公司战略调整和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从总量上看,FDI 的就业效应与90年代前高速发展的时期相比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2.直接效应的弱化
在90年代中期以前,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要素,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转移,因此创造就业的数量效应十分显著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 中国 经济 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中国政府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主导思想由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调整为弥补“技术缺口”和“ 管理 缺口”,由注重扩大引资规模调整为注重提高引资质量。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外国投资者(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将抢占市场作为对中国投资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新时期下设立的外资企业的技术含量和资本含量明显提高,创造就业数量的效应相应弱化。
3.间接效应增强
除直接雇员外,外商投资企业也通过与东道国企业建立的各种连锁关系及乘数效应创造就业。根据产业的关联效应,在新时期下,外商投资的汽车、 电子 行业比之前投资的轻工、纺织行业具有更广泛的前向与后向联系,可以使供货商、销售商和服务代理商创造就业机会。近年来随着大型跨国公司内部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垂直一体化程度的逐渐下降,这类效应显得越发重要。那些大企业相继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价值增值链特定的部分,出于技术原因或增强灵活性方面,它们在一国或国际范围内日益转向寻求外部资源,造成就业正逐渐地外部化。
4.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进一步被强化
一般来讲,跨国公司比较重视 人力 资源 开发和培养东道国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这将有益于东道国经济的就业间接质量效应。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为了使其技术、设备能够有效运转和经营方针能有效贯彻,跨国公司就必须在我国培养掌握其经营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它们都有一整套成熟的员工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丰富而实用,培训效率也高。这不仅提高了本企业员工的素质,还为国内企业培训员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现成方式及教材。
三、应对FDI新时期下就业效应的对策
促进 经济 增长、加快技术进步和增加就业一直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 投资 的三大目标。但随着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跨国公司 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直接就业效应明显弱化,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完全协调发展,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加快技术进步和增加就业两者之间存在一定替代关系。就业效应在新时期下发生变迁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阶段变化的必然结果。
(一)促进产业关联,增加间接就业。
跨国公司在新时期下具有更强的前、后向连锁关系,应大力扶持当地配套企业的发展,提高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零部件采购率和配套率。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关联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群集的形成和提升,而且可以创造间接就业。 例如鼓励外商企业进入与我国供应商联系紧密的行业,带动我国与外商企业有关的前向、后向产业的发展,使我国企业参与到外商企业的国际生产、经营和销售的网络之中去,充分发挥外商企业间接就业创造效应增加我国劳动力在外商的生产网络、经营网络和供应商网络中就业。
(二)加强 人力 资源 开发,提高就业质量。
随着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实施,人力资源的素质成为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跨国公司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发挥跨国公司在员工培训方面的优势,培养当地高素质人才,提高就业质量。
(三)调整利用外资的策略。
一方面,我国对外商在 农业 、基础设施的投资,仅局限资本设备减免进出口关税外,在信贷政策和价格形成、价格体系方面,都未能体现出鼓励性倾斜政策,这将使我国政府的鼓励政策、措施以及其目标的实施都大打折扣 ,难以从根本上将外资吸引到这些产业上来,从而造成了这些产业的资金短缺。因此,应明确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导向,有效引导外资商投向我国急需发展的产业和部门,增加就业。
另一方面,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必须有选择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必须大力引进产品出口比重大、产品能够和国内企业形成互补的外商投资企业,也要适度引进那些产品和国内企业比较接近、但在产品质量和消费层次上有区别的外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开拓新的 市场 ,提高总需求水平,增加就业。
(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
在鼓励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的同时,继续鼓励外商投资于第三产业和资本装备程度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 社会 就业基础。以劳动密集型扩大就业,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优化就业结构。虽然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善,但它创造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而且对劳动者素质有较高要求.但这对于优化我国就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从扩大就业的角度,我国应坚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利用外资并重。
参考文献
[2]王洛林,2000中国外资报告[M],北京,中国 财政 经济出版社,2000.7
[3]李传桐,影响劳动力就业的诸因素分析,经济师,2004年第8期
[4]陈亚军,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经济学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
推荐阅读:
新时期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