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摘 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催化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化学实验;学生;动手

中学生化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躬亲动手,严格规范自身的操作和演示,积极发挥自身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以生为本,不能只关注能力强或能力差的学生,也不能只关注课堂而忽视课外,更不能急功近利。要善于挖掘、合理筛选、有效整合教材及其它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手脑并用”、“手脑相长”,这样,中学生化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卓有成效。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中和反应中的实验探究1-3,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你的猜想是什么?试试看,能否通过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然后与同学们交流实验方案。然后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案,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 探究活动:从化学的视角看食醋。活动的任务是:预测醋酸的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学生可根据酸的性质猜测食醋的性质,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交流选出最佳实验方案。老师可根据设计的实验实验方案准备好相应的实验 材料,如镁粉、碳酸钠粉末(或鸡蛋壳)、5%的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白醋等。 这样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学生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得出 结论, 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三、有效指导,使学生“会动”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化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它能促进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对所学化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化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化学活动的经验。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时,总喜欢这里摸一摸那里动一动,然而,当他们一旦遇到具体的动手操作时,往往会显得笨手笨脚或半途而废或不知所措,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得要领。所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会动”,教师的有效指导不可或缺。

教师的有效指导方式很多,实践证明,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行之有效:

1.示范法

即化学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辅之以必要讲解的一种指导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再进行动手操作。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直观性强,具有瞬时效应。如“液体药品的取用”,其要求是:瓶塞倒放,试剂瓶的标签向手心(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瓶靠试管口,倒完后盖紧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教师示范后,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具体操作,教师巡视,当发现个别学生将瓶塞侧放(或正放)、标签没有向手心、倒完后忘记盖紧瓶塞等现象时,教师应及时提示或予以纠正或当面示范,这样,学生便会很快掌握其操作规范和要领。

2.模仿法

即教师边演示边要求学生模仿跟着动手操作。这种方法,对于刚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引领和导航作用。

如在教学“浓酸、浓碱的使用”时,由于浓酸、浓碱都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应格外小心,宜采取“模仿法”,再结合图片、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清楚: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将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实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要用手揉眼睛。

3.讨论法

可通过有关实验器材的装配、实验装置的观察分析以及现场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和反思,领悟正确、规范的操作规则和程序。

如在教学“氧气的制取”时,播放某学生用KMnO4制取O2的实验操作过程的视频。

场景之一:这位学生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灯,结果水倒吸至热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设置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由学生代表陈述:小明未将导管先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引起水倒吸至热的试管,导致热的试管遇冷水炸裂。

教师提示: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或探究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规范,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重要保障。

4.强化法

即针对学生在化学基本操作或实验中某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教师有意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以强化训练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将两人一组的实验小组改为一人一组,增加每一个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也使平时具有依赖性、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同学得到强化训练。当发现学生在操作上出现困惑、疑难或错误时,教师应及时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分析操作中的问题,必要时应手把手地教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如在滴定操作中,一开始学生对按规范化操作使用滴定管会感到很不习惯,操作随意,这时教师应耐心地教学生按规范化操作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规范操作。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进行有效的个别指导,看着他们操作,操作不规范的再做,直到他们自觉地按规范进行有效操作。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于凤英.初中化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4年第10期.

[2]李海云.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2014,年第9期.

推荐阅读:

  “绿色化学”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探微

  《中学绿色化学实验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

  石墨烯在吸附中的应用及发展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关于民办高校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