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为源,活地理教学之泉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新《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中学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地理课程旨在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它能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从而学会与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

一、树立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地理是学以致用的学科,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能真正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选取多元化、生活化的教学元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趣味性的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产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挖掘教材潜在的生活化资源

1.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获取地理知识

中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他们有着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就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的地理知识,会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讲解热力环流图的形成和基本原理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冬天天冷,室内的取暖设备,无论是原先的暖气包还是现在的地暖,为什么都在地表而不建在屋顶?学生很快从这个生活现象中得出:暖空气热而轻,热力环流图中基本原理是谁热谁上升,由此热力环流中需要学生掌握的一些理论基础就完成了,再讲热力环流如何形成难度明显降低,学生也易于接受。

2.教师理论知识生活化迁移

地理属于自然科学,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和地理知识息息相关,教师如果能及时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取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它是我们手边触手可得的一些东西,学生对学习地理就会兴趣盎然,当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现行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一致的内容,这些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入的。如白天为什么海风迎面而来,而夜晚风却从背后吹来?从水资源合理利用角度如何理解新疆吐鲁番地区被称为地下长城的坎儿井工程?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如何解释汶川地震的发生?新疆为什么要实施一黑一白一红的发展战略?西气东输工程对新疆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族安定团结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这几年在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新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事例,我们地处重庆,其实重庆无论从气候、地形、地质构造、农业特点、工业布局与趋势等,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在课堂授课中,不应拘泥于教材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而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结合重庆自身特点,拿出学生触手可及的身边的地理现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新课导入创设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思维的敏感性也越强。尤其在新课导入这个环节,我们其实要做的是通过生活化的引入设计、情节设计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从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联系当地实际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熟悉的生活经验等一些地理现象,自己设计出地理问题并探究性解决,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对自己确实有用,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有关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区换算中,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什么是晚上的八点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而且耳熟能详的开幕会时间,不仅时区换算问题也得到解决,而且日界线的问题让学生理解了:开幕会时间定于北京时间二十点,无论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非洲人,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8月8号这一天北京奥运会开幕了!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也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与理解,将理论性很强的时区换算和日界线的问题轻而易举化解于无形之中。

四、教学过程充盈生活化气息

教学过程只有与学生生活产生碰撞,才会激起学生灵感的火花。要做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作为教师也要多体验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五、理论教学解决生活化问题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地理教学重要的教学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地理课程的时空,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学习洋流的形成时,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而学生对洋流根本没有什么概念,在课上我就引导学生:一盆静止不动的水,用嘴对着水吹,水会有什么现象,而它又会向什么方向运动呢?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探究其成因,学生就领悟到一盆水是这样运动,海洋中的水体运动也是和风密切相关的。再如,在讲低压气旋和台风的形成时,我先问学生:大家平时在家里的水池洗完碗后,拔掉水池中水塞,水是如何流动的?学生说是转着流下去的,是旋涡状的。有了这样的生活经验做引导,北半球的低压气旋和台风的形成和运动如何成逆时针向中心辐合,这样理论性很强的知识难点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定会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从而产生地理学习的需要,也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技能。

总之,地理学科是一门与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学科。当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搭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将生活元素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奥妙,进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用生活的源,活地理教学的泉。

推荐阅读:

  浅谈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中的地图教学

  煤田地质勘探中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地位

  新课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设计探讨

  高考地理第二轮小专题复习策略

  水工环地质勘探工作中的技术应用初探

以生活为源,活地理教学之泉.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以生活为源,活地理教学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