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传统的复习课,一般进行章节复习,总是按照课文顺序,把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等)原本地复述一遍。常常是教师再次地把所学过的知识象“炒冷饭”地再现给学生,这样做,学生乏味的同时又难以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新课程的复习课该怎么上,如何把新课程的复习课上得有声有色,已成为所有课改老师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复习教学中,为了使复习课上得更生动,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又能达到复习的效果。根据《课标》要求,笔者通过老师问题的设计和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 使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系统化、有序化、综合化。
一、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科思想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生不是所有高中学生,而是对化学感兴趣并将升入大学学习理科的部分学生,因此对本模块的教学定位要高于必修模块教材和其他一些选修模块教材。本模块更突出学科思想,是对纷繁复杂的化学现象背后的共同规律、普遍原理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化学现象后面的统一性,对思维的要求高。因此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章书的教学设计始终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本章的标题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自始至终以化学平衡的思想理解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这一切都和水的电离密不可分,所以本章的复习处理力图围绕这一核心。突出这一核心之后,前后知识便易于贯穿了。教学中对盐类水解知识的复习,我采用“微观—本质”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很多老师用的“宏观—现象”的方法。
盐类水解造成的微观结果,比如盐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变化及在盐溶液中存在的所有微粒,这些结果并不是外显的,水解概念和水解规律并不能揭示这些结果。分析这类问题的时候,只有以分析微粒为着眼点,首先找到盐溶液中由于溶剂和溶质电离产生的微粒,然后分析这些微粒之间可能存在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结果,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在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中我以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测试题目为:现在你面前呈现1瓶0.1l/L CuSO4溶液,你能看到什么?能够从中分析获得哪些相关的信息?请从多角度、多层面,尽可能将你能够分析出的信息写出来,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这道题给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通过这道题老师可以看出对于溶液问题学生究竟在关注什么?究竟关注到什么程度?我希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后可以给出溶液的信息为溶液的颜色、溶液的PH、体系中存在的所有微粒、CuSO4的电离、H2O的电离、Cu2+的水解、H2O的电离被促进并且能够从盐水解造成微粒H+ 和OH—数目的变化角度解释溶液PH<7. 从微粒分析入手,学生可以认识到溶液中的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结果,构建并且完善分析溶液问题的“微粒观”。体现了学科思想。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精选试题 ,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课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 “平等中的首席”。在预设教学过程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选试题,在有限的时间里, 解决了学生最需解决的问题 , 提高复习效率。如为使学生自主建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及特征、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笔者选了[例题2]:已知0.1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 CH3COO- + H+,分析下列条件的变化对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平衡的影响.
外
变 因
化加水稀释升温加NaOH加HCl加少量醋酸钠固体
平衡移动方向
H+数量
C(H+)(l/L)
导电能力
平衡常数
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题目自主建构了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三、提供探究平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标标准》指出 : 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 , 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活动与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 有利于学生提高思维水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实际运用知识还有利于学生通过交叉反馈强化、完善学习结果、拓展思路。本章复习笔者注重对问题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共同探究的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生逐步完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 通过合作探究 , 进一步探索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盐类水解因素的知识建构中,设计了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分析并归纳下列各个问题的原因,指出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盐类水解的。
1、比较同温(室温)同浓度NaF、CH3COONa二溶液的PH值大小,相同吗?为什么 ?
2、加热CH3COONa溶液,随温度的升高溶液的PH值会变化吗?为什么?
3、某同学说,实验室酸制FeCl3时需加入一定温度的HCl,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
4、根据1和2中的内容,分析盐的类型与其溶液的酸碱性关系,并解释。
这些问题涉及到了影响盐类水解的各个因素的讨论,学生能在探究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 重视知识建构过程,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新的课程结束后,大多数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还不够系统,有待条理化。过去作为老师,课堂上我们总习惯“一言堂”,即使有学生参加,也只是教师问学生答,我们把自己总结的认为最完美、最完善的知识网络展现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够记住,能够印在脑海中。而事实上,我们强行灌输的结果,只有少部分学生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网络,大部分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有的学生觉得知识越来越多,网络越来越乱,复习阶段课本知识不是“由厚变薄”反而是“由薄变厚”,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所以复习课要避免传统教学中为 “巩固知识”而设计教学步骤的做法,应从“能力立意”的教学新理念出发 , 将“巩固知识”当作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在对《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复习过程中, 笔者始终没有向学生展示现成的知识网络图、比较表格等,并“炒冷饭”式的对知识进行重复性的归纳,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与“合作探究”、“考题训练”中,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和重新认识。然后画出符合自己认知结构的知识网络图,不要求统一。如在水的电离与溶液PH有关知识的复习中,笔者设计让学生通过例题5:分析讨论H2O、HCl溶液、NaOH溶液中C(H+)与C(OH-)的关系,列表归纳出溶液的酸碱性与C(H+) 、C(OH-)关系.学生分组设计C(H+) 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图,利用学生设计的关系图关系图引导学生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C(H+)、PH的关系。并在后续的活动与探究中完善溶液中的离子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在知识的融合和提升过程中促进能力发展。
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改革、总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卞动性、积极性,最终让学生乐学,学会,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推荐阅读:
浅谈化学复习课教学模式.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