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精选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学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

  在20_年的钟声敲响之际,习***发表了新年贺词,贺词暖人心扉、催人奋进,激荡起13亿多人民在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其中有一句话,说进了全国人民的心坎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接下来的几天,不管是在网络媒体上还是新闻采访中,每当说起新年贺词时,人们总会提到这句话。那么作为军人,又该如何去理解和践行这句话呢今日,我就围绕“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个话题跟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寻根究底,讲一讲军人的幸福是什么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幸福在不一样类型的人中有着不一样的含义,对老人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家人健康,儿孙满堂;对中年人来说就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对孩子来说幸福就是爸爸妈妈给买了一个新玩具,一颗棒棒糖。那么,对于我们军人来说,幸福又是什么呢那里我们不妨经过三个事例来一探究竟。

  事例一:辛勤付出有收获。这是我们XX的画面。去年5月份以来,机关灶进取推进就餐模式改革,推行的自助餐在伙食费降低标准的情景下菜品质量不降反升,官兵满意度明显提高,异常是圆满完成了XX保障任务,得到了表扬和认可。虽然炊事员在日复一日的洗菜、配菜、炒菜保障中会感到枯燥无味,但能够让官兵吃好吃饱,并得到大家的肯定,对我们来说,一切都值得,这就是幸福。就好比,警卫兵站岗执勤确保了营门营区安全,场务兵驱鸟和场道维护完成了飞行保障任务,汽车兵驾驶车辆完成了人员、装备运输任务等等,我想,只要我们每名军人都能够结合自我的岗位实际,为了某一个目标去奋斗,当我们用自我的努力换来了自我想要的结果时,那种感觉就能够称之为幸福。

  事例二:精武强能显身手。这是一张沉甸甸的荣誉证书。它记录的是XX在参加XX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中,取得了XX第一名的辉煌战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该同志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战友学,并努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11年如一日的奋战在外场保障一线,逐步成长为连队的业务能手、技术骨干,最终凭借着这扎实的基本功、全面的业务知识和精湛的排故技术,在比武竞赛XX名精英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佳绩。能够说,XX同志给我们树好了榜样。他的先进事迹再次向我们证明:只要热爱本职岗位,勤勤奋奋、兢兢业业,就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用精武强能书写自我灿烂的军旅篇章,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事例三:强师兴站尤可期。这是我们保障XX驻训任务的一个缩影。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保障飞机XX架,车辆装备XX余台,空、地勤XXX人,同时供给X个团的飞行保障,架次、人数之多,时间之长,难度之大,在场站飞行保障历史上绝无仅有。但大家都在立足本职尽职责,奋发有为创佳绩中圆满顺利的完成了此次飞行保障任务,并确保了空地安全。此外,我站还先后圆满完成了XX等重大保障任务,极大的提高了保障本事,我们建设XX的战略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军人生来为战胜。我想,军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打赢而奋斗,最大的勋章莫过于因打赢而出彩。应对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应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全站官兵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努力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矢志真正立起军队的好样貌,这难道不是我们一向追求的幸福吗

  二、拨云见日,讲一讲为什么奋斗才能幸福

  幸福不会从天降,人间万事靠奋斗。相信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当幸福来的太突然、太容易,总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就像做梦一样,生怕什么时候梦就醒了,因为:

  靠运气降临的幸福不踏实。不可否认,有时候运气确实能够带来幸福,但谁能保证运气一向与你相伴呢《龟兔赛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从小我们就一向赞扬乌龟的坚持不懈,踏踏实实,批评兔子的骄傲和懈怠。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要是兔子不睡觉呢我想无论乌龟怎样坚持也没有赢兔子的把握,因为乌龟的实力就是如此,它赢,必须程度上是赢在了兔子的骄傲和自我的运气上,而这种靠运气取得的胜利决定权根本就不在自我手里,心里能踏实吗今年年初,XX,如果我们有的同志还想着像以前那样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去努力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而是等着评奖立功,熬着套改选取的话,我想,天下掉下的可能就不是馅饼,而是一铁饼了吧。

  靠投机取巧的幸福不可靠。图片中这名肌肉发达、线条明显的男子叫奥罗马里奥多斯桑托斯阿尔维斯,今年25岁,是一名职业保镖。因其肌肉发达,被称为现实版的“绿巨人”,名利双收,被很多人所崇拜。但事实是什么呢他为了快速追求肌肉的尺寸、线条的美感,没有选择去日积月累的锻炼,而是经过经常向肌肉中注射一种包含燃油、酒精的合成染料去速成,并上了瘾。这些不健康的合成染料虽然能够在视觉上给他带来成就感,但由于一次又一次的注射,更多带来的是频繁的疼痛,燃油中的毒素甚至还差点引发肾衰竭,要了他的命。最终的结局是不仅仅丢掉了工作,还患上了忧郁症。像这样投机取巧换来的短暂幸福,能可靠吗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大家有没有找借口逃避训练,逃避教育心思精力是放在向干部骨干套近乎上还是老实本分干工作上而这些是不是所谓的幸福呢确实值得大家反思。

  靠关系维持的幸福不长久。一提到关系,可能大家更多想到的是XX流毒。党的***以来,中央强势反腐,成绩显著。XX被查后,XXX虽然多次表态,要彻底肃清XX流毒,私底下却抱有一丝幻想,但最终难逃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一路背靠着山,在“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指引下,得到快速升迁,虽然身居高位,本来也能够幸福的安享晚年,却闹得如此下场,让人唏嘘。有句话说的好: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在全国上下大抓风气建设的形势下,明确要求我们严禁跑找要送,并且无论是入党、套改、评功评奖还是选人用人,各级纪委都在全程监督,谁还敢替你违规违纪去操作呢靠实绩提高,凭素质立身才是长久的幸福。

  所以,仅有经过自我的努力奋斗得来的幸福,大家才会感到踏实,才能尽情的去享受那种幸福感。

  三、战鼓催征,讲一讲我们该怎样去奋斗

  天道酬勤,不劳何获。20_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_年目标任务的特殊之年。我们该以什么样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年以什么样的作为开启新的征程奋斗,依然是我们最有力的回答。

  (一)有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爱因斯坦一生取得的成就,是世界公认的,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和他的一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开的。他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自我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平平,虽然有志往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自我虽然总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成绩较好,仅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因而他读大学时选读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正是由于奋斗目标选的准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为取得前人未有的显著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假如他当年把自我的目标确立在文学上或音乐上,恐怕就难以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我们有些官兵,往往就在选准目标这个问题上比较盲目,不明白该怎样选择。有的文化基础较差,军事素质偏低,基础条件不是很好,却硬要报名考军校,考不上军校,就灰心丧气,怨天忧人;有的入伍没几年,连眼前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都没有搞清楚,就把目标定在离开部队后干什么事业上,结果是舍近求远,得不偿失等等。如果我们只明白奋斗,而不在选择目标上下功夫,确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那么,目标太高,实现不了,会丧失

  信心,影响奋斗的进取性;目标太远,可望不可及,同样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影响追求的恒心。仅有从自我的实际出发,选择正确的目标,才能为之去努力,去拚搏,才能有期望用血汗换来幸福的喜悦。

  (二)有干劲。刚刚结束的20_年度感动XXX师人物颁奖典礼相信给大家带来了不少震撼和触动吧。对接实战、潜心钻研的XXX,初心不改、奋飞精飞的巾帼飞行员XX,以连为家、真抓实干的基层主官XX等,一名名苦干实干的模范,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诠释了矢志打仗的情怀,展现了敬业精业的操守。12名感动人物虽然来自各个不一样的岗位,不一样的专业,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自我的行业里经过扎实肯干,取得了佳绩,获得了幸福。战友们,大家有没有看到,这些可都是我们的身边人身边事,他们的先进事迹再次证明,只要我们善于在本职岗位上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就也能像先进典型们一样,收获属于自我的成功和幸福。

  (三)有毅力。我们都很欣赏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那首咏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这种可敬的“咬”劲,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了奇迹。去年8月,(举例),这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取得的成绩,它包含着奋勇的艰辛、拼搏的苦乐,是一场韧性的战斗。它是奋斗者“咬”住自我认定的目标不放、奋力争来的。艰难险阻有时就是机遇,只要我们在军旅生涯中,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执着追求、锲而不舍,不实现目标不松劲,不完成任务不罢休,我相信,你也必须能够取得成功。

  20_年,让我们再次出发,用奋斗成就伟大梦想,靠奋斗夺取新的胜利、赢得新的荣光。

  学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

  同志们:

  今天是传统的xx节,我首先祝各位同志节日愉快,应并新区组织部的邀请,上午的时间让我与大家共度,一起交流《对党忠诚、干净做人,做新时代勇于担当的好干部》这个主题。

  说句心里话,见到你们我很高兴,看着你们充满朝气的面孔,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在座的同志有些是领导干部、有些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从各方面来讲都是比较优秀的,年龄轻、学历高、素质好,不管是政治素质、工作表现,还是发展潜力、作风形象等,在同层次干部中都是拔尖的。党工委、纪工委对大家期望很高,希望你们下决心扎根工作一线、干事创业,早日成为一支推动新区各项事业的主力军。

  作为曾经的年轻人或者说是一个过来人,每当看到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总觉得有很多话要说。我今天主要和大家谈一些比较“虚”的东西或者说形而上的东西。我主要围绕政治、责任、学习、干净四个“关键词”送给大家“四句话”,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为什么要强调政治、责任、学习和干净?我的想法是,既然选择了从政这条路,任何时候都不能看轻政治,不讲忠诚,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下学习,任何时候都不能坚守廉洁的底线。大家在机关工作,一定要时时处处事事讲忠诚、重责任、勤学习、守廉洁,有了这“四碗酒”垫底,才能够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

  第一句话: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生命线

  我为什么要先说这个问题?大家现在在各园区事业单位、教育文化、卫计和食品监督等行业工作,将来可能还要到更大的单位、更高的平台去工作,不管任何时候,讲政治是办好一切事情的生命线,如果连生命线都丢了,那其他的东西都是零。政治上错了,不管你毕业于哪个学校,不管你的学历有多高,不管你的学问有多深,不管你的本事有多大,都没有意义。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给大家谈一谈有关政治的问题。

  年轻人思维活跃,脑子里条条框框少,容易也善于接受新的思想,这是你们的优势。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忘了,思想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是有巨大的政治风险的,是需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志花大气力去防范和控制的。为什么?因为这方面的情况非常复杂,这方面的斗争非常激烈,用******的话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前,我们面临着“四个不可避免”: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的复杂利益格局的客观现实对于社会思想意识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二是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不可避免;三是新媒体的出现和迅速崛起对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力的冲击不可避免;四是资本主义错误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的渗透、干扰和破坏不可避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年轻人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错误思想的影响,使认识产生偏差,进而产生一些情绪化甚至极端化思想。这是我在这里需要向大家提醒的事情,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解决的事情。很多人都是在这上面犯了错误,有的信马由缰、信口开河;有的听到错误观点和言论不敢亮剑,当“绅士”不当战士,爱惜自己的羽毛。年轻同志在这方面一定要警惕,建议大家做到“三个要”:一要警惕各种政治谣言,特别是要防范敌对势力在网上网下散布的政治性有害信息;二要警惕各种错误的政治观点,防范有人借机宣扬西方的宪政民主、公民社会、普世价值以及多党制,防范有人借全面深化改革来攻击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主张私有化,宣扬“新自由主义”,防范有人借反思改革来反改革,质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防范有人片面化简单化地解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三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有的对各种歪曲党史国史军史的言论要保持高度警惕,既要不同流合污,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提到政治,有些年轻同志往往觉得比较枯燥、空洞、抽象,甚至觉得讲政治就是唱高调、做样子。如果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有这样的想法,还情有可原,但在座的都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有不少还是工作多年的处级干部,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很不应该了。

  事实上,讲政治从来都不是枯燥、空洞、抽象的,更不是忽左忽右、捉摸不定的东西,而是非常生动、实在、具体的。在古典时代,人们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生活被看成是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去追求的最高生活;在近现代国家,政治也始终占据着核心和主导的位置,可以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作为社会人,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政治,也不可能逃避政治。你可以不讲政治,但是不等于说你的生活里没有政治。政治常常占据着生活的核心位置,不讲政治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生活必然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因此对你进行惩罚。事实上,政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高于物质生活的,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实现形式。政治生活是一个人、一个民族最应该追求的生活。在政治生活中,人们要处理和学习的就是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如何正确地对待别人,处理的是关系问题。当然,这是从广义的角度对政治的理解,具体到中国的政治或者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又该如何理解呢?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为整个世界提供一种方式,一种处理人和世界关系的方式,这就是共产主义的方式。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共产主义追求的最高目标。具体来说,政治的内涵很丰富,包括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政治路线、政治主张、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等,这些都是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讲政治不一定非要成天把政治挂在嘴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深处要时刻绷紧政治之弦,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政治觉悟、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政治意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方面都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和麻痹大意,始终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面前无所畏惧,在诱惑得失面前保持定力。

  在座的各位大部分是领导干部、党员干部,所以政治对我们来说,更应该是渗入血液、深入骨髓、融入灵魂的东西,成为自然生命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政治生命才能青春永驻、常青不老;讲政治对我们来说,更应该是不可或缺的纪律和如影随形的规矩。要树牢“四个意识”,始终从政治和大局出发思考问题,不断在思想和行动上向核心看齐,牢记入党初衷,用行动来诠释对党的忠诚;要强化组织观念,时刻想到自己是组织中人,办事情想问题做决定一定要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要加强党员意识,把党始终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凡是党中央决定的事情要坚决办,党中央明确禁止的事情坚决不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权威。那么,作为纪检战线的年轻干部,讲政治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者应该如何讲政治呢?我建议大家把握好这么三点。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理想信念只不过是空洞的“政治说教”,看不见摸不着,坚定不坚定也就那么回事。不可否认,确实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手段,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有时候甚至连“说教”也省略了。久而久之,理想信念就真的变成了说教和官话,如果不是在正式场面上,基本听不到有人谈理想信念,不是不想说,而是说出来怕人笑话。这样,大家你不愿说,我不敢说,理想信念最后只能在报纸上登一登,党课上讲一讲,会议材料里指出指出,领导讲话中强调强调,实际上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成为空中楼阁,没有发挥强大的思想武器的力量。

  那么,人到底需不需要讲理想信念?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人生如屋,信念如柱”。对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理想信念这根柱子,人生的屋子就很难搭起来,搭起来也经不起风雨,更见不到彩虹。没有精神支柱,人之于世界,不过是行尸走肉的死灵魂。对共产党人来说,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更是首要的政治问题。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第一条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开门见山就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如果一个共产党员认为理想信念是空谈、笑谈,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事例反复告诉我们,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这既是饱含深情的谆谆告诫,也是带着血和泪的惨痛教训。我看过不知多少本忏悔录,每一个忏悔录首先讲的都是这个问题。理想上的动摇和信念上的滑坡,是自己犯错误、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开始,难道这些血和泪还不足以警醒我们吗?什么是理想信念?在我看来,理想信念就是人格之本,就是共产党员政治之魂。理想信念是无价之宝,金钱买不来,权力也换不来。越是在金钱和权力面前,越是在邪恶猖獗之时,越是在浩浩长河之中,理想信念越是熠熠闪光,越是不可战胜的力量。如果理念信念这个“总开关”拧不紧,各种脱纲离谱、出轨越界、跑冒滴漏的事情就在所难免。

  革命理想高于天。***同志多次告诫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崇高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党章里是这样说的,“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拥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是党的事业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虽然我们不要求把它天天挂在嘴上,但头脑中一定要有这个东西,因为它是管总、管方向的,丢了它就会迷失方向。

  有一句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伟大的事业从来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和反差,但我们不能因这种差距的存在,就削弱、动摇对理想信念的坚守。美国人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说,邓小平经历过“三起三落”之后,不但没有心灰意冷,而且逾挫逾坚,成了更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因为邓小平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坚守,才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才有了今天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康幸福。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经常讲要志存高远,立志做大事。要做大事,必须要有力量,力量来源于理想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有没有远大的理想,有没有坚定的信念,有没有实现这个理想信念的定力和恒心,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和结局。大家都知道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他的伟大之处,首先源于他的伟大理想抱负。他在17岁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我们虽然永远无法达到马克思那样的高度,但他从小就立志为全人类工作,为千百万人谋幸福的远大理想抱负,我们是完全可以学习的。

  正确的理想信念不会与生俱来,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磨练逐步形成的。坚定理想信念,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是需要一辈子坚守的事情。当我们入党的时候,曾经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我相信,那一刻我们都是有理想信念的。但是,在为之奋斗的过程中,有的人理想信念淡漠了,有的人理想信念丧失了。因此,我们仍然需要经常审视自己,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无论这个理想离我们有多远,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多少艰难,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去努力实践,高扬理想之帆,筑牢信念之魂。越是面临艰难险阻,越要坚定理想信念。因为丧失了理想信念,就意味着失去了思想上的“防腐剂”和政治上的“免疫力”,结果可想而知。

  其次,要保持忠诚之心。忠诚,是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认知,它是衡量人品的基本标准,是支撑人们思想道德大厦的基座。没有忠诚,人与人的交往就难以长久;没有忠诚,爱情和家庭就失去了责任的庇护;没有忠诚,国家、政党、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变成一盘散沙。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都把“忠诚”摆在很高的位置,赞誉有加,推崇备至。

  中国自古以来就讲“忠”,忠诚一直被看作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被称为“八德”,“忠”列“八德”之首。“忠”不仅被看作是个人的“修身之要”,而且被定为“天下之纪纲”“义理之所归”。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诠释着忠诚这一特质。介子推割股奉君,讲的是一个忠字;岳飞精忠报国,讲的也是一个忠字;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讲的仍然是一个忠字。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断头流血以从之”,誓死忠于革命事业,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对革命事业的一腔赤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西方人也非常看重忠诚。美国公立学校的学生每天开课之前都要背诵对国家的效忠誓词,入籍美国要宣誓“我将真诚的效忠美国”这样的话,美国海军陆战队强调“忠诚高于服从”,“永远忠诚”是海军陆战队的精神支柱。

  前一段时间很火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夫人吴老师在谈到祁同伟时说,“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但是最缺的,就是忠诚的人”。周恩来同志也讲过类似的话,他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相对于聪明而言,忠诚是更加稀缺的品质,惟其稀缺,才显得更加难得和珍贵。

  忠诚有很多种,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对同志忠诚,对爱情忠诚,等等,但从讲政治的角度讲,最核心就是对党忠诚。1949年9月17日,邓小平在中共南京市委支部书记及排以上干部大会上作了题为《论忠诚与老实》的报告。他指出:“忠诚与老实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的品质。忠诚就是将全部真情率直而老实地向党坦白出来,就是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他强调要对党绝对忠诚,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

  在实践中,我们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就应该不断强化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在内心深处把党置于一种无比崇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把自己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党的威望,维护党的形象。对党内出现的问题,不能抱着看客心态,把自己当成“吃瓜群众”,更不能幸灾乐祸,说风凉话,借机发泄不满情绪,给党的形象和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要正确看待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大家都是有工作经验的,有一些同志参加工作十多年了,大家肯定经常能听到过这样的话:“我是搞业务的,不喜欢搞政治”。这其实是简单地把政治与业务割裂开来,孤立、机械、静止看待政治。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政治和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并不鲜见,一些人讲起业务来头头是道、眉飞色舞,讲起政治来三言两语、羞羞答答。好像讲政治就是唱高调,谈业务才是正经事。我们从各级巡视组反馈的问题中也可以发现,“党的领导弱化”“政治意识不强”等都是高频词。这说明,不讲政治并非个别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讲业务和讲政治是矛盾的关系吗?显然不是,二者不仅不矛盾,还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讲政治是讲业务的保障,只有政治上明白,才能在业务上深耕细做;讲业务是讲政治的延伸,在讲政治的前提下做好业务工作的干部,才是让党放心、人民放心的靠得住的好干部。一些很会干事的“能人”最后腐败掉了,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相信“业务好”能掩盖“政治差”,没有真正弄清楚讲业务和讲政治的辩证关系。还有一些人认为,只要把业务干好了,不贪不占,讲不讲政治问题不大。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讲政治不是一般问题,而是涉及根本的重大问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修复政治生态需要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对经济造成的损失,对经济的破坏是有形的,有数的,而对政治生态的破坏是无形的,无数的,难以弥补。至于那些认为强调讲政治就是“左”的观点,更是无稽之谈。我们国家曾经有过政治挂帅、搞“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那是错误的。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而少讲政治、不讲政治。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党员干部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思考和处理问题。

  其实,政治和业务是紧密相连的,任何业务都是政治的具体体现。我们每个人虽然职务不同,业务不同,但都是受党指派、为党工作,都是通过具体的业务工作把党的决策、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这本身就是政治。所以既不能陷入唯业务论而偏离政治方向,也不能脱离具体业务空谈政治。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有极强的政治性,讲政治与讲业务更加密不可分,如果只重业务不讲政治,就好像蒙着眼走路,没有方向不说,跌跟头也是早晚的事。

  第二句话:责任心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在座的大都是80、90后的年轻同志。我经常听到有人说,80、90后的年轻人比较自我,工作上不太上心,经常要领导说着干、逼着干、哄着干,普遍缺乏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我们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但至少说明人们对责任心是很看重的。我不认为我们的年轻人都是没有责任心的人,但我也不否认确实有不少年轻人的责任心不强。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专门和大家谈责任心这个话题的原因。

  大家有不少同志在机关工作过,对机关的工作应该有所体会。机关工作其实并不难,无非是办文、办会、办事,只要不出事都是小事,但是一旦出事就是大事。能不能把这些事干好,不仅要看一个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工作态度,也就是责任心。责任心甚至比能力更重要。关于责任心,我谈点思考:一是怎样理解责任心,二是如何培养责任心,三是需要纠正的几个错误认识。

  第一,怎样理解责任心

  我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名日本女大学生,到东京帝国饭店实习。饭店给她安排的工作是洗厕所。上班的第一天,她看到一位老清洁工洗完马桶后,从马桶里舀了一勺水喝了下去。她吃惊地问老清洁工为什么要这么做,老清洁工说:“洗马桶是我的责任,我要求自己清洗的马桶,里面的水都可以喝”。这位女大学生深受触动,打消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开始努力工作,工作质量完全达到了要求。毕业后,她顺利进入帝国饭店工作,并且成为饭店晋升最快的人。后来她步入政坛,37岁的时候成为日本最年轻的内阁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责任和责任心。简单地说,责任就是做好分内的事情,而责任心是做好这些事情的保证。在英语里面,“责任”一词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负债”。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对人民的责任就是我们的“负债”,我们有义务通过努力工作向人民偿还“债务”。

  叔本华说过一句话:“上帝给我们肩膀,就是叫你来挑担子的。”人生一世,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这样那样的责任,不管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干的是什么工作,无时无刻都需要有责任心。父母养儿育女,需要责任心;老师教书育人,需要责任心;医生救死扶伤,需要责任心;军人保家卫国,也需要责任心,等等。有责任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经常有这样一种感受:看到工作没人干,或者自己负责的工作没干完、没干好,心里就会感到很不安,坐卧不宁,直到把工作干完了,干好了,才会松一口气。我想在座的同志可能也会有这种感受。这种感觉其实就是责任心在我们身上的直接反映。

  有句话说:“不患无策,只怕无心。”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才华固然很重要,但没有责任心,就不堪大用,即使小用,也让人不放心。相反,有了责任心,即使能力差一些,也可以一步步赶上来。所以说责任心往往比能力更重要,甚至直接决定事业成败。一个人的成功靠什么?大家都有知识时拼才华,都有才华时拼智慧,都有智慧时拼胆识,都有胆识时拼什么?那就要拼责任心了。正如波斯的一则古寓言中所说,所有的计巧、技术、学识、智力与责任心相比,都只能算是零头。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很有才华,很有能力的同志却事业平平,甚至一事无成。为什么?因为对工作缺乏责任心。打个比方,一个人好比一辆汽车,才华是强大的马力,智慧是华丽的配置,而责任心却是那看着不起眼的汽油。没有汽油,再好的车也只是个摆设。没有责任心,有再高的文凭,再深的学识,再强的能力,也飞不高,走不远。

  第二,如何培养责任心

  责任心不是天生的,它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修养,是可以后天养成的。如何培养责任心呢?培养责任心要从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对小事负责,才会对事事负责。东汉时期有个名臣,名字叫陈蕃。陈蕃小时候不爱打扫庭院和自己的房间。他爸爸的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同志,尤其是年轻同志也有和陈蕃一样的想法。刚参加工作,就想着干大事,干重要的事,瞧不起细小的工作,觉得干小事没意思,发挥不了自己的水平,不是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情愿,不动手,推推脱脱。这种认识就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所以培养责任心,要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

  干好本职工作是培养和增强责任心的基本要求。“干好本职工作”这句话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但要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一个人有没有责任心,从他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抱着一颗责任心,为了干好工作,就能够吃尽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做到千方百计。如果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就会想方设法找出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借口。所以说,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爱岗敬业,对自己的所干的事情心存热爱,心存敬意,心存责任。大家不管一开始被安排到那个岗位,都要认真工作,不能因为不满意或者不适合自己的胃口而消极应付,对一个岗位不负责,不用心,那么你到任何岗位上都干不好。我们不光看你在这个岗位上干得好不好,更主要地是看你有没有责任心。

  培养和提高责任心还要强调进取和创新。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默守陈规,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有责任心和进取心的同志,不但会想办法把一件事情干成,而且会想办法干好、干漂亮。干一件工作,按部就班,照猫画虎,也能干成,但是并不一定能够干好。我们可以观察,谁把一件事情干得让人眼前一亮,必定是用了心的,必定是有所创新的。只有用心才能创新,凡是创新必须用心。创新进取不是什么规矩都不守,也不是胡干、蛮干、乱干。有责任心的同志,会灵活借鉴书本和别人的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创造出新的经验。当然,这样的责任心是加强版的责任心,对年轻同志来说可能一时难以做到,但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不断靠近并最终到达。

  第三,需要搞清楚的几个错误认识

  现实中常常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影响我们对责任的坚守,削弱我们的责任心。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些错误的观念,以便更好地认清责任、坚守责任。

  第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讲责任太沉重,担责任太辛苦,责任心是自己加给自己的枷锁。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交接一根针的时候,不小心掉在地上,五个国家的人有五种不同的找法:德国人做事严谨,把掉针的地方分成很多方格,然后一个方格一个方格子地去找,最后一定把针找到;法国人非常浪漫,他们凭借灵感,喝着香槟,吹着口哨,灵感一来,愉快地找到;美国人性格开放,不拘一格,他们找一个扫把一扫,再在扫拢的小堆中把针找到;日本人讲求合作,两个人商量一起找,你从这边找,我从那边找,不一会就找到;中国人则不同,不是商量如何去找针,而是在争吵到底是谁把针掉在了地上。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大的成份,但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凡事都不愿意承担责任,出了事千方百计找借口,能推则推。我们平时经常也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没责任心的人,上班不干活,干活混着干,出了办公室却是吃喝玩乐,潇洒的不得了。而有责任心的人,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加班加点多,凡事操心多,看上去工作累,生活也累,没有任何潇洒可言。马克思主义讲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如果把有些人这种所谓的轻松和潇洒,放在更长的时间中考察,就会发现累的人并不累,潇洒的人并不潇洒,轻松的人并不轻松。时间久了,有责任心、踏实干事的人提升了,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而混着的人依然混着,轻松的人依然轻松着,潇洒的人依然潇洒着,但是他们混的平台会小得多。这个时候,爱混的人,又是牢骚满腹,在单位抬不起头,在外面见不得人。混让人失去了自尊,也失去了别人的尊重。这个时候谁累、谁不累,谁潇洒、谁不潇洒就会一目了然。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与其这样,不如做一个累一点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能够真正对得起我们的家人,对得起自己的一生,对得起党和国家。

  第二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责任是一种束缚,限制个人自由,阻碍个性发展。这种错误观念把责任和自由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实际上,责任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自由以责任为“边界”,责任以自由为“外延”。履行责任与享受自由成正比。享有自由,就意味着负有责任;履行责任,才会享受更充分的自由。当然,这里讲的自由需要从高层次上来看,要看是物质上的自由还是精神上的自由,是长期的自由还是短期的自由,是整体的自由还是局部的自由。如果能够从高层面、长时期、全局看,你一定能够感觉到责任和自由是成正比的,承担的责任越大,获得的自由越多。享受自由就意味着负有责任,履行责任才会享受更充分的自由。美国有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专门做过一项研究,他对世界100名不同领域中杰出人士做了问卷调查,结果61名杰出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为什么这些杰出人士在自己并不喜欢的领域里取得了杰出成就,除了聪明和勤奋之外,究竟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责任心。每个人的一生中,常常被安排到自己并不喜欢的岗位,或者从事并不喜欢的事情,可是一时又无法改变。这个时候,任何的抱怨、消极、懈怠,都是不足取的。只有把这份工作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投入其中,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最聪明的选择,最理性的选择。责任和自由不可分,我们必须限制主观上的任性,而担起肩头责任,并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才有可能向更好的位置靠近一步。

  第三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别人不负责,我想负责也负不起来;大家都不负责,我一个人负责也白搭。这种观念,错在把个人责任与他人责任,与集体责任割裂开来看问题。一个单位的工作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分工。有分工就必然有负责。各担其责,人人负责,才能形成负责任的氛围,才能干好工作。责任要共同承担,只有共同承担责任,才能共享荣誉,共享福利。集体是由个体构成的,离开每个成员的责任心,这个集体就难以形成一个负责任的集体;每个成员都负起责任来,这个集体的责任才能落到实处。不是别人不负责我也不负责,而是别人不负责我更要负责,大家共同扛起集体的责任。管理学上有个责任链效应:一个工作流程上,每个环节是一个乘数,其责任心就是成功系数,所有人的责任心构成一条责任链。工作的成效,取决于这条责任链的强弱,即每个环节责任心乘积的大小。就像数学题中5个90%的乘积是59%一样,如果哪一个参与者消极懈怠,不能百分百尽职尽责,那么整体目标就很可能落空。

  当然,我们讲责任心,也要讲责任制。一个单位,不能让负责任的老实人吃亏,让耍滑溜肩的聪明人得便宜,这是不正常的。要健全制度,提供人人尽力、个个负责的制度保障。让负责者得实惠,让失责者受惩罚。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肩负着维护党纪政纪、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不要求大家“先天下之忧而忧”,不要求大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希望每一位同志都能担当、敢负责,都是充满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同志。

  第三句话: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读书学习

  社会进步了,各种矛盾纷繁复杂,矛盾与矛盾之间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因果转化,互为因果的情况错综交织,不学习搞得懂吗?而且我们记忆的错误,假象的笼罩,理性的迷失,都可能遮蔽真相,怎么样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能靠学习。我们仅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勤奋努力的工作以及探索创新的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方法、丰富的经验、成熟的理性和批评性的素质。科学的方法来源于理论和书本的学习;丰富的经验来源于向实践的学习,来源于我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成熟的理性和批评性的素质都来源于学习的积累和养成。我们知之不多、思翼难展,缺乏举一反三之见,就是因为我们学习所获不多。“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没有学习的压力去提升自己,是因为我们求知的危机感、紧迫感没有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和行动。这里我仅就读书讲三点:一是为什么要读书,二是读什么书,三是怎样读书。

  (一)为什么要读书

  人为什么要读书?尽管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不同,但有一些普遍的、有规律的东西是可以总结的。

  首先,读书可以获取知识。有人说,一个有知识的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有知识的人就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我认为这个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大家都知道犹太人的故事。全世界的犹太人只有1600万,比我们省的人口还少1000万,但却出了很多世界级的名人,像大家熟悉的耶稣、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卓别林、肖邦、门德尔松、毕加索、比尔盖茨、基辛格等等,都是犹太人。以色列国土面积那么小,被阿拉伯世界紧紧包围,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国土面积越打越大,国家实力越打越强,犹太人为什么这么厉害?靠的是什么?是知识。这个民族非常注重读书。他们认为,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是惟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财产。犹太人的家庭很重视读书,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亲吻《圣经》上的蜂蜜,让孩子意识到书本是甜的,所以犹太人从小就特别爱看书。犹太人甚至会在墓地里放上一本书,因为他们认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些死去的人也会从坟墓里爬出来看书。

  大家可能觉得自己本科、研究生毕业,甚至读了博士,学到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读书也完全可以应付工作。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你读的书越多,就会比别人知道更多的事,明白更多的道理,发现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也就越强。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有没有好好读书、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一定得多读书,只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尝到有知识的甜头。

  其次,读书可以提高本领。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在写文章、干工作或者发言的时候经常会感到紧张,底气不足,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读书不够,学识不足,才华不灵,出现“本领恐慌”。这个词是毛泽东同志说的。1939年,他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他把一个人的能力和学识比喻成“铺子”,把读书比喻成“开铺子”,如果铺子里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用完了,所以要经常进货,不进货就要关门大吉,告诫我们要用人类最丰富的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没有哪一个人的本领,不是靠学习得来的。康熙皇帝是极有本领的一代帝王,大臣称赞他的能力“由天授,非人力可及”,意思是说你的本事太大了,是天生当皇帝的料。他立即反驳:“朕亦不过由学而能,岂生而能者乎!”意识是说我的这点本事都是学习的结果,哪有什么生来就能力高强的人。看来他这个人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不吃吹吹捧捧那一套。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本领,也得益于读书学习。他不仅善读有字之书,而且善读无字之书,善于总结经验,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而使他由一个没进过一天军校的师范生而能统帅三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第三,读书可以带来乐趣。古人称人生有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件事乐则乐矣,却很有限,比不上读书给人带来的乐趣那么长久。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别的事情时间长了以后食之无味,只有读书像一坛老酒,时间越长,越是那么醇厚,越是那么清香,这是深得读书之味的至理名言。作家杨绛在丈夫钱钟书去世后,闭门谢客,潜心读书。关于读书的乐趣,她有一段很精彩的论述:“读书好比隐身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书中的世界真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的多好。

  我本人虽然长期从事行政工作,但看的书比较杂,什么书都想打开看看、翻翻,我觉得读不同的书,会有不同的人生体验,会有不同的乐趣。比如读中国文化经典,如《论语》《孟子》《庄子》等,这些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对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读一些好的文艺作品,如诗歌、戏剧、小说等,可以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命运,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比如读历史,不但可以了解历史知识,还可以引发你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比如读古典诗词,从中可以体验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无奈,陶渊明“种豆南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豪情。所以,读书可以养人。

  第四,读书可以塑造精神。阅读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训练,打开一本书,就好像打开一扇窗口,不仅可以开阔眼界,人的胸襟、气度和精神境界都会随之提升。知识是一种有形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渗透到每个人血液里的。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但有文化的人一定是有知识的。知识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但文化却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人格和精神高度。***同志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可以说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一直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对我们进行文化渗透,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大力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增加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没有强大的精神,即使经济发展了,你还是个空架子,经不起大事。人的精神从哪里来?天上掉不下来,地上长不出来,花钱买不回来,只能靠教育、靠读书、靠学习。就像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所说,国家的强大,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和学习。

  第五,读书可以坚定信念。我前面讲到,理想、信念、真理这些词,近些年不时髦了,除了在一些特定场合提到外,一般很少有人谈及。可我始终认为,年轻人还是应该追求真理、关心政治、钻研理论,作为当代中国青年,特别是青年共产党员,要自觉地将个人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作一个有抱负的青年。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年轻人懂得少一点,凭着朴素的阶级感情,更容易接受革命的道理,书读多了疑问必然就多,有时行动起来反而不坚决。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只有多读书,多思考,不断增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保持定力,成为一个自觉而不是盲目的、信念坚定而不是随波逐流的人。

  当然,读书的好处还有很多,我这里只简单地总结了几点,大家可以在学习实践中自己慢慢体会。

  (二)读什么书

  读书是个大问题,读什么书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选择组成的,读书就如人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选择。选书也是人生,有什么样的人生,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书;反过来,选择什么样的书,也就选择了对应的人生。选书就好像择友一样,要挑选那些有价值、有益的书来读,那些平庸无奇的书,低级趣味的书,读了也没什么用,甚至有害,还不如不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对书籍的嗜好,是带有很强的个性色彩的。适合你的书,不一定适合我。只要自己喜欢,感觉好,就可以读得不吃饭,不睡觉。关于选书,有人打过两个比方:一是说读书就象带兵一样,要有一批亲兵。领兵十万,不如亲兵一千。有经验的将领一定要培养自己的亲兵,这些人能与统帅同生死,共患难,危急时刻可以以命相搏,舍身救主。二是说读书犹如交友,要有几个挚友。有些人朋友满天下,却没有几个知己铁杆,真遇到困难时,就可能得不到任何帮助。因此,关键是要交几个能为你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铁哥们儿。我认为,这两个比喻都很形象,很好地说明了应该如何选书的问题,都是要强调人生有限书无限,人生有限知识无穷,要有选择,要突出重点、运用重点。

  有些名人也给读书人开过书单。如毛泽东就给别人开过书单:要学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学点历史和法学,学点文学,学点文法和逻辑。毛泽东同志甚至提出,领导干部要“学一种外国文,争取在五到十年的时间内达到中等程度”。但也有人不提倡给人开书单,原因是每个人的教育程度、学识修养和知识积累程度都不一样,开的书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有时候书单也会限制一个人的读书范围。鲁迅先生就倡导读书要博览群书,不必拘泥于名人开的书单。他在《读书杂谈》一文中说:“我们自幼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偏看看理科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他的意思是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这种说法也很在理。

  大家以后都要在行政机关工作,所以读书的主要目的是用书本知识来指导实践,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急用先学,活学活用,急用先学既要立竿见影,活学活用就要贴近实际。我觉得贴近性和实用性应该是我们选择书籍的一个重要标准。年轻人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读一些对自己终身成长具有关键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要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多读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要多读党史、国史、世界史,一个不了解历史的人就是一个行将背叛的人,也谈不上忠诚的人,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历史的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大家刚到一个新单位工作,应该本着“急用先学”的原则,读一些可以帮助自己尽快适应工作的书。比如,要读一些政治学方面的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提高从政治上看问题的能力。要读******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论述,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读有关纪检监察工作的理论和业务书籍,适应工作需要,提高工作能力。

  (三)怎样读书

  读书就像吃饭一样,什么时候吃、吃什么、吃多少固然很重要,但怎么吃也很重要。一个会读书的人,就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进得去出得来”,才能达到我们常说的“开卷有益”的境界。

  首先,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除了那些休闲的书,只要是你需要认真看的书,看的时候就一定要拿笔,不拿笔就不要看书。钱钟书先生有一本书《写在人生边上》,这是钱钟书先生打的一个比方,他把书看作人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把心得和注释写在书边上,这本书就是对这些心得和注释的归纳和总结,所以书名就叫《写在人生边上》。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看到重要的地方,就划出来,有什么样的感受,就在书中写出来。看书时,不要太相信你的记忆力,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忘记。我几年前看过的书现在大都遗忘了,但我只要拿起那些书,看到我以前画的重点和写的感受,我就能马上回忆起来。所以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读了45年书,总数达几万卷,他读书的一个特点是“越读越厚”。因为他读书时特别喜欢在书上加添解释批注,补充参考材料,所以这样从外观上看,书是越读越厚。朱熹对重要的书,刚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勾出,再读时用青笔勾出,第三次读的时候又用黄笔勾出,以后再读用黑笔勾出,如此反复精读,掌握精髓。

  其次,学会通过读书积累资料。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鲁迅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我有一个老领导,是原财政部长项怀诚同志,他有个习惯,就是把自己想到的、见到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本子上,无论出差还是调研,从来不间断,然后再把这些资料汇集成册。我们在读书看报或者浏览网站的时候,发现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强的好文章,可以用复印、剪报、拷贝等方式,收藏起来,积累下来,作为学习成果,平时翻一翻,看一看,学习的时候参考一下,写东西的时候借鉴一下。

  第三,要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书就是死的;会读书,书就是活的。要把书读活,关键在于思考。光读书不思考,就会变成书的奴隶。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一本书读成一页纸,再把一页纸还原成一本书。这是聪明人的读书方法,是思考的结果。读与思好比吃饭,不仅需要牙齿咀嚼,还需要肠胃消化。同样一本书,消化好的读了津津有味,并能从中吸收其养份;消化不良的,读了不知其味。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就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不思考的读书,永远读无所获。如果读书只是死记硬背,不会思考的人,知识掌握得再多,也是死板和僵化的。就像俗话说的,“抱着西瓜只说圆,捧着桂花只说香”,不过是一个书呆子而已。

  第四,要学以致用。我们常说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这样说:运用知识才是力量。就像地底下的矿藏,只有把它挖掘出来,并拿去使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读书学习也一样,你所学习的东西,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运用。邓小平最喜欢看的就是地图和字典,这两者都是最实用的工具。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多册藏书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可见,学了知识还要会用,否则即便装了一肚子的知识,也是没有意义的。

  第五,要处理好读书与工作生活的关系。读书学习需要占用时间,必定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要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很多人老说自己工作太忙,再忙总还是有空闲的时候,关键是如何利用这些空闲。有人问鲁迅先生读那么多书哪里的时间,鲁迅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换句话说,他是把零散的时间拼凑起来读书的。第二问题就是要克服惰性。读书虽是一种精神享受,但也要付出脑力劳动甚至是体力劳动,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决心,一曝十寒,读书就只能是纸上的计划,很难坚持下去。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曾经化用明代著名理学家胡居仁的一副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贴在墙上用以自勉。

  刚才,我讲了政治,讲了责任,讲了学习,这些都是管长远的事,需要长期坚守和磨炼。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廉政的问题。对任何一个干部来说,廉洁纪律是一条不能碰的红线。廉政方面出了问题,你的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东流。所以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洁身不好,严防死守,绝不能有半点放松。

  第四句话:要无时无刻坚守廉洁底线

  中国古代就有“不贪为宝”的说法。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有人拿一块宝玉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你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还有一个“杨震拒金”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曾引用过。东汉名臣杨震被任命为东莱太守。赴任时途径昌邑,他以前举荐过的县令王密晚上来看他,怀揣银两要送给杨震被拒绝。王密说:“天黑,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非常惭愧,只好作罢。杨震后来调任涿郡太守,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产业’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古人这些拒腐蚀永不沾的高洁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清白,视廉为宝。《管子》将“礼义廉耻”看作“国之四维”,足见廉洁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自古以来,两袖清风的官员总是被百姓称颂。一代廉吏于成龙,经常吃青菜,喝稀粥,灾荒之年还以糠代粮,把节余的口粮和薪俸用于救济灾民,老百姓送他雅号“于青菜”。晚清重臣张之洞为官一生,始终保持清廉,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的幕僚辜鸿铭说张之洞的总督衙门是全国最破旧不堪的。张之洞为官,从不做与身份不符之事,从不接受下属送礼,哪怕一本书、一方砚,都拒之门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当年斯诺访问延安,赞叹我们党的领袖廉洁奉公、勤俭朴素的作风,称之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今天,坚持清正廉洁、个人干净,依然是从政为官者必须守好的底线。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自身不干净,在干部群众中就没有威信,腰杆就硬不起来。领导干部做到个人干净,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持思想纯洁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有一首名诗《观书有感》,后面两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是干净的,我们就能喝上放心水;源头被污染了,我们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一个人越是身处高位,越是能官干吏,就越要加强思想修养。否则,就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南宋宰相秦桧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精湛。他创立的宋体直到今天还是应用最广的字体之一。但他嫉贤忌能,陷害忠良,最后成了“奸臣”的代表。汪精卫一表人才,文笔和口才都相当好。他在刺杀清摄政王载沣失败后,曾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迈诗句,后来却一步步走上了卖国之路。我们党在这方面也有前车之鉴。张国焘、林彪等党的高级干部出问题,不是在才上,不是在能上,而是在德上。近年来查处的官员中,有不少是人们眼中的“能人干才”,最后却沦为阶下囚,究其原因,也是因为放松了思想和德行的修炼,以致德不配位,最终酿成悲剧。为什么要强调德行?陈毅同志曾以飞行员为比方作了个形象的说明。他说,一个飞行员,飞机开得再好,开到敌人那边去了,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那就更糟了。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来说,要常扫“思想尘垢”,常祛“心灵雾霾”,保持党性纯洁,切实筑牢清正廉洁的思想防线。要始终保持一颗知足之心,认清欲望的背后是陷阱,明白贪婪的尽头是祸患。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追求内心的和谐,清高一些、脱俗一些、淡泊一些、从容一些,不要流于俗套、争名逐利,要多在事业上争取,多在落实******“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上争取,多在落实省委安排部署上争取。要常补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在持续不断的党性净化和洗礼中练就拒腐防变的“金钟罩”和“铁布衫”。

  (二)要做到行为廉洁评价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领导干部是不是干净,是不是廉洁,最终要落到行为上。行为上的廉洁,一靠自律。自律体现在小处,体现在小事,体现在小节,要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脚,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大家可能听过“新鞋踩泥”的故事。明朝人张翰当上御史后,去见他的上司王廷相。王廷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却给张翰讲了一件自己经历的事。他乘轿进城遇到下雨,一个轿夫穿了双新鞋,刚开始还“择地而行”,后来一只脚不小心踩进泥水,为了不让另一只鞋弄脏,这个轿夫还是“择地而行”,不久这一只鞋也弄脏了,轿夫便“不复顾惜”,高一脚低一脚的随意踩去,毫无顾忌。张瀚听后深受启发,“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最后成为明朝的一代良臣。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定要管住小节,管住第一步。从近些年“落马”的官员看,一些领导干部就是因为忽视了干净要求,从一些小事开始,从生活细节开始,放松自我约束,今天拿一点、明天要一点、后天捞一点,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深陷其中,最后全线崩溃。行为上的廉洁,二靠他律。他律就是监督,说白了就是一种约束,一般情况下会让人不自在,不舒服。***同志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讲话强调,要让党员干部逐步习惯在有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现实中,确实有不少党员干部不愿意接受监督,不能正确对待监督,一提到“监督”二字内心就有抵触,就浑身不自在,认为监督是对他的不信任,言语中多多少少会流露出对监督的厌烦,行动上多会破纪违规。其实,严是爱,宽是害,监督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是事前的爱护、事前的帮助,而不是事后的挽救。纪律和监督的约束,是保护党员干部政治生涯的“安全阀”,是阻止党员干部越轨跑偏的“刹车器”,是防止党员干部蜕化变质的“防腐剂”。有监督,人才会更清醒、更谨慎,看问题、作决策就会少一些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在座的各位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对领导干部来说,任何“保护伞”都会漏,任何“尚方宝剑”都会锈,只有干净才是是最好的“护身符”。我们要通过严格的自律和他律,戒慎恐惧,严防死守,廉洁自爱。谈到戒慎恐惧,这个词出自《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指的是在自己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也要心存敬畏之心,教育我们对待任务,对待责任,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教育我们做事情要认认真真、精益求精,而不是粗枝大叶、疏忽大意;教育我们要慎独慎微,而不是放浪形骸。这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体现了“认真”二字的工作态度,体现了慎独的修为精神,是为官之德、从政之要。

  学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

  欣欣向荣的中华民族呈现在眼前的这组水碧山清、风光旖旎的画卷给人无限的心旷神怡、无穷的惬意满怀,展示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现代化城市的繁荣昌盛,折射出的却是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变更。习***说: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的结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高频词,党员干部如何不忘初心,怎样担负使命,我认为初心是灵魂、是根基,准确把握初心的三个层次,方能凝具使命,砥砺前行。

  第一个层次:立正初心什么是初心,初心可能是一个远大的志向,也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常言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中国助人为乐好人程绍光、程祖全父子,矢志不渝,甘当烈士守墓人,他们的愿望是守护好为黔江解放英勇献身的英灵,一个普通党员用平凡的举动践行如初的心愿,这一干就是69年,一干就是二代人或三代人。陈敏尔书记这样批示:这份坚守看似平凡、实则不易,甘于奉献,不记得失,值得宣传。20_年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耶鲁大学文科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国扎根湖南省衡山县贺家山村,做一名普通的村官,他的志向是为村民做好服务,带领群众创业创新,精准脱贫,并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国家级贫困村庄开展产业扶贫,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与理想,不偏不倚的前行,最终赢得了荣誉。正是千千万万个程绍光、秦玥飞拥有的一颗简单愿望汇聚成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初心。

  第二个层次:修正初心大家还记得20_年春晚《扶不扶》里面的一句精典台词吗?“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漫漫人生几十载,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而有的走得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地去靠近它,犹如一艘破浪航行的巨轮,舵手要不断调整船舵才能平安到岸,中国共产党和各级党组织就是这掌舵人。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在领导干部中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初心和使命在心灵深处烙下永不泯灭的印记。面对变幻莫测的现实社会,党员干部要擦亮双眼,洗清灵魂,善于摒弃政治杂音,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生在红旗下,成长在蓝天,扎根在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

  第三个层次:执正初心习***寄予每一个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有的人把它挂在嘴边,有的人把它扛在肩上。刚刚过去的5月14日,川航航班在近万米高空飞行中前挡风玻璃全部破碎,刘传建机长在极其严酷的环境中,临危不乱,凭借过人的胆识,将飞机成功备降,堪称史诗级奇迹,被誉为中国版“萨利机长”和英雄机长,面对荣誉他坦言:紧急关头,必须让飞机成功备降是我唯一的信念,刘传建用初心背后的执着与担当,谱写了中国民航界的历史华章。虽然普通的我们不能创造惊天动地的壮举和丰功伟绩的事业,也许用尽毕生的精力都没有完成使命,实现梦想,也要甘为后来的接力者铺垫好继续前进的基石,担当起岗位职责赋予的使命,深入农家开展脱贫帮扶是担当,办好每一件群众实事是担当,宣传党的政策理论,传播正能量也是一种担当。正是一个个普通岗位的担当,实现了全区脱贫摘帽的使命,成功跃入国家卫生城区,正向全国文明城区大步迸发,黔江——一座品质之城正在崛起。党员同志们:初心已具,使命在肩,倘若每一位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干在实处,哪怕付出一点点绵薄之力,必将聚合成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到那时,我们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会远吗?

推荐阅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乡镇

  [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2023]教师入党申请书格式及范文1500字

  解放军入党申请书范文大全

  [在校学生如何入党]大二在校学生入党申请书模板

  入党申请书成功范文3篇

  入党申请书结合疫情疫情入党申请书

学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精选.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学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