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原文出处】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原刊期号】20_04

【原刊页号】1~4

【分 类 号】D2

【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_02

【 标 题】“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

【 作 者】李兰芬【内容提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与时俱进的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任务的最新概括,也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能力、意志、信念、理想、性格、情感、智慧、境界等人格向度的时代要求和合理定位。以“开拓进取、理想信仰和忠诚人民”为基本人格向度的共产党人,必将推动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的提高。

【摘 要 题】理论园地•“三个代表”专题

【关 键 词】三个代表/共产党人/人格

【 正 文】

任何政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必然具有其人格化倾向和特征。

一个政党的人格向度,是衡量这个政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政党和每个个人一样,都要塑造和维护符合自己生命和生存价值的政党品格。在一种制度化的安排下,一个政党的品格必然规范并塑造着其组成人员的人格向度;这个政党也总是要从她所属的那个阶级或阶层的人格典范中获得支持和力量。政党品格及其人格向度相得益彰。如果一个政党的品格不是忠诚人民、心胸宽阔、善良勇敢,那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石而被其他政党所战胜乃至替代;如果一个政党不崇尚和奉行开拓进取、竞争合作,那就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和动力而自行灭亡;如果一个政党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那就会失去生命活力的源泉而被人民群众赶下台;如果一个政党没有比感官享乐、物质享乐更高贵的品质,那就只能是一群可怜的私利者和短命的陌路人;如果要拯救或重塑一个政党,首先必须使其失去的品格得以恢复,使每个党员的人格得到升华,党的先进性总是通过每一个党员人格的高尚性及其行动来实现的。这是被古今中外政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政党发展规律,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生动实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这一对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基本问题的科学概括,既是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品格,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人格向度的高度概括和时代定位。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三个代表”在本质上关系到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党员人格形象以及如何塑造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大问题。因为从根本上说,“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1](P

1),即取决于由“三个代表”规范的共产党人的人格向度。

共产党人的人格向度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邓小平曾深刻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昔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2](P1

20)共产党人则是其中的先进分子。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经历了以土地和人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形态,以机器和资本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形态,正在迈向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形态。不同经济形态的生产力对资源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是不同的。在农业经济形态中,生产力需求表现为对以土地为中心的自然资源和体力劳动者的依赖,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体力的消耗和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浅层次的消耗。在工业经济形态中,人类利用大规模机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自然资源量越多,生产力水平就越高。这种“工业文明”造成了对地球资源的过度耗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自然资源消耗的有害性逐渐成为工业经济形态社会发展的桎梏。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资源依赖逐渐发生转变:从以自然资源消耗为主转向以劳动者的智力(人才资源)消耗为主。正如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的,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智慧、本领、人格境界的人才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最宝贵资源,高品位人格素质的人才将取代传统资本和资金,成为人类发展的轴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近调查表明,在占有知识上的差距,在人才比率上的差距,最终导致国与国之间在竞争力方面的差别。在当代小国,由“三个代表”规范和塑造的共产党人将成为高品位素质群中的优秀分子构成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

人格,是一个多义词。哲学意义上的人格,是指具有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即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则称为“个性”,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人格倾向和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倾向包括入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人格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性特征。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通常称为道德人格,上要是指人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和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和尊严等。笔者以为,人格是“做人的起码资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的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个体稳定的态度及其行为倾向,是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整合。因此,人格在本质上具有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等特性。“共产党人的人格”,就是指“做共产党人的起码资格”,是共产党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共产党人个体稳定的态度及其行为倾向,是共产党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整合。共产党人的人格特征构成共产党性质、宗旨、任务的实践主体。共产党的宗旨有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分,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党的纲领不仅是具体化的,而且是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共产党人自觉地予以遵守。比如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之间无论在行为规范还是在价值标准上都有一定差距甚至矛盾,要在两种不同的思维框架、价值取向中寻求同一和整合,仅仅依靠政策规范是不够的。只有依赖健全的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以一种自主、进取、慎独、负责任的人格向度,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多元社会实践中提高辨别、判断能力和自觉自主地决策、选择能力,使共产党人的理想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历史阶段得到合生态、合目的和合规律的合理发展。

关于共产党人人格之于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实践主体地位,早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就受到共产党领袖们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于抗日战争时期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就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把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视为共产党最强大的动力之一。高尚的人格,是党性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共产党人的价值。没有共产党人人格的养成、发展和尊重,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也就难以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人人格养成的内在根据在于:其一,由工人阶级先锋队构成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具有人格化特征;其二,共产党员具有长期共同的政治生活、社会实践和行为方式;其三,共产党员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基础。其外在根据,则在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决定、制约和影响。中国共产党人人格作为中国共产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除了受上述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外,还受到它与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人格的层次与水平,实际上是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辩证关系的表现。

以“三个代表”为时代要求的共产党人人格向度在当代中国有着双重使命:一是中国社会还处在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具有彻底消解与根绝官僚主义、消极腐败和享乐主义的历史责任;二是面对伴随现代化过程兴起的世俗化的浪潮,“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也担负着超越世俗化的肤浅、平庸、单向度、感官刺激、对精神境界追求的缺乏等的价值追求。

以“三个代表”为时代要求的共产党人人格养成有利于扬弃和超越党性教育中两种貌似对立的倾向:一是从脱离中国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生活实际的高远的、单一的人格理想出发,将党性教育变为空洞的说教和简单的灌输;二是无视党性与人性关系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品性,把党性教育变为琐屑的行为训练和消极防范。之所以说二者“貌似对立”,源于它们都忽视了与时俱进的党性教育作为潜在的或显在的党性活动载体所应有的人格尊严,因而使得党性教育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深沉的感召力。以“三个代表”为时代要求的党性教育则保证了党性教育的整体感和方向感,使党性教育成为一种价值的赋予、形成和创造的过程,亦即共产党人人格养成的过程,从而实现党性教育从“党性知识灌输”转向“党员人格培养”的理想教育模式。

以“三个代表”为时代要求的共产党人人格向度,表达的是一种价值理想和在应然的意义上对党性教育所作的价值追求。“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对党员个体来讲,必须将人格养成理解为实现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主体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讲,注重共产党人的人格养成是在更深层次、更高意义上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主要是指遵循“三个代表”的思想规范和塑造当代共产党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境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党员成分来源比较复杂,政治觉悟、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的大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法治程度还很不完善。这就存在着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严肃话题和实践问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党员人格形象以及如何塑造?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指出,必须“努力把全体党员锻炼成坚定的共产党人”[1](PP176-1

7

7)。他还说:“过去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衡量的标准都比较明确,广大党员也好掌握。”“现在情况不同了,处于和平建设时期,广大党员分布在各个不同的战线上,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是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这样的标准要规定得简单明确,让广大党员做好掌握,这个问题虽然也有了一些提法,但还需要继续探讨。”[3](P

4

5)“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这种探讨规定了方向。“三个代表”思想不仅从理论上规范了当代共产党人人格向度的内涵与要求,解决当代共产党人人格向度的价值取向,而且还从实践上开创了把广大党员培育成坚定的共产党人的问题,以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依据“三个代表”的精神,当代共产党人的人格向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开拓创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前进要求的共产党人必须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品质。开拓创新是新世纪共产党人的人格向度。历史已经证明,哪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敢于和善于开拓创新,就发展,就强大;反之,就落后,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开拓创新还是因循守旧,已日益成为衡量一个政党、民族、国家进步与落后的根本标志。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再一次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执政党执政能力的生命源泉。开拓创新活动历来是一个阶级(阶层)中先进分子的活动,是先进分子对新思想的研究、交流、开发和运用,从而创造出的新事物。大规模的全民族的开拓创新,一定蕴聚着一群具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的人才集群。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也必须成为当代中华民族开拓创新的中流砥柱和主体力量。

理想信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仰。理想信仰是新世纪共产党人需要重塑的人格向度。“七一”讲话指出:“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选择什么理想信仰,拥有什么理想信仰,这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举什么旗帜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些都是“努力把全体党员锻炼成坚定的共产党人”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内容和生动表现。理想信仰是共产党人的一种人格能力,这种人格能力把共产党人和普通群众区别开来,并把群众中的先进分子锤炼成共产党人。共产党人的人格向度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容易被人看到的学历和专业知识只是一小部分,而真正决定一个人是不是坚定的共产党人的是理想信仰。成小事主要靠业务本领,成大事必须依仗理想信仰。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缺少理想信仰,就会有太多的眼前利益,就易于衍生出一种胸无大志、维持现状、追求享乐、思想空虚以致迷信邪教等等所谓的“信仰危机”。理想信仰是统帅人们灵魂的精神支柱。邓小平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2](P1

3

7)有了科学的理想信仰,就有了坚强的凝聚力;就有了铁的纪律;就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就能使共产党人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参考文献】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_.

推荐阅读:

  全球化趋势与马克思的方法论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化宗教理文化研究”座谈会举行

  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

  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1000字高中生入团志愿书范文

  实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范文

“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