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决战观后感3篇
《大决战》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全景式立体式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讲述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四年间,以毛泽东为重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处于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时期,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和平的希冀,依靠着千千万万人民的力量,用革命的武装击败反革命的武装,以少胜多,最终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奋斗历程。下面是范文网为大家带来的电视剧大决战观后感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电视剧大决战观后感1篇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大决战》全景式地再现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生动地演绎了我们党带领解放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胜利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辉煌历史。这部累计有330万人参演的大型剧作不仅气势恢宏、场景壮阔,而且编剧独到,情感细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正能量传播好剧,看过以后让人热血澎湃,感慨良多。
《大决战》是自由之战,展现了国际博弈的大视角。解放战争不仅对中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具有决定性作用,还对二战后世界格局产生着重要、深远的影响。美、苏两大阵营都对中国发生的这场战争倍加关注,双方都派驻使者全程参与并密切俯瞰着战争走向。而国、共两党在外交上的策略则迥然不同,相比蒋介石崇洋媚外、依赖美国支持,不惜投机美国大选,毛泽东主席坚持团结国际力量,坚持民族独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斗争精神更显气魄、更显担当。
《大决战》是信仰之战,体现了民族觉醒的大纵深。经历了长期战争和压迫的折磨,特别是经历了几次革命思潮的洗礼,中华民族已经实现觉醒。“每个人从心底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人们开始在黑暗中向往光明,在困难中坚定希望。谁最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谁就能够赢得他们的跟随。谁最能够带领他们保卫他们的土地、捍卫他们生存的权利、为他们谋幸福,他们就义无反顾地拥护谁、支持谁、信仰谁。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全国人民反抗剥削压迫、战胜反动势力的共同信仰。
《大决战》是国运之战,呈现了综合较量的大格局。决战绝不仅仅发生在战场上。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层面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比拼和旗帜鲜明的较量。一方面是执政的国民党军政腐败、经济崩溃、人心涣散、民不聊生;一方面是壮大的共产党政策英明、后方稳固、军民踊跃、万众一心;一方面是蒋介石众叛亲离,顿足捶胸,仰天长叹“回天无术”;一方面是毛主席集体决策,运筹帷幄,坚决打赢“人民战争”。在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天平前,两者高下立判,胜负立分。
《大决战》是革新之战,表现了历史规律的大主题。一切落后的、腐朽的旧制度都必将被历史抛弃,而先进的、充满着希望的新制度必将被人民选择,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战争的硝烟带走的,是“三座大山”深重的苦难和一切反动派虚弱的背影,硝烟散尽,一个红艳艳的中国终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铭刻在了解放军英勇战斗的广阔大地上,汇聚在了祖国的山川河流里;绽放在了人们解放后庆祝胜利的笑脸上,融化在了群众幸福的泪花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才是亘古不变的历史真理。
电视剧大决战观后感2篇
最近《大决战》电视剧热播,该剧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主线,呈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和平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回顾70多年前那场攸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的大决战,对新中国的建立更加感受到她的来之不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这一切告诉我们,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用革命的武装击败反革命的武装,才能夺取全面战争的伟大胜利。
当今和平年代,虽然已没有硝烟战争,但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之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更需要“决战”意识、“决战”精神和“决战”信心。
“决战”在脱贫攻坚时。当前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但是在思想上也决不可懈怠,在行动上也绝不能退缩。我们必须凝聚起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进一步巩固壮大脱贫战果。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脱贫攻坚战是需经受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大考”,更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大战”。当前,脱贫攻坚取得圆满胜利,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践行初心使命,顽强奋斗,全面维护脱贫攻坚成果。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这场“大战”中,进一步坚定必胜信心,以只争朝夕的劲头,铆足干劲、一鼓作气,继续向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
“决战”在乡村振兴时。20_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紧盯目标精准发力,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相互支撑、协调融合的良性互动格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任务、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这场“战役”更加考验我们党员干部和党组织。基层党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在这场啃“硬骨头”的“大仗”中,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要经受住考验、获得群众认可,努力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引导树立干净担当、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激励党员干部奋勇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决战”在伟大复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要为梦想而战!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经历了太多的牺牲,然而中华民族是奋斗的民族,传承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凝聚着党员干部和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浸透着党员干部和中国人民的血与汗。石油工人王进喜,奋斗的经典事迹凝聚升华成了一种“铁人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继续前行;原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那种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兰考乃至全国人民战胜困难。我们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淬炼中,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奋勇搏击,为伟大复兴战斗不息。
电视剧大决战观后感3篇
正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大决战》,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全景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辉煌历史,这部鸿篇巨制从多个视角精写解放战争,让重大题材创作耳目一新。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大决战》史诗般呈现了这场波澜壮阔的中国命运大决战。相比观众熟悉的电影《大决战》三部曲,电视剧《大决战》以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为背景,49集的篇幅用更丰富的内容、更宏阔的视角展开叙事。比如,电视剧开篇就把三国四方的利益纠葛交代得很清楚,在二战后重塑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视野下,历史的来龙去脉在剧中讲述得更加清晰明了。
《大决战》第一集便展现了历史上的名场面——重庆谈判。蒋介石一面与毛泽东在重庆进行着关于“和平建国”的谈判,一面却在调遣全国的军队开始秘密备战。与毛泽东见面后,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表面盛情宴客,实则话语中暗藏机锋,以“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暗示了对合作的拒绝。对此,由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回应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说生活习性有所不同,可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就这个意义上说,我对这次重庆之行,是充满信心的。”一番话,不仅化解了蒋介石的刁难,也再次表达了对重庆谈判的诚意和态度。两人随即就“孙中山的帽子”又展开讨论,实际上体现了两党之间的博弈,这段戏把语言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唐国强与王劲松两位实力演员表情处理非常细腻,观众在投入剧情的同时,更能细品出人物的心态和格局。
目前播出的几集多角度展示了解放战争的过程,通过讲述战略、战术和战斗三大层面的故事来立体表现,其中既有国共高层之间的博弈,又有国共两军将领在战场上的对垒,同时剧情焦点极大地倾斜于普通战士、普通百姓对三大战役的奉献,体现出这是一场人民战争。比如剧中虚构的英雄角色武雄关,这个解放军排长在电视剧开篇是以主角性人物来呈现的,却没有主角光环,在第三集就英勇牺牲了,这份向死而生的壮怀激烈打动了无数观众,也呈现出战争的残酷和真实。
《大决战》剧作的亮点是追求真实,达到一种真实呈现历史真相,真诚打动观众内心的观剧效果,上到领袖、将领,下到士兵、百姓,都有足够真实的细节表达。剧中揭露了国民党官员的丑恶行径。面对内部朽坏坍塌式的贪腐,蒋介石虽明了于胸,却选择“用利益买忠诚”。与之对应的则是在解放区展开的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苏青饰演的女战士王翠云,克服各种困难发动农民,让农民获得拥有土地的幸福感,调动农民保卫土地的积极性,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剧情的鲜明对比揭示了战争走向的深刻原因和历史必然。
随着剧中解放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战斗画面也越来越恢弘。《大决战》集结了国内顶尖的主创阵容,全剧采用8K电影级拍摄设备,再现了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和震撼人心的高光时刻。在战斗场景中,更突出了在战火中穿行的镜头语言,让观众身临其境体会在战火中前行的震撼。
推荐阅读:
电视剧大决战观后感3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