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九重阳节高分作文
20_九九重阳节高分作文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_,以招吉祥”(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怀故人。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
20_九九重阳节高分作文
又到九月九日重阳节了,昨天我陪着爷爷奶奶去登了杭州的虎山仙人谷。每年这个时候呀,老人家会带着子女们登山,找自己当年的伙伴。然后,在一起聊当年的趣事,一边带着子女们都去看他们插茱萸,又让子女们和他们一起赏菊花。我们又看到满山遍野的野果、错杂在花花绿绿的草丛里的野花,让我们感觉到秋天的气息,也让我们知道秋天来了。但是令人兴的事情来了,我们不但感觉到秋天的气息,而且还了解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更美的是,我们还在那里欣赏了那里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呢!
开始爬山了,咦?怎么下山的人手里的袋子都装的满鼓鼓的?好奇心的我,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我把一个大伯拦住了,我问大伯,他袋里装的是什么?他说是柿子,我问他那里可以摘?他说在路旁。
于是我对他说了声“谢谢”,就跑到老妈那儿了。妈妈一看到我一蹦一跳的样子,逗着我说:“瞧,你这一蹦一跳的样子,准是又发现什么“新大陆”了吧?”我告诉他们这里有柿子,老人们急着叫要去摘。我们又走啊走,妈妈说她太累了,要休息一会儿。可是刚想坐在亭子里休息一会儿的老妈看到树林里有很大的柿子树,我眼疾手快地钻进树林子,老人们怕我掉下去,也和我一起摘柿子,妈妈见了急忙和我们一起摘了起来。
不一会儿,我们每个人手中的袋子都装满了。此时此刻,大家笑得脸好比像万圣节的南瓜那么圆,我突然发现妈妈脸上的皱纹像菊花瓣一样地舒展开来了,我发现此时笑得正甜的母亲似乎年轻二十多岁了呢!
过了一会儿,我们下山了,此时此刻我高兴得能用什么语言表达呢?
这就是我假期的一个收获,也是我假期中一件最开心的事情呢!
20_九九重阳节高分作文
九月初九重阳节,既是登高赏菊的时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节日。
重阳节这天,妈妈因为要上班,爸爸就一个人带我回老家探望爷爷奶奶,一见到他们,我就赶紧呈上精心制作的节日贺卡,祝他们节日快乐,奶奶见了脸上笑成了一朵花,直搂着我不停地说“心肝宝贝真乖,真懂事啊!”爸爸则是一到家就到厨房帮忙,一会儿洗菜、一会儿扫地,忙得不亦乐乎,嘴里还不停地和奶奶聊着家长里短。吃饭时,他吃了一碗就不吃,奶奶忙说:“怎么吃这么少?你刚才干了那么多活,再多吃点吧!”可爸爸却说:“我饱了,你们慢慢吃吧。”说完又到厨房忙了起来。
爸爸并不是只重阳节这一天才孝敬爷爷奶奶,平时,他不论工作多忙,事情多繁杂,都坚持每个周末回老家一趟。每次爷爷奶奶都高兴地叫我们坐着看电视就好了,不要忙这忙那的,好像只要我们回家就是的满足了。我们觉得“孝敬”老人就要常回家看看,帮长辈捶捶腰、倒到水、做做家务,可爷爷奶奶却认为只要听他们说说话就行,他们还总是反过来帮我倒水,对我嘘寒问暖,我一流汗他们就赶紧帮我擦汗,一打喷嚏就赶紧给我添衣,对此我有时会感到厌烦,可他们却依然如故。
归根结底,孝敬长辈就是要理解他们、尊敬他们,可现实中却有不少孩子成了老人要孝敬的“长辈”,即使已长大成人,还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成文名副其实的“啃老族”。老人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我们可能没有能力实现老人所有的愿望,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给他们更多关爱。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每一天都是老人节!
推荐阅读:
2022九九重阳节高分作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