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个勺子的观后感(模板10篇)
一个勺子的观后感一
傻子和小羊羔,傻子和儿子,傻子和拉条子,相互映射。
两个回环,傻子一段,拉条子被当成傻子再一段。
不想傻子跟着的时候偏甩不掉,产生感情了又被“家人找回”送走了,发现是骗局再找傻子又找不着了;自己的儿子判刑坐牢回不来,偏有个傻子叫自己“妈”在家里赖着;怕各种“家人”找上门的时候,各路人马天天来,做好万全准备了,偏又不来了,“第二只靴子”迟迟不掉下来;想追回五万的时候追不回,最后不要了,钱又回来了;想给儿子减刑送钱疏通结果钱、事两空,最后没念想了居然减刑成功。所有的情节设置都围绕着那句话“人生就是这样的”。
想把傻子甩掉,再一次,再一次,再一次,再一次,再一次,最后放弃。找李大哥,一直找,一直找,一直找,一直找。终于见到了,车上聊让下车,车上聊让下车,车上聊让下车,最后自己下车。找傻子的“家人”上门,金枝子准备酒和肉罐头,又找上门,金枝子准备酒和肉罐头,又找上门,金枝子准备酒和肉罐头。生活好像就是在这种重复里慢慢磨掉一个人的气性。这都是为什么呢?拉条子最后再不断的找人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要傻子,是为什么呢?他不再想要回自己的那五万块,可还是知道为什么。周围的人都在和他说,不要问,没什么为什么,“人生就是这样的”,只有拉条子还在执着于答案,成为人们眼里的勺子(方言里和傻子是近似音)。
金枝子责怪拉条子,怪他的老实,怪他当好人,虽然是因为几遭折腾下来的气话。可是老实有错么?做一个好人有错么?贪财贪利骗人见风使舵就对了?社会里的多数人都是从众的,太多的人心坏了,好人才会被当成傻子。然而我还是坚持,别人怎么做并不是自己做同样事情的理由。
陈建斌和蒋勤勤的表演让人完全忘了他们曾经演过的角色。这俩人居然各自演过雍正和第二梦。光是写出来,都觉得这些角色分布在不一样的次元,怎么会是同一个人演的。坐炕上的对话真的太写实了,夫妻之间的埋怨、默契、琐碎和家常。不知道片子里两人的方言说得准不准,反正自己没出戏,就像他们本来就是说西北方言的,这功夫下得到位。再一个,看片子不会觉得是在演,会觉得,这就是西北的农民和农夫。让人忘记自己曾经演过的角色,忘掉这是自己在演戏,而完全融入到角色中,最是见演员真章的时候。
李老大的角色虽然因为演员的问题一直没露正脸,却反而觉得这样的处理很有意思。一个拉条子成天追着的人,却始终见首不见尾,就像他做的那些事一样,不见得能见光。女警察的角色也很有意思,开始觉得很普通,但是最后那过激的、或者说自我暴露的“你不会以为是我通风报信吧”反而让人会再想一想,为什么后面那些“家人”不来了。
喜欢那只小羊羔,还莫名喜欢打印店老板。
12点10分的场子,影院里连我只有四个人。两个上了年纪的阿姨,一个比我稍大些的女青年,还有我。散场时,片子在滚字幕,我们都静静坐着。我最先起身,走时,她们还在静静看着荧幕,或许,各自都在想些什么。
一个勺子的观后感二
电影《下一个奇迹》讲述的是在“亚洲首席超级演说家”梁凯恩身上的成功人生,电影本身拥有着现今年轻人所崇尚的激情、梦想、成功等等的一切要素,在荧幕化的过程当中,导演和演员为我们献出了一场还算好看的梦想实现记。
这部电影,大致可以与《幸福来敲门》做以类比,同样是营销题材,同样是失败者向成功者的跨越,同样有串联起了亲情和爱情的多维度,只是与后者的亲切和感人相比,《下一个奇迹》似乎更加的职场,很显然,这部电影并没有定位成感动人心的温情之作,励志才是它的主题所在。
这从电影的叙述方式便可见一斑,电影中秦昊饰演的rocky最开始因为家庭、学业的各种压力,似乎在一条失败者的道路上愈走愈远,但各种机缘巧合的促进之下,他走上了一条注定要成功的道路。影片用了很多间接的情节刺激去引导着故事的发展,使得整部影片的叙述进程比较流畅,但流畅的同时,似乎也欠缺了一些让观众得以印象深刻的东西。
的结果,便是剧情最后may的死亡所带来的突变,但这种较为冲突化的方式,实际上是导演在为rocky的成功之路做一个更加圆满的结局,让他得以在事业成功之外拥有一个更加实际更加美好的情感归宿。
实际上,这可能并不是一部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群回应的电影,但它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励志类的成功题材。在国内的商业大片中,针对年轻人的励志类影片数量甚少,如果说在电视剧题材中,以《奋斗》、《北京爱情故事》为首的电视剧掀起了年轻人的奋斗热的话,那么在荧幕之上,还真是缺乏了一些贴近现实贴近年轻人的奋斗故事,《失恋33天》之类的小清新故事,与很多人距离遥远,而先不论《下一个奇迹》的质素如何,起码就其题材和主体来说,是有着某种开拓意味的。
的确,《下一个奇迹》中因不被肯定而失落的rocky,像极了很多成长中的年轻人,在各种冲突和委屈当中,如困兽般去寻找一条出路,rocky被逼无奈的上路,既是严父的意味深长之举,也是rocky自我成长和突破的内在需求,因此,rocky一上路,他的成功就成了无可阻挡的。
rocky在剧中的奋斗动力,除了前述的家庭和自我需求,导演为其设置了一个颇为理想化的五万人之约,对于自己梦中情人的这个约定,成了rock真正得以坚定不移的向前的终极动力,而放眼到当下的年轻人身上,这似乎也是一个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情节,当爱情逐渐妥协在现实的枷锁之下时,似乎rocky这样的奋斗历程,显得是颇为鼓舞人心。
很多人都是为了秦昊看这部电影,他背着演技小生的名号,在各类文艺片中游走,这次拍摄《下一个奇迹》,他的演技依然出众,一双灵动的眼神,则将一个跨越了青年走到中年的男主角,展现的很是精准,而这,也是本片最为值得人夸赞的表演。当然,这部影片的问题很多,比如太过仓促的故事,缺乏精心打磨的情节,一些演员表面化的表演都是软肋所在,但影片的励志情怀,还是可以让某部分观众受用的。
一个勺子的观后感三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很多人看了下一个奇迹都会感慨梦想的力量,在我看来下一个奇迹更是描绘了两种生活态度的结果。考试“作弊”风波让当年不知愁滋味的梁凯恩负气毅然离开学校,面对父亲的不理解选择叛逆的过活。当面对父亲提出的房租压力,他不得不选择每天8块钱的工作,不得不到街头去摆地摊……对于梁凯恩来说进入传销组织遇到了他爱的人就是他生活的改变的开始,是什么让他有最后拥有那么大的成就?并不是每天在哪里喊喊口号就可以成功,是拥有梦想的力量吗?我们可以剖析来看,成功背后是些什么。
每天不断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不断的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影片里有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我很欣赏,当梁凯恩遇到客户对填写问卷调查表拒绝的时候深深一鞠躬引起一定效果后,他发现了这点不光让自己在行为上有所改变,并且推向了自己的团队,开动脑筋不断的总结,在每一次突破中找寻进步的空间。贯穿在整个影片里都可以看出团队的力量,梁凯恩在总结出来的东西可以很好的分享给他人,并且可以发现自己团队里的人员闪光点,可以放手让自己团队去做,让他们无数次的智慧得到发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重复着自己的梦想每天告诉自己我要的是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现在的自己不过是身价几千或者几万,生活在社会最贫寒的地步,不用羡慕已经成功的人,如果想要就去努力如果想要就去改变,没有什么是不可能,没有什么是一定的。如果你目前是个贫寒的人而你依然重复着让你贫寒的生活轨迹,那么贫寒下去就是一定的。
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愿意去面对、去总结、去改变,没有什么是不可能。
一个勺子的观后感四
《一个勺子》是陈建斌导演的处女作,因为王学兵吸毒事件影片推迟到现在才上映。其实对陈建斌不是很了解,对他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甄嬛传》里的皇帝角色,那时候就觉得他很显老,但是演技也着实让每一个看剧的人一饱眼福。但是他的导演实力却没有什么作品能够让我对他进行大概的估计,是坊间对这部电影良好的口碑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更有对陈建斌的期待,带着这种期待,我看了这部电影,以下是我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观众在看了电影《一个勺子》之后的主观感受。
整体来看,这部电影其实还是不错的,整部电影叙事完整,情节之间的连接自然,让人看电影时较为舒服,当然,这一个优点的另一面就是,整体叙事较为平缓,波折性不是很强,更多的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以一个普通的西北农民拉条子(大名马吉)的视角,借助了拉条子的嘴表现了中国西北农村社会的现状,以及现状之下的担忧。农民拉条子是村里公认的好人,心地善良,且肯吃亏,媳妇金枝子也正是因为他的收留没有被冻死、饿死,两人才能够结为夫妇,在我看来,这个不起眼的小细节的介绍有可能是为了表现好人有好报,希望用好心有好报来再次捂热社会上每一个心凉了的人。将揭示社会现实的冷酷与行善会有回报这两方面结合,已达到更好地引导人心回归善良的本性,让社会中的人重新形成友好的关系。这可能也是这部电影以及所有良好的艺术作品的重要目标之一吧!毕竟,艺术家是一群拥有更敏锐的触角,能够感受到自然世界中的美好事物及状态并且能够用他们特有的手段鲜活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使那些对生活不够敏感的人们同样能够感受到这些美好,唤醒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之心,以促进他们提升自我修养并且尽力使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影片中的好心人拉条子因为好心给了流浪汉(金世佳饰)半块馍,而流浪汉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吃完了还是不走,拉条子狠不下心就将身上带的馍全部都给了他,就这样,流浪汉就认定了他,跟定了他,一路跟着他直到他回到家,流浪汉也就跟着他回到了家里面,怎么赶也赶不走。换做一般的人,估计各种手段用个遍,早就将流浪汉赶出去了,但是拉条子夫妇却都是那种狠不下心来的人,当把流浪汉丢在院子外面的.时候,两人在炕上又担心那个流浪汉会不会在院子外面冻死,借着“冻死人要偿命”的由头来使自己的善良不显得那么直白。他们将流浪汉收留在了羊圈里,就这样还是怕冻着流浪汉,便又大半夜的送去了大衣。几次三番想要将他丢在外面都不成功,拉条子极为无奈,便动了将流浪汉绑在野外雪地里的念头,才将人绑上去,就于心不忍,又让他跟了回家。当金枝子听说了这件事时,眼睛瞪得老大,责怪拉条子,说那是害人命的事,冠冕堂皇的关切理由之下,他对那个叫她“妈”的流浪汉的关心之情热烈而羞涩,却十分让人动情。
陈建斌在这部电影中自导自演,可以说,是十分下功夫了,曾经的“皇帝”,如今胡子拉渣、面容苍老,脸上还有西北农民惯有的酡红,常年穿着厚重笨拙的棉大衣,脸上的表情有无奈与无助,也有坚毅与朴实,但是没有偷奸耍滑,不懂得如何投机,不懂得戒备。正是他在生活中没有学会后者,他被一个“勺子”纠缠的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也只能够贴告示,让勺子的家人来将他领回去,这样良心才安定;正是因为他没有学会者,他在自称是勺子的家人的人轻而易举地将流浪汉领走,没有质疑,只有对离开流浪汉的深深的不舍,而当第二批、第三批自称是流浪汉家人的人到来时,他们夫妇两个显得手足无措、惊恐不已,显然是因为他们眼中的社会并不是如此这般的处处是猝不及防的欺骗与陷阱,这些新知让他们不安。
在这部片子中,流浪汉由金世佳扮演,说实话,个人觉得演的还是挺到位的,只是因为事先知道是他,所以看电影时就有些跳戏的感觉。然后就是陈建斌的一会儿方言,一会儿普通话儿,有点受不了其他的都还好啦!
一个勺子的观后感五
电影中的主人翁梁海恩,患有忧郁症,高中读了九年,换了五家高中都没能毕业。在学校中,他很努力的学习,可是老师却说他考试作弊,在这所带有有色眼镜看人的破烂学校,他选择了逃避。在家里,父亲对他期望很高,但是他却得不到父亲的信任,处处受到打击自暴自弃的他,曾经自杀过两次,或许对于生活他真的有些失望了。
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卖掉了梁海恩心爱的钢琴,并且要求梁海恩每个月都交房租。俗话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为了证明自己,梁海恩开始打工赚钱,他做过很多工作,在麦当劳当服务员,摆地摊……有一次他在路边摆地摊卖领带的时候,路边的一辆高级轿车从他身边飞驰而过,结果把路边的积水溅了他一身,他很生气的要求对方道歉,结果对方很不屑的拿钱打发他,他却说了一句:“有钱有什么了不起,我以后一定比你有钱!!”或许就是这件事激发了梁海恩对于成功的欲望,然而之后的一场演讲则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事业稍有起色的时候,却传来老板携款潜逃的消息,为了弥补客户的损失,他赔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祸不单行,这时他心爱的女人也弃他而去,只留下一句话,“十年之后你依然一无所有”。可是这一次,他没有自暴自弃,多年的打拼已经将他磨练成了一个真正的男人,再也不会轻易被挫折击倒。他发誓,要举办一场五万人的演讲会,不仅仅是为了挽回恋人的心,更为了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从那一刻起,梁海恩生命中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五万人演讲会这个梦想为中心。他寻找伙伴,组建团队,创办公司,销售课程等等,他一步一步的朝着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遇到过很多的挫折和困难,可是他就像是一个身处强敌环绕的搏击高手,他的眼中只有目标,谁都不能阻止他向梦想行进的步伐。直到上海八万人体育馆,五万人的演讲会梦想成真的那一刻,他才发现,所有的困难和挫折都已被他抛到了身后。
从梁海恩的成功经历中,我们可以找寻到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因素:
1.确定目标: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像一艘轮船没有舵一样,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掌握,最终只会搁浅在绝望、失败、消沉的海滩上。只有当我们确定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会有计划,有目的的为之去努力奋斗。
2.创建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所具有的能量是巨大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于个人、团体力量的体现,“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说明个人与团队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每个人都要将自已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同合作。总之,团队精神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精髓。否则就如同一盘散沙;一根筷子容易弯,十根筷子折不断……这就是团队精神重要性力量直观表现,这也是团队精神重要之所在。
3.坚持,不放弃:在去为我们的目标为之奋斗时,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这时就需要我们要具有坚韧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只有坚持下去,我们才有机会达到目标。
4.感恩:梁海恩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具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感谢我们的领导,感谢我们的队员,感谢我们的伙伴,感谢我们的对手,感谢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5.以身作则: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让自己团队的成员信服的、并且团队的成员愿意为你死心踏地为你卖命的领导者,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以身作则,只有领导者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你的团队也会有更强大的正能量。
6.正能量的传递:正能量的传递,对于一个团队战斗力的提升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团队,只有把每个队员的积极性和潜在的能力都充分的调动起来,让每个队员都充满着信心,让这个团队处处都充满着生机与自信,这样才能发挥出这个团队最大的力量。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创造奇迹,没有双手的人能用双脚弹出美妙的钢琴,聋子却能写出全世界最美妙的音乐,不管你现在的人生阶段是什么,不管你过去从哪里来,你过去的背景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十年之后的今天,你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开始写下你人生所有渴望达成的目标,下一个奇迹就是你!!
每一天早上你要记得,你有两个选择,你不是选择平凡的度过今天,就是选择成为你生命中的奇迹。当看到“将来我一定会比你有钱”时,当看到主人公梁海恩经历了种种,把他当时赖以为生的装皮带的箱子扔到河里说出“我受够了!”。我的心被震撼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决心,置之死地而后生,斩断自己的懦弱与忧郁,大胆迈步向前。我也想大声的喊出,我受够了!我不想在这样下去!从今天起我要告别过去,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践行自己的目标,唯有不可思议的目标,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
一个勺子的观后感六
故事讲的是一个高中读了九年都没有毕业的人,唯一一次靠自己不懈地努力,数学考了第三名,却没有人相信。同学、老师、父亲都说他是作弊,唯有他的妹妹相信他。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换来的不是赞赏的目光,也不是鼓励的话语,而是冰冷的两个字“作弊”,无论任何人都会受不了的,更何况是一个差生。没有人能理解他,他不想再这样子生活下去了。他下定决心要自己创业当老板。他在肯德基当过服务员,在地摊上买过皮带,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成为了一个公司的推销员,而他非常信任的老板却骗了他。他背着几十万的债,父亲把自己退休的钱、给他准备结婚的钱、他妹妹的嫁妆全都给了他。他把债还清后决定东山再起。他和朋友经历了多少坎坷与波折,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举办了“上海五万人演讲会”。天哪!梁海恩创造了人生的奇迹。
谁能想到,当初一个服务员,一个摆地摊卖皮带的小贩,一个高中读九年都没有毕业的人竟有如此伟大的成就。这就是我心情不平静的原因。
败、不怕波折与坎坷的精神和毅力,所以我现在的学习成绩和做事能力都不令人满意。影片中的主人公感动了我,为我做出了榜样。我要像他一样坚持到底克服困难,创造出我自己的奇迹。我相信------下一个奇迹就是我!
一个勺子的观后感七
这部根据台湾超级演说家梁凯恩为原型制作的电影,从主人公17岁得犹豫症讲起,迷茫、彷徨、开始上进、事业起步、自主创业、到最后取得成功。
观看这部电影后,感触颇多。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着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要从何发展、如何发展,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一直彷徨。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没有给自己定下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因为这个目标而一直坚持下去的执着、勇气和决心。
我们在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奋斗的途中,会经历无数的挫折,会经历痛苦、低迷、恐惧。我们要选择自我鼓励,自我认可,学会跟他们相处,坚定自己奋斗的信念,不断的继续前进。不要因为失败,而在痛苦中自我沉沦,这样永远走不出痛苦的阴霾。我们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但我们一定要成为世界上最会鼓励自己的人,因为如果我们有梦想,而不鼓励自己的话,那么就不会有其他人来鼓励你。
影片中,主人公为自己定下了在上海突破5万人演讲世界纪录的远大目标,这个目标最初让他的朋友,同事都觉得遥不可及,难以实现。可主人公坚信,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的。他给自己的目标定下了十年的期限,在这十年里,他不断的奋斗和努力,坚定自己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不断的为这宏伟的目标积存能量。终于,在他的第十个年头,梦想实现了,成功的在上海举办了5万人演讲会,打破了世界纪录,达到了一般人难以完成的成就。
奇迹来自热血沸腾的目标!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敢设定太大的目标,害怕承受目标未达成时所带来的失望。人生不是大胆的冒险,便是一无所获,要为自己创造奇迹。
我们每个人都能是一个奇迹,经历过不好的才能更体验到美好。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内心刻上自己一生的目标,当自己实实在在地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和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自己已经在接近梦想了,我们要在有限的时光里,尽情燃烧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活得精彩。
一个勺子的观后感八
最近,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它反映了农村小学教育的落后现状和代课教师的艰辛工作。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贫穷山村小学里感人泪下的故事。片中的女主人公魏敏芝教师因受老教师的托付,努力维护这个小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校读书的故事。她从头到尾都在坚持,要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从而发生了她历尽艰辛找回一个因家里贫穷而辍学到城里打工的男学生。片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无不让我感慨万千。
一年级到六年级仅有28个学生,所有的课程都由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承担。可见这个山区的贫困程度。更加可贵的是这位老教师的敬业精神,直到病倒了,还再三叮嘱代课教师要让这个学校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多么尽业的教师。尽心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反思。在现代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为自我完美的前程努力,计划着自我的未来蓝图……没有人愿意去到这些穷山区,去花比别人艰辛几十倍的汗水,却只能拿到几十块钱的工资。
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一个班都不止28个同学。山区小学那样貌的读书机会,是何等的少。看着他们的教学环境,回想我从小到大所理解教育的学校,那个差距,心里真不是滋味。虽然我们的祖国比以前强壮了,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十分贫穷,连吃饱饭都谈不上,能上学校读书,对山区的小孩子来说,那更是一种奢望。
所以,又有一个男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选择辍学,离开家乡,离开学校,踏上了打工挣钱的路。因为老教师最终离开学校时的叮嘱,代课教师毅然决定要去找回辍学的男学生,因为“一个都不能少”,她坚持着。看着她为了能买上乘车去城里的车票,和学生们一齐去为砖厂搬砖挣钱时,一种心酸由然而生。就因为贫穷,做什么事都会受到限制,连一张车票的钱,都要花上时间去努力挣来。
努力所付出的汗水得来的钱还不够买到一张车票。这并没有让代课教师打消找回辍学学生的念头。她选择走到城里去,一百多公里的路,又花了她一天一夜的时间。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这像是我们的祖国,在努力寻回曾被分割出去的领土。不管路多遥远,她的想念仅有一个,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勺子的观后感九
是不是站在十字街头却步了,是不是分别在保守的父母和青春的理想的拉扯中迷茫了,是不是觉得自己背不起沉甸的行囊了,是不是怀疑自己太天真太空想了,是不是不敢再拍着胸膛说奇迹了?现在的我就是这样的状态:无数次地经历着内心独白。
今天中午看了电影《下一个奇迹》,又有感了,基于着名演说家梁海恩的真实奋斗史拍的电影。
是,电影就只是电影,有些不现实,再多的挫折之后,导演都会让主人公在结局成功。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奇迹,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梁海恩,再怎么基于真实故事,再怎么励志感人震撼好看,都是因为抓住了观众的心理,让故事以失败开始再以成功结尾,将别人的奇迹装饰后套用在每个人身上,巧妙得如神偷般让观众振奋,让观众充满自信,让观众在那一刻充满实现奇迹和梦想的勇气和冲动,让观众以为自己可以创造人生奇迹,再晚都来得及,然后让一些观众心血来潮地写下自己的誓言——像我一样。
但是,励志电影的成功之处不在于骗我们说人人都能梁笑恩,而在于提醒我们审视自己,激发了我们不敢表达的信心和勇气。
当然,坐着说话不腰疼。梁笑恩用一张嘴捕获了一大批怀揣梦想的老老少少,说的简单做起来难,但有一点千万记住:演说家是在制定理想并立即行动后成功的,所以他们坐着说话不腰疼,因为他们疼过了,而且坚持疼了好多年。
我时常问自己:我有这种忍着疼了好多年的勇气和资本吗?如果没有,那就做好本分。如果有,那就开始投资。资本不是青春不是活力,而是行动。
一个勺子的观后感篇十
我记得很早的时候就看过这部电影,我记得当时我看了很多遍,一开始觉得很好玩,孩子教孩子,孩子找孩子。我从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也没听说过,很新鲜。那段时间我的口头禅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再看《一个都不能少》已经事隔十年之久,今昔相比,感慨良多。
应该说我是通过这部电影认识的张艺谋导演,《一个都不能少》以纯真、朴实、自然的拍摄手法,带出现今中国山区的基础教育推行的实况和问题,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动容的气氛。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她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
高老师走的时候留下一句话:“这28个孩子我交给你,到我回来,一个都不能少”。她用她自己的方式尽她所能的来完成。片中魏毓芝一次一次的去找村长,一次一次的被轰出来;魏毓芝围着村子追张慧科,为追回那个长跑的孩子,追汽车跑了好长时间;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斗志的心。农村教育的警鸣钟敲醒了时代的步伐,让更多的人关注教育事业。给农村的孩子一个求学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片在蓝天下书写人生的天地。
我今年23岁,我比魏老师大,我应该向她学习。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教的孩子不大,我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我要跟他们沟通、交流,我要了解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希望被老师关注,希望被老师喜欢,如果我想让我的孩子“一个都不少”,我就要学习魏老师这种坚持、执着、尽职尽责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加油。
推荐阅读:
2024年一个勺子的观后感(模板10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