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严选81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1

以前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听到“用比解决问题”就立刻浑身起鸡皮疙瘩,眉毛拧成一团。尽管爸爸妈妈再三强调了“比”的方便与重要性,画地图、画图纸、造房子等都离不开它,但我还是对“比”产生了极大的排斥,甚至讨厌。

讨厌归讨厌,我还是避免不了上关于“比”的数学课。于是我抱着“能会就会,大不了蒙混过关”的心理上了一节数学课,后来我对比又有了新的看法。

上课前,朋友安慰我说“没关系,比很容易的。”果真,“比”真的不难:一个数比另一个数,例如五比三表示五除以三,比值是三分之五。但有时需要化简比值,比如:四比二化简比后是二比一,比的前项、后项同时除以二,比值的大小不变。

之后,我们还学了用比解决问题。例如:小明读了一本书,若干天后,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是3:4,又读了44页,已读与未读页数的比变成5:3。这本书有多少页?

这个问题中,已读页数与未读页数都在变化,但是这本书的总页数没有变化,抓住总量不变这个条件就可以很快解决了。

已读:未读:总页数

3:4:7=24:32:56

5:3:8=35:21:56

由上表可以知道,已读页数由原来的24份变成后来的35份,增加了35-24=11(份),这11份即是44页,因此一份的数量是44÷11=4(页),这本书一共56×4=224(页)。

当然,比的应用题不止这些,还可以解路程、甚至工程问题!比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希望我能继续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2

又是一个新年。新年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是希望和目标,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成长和梦想,对于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人而言就是回忆跟老去。尽管如此,我们还得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快快乐乐的迎接每一个新年,直到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

过去的一年是充实、快乐、多姿多彩的。

有人说旅游和旅行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仅仅是用双脚与眼睛,后者还要带上灵魂跟梦想。还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得有一个在路上。我爱旅行,旅行让我充实,給我快乐,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阳春三月,和女儿带着小外孙到三亚海棠湾去看大海。我这是第二次到三亚,看到大海还是那么的情不自禁,我爱大海,爱大海的辽阔、大海的深邃、大海的神奇、大海的美妙......

女儿第一次到三亚是跟我一块儿去的,当时她还在上大学,第二次到三亚是去度蜜月,这次是带着孩子去三亚看海,三次的含义跟寓意完全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钟情^v^。

小外孙第一次看见大海还有一点点畏惧,不敢靠近它,他只钟情于沙滩,玩沙子玩得很专注。

跨着七月的'炎热,陪小外孙到阿坝爷爷奶奶茂县的家去避暑。别说,茂县还真是个避暑的好去处。茂县是一个大山环抱的县城,那里的大山处处可见,山顶上一会儿蓝天白云,一会儿又是云雾缭绕,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美妙的大山。大山脚下是踹激的岷江水,那里的空气没有污染,整个夏天盖凉被还不吹电风扇,更不要说开空调了。

安顿好小外孙以后,便开始了我的一个人的旅行。这次旅行的线路是:泸州----茂县----成都(锦里、宽窄巷子)----蒲江(朝阳湖、石象湖、西来古镇)----邛崃(平乐古镇)----大邑(新场古镇、刘氏庄园)----崇州(元通古镇、街子古镇)----温江(芙蓉古镇)----龙泉驿(洛带古镇)----成都----泸州,整个旅程来来回回共1500多公里。历时10天,花销元。

我爱旅行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我喜欢摄影。在这里我有一句感同身受的话:无论旅行中遇到怎样的风景,都将是生命中独一无二的财富。这一年,单是旅途的照片我就拍了5、6千张,在我的博客里可以看得到,它们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八月的色彩是用金子铸就的,明亮而珍贵;八月的色彩是用阳光酿造的,芬芳而灿烂。就在这骄阳似火的八月里,我飞到了新加坡跟马来西亚,开始了我的又一段境外旅行。

三亚、古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整个旅行花费两万多(其中女儿出资6000元,老公赞助5000元)。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3

生活中的我们,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困难,当我们面对挑战的时候,我想多数人都会有点担心,不知所措吧!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待,勇敢地迎接并战胜它们,就会成功。

雨果曾说过:“大胆是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只有打胆去思考,大胆去实践,我们就容易战胜那些看似很难完成的事情,而逃避只会一事无成。

就那一件小事来说吧!有的同学,在老师给他安排了几个卫生任务的时候,总是埋怨、叫苦,认为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去完成几件事情——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在这个时候,如果换个角度去想想,这样不仅能使我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会使我们形成很强的时间观念,使我们能够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去做某件事或去学习,能够使我们在困难面前敢于挑战,不怕苦、不怕累,这对于我们以后会受益无穷。

就像暴风雨,它是可恶的,毁坏了设施,摧毁了民宅。但这以后,是艳阳天,庄稼因此更健壮,天空因此而更美丽,因为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彩虹。这不就是换角度看问题的好处吗?

每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性,只要我们往好的方面去想,就能冲破一切阻碍。古人曾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命有否泰变化,年有四季更替。”世间万物都有它的不足之处。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看透问题的两面性,有的人不会从侧面看,有时会有好心办坏事,有可能害怕困难,永远不会成功。

就好比那表的故事,从好的方面看待,会很容易达到,相反,却在问题面前退缩。这就是两种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所产生的不同结果,表只要每秒“滴答”就可以了。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因为他有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独特见解,他能分析出平常人看不到的一面,能使人们少出错,可见换个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使我们能够完成艰巨的任务,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能发现“世界”与众不同的一面。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4

设计说明

1.以猜想活动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上课伊始,创设“让学生猜想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什么样的角”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经历猜想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2.让拼角活动贯穿教学始终,突出拼角活动的内涵。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拼角活动是一项具有丰富内涵的学习活动,因此要将一系列的拼角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随意拼角可以验证猜想;有目的地拼角可以理清拼角的思路;有序拼角可以明确拼角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三种角,加深对这三种角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一副三角尺

学生准备一副三角尺作业纸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猜想导入

1.回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些角的认识?

2.猜想、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你们想继续探究有关角的秘密吗?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这副三角尺,一个三角尺上有几个角?你在三角尺上发现了哪些角?

(学生汇报:一个三角尺上有三个角,在三角尺上发现了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利用手中的这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什么角?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结果)

师: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了大胆的猜想,就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随意拼角,验证猜想。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用一副三角尺拼角,并记录都拼出了什么角。

(2)小组派代表汇报拼出了什么角及拼角的方法。

2.有目的地拼角。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1)知道了什么?

①每个三角尺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②要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2)应该怎样做?

①想一想:怎样拼角?

②做一做: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拼的?

④画一画:描出拼成的角。

(3)拼出的角是钝角吗?

验证方法一:目测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5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懂得余数的意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后进行教学的。这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如“跳绳”、“买书”等,这些素材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真实的情境也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生活中。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华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审题不够细致

这节课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也就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教学,而应用题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审题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把主题图中的信息抽象成文字信息。再通过充分的读和思考,弄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在教学时,我只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就找数学信息和问题,并分析题意,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读题和思考的时间,这样那些中差生很难理解题意。以后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让学生多次默读并思考,然后再分析题意。

2、析题的方法单一

在教学例题时,我先出示了主题图,并没有出示问题,我是想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除法问题。这样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他也就明白为什么用除法解答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完成做一做和练习时,我也是让学生从数学信息入手去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而忽略了应用题也可以从问题入手,反过来再去找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主动从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自主地根据数学信息确定不同的解决策略,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学生的合作交流,相得益彰,朴实而扎实。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6

其实我是真的感动于他,可以立马说出我们的关系,当然还要我们当然还要在一起,真的不愧是我看中的人,也不辜负我这么主动的去找他。真的,从小就是一个很不能主动的人,他和我都是。我是因为长大后读的书告诉我说不能那么倔,对喜欢的人,对在乎的人,不能让他们受伤,要主动一点,避免伤害或减少伤害。所以我才能静静的去改掉自己的倔脾气,毕竟也体会了很多次冷战带来的伤害。

他明明也很在乎我,但是他就是真的不敢来找。他后来说可能等到明年他都不会来找我,他不敢来找我啊!他明明在听那一首,我一定要找到你这首歌。这首歌是我在分手那一天分享给她的,那时候还没有提分手呢,那时候是我在做题,然后他问我说我在干嘛呀?我分享这首歌给他,因为一首歌,刚好我当时在听,然后我跟她说听歌呀。

然后第二天回家就发现这首歌是在他周排名榜里面排列第一的,就是听的次数是最多的一首歌。当时还幻想说他回家的时候会来找我,但没想到他竟然跟我说可能到明年他都不能来找我。我想想也是吧,毕竟我都说那么绝了,谁会贴个脸啊?而且也不好意思啊,其实也怕他会因为担心耽误学习,然后最后就我们都错过了。

可是我们真的不要让在乎的人受伤了好吗?以后我们有事情就一定好好说,就跟昨天说好的一样,有什么问题一定要说好吗?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7

用智慧解决问题记得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早早的把作业写完后,在经过妈妈的允许下,我一个人下楼玩耍。正在我玩儿的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天空上下起了雷雨。因为雨下得太突然,让我措手不及,心想:这可怎么办呀?非把我淋感冒不可。

正在我又着急又害怕的时候,我突然看见在垃圾桶旁边有一个干净的塑料袋。我灵机一动,急匆匆的跑到垃圾桶旁,一把拿起被淋湿的塑料袋,把已经被淋湿的塑料袋抖了抖,我从袋子的底部撕开一个和我的头大小一样的口子。迅速的套在我的头上,我定眼一看,塑料袋把我的身体包裹的严严实实。简直是太巧了,就像给我量身定做的一件“雨衣”一样!已经全部武装好的我箭一般的向家的方向跑去。当妈妈打开门的时候,妈妈没有批评我,并且还表扬了我。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遇事不要慌张,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8

有一次,我折了一架纸飞机,我在教室里飞呀飞。一不小心,纸飞机飞到了门框上,于是我搬来一条凳子,站了上去,可是怎么也够不着,而纸飞机还在那里得意的说:“你这个矮个子,在凳子上都够不到我。”我生气地说:“你才是个矮个子,等会我要叫个大高个,把你弄下来。”纸飞机好像又说:“你敢!”于是,我叫班里的大高个过来,可是他们也够不到纸飞机,此时我很生气,把凳子放了起来,在门后使劲的跳啊跳,伸长手臂,还够不到,我再拿来一个长长的东西过来,放在门后弄啊弄,可纸飞机好像埋在了那里,经过了以上两种方法。我想出了新办法,决定把门关来关去,用关门的气流把风筝刮下来,扑的一声,纸飞机掉了下来,这办法还真的管用。

从中我明白了只要多动脑经,勇敢去试一试,就能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9

星期五晚上,一身轻松的我心情十分愉悦,好像吃了开心丸一般,吃完晚饭,我迫不及待地准备去散步,尽情放松一番,正当我要“飞”出去时,一向呆在家里的老爸竟然一改常态,面带微笑地说道:“见你今天如此兴奋,我也陪你一起去散步吧!”我一听,兴奋地一蹦三尺高,心里开心地想着:“我终于看到爸爸出来散步了!”心里甜滋滋的,像吃了蜂蜜一般。

于是,我们父子俩欢声笑语着出发了,一路上边讲边走,侃侃而谈,讲述着数学问题,不知不觉我们竟走到了一天环形跑道旁,我们俩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竟不由自主地来到了环形跑道旁,正当我准备转身离去时,只见老爸微微一笑,突然说道:“林林,让我来考考你。”不愧是数学天才,竟能在其中发现问题。于是,他出口成章:“我们在这4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是散步,我俩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若相背而行,分钟遇见,若相向而行,分钟你能追上我,如果在这跑道上走一圈,我和你各需要几分钟?老爸有意要考考我,我可不能轻易服输哦!

于是,我立刻开动小脑筋,冥思苦想起来,想啊想啊……突然,我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方法,我和老爸同时相向出发到相遇,分钟共行了400米,那么速度和便为400÷=140米/分钟,我俩同时同向出发到我追上老爸需要分钟,我追老爸的路程便是400米,则速度差就是400÷=15米/分钟,接下来便是和差问题,小菜一碟,根据我和老爸的速度和与差,可知我的速度是(15+140)=(米)/分钟,我在跑道上走一圈就要400÷分,而老爸的速度便是(140-15)÷=米/分钟,可知他走一圈便要400÷(分钟),得到答案的我信心满满地大声说道:您走一圈需要分钟,我走一圈需要分钟,爸爸连连点头,竖起了大拇指,夸我是数学小能手,我开心地笑了。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要留心观察生活,多开动脑筋,并且认真学好书上的内容,这样才可以学好数学。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10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不再幼稚,我已不再依靠父母,我已不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通过一件事,我证实了——我长大了!

去年夏天,正值暑假,已经玩了一个多月,正忙着补作业,到晚上快吃晚饭时,一个电话就把妈妈“带”走了,妈妈给我扔下一段话就匆匆离开了“茶几上有钱,晚饭自己处理。”哦,天哪,爸爸又出去了,晚上不回来,晚饭我怎么办?我又不会做,而且我深知自己做了也没法吃。出去买?有有一看外面,月亮姐姐显得那么冷,周围一切都是黑漆漆的,远处的灯火点点,仿佛又多了一筹阴森,回过神来看看家里只有我一个人,于是叫外卖的念头也被自己的心理暗示打消了,心里拿不定主意。我想:还是再写会作业吧,不去想就好了,可没过多久,肚纸也跟我唱反腔,咕咕咕的叫起来。后来自己一想,我小学都毕业了,马上又要上中学了,怎能为一顿饭发愁呢,还是自己做吧,平时看妈妈做过,这次就自己露一手,正好锻炼锻炼自己嘛。我给自己做了一个肉夹馍,不,应该是夹杂着淡淡糊味的“肉夹馍”虽然被油渍烫了一个小泡泡,虽然鸡蛋一面是微糊的,虽然眼睛被烟熏得流了泪,但看到这自己的作品,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吃过饭后,我坐在上发上看电视,没看一会,又坐不住了,妈妈怎么还没回来,我又担心又害怕的给妈妈打了很多电话,可妈妈一个都没接,夜越来越深,天越来越黑,我越来越怕,还好困意来了,我躺在沙发上睡着了,窗户还开着,电视还开着,我进入了梦乡……夜很凉,第二天就感冒了,妈妈也第二天才回来。

我度过了一个没有父母照顾的晚上,我知道,我虽然着了凉,手虽然烫了泡,谁然吃了不能吃的肉夹馍,但这说明我长大了,这说明我独立了,只需多加锻炼,今后一定会摆脱依赖的。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自立、自强、自信,挣脱父母的伞,自己去面对风吹雨打;挣脱父母的翅膀,自己去展翅飞翔;挣脱父母的纤绳,让自己独立前行!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11

《在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更会带来很多快乐。

2.使学生懂得“人人需要帮助,人人都可以助人”的道理。

3.使学生真切体验从帮助他人中获得的快乐,激发他们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感。

4.使学生学会帮助别人的简单技巧。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好自己帮助别人的事例和别人帮助自己的事例。

2.播放《盲人与灯笼》的故事.{我在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作文}.

3.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及歌词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盲人与灯笼》的故事。

2.师提问:通过这个故事,请你们每个人谈谈感受。

3.学生发言,师总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其实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快乐就是最大的回报!

4.揭示课题——从帮助别人中活得快乐。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进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现代数学信息资料充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就我所上的《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教学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在教材使用上我大胆改变教材材:从学生身边的事出发,以收集、整理学生植树活动的数据情况分析来建构。从植树活动情景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中数学之间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样更会体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和教师由“教教材”向创造性的“用教材”的新理念。

二、学情现状分析: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然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改变题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认识,看到题里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的联系,发展自己的解决问题策略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的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教学目标是1、学生在学习了解答“一个数上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3、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我用植树造林活动作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自己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力求教学设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在内需的情感导入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2、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经历过程、主动探究。3、在多样的课堂评价中,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在开放的教学教程中,让学生应用数学、体验成功。

1、情景引入,通过植树节,同学们都踊跃地参加植树活动的数据。让学生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含义。(1)六年级同学今年植树的参加率是98%.(2)六年级同学今年植的树成活率是85%.(3)同学们植树的棵数是去年的120%。目的是让学生回顾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关键是什么?为后面的新课探究打下基础。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多(或少)百分之几”, 是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延伸。

2、探究新知,通过紫金镇今年大力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的情景图及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的联系,发展自己的解决问题策略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的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改一改,让学习利用已有学习经验解决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体现一题多解、一题多改、一题多意的用材要求。

3、深化巩固,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树木,造成了水土流失。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洞庭湖,因水土流失引起泥沙沉积等原因,面积已由原来的大约4350*方千米缩小为约2700*方千米,没庭湖的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国家实施天然林和藏羚羊保护工程。我国*地区藏羚羊的数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20xx年9月增加到10万只左右。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两道题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明白“求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注意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确定单位“1”,用标准量作除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实际应用

4、课后延伸:我镇今年实际造林14公顷。明年计计划造林比今年造林多20%,估计明年造林多少公顷?我们下节课研究.让学生进一步想对数学研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13

天色阴沉,远方乌云滚滚,雷声涌动,似乎预示着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因为天公不作美,小明和小丁只好在家中玩数字积木。两人都已到了关键的步骤,小明还差一块“6”,小丁还差一块“9”。

这时,两个人同时看到了一块积木,小明高兴的喊:“哈,6原来在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伸手去拿。小丁一把抢过,怒气冲冲地说:“这明明是9,哪里是6,哼。”争吵一触即发。

“轰隆隆~~”,雷云逼近,一场暴风雨正在酝酿。

“6!”“9!”争吵声一刻不停,小明紧握拳头,一手指着积木,怒目圆睁,说:“这明明是6,哪里是9,9的圆圈在上面,这在下面,就是6!”小丁左手叉腰,右手指着积木说:“净瞎说!这个圆圈本来就在上面,明明就是9,怎么可能是6呢,胡说八道!”战火升级。

“哗啦啦~~”,乌云终是承受不住,大雨倾盆而下,天地变色。

小明二话不说,一把抢过积木,撒腿欲跑,却被小丁一把扯住。小明一脸怒气地说:“这哪是9啊,你看清楚了,这是6!6!!”小丁脸涨得通红,骂道:“哼,这就是9!9!!快给我,别怪我翻脸不认人!”战火熊熊燃起。

“哗啦啦~~”,“轰隆隆~~”,大雨伴着雷声一泻而下,整个世界一片昏暗,仿佛世界末日来了。闪电划破了天空,也来助阵。

“6!”“9!”“6!”“9!”小明与小丁仍在激烈地争执着,两人谁也不让谁。突然,一阵狂风刮了进来,把积木转了个圈,小明和小丁却突然停手了,都目瞪口呆的看着积木。小明看到了“9”,而小丁看到了“6”。两人愣了一会儿,想明白了什么似的,突然抱在一起,把积木合二为一,把那块积木放在中间。两人都歉疚地看看对方,又和好如初了。

雨,悄悄地停了,雨后的世界一片桃红柳绿的情景。

换个角度,你会发现许多新鲜有趣的东西。比如你横向切开一个杨桃,会发现果核是一个五角星的形状。

换个角度看世界吧!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14

今天,班主任因有紧急事而暂时离开了教室,班上顿时吵闹起来,身为班长的我便要维持秩序。

只见小华和小巧在玩追逐,小巧不小心跌到了,膝盖受伤了,副班长立刻带她去办公室擦药。整间课室乱成一团,小康和志明在课室里丢纸飞机,他们玩个不亦乐乎,小安和宠宠则在座位上高谈阔论就像“广播电台”一样。小白,玲玲和天佑则在黑板上乱涂鸦,把黑板画非常肮脏。

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控制不了这混乱的情况。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大喊一声“老师来了”!同学们收拾好课室纷纷坐回原位,班上暂时安静了,他们伸长了脖子向门外望去,同学们看见没人,就再次玩玩了起来。

这时,班主任回来了,同学们马上坐回原位继续上课。我心想我终于“功成身退”了。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15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动物出现,目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学情分析:

根据前两节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认识,并能够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由于本班学生思维敏捷,愿意和小伙伴交流合作、并且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动物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带学生去动物园看动物,从复习引出新课。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成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所以把本环节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步。

(1)提出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主题图、为提出数学问题做好准备。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问题,先让他们和同桌说一说再汇报,这样很好的保护了孩子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很快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2)解决问题:

学生有了前两节课的基础,很快列出了第一个问题“一共运多少根木头?”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这时引导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3分别表示什么?理解2×3的意义。

接下来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列出下面两道题的算式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订正。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时既培养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同学们,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动物乐园的实际问题,课本59页《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2、3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图中的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做到了情境的完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涨,又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教育。

四、总结延伸、情知共融

在总结延伸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谈收获,同学们下课后可以继续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1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 动画引入,感受策略

1.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质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称大象,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杀掉大象。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冲究竟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板书:策略)

2. 小结:曹冲想到把大象转化成同样重量的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很多策略。(板书:解决问题)

[说明:教材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重在相对集中地介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题策略。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对策略的含义并不清楚。教学一开始,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动画片《曹冲称象》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选择合适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二、 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1. 学会列表。

谈话:我校同学在小书虫俱乐部成员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读书快乐,快乐读书的各项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出示例题情境图)

引导: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将信息进行整理;从问题出发,找到有关联的信息。

引导: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题目中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小华)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

18元

回顾: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3本用的钱数是18元)

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

[说明: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收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按一定的结构填写在表格里。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初步设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题目中的信息对应地填写在表格里。]

2.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根据表格的第一行,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价钱)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条件?(1本的价钱)

提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列式:18 3 = 6(元)

6 5 = 30(元)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 尝试从问题想起,列式解答。

提问:刚才我们是根据表格从条件想起的。如果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提问:这样想该怎样列式?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1) 从条件想起: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价钱。

(2) 从问题想起:要求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说明:为什么要列表?列表有什么好处?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感觉清晰、简洁上,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时,注意充分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表格的每一行,体会既可以从条件出发想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想条件,初步明确地感受综合法和分析法这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表格是合理的、必要的,从而形成对这一解题策略的体验。]

三、 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策略

1. 列表解决问题。

出示:如果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吗?(学生自己填表)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引导学生分别从条件和问题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2.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问: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

谈话: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和表格,如果把两次的表格合并起来,可以得到:

18元

( )本

42元

我们把这张表格再简化:

3 本 18 元

5 本 ( )元

( )本 42 元

学生在书上第66页填出括号里的数。

观察: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对应,每本价钱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买几本,都要先算出什么?

观察:从上往下看,又发现什么?(本数增加,要付的总数增加)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列表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进一步体验策略是及时而有效的。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对数量关系的完整认识,更清晰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四、 解决问题,巩固策略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略)

2. 书法长卷。

介绍:我校的才女邱叶红同学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小书法家。为迎接20_年的北京奥运会专门书写了20_米书法长卷,已经被载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出示信息:邱叶红同学为迎接北京奥运会书写20_米书法长卷,一个星期写了21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10天能写多少米?

学生独立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

3. 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重点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4. 投篮比赛。

出示相关信息:姚明在两场比赛中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分为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分为60分。

解决下面的问题:

(1) 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的五场比赛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

(2) 姚明*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得多少分?

[说明:练习以教材为基础,同时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列表的策略。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不管具体的问题情境怎样变化,列表的方法都是必要的,从而能够自觉地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17

一走出教室,看见妈妈,我就哇哇大哭起来。妈妈看见我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赶快问:“儿子,你怎么啦?”“我,我把手机弄丢了。”“啊!”妈妈脸色大变,但一下子又恢复了原样,“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去上奥数课的路上,我突然发现手机不见了。我顿时慌了神,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发现手机。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哭了起来,奥数课上都是心神不定。听完后,妈妈没有骂我,只是语重心长地说:“丢了就丢了,不过,你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了。”

经过这件事情后,我就再也没丢东西了。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虽然丢了手机,我吃了大亏,但是我却从这件事情里面吸取了教训,再也没犯同样的错误,同时明白了吃亏是福这个道理。

有一次,我的同桌小谢故意砸了我的笔盒,正巧被我的好友看到了,好友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同桌的笔盒砸掉,两人打了起来。我连忙把他们劝开,避免了一场“恶战”。晚上,我还去帮同桌买了一个新的笔盒。还有一次,同学小黄趁我去校外参加比赛时,将我放在桌上还没收好的试卷掉了包,原来考95分的我变成了分。回家后,我向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妈妈说:“同学这样做很不好,我们要不要告诉老师?”我说:“不要了吧,她已经向我道歉了,要是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她的,我相信她下次不会这样做了。”......

这些小事,从表面上来看,我是吃了亏,但现在的我在同学们当中威信可高了,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了——吃亏是福。

我们敬爱的^v^一向生活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我们知道总理的睡衣有好多补丁,我们知道总理16年只穿了两双皮鞋......1976年的长安街头,在零下几十度的寒风中,百万群众自发地聚在一起,含着热泪为他送行。从个人角度来说,^v^是吃了很大的亏,但是他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从表面上看,吃亏是让人很难过的,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事例却证明,吃亏却是一种福!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18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向各位同行汇报我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 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对于学生学好物理,掌握力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实际问题:一是共点力的*衡,另一个是常见的超重和失重。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一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物理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二是注意总结归纳,讲练结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二) 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传授方面:能够解决共点力的*衡问题,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问题。

二是智能培养方面: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思想教育方面: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这些物理问题。

(三) 教学方法

第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以思维训练为中心,让学生动手画受力分析图,通过板演,提问、讨论,达到使学生多种器官协调合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重难点

处理共点力的*衡时受力分析要全面,不多力,不少力。

对超重失重的理解,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五) 学情分析

共点力的*衡几乎年年高考都有,但学生在此处得分率很低,原因不是对共点力的条件掌握不了,而是对某些力的产生和分析不到位,所以在此处多加强调弹力和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再就是超重失重,对这两个概念学生能记住,但具体到一个实例中,学生经常忽视首先找出加速度的方向这一方面,而是凭想当然的去做去选,所以在讲这个专题时一定要强调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是由加速度的方向决定而不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决定的。

(六) 教学过程

共点力的*衡

观看幻灯片导入,该物体处于*衡状态,再通过提问学生什么是共点力的*衡条件。(此处教师提示从牛顿第二定律的角度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出该物体的受力图,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会很有帮助的.由受力图引出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与一点),紧接着让学生动手做这个练习,用*衡条件求解某一个力。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19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成功之处:

沟通与整数解决问题的联系,降低学习的难度。在例6的教学中,我把例题转化成整数问题,如学校篮球比赛我们班全场得了42分,上半场的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算法如下:

第一种解法:

解:设下半场得x分,则上半场得2x分。

X+2x=42

3x=42

X=142x=14×2=28

第二种解法:

42÷(1+2)=14(分)14×2=28(分)

说明:在第一种解法中,要注意解设1倍量为x;在第二种解法中,总数÷倍数和=1倍量。

接着教师再把此题转化成分数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解法如下:

第一种解法:

解:设上半场得x分,则上半场得1/2x分。

X+1/2x=42

3/2x=42

X=281/2x=28×1/2=14

第二种解法:

42÷(1+1/2)=28(分)28×1/2=14(分)

说明:在第一种解法中,要注意解设单位1的量为x;在第二种解法中,总数÷倍数和=单位1的量。

最后对比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加强对比,沟通彼此之间的联系。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算术法解决问题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找不准单位1的量。

2.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总是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而且在解设问题时却

漏掉单位名称的现象。

改进措施:

加强找单位1的量的训练,特别是在解设问题时注意解题的步骤,防止学生不关注细节,不能正确解题的现象。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20

我一直有个发现,我班就是最暴力班。

别班的女生说话大多轻言细语,而我们班的女生暴力成群,“啊”这声音是绝对不会消停在她们耳手脚踢中。不仅力大无比,那手完全可以把石头打碎,让人完全没有一种想找打的感觉,这种感觉只会让你生不如死,只要敢惹她们,说明你已经做好了吃不了都着走的准备。

她们身上放出一种带有死亡的气息,就让你感到即将结束生命之感。所以只有和这群女生保证有一个绝对安全的距离,才能让你有一种不会被打成一个烂饼的感觉,她们二话不说,先把你扁一顿再说,当你说到一半,只听啪啪的悲伤之声……直到你说“这位美丽的姐姐,你能不能走了”才有百分八十的几率放你走。

她们只有看到老师来了,才会从母老虎变成温柔的小猫,当老师问:“你们在这里发生什么事情,他怎么伤成这样。”

“我是……”“啊!我的脚”他的脚有问题,我们赶紧带他去医院。”“哼,算你小子走运。”

这总超高性“高锰酸钾”真是杀伤力惊人。

我正在写作文“砰”我的脑袋是谁在扔东西,“找打呀!”我气急败坏。

“真的吗?”她手握字典,向我打过来“砰砰”一看,她拿起我的作文,交给她们三S级的人,一个黑影闪了过来,刷的地一声,一个小棒打中了她,但她却毫无反应。

看来只有启动三级防御,突然“叮叮”上课了,真是天助我也。

想到呆会儿铃声一响,我又得面对无穷无尽的暴力,该怎么办?

看来,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21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犹记得,那是一个夜晚……

乌云窗外,天空暗潮涌动,若“黑云压城城欲摧”一般要下雨了。

一位少年临于桌前,笔走龙蛇,奋笔疾书。他就是正在奋战初三的我。突然,笔停了。我眼神紧锁题目,迅速浏览,眉头渐渐皱起,紧接着看图,表情渐渐凝固。这是一道几何题,条件没有多少,线段却错综复杂,提问角度还刁钻古怪,过程想必也定“不负众望”。看来绝非我这等凡人可以攻克。可是,这可是作业啊,还是数学作业。数学老师的话向来都被尊为“圣旨”,违抗岂不就等着“秋后问斩”?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进退两难,吾命怎保?只得抽出草稿纸,画图,推理,验算。草稿纸一张张飘下了桌,心一点点碎成了沫。

暴雨顷刻,天空仿佛漏了一个大窟窿,暴雨倾泄而下,正应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再也忍不了了,这是什么破题?是人做的吗?笔一拍,卷子一扔。不做了,你能拿我怎么样?这种题就是为难人的,写这个有什么用?能当饭吃?还不如舒舒服服睡觉去。

月明躺在床上,心中却未有半分畅快。回想起刚才的想法,竟忍俊不禁,不过是一时脑热罢了。打开灯,光线似乎柔和了许多,有点黄,有点白好像还有点像某样东西。展平皱了的卷子,拾起我的武器,横刀立马征战题海。俄而,脑子里闪过一些灵光,原来是这样啊。条件不够,我不会自己想办法加呀?连线,做垂直……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终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窗外的雨也不知何时停了,留下一轮皎洁的透着鹅卵黄的圆月与几点星光。

我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终于领悟到了“一线一天地,一数一乾坤”的奥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22

虽然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但那件事情,我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

那是一个下午的课间,我下到一楼玩耍,发现隔壁七班的王明哲正在玩足球。我在一旁看得心里直痒痒,便请求他让我也踢一踢,玩一玩,他爽快的答应了。我们俩带球、过人、射门,玩得不亦乐乎。忽然,他提议要比比谁的劲儿大,朝墙上踢。我同意了,对他说:“这个你肯定比不过我,我可是上过一个暑假的足球班呢!”说完,我便松开拿着球的双手,在足球快要落地时,卯足了劲儿猛地向前一踢,结果,不知是球技生疏,腿不听使唤没控制好方向还是怎样,球竟然被我踢到了旁边平房的房顶上。我顿时惊呆了,不停地跟他说着对不起。而他则抓住我,让我赔球。正在这时,上课铃响了,他也就没再多说,我俩跑上楼各自回班了。

整个下午,我都在想着那个球的事情,什么都没学进去。晚上,我本想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跟妈妈说出来,可不知怎的,我只说了几个字就不敢说了。第二天上学时,王明哲站在楼梯转角处给我要球,我百般推脱,才进了班。此后,我能拖一天是一天,每次一看到王明哲就绕道走,过得心惊胆战,连饭都吃不好,每天都心事重重,既害怕又觉得愧对王明哲。

上星期五,我眼看事情不能再瞒下去,便鼓起勇气,向妈妈诉说了事情,并做好了挨吵的准备。谁知妈妈并没有吵我,而是对我说:“做错了事就要承担后果,你应该早点告诉妈妈。我们下午买一个新球赔给人家。”我听了以后如释重负,说:“爸爸之前给我买的那个足球我还没怎么踢过,我把那个球还给人家吧。”妈妈同意了。我拿出我心爱的足球,用布认真擦拭干净。下午还给王明哲后,我心里的石头彻底放下了。谁知,他妈妈来接他时,又把球还给了我,我心里感动极了,我俩又像以前一样说笑了。

这个事情让我懂得,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早解决,不要逃避问题。就像政治书上说的那样:朋友的反目成仇,大多都是由于误解之结不早早解开。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23

人的一生最美、最纯洁的品质——乐于助人。

一次,我正要过马路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奶奶弯着腰正打算过去,可是,川流不息的车子使老人眼花缭乱。当老奶奶正犹豫时,我连忙迎上去,搀扶着满脸皱纹的老奶奶,过了马路。老奶奶过了马路兴高采烈地说;^v^谢谢你,小朋友!你真勇敢!要不是你,我无法过马路了,实在是太谢谢你了!”说完,马上掏衣兜,送给我几颗糖,我随手将糖塞进嘴里,哇!真甜!但是我的心里更是甜甜的味道!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到超市去买日用品。在排队时,我听见钱掉的声音,回头一看,后面那位阿姨果然掉了钱,我弯下腰将钱拾了起来还给阿姨。阿姨笑着说:^v^你是个好孩子,阿姨谢谢你!”霎时,周围投来许多赞许的目光。我连忙说:“阿姨,这是我应该

做的!这点小忙算不了什么!”我的心就像花儿绽放,无比绚丽,无比灿烂!

在学校里,还有很多乐于助人的事迹,比如:你帮助别人捡起东西并还给别人,你借给别人东西,就像是雪中送炭。。。。。。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是这道理。

我现在终于明白:“助人以快乐为本”只要你帮助别人,心里总会有美滋滋的味儿! 帮助别人的事

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生活上都是大人在帮助我们,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帮助到别人呢?这样的一次机会以终于来了。

那是一次我坐公共汽车回家的路上发生

的事。公共汽车来了,车还没停稳,一伙人就挨挨挤挤的争着上车。我不想这样,我就在一旁等,大家都上去了,我才上车。我一上车,还好,还有座位。我刚想坐下来的时候,后面上来一个老奶奶,她环顾了四周,我也随着她的目光向四周扫视了一遍,原来

已经没座位了。我决定给她让个座。于是我对老奶奶说:“奶奶,来,坐这儿吧”。说完我站起,走到了一旁。老奶奶说:“孩子啊,还是你坐吧。”我连忙说:“还是您坐吧,我站着就可以了,我的脚有力着呢”。就这样老奶奶坐到了我的座位上。当时我觉得很是快乐,一颗心也终于放下,因为我当时心里还坏坏的想过难道我想做一次好事的愿望都实现不了吗?这时突然听见后面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好象在对她的孩子说:“你看小姐姐多懂事,要向姐姐学习啊!”我听了,仿佛自己真的长大了,我能给予别人帮助了,心里别提有多开心。

从这件事后,我真的很快乐,因为我学会了帮助别人。知道原来帮助别人是件让人快乐的事,妈妈说的助人为乐,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令自己感到快乐。

记得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考试

它让我懂得了“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的含义。

这天我急急忙忙地从抽屉里拿出三支圆珠笔,刚到了教室里。来到教室不一会儿铃声就响了“ 零零零”上课了,老师也跟着来了,在这一瞬间同学们停止了话语,从书包里拿出书来,静静的坐在课桌椅上伪装读书了。

“开始考试”老师的话音刚落,大家就把桌子收得空空如也,就剩下一支笔、一张垫纸板。

在考试时,大家都在做考试卷,这时我的组长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一边小声地说:“ 晓晴你有几支笔?能借我一支吗?“借,”我有点不乐意,可我一想起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要乐于助人,我的手就平、不听我的话了,不由自主地把笔递给了我的组长了。

考试后,当我听到组长对我说,谢谢时我心里感到美滋滋的。{我在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作文}.

这天我懂得了“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的含义了。只要你帮助别人,在你最无助的时

候别人也会帮助你的。

中国,一个文明古国,互帮互助是传统美德,正如歌中说唱“最美的是一颗愿意帮助别人的心,最快乐的是一件帮助别人的

事……”{我在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作文}.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我们坐在教室里,背诵八荣八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前天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的一件事。

星期六的那天早上,天空真是万里无云,我和妈妈乘着汽车去二姨家,车上的人可真多呀!几乎都没有座位了,这可怎么办啊!忽然,我看见了一个空位,急忙叫妈妈来坐,妈妈让我坐在那里。不一会儿,有一位老奶奶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大包袱慢吞吞的

上了车,她白发苍苍,额头上有三道皱纹,一边走一边喘气。看上去八十多岁,站到一个年轻人的身边。这时,车上的人有的用报纸挡住脸,有的向窗外看,有的则视而不见。我看着老奶奶失望的样子,心里很不好受,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24

同学们经常在嘴边挂着仁,说这是对万物的宽容,是做人之本。可是谁能面临一群在上课时还如此放肆的不良少年呢?于是一向仁慈的我也发怒了:屡教不改是不是?到讲台桌旁罚蹲五分钟!可是让我不解的是他们都蹲完后回到座位上,仍旧叽叽喳喳,乱作一团。从此,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即便这样做他们也不服气呢,第一个答案是在学校里找到的。

那次,我们正在抄作文,我的后桌小明因为有好奇心,拿走我的作文想拿来看,可是我不同意,他就硬抢了过去,突然嘶一声,我的作文被撕坏了。我一直把怒火压到下课。一下课我就把他猛揍了一顿,可是气出了火也消了。这是老师走进教室说:收作文。我也没办法,只好照做。结果可想而知,被老师批了一顿。

从这里我明白了,暴力解决不了问题。

第二个答案是在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保证子孙地位稳固,大肆伤害可能动摇皇帝地位的前朝旧臣,导致人人自危,民心不稳。而他儿子朱高炽宽厚仁慈,大家都向他俯首称臣,没有一个人认为他软弱无能。

从这里我又明白了用暴力解决问题,只能显示你的软弱,而不是刚强。到了五年级,我再次面临这个局面,我只是走到他们面前说:请你安静!班级竟然没过多久就鸦雀无声。

从暴力到仁慈是一种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不再用暴力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25

一、说教材、说学情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所以求常见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与分数解决问题大致相同。通过这部分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2、设置数学活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说学生

对学生来说,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不困难,但要求学生找准谁和谁比,很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正确理解达标率、发芽率等这些百分率的意义

三、说学法、说设计

(一)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计算方法,发现共同点,通过思考,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二)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复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准备题,为讲授新课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

3、精心设计习题,使知识引向深入。

四、说过程

(一)以旧引新

首先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通过不断改变复习题中的问题而引到百分数应用题,让学生知道以旧引新,有个逐渐递进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复习,让学生回顾分数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从而迁移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应用除法计算,即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来解答。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百分率问题。求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点拨学生明白:其实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该可以想到:先算出120除以160,然后教师说出达标率的计算方法。同时,课件出示达标率的定义及方法,我提问为什么要乘100%,学生试说,同时教师向学生解释清楚。

2、通过发芽率的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发芽率,并依照达标率总结出发芽率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发芽率的问题

3、对比两率,得出规律。

学生通过达标率和发芽率得出结论:总数放在分母上,发芽率就是发芽的种子数放在分子上。会总结出其它率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中出现了出油率,出勤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判断题的出现,对于关于百分率应用题中百分率的最大值是百分百,有理解和促进作用。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26

阿凡提倒骑毛驴,到处流浪。

一天,他来到一个富翁家里讨水喝。富翁很有钱,他家里积聚着很多财产,但一家人都没有什么知识。特别是两个儿子,表面看上去还人模狗样,穿着华丽,可实质上只不过是一对“绣花枕头”,而当父亲的这个富翁却从来也不知道教育他们。

“是啊,我是阿凡提,有毛驴为证。”阿凡提说。

富翁最近有点烦,村里人说他家有钱却无知,穷得只剩下一堆钱了,这让他很是不爽却又无可奈何。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是出了名的聪明人,如果他说我的家人聪明,那太有说服力了!

于是富翁热情接待阿凡提,大鱼大肉的,还上了酒。

富翁请阿凡提教一教他的两个儿子。

“您只要问他们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了,当然您最好夸奖一下。”富翁这样请求。

“好的,没问题,我问一个最简单的的,如果答对了,他们就是聪明人了。”阿凡提心情不错,答应帮忙。

富翁大乐。吩咐仆人们请来大批村民来见证,要让村民们知道他富翁一家是有知识的,而且这话是阿凡提说的。

一切准备好了之后,阿凡提开始了。

“两位公子,你们每天吃的白米饭,不知这大米是从何而来?”

富翁的两个儿子一听,心想:我以为是考我们什么了不得的学问哩,原来就这简单的问题,米从何来?这不明摆着的事吗?于是他们嬉皮笑脸地说:“我哥俩岂能连这点小事也不知道?你当我们白痴啊?米是从米缸里取来的!”

富翁在一旁听了,气得直跺脚,脸上现出一种难堪的神情,他赶紧纠正他们说:“真是两个笨蛋,愚蠢至极,米是哪来的都不知道!告诉你们,米是从田里取来的呀!”

阿凡提笑了笑说:“有你这样的父亲,还愁不会有这样的儿子吗!”

子不教,父之过。做长辈的一定要注意子女的知识教育,而不是只给予他们优裕的物质生活,到头来,子女不成器,也有父辈的过错。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27

人如果诚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好怕的,曾国藩说:“信则诚实也,一言不欺,一事不假,行之既久,人皆信之,鬼神亦钦之。”

美国总统华盛顿就是一个例子,在他小时候他想要试看斧头有多锋利,就把桃树给砍掉了,但他说出来后,爸爸不但没有打他,反而跟他说:“孩子,你很诚实,我很高兴,但是这样做事不对的,知道吗?”华盛顿听到后很高兴的说:“爸爸我知道了”也因为他很诚实,才有以后他人对他的尊重。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妈妈心爱的花盆打了,怕被妈妈骂,一看到妈妈我就躲的远远的,不敢看妈妈,这内心的煎熬是不能言语。后来我鼓起勇气去找妈妈,但我还是不敢说,这时我想到华盛顿的故事,所以我再度鼓起勇气去找妈妈说明打破花盆的经过,我以为妈妈会很生气的骂我,结果妈妈并没有骂我只是要我负责,扣我的零用钱,这时我感觉到诚实让我不再害怕,我也不用再担心。

经过这一次的教训,让我知道诚信的重要性只要勇敢的去面对事情,什么事都可以解决,诚实真的很重要。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2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借助生动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内容,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还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通过对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分析数量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列式解决问题,体会列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并能运用该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二、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设计如下四部分展开教学。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新:

教学一开始,通过班内学生比赛,发现课程用列表的方法呈现更加清晰、整齐,从而出示本课课题,并说明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是我们解决较复杂数学问题时的好帮手。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比赛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针对学生现有对信息的搜集和观察能力,让学生感知列表呈现信息的优点和便利。】

(二)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初步感知列表

例1主要教学两积之和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用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组数据,分别是小芳家栽桃树、杏树和梨树的行数,以及三种果树每行栽的棵树,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由于题目中的条件比较多,数量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由于之前的引导,学生们很快联想到可以用列表的策略整理这些条件。潜移默化中,学生经历了从现实情境中选取有用信息并形成结构完整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充分感受列表整理条件的优点。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经历列表整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并使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是为了积累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

2、分析数量关系

本环节中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这样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容易理解: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树”;根据题中的问题,“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可以先算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这里让学生自主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其意义不只在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在于这一过程中学生切实体会到:分析数量关系既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同时留出空白,以便于课堂上的反馈与评讲。接下来,提出第二个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放手让学生按照解答第一题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解题。

3、回顾和反思

在解决完两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并通过交流,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以进一步提炼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体验分析数量关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这样,已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形成策略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实际问题的教学走出教师教题型、学生记解法的困境。

(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设计意图: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1、“练一练”第一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实际问题,同时提出“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列表整理题中信息的方法,感受列表整理对理解数量关系的作用,初步形成策略意识。

2、第2题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更深刻体验综合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最后,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上学会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29

同学们,快帮我想想,到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那么,快看看我碰到的难题吧!

一天早上,空气很新鲜,我和院子里的两个好朋友玩传沙包的游戏。我先拿着沙包向一个女孩扔去,她又向另一个女孩扔去,当她准备再向我仍来的时候,由于力气太大,一下子扔到了树上,树枝是分叉的,正好夹在了中间。她的表情一下变了,有点像要哭,我告诉她:“没关系,沙包虽然夹在那儿,可是我们可以想办法弄下来呀。”

“对”另一个小女孩高兴地说。首先,一个女孩把我抱的高高的,然后我使劲的往下拿,可是还够不着。突然,她想出了一个办法,我奇怪地问:“什么办法?”她趴在我耳边,悄悄地告诉我:“就是拿一根竹竿。”话音刚落,她就跑回家去,拿了一根又长又粗的竹竿。她把竹竿给我,我高高的举起手,长度刚好到沙包那儿,我钩了钩,终于落下来了!我们欢呼起来,拿着继续玩了。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30

秋天的一个星期天上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明明和妈妈一起去动物园里看动物。

刚一来到动物园,明明就连蹦带跳地走着,妈妈的喊声他一点也没有听见。忽然,妈妈的手机响了。于是,妈妈就从包里拿出手机,妈妈就对着手机说:“喂!李总啊……”妈妈正一心一意地说着话,明明就独自一人跑到一边看猴子了。

明明一人跑到丹顶鹤和猴子区域,他独自一人看了会儿,觉得很孤单,就开始呼喊妈妈。无论他怎么呼喊,也听不到妈妈的应答,明明急得哭了。正在这时,我和妈妈碰见了明明,我走到明明的`跟前,我就问他:“明明,你怎么了?”明明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

我就对他说:“明明,遇到困难不要哭,要沉住气想办法。”于是我拉着明明的手,给他带到了动物园的广播站,我们请广播站的叔叔帮忙广播一下。广播站的叔叔很快就广播了明明的情况,明明妈妈也很快就找了过来,明明终于找到了妈妈。

看着明明依偎在他妈妈的怀抱里,甭提我有多高兴了!

小朋友们,不管我们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动脑子想想办法都能把它解决掉。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31

由于刚刚听过青年教师评优课,课前认真阅读了其他老师对这一课的教学设想学习,仔细修改了课件,所以教学时做到了心中有数,因而今天这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超出了我的预期目标。学生们对于用替换这种策略来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都很感兴趣,课堂上学生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包括很多*时学习数学困难较大的学生也初步掌握了这一策略。

一、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能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探索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其次,它促使学生将过去已掌握的静态的.知识和方法转化成可操作的动态程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再次,它能使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迁移到他们不熟悉的情景中去,这既是一种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是一种主动运用原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首先,它能使学生认识到所学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其次,它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再次,它能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解决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情境去主动探索,这本身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其次,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的重新组合并生成新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所以这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不仅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习惯,为今后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32

今天,我在做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时,被一道题困住了,题目是这样的:一块直角梯形,它的下底是40米,如果上底增加38米,这块地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我左思右想,怎么都做不出来。这时,爸爸买了早饭回来,他看见我愁眉苦脸的样子,就说:“怎么了?又有什么题做不来?”于是,我就把这道题拿给了爸爸看,爸爸看了,脸上露出了微微一笑。他瞟了我一眼,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我听了,嘟着嘴说:“那你教我吧!”于是,爸爸就先叫我把直角梯形画好,然后再标出它的下底。他启发我再画虚线,把它画一个正方形后,梯形的高就是40米,再用下底减掉上底增加的,这不就做不出来了吗?于是,我听了,就在草稿本上算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把答案算出来了,是840平方米。我把答案写在卷子上后,爸爸又对我说:“做数学题,一定要多想想,有时还要画图来帮助分析解决。”

这件事情也让我懂得了,凡事都要多动脑,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33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看谁的联想最多?

出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 看到含有分率的句子,你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

(1)把女生人数看作“1” ——找单位“1”

(2)男生人数有这样的2份,女生人数有这样的3份。

(3)一共有这样的5份

(4)女生比男生多1份 ——份数

(5)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6)女生是男生的3/2 ——分数

小结:看到含有分率的信息,我们可以找单位“1”的量,也可从分数、份数等方面来考虑。

二、新授

1、完整例题2:在这个信息前加上条件“六3班一共有50人”和问题“六3班女生有多少人?”

2、说明:这是一道分数问题,解决分数问题的常规思路是怎样的'?请你用常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解题思路。

5、提问:除了常规思路,这题还可以怎样解决?你是怎样想的?

6、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

(一)将关键句转化成份数来理解“女生有3份,男生有2份,一共是5份”

50÷(3+2)=10(人) 10×3=30(人)

(二)将关键句转化成分数来理解“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

50×3/5=30(人)

7、结合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要将关键句转化成“一共有5份”、“女生是总人数的3、5”?而不转化成别的?体会不管转化成份数理解还是分数来理解,都要转化成和已知条件有关的信息。

8、小结:我们原来解题时,是把女生人数看做单位“1”,所以只能用方程(或除法)解答。今天我们学习了转化策略,就可以把单位“1”转化成题目中的已知量,这样就变成了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可以用乘法计算。(美术组人数是已知的,要求的是女生人数,找到女生人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了)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校美术组有35人,是合唱组人数的 5/8 。学校合唱组有多少人?

(1)你打算怎样转化?(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反思:为什么把美术组人数是合唱组的 5/8转化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8/5。

(3)小结:在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只要把题目中的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使解题的方法变得简单。

板书: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

2、练习十四5:

(1)看图填空。

绿彩带

<

推荐阅读:

  阿西里西大草原的作文300字(赏析6篇)

  把掌声送给传承人作文600字(推荐46篇)

  语文作文勇气排比三段落开头(大全10篇)

  描写大海的作文350字左右的作文(优选37篇)

  我的朋友真什么作文6oo字(优选19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素材(推荐47篇)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严选81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解决问题的作文身边的事例(严选8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