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大全13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1

根据《莘县教育局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准备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规定标准,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燕塔中心小学始建于1966年,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坐落莘县大安街中段079号。学校历史悠久,交通便利,书香气息浓厚。校园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现有11个教学班,470多名学生。专职教师21名,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学历11人,本科学历的10人。年轻有为的新教师占30﹪。学校布局合理。

二、自查情况:

随着政府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成立了以校长马彦超为首的领导小组(副组长:叶森、王振华;组员:马荣敏、黄庆芳、赵楠),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定期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会议,稳步推进了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评估指标,坚持边督查边整改,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加快了学校发展的步伐。

学校招生服务范围涉及城区管辖区域。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的办学环境不断改善,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学校严格按照市教育局招生计划搞好招生工作,严禁择校。一年级新生招生严格按教育局要求严把关;转学经学校核实确属我校服务范围后,经教育局同意方能办理转学手续。学生的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

三、完成工作情况

(一)领导机制

我校根据上级制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成立了以校长马彦超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各项工作有人管。同时,建立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警校经常性联席制度,学校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良好。

(二)管理机制

学校所辖服务范围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每学年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范围及招生人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

(三)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严格按有关政策拨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义务教育免收教科书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

(四)师德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我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五)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实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

(六)办学行为

学校建立了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制度,确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教师无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补课。无乱办班、乱收费行为。无向学生乱推销现象。

(七)关爱机制

学校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利加以保障,每学期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名册,建立关爱措施。落实上级相关关爱文件。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四、存在的问题

1.学校部分班级班额较大,尤其是五年级、四年级。(现已整改为两个班)

2.学校美术室、图书室、电子备课室、心理辅导室、微机室等功能用房配备不足。

3.根据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还不足,特别是教师用电脑和学生用电脑台数不达标,需要添置更新。

4.缺少专业人才型教师。(比如体育、美术教师)

五、今后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继续做好城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交流,加强教师的合理流动,让所有的教师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5.真正把教学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扎实开展“比教学”活动,形成长效机制,争取取得实质性进展。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2

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我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走特色之路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着“自查促整改,整改促发展”的目的,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对自查自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王通中学前身是通化中学,创办于1995年8月,是一所单办初中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0000㎡,校舍面积6947㎡,运动场地总面积5600㎡,藏书8880册。

我校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1人,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33人高于国家规定学历要求,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66%。高级教师2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2名,省级骨干2人,县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2人。

二、办学达标情况

1、校园校舍

(1)学校占地面积40000㎡,生均166㎡;校舍面积6947㎡,生均㎡。达标。

(2)运动场地:学校现有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器械运动场地2个,1个3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生均㎡,达标。

2、装备配置

专用教室配备及装备配置:

①学校建有音、美教室各1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

②体育活动及器材室各1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

③理化生室各1个,仪器配备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④计算机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1间。

⑤课桌椅300套,满足学生单人单桌。

⑥学校有图书室1个,图书共计8880册,生均册,达标。

⑦理化生仪器达到配置标准,物理、化学、生物可以4-6人组分六组实验,操作合格率达到96%。;

3、信息技术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3

根据《简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简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活动,优化配置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

二、工作任务

(一)学校自检自评

学校成立自检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根据上级要求进行认真的自检自评。我校办学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我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和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足。

2、学校图书配备和部分学科教学仪器配备严重不足。学校生均藏书不足25册。资金短缺,导致部分仪器设备不达标,数量不足,体育器材、艺术器材没有达标,中小学数学仪器不达标。

3、目前师资不足。根据简阳市编办核定我校编制应为38人,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工36人(其中借调到外单位1人),缺编2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于老化,骨干教师队伍薄弱,适应教育改革要求的学校用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二)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简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状况,我校计划重点做好下列工作:

1、逐年配备、增补各类教学仪器设备。

2、争取建设学校图书阅览室和学生餐厅。

3、全面实现班班通。

4、建设住校生澡堂。

5、争取规划学校体育场馆。

6、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评价机制,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三、具体措施

1、加强校园校舍建设。

学校将争取国家扶持教育项目,新建学生餐厅及学生阅览室,学校将做好质量监控工作。同时,学校还将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力度,增加食堂和宿舍资金投入,使校园规划设计合理,校园基本设施齐全,符合国家建筑标准。

2、改善教育装备条件。

一是保管和使用好国家为学校配备的教学仪器设备。

二是继续争取国家为学校再次配备图书、“班班通”等教育资源。三是学校自筹资金配备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器材,满足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需求。力争教学条件达到国家要求标准。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4

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思考文章

教育的优质发展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作,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影响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发展策略。过去,我们更多注重学校的个性、强势发展,鼓励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形成“千帆竞发,势如破竹”的局面。今天,抱团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成为新优质的基本形态,其意义在于扩大优质学校的服务范围,实现在地化的整体优质。“一枝独秀不是春”,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在协同发展中各美其美,呈现教育的蓬勃生机。

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待越来越强烈,办更多优质学校满足群众需求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均衡的价值引领实现各校之间的再提升。与其说均衡是目标,不如说均衡是手段,通过这样一种载体来推动学校的共生长。打开学校办教育的格局逐渐形成,学校在彼此学习中实现新的飞跃。

资源如何分配?师资如何流动?管理经验如何共享?破jie这些难题的途径是:权力下放,激发活力,形成区域品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社会背景下,教师的编制问题、教育家办学的问题都面临着种种挑战。只有敢于设计与尝试,才会有柳暗花明的境地。

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品质的,而非人与物的表象均衡。教育的优质均衡核心在于人,通过优质的人来创造优质的教育。人才的流动、管理水平的提升才会促就教育的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最难得在于如何突破各种藩篱,实现政策的解放与创新。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教育实践来推动区域的教育均衡,实现整体的教育品质提升,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当前济南市教育局推动的教育样板实践主要有:教育集团化、教育发展联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

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区域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一种有效路径,实现了资源盘活、人事统筹、机制灵活的良好局面。以市中区教育的实践来看,“品质市中,教育为先”的行动理念已经得到了很好地落实:教育是品质市中之要;教育是百姓对美好生活之盼;教育是未来发展之魂。教育是最有潜力的GDP,教育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样的定位充分体现了以教育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举全区之力办全国一流的教育。”这是区委宋书记在致辞中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人看到区域优质教育的共进之路。

市中教育集团化的发展经历了做实、做大、做强的历程,在实践中探索、调整、提升,最终形成了优质均衡发展的市中方案。通过政策的引领和改革的实践,市中教育为区域内的老百姓创造了公平有而有质量的教育品质,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品牌学校。纵观其经验,体现在以下几点:顶层设计,科学有效;价值引领,责任担当;品牌升级,联动发展;形态多样,因地制宜;机制灵活,注重实效;内涵发展,品质优先;关注民生,取信于民。

济南市教育提出要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这是一个更为有针对性的改革行动。推动区域教育的发展,就要走融合之路。让不同地域的教育协同发展,最终走向整体的优质。从市区的样板、县域的榜样,再到整个济南市的全面推进,这无异于一场教育的改良运动。任何有意义的行动都需要一定的载体,济南教育稳重求进,正在步步为营,朝向理想的教育。

当然,关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们要更深入的思考。

优质均衡不是教育部门单一的行动,是个系统工程。在政府主导下,系统设计行动纲要,通盘布置推进任务,从多方面进行规划,才能最终形成合力,提高效能。教育的优质均衡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机制创新、社会反响、家教素养等各个方面,不能单纯地一时成绩笼盖教育的问题。教育生态是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教育改良,让教育生态更为科学绿色。

优质均衡发展的壁垒需要机制去化解,机制的创新要成为实践的保证。善于将问题变成资源,在困境中寻找希望,随时考验着教育人的智慧。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5

清凉小学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迅速启动县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和固镇县教育局《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我校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围绕着中心校的工作目标,现将我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清凉小学位于固镇县的大西北,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环境幽美、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的县级名校。

学校占地13704平米,建筑面积3000平米,新建1465平米的教学综合楼已投入使用。校园内道路井然,花草绿树错落有致。图书室、多媒体室、实验室……一应俱全。徜徉于红花绿草之间、嗅着墨香、耳闻朗朗书声,你会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学校现有七个教学班,280名学生;有教师18人,本科7人,专科11人,中师1人;市级优秀教师3人,县级优秀教师5人,县级教学能手1人。“文明守纪勤奋创新”是我校风,“打好基础培养技能发挥特长全面发展”为我办学思路,始终坚持以“读书为重点写字为突破口”。县第四届“春笋杯”硬笔书法比赛中,仅一等奖就有11人;王传荣同学更是获省“党是阳光我是苗”杯书画二等奖!

学校被评为县“文明单位”、县“先进单位”,“蚌埠市农村特色小学”,通过“市级家长学校”验收,现正申办创建国家特色学校。

目前,清凉小学正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沐浴着“十二五”的春风,一路高歌猛进,为把我校创办为“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素质、一流学校”的新型学校而奋斗!

二、自查情况

(一)明确责任,踏实工作。

我校规定,各班主任为班级第一责任人,要求各班班主任要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都有一个愉快高兴的心情来学习。

(二)制定、强化学校管理工作。

美化校园,管理好学校的花草树木,定期给花草施肥、浇灌、整形,学校的卫生区、班级的环境,学校都不定期地检查,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认可。

学校严格执行计划,能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学校加强了半月查工作,增强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校注重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善于管理,上进心强的班主任队伍。通过校本培训,校本研究和师德学习,培养了一支理念新颖,热心教学,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

我校还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坚持参加中心校的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各年级组织开展的论文评比活动。

还通过“家访活动”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

比较好的增长率效果。

三、教育拓展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6

一、引言

龙洞小学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根据省教育厅黔教计发《关于编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20xx-20xx年)的预通知》文件精神,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集中力量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以解决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缩小减少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基本服务均等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二、基本情况

现龙洞小学所辖大田、滑石两个村,41个生产队,1多人口,服务半径6公里多。全校在校生311人,教职工31人。学校总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300平方米(包括图书室一间,面积30平方米;仪器、实验室共一间,面积20平方米;电教室一间,面积50平方米,电脑室一间,面积50平方米)。学校教学实验仪器价值20000多元,图书3000多册。建成运动场近120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200平方米,食堂276平方米,还过于狭小,不能满足学生就餐的需要。学校现在教学设施还比较落后,而且数量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教育均衡发展规定的要求。校园、校舍建筑面积过于狭窄,生均面积不足10平方米,还达不到国家要求的一半,专用教室缺乏,尤其是图书室,仪器、实验室,还不能进行正常的运作。学校的微机共23台,信息技术课基本能正常开展。学校招生服务范围除滑石、大田两个村,还涉及羊场镇、理化乡的部分村民组。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的办学环境不断改善,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招生计划搞好招生工作。一年级新生招生严格按教育局要求严把关;转学经学校核实确属我校服务范围后,经学校同意,方能办理转学手续,并做好学籍登记。学生的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

三、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领导机制

我校根据上级制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成立了以校长钟书勇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各项工作有人管。同时,建立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警校经常性联席制度,学校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良好。

(二)管理机制

学校所辖服务范围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每学年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范围及招生人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

(三)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严格按有关政策拨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义务教育免收教科书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

(四)师德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五)比访活动

“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全覆盖,工作形成常态化。学校校长带头参与“比教学、访万家”工作,每名教师都能做到比教学经常化,听课、评课常态化。每位教师每学期能做到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家庭至少走访一次。“比访”专项档案资料齐全。

我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六)、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实开展“大家唱、大家画、大家跳”活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学校教师没有在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有偿补课,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家教补习班的现象。

(七)办学行为

学校建立了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制度,确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教师无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补课。无乱办班、乱收费行为。无向学生乱推销现象。

(八)关爱机制

学校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利加以保障,每学期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名册,建立关爱措施。落实上级相关关爱文件。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四、存在的问题

1、学校班额过大,有些班级学生人数达60余人,最大班级甚至接近70人。

2、小学按国家标准配备教室,学生教室不够使用,需要增加至少3个教室,学校美术室、图书室、电子备课室、心理辅导室、电脑教室等配备不足。

3、根据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还不足,特别是教师用电脑和学生用电脑台数不达标,需要添置更新。

4、标准课桌椅学校配置还不够,需要进一步购置。

五、今后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并进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7

该区把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双创双树”(创名牌学校,创特色学校;培树名校长、培树名教师)活动的开展和“两抓一深化一打造”(内抓教师队伍,强素质、增内涵,在教育教学成果上创一流;外抓标准化学校建设;深化特色学校创建;打造一支过硬的学校领导班子队伍)重点工作的推进,有力促进了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的均衡优质发展。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主要做法:

二是加强两支队伍建设,让校校出名师。为全面提升校长素质,该区专门制定了校长培训计划,先后开展了26期“校长论坛”,组织27名校长,赴北京师范大学“全国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进修,并到北京史家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等名校挂职锻炼,到山东向阳小学、江苏洋思中学、义乌实验小学、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尚德实验学校等全国知名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同时聘请师大教授、学院教授、一中校长为学校校长讲课。要求学校校长不仅要会管理学校,还要有明确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思想;不仅是一名管理者,还要成为一名教育专家;不仅要亲自任课,还要成为教育科研的带头人。近年来,先后有4名校长被评为“省骨干校长”,5名校长被评为省特级教师,6名校长被市评为优秀科研型校长。在抓好校长队伍建设的同时,该区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实施了“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名师”的梯队式名师培养体系,通过加强教育联盟体建设,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开展校际间的师资交流和教研团队建设等措施,构建了区域教师团队均衡发展的新体系。近年来,先后从师范类毕业生中择优录用400多名教师,培养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230余人,400余名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

三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让课堂更高效。该区把减轻学生负担、保护学习兴趣、实现主动学习作为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三个创新、一项改革”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个创新”,即创新备课(实行同头备课、集体备课、教案学案兼备、教案统领、个案创新)、创新教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新反思(将课后反思变为课前充分准备、课中积极应变、课后总结反思)。“一项改革”,即作业改革(体现两化一精:生活化、个性化、少而精)。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采取“发现典型、总结经验、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如赵都小学探索出的“5+X”模式、实行“作业纸”,小学总结出的高效课堂六大模块,联纺学校探索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变式提高”的教学模式,回车巷小学的“预习纸”、“当堂测试卡”、“每课必会”,优化了作业内容,优化了作业目标,优化了个性作业,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总结出了成型经验。

四是健全完善激励机制,让评价更科学。该区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积极探索并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工作评价体系,确立了“年终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单校考核”与“盟校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每年年终“一锤定音式”的静态考核变为经常性的动态考核,制定了《交好五本帐,一期一亮相考核办法》,重点对校本革命实施和特色学校创建、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安全稳定、校园文化建设等五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并根据学校规模分出了不同的序列,挂账考核,定期通报,使大家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展竞争,有效激发了学校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同时,将区内的教育联盟体进行捆绑式考核,使强校从师资、管理、科研、资源等各个领域全力帮扶弱校,有效地缩小了校际之间的差距,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8

学生有差异,教师有差别,学校内部肯定存在教育不均衡的现象。缩短差距,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控制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

我校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1083人。4、5、6年级班容量超过50人,1、2、3年级班容量都控制在45人以内。按学校的建设标准,我校的发展应控制在四轨,最多不超过24个教学班。

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地增加,学校的办学环境不断改善,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地发展,老百姓口碑越来越好。本学区的孩子不再到外校择校,并出现了回流现象。而不是本施教区的孩子,纷纷要求到我校入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按招生计划,严禁择校。一年级新生招生教育局为我们把关,教育科查房本和户口本;转学经学校核实确属我学区后,经局长签字方能办理学籍手续。近三年我学区学生的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我们的班容量都控制在45人以内。一年级每班学生不足40人,我们正在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严禁择校,让本学区的孩子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深化教育改革,加强薄弱学科建设。

我校按《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三级课程,特别加强薄弱学科的课程建设。课程实施的薄弱课程是校本课程,因为没有教材。难以推进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习惯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师不知道怎么指导学生实践。对这两个课程校长亲身参与,亲自上课。

1.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形成学校特色。我校的校本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单周是地域文化,双周是国学。地域文化课程的上课教师是李海波、郝英红、高颖、唱晓旭、高静这些学校领导为主。国学是语文教师。选修课我们已经下放到年级和班级,出现了班级特色课程。如:四年级二班的文学社,每月要出一期校报。三年级三班的篮球特色,一年级十一以后增加的游戏课程等。选修没有到人人走班上课,是因为场地和师资所限。我们的原则是做就做好,不糊弄自己。所以,我们的校本课程成果显著。我们学校联合西港路合邹吕庄小学开发的第一本地域文化启蒙读物——《神奇美丽的秦皇岛》被秦皇岛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我校被确定为河北省校本课程实验校,区校本课程先进校,主抓这一课程的高静主任在市、全区校本课程现场会上分别做经验介绍。高静、李静坤讲的校本课分获市级优质课和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参加校本课程活动展演获一等奖。高静撰写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获区级一等奖。

2.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师生综合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由班主任任课,因为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由高主任何老师们一起制定了课程实施计划,共同备课,大家在探索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我校在区首届综合实践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评比中获一等奖。我们有一些典型案例不错。如:“XX,我们都是东道主”,“大家给我过六一,我为长城头一票”等活动多家报纸进行了报道。这学期我们全校推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我的校服我做主”这个活动时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让每一教师会上综合实践活动课。

3.增强辅助学科师资力量,实现每个学科都有带头人。

我校体育、美术、音乐、科学、品生、微机每个学科都由专职教师任课,其中美术、音乐、科学、品生等学科都有区级骨干教师。在教师配备上,考试学科与非考试学科的师资力量均衡。对于这些学科的教师我们不要求他们全面发展,但一定要有一技之长。以便发挥教师之长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三、加强校本研究,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之间存在知识、能力、经验等多方面的差异,如何保证学生享受校内角是资源的平等。我们首先从提高上下功夫。

(1)加强师德建设,使每位教师都爱教育、爱孩子。小学教师之间知识、能力差异不大,关键是有没有爱心。我们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同时评出教风楷模,使大家学有榜样。

(2)开设校园中的“百家讲坛”,提升校本培训的品质。“百家讲坛”的老师分三个层面:一是把本校老师请上讲坛,我校开展的“好书共读”、“说好普通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班主任工作经典案例”、“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活动中赵浴红、田丽红、道盛勤、梁红梅、徐敏、李静坤、李宁、陈静、等老师纷纷走上讲坛。二是把区内的名师请上讲坛,如进校的教研员和区里的师德报告团等。三是借助外地、本地培训机构的平台,免费请来全国特级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于永正、贾志敏、等教育界的前辈先后来学校讲课,“李守森、董耀会、王文良等市内文化的名人也来学校讲学。 “校园中的百家讲坛”为老师搭建了快速提升的平台。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9

摘要:^v^比较制度分析^v^的基本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推进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宽阔的思维进路和科学的研究范式。在历史的时空维度上,探究中国学前教育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剖析制度间跨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洞察改革背后多方主体的利益博弈,可以揭示城乡学前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深层根源。从政府主导的外生性规制向参与人共生的内生性创新变革,防范制度内卷、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弥合制度堕距、全方位协力促均衡,是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选择。

关键词:学前教育; 城乡均衡; 比较制度分析;

从新中国成立到奋进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_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经达到,但是^v^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城乡教育差距亟待缩小^v^2,仍是改革路上面临的瓶颈问题。^v^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学前教育领域表现还比较突出^v^3.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一直负重前行,在办学条件、保教水平等方面,城乡差距仍然显著。

农村教育落后是事实,但不能将农村教育永远定格为落后。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背后固然有一定的自然原因,但很大程度上是制度性安排的结果,主要是特定时期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城乡不同取向和意向性倾斜所致。均衡发展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从理论到实践,我们必须依托多学科来探寻化解这一问题的现实路径。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流派^v^比较制度分析^v^(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简称CIA)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富解释力的分析视角,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拓展了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的思维理路。

一 跨学科研究范式:比较制度分析

青木昌彦为代表的比较制度分析流派致力于^v^将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制度纳入同一视野进行解释性比较研究,尤其关注哪种制度在什么条件下才变得可行,以及制度关联的方式,其突出的实践价值在于制度比较基础上的制度优选效应^v^4.它以崭新的视域构建了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

(一)^v^历时关联^v^分析:强调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

^v^现存制度的演化是基于历史的^v^5.制度的发展是历史过程的不断积淀,现有的制度和历史上已有的制度是相互关联的。比较制度分析倾向于用历史演化和相互比较的观点对制度差异性出现的根源进行深入探讨,通过^v^不同时间阶段的制度的纵向比较^v^对某一制度的形成进行历史和动态的探究,着力揭示现存制度发生、存在及其稳定运作的原因,解释制度变迁的多样性和趋同性矛盾。

(二)^v^共时关联^v^分析:强调制度结构的战略互补

一个国家的各项制度安排,具有战略上的互补性,^v^只有相互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制度安排才是富有生命力和可维系的,否则精心设计的制度很可能是高度不稳定的^v^6.比较制度分析强调通过体制内部各种制度的横向比较对某一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进行共时结构的分析,试图解释不同域的制度联结、制度安排下的潜在动机以及变迁所需的转换成本,在复杂而多重的关系中阐明制度变迁的因果关系,揭示整体系统性制度安排的重要性。

(三)^v^博弈均衡^v^分析:强调制度主体的有限理性

制度系统非常复杂,是产生稳定均衡的参与者的共同理念,无论制度的起源还是实施都建立在博弈均衡的基础上,它必须通过包括实施者在内的博弈参与人之间的策略互动才能得以推行和实现。参与人必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有限理性是政策法规不能够如期发挥既定作用的重要原因。政府不可能随心所欲创造秩序,比较制度分析强调要关注制度参与主体的有限理性及其长期博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念,注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和谐一致。

二 城乡学前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比较制度分析

城乡学前教育境况缘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历史的时空维度上,以^v^比较制度分析^v^范式的多重框架对中国学前教育制度变迁进行学理分析,深度探究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是精准施策、实现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有效路径。

(一)^v^历时关联^v^分析

1.溯本探源:历史缘起与制度变迁

国家一直从战略高度规划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制度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乡学前教育分割发展期(1949-1977年)

新中国第一个关涉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1年)明确提出,^v^幼儿园应在有条件的城市中首先设立^v^,凸显了^v^城市优先发展^v^的效率导向,城乡二元发展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客观地讲,这是当时教育资源匮乏且农村经济状况相对落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政府做出的一种成本相对较小的次优发展战略选择,但也构筑了城乡学前教育分割发展的制度藩篱。1956年《教育部、^v^、内务部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提出,^v^根据需要和可能的条件积极发展托儿所和幼儿园。在城市中由厂矿、企业、机关、团体、群众举办。在农村中提倡农业生产合作社举办(主要是季节性托儿所和幼儿园)^v^.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完成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体系的目标,国家再次强调,^v^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主要由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自己投入,城市则由公共财政投入^v^7,在管理机制以及资源供给上,进一步固化了城乡学前教育的二元标准。

第二阶段:城乡学前教育有别发展期(1978-1999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愈发关注农村教育在实现中国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政策进行调整,确立了^v^兼顾农村、缩小差距^v^的发展理念。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提出,^v^大部分地区幼儿教育发展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举办学前班是现阶段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v^.这一阐述折射出政府在正视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的基础上开始更多地关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但由于资源有限,国家暂时无力均衡支持城乡学前教育,依旧呈现出^v^城乡有别^v^的制度安排。1988年《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v^我国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必须按照因地制宜……把重点放在城市以及经济发展快、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农村地区。在城市,要逐步满足群众送子女入园(班)的要求;在农村,可先发展学前一年教育,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农村幼儿园以及办好乡中心幼儿园。^v^城乡学前教育差距在某种程度上再度被强化。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余年既是滞后的农村学前教育逐步受到关注的过渡期,也是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提速期。

第三阶段:城乡学前教育并举发展期(2000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平,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失衡问题备受关注,这为学前教育政策从^v^差别对待^v^到^v^城乡并举^v^提供了良好的时代基础。20_年《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v^努力使城乡儿童在入小学前能够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v^.20_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v^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v^.20_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v^十一五^v^规划纲要》^v^以协调发展为主线^v^,确定了^v^分区规划、分类指导^v^的发展思路,提出了^v^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v^的工作目标,坚持^v^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v^.20_年相继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20_年)》和《^v^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_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强调^v^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v^.20_年《^v^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v^逐步提高农村入园率,基本普及学前教育^v^.这一时期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大幅度的倾斜支持政策,使得城乡学前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的势头有所缓解。20_年《^v^中央 ^v^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v^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为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v^,为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了宏伟的蓝图。

2.演进逻辑:路径依赖与制度内卷

回眸历史,不是为过去辩护,也不是为当下托词,而是帮助我们去洞识现在的一切。将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制度的失衡、缓和、重塑嵌入到社会的宏观背景之中,可以看出,中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的历史逻辑起点--^v^城乡二元经济结构^v^,一直影响着制度的演进。受制于城乡利益格局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经历了从^v^边缘化^v^逐步向^v^中心圈^v^位移的过程。新时代在政府主导下,新旧制度之间的转换衔接过渡过程比较平稳,制度发展态势清晰明朗:从^v^效率优先^v^到^v^均衡发展^v^,制度价值取向日趋公正;从通知到意见、从计划到纲要,制度类型不断拓展;从学制改革到经费投入,制度内容逐渐丰富;从^v^城市偏向^v^到^v^农村倾斜^v^,制度补偿机制日益完善。但必须正视的是历史惯性给改革与发展带来的顽固阻力。

新时代,国家为破除城乡学前教育二元体制不懈努力。一系列农村学前教育专项支持政策,对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制度繁荣背后,仍可洞见复杂的^v^内卷化^v^痕迹,呈现出一种非理想型变革形态。虽然学前教育改革迈出了一大步,对原有的制度框架进行了修正和调整,但究其实质,制度创新和突破程度是有限的。制度虽然高密度出台,但多为渐进式微调,执行效能也难尽如人意。首先,在政策目标的定位上,推动发达城市率先实现发展依然如故,即根本上还是依赖于地区经济实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v^中央 ^v^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_年,^v^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城市分类解决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大型、特大型城市率先实现发展目标^v^.这可以说是符合^v^因地制宜^v^的治理方略,但也大有让各级地方政府各显其能之意,呈现明显的工具理性色彩。这样以先赋性因素为基础的差别性目标规划,无益于从根本上扭转城乡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另外,在政策文本的表述上,仍显粗略模糊,即国家非常重视对制度的方向性把握,偏向于整体规划而缺乏细化举措,在细节上存在很多真空地带,为制度参与人的行为边界提供了一个充满弹性的自主选择空间,极易造成制度执行错位。政策给予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是一种带缺憾的支持,譬如充分的资金投入、优秀的师资队伍等问题,仍未有效解决。还有,在政策内容的重点上,偏向于在普及率、园所数量等方面展开,对质量的要求和监督体系强调较少。^v^我国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要求教育公平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v^8.优质均衡才是城乡学前教育的终极发展目标。历史的烙印不会轻易抹去,城乡壁垒很难轻易冲破,甚至鲜明如初,基于城乡二元结构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是我们在改革中需要警惕的。

(二)^v^共时关联^v^分析

学前教育制度与同时期内其他域的制度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完整协调的社会制度体系。^v^从整体上来看,制度之中存在的关联性以及互补性依然会促使制度安排呈现出多样性和耐久性的色彩,即使制度的外部环境促使其出现各类变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会呈现出路径依赖性的色彩^v^9.建国后一序列稳固而连贯、并行不悖的制度安排最终导致了城乡学前教育失衡发展的局面,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新时代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阻碍。

户籍制度作为我国社会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承载着大量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附加值,更是城乡阻隔的原生障碍。只有真正理解了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中国城乡二元发展的历史机制与道路,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城乡学前教育为何呈现失衡的境况。建国后户籍制度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依附在户籍上的各项公共服务受到了直接影响。从1958年《^v^户口登记条例》确立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到逐步放松流动限制,再到降低户口迁移条件,直至20_年《^v^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实行居住证制度,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虽然制度变革需要较高的成本,但新时代为了消解二元结构的局限性,国家一直努力在户籍制度改革上有大举措。^v^新型城镇化^v^和^v^乡村振兴^v^两大战略的实施,更是对传统城乡发展模式深刻反思后的创新与超越。20_年《^v^中央 ^v^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提出了到20_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的目标。可见,在户籍制度主导下的^v^城乡二元经济结构^v^这一基本属性已然在慢慢松动。但是我们必须客观清醒地认识到,在同一历史空间内,户籍制度的共时存在,不仅直接左右了城乡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变迁历程,更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难以短期磨灭的负面影响。即便在新时代,国家战略上重视、政策上倾斜,对农村学前教育极为关照,但短时期内终将还是会呈现出一种痼疾难返的境况。全面审视支撑中国学前教育发展长达70余年的制度框架,清晰可见制度间共时存在的必然性及其所带来的稳定结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战略的不断调整,与户籍制度的变迁历程一样,学前教育领域的相关制度如经费投入制度、转移支付和补偿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也在不断完善,在改革方向、力度、范围和策略选择上,也经历了由城乡二元对待到统筹发展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同一时期不同域制度体系的动态平衡。正如青木昌彦所言:^v^新启用的决策集形成的决策或某种变异性决策,单独看来不合算,但如果另外的域已经有了一种互补性制度,或是参数发生了变化,两种域的相互支持会使得新决策获得强大的推动力。^v^10

(三)^v^博弈均衡^v^分析

比较制度分析理论认为制度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的规则或条例。一个制度的形成是所有参与主体通过多次博弈,在不断的融合、冲突、妥协中寻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多元参与主体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其习惯立场和理性选择不尽相同,博弈能力也有所不同,呈现出或强或弱的状态。政府、学前教育机构管理者和教师、城乡幼儿家长,构成了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参与主体。城乡学前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境况是以上主体间纷繁复杂的博弈互动的最终结果。将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嵌入到不同时期各级政府、教育机构以及家庭等不同博弈域中,以教育资源配置和权责分配为剖析核心,从政策文本和实际执行两个层面,对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进行解析,得以窥见改革背后多方主体的利益博弈,进一步明晰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1.各级政府的权责博弈与履职差异

^v^代表国家公共利益,作为政策的设计和颁布者,其理性选择根源于对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考量。把学前教育改革放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宏观背景下检视可以发现各个时期的特点。首先,在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上,建国初期面对严峻国际形势以及迫切复苏国民经济的双重压力,国家果断确立了^v^城乡二元分割^v^发展模式率先推动城市发展,并人为地在城乡学前教育之间制造了制度性落差,教育资源严重倾向于城市,最终导致城乡二元公共教育体制的形成。其次,在公平与效率的博弈中,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皆有限的前提下,^v^做出了^v^效率优先^v^的选择,把发展重点与投资重心放在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上,相比之下,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以及投入明显滞后,致使学前教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短板。第三,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管理权责上,学前教育从^v^政府牵头、各部门共同管理^v^到^v^分级办学、分级管理^v^,再到^v^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v^、^v^^v^领导、省市统筹、以县为主^v^,央地政府分工日益明确,权力重心逐渐上移。^v^从最初的垂直控制到不断退后甚至缺位,将地方政府推向管理主体位置,再到重新归位统筹领导,充分彰显了新时期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决心。但是,由于^v^一段时期内的^v^象征性责任多于实质性责任^v^11,以及当下^v^以县为主^v^管理体制的责任重心偏低,导致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尚需不断努力。

^v^和地方政府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合作博弈方,地方政府会根据经济实力、政绩偏好以及收益判断等内外部因素,选择如何执行以及是否尽力执行代理行为。省、市、县、乡各级政府之间的纵向博弈和履职差异,直接决定了城乡学前教育资源的最终分配结果。^v^学前教育发展中政府履职情况的大样本调查^v^显示:^v^政府在履职上很难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思维定势。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政府在城区和镇区学前教育上的履职情况要好于乡村^v^,如^v^城区、镇区比乡村投入了更多的经费用于幼儿园基础设施的建设^v^、^v^城区政府在保证基本投入的基础上对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扶持仍显不足^v^12.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决定了其分配的选择性,地方政府一贯的属地化行动逻辑倾向于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收效明显的城区,常常对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选择^v^象征性执行^v^,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制度堕距,无疑是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阻力。

2.学前教师的供需矛盾与非协作博弈

我国^v^学前教师规模明显扩大,专任教师数量从20_年的万增长到20_年的万,增幅达^v^13.但是^v^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v^14,^v^城乡幼儿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依然存在差距^v^15.国家重点扶持下农村普惠性幼儿园的明显增量与教师队伍的依旧薄弱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农村幼儿园受困于内部资源与外部条件的限制而吸引不到数量充足且素养优秀的师资,客观上造成了城乡学前教育在量上与质上的持续失衡。

^v^在教育变革中,矛盾冲突的本质在于没有达到博弈的均衡^v^16.学前教师作为博弈参与方,是重要的变革力量,无论从群体范畴还是个体意义上讲,其利益诉求都决定了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制度实施的复杂性。在与政府的合作博弈中,教师的行为包括^v^执行^v^和^v^不执行^v^.在新时代,国家倡导^v^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v^,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力图通过行政干预方式解决农村教师匮乏和无序流动的双重危机。但是,农村幼儿园^v^招不到、留不住^v^教师的窘况仍未从根本上改观,新教师不愿意选择农村幼儿园、优质师资趋向于^v^离农流动^v^,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出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的选择策略。教师的发展需求与国家的政策期望之间的冲突依然存在。亚当·斯密说过:^v^在人类社会这个大棋盘上每个棋子都有它自己的行动原则,它完全不同于立法机关可能选用来指导它的那种行动原则。^v^17基于社会公共利益,政府的博弈规则是通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迅速提升以促成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而农村教师长期处于地域条件限制带来的比城市教师更大的生存压力和工作压力,其博弈规则突出个人经济利益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博弈规则的不一致极易引发教师的非协作行为,阻碍制度实施之路。

3.城乡家长的文化惯性与博弈策略

幼儿家长的文化资本,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使改革变得更加复杂。农村家长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封闭保守的场域,文化变迁相对漫长而艰难,他们的育儿观念、价值偏好和行为准则直接影响其博弈策略选择,进而决定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空间与张力。

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意志主导下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场制度变迁过程中,看似是最大受益者的农村幼儿家长,选择的却并不是简单的被动合作模式。基于文化惯性,他们在行动层面经常表现出非合作博弈的方式。

(1)低预期与弱参与。

长期的城乡教育差距造成许多农村家长对农村学前教育改革的信心不足,为了规避改革的不确定性的风险,他们对改革的实际参与度不高,如依旧维持原来的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进城入园的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国家推出了诸多新举措促进人口流动迁移,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学前儿童向城市流动的步伐,引发城市学前教育资源的超负荷利用,也使得原本薄弱的农村幼儿园更加薄弱,优胜劣汰之势愈演愈烈。这种惯性侧面加剧了各种资源在城市的聚集,充当起维护城乡二元教育结构的作用。

(2)不重视与低投入。

^v^农民教育观念发展的惰性使中国农村教育形态本身获得了一种刚性,陷入内卷化的泥潭不得自拔^v^18.研究表明,^v^大部分乡村家庭仍把幼儿教育当成是幼儿生活的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v^19.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直接造成了城乡家长对于子女在时间、情感、资金的投入上的显著差异。农村家庭隔代养育、留守儿童的现象愈演愈烈,既是社会转型期的弊病,也体现了家长对早期教育的忽视。

(3)偏知识与轻成长。

这是中国家长教育观念中的顽疾,更在农村家长群体中代际遗传并演绎。很多幼儿园及教师难以抵制家长对幼儿园歪曲的教育要求,尤其是一些民办幼儿园,迫于生存考虑,不得不被迫选择合作,导致农村幼儿园^v^小学化^v^倾向严重。家长的博弈能力虽然相对较弱,但是当他们操起弱者的韧武器时,却也具备诋毁正式制度的足够力量。

三 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路径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最大规模的制度变迁。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个领域制度持续创新,为构筑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美好未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坚持^v^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v^的发展理念,防范制度内卷、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弥合制度堕距、全方位协力促均衡,是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选择。

(一)防范制度内卷,顶层设计谋均衡

制度^v^内卷化^v^势必阻滞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我国学前教育制度变迁,表现为一种以政策为导向的强制性变迁方式,政府的顶层设计及其行政效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一定要冲破基于城乡二元结构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避免效率低下的^v^内卷化^v^忙碌。当然,如果武断地将建国以来政府所有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举措判定为^v^完全停滞不前^v^的制度变迁,也是不客观的。比较制度分析理论强调制度具有复杂多样性,不同的制度安排在不同时期的绩效表现不同,不能从单一维度对某一制度的优劣做出片面的判定。客观地讲,我国一定时期的城乡学前教育发展战略,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选择。在新时代,把握好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拐点,积极探索改革思路,通过教育制度创新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大大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并达到预期的最大效益。

防范基于顶层设计的正式制度的^v^外源性内卷^v^,一是要坚持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厘清改革思路,制度创新谋均衡。(1)坚持创新发展:挖掘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鼓励特色内涵式发展,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建立现代田园式幼儿园;(2)坚持协调发展:注重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整体性,资源公平分配;(3)坚持绿色发展:强调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关怀;(4)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城乡学前教育的交流、互动、合作;(5)坚持共享发展:落实教育扶贫、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具体地讲,要逐渐把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重点从义务教育阶段转向学前教育阶段,有效平衡好城市与农村、效率与公平、数量与质量、权力与责任、外力支持与内生动力的关系,关注供给与执行、投入与产出效益。即继续以农村为重点助推城乡共生发展;兼顾公平与效率,彰显新时代协调发展理念;不能满足于普及率的不断升高,更应注重保教质量的切实提升,从^v^基本均衡^v^向^v^优质均衡^v^努力;明确细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权责分配;不仅重视多方外力支持,更要激发幼儿园自我内在驱动;不能只重视完善制度供给,更要规避制度执行的违规变异,加强督导体系及反馈机制建设;不能单纯强调经费投入,要加强资源利用效率。二是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融合社会力量,治理创新推均衡。政府从^v^管理^v^走向^v^治理^v^,协同各方社会力量,打造新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格局,共同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一方面,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治理中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边界,做好顶层设计。另一方面,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政府教育职能容量是有限的,^v^在乡村教育治理中,不仅需要政府自上而下规范性制度供给与执行,也离不开乡村社会力量自下而上探索性制度供给与执行^v^20.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结合,从政府主导的外生性规制走向参与人共生的内生性创新变革。政府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学前教育管理中来,发动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学前教育事业。英国^v^教育行动区计划^v^(Education Action Zones)就是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助力,创造性地提高了需要特别支持的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值得吸收借鉴。我国多地悄然兴起的学前教育集团制也不乏是推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可推广经验。通过顶层设计与实践空间的探索与扩展,改革将更有能力培育出新的城乡学前教育秩序,最终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二)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全方位协力保均衡

^v^由于制度的积累性和互补性特征,即使锁定发展目标,从不同的初始条件(历史和现实的条件)出发的发展轨迹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并导致终极目标的不同和现实情况的系统性差异^v^21.受地域自然发展基础以及城乡关系演变的长期影响,摆脱我国城乡学前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面貌,充满了艰难性和复杂性。单纯依靠教育制度创新去规划学前教育发展,忽视外部制度结构的方向性和操作性,务必难以实现既定理想。

比较制度分析强调在制度变迁中,首先要找准最基础的制度结构,并通过对基础结构进行改革,然后再去协调相互关联的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的隐性分配功能,长期以来作为资源配置的壁垒,直接导致了城乡学前教育差距的产生。以户籍制度的深入变革为主要切入点,消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从碎片化局部微调向整体性制度设计转变,各个领域协调创新,多管齐下,制度间互补互助,才能保障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切实推进。首先,要力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惯性,进一步取消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一些功能,如养老、医疗、住房保障等,逐步消解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其次,要继续推进学前教育立法体系建设,不仅要明确学前教育的独立地位,在各项规范性文件中单列学前教育阶段,而不是涵盖在基础教育的括号中,而且要尽快审议高位阶的学前教育法律,为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理保障。再次,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在学前教育中的投入比例,强化省级统筹责任,创新资助制度,建立农村学前教育专项扶持资金,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复次,逐渐完善学前教育内部制度体系建设,尤其重视教师管理制度、幼儿教师编制核定与管理、农村幼师队伍培训制度、城乡幼儿教师流动制度、农村幼儿教师特殊津贴制度等,为有效均衡城乡学前教育质量提供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最后,完善教育督导体系建设,对学前教育的城乡均衡发展进行独立性督导,为城乡均衡发展提供有力的监管机制。综上,通过户籍制度、法律制度、财政制度、教育制度跨域的相互^v^嵌入^v^,形成一种整体、动态、有效的协调机制,全方位协力实现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弥合制度堕距,利益调和促均衡

制度执行难以逾越多方参与主体的博弈,教育变革要充分考虑不同博弈策略可能引发的^v^制度堕距^v^问题,即制度的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之间巨大的落差。尤其是非正式制度^v^变迁往往要慢于正式制度。这种制度变迁过程往往会形成'制度堕距',从而对制度变迁和制度绩效产生影响^v^22.

在新时代,国家重新调整利益格局,从城乡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并对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力图通过倾斜性制度弥补对农村学前教育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是国家对效率与公平博弈均衡的结果。然而,制度参与人的博弈规则与^v^的既定规则之间是否存在冲突,让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地方政府的局部利益考量、幼儿教师的自我诉求、农村家长的文化认同等非正式制度,是城乡学前教育变革中直面的挑战。防范非正式制度的^v^内生性内卷^v^,弥合制度堕距,一是要从思想观念入手,培育全社会共同的新型城乡关系价值体系,即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理念^v^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v^深入人心,形成利益相关者的共识性认知;二是从权力配置入手,规范地方政府灵活性边界,给予其有限度的自由裁量权,完善制衡机制,增强中央政策和地方制度的耦合性;三是从教师待遇入手,正视农村幼儿教师岗位吸引力差的问题,不断提升农村教师特殊待遇,引导城乡幼儿教师有序流动;四是从文化认同入手,重塑家长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综上所述,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努力化解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短板,坚持走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之路,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顺利实现到2035年^v^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v^这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10

为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各地大力倡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学校建设规划、校际对口支援、教师补充机制、经费保障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已成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

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教育秩序,这都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市针对教育公平,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针对教育质量,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针对教育秩序,采取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手段,加强教师师德建设。通过多项措施,使社会满意、学校满意、家长满意,学生爱学校、爱学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高水平、有特色的发展,给家长和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行知学校注重发展内涵和特色,坚持硬件软件并举。

一、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保障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新学期的开学,区教体局也加快了区属建设的步伐,而首当其中的就是资金投入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来说,不仅意味着校园设施的完善,校舍的更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丰富了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其目的是要达到各校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

我校积极响应上级要求,近年来大力加强学校建设:利用暑期对校园进行了翻新、增加绿化面积美化校园;修建了自行车棚,彻底解决了校园内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配置、完善各实验室、功能教室,首批更换了500多套课桌椅,为每个班级安装电扇,使我校学生能用上一流的教学设施,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作为市首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定点学校,我校至今已接纳了上千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均衡分班,让他们得到和合肥市学生同等学习条件的机会;对随迁子女的入学、升级、升学实行跟踪制度,关注他们的成长;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关注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

二、师资力量逐步平衡。

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学校建得再好,没有合格的教师,义务教育均衡就是空谈。

近年来我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校本教研体制,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在校园内开展读书活动,组建教师“读书共同体”,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我校还安排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为推动区内教育均衡发展做贡献。

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研开展,区教体局也是广纳贤才,夯实根基,旨在用最短时间壮大区内教研力量。区教体局组建了区级教研队伍,进一步加强校际间的教学研究互动,通过定期开展的主题互动活动,加强校际之间的学习与共享;上移管理重心,全面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建立了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突出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主线。鼓励学校积极承担省市级重点课题研究,从宏观上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主动辐射研究成果;区教体局在加强师资培训的同时,把引进优秀教师作为发展的一个基点,制定了优秀教师引进制度,干部教师培训的长远计划和年度计划,同时,组织名师讲学团,到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学校去教学,促进教师和教学之和谐。通过名师班、骨干班等形式,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区教体局积极与高校合作,加强教师培训。我校自开展引进优秀教师活动以来,三年间从各地共引进了10位市级以上“教坛新星”,并以他们为核心重新组合学科组、备课组,辐射、引导全体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学校加强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机制,落实教学常规,几年间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质的提升。

三、择校问题逐步缓解。

市教育局改革评价和招生制度,采用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的办法,把普通高中部分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确保学生公平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四、教育均衡注重特色发展

创建特色学校,提升教育内涵水平。教育均衡不是齐步走,更要注重特色发展,这样才是更好的教育均衡。为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市区教育部门在评价机制上进行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重点考核合格率、综合率,淡化优秀率、良好率,引导各中小学之间由“升学竞争”转向“办学竞争”,引导“热点”学校向名校成长,薄弱学校向特色校行列迈进,实现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校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明确了建设“创新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认定目标,全力以赴,让行知学校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11

公平如风,把翅膀强硬的生灵送入蓝天;公平如风,把不甘平凡的纸鸢送入云端;公平如风,把驰骋浪尖的帆船送入彼岸。

难道说,为学生发放绿领巾就是公平?让“尖子生”和校长共进晚餐就是公平?是啊,教育上存在着太多的不公平,或许,本意都是好的,可结果却适得其反。

历史被如纱般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却了无痕迹,当我们细心聆听时,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流芳千古的故事,在时光的沙滩上,闪耀着动人的色彩。

孔子,一个被人们所敬仰的儒学大家,他用“有教无类”阐述了教育公平,用自己的公平以待之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孰不知,这样平等的方式教育学生,不也成就了人才吗?为何非要选择不一样的形式来激励学生呢?

教育公平,成就了孔子育人的旖旎春光。贫困大山中孩子,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向我们传达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胡忠夫妇用他们辛勤的汗水向我们见证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艰辛;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他们永不屈服的意志。可见,若不是因为他们能平等的接受教育,他们又怎能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若不是因他们能平等接受教育,他们又怎能摆脱贫困,迈向幸福人生的殿堂。

教育公平,成就孩子幸福人生的旖旎春光。教育公平,现在被多少人关注,学校发放绿领巾,让孩子们心灵受到严重打击?“我为什么不可以有红领巾?我也在努力,只是慢了一些。”这是孩子们的心声。

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孩子有了信心努力下去;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少些抱怨,多份动力;教育公平,让幼小的花蕾绽放令人惊艳的绚丽;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有了教育公平,就会有无数学子前进的保证。

在历史洪流中,在蒙蒙六朝烟雨中,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教育公平,成就旖旎的春光!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别,加之政策制度的因素,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各级各类教育以及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公民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规则和教育分配上存在不平等,形成了现实中教育不公平现象。导致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有: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不当。

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第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教育公平提供经费保障。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教育投入,教育改革和发展很难进行,教育公平也无法实现。政府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一是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力争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切实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二是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并稳步推进城镇学校“两免一补”工作。三是通过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缩小学校间的差距。逐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均衡拨付,促进办学条件的均衡。

第二,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选择。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调整优化教育结构,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大力发展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加强特殊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通过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统筹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建设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组织学习与自主学习相互补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给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让所有接受教育者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充分体验到教育公平,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体系,使覆盖面逐步拓宽。要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和移民子女教育问题,加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力度。要建立农村学生和城镇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职教育资助制度,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公办学校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学习机会。要完善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转移支付、教育凭证、教育费减免等制度,使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保证实现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要规范管理,依法保障教育公平:

一要建立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法制体系。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要把教育公平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基础性价值目标,在制定各项政策时,要用教育公平来衡量、评估,让绝大多数人都能体验到教育公平。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坚定的、长期的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尤其应从根本上解决造成教育不公平的社会经济根源。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形成公平、公正的教育法律制度环境,重视保障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要利用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促使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朝着良性循环发展。

二要坚持新增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下大力气解决农村教育薄弱这个突出问题。分配教育经费,要遵循平等和补差的原则,改变以往教育经费过于集中投向少数重点学校做法,在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之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都应有个合理的比例。要从教育财政制度、教育投资体制和投资方式上,有一个长期的、全面的规划,对西部教育实施非均衡投资战略,在完善政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基础上,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教育及所有薄弱学校教育的面貌,消除现存影响他们接受教育的种种不平等现象。

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为之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法规保公平,以发展抓公平,以改革求公平,以扶困促公平,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努力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逐步缩小差距,不断提高教育公平程度,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13

根据教育体育局的安排部署,我校积极投入到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工作之中。努力实现师资配备均衡、基础设施标准、教育质量优良,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崔家崖小学始建于1995年,迄今有0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于0xx年春,修建新校址,0xx年5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00平米,教学楼400平米,运动场地0xx平米。现有6个教学班,14名学生,13名教职工。人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9。6平方米,生均体育场馆面积为15。8平方米。学校共有图书1860册,生均图书册数为15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汇总2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汇总。

二、8。3指标完成情况

三、特色及亮点工作

(1)我校自建校以来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努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用良好地校园文化氛围来夯实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基石。故我校设立红领巾广播站,利用课间0分钟的活动时间朗诵优秀习作和名人名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及能力,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我们在良好地文化氛围中,深入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打造特色班级带给学生的是自信与拼搏;带给教师的是团结和奉献;学校领悟的是创新和发展。

推荐阅读:

  快乐魔方作文教材答案(共18篇)

  掰手腕真有趣作文200字(通用29篇)

  去乡下河里游泳写作文(大全6篇)

  外婆带我坐地铁的感人作文(优选27篇)

  写爱的作文280字左右(推荐87篇)

  我爱我的校园作文100字(共26篇)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大全13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教育均衡发展作文800字(大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