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物访问记:访谈广东省委党校教授丘立才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优秀人物访问记:访谈广东省委党校教授丘立才

  优秀人物访问记:访谈广东省委党校教授丘立才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将于今年6月在梅州举行,两岸客家历史同根,文化同源,如今交流互往日密。5月27日下午,身为土生土长的客家人,广东省委党校教授丘立才作客嘉宾访谈,担任客家文化讲坛第四期主讲嘉宾,探究梅州与中国台湾两地的客家文化渊源,探寻两地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合作之路。

  迁台线路:官道与私道

  丘立才表示,客家人真正迁往中国台湾的时间是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接纳施琅的建议收复中国台湾后,当时清廷派驻在中国台湾的部队中有从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征募的客家兵数百人,他们在安平、台南、阿公店服了4年兵役后,复员在滥滥庄(即今屏东县万丹乡附近),按六队编制屯田开垦,"六队"与客家话的"六堆"音相近,所以“六堆”人就是最早的客家人的先民。

  据称,客家人最早渡台有官道与私道两条线路。官道是在粤东北的嘉应州,顺着梅江、韩江南流而下,到达汕头附近的各港口,而后乘船到厦门等待查验,再后渡洋到澎湖列岛的马公等港口候风;再而后向东南行驶,经东吉洋,进入鹿耳门查验;最后由安平登岸,到达府城(即今台南市)附近暂居,然后南下屏东,在高屏溪(亦称下淡水河)东岸及东港溪流域开垦中国台湾的土地。

  私道路线也是在粤东北的嘉应州(即梅州)顺着韩江来到汕头附近的各港口,绕开查验直接渡过中国台湾海峡,航行至凤山县的打鼓港(今高雄港)、前镇港、凤山港、下淡水港、东港等港口及琉球屿,再由小船接运登陆,徒步到达目的地。

  为谋生:中国台湾是客家人飘洋过海首选地

  他道出了客家迁徙中国台湾的缘由。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的五岭南北,都只能居住在山区。“无客不住山,有山便有客”。他表示只要在广东大地上走一遭,便非常明白这样的情况。客家人和广府人、潮汕人一样都是从中原南迁而来的汉人,只是最早向南迁的广府人先期到了珠江三角洲,其次的潮州人到了韩江三角洲,后迁的客家人只好寄寓在岭南岭北的山区了。

  客家人在山区人口繁衍越来越多,耕地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贫困。于是效仿广府人、潮汕人到海外去讨生活,而飘洋过海、冒大海风浪最小、距离陆地特别是客家人聚居地最近的是中国台湾,因此中国台湾成了客家人飘洋过海的首先之地。

  此外,作为社会外部原因,他认为,南宋末年,元兵进逼,客家先民从赣南、闽西南再进入粤东的梅州、循州(即隆昌)、惠州,当时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皆编入"客籍",这时候"客家"移民涌入,"客"胜于"主",这就是"客家人"由"客"变"主"的过程,这就是"客家人"名称的由来。

  中国台湾客家人419.7万占总人口18.1%

  客家人渡台时间要比闽南人迟,中国台湾平原是易找饭吃的地方,大都由先到的闽南人居住着,只好选择一般人不愿居住的偏僻且有瘴疠的地区,以及靠山麓或较贫瘠的丘陵地开辟垦殖。

  康熙年代,以屏东的下淡水溪东岸近山平原为中心;在高雄、台南、嘉义等地有若干点状的拓植,但人数不多,垦区不大。后来随着客家人的越来越多,渐次移到彰化、台中一带地区。乾隆年代,北移至台北、桃园、新竹、苗栗一带,狭长的丘陵地区。

  根据统计,现在中国台湾的客家人有419.7万人,占中国台湾总人口的18.1%,其中最多的就是苗栗、新竹两地约占客家人口的一半以上,苗栗客家人占该县人口67.98%,新竹客家人占该县人口65.5%,桃园客家人占该县人口48.21%,台东、屏东客家人各占该县人口25%,台中客家人占该县人口19%,南投客家人占该县人口14%,高雄客家人占该县人口13%。优秀人物访问记-2[/page]

  客家人迁移到中国台湾之后,和当地的原住民、闽南人、外省人一起,共同护卫、开发、建设祖国的宝岛-中国台湾。先是有由郑成功带领,共同抗击荷兰殖民侵略者的斗争;后是有由唐景崧、丘逢甲、刘永福率领的反对日寇统治,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统一的壮举,客家人都参与其中,尤其是在后的抗倭护台斗争表现更甚。

  客家人在中国台湾开垦荒地、种植稻谷甘蔗、发展制糖业;在砍伐樟树、提炼樟脑油,到化学合成樟脑;在修筑新竹经苗栗、台中、台南至高雄纵贯北南的铁路建设;在开发中国台湾东部花莲、台东的种植业;在采伐林木、探勘采油炼油的早期工业;在修建港口、道路、大规模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都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奉献。

  无迁徙无客家:崇文尚武、团结崇正

  丘立才教授将客家人由南迁岭南至冬渡中国台湾归结为客家人身上的五种精神特质。 第一是迁徙精神。迁徙,是客家文化建立的根基。没有迁徙,就无从有客家文化。但迁徙不是客家人的专利,迁徙,首先是做客然后再搬家。

  第二是团结精神。这是指内外两方面的团结互助精神。所谓内,是指客家人内部的团结互助精神。所谓外,是指客家人和迁徙地人的团结友好,和睦共处,互助互爱的精神。

  第三是崇文精神。客家人迁徙到外面去,没有文化还是“打工仔”,有文化就可以从社会的最底层慢慢地上升,而且特别是客家人到了中国台湾以后,客家人非常勤奋地学习,最聪明的就是丘逢甲,1878年丘逢甲在台南参加童子试,主考官也是客家人丁日昌,见他年纪最小,又最先交卷,有心测试其才学,即把他叫来,以"甲年逢甲子"为上联,让他对下联。丘逢甲知道主考官姓丁,即以"丁岁遇丁公"对之,该年岁次丁丑,考官又姓丁,恰成绝对。考官很佩服他,赐他“东宁才子”之称。丘逢甲1889年进京考取进士后,不愿为京官,回到中国台湾在宏文、罗山、崇文书院担任主讲,可见客家人崇文精神。

  第四是尚武精神。由于迁徙,出外谋生,就要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武艺。客家人大都生活在山区,山区打游击闹革命是廿世纪的主旋律,客家人为此做出过贡献。廿一世纪是走向海洋文化的世纪,所以客家人要走向南海,走向太平洋。上山下海扩大活动空间,没有强健的身体是不行的。

  第五是崇正精神。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正宗的祖宗就是中华民族,我们就是炎黄子孙,正统的祖宗、正统的语言、正统的戏剧。崇尚正宗的中华民族老祖宗,继承中华民族老祖宗的语言文化。无论迁徙到何地,不忘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不忘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

  梅州最大的文化产业是“读书”

  梅州是文化之乡,文化是梅州的第一优势。丘立才引用了梅州院士广场中心线上碑刻《舆地纪胜》的内容:"尝谓梅人无植产,恃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他认为读书是梅州的传统特产,读书是梅州赖以生存的习俗,一定要继承发扬良好读书的社会氛围。没有读书的基础,就不可能成为文化之乡。

  梅州最大的公园叫“归读公园”,命名为“归读公园”就是让梅州人游园时牢记“读”字。“读”就是买言和卖言。买言就是买老师的口头语言和书籍中的书面语言,卖言就是将自己的思想智慧通过口语和文章卖给听众与读者。读书不解其义,容易中毒;买言而不卖言,积在身中易腐烂成毒。读了书,不能输;读懂书,才会赢。梅州人卖言最成功的是张资平,通过写小说在上海买了房子。所以,梅州的文化产业最大的就是“读书”,认识读书这个“读”字。优秀人物访问记-3[/page]

  客家文化要走出“围龙”

  丘立才认为梅州文化要走出"围龙",不仅是地域上的拓展,而且是形态上的开放和创新。20_年2月24日我在梅州市委礼堂为梅州市直副处以上干部所作报告"开放梅州与强国之路",反复强调客家人要走出山区,走出"围龙",反复申明客家人开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反复指明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他表示,梅州客家文化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更新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必须将客家文化中的"革命"传统创新为"改革"精神。改革已有30多年了,但不少人的观念还停留在革命年代。

  二、必须将客家文化中的"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传统创新为"吸其精华,用其糟粕"的精神。客家人在饮食文化中很重视"吸其精华,用其糟粕"。

  三、必须将客家文化中的"绿色崛起"传统创新为"蓝色崛起"。梅州市实施"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的梅州"战略没有错。对群众来说是对的,但领导则要有"蓝色崛起"的意识。

推荐阅读:

  盼春节的作文加评语

  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人肖峰教授访问记范文

  教师批改作文评语的模板

  大学生人物访谈进程之详细

  关于我的韩国访问记

  关于校园人物采访可以提什么问题

优秀人物访问记:访谈广东省委党校教授丘立才.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优秀人物访问记:访谈广东省委党校教授丘立才